跳至主要内容

人是否有隐私权《圆圈》



导演: 詹姆斯·庞索特
编剧: 詹姆斯·庞索特 / 戴夫·艾格斯
主演: 艾玛·沃森 / 汤姆·汉克斯 / 格伦妮·海德利 / 比尔·帕克斯顿 / 凯伦·吉兰 / 更多...
类型: 剧情 / 科幻 / 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 阿联酋 /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7-04-26(翠贝卡电影节) / 2017-04-28(美国)
片长: 110分钟
又名: 直播风暴(台) / 圆美圈套(港) / 圈子
IMDb链接: tt4287320
资源名称: 圆圈.The.Circle.2017.tt4287320





这个电影信息量很大,刚看完一时我也不知道说些什么好。
电影情节很简单,故事不复杂,但是我个人脑洞很大所以导致我想法很多,希望大家来跟我探讨一下。
一、人是否有隐私权?
很多人说肯定啊,目前来看,人人都有隐私权是法律保护的,但是在科技不断进步的同时,人的隐私权却越来越难以界定。
片中核心观点是分享一切,得到一切。人不应该有秘密和隐私,这样每个人才会被信任,社会才更好。
影片里的人都是公司员工,也没有提到大众反应如何。那我们就假设一半一半吧。
1.愿意分享自己生活的人,分享自己隐私的人,会不会侵犯别人的隐私权
答案是肯定的,艾玛因为分享自己的隐私权给公众,结果导致了她的好友意外身亡。而在影片中,她的好友是不愿意分享自己给大众的。现实生活中,当你分享自己的隐私时也许你的大度分享却伤害了别人。例如:我有一个好朋友张三,他是我一直玩大的朋友,有一次他骗我吃狗肉……
结果第二天张三被人肉出来被泼油漆,被爱狗人士追打。
2.隐私权如何界定
明星出席各种商演,明星各种演唱会,被拍照,被拍视频算侵犯隐私权吗?大家都说,不算。为什么,人家同意啊。你被朋友拍照片,拍视频,算侵犯你的隐私权吗,不算,为什么,因为你同意啊。
那你拍小偷,拍罪犯,拍聚众哄抢,拍给共享单车加私锁,拍偷情算侵犯隐私权吗?别人没同意你拍啊
你开户外直播吃饭,把我拍进去了,算侵犯我的隐私权吗?
3.你一旦分享了你的隐私权,你还能说被人侵犯你的隐私权吗?
现在游戏主播直播视频会被拿来做搞笑视频?这算不算侵犯隐私权?你的社交媒体po的照片,视频,信息被人利用,算不算侵犯隐私权?
二、无缝社交网络时代有多恐怖
我们这一代人处于科技发展、社交网络发展的冲刺区,下一代人将进入一个成熟区。
就像影片中的一样,circle公司只是大大小小公司的集合体,一种形象代表。它代表的就是人类未来的生活趋势。
1.你的社交资料将会被所有人奸视,你的社交网络状态将会影响你的现实交友。
例如:微信加完好友先看对方朋友圈已是常态。对于朋友圈质量和内容将决定你们的第一印象。对于没有社交软件和社交资料的人,你的好感度,认同度几乎为零。现在小朋友间如果没有微信号会不会是一件丢人的事情?微信此类的软件已经把每个人纳入一个社交网络中,在这个网络中,所有人都会给你评分,评判你,在看完你刚po的照片或信息后,有的人会点赞,有的人会骂一句傻逼
2.你的生活将被这个网络完全掌控
假设你是一个外星人来到现在的地球,你出行要打车?不好意思请装滴滴。你吃饭买单?请安装支付软件。你要交朋友?请安装聊天软件。你要看电影?娱乐?请安装此类软件。
影片中有一段谈到如何扩大用户群,传统的办法是吸引用户,但是艾玛提出了一个观点,就是把软件变成你的生活必需品,强制品,你就不再需要吸引用户了。片中CEO说希望我们的用户和美国大选投票用户一样多,艾玛说那就让每个投票的人必须用circle。现在的软件公司听好了,当你希望全中国13亿人都是你的用户时,那就必须让13亿人不得不用你的软件。
现在这些公司都是这么做的,腾讯,阿里都全力在生活的各个领域扩张,谁扩张的速度快,谁就有机会活到最后,因为到最后,只有,也只能有一个软件活下来。当你的生活离不开一个软件的时候,这就意味着你的下一代,下下一代都离不开。
这就意味着,你去了哪,你吃了什么,你看了什么,你干了什么,都将暴露出来,你没有任何隐私,即使你在家,你上网看了什么电视剧,你上网和谁聊天,玩什么游戏都将暴露。这时候,还有隐私权吗?
在下拙见,望大家指正
 
 
 
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微信用户已经突破了10亿。在不知不觉中,社交版图迅速渗入了我们的生活而我们却悄然不知。
我们光顾着研究有哪些新功能可以开发,炫耀着高科技和极速便利带给我们的新鲜体验,却没有时间去思考利弊,因为,这个世界变化那么快,再不跟上就显得很格格不入了。
在这么一个关口诞生了这样一部电影,这是一部有野心的电影。它关注当今的一个最热门的趋势,也就是社交网络。
他塑造了一个犹如史蒂夫乔布斯的神人,结合脸书的背景,并借鉴了马云爸爸的支付,属于乱炖一锅粥般地绝地塑造了一个新的社交王国“圆圈”。但是这个“圆圈”并不仅仅是一个社交APP,你下载了然后你使用,去改善生活,它本身还有着更宏伟的目标。
很多人都羡慕在这样的高科技公司工作,所以和千千万万“围墙外”的人一样,我们的女主人公Mae(艾玛沃森)也满心欢喜地加入了这家公司,虽然只是在客户服务部工作,但作为新人的她异常兴奋,感觉发现了新大陆。
我们所有人都觉得接下来可以看到最新的酷炫科技,社交网络该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但诡异的事情发生了。
首先,圆圈里的每个人就好像被禁锢着一般,住在了这样一个世外桃源里。
所有人的信息都会被采集下来储存,每个人都像是被研究的实验品,里里外外全部被记录。你的行踪随时都会被知晓,你的活动范围要在圆圈里,因为那里为你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果你在周末请假回家看自己的父母和工作脱节,公司找不到你了,那你周一就会有大麻烦了,就要翻来覆去被盘问究竟。
这里引发了一个问题:当你的里里外外都被呈现在众人面前,隐私这个东西还重不重要?
Mae(艾玛沃森)的朋友Mercer被人肉后,企图逃离众人视线。但是在所谓的心灵搜索环节,当他被众人用摄像机对准后仓皇出逃却意外发生交通事故车子从高价冲出去世的场景,引得一片哗然。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围观的看客,他们唯恐天下不乱。这个世界上也有太多不知道限度在何方的人,以为自己是人民警察,却为他人的生活带去阴云密布。这里分成了两种。
第一种是抓逃犯。为了保障其他人的安全,如果你可以动用社交网络的力量去抓逃犯,帮助社会治安,这本身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情。但同时,如果抓到这个人后,你开始动用网络的力量去挖这个人的老底,把他的过去历史以及和他有关的人都搜索到,那就会造成对他人的困扰。
第二种是纯粹出于个人的私欲,你很讨厌一个人,或者你今天出门时有人不小心撞了你一下,你去把对方人肉搜索出来并且进行攻击,对方可能因此会遭遇到更多的人身攻击。
如果你做任何事都要和他人分享,甚至是那些你从来没有见过面的网友,就像Mae开通直播,除了上厕所有3分钟的关闭摄像头时间,其余时间她的生活要被全世界欣赏和讨论,而她父母的床事甚至一不小心都被播之于公众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这真的是一件好事吗?
被呈现在放大镜下的部分引发了黑暗中人们的窥探欲,对于看客来说,社交网络促使你可以变成另外一个人畅所欲言,它给予了你言论发表的自由和身份伪装,却也因此会暴露人性丑陋的一面。你的语言和网络上引发的舆论环境可能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个人的一辈子都会产生影响,人生轨迹甚至都会发生改变。
隐私是重要的,每个人都需要呼吸的空间。社交网络的搜索功能必须有自己的限度,我们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好奇心害死猫,另外就是:大家都那么空嘛,自己要先管好自己啊。
在社交网络无线开放的今天,很多人甚至开始退后选择不再分享自己的生活,就是为了更好地保留自己的一份隐私权。
其次,它的野心其实更大。
当中涉及到了政治隐喻。比如要干涉美国大选,比如官员宣布把自己所有的电话和邮件公之于众,让大家了解到自己的透明和从政的清廉。这本身就是可笑的。
科技公司想要主导在大选中的人民民意,想要掀起腥风血浪,就因为自己本身有的技术创新能力,这本身也是行不通的,当你作为个体想要凌驾于整个国家体制之上,并要干预国家局势的走向,从本身的科技领域跃入政坛,你也要看看自己本身的位置。首先,你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其次,你的创新可以改善国家的人民生活情况,使得生活更便利;但最根本的,你要服务于国家,而不是企图造反。这是死路一条。
最后,谈谈民主。
圆圈里倡导的是要构建一个民主的王国。它主打的内容大体是在这个王国里,没有小偷,没有罪犯,绝对安全,你可以自己决定自己的喜好,所有的决定都是你自己来安排的。绝对民主,绝对自由。
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到目前为止,绝对民主都没有真正可以实现的根基和土壤。这个问题太复杂,而实施过程中也有太多的限制。相对民主可不可以呢?我觉得是可行的,但不是像电影中那样乱来。任何事物都需要有一定的行为规章去执行,才会有符合社会稳定的常态。如果绝对民主意味着为所欲为,那人间岂不是成为了一个魔鬼的乐园,潘多拉盒子里的各种都会飘散在人间了。
Tom Hanks竟然成为了如此具有沧桑感的人,我一下子还有点难以接受。Emma Watson总感觉没有爆发出她应该有了演技,表现还是缺乏张力。故事的设想很好,但表现的连贯度欠缺,故事呈现的结构方面还值得商榷,尤其是剧情的转变和前后的铺垫。
社交网络的便捷其实也并不见得好。据统计,因为有了微信,人们每天的工作时间平均增长了2小时,为什么?因为很容易就能让你工作啊,领导有什么事情忘记了,就在微信里和你说,然后你就可以能马上投入工作状态,有多少紧急时间可以通过微信里建立一个群就分配任务去执行呢?科技改变了你的生活啊,的确,科技使得你始终出于工作状态,呵呵。
热爱狂欢的人们啊,社交网络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
而这当中的分水岭,竟然还是在我们人本身。我们的道德观,我们的人文价值,我们的同理心和良心。
欢迎关注林小路的个人微信公众号,讲好听的故事给你听。让我们畅快淋漓嬉笑怒骂人生又心心相映奋斗不息。


影片也许人设有崩塌,剧本处理不够细腻。但是我认为这种片子能引发争论也就代表引发了思考,这就够了。
前几天的聚会新加的朋友发现我朋友圈只能看进三天的跟我说“看见这种朋友圈我就想删了”我说:删吧。
我有个朋友前一阵才注册了微信,还有一个朋友到现在都没有微信。我做不到但是我却敬佩他们。
科技是未来的趋势,我们不是主角,我们也不是神童,我们在这大洪流中改变不了任何事情。
但是唯一我们能做的就是,当我们遇到一个不爱社交,没有微信,不用支付宝的人的时候,我们不要觉得他是个怪人,不要说他落后,继而否定他的一切。就够了。
请尊重别人的决定,尤其是和我们选择不同的人。
 
 
 
Mae在一家水表公司做兼职,其父亲患有多功能硬化症,但Mae的家境不足以支撑父亲的医疗费。Mae的隔壁令居Mercer对Mae有好感。
Mae经过好友Annie的介绍进入Circle公司工作。
Mae刚通过同事接触Circle的社交圈是略有抵触的(Circle公司能够实时监控Mae的动态),但为了更好的融入环境,Mae接受了。
Mae对Circle科技的态度有了改变,因为手环能够帮助Mae实时了解Mae父亲的动态。
Mae对于Circle以安全名义将芯片植入孩子的骨头里进行实时监控表达了难以置信的态度。
Mae在网上公布了Mercer的鹿角吊灯(好意),不料Mercer遭到了动物保护协会成员的人肉搜索以及攻击。Mae对Circle科技产生怀疑。
Mae因心情不好,半夜进入江湾划水却遇难,通过Circle科技被救,Mae坚信Circle科技是好的,准备进入透明化时代。
Mae的父母的性生活因Mae透明化生活被公布在大众面前,Mae第一次感受到网友并非都是善类。
Mae与Annie因为Circle发生冲突,Mae坚信Circle是对人类有益的并推行让Circle进一步扩大民众的生活中,Annie落败退场。
Mae了解到Circle给其父母带来的影响,Mae态度不明。
Circle发布新科技,Mae通过灵魂搜索抓住逃犯,Mae支持Circle。
Mercer因为灵魂搜索的原因被网友疯狂人肉搜索,Mercer因为遇难,Mae难过。
Mae归家修养,Mae打开Circle,觉得有些网友还是好的。Mae与已经回到新西兰的Annie联络,Mae准备回到Circle.
Circle再次设立洗脑大会,Mae让BOSS们一同加入Circle计划,BOSS被逼无奈,Mae通过Ty Kale公布BOSS的所有私密账户。BOSS气急,断电。Circle的员工用手机照亮全场。
Circle科技依旧在世界各处继续。
看似编剧机械化的让Mae在故事中不停的发生转变,但毫不注意Mae个人心理变化,部分情节安排的位置不对。
Kale在剧中的人设鸡肋。
父母与Mercer的角色功能重复。
Mae与Mercer人物关系联结不够翔实。
Annie为何转变了对Circle的态度交代不清。
结尾软弱无力,导演主观态度不明。
戏核是好的,但编剧和导演毁了故事。


说这部电影野心很大,是因为这部电影扯到了很多问题,但是一没说好(原因),二没说到点(准确),三没说到深度(透彻)。 电影说到的问题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这些: 1. 社交网络与隐私的关系 2. 公开(的方便性)对隐私(的伤害) 3. 大型科技公司的社会道德 4. 反乌托邦的主题与民主 5. ... 1. 社交网络与隐私的关系 2. 公开(的方便性)对隐私(的伤害) 从Mae(艾玛沃森)的朋友Mercer只愿意当一个做做灯具做做自己的事,不愿意被人打扰,可是Mae的朋友圈把他暴露并被很多不理解的人以为他杀鹿的事情上,从Mae不小心拍到父母不可言说的事情上,可见电影是打算有所表现的。但类似这些事件是任何一个编剧在写到这个主题都可以想到的最基本的事情。这些事情有普遍性和共通性,可是隐私暴露的社会心理原因以及对于被暴露隐私的人的伤害有多大,电影只是用看似惊人实际一概而过的车祸事件带过,并不深入去揭开这个问题。 社交网络给隐私带来的问题在于隐私一定会在一定程度上被暴露,因为社交网络最初的卖点和吸引力就在于搜索并提取(暴露)相关人事的能力。这是一部分人热爱社交网络也是另一部分人痛恨的原因。 从准确和深度这两点上来说,不得不说到黑镜,对于科技妄想症来说,黑镜整个系列都足够优秀。黑镜第三季第一集Nosedive,把关于社交网络的虚伪和想躲都躲不开的可怕,第二季第四集White Christmas里面出现过的拉黑屏蔽人的方式,都让观众大呼过瘾又毛骨悚然。
“可怕”这个词不需要演员像TED演讲一样告诉观众什么是可怕什么不是。可能这部电影中最可怕的感觉就是最后那两台航拍器盯着不放的时候了,但那更多的是一种令人烦躁厌恶多过可怕或细思恐极的感觉。 3. 大型科技公司的社会道德 电影中有不少科技公司的影子: 1. 谷歌 (Circle) - 整个园区的风格,还有那个长的像G的C如果不是我多想的话。 2. TED Talk - 汤姆汉克斯演的Eamon Bailey一开始演讲的场景 3. 脸书 4. PayPal - 艾玛沃森提出的想要整合所有支付到Circle一体。(虽然我当时的想法是,支付一体化,你们想学马云爸爸哼 >.>) 大部分讨论科技的电影都有一个不可避免的主题,就是警醒人们科技如果不被正当使用是可以很可怕的。谷歌的企业座右铭是“不作恶 (Don't be evil)”,2013年斯诺登之后我们也知道了诸如微软谷歌脸书等大公司都有参与某计划,这似乎与谷歌自己的座右铭是相违背的。科技公司,或者说所有公司,都在做的同一件事,就是抢夺客户,而坚守不作恶的理念其实是一个道德问题。 那么一个道德问题,对于实际上于情于理都不得不追求利益优先的公司们来说,究竟能不能坚守、为什么能或者为什么不能坚守、能坚守到什么程度、能退让到什么程度、大众可以接受到什么程度会受不了,这些问题电影顶多算是点到即止,一带而过。 4. 反乌托邦的主题与民主
这个问题本身我没能力讨论。 我要讨论的是,艾玛沃森演的角色Mae前后关于这个问题的转变的不合逻辑。一开始在Gang of 40会议上,是Mae提出要把所有服务全都整合到Circle平台上的,提出所有选民都必须要有Circle账号,并用人们对交税的心理作为类比对象。我认为当时Mae这个角色已经脱离了一开始进公司小人物战战兢兢,并对Circle 管的太宽有所质疑的阶段,也经过了划船事件,不管是不是自愿带摄像头或心里有无抵触和矛盾(应该是有的,但可能只是觉得不妥没觉得不对),而到了开会这个时候的她已经到了非常享受众人及世界的眼光,非常投入Circle的规划和计划了。所以当她说这一切都是为了纯民主的时候,我勉强说服自己这是角色需要,所以就当角色本身是清楚自己在想什么的了。 但是当Mercer车祸后,她忽然说我们要改变,于是就有了改变,创始人之一都能被她一句话“我们要改变”说动,丝毫不记得之前看见Mae在大会上的表现时的不可置信和背叛感。 所以朋友的事故让她意识到罪魁祸首是Circle大老板Baily们(而不是她自己也有错)?朋友的事故让她意识到只是这个系统需要被改变,而不是本质上出发点就有问题?所以解决问题的方式是暴露Baily们的隐私给他们点颜色看看,而不是真的解决Circle的隐患? 这个转变和解决方法太举重若轻了恕我实在理解不了。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这种电影就算二次元来看也觉得二吧?《最佳伙伴 》

更新描述或海报 导演 :  胡鹤译  /  李慧娴 主演 :  朱主爱  /  Aloysius Pang  /  权怡凤  /  葛米星  /  程旭辉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新加坡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6-05-26(新加坡) 片长:   107分钟 又名:  Young & Fabulous IMDb链接:   tt5617274 根本国产片谐音片名基本是烂片的定律,这部新加坡的华语片也属于该定律范畴。 想不到新加坡会拍出一部很中二的二次元文化电影,我以为除了日本,大概就只有大陆的傻蠢编剧导演会拍这些尴尬电影。COSPLAY这个在电影里真很有点幼稚。《闪光少女》还能接受点。剧情主线接受不能,笑点?原谅我GET不到。比看国产青春片还要坐立不安。 男主像胡夏。女主很漂亮,原来是马来西亚新一代女神朱主爱,来中国发展吧,一定大红大紫。 都什么年代了,还用父母门第阶层来营造爱情的障碍。不时听来一段英文怪怪的,毕竟我们的语境不一样。 一部描写三个青少年朋友景天,紫甯和郝仁的成长故事,叙述他们如何通过重重挑战和难关,披荆斩棘追逐梦想。过程中,他们认识了自己,体会到友谊的真谛,了解到如何处理与父母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鼓起勇气,捍卫自己一直坚持的信念。通过角色扮演这个长辈看来非常无聊的活动,三个朋友互相辅助学习,在彼此的帮助下,克服了各自的障碍。     郝仁教景天如何善用口才与供应商讨价还价来节省服装制作的成本,鼓励他勇敢表达。紫宁则把自拍绝招传授给景天,提拔他的自信心。间接的,景天克服了自己口吃的障碍,变得更有自信。紫甯和郝仁也在景天的影响下,在生活和学业上,更尽责和努力。     现今社会竞争尤其激烈,年轻的一代将如何在这个重视现实胜过创意思维的大环境下逆流而上,一路怀抱着梦想与希望寻找勇气和自信,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美妙的女性向粉紅電影《娼年》

更新描述或海报 导演 :  三浦大辅 编剧 :  三浦大辅  /  石田衣良 主演 :  松坂桃李  /  真飞圣  /  富手麻妙  /  猪塚健太  /  樱井由纪  /  更多... 类型:   爱情  /  情色 官方网站:   shonen-movie.com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语言:  日语 上映日期:   2018-04-06(日本) 片长:   119分钟 又名:  Call Boy IMDb链接:   tt7529650 原文在medium: https://medium.com/%E7%94%B0%E4%B8%AD%E5%B0%8F%E5%B1%8B/%E5%A8%BC%E5%B9%B4-2018-%E7%BE%8E%E5%A6%99%E7%9A%84%E5%A5%B3%E6%80%A7%E5%90%91%E7%B2%89%E7%B4%85%E9%9B%BB%E5%BD%B1-6cad25ffbc97 《娼年》 其實是一場 「安全的」 性冒險、性成長的故事,這份安全感顯得原著普通,但這樣的安全感在電影,卻是與觀眾建立一種極少數的類型電影-- 女性向軟調色情(softcore pornography) --默契的開始。 女性向色情作品並不是沒有需求,這是個長遠的抑制和誤解的同謀,而近期,網站平台中的女性向推廣計劃在歐美或日本雖不乏關注,但在商業電影之中卻難得有這樣的作品,何況是這麼「好看」的作品,在電影攝製上帶有過去 粉紅電影(ピンク映画) 的榮光--尤其最終「高潮」戲十分諧趣美妙,成功地著墨出這部性成長電影的點睛之筆,靈肉結合,由性見心,敞亮的「讓我看你的性愛」就是「讓我看你的心」。啟用的演員也是頗受女性青睞的一線男星 松坂桃李 ,非常適合成為觀眾各自、私自愉悅的盤中肉(guilty pleasure)。 故事關於 桃李 飾演的男大學生成為娼夫後的見識和體悟。 石田衣良 這個作者擅長的就是把危險的因子、邊緣的樣貌收攏入他結構安穩的小宇宙,晶格銜接晶格一般讓故事世界繼續成長下去,在《娼年》之中就是性群像的疊加,是一些可以料想的微小奇觀,像扭蛋一般的分門別類精巧的固著,然而,畢竟是性事,透過再現性很強的媒介--那些特寫、耳語、室內光的影像--讓這部由男性下至女性情慾之海,在螢幕上個體過分

《颐和园》怎样理解娄烨导演的电影《颐和园》的结局?

《颐和园》 (英文: Summer Palace )是一部2006年中国大陆电影,由 娄烨 执导, 郭晓冬 、 郝蕾 、 胡伶 和 张献民 主演。影片讲述了两名青年男女跨越十几年的的感情纠纷,其中穿插着 六四事件 等社会背景。本片也是中国大陆首部男女主角正面全裸出镜的电影 [2] ,而早期电影如《 小武 》(1998) [3] 、《 蓝宇 》(2001) [4] 、《 绿帽子 》(2003) [5] 、《 星星相吸惜 》(2004) [6] 等有男性正面全裸的镜头。 本片于2004年9月开机,2005年5月关机,拍摄时长九个月。取景地点包括 北京 、 重庆 、 武汉 、 柏林 、 北戴河 、 图们 。《颐和园》于2006年5月18日在 戛纳电影节 首映。电影中的政治色彩与大量的性爱场景在中国大陆受到关注 [7] ,因未经中国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批准而擅自参加 戛纳电影节 ,本片在中国大陆被封禁,导演与制片人受到了处罚。 1987年,中朝边境 图们 。邮递员晓军去邮局拿信件,之后来到余红父亲开的杂货铺。余红打开信件,发现自己被北京的“北清大学”录取。余红在一个篮球场与晓军见面,晓军与几个打篮球的人发生争执,被打得鼻青脸肿。晚上在草丛中,余红与晓军发生了性行为。 余红乘火车来到了北清大学,开始了大学生活。一天,余红结识了隔壁宿舍的女生李缇,聊天中她告诉余红她男朋友若古在柏林留学。李缇和余红与回国后的若古见面,并与在同一大学的周伟结识。余红逐渐与周伟走近并与其发生性关系。两人在 颐和园 昆明湖 泛舟,在夕阳下相依。 余红去周伟宿舍,发现他正与一个女生一起吃饭,余红见状离开。周伟去台球厅找余红,余想挣脱周伟的怀抱,但最后顺从。在一次欢愉后,余红要周伟去结扎,并称那样就不疼了。周询问缘由,余说是心理学老师告诉她的,并且她和他上过床。北清大学的学生开始去天安门,余红几人也一同跟随。李缇与周伟在宿舍进行性行为时,被学校人员发现。余红见到了周伟的一名舍友,他告诉她教务处已经知道了周李的事情,让她不要再去见周伟。 余红遇到了来北京探望她的晓军,两人和衣而卧,半夜晓军悄然离去。余红发现晓军不见,急忙到操场寻找。在操场示威过程中枪声响起,学生们开始四散。余红的舍友冬冬找到周伟,告诉她余红不见了。周伟急忙带领冬冬寻找余红,但未果而返。冬冬再次找到周伟,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