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小飞象》这从来就不是一个拥抱自我的鸡汤故事

导演蒂姆·波顿
编剧伊伦·克鲁格
主演伊娃·格林 / 科林·法瑞尔 / 迈克尔·基顿 / 妮可·帕克 / 芬利·霍宾斯 / 更多...
类型: 奇幻 / 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9-03-29(美国/中国大陆)
片长: 112分钟
又名: 小飞象真人版
IMDb链接: tt3861390

蒂姆波顿用一部颠覆原版的电影向所有人宣示了自由的重要性。跟我预想的一样,蒂姆波顿的版本拥有了奥德赛的味道,小飞象逃离了马戏团,回归象群,重返大自然。
自由从来就不是人类的专利。当那些老奸巨猾的商人熟练地操着数字拼凑成的行话,把那些动物当作商品去交易,去支撑自己庞大而华美的马戏梦,你眼前看到的Dreamland沦为了忙碌的流水线,近乎凶险的失乐园。动物的自由被剥夺了,人们骑着大象,驱使着粉红狗,娴熟地控制着自己的工具。
在蒂姆波顿的镜头下,这个马戏团有一种令人畏惧的惯性。马戏团里的演员,小丑,他们像是接受着自己的命运,像一颗螺丝钉,受人操控,又反之去驾驭动物。你说他们怀有恶意吗?好像更多的是无知,无力。他们同样是没有自由的生物,穿着奇异的服装,在强烈的聚光灯下,重复着没有灵魂的动作。也许那几下打在动物身上的鞭策,能让他们稍微意识到这个世界上还有“自由”这种东西,自由地控制别人的生命。
这样的叙事为后面的“觉醒”卯足了力气。我想,这种存在于人身上的“辩证性”是蒂姆波顿所有意去刻画的。
弱肉强食的生物链里,动物处于最底端。当小飞象被迫站在升降台上,它往下看人群,喧闹的,起哄的,这种落差感和距离感完美映照出了“生物链”的状态。好像,那些坐在台下,自诩生物链顶端的高级生物—人类更像是未开化的。有一个很微妙的瞬间,当小飞象差点摔下升降台,被关在噩梦之岛的母象如“通灵”般发出了叫声,正是这一感召式的行为,小象从升降台上滑落后顺势吸入羽毛飞了起来。这是最动人的地方,闪耀着真情的力量。蒂姆波顿在展现“自由”的光芒时,更多是在“亲情,友情”的框架下进行。小飞象几次成功起飞,都是在亲情的助力下完成。
当小飞象被画着悲伤的小丑妆,背着道具,进入舞台,成为那场“救火戏”的英雄时,蒂姆波顿以一种“与人类平行”的角度去拍摄一只动物,我的意思是,小飞象的悲伤包含了太多面向,他陷入了一种困境:如果飞,它就失去了自由(“飞行”本就是一种卖点),如果不飞,它和母象的相见将遥遥无期。最终它还是飞了。在万众瞩目之下,它飞越了火海,像是一只悲伤的翼龙,做着那些能够被转化为利润的动作,那些不知道训练了多少遍的固定动作,都在预料之内,不会有奇迹。
人们需要通过营造“失火”这样的危机时刻去凸显小飞象“飞行”的稀缺性,马戏团就是那个张扬“稀缺性”的供求市场。需要认识到,小飞象的特异功能被接受的前提逃不过它的“可利用性”。一旦发现小飞象没有可用之处,他也就没用了。
马戏团的原老板,在蒂姆波顿的镜头下,他呈现出了一种十分真实的“人性”。这种人性里有丑恶,也有善良。当他第一次见到小飞象,他狰狞的说“这是什么鬼东西。”典型的商人脾性,衡量一切事物的好坏都是以利益为导向。所以这决定了他之后的大多数行为只能被限定在这样的格局里。但你会恨他吗?好像也无法,因为他不像Dreamlamd的老板文德维尔是那种彻头彻尾的反派,他最后也参与了帮助小象获得自由的复仇计划。
在马戏团工作久了,不自觉会染上一种惯性,有一种拉力,另你无法逃离体制。这样的局限性,在马戏团那帮亦善亦恶的人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所以,我反对说蒂姆波顿版本“单薄”的看法。
我从不觉得《小飞象》是“拥抱自我”的成长故事。这并不是那种什么“相信自我”之类的鸡汤童话。它揭露了太多深刻的问题,黑暗面多到我不忍心一一揭露,小飞象为什么最后能飞?并不是因为它的自我反省,不是它的自我激励,我想更多是因为“恶”在后面追,他别无选择。我想每个人都能看得出来,在电影结尾之前,小飞象飞得并不快乐,我无法想象,一个生物究竟需要具备多大的力量才能承受这么多劫难,才能够违背自己的本性做着别人所期待的事。
唯有三场戏,我想小飞象是出于本心飞行。一场是主角们被困在失火的马戏团里(真的失火),小飞象跌跌撞撞地飞过大火冲进大棚。第二场是,小飞象带着两位小朋友逃离火海,自由地驰骋在夜空里。第三场是在结尾,小飞象在母象的注视下,飞过象群和浩瀚的森林,那一刻,飞行变成了一种温暖的宿命。小飞象有渴望过自由吗?在逃离计划的前一次表演中,小飞象飞出了马戏团的幕布,表面上看似是亲情的感召,但蒂姆波顿正是透过这样的叙事张力,暗示着自由的呼唤。每个生命体身上都曾有过的轰响。
end.
ps:之前看过原版写过一篇评论,感兴趣的可以戳下面链接。


原载于豆瓣阅读官方微信号:https://mp.weixin.qq.com/s/PQIz7rZXLxDvYzd9GsLUvg
欢迎关注~

1. 小工人,大企业

初看 2019 年的真人版《小飞象》,可能会以为它是一部与蒂姆·波顿的其他作品(《剪刀手爱德华》、《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一样的边缘人奇幻纪实:登场角色(尽管主角仍然是白种俊男美女)——矮小的马戏班班主、黑人大力士、印度舞蛇人、神经质的书呆子……以及小飞象大宝本象,几乎全是「怪胎」。
主角伊娃格林和科林·法瑞尔
但导演的兴趣显然不在于讲述他们和小飞象大宝的格格不入。蒂姆·波顿引入了男主和他的两个儿子这组新角色,让动物不再会说话,将 1941 年的动物视角叙事彻底转变为了变成了人类视角叙事,这是一个很关键的态度转变,为的是将《小飞象》从一则丑孩子变大明星的奋斗鸡汤,升华成一桩小工人对抗大企业的成人寓言。
影片的大部分篇幅,其实是描绘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劳资纠纷。经营娱乐帝国 dreamland 的大企业家文维德尔空手套白狼,为了得到票房魔药小飞象,花言巧语吸纳小班主进入自己的董事会,不花一分钱将早已经营困难的小马戏团合并。随后,由于感到无法从人类马戏演员身上获取暴利,他二话不说便将他们全部开除了,连赔偿金都没有。
马戏团的怪胎,被裁员的悲鸣
企业家还说马戏团小班主是自己的「兄弟」,又是请进包厢又是分发股权,但很快我们就发现二者只是薛定谔的兄弟——企业家并不打算和小班主一起奋斗,只想保留核心利润部门小飞象。小马戏团的全体员工本以为跻身大企业就是拥有了福气,却没想到大企业连 996 的机会都不给他们,就要给他们扣上「派不上用场」的帽子扫地出门。这群走投无路的边缘人最终决定团结起来,没收企业家的生产工具——小飞象,将它「放象归山」……

2.好老板,坏老板,大老板

影片中出现了两位老板,一个是小班主——好老板,还有一个是大企业家——坏老板。小班主和大企业家之间的差别,似乎隐含着一层 「越上面的人越糟糕」的愤世嫉俗。小班主有很多缺点,有着掩盖不住的高高在上与并不太精明的精打细算,但他会为在战场上落下残疾的员工安排其他工作,会为哪怕是最没能力的员工的死亡而哀伤,哪怕大象发疯闯了祸,也只是把她卖掉;而大企业家会将没发疯的大象杀死。波顿似乎是想通过这组对比说明,商人都是逐利的,但逐利也可以「Don’t be evil」。
坏老板
非常朋克的是,这个坏老板,形象上正是参考的迪士尼帝国的创办者、1941 年版《小飞象》的总舵手、本片资方的终极大老板华特·迪士尼本人,最后还安排文维德尔一把火烧掉 Dreamland ——也就是迪士尼乐园。
长期以来,迪士尼始终以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面貌出现;但其本人,与其说是动画师,倒不如说是个老谋深算的商人。仅举极能彰显其商人本色的一例:米老鼠的真正创作者不是迪士尼,而是他自 19 岁起的合作伙伴、作画机器一般的天才 Ub Iwerks。迪士尼从未真正宣传过此事,对 Ub Iwerks 也没有报以足够的尊重与感激;Ub Iwerks 这个名字最终湮灭在了历史的汪洋中。
迪士尼与 Ub Iwerks,真人照片
文维德尔不仅心狠手辣,性格上也高度焦虑、暴躁易怒,变态地需要小飞象,不惜要求自己的情妇与小飞象 996 地排练,甚至在歇斯底里中亲手烧毁了自己的游乐园。这是因为,文维德尔(「迪士尼」)并不是真正的大老板。真正的大 Boss,只是一个仅有寥寥几个镜头的小配角,那就是在包厢中稳坐 C 位的银行家,网上连他的截图都找不到。
小飞象首次演出前有段简短的对话交代了,文维德尔迫切地需要资金,很可能会陷入资金链断裂的窘境——银行家动动手指,就能决定一个娱乐帝国的生死,更莫提游乐园烧成一团时,还有个耐人寻味的暗示:小班主和大银行家一起吃热狗,是否说明小班主后来的创业马戏团,其实接受了大银行家的投资?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资本家剥削工人,更大的资本家也在掌控着资本家,普天之下没有一个人是真正幸福的。
影片中的大乐园

3. 不自由,毋宁死

新版《小飞象》最大的变化是重新定义了「happy ending」——1941 年动画版的结尾,小飞象成为了马戏明星,通过自己努力卖票,让妈妈住上了更大更舒服的笼子;这一版,将生命价值的实现,定格到了「事业成功」上,甚至这层「成功」,都不是为了自身,而是为了人类的利益。到了 2019 年版,小飞象追求的,不再是世俗成功,而是自由,他回到了亚洲森林中的象群,再也不必在人类社会中苟延残喘。
其他的边缘人,更是开启了自己的创业公司。影片特别提到,文维德尔宣布开除演员之前,他们正兴奋地讨论着各种表演 idea,满心欢喜着「用到节目中一定很能吸引观众吧!」但文维德尔对此毫不关心。终于,在结尾处他们新成立的马戏团里,他们有了一个「家」,不再做大型组织的螺丝钉,可以解放天性,释放自我,实践自己的 idea——班主甚至把马戏团的名字改成了「美蒂奇家族马戏团」,Family,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
他们就这样成立了一个家庭作坊——一种当代劳动者非常提防的企业类型。
小飞象盛装打扮,供人取乐
这部分内容,便是《小飞象》留给成年观众的了。但问题是,自主创业,是否就真的能让生活在裁员焦虑中的社畜们脱离苦海呢?模式接近、趣味也接近的小戏班和大乐园,究竟孰优孰劣?影片给出的解释都非常表面:小戏班班主善良,大企业家坏;小戏班把动物放归自然,大企业家则把动物「物化」。
这样的解释,显然并不能满足成年观众的心智。我们早就已经过了相信「创业公司好、大公司坏」的年纪,自然也会觉得这样的情节十分幼稚——米老鼠真正的创造者 Ub Iwerks 离开迪士尼去创办了自己的 Studio,最后却还是重回了迪士尼的怀抱;就连他的儿子,也在迪士尼帝国任职。
只愿小戏班不会变成下一个大乐园,马戏团的员工们找到的,也是他们真正愿意奉献一生的事业……

小飞象拍真人版,一听特别感慨,动物真人化很难,但这部电影融合得很好。我是TimBurton的老影迷,看的第一部他电影是在90年代前半段,爸爸买来的蝙蝠侠和剪刀手爱德华录像带,现在漫改英雄电影大行其道,得托30年前这位带起第一波漫改大片风潮的开山鼻祖的福……比起他的真人电影,我更喜欢他的偶动画电影,不过他的所有电影,无论是真人电影还是偶动画,一部不落,我每部都看过十遍以上…… 因此看到有些人说这部电影太迪士尼,很不“TimBurton”,我挺感慨的,我认为这是命运的回旋——这位特立独行的影坛鬼才,他本就毕业自迪士尼成立的艺术学院,第一份工作便是在迪士尼,他就是位血统纯正的迪士尼画师,他后来为华纳为DC工作,而功成名就,多年以后,迪士尼收购了DC的对家漫威,但作为DC功臣的他却回头来,为迪士尼拍片,他心里仍然留有着迪士尼的灵魂,这从没怎么向影迷们展现的一面……他没有忘记。他其实一直没有忘记——他过去的作品习惯用怪诞、愤怒、黑暗的外壳来衬托纯粹干净的真善美,现在我们看到的依然是真善美,表现手法变通俗了,但传达真善美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只是打了个直球。现在卖弄情怀的电影很多,但有诚意的却稀少,小飞象也拥有着这般美好的情怀,论情怀,他们不能更有诚意了。 所以,当看到老版的蝙蝠侠主演迈克尔基顿饰演大反派,企鹅人的扮演者——老戏骨丹尼德维托饰演正派的马戏团团长,加上TimBurton……三人的再次聚首,正邪反转,让人感激地会心一笑。 除了演员们都是Tim爱的款,不但长得和他动画片里的画风一样,很多是他过去合作过的爱将,整部电影最TimBurton的是场景设计风格,“梦幻乐园”让人想到很多他的经典影片。 这部电影尽管和老版动画比,增多了真人戏份,不过小飞象依然是最大的亮点,最绝对的主角。其实电影里所有动物除了马都是特效做的,但做得特别逼真出色,包括小飞象,婴儿般的大眼萌象,眼睛里有星星,水汪汪的,睫毛长长,脸儿圆圆,皮肤纹理逼真,还有毛绒绒的象毛,真的好可爱啊!让人啊啊啊啊直叫!它是只很小的小象,听到伊娃格林叫他大象王子,我都差点憋不住笑,以象龄换算人家明明还是个婴儿。看到他驼人,我都特别心疼,这是小宝宝啊,另外小飞象的中文名也很可爱,音译是笨宝,偶尔昵称笨笨。笨笨最喜欢吃花生,最喜欢玩羽毛,他也很胆小不自信,但为了爱的人——妈妈及小伙伴,他也会鼓足勇气做很多了不起的事。迪士尼还在电影里植入了两三次小飞象的周边玩偶,看到这样的小宝贝带货,你怎么不买买买呢? 除了最大的萌物小飞象,电影另一个观赏点是伊娃格林的服装秀,真是浑身散发着别样魅力。 还有一处吹泡泡的马戏团表演也特别梦幻。 略有瑕疵的是最后反派发疯的那段,基顿的角色有点脸谱化,虽然前情交代过他童年被父母抛弃,由心理问题造成我们所见的那个偏执狂坏蛋,但他因为小飞象逃跑而情绪失控自毁了乐园略有点生硬,或许是铺垫不够,但也或许是,这部阳光向上的童话书式电影,不需要为反派的阴暗面浓墨重彩。 这部电影,主旨是包容不完美,欣赏不完美,没有所谓的完美,也没有所谓的残缺,只有美好的特殊,并且要相信梦想希望和现实并不冲突,柯林法瑞尔在电影里也姓法瑞尔,是个特别好的爸爸,从不相信孩子到自我反省,从没有自信可以面面俱到照顾好孩子到不再纠结,但始终如一的陪伴,保护和爱护……他现实中的孩子有残缺,由他独自辛苦抚养,因此对照这部电影,你可以明显看出他的父爱不是演的,是真实生活赋予他的,和他以往荷尔蒙腔调式的表演风格完全不同,……特别真挚温暖厚实,明显的真情流露。 故事的结局,反派多行不义必自毙,而小飞象和妈妈则团聚自由了,马戏团的大家都是好人,都好好的,完美he。 小飞象真的充斥着很纯正的迪士尼血统——大爱,家庭,自由,善良,精良细致的制作,节奏感好,特别温暖有教育意义,但一点也没有说教痕迹,是全年龄向电影,男女老少皆宜。 我今天的场是中文版,影厅里只有四个人,一个三十多岁的DC男影迷,另两位是周边无聊来打发时间的居民夫妇,外套里头还穿着居家服,看样子五六十岁,也看的津津有味。如果追求最简单最朴素的温暖和愉悦,小飞象不会让人失望,值回票价!


迪士尼动画是全世界小朋友和家长都喜爱的经典故事,《美女与野兽》让我们重新理解美与丑;《狮子王》告诉孩子什么叫真正的成长;《怪兽电力公司》让孩子理解换位思考;《疯狂动物城》让孩子学会做个体面的普通人;《寻梦环游记》探讨了生命的意义;《超能陆战队》对比了真善与伪善;《冰雪奇缘》探讨了女性独立;《飞屋环游记》呈现了现实与梦想……
迪士尼每一部电影都跟孩子一起讨论了浅显又深刻的问题。
在这些故事背后,迪士尼潜移默化地帮孩子建立起完整的世界观、正向的价值观。这将伴随孩子一生,让他们面对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时不会害怕,面对成长的问题能够从容。
迪士尼真人版《小飞象》在这个春天里刚刚首映,就获得了票房冠军。1941年,迪士尼上映了风靡世界的动画片《小飞象》,长着一双大耳朵的小飞象萌倒了一片观众,广受好评。
2019年,迪士尼大胆翻拍经典,重磅推出真人版《小飞象》!主角小飞象出生时就有一双低垂的大耳朵,像两片大蒲叶,走起路来一前一后慵懒地随风摇摆,有时候还会拖在地上,让人不禁想上前揉一揉。
虽然有乖萌的外形,可小飞象也因为与众不同而遭到周围人的嘲笑。观众在小飞象表演的时候朝它脸上扔杂物,小飞象的妈妈为了保护它,被马戏团的人强行关进笼子里送去了很远的地方……
然而命运都是公平的,这双大耳朵不是缺点,而是一双特殊的翅膀。有了这双“翅膀”,小飞象也能飞向天空,自由翱翔!小飞象离开了马戏团,受邀去大型游乐场“梦想王国”表演飞行。在那里,小飞象将会发生一切好玩儿、惊险、暖心的故事!
在小飞象的触动和陪伴下,不太会和孩子相处的单亲爸爸霍尔顿打破了与孩子们的隔阂,逐渐找回彼此间的信任与亲情。美第奇马戏团的成员们,也会永远像家人一样相互陪伴、爱着彼此。在大家的帮助下,小飞象和妈妈也终于团聚。
在这气温回暖,百花初绽的春天,怎么能错过这个暖心治愈的故事呢?没有时间带孩子看电影?别担心,我们将这个暖心治愈的故事同步做成了音频版本。让孩子早上醒来、上学路上、晚上睡前……随时随地都有小飞象的陪伴!
下面,我为大小朋友剧透一点小情节:
昨天傍晚,霍尔特心情低落到了极致。不过,当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时候,他又恢复了往日的活力。只见他戴着牛仔帽,衬衫左侧的袖子整整齐齐地别在肩膀下面,看上去精神极了。
米莉暗暗想道:“这就是爸爸在军队里养成的好习惯吧!”
弟弟乔早就迫不及待地要去看大象了,他急切地对爸爸说:“快走吧爸爸,大象需要我们!”
霍尔特点点头,迈着军人特有的步伐,朝着大象车厢走去。米莉和乔紧紧地跟在后面。
大象车厢那边,鲁弗斯正在对着珍宝太太大喊大叫:“快下来,别逼我教训你!”可是珍宝太太并没有理会鲁弗斯,而是不停地用鼻子收拢着干草。鲁弗斯气得脸都红了,用竿子狠狠敲了敲车厢。【“铛铛铛”的敲击声】
珍宝太太吓了一跳,惊恐地转过身来。
霍尔特走上前去,不客气地说道:“鲁弗斯,小声点儿!那是一头快要生宝宝的母象!”
鲁弗斯阴阳怪气地说:“看看,是哪位大英雄来救这头蠢象了?哎呀,这不是刚从战场上回来的霍尔特吗?”
霍尔特没有理会鲁弗斯的嘲笑,他是来照顾大象的,而不是来跟人吵架的。
鲁弗斯感觉自讨没趣,便扭过头命令旁边的两个助手去车厢里把珍宝太太赶下来。珍宝太太看见有人进了车厢,紧张地直往后退。可是那两个人才不管大象的感受呢,只是使劲地往外推它。
就在这时,霍尔特猛冲过去,把那两个家伙推倒在一边。
鲁弗斯生气地往地上吐了口唾沫,没有再说什么。
这时,乔已经跑到了车厢里,他看了看干草堆里的珍宝太太,大声喊道:“爸爸,米莉!快来呀!”
霍尔特和米莉跑过去,他们看到珍宝太太正在用力地扭动着身体,嘴里还“啊啊”地大叫着,她正在努力地生小象呢!几分钟后,干草堆里突然有什么东西动了一下,紧接着,两只闪闪发亮的黑眼睛露了出来。
谢天谢地!珍宝太太顺利生下了一头小象!
很快,这个好消息传遍了整个马戏团,大家纷纷跑来探望这个刚刚出生的小宝宝。
霍尔特早已经安顿好了珍宝太太,此时,他正在温柔地安抚着藏在干草堆里的小象。他用之前安抚马儿的语气说道:“小象宝宝,别害怕,你现在很安全。快从干草堆里出来吧!”
霍尔特的话音刚落,小象灰粉色的长鼻子慢慢伸了出来,紧接着,它打了一个大大的喷嚏。“阿——嚏——”,鼻涕不偏不倚地落在了霍尔特脸上。
霍尔特突然被喷了一脸鼻涕,慌张地退了几步,撞上了米莉和乔。他们三个乱作一团,“砰”的一声倒在了地上。【人撞倒东西的声音】这声音把小象宝宝吓坏了,它“嘤嘤嘤”地哭了起来,感到很慌张。霍尔特正想要过去安慰小象,小象宝宝竟然跌跌撞撞地冲出了车厢,冲到了人群聚集的地方。
大家惊讶地看着小象宝宝,仔细地打量着他,所有人都僵住了。
这真的是一头小象吗?为什么它的耳朵比它的脸还大啊?
美第奇结结巴巴地问道:“这,这是什么啊?”
乔兴奋地回答:“这是珍宝太太刚刚生下的小象宝宝啊!我们就叫它小象珍宝怎么样?”
但是所有人都没有说话,安静极了。
时间仿佛凝固了几分钟,人们七嘴八舌地开始议论:
“这哪是小象?分明就是一条毯子嘛!”
“不,简直是一条厚厚的窗帘!”
听了这些话,美第奇有些慌了。珍宝太太的价钱虽然不是那么贵,但他也不想让这些钱打水漂啊!
这时,鲁弗斯幸灾乐祸地说道:“美第奇,你真是个倒霉蛋啊!还有你,霍尔特,你和你的孩子一样笨!哦,对了,还有这头怪胎小象,也笨呼呼的,它能听懂我说话吗?”说着,他猛地跳过去,把小象吓了一跳。
不远处的珍宝太太看到鲁弗斯的举动,生气极了。它伸出长长的鼻子,一下子卷住鲁弗斯的腿,把他甩到了旁边的水槽里。鲁弗斯气喘吁吁地从水槽里爬出来,大家都指着他笑得前仰后合。鲁弗斯跺了跺脚,狼狈地逃走了。
这下,没人盯着珍宝太太了。她急忙跑到小象宝宝身边,深情地安抚着它,逗着它玩儿。小象宝宝也用鼻子来来回回地蹭着珍宝太太,好像在回应妈妈的爱。
人群渐渐静了下来,大家都深情地地看着这令人感动的一幕。
突然,美第奇兴奋地喊道:“如果忽略那对大耳朵,这就是一只正常、可爱的小象啊!霍尔特,快过来,我有主意了!明天晚上演出的时候,你把小象宝宝的那对大耳朵藏起来。这样,我们就有一头漂亮的小象跟观众见面了!”
霍尔特犹豫着接受了命令,可是该怎么把小象的那对大耳朵藏起来呢?这可真的把他难住了……那么,霍尔特能圆满完成任务吗?他会用什么办法藏起小象的大耳朵呢?请收听喜马拉雅美国迪士尼经典电影故事《小飞象》吧,答案就在后面等着我们呢!
附录:
看蒂姆·伯顿的电影,大概是比较难以找到所谓的圈子的。
画面的阴森诡谲吓走了大部分人,晦涩的主题排除了一部分以消遣为目的观影者,我相信这位导演真正的影迷都是内向的苦力怕(Minecraft里面的经典NPC爬行者),战战兢兢于莽原漫步,看到外人靠近就要慌慌张张地自爆,更何况大大方方地给别人分享这隐秘的世界。
你看王家卫的电影,虽然小众但是深入人心,诺兰的电影即使大众但能彰显档次,而蒂姆伯顿的电影不适合作为文艺追求者的谈资,只是簇拥在银幕背后的,孤独者的秘密花园。
蒂姆伯顿
哥特是他的标签,在那个散发着腐黑气息的、阴森怪异的世界,他是面容可怖的造物主。
可“童心未泯”依然是外界给他一贯的评价,在好莱坞导演纷纷投身爆破枪战大制作时,他还在像“疯帽子”一样近乎执着得编制黑暗的童梦。
只是他的个性不可完全概括,更难以彻底了解,宛若一块不规则的、切面锋利的宝石,每个棱面都折射出幽深的光彩。
那些棱面的光芒投影到光影世界中,就形成了蒂姆伯顿风格浓郁的一个个作品。
《文森特》(1982)里在臆想的世界里自我博弈的小男孩;《剪刀手爱德华》(1990)里山顶的神秘古堡,偏执的科学家与皱着眼头发蓬乱的机器人;《断头谷》(1999)中穿梭于森林收割头颅的无头骑士;《大鱼》中最终变成一条大鱼的“冒险家”父亲;《理发师陶德》(2007)里一边吟唱着歌剧一边兴致盎然地割喉的理发师;《爱丽丝漫游仙境》(2010)里刻薄的红皇后和伪善的白皇后……
每一个都打开了伯顿内心某个黑漆漆的角落。
这些才华和激情碰撞的碎片优雅地漂浮在伯顿式空间里,被他吸引的人们将这些碎片一块一块收集入怀,视为珍宝。
蒂姆伯顿
从现实到历史——志同道合的友人
蒂姆伯顿是一个强力的磁场,将约翰·尼德普、海伦娜·伯翰·卡特等不俗的演员都收编于麾下。
伯顿的镜头留下了德普的忧郁癫狂,海伦娜的高傲刻薄,三人意趣相投,电影也变得意味深长。
果不其然,他们一个成了伯顿现实中的挚友,一个成了他的妻子,继续在伯顿的影像世界里疯疯癫癫,简直是最佳铁三角。
幻想三人不工作时相处的方式可能颇为有趣,是像《她比烟花寂寞》里玩手指打节拍猜曲子的游戏的杰奎琳和希拉里一家,还是像《戏梦巴黎》中三个电影发烧友用滑稽的表演给对方出题,猜出影片名字为胜?
可惜伯顿未能与海伦娜走到最后,铁三角破灭了,所幸德普与他的关系依然稳固,还为他的传记《Burton on Borton》作序。
对于蒂姆伯顿来说,还有一些人也与他结下了奇妙的“友谊”。
这些人里,有的踏上了美洲这片富饶的土地,穿着荷兰殖民者老一派松垮肥大的衣服,用浪漫的笔触对山崩地裂的美国独立战争轻描淡写,把日耳曼人暗黑的森林传说移植到这片新生的土地上,催生了另一种散发奇异芬芳的果实;还有的,受困于死神萦绕的黑夜,拥抱着爱人的身躯反复低吟“永不还复”——华盛顿·欧文与爱伦坡,美国文学史上不可跳过的两位作家;还有一位是文森特·普莱斯,一位伟大的美国恐怖片演员,蒂姆伯顿第一部短片《文森特》中的原型。
在这些人的引导中,早年的蒂姆伯顿受到了获取了宝贵的灵感,一扇奇特而神秘的大门向他敞开。
小飞象海报
传承和自我探索——蒂姆伯顿和他的个人王国
哥特文学从18世纪后期的寒冷潮湿的英国发芽,在霍勒斯·沃波尔的手中显露出雏形。
这个危险但诱人的幽灵出没于欧洲惊悚小说中,挑逗读者的感官极限。
被诅咒的家族,戴着面具的吸血鬼,山顶上的古堡与无人涉足的森林,这种外表华丽内在败落的反差让人难忍一探究竟的欲望,形成一种特殊的文学元素,盛行于维多利亚时期。
华盛顿·欧文和爱伦坡的作品之外,哥特作为惊悚电影题材也活跃于美国本土,常以吸血鬼的传说为依托。
而蒂姆伯顿的影片中那种挥之不去的阴郁气息、神秘的角色以及诡谲的剧情很大程度上都是对美国本土逐渐生长的哥特文化的继续创作,他把欧文的《沉睡谷》搬上银幕,让短片里的文森特念出与爱伦坡的《乌鸦》相对应的对白,心领神会地继承了先辈们的内核。
蒂姆伯顿
伯顿的电影中,面容削瘦、面色惨白的角色十分常见,常伴有奇特的造型奇特和另类的个性,但这都只是形式主义上的加工,值得反复玩味和思考的主题早已让他的电影从庸俗的影片中脱颖而出,给影片定下一些高度。
蒂姆伯顿的传承无疑是会与前人一同列入经典的。
可蒂姆伯顿毕竟不是欧文也不是爱伦坡,他更是他自己,那个被外界隔绝的孤独的孩子。
他鲜少提及童年,关于他早年经历的资料只有一两段文字,但足够留下想象的空间——“怪异”的童年,被父母禁锢的小孩,钉死的房间窗户。
你会想他的电影里哪一个主角是他自己,哪一段情节与他经历有关,在静谧的黑夜,他该如何与这些皮肤冰凉的想象物相处?
也许伯顿是文森特的好伙伴,错落的坟茔让他安心,天真的幽灵让他温暖,所以《僵尸新娘》中的地底世界充满欢乐,《查理和他的巧克力工厂》中惩罚坏小孩的旺卡先生乖僻得让人喜爱,剪刀手爱德华外形可怖但内心炽热,传统的“哥特”元素在他的镜头中充满了人性的温度,甚至更胜过人性本身。
蒂姆伯顿的电影看得多了,好似那些漂浮的影像碎片缓慢地组成了一个人形,那是一个寂寞、在恐惧中找到玩伴的孩子,急于分享黑暗里的火花,但精心修饰过以至于不会把别人吓得太狠。
虽然不太明亮,但至少可以让屏幕外的孩子们,感受电光石火一瞬的炫丽世界。
这就是蒂姆伯顿和他的秘密花园。
(文/安慕)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这种电影就算二次元来看也觉得二吧?《最佳伙伴 》

更新描述或海报 导演 :  胡鹤译  /  李慧娴 主演 :  朱主爱  /  Aloysius Pang  /  权怡凤  /  葛米星  /  程旭辉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新加坡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6-05-26(新加坡) 片长:   107分钟 又名:  Young & Fabulous IMDb链接:   tt5617274 根本国产片谐音片名基本是烂片的定律,这部新加坡的华语片也属于该定律范畴。 想不到新加坡会拍出一部很中二的二次元文化电影,我以为除了日本,大概就只有大陆的傻蠢编剧导演会拍这些尴尬电影。COSPLAY这个在电影里真很有点幼稚。《闪光少女》还能接受点。剧情主线接受不能,笑点?原谅我GET不到。比看国产青春片还要坐立不安。 男主像胡夏。女主很漂亮,原来是马来西亚新一代女神朱主爱,来中国发展吧,一定大红大紫。 都什么年代了,还用父母门第阶层来营造爱情的障碍。不时听来一段英文怪怪的,毕竟我们的语境不一样。 一部描写三个青少年朋友景天,紫甯和郝仁的成长故事,叙述他们如何通过重重挑战和难关,披荆斩棘追逐梦想。过程中,他们认识了自己,体会到友谊的真谛,了解到如何处理与父母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鼓起勇气,捍卫自己一直坚持的信念。通过角色扮演这个长辈看来非常无聊的活动,三个朋友互相辅助学习,在彼此的帮助下,克服了各自的障碍。     郝仁教景天如何善用口才与供应商讨价还价来节省服装制作的成本,鼓励他勇敢表达。紫宁则把自拍绝招传授给景天,提拔他的自信心。间接的,景天克服了自己口吃的障碍,变得更有自信。紫甯和郝仁也在景天的影响下,在生活和学业上,更尽责和努力。     现今社会竞争尤其激烈,年轻的一代将如何在这个重视现实胜过创意思维的大环境下逆流而上,一路怀抱着梦想与希望寻找勇气和自信,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美妙的女性向粉紅電影《娼年》

更新描述或海报 导演 :  三浦大辅 编剧 :  三浦大辅  /  石田衣良 主演 :  松坂桃李  /  真飞圣  /  富手麻妙  /  猪塚健太  /  樱井由纪  /  更多... 类型:   爱情  /  情色 官方网站:   shonen-movie.com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语言:  日语 上映日期:   2018-04-06(日本) 片长:   119分钟 又名:  Call Boy IMDb链接:   tt7529650 原文在medium: https://medium.com/%E7%94%B0%E4%B8%AD%E5%B0%8F%E5%B1%8B/%E5%A8%BC%E5%B9%B4-2018-%E7%BE%8E%E5%A6%99%E7%9A%84%E5%A5%B3%E6%80%A7%E5%90%91%E7%B2%89%E7%B4%85%E9%9B%BB%E5%BD%B1-6cad25ffbc97 《娼年》 其實是一場 「安全的」 性冒險、性成長的故事,這份安全感顯得原著普通,但這樣的安全感在電影,卻是與觀眾建立一種極少數的類型電影-- 女性向軟調色情(softcore pornography) --默契的開始。 女性向色情作品並不是沒有需求,這是個長遠的抑制和誤解的同謀,而近期,網站平台中的女性向推廣計劃在歐美或日本雖不乏關注,但在商業電影之中卻難得有這樣的作品,何況是這麼「好看」的作品,在電影攝製上帶有過去 粉紅電影(ピンク映画) 的榮光--尤其最終「高潮」戲十分諧趣美妙,成功地著墨出這部性成長電影的點睛之筆,靈肉結合,由性見心,敞亮的「讓我看你的性愛」就是「讓我看你的心」。啟用的演員也是頗受女性青睞的一線男星 松坂桃李 ,非常適合成為觀眾各自、私自愉悅的盤中肉(guilty pleasure)。 故事關於 桃李 飾演的男大學生成為娼夫後的見識和體悟。 石田衣良 這個作者擅長的就是把危險的因子、邊緣的樣貌收攏入他結構安穩的小宇宙,晶格銜接晶格一般讓故事世界繼續成長下去,在《娼年》之中就是性群像的疊加,是一些可以料想的微小奇觀,像扭蛋一般的分門別類精巧的固著,然而,畢竟是性事,透過再現性很強的媒介--那些特寫、耳語、室內光的影像--讓這部由男性下至女性情慾之海,在螢幕上個體過分

《颐和园》怎样理解娄烨导演的电影《颐和园》的结局?

《颐和园》 (英文: Summer Palace )是一部2006年中国大陆电影,由 娄烨 执导, 郭晓冬 、 郝蕾 、 胡伶 和 张献民 主演。影片讲述了两名青年男女跨越十几年的的感情纠纷,其中穿插着 六四事件 等社会背景。本片也是中国大陆首部男女主角正面全裸出镜的电影 [2] ,而早期电影如《 小武 》(1998) [3] 、《 蓝宇 》(2001) [4] 、《 绿帽子 》(2003) [5] 、《 星星相吸惜 》(2004) [6] 等有男性正面全裸的镜头。 本片于2004年9月开机,2005年5月关机,拍摄时长九个月。取景地点包括 北京 、 重庆 、 武汉 、 柏林 、 北戴河 、 图们 。《颐和园》于2006年5月18日在 戛纳电影节 首映。电影中的政治色彩与大量的性爱场景在中国大陆受到关注 [7] ,因未经中国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批准而擅自参加 戛纳电影节 ,本片在中国大陆被封禁,导演与制片人受到了处罚。 1987年,中朝边境 图们 。邮递员晓军去邮局拿信件,之后来到余红父亲开的杂货铺。余红打开信件,发现自己被北京的“北清大学”录取。余红在一个篮球场与晓军见面,晓军与几个打篮球的人发生争执,被打得鼻青脸肿。晚上在草丛中,余红与晓军发生了性行为。 余红乘火车来到了北清大学,开始了大学生活。一天,余红结识了隔壁宿舍的女生李缇,聊天中她告诉余红她男朋友若古在柏林留学。李缇和余红与回国后的若古见面,并与在同一大学的周伟结识。余红逐渐与周伟走近并与其发生性关系。两人在 颐和园 昆明湖 泛舟,在夕阳下相依。 余红去周伟宿舍,发现他正与一个女生一起吃饭,余红见状离开。周伟去台球厅找余红,余想挣脱周伟的怀抱,但最后顺从。在一次欢愉后,余红要周伟去结扎,并称那样就不疼了。周询问缘由,余说是心理学老师告诉她的,并且她和他上过床。北清大学的学生开始去天安门,余红几人也一同跟随。李缇与周伟在宿舍进行性行为时,被学校人员发现。余红见到了周伟的一名舍友,他告诉她教务处已经知道了周李的事情,让她不要再去见周伟。 余红遇到了来北京探望她的晓军,两人和衣而卧,半夜晓军悄然离去。余红发现晓军不见,急忙到操场寻找。在操场示威过程中枪声响起,学生们开始四散。余红的舍友冬冬找到周伟,告诉她余红不见了。周伟急忙带领冬冬寻找余红,但未果而返。冬冬再次找到周伟,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