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八恶人》:展现了国家的“恶”

导演昆汀·塔伦蒂诺
编剧昆汀·塔伦蒂诺
主演塞缪尔·杰克逊 / 库尔特·拉塞尔 / 詹妮弗·杰森·李 / 沃尔顿·戈金斯 / 德米安·比齐尔 / 更多...
类型: 剧情 / 犯罪 / 西部
官方网站: thehatefuleight.com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 法语 / 西班牙语
上映日期: 2015-12-07(洛杉矶首映) / 2015-12-30(美国)
片长: 168分钟(数字版) / 182分钟(胶片版) / 210分钟(加长版)
又名: 冰天血地8恶人(港) / 可憎八人 / The H8ful Eight / The Hateful 8
IMDb链接: tt3460252

《八恶人》:展现了国家的“恶”

表面上看,《八恶人》(The Hateful Eight 2015)是在展现八大恶人各自心中的仇恨,但事实上仇恨背后似乎都能找到国家的根源。本片编导的主要目的应当是展现当年美国国家的“恶”,否则,影片不会在展现“人性恶”之后以“白色地狱”来作结尾,因为“白色地狱”无疑是白人世界的象征,而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应是这个国家对黑人曾犯下的罪过。下面我们不妨结合影片中的人物对话来对国家“恶”问题稍作解释。

赏金猎人与司法制度。猎人是猎杀动物的,但赏金猎人却是猎杀人的。为了弥补司法力量的不足,美国当年就是利用这种赏金猎人制度来追捕凶犯。虽然成为赏金猎人也需要官方文书,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猎人借机寻仇,滥杀无辜,但对犯人“不论死活”的追捕要求,无疑是不合理的,因为这等于是授权一个人不经正当法律程序即可对另一个人执行死刑,而且一旦错杀了,也很难追究猎人的刑事责任。然而,国家仅仅为了保证它想要的司法正义,就将个人人权弃之不顾;只考虑目的正当,就不顾手段不合理,这显然是一种国家的“恶”。当然,或许为了防止错杀,也有猎人将活口带回法庭,即使我们可从本片中看到的赏金猎人约翰•鲁斯并非基于这种目的,但影片明显有暗示,这似乎是值得鼓励的行为。比如那个自称是奥斯瓦尔多•莫布雷的帮派成员就阐述了“边缘化正义”( frontier justice)问题,他认为这种通过受害人家属解决犯人实现正义的方式容易被认为是一种 “暴力行为”,显然,他是模仿绞刑人站在法庭立场上说话,而法庭当然更愿意通过自己的判决来伸张正义了。所以,当捉拿活口的行为被鼓励,法治社会现在普遍禁用的酷刑——绞刑便是一种“恶”,而这种“鼓励”同样激发人的内心的恶念,它让有着绞刑人称号的鲁斯愿意每次看着犯人被绞死才离开,同时,绞刑公开处决犯人的场面虽造成一定程度的法律威慑,但因此造成人心的恐怖和冷漠,正是国家“恶”所带来的后果。

女人和法律伦理。黛西•多摩格是八恶人中唯一的女性,身负命案当判绞刑。绞死这个女人当然是国家实现正义的一种方式。同样还是那个莫布雷,他阐述了国家要实现的这种“正义”的核心正是“冷漠”(dispassion);同时他还阐述了国家实现这种正义的方式并不因受刑人的性别差异而会有不同。这就涉及到一个法律伦理问题:人的恻隐之心能否成为区别适用处刑方式的合理理由?不仅同为赏金猎人的大恶人马奎斯•沃伦少校,就是那个被影片明示为“狗杂种”的红岩镇新任治安官克里斯•马尼克斯也都认为用绞刑处死一个女人有点不合理。而仍站在法庭立场说话的莫布雷为此辩护说,除非你“发明了女人没法用的枪,否则能绞死男人也就得绞死女人。”显然,这也在暗示国家的某种“恶”,因为这种“恶”甚至让大恶人都感觉不适时,它仍能像机器般在运转。既然这样,命案在身的多摩格又有什么理由放下她手中枪停止杀戮呢?

三大恶人与南北战争。治安官克里斯•马尼克斯上了赏金猎人的马车后跟车上三位恶人有一场较长时间的对话,这场对话的核心是探讨美国南北战争。克里斯指责沃伦逃出韦伦贝克战俘营后,顺手放火烧死了47名新兵,而沃伦将此罪责推给了“战争”; 当沃伦指责克里斯父亲率领的“马尼克斯掠夺军团”大式洗劫黑人城镇时,克里斯却回应“只有黑人害怕的时候,白人才会安全”;沃伦认为,南方佬发动战争是为了奴役黑人,所以他认为自己参加战争的原因就是要杀掉南方佬,为此他可以不择手段来达到目的。且不谈他们对战争的目的和手段是否符合伦理,单就他们对话,尤其是代表黑人利益的沃伦和代表白人利益的克里斯之间的对话,就可以看出,他们之间充满着仇恨,这种仇恨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美国黑人并未得到和白人同等的公民权,而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源仍在国家。

将军、沃伦与南北妥协。那位自称是莫布雷的人曾在桑福德•斯密瑟将军与沃伦之间剑拔弩张之际,说了这样一句话“美国人不习惯让无条件投降这种小事阻碍一场完美的战争。”也就是说,美国为了尽快结束战争,允许南方军队有条件地投降。显然,这是一种妥协,而这种妥协早在美国制定宪法时就已经存在了。美国宪法通过时,南方几个州以延续蓄奴制度为条件加入联邦的;显然,这一妥协为南北战争埋下了祸根。继而,虽然有了解放黑奴宣言,联邦军队也赢得了战争,但黑人仍未享有完全的公民权,起到上世纪60年代。莫布雷所说的完美战争当然还有牺牲黑人权利为代价。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内战后白人和黑人仍有那么大仇恨的原因所在了。可见,无论沃伦与治安官的对白,还是与将军的对话,他们之间充满仇恨的根本原因还是人性。本来黑人在美国就是奴隶,突然变得跟奴隶主白人一样的待遇,白人那种对黑人一贯的嫌恶心理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过来的;当国家为这种心理给予制度上的纵容时,说它为“黑白”之间仇恨负责当不为过。斯密瑟将军即使在困境中,仍不忘歧视黑人,这给他带来毁灭。沃伦仇恨斯密瑟并非当日被歧视所致,还有巴吞鲁日战役中,将军不人道地处决了他曾俘获的一队北方黑人士兵,显然,沃伦更多地是基于种族仇恨而开枪的。

多摩格帮派与美国法治。法治国家一般是允许帮派存在的,这是公民自由的体现。多摩格帮派仅剩四位来解救帮派成员,显然,这表示这个墨西哥帮派在美国几无立足之地了。这有没有可能成为他们干坏事的理由?应当有吧,因为沃伦就透露过他们帮派成员每人至少1万美元的赏金。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说,帮派成员如此作恶应有国家法治不健全的原因在里面吧。当然,这绝不是为暴力寻找籍口。

黑人与白色地狱。本片显然是将白人世界比作黑人的地狱。不仅治安官、鲁斯、将军、帮派成员甚至成为俘虏的黛西对沃伦的嫌恶态度都是非常明显的。而作为美国轻骑兵一员,法院雇员,应当还是有点社会地位的,但他身边还得藏着一封他自己伪造的林肯总统的信,他之所这样做,是因为这封信在关键时候能起到解除白人武装的作用,而当他说“黑人唯一安全的时候,就是白人没有武器的时候”这句话时,我们分明能够体会“白色地狱”是何含义。(文/石板栽花 2015年12月28日星期一)

PS.感谢奇遇字幕组提供本片中文字幕!



文/刘绍禹

当一个人五十三岁还能被称作天才,那么他就是真的天才。当一个人五十三岁还能被称作痞子,那么他就是童心未泯。看完昆汀•塔伦蒂诺的新片《八恶人》,与第一次观看完他之前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电影时心里虽然复杂但也清晰的感受不同,我发觉自己遇到了一部复杂与矛盾交织的昆式电影,准备在这里细说一二。其中探讨情节和人物身份时会牵扯到一些剧透,请大家尽量观看完全片后来这里讨论。

观看这部电影,第一直观感受是,《八恶人》就像昆汀之前所有电影的精选集,里面每一个“可恨的人”,都像是从他之前电影的恶人里面拣选出来再扔到这个舞台剧般的新故事里面。这部电影更像是一种昆汀经典恶人狭路相逢,是昆汀自己的“复仇者联盟”。

科特•拉塞尔扮演的约翰•鲁斯,和他的名字相反,是一个粗鲁的ruthless的人。他具备相当的江湖经验,也是一条硬汉,但他是典型的厌女者,在马车上向黑人少校马奎斯·沃伦介绍自己的女犯人黛西时,用了各种侮辱女性的代词,他前后两拳打破了黛西的头和鼻子后,更是直言自己从没把她当成一个人。粗鲁的人会在暂时的得胜上面获得满足感,所以约翰•鲁斯这个角色的设置基本和之前《金刚不坏》里驾车袭击女人的替身车手基本一样,将暴力引入日常的平静中,从中获得自己的位置感,而且就像《金刚不坏》的车手撞死女人以获得精神胜利一样,约翰•鲁斯一直强调自己有着"hangman"的名气,所以一定要把俘虏活捉去吊死。这种行为在他人眼中看来多此一举,但却是他自己引以为豪的所在。粗鲁、目光短浅、好面子,是科特•拉塞尔这两个角色的相同之处,而他们最终的结局,也给昆汀的女权主义的胜利当了注脚。

昆汀电影中的女性角色大概分成两类,身怀武艺的女汉子和小鸟依人的软妹子。《低俗小说》中的米娅是这两类女性的混合体,身无技艺心无目的,但在故事里又握有相对的权力;《危险关系》的空姐和《无耻混蛋》的电影院女老板是坚定要完成自己想做的事的坚强女人;《无耻混蛋》中的德国女明星表面小鸟依人,实际上准备掀起腥风血雨;《杀死比尔》里几位女武术家不用多提;《金刚不坏》里前后两波年轻女郎,里面也分女汉和软妹;《被解救的姜戈》里姜戈的老婆是典型的依人软妹。而《八恶人》里的女犯黛西则和《低俗小说》的米娅正相反,米娅是人畜无害却在社会地位上暗暗地凌驾于全片所有男人,黛西是举止粗俗、身背人命又暗暗布置下一支救援队的女土匪,但实际上她一直被她的主人约翰•鲁斯所代表的男权强制降低了社会地位和人格,枷锁从未被打开,只能在片刻的自由中找到自己(雪花、吉他与用餐),她是掀起腥风血雨的最关键的人,却处于影片这个小世界的最底层。昆汀的这些女性角色是他各部电影的最关键人物,整个世界的风云际会全因那些女人而发生(就连姜戈的老婆也是,电影虽然名为《被解救的姜戈》,其实故事讲的是姜戈解救老婆),《八恶人》也不例外,故事的主轴就是“解救女囚黛西”,而在故事的展开中,我们在她身上也看到了昆汀之前电影中每每出现的对女性的歌颂。

塞缪尔•杰克逊扮演的沃伦少校像他在昆汀电影里扮演的所有角色一样,是一个没有家人毫无牵挂的独行侠,内心叵测的江湖老手,眼神毒辣能看穿别人诡计,发言能镇住全场,而且都有相似的心黑手狠,能置敌人于死地时,会毫不犹豫掏枪便射,还是一名心理战高手,是每部电影里的全场最强嘴炮。《八恶人》他戳破墨西哥人鲍勃谎言的那场慷慨发言的戏,说话时转过身去头扭过来目光狠烈地说出狠话,和《低俗小说》朱尔斯著名的圣经发言如出一辙。沃伦少校这条线是故事前半段观众跟随的主线,周围人嘲笑他是黑鬼时,观众的认同感落在他身上,在马车上约翰·鲁斯殴打黛西时,沃伦少校对她表达出了恻隐之心,让观众更加认同这个人物。到了米妮杂货店,沃伦少校最后进店,与耿直中带有一股2B天真的马尼克斯不同,沃伦少校发现屋里的几位陌生人都不是善者,复杂的表情表明,他知道今天不经历个腥风血雨是没法走出这扇门了。观众这时从他的认同上升到了对他安危的担心。但后面他的种种行为,又让观众发觉他是一个极为卑鄙可恨的人物,直到片尾,他成了罪有应得的恶魔般的人物。沃伦少校这个人物在塞缪尔·杰克逊典型的“昆汀nigger”的基础上进行了丰富,对这个人物评价的转变也是这部戏的戏剧转折所在。

其他配角也是。蒂姆·罗斯在这部戏里无论扮相、角色定位还是表演,都俨然Christoph Waltz himself。这个角色开始是油腔滑调中透出显然的奸诈,看似彬彬有礼到了酸腐的地步,但实际上是表演的大师,装王八蛋的能力全场最佳。后面剧情急转直下,他中枪后又恢复了从前《落水狗》里橙先生的鬼哭神嚎以及舍身求义。迈克尔·马德森也演回了比尔弟弟巴德的感觉,举手投足带着一股狠劲,一看就是曾经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的人,现在退出了江湖,所以面对别人的挑衅,始终是隐忍的和解姿态,面对别人略带侮辱的质问,厚脸皮的笑容下面藏着一股咬牙坚忍,只在最细微的一瞬,眼神和表情会划过一丝不爽,告诉对方“逼我出手你就死定了”。后来“四兄弟”打劫杂货店的戏,昆汀用了受害者躺在地板上仰拍“至高无上”的迈克尔·马德森,和《杀死比尔》中袭击婚礼完全一样。当他追出门外处决那个逃跑的黑人时,那种视对方性命为草芥的压迫感,又回到了令人发指的金先生。还有佐伊·贝尔,那种可爱雀跃和表达方式,基本就是把《金刚不坏》的表演拿过来用。

昆汀在这部新片里动用了如此众多的曾用元素,在人物的塑造方面看似有一种严重的裹足不前。但是观众就算为此感到恼火,也不太会因为这点去判定整个影片的成功与否。我们还是要看昆汀把这些恶人精选出来以后,能杂烩出什么神奇故事。《八恶人》整条故事线和讲述方式,既有对从前影片的照搬复制,也有局部的创新。影片在结构方面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昆汀著名的视角间离和倒叙回溯,并且以马车上四位主人公进门为分界点,门内门外两种视角展示同一个故事。这个手法当然不算创新,如今很多国产故事片里也使用了这个方法。这个变幻视角和穿插倒叙的手法,如果在观众已经看得很熟不会再为此惊讶的情况下,就不是以创新而存在的。而这种新奇手法如果不是以创新为目的,对于故事的意义是否还有那么大就变得可待商榷。《低俗小说》曾经震惊世界的叙事手法给电影本身加分无数,假设观众对《低俗小说》中的创新叙事不再吃惊,这部电影剩下的部分是否还能令人印象深刻到那个地步,也是一个疑问。但《八恶人》和《低俗小说》不同之处在于,《低俗小说》的回溯叙事手法是和片中人物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或者说《低俗小说》的叙事就是角色的命运。但在《八恶人》中,首先划分章节的作用并未像之前几部电影那样明显,既不像《落水狗》《低俗小说》《无耻混蛋》那样用不同章节去讲述多路人马,也不像《杀死比尔》那样用章节来清晰划分杀手新娘的苦难史和复仇之路的进度,《八恶人》虽然出现了倒叙,但相对还是一个以事件发展顺序为基础的故事,这样划分成六个章节,在功能上并没有凸显出实际的作用,虽然算作是对昆汀风格的唤回,但仍然带有一种空洞的煞有介事。而“门内门外”的视角间离也是,就像前面所说,虽然看起来很有趣,但早已不是创新,观众能感到新鲜,却没有了当初看《低俗小说》时的吃惊震撼,这整个倒叙段落,只是用来笔锋一转讲述门内的四恶人埋伏杂货店的过程。“他们来了,都准备好了吗,开演!”,这个叙事手法和故事乐趣,不仅在好莱坞已经不算新鲜,甚至给我一种在看管虎的《厨子戏子痞子》的感觉。

此外在第五章的倒叙给观众讲解了屋里四恶人的来龙去脉。这个救人的过程是,先讲他们的伪装身份,这时观众对他们的真实身份是不知情的,再掉过头来讲之前的串谋和准备。和姜戈牙医两个人伪装成其它身份在敌人面前演戏让观众知道一切是正好相反的。但我感觉还是姜戈和《无耻混蛋》酒馆戏那样的讲述方式显得更有意思,观众知道角色们伪装身份在骗他们的敌人,演员的所有表演观众都能获得信息,能看得懂。《八恶人》这样反过来讲伪装过程,开始的关子有点大,观众对角色们的身份一头雾水,看到谜底揭晓前,也只能跟着剧情的发展硬走,不知道谁是谁,他们正在干嘛将要干嘛,等谜底揭晓后,他们伪装的精彩戏份已经错过去了。还有一点,是蒂姆罗斯的身份和性格。当他伪装的时候,他是一个狡猾至极让人不得不防备的人,可是谜底揭晓后,他中枪了,却焕发出了一股舍身取义,对马尼克斯和沃伦说,你们不要杀黛西,等我一会儿死了,你们拿我去领赏。受伤濒死的蒂姆罗斯这样说固然没错,但是很难想象,当他需要去欺骗敌人时,他露出显而易见的奸猾,被敌人识破了,却反而露出忠诚的一面。当然昆汀的配角很多都带有一种卡通式的处理,这里暂留一个疑问。

另外在影片的一些具体桥段上,昆汀的所有风格悉数登场。昆汀本人虽然没在这部新戏里面客串,但他担任了画外音的角色;虽然全片都没有女人脚的特写在昆汀电影里显得很意外,但最后一枪击中了黛西的脚,也算是昆汀提醒一下大家“放心吧,我还记得这事儿呢”,而且最后“脚的悬空”是不是昆汀的一种恋足新美学,也是亦未可知;《无耻混蛋》里片头犹太猎人洗劫法国农庄,用枪射击地板下面藏着的人,《八恶人》正好反过来,是地板下藏着的人向上射击;片尾的“临时兄弟浴血患难”的戏,也和《落水狗》一模一样;黛西姐弟终于相见时,仿佛姜戈和老婆重逢的那场戏,弟弟叫姐姐私人的小外号“dummy”,和姜戈夫妻互相叫“trouble maker”是一样的。这些都是昆汀的老招数。新的内容也有,就是本片所强调的“上一秒得意洋洋,下一秒人头炸碎”。当《八恶人》结束了一个多小时的话痨铺垫,打响第一枪掀起高潮后,基本就是一个“事情看起来是这样,其实不是”和“事情看起来会这样发生,但是不是”的一个转折叠着又一个转折的无限反转剧。片中人物善恶和命运的反转层出不穷,数都数不清,昆汀尽情展示了“人心叵测”和“世事难料”。但看完全片后,似乎又找不到看之前几部昆汀电影时的感觉。昆汀在这个年代脱颖而出,不仅在于他的独特手法和另类美学,更在于他每部电影都告诉观众,只要能胜利的,就一定能胜利。昆汀的电影虽然充满了暴力和恶行,但影片的主题一定会落在“正义的宣泄”上面,这是他的片子比同时代电影看起来更好的最主要原因。《八恶人》展现了各式各样的恶,以及剧中人的聪明和剧本的聪明,唯独缺了主旨,让整个影片流于游戏和耽于惊奇。

说到《八恶人》的主题,这次感觉和之前几部影片都有很大不同。《八恶人》的格局更小,虽然引入了黑人权力和女权的主题,但只是蜻蜓点水,并未像前几部那样,用一种大气的方式铺展开来,成为准史诗剧。在昆汀前面几部电影里,昆汀自己的那种玩闹般的恶趣味和影片整体的傻愣感,全被用来突出“主人公为了追求正义不计后果一往无前”,以一种愣头青的架势去伸张正义,观众看了是非常动容的。而《八恶人》更多展现是人之间的算计,虽然最后以林肯的信为结尾,但昆汀并未像前两部电影那样(尤其是《姜戈》),时常有站在这个故事之外观望的角度,并未以一种“故事里虽然展示了无数人间奇景,但我们回望那个时代,还是心生唏嘘”的态度来讲述《八恶人》的故事。虽然南北战争的对抗和黑权女权的抗争在故事里起到了作用,但这次更像是一种抽离了时空让那些角色以《落水狗》那种抽离了身份的方式展现故事。

另外在整体品味上,这次昆汀似乎回归了邪典。之前几部电影虽然也展示了奇崛的暴力景观,但至少最后把主题落在“正义的伸张”上面,《八恶人》直接放下了那层架子,显得玩心四溅。昆汀在各种采访中都表示,这次想尝试写的是一个完全没有好人的世界,想看一看一个完全由坏蛋组成的世界会产生什么火花。如他所言,这部电影既然没了善良和正义担当的好人,昆汀索性玩嗨了,如果说《无耻混蛋》结尾是一种恶趣味的正义的最终获胜,《八恶人》就是恶趣味的暴力的最终获胜。片尾两个浴血的难兄难弟拉拽绳索的场面非常怪诞,影片在灭绝了观众最后一丝念想的同时,展现了一种狂欢式的暴力,断肢在空中欢乐地摇晃,染血兄弟在鲜红的床上心满意足地欣赏对手的死亡并等待自己的死亡,以一种类似狂喜的庆祝场面,来歌颂恶与暴力的最终获胜。有朋友谈到《杀出个黎明》说如果昆汀不去拍电影,肯定要忍不住出去杀人了。《八恶人》最后一个小时,展示了昆汀对暴力和横死的极度迷恋。我们目睹影片里那一幕幕惊人的暴力场面时,会认为或许他真的是那种狂人,需要在电影里宣泄一下,才能在现实中老实几年。固然昆汀是好莱坞最剑走偏锋的导演之一,但在《八恶人》里,我第一次产生了“我在观摩一个怪人”的感觉。

《八恶人》中绝对的优点也很明显。比如戏剧结构的新颖与平衡。故事后面地板中打出一枪后,剧情急转直下,昆汀在电影片名上玩的花招确实奏效了,“八恶人究竟是哪八个人”出其不意地惊奇了观众。在观看到这个段落时我想,也许当初参加剧本朗读会的观众,在以观赏话剧的方式看到这个“地板下杀出一个人”的转折时会更惊讶更有趣。另外片头马车上相聚的四个人是明显的故事主角,他们来到米妮杂货店,遇到的另外四个恶人后来都以配角的退场方式退场,结尾还剩下这最初的四个人,当初在寒冷洁净的马车上戴着眼镜含着烟斗彬彬有礼地你来我往,结尾在湿热肮脏的血海中进行生与死的搏杀。此外,在这个南北战争战后的时代大背景下,昆汀也通过人物的身份,给出了一些政治观点。片中的恶人们除了黛西这波匪帮,剩下的全是在战后的新社会里头干脸净的功勋人士,他们在战时同样犯下了野蛮行径,但战后新秩序建立了,他们摇身一变,成为这个世界善和尊严的化身。这一点在马尼克斯警长、南方老将军、沃伦少校身上都有体现。虽然战争结束了,像米妮杂货店一家这样的小百姓可以开心地享受安定的生活,但战争时代尚未被清算的恶,又在这个表面安宁的社会中埋藏下来,曾经的恶棍成为了如今的统治者,他们在战时的恩怨不仅尚未了结,并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蛰出恶的毒针,危害放下警惕的人们,并且会因为相互的复仇而波及像米妮杂货店这样的众生。昆汀在这一点上,对当代政治的观察极为精确,并且阐发合理。

另外结尾高潮处,沃伦和黛西嘴战一场,都试图说服站在判官位置上的马尼克斯听自己的去杀死对手。片头马车上沃伦曾经对黛西流露出同情,黛西虽然嘴上对沃伦一口一个黑鬼,但也肯定了他的某些人格。他俩是全片各种恩怨情仇中形成的第一组临时默契。最后的反目成仇有极强的讽刺意味。此外这场嘴炮大战也有很强的隐喻意味。马尼克斯是战时臭名昭著的恶棍儿子,在新秩序下获得了警官的职务,代表了国家。而沃伦和黛西声嘶力竭地劝马尼克斯站在自己的立场消灭对方,似乎告诉观众,哪种主义、哪一派其实是没有绝对的正义和邪恶之分的,在混乱秩序下,大家都是恶人,但正常秩序一旦建立,就会有人被选择为那个恶人的角色,成为国家的敌人,而胜利的另一方,虽然是恶人,却成为了英雄式的人物。结尾马尼克斯这个嘴上功夫还行但耳根子软没有主心骨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主意就牛逼哄哄的蠢蛋警长,对于他来说,他面前的双方其实都是一样的,选择谁善谁恶的权力完全掌握在他手中。他虽然最后站了队,但他的推测显然非常蠢,而且选择的是眼前的最大利益。黛西说自己有援军,但是说破大天,至少现在看不见,但你这条人命可是一万块呢,我先拿到手再说。马尼克斯这个愚蠢又惹人厌烦的角色,选择了最短视最当前利益的一种结局。他判定了黛西死刑,代表国家亲自处决邪恶。而沃伦少校,当他刚从死亡的威胁中逃脱成为得胜者,立刻就打起官腔来,说要替死去的约翰·鲁斯挽回hangman的荣誉,完全忘了约翰·鲁斯从性格到脾气从头到尾都是一个惹他厌恶的人。黛西死了,战争结束了,沃伦少校这个实际上最坏的恶人获得了马尼克斯代表的国家的肯定。两个人在床上拉动绳索那一幕,俨然像是他俩正在一艘筏子上吃力地拉起一张风帆。战争结束,旗帜升起,正义得到伸张,慷慨激昂地朗诵林肯总统的亲笔信(还是假的),国家就这么建立了。但是别忘了,沃伦少校作为被承认的胜利方,曾经是最坏的那个,而且他被当成绝对的恶消灭掉的几率是百分之五十。

在谈了《八恶人》的种种后,心里对这部电影的喜恶交织的复杂心情仍未褪去。抛开电影的成败不谈,昆汀至少仍然在坚持自己,这一点仍然令我赞赏。这几年间,也许是观众的观赏品味发生了变化,粗略地回顾《八恶人》,会觉得这大致上是一部表现了各种各样的“说死就死”的电影(连那支奏出了天鹅之歌的吉他也是说碎就碎)。昆汀在《低俗小说》时用“说死就死”发明了反英雄、反类型,但在十几年后,观众经历了乔治·R·R·马丁的“说死就死”的酷烈洗礼后,昆汀似乎已经不再是“说死就死”门派的掌门人了。“牛逼了半天说死就死”曾经是反类型的一杆利器,现在成了某种好莱坞俗套。并不是昆汀变得俗套了,而是观众的经验比从前更丰富了。所以希望这部类似于总结昆式所有风格的《八恶人》,成为昆汀艺术的一站。希望他能在吃好,玩嗨,坚持做自己的同时,再像从前那样开创电影类型的新天地。我们还会继续用衡量天才的标准去衡量昆汀,因为他毕竟是这个时代最值得我们爱与恨的人。


第一部分:盗版的坏处
昆汀的第八部电影《八恶人》于今年圣诞节在北美小范围上映。在这之前——确切来说是上映前五天——就有朋友给我发来一个云盘链接,告诉我说这是《八恶人》的DVD版本。电影还没上映,DVD资源就已经在网络上唾手可得,说实话我在我国享受了那么多年的盗版福利,也算是见多识广,而这种令人发指的盗版行为却还是头一次碰见。出于对昆汀的尊重,我很不情愿地打开了那个链接,又很不情愿地点击了下载按钮,最后我用我颤抖的右手——很可能是出于对盗版商的愤怒——极其不情愿地用迅雷影音播放器打开了这个视频文件。令人感到愤怒的是,这个资源还出奇的清晰,根本就不像什么DVDScreen版本,这是赤裸裸的标清,赤裸裸的侵权,赤裸裸的生肉……妈的在没有字幕的情况下有几个母语不是英语的朋友能够听得懂塞缪尔·杰克逊的黑鬼英语?这资源根本就跟没有差不多嘛。于是我只好想办法把《八恶人》的剧本给下载下来,用我专门用来打印文稿的家用打印机一页一页的打印出来,一共171页。说起剧本——感谢十三恶人分享剧本资源,关注微信公众号“十三恶人”直接回复“八恶人”就可以获取《八恶人》剧本,注意,这是一种侵权行为,所以千万不要告诉别人——我们又要提到另外一个关于这部电影的小插曲,在电影还未开拍之前,昆汀的这个剧本就被业内人士给泄露了,和这次的DVD资源一样,搞得到处都是,昆汀因为这次事故曾一度愤怒扬言说再也不会拍这个电影——幸亏他后来改变了主意。而现在,我找到了这个剧本的最终版本,在电影上映前用这个被人泄露的剧本对照着这个被人泄露的DVD一字一句地看完了这个片子——当然,依然是在极其不情愿的状态下,试问有谁愿意用这种方式去看一个电影。这就是盗版的坏处。
由于第一遍看这个电影时我几乎有百分之八十的时间都在低头阅读剧本,使得我不得不在当天晚上又花了三个小时的时间重看了一遍这个电影,这次我关注的是演员的表演和一些小细节。
第二天,距离电影上映还有一两天,字幕终于出来了——感谢新浪微博名为德尼罗安东尼奥的朋友以及他的诸多同事们,这个版本的翻译百分之九十八没问题,有问题的部分对电影整体的影响也微乎其微,我代表盗版观众向你们表达我们的谢意,然后以昆汀粉丝的名义判处你们的绞刑。这是我在两天内第三次看这个电影。
第三天,电影上映当天,我跟我的朋友又看了一遍这个电影。一个三小时的电影,三天内我就看了四遍,而我本可以只看三遍。盗版害人不浅。
 
第二部分:昆汀的好处
在我看来,昆汀对电影的贡献,不亚于塞万提斯对小说的贡献。他的作品对我在创作方面有非常大的启发,让我看到电影是怎么用小说的方式去叙述故事的,甚至让我更形象地理解了小说的概念。昆汀对电影史的影响无疑是革命性的,我非常喜欢的一个姜文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现在看来在结构上很可能是受了昆汀《低俗小说》的影响。
举个例子,昆汀和罗德里格斯合拍过一部电影《刑房》,下半部是昆汀随手拍的《防死》(国内的傻逼翻译把片名翻译成了《死亡证据》)。据说这部电影的灵感来源是一部毛片:四个女孩去租车,由于没有足够的钱,就把其中一人押在租车行,其他三人驾车去兜风,电影主要讲述了留下的女孩子与租车行老板之间发生的故事。而在《防死》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同样的故事设定,而区别就是昆汀把镜头对准了出去兜风的三个人。我个人认为,这就是一个好的小说家所必须拥有的能力:看到502,就要想到402;看到月亮,就要想到月球背面;看到一个姑娘,就要想到她的所有日常。昆汀看到那个被留下来的女孩子遭到租车行老板的蹂躏,就想到了她那驾车离开的三个同伴的故事。他拥有小说家的思维。小说就是穷尽现实生活的可能性,要求创作者能看到一个事情的两个面。昆汀早就拥有了这样的创作思维。
在《八恶人》上映前一个月,我跟我的朋友K就动笔写一个与众不同的剧本,故事根据我的长篇小说《大平》改编而来,而改编的这部分故事的设定和《八恶人》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而且在看了《八恶人》之后,我发现这两个作品有好多地方都是重合的,而这并非我的本意。不过事到如今也没办法了。虽然我从开始写作以来就对抄袭感到反感,不过拍电影和写小说不一样,昆汀一直都毫不客气地借鉴前辈们的手法,在如今的局面下我也会毫不客气地从他的电影里找到通向我的电影之路的钥匙。这是昆汀的好处。
 
第三部分:大致印象
《八恶人》可能是昆汀所有电影里最诡异的一部,配乐通篇诡异,剧情走势诡异,人物关系和悬念如《落水狗》,结构如《低俗小说》,充斥着各种昆汀特有的怪诞细节与对话。在看完第一遍的时候,我认为《八恶人》比《被解放的姜戈》和《无耻混蛋》都要出色。而在我看完第三遍的时候,我却认为相比之下连《低俗小说》都要稍逊一筹。这时我才意识到,在我眼前这个电影的正是昆汀的巅峰杰作。
看第四遍的时候,我注意到了一些有趣的细节。这些细节很好地体现出了昆汀的才华,你甚至不能相信一个电影能够严谨到这种程度——如果你像我这样在三天内认真地把这个电影看上四遍你就会发现,它里面的每一句话每一个镜头每一次安排的背后都有严谨的逻辑。而这正是我在创作中想达到的境界。
 
第四部分:有趣的细节
一:布鲁斯·邓恩演的将军老头第一次进入镜头时是在电影的第三章《明妮的杂货铺》里,这个时候镜头在火炉的位置,镜头里布鲁斯和蒂姆·罗斯演的绞刑人相对而坐,中间摆着棋盘,镜头的远端是杂货铺的门,这时由库尔特·拉塞尔演的赏金猎人带着由杰尼弗·杰森·李演的女犯人破门而入,然后是蒂姆·罗斯开始和库尔特进行对话。这过程中,布鲁斯没有在看棋盘,也没有在看两个不速之客,他在看什么?他在看镜头!他局促不安地看了两次镜头,而镜头的位置是火炉,为什么面对不速之客他没有产生出丝毫的兴趣,反而看起火炉来——确切来说,这个时候昆汀用的手法中,布鲁斯看的已经不再是火炉了,也不是镜头,而是镜头后的观众,这是非常诡异的一个细节。在第三次看这个电影时,我被这个细节折服。
二:第三章,晚餐时间,当沃特·戈金斯演的警长质疑塞缪尔·杰克逊演的沃伦少校随身携带的林肯的信的真实性之时,塞缪尔就承认这是谎话,而对此深信不疑的库尔特有些接受不了这一事实,把整碗炖菜都泼到了他边上的女犯人脸上。大家注意这一瞬间,画面中有人做出了一个下意识的动作。没错,那是“金先生”迈克尔·马德森演的牛仔。他下意识地站了起来,然后为了不使得自己的举动显得突兀,在接下来的背景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身影,他去盛了一碗炖菜。而昆汀为什么安排他这么做,为什么安排这个几乎不会被观众注意到的细节?答案会在后面几章中揭晓。
三:第四章一开始,昆汀的旁白说到,警长、赏金猎人和绞刑人三个人在争论,少校在喝白兰地,墨西哥人在抽烟,而女犯人没有离开过椅子,这时需要两个人把尸体抬出去,其中一人是抽签输掉的马车夫OB,另一人却并没有参与抽签,他是自告奋勇地要帮忙把尸体抬到屋外的冰天雪地里。而这个人,他完全没有理由这么做。他还是那个牛仔。这个设定是真正厉害的地方,简直是完美到令人发指的地方。因为如果观众忽略了这一点,对后面故事的理解也不会有任何影响,因为它埋下的这个伏笔后来并没有用上。一般的创作者如果埋下一个伏笔,它一定会起到作用。而昆汀的这个伏笔,它唯一的作用就是表现了牛仔那细微的犯罪心理。除此之外,后面的推理中也没有说到不在场证明或者作案时间之类的事情,昆汀知道他拍的不是什么推理片,所以没有这些老套的东西。虽然如此,他还是把所有角色的心理都给掌握透了。在第四次看这个电影时,我被这个细节折服。
四:三四章之间,上映胶片版的影院安排了十五分钟的休息时间,而等电影继续的时候,电影中的时间也过去了十五分钟。
五:第三章,库尔特跑去收牛仔的手枪时,他抵抗了。抵抗时还顺便把绞刑人给拉下了水。如果你们不介意我剧透的话——在前面的部分我已经做了最大的努力不剧透,但我还是不能忍受那些没有看过电影的人来读我的这一则影评——牛仔和绞刑人其实是一伙的,可是他们却表现得完全像是陌生人一样。这一点在第四章里,墨西哥人露馅时,牛仔和绞刑人都往后退了一步这个细节中同样可以看到。不到最后一刻,大家都在自己的角色里。
六:牛仔站出来承认自己下毒时,我们就该考虑,为什么是他?第一个解释是,他是女犯人的恋人,这也解释了他在第二章背景中的那个非常不起眼的下意识动作。然而我们还能得到第二个解释:他身边的绞刑人也是他的同伙,他让少校在那个位置站住,少校就算是被搞定了,而牛仔的枪被缴了,他知道绞刑人身上还带有一把袖珍手枪,这个时候,就算警长因为他下毒而将他射杀,绞刑人的枪就是他们救出女犯人的最后赌注。所以,这个毒一定要他来下,下完毒之后有着犯罪心理的他才会主动想要离开这个屋子几分钟,而且在最后关头也一定得是他站出来承认这一罪行。那一刻他把筹码都押在了蒂姆·罗斯的身上了。
七:第四章里,明妮和甜爹戴夫的出场在阴冷的音乐声中显得非常诡异。而这里解释了几点:几个恶人们的身份;门为什么会坏;少校进门时地上为什么有糖球;墨西哥人怎么会知道明妮抽红苹果香烟;墨西哥人又为什么没有留心到明妮的进店摘帽规矩——因为他们只进来了一次,并没有意识到这是规矩;甜爹的椅子;将军为什么一出场时在盯着镜头看;赏金猎人一进门喝到咖啡为什么喷出来,然后自己去泡一壶——明妮的咖啡太浓了,马车夫喜欢,旅客就不一定了。
八:前两章几乎全是对话,而且看似也没有什么你死我活的冲突,所以有不少看热闹的观众就评价说前面两章比较沉闷,后面部分才精彩起来。其实这都是狗屁,这些家伙就不应该来看昆汀的电影,应该去看陈凯歌和徐克的垃圾。前两章用大量的对话交代了三个人的身份、性格、政治立场,甚至连女犯人的可怕本性也表现了出来。这是伟大的两章。而在这第一章里,谈到的林肯的信,在第二章里,谈到的政治立场,对整个故事主题的升华功不可没,跟后面几章的冲突部分也是紧密相关。第二章讲沃伦少校的往事部分中,说起他的黑脑袋曾经被南方军悬赏4万美元,战后也还有5千美元。这部分聊天内容,在第三章的最后就用上了,变成了故事的主要部分。
九:第一章,少校对女犯人说库尔特演的赏金猎人为什么又被称为“绞刑人”时,说起了一句话:当绞刑人抓到你的时候,你就会被绞死。第三章里,库尔特说只有那些最冷血的犯人才应该被绞死。这两句话在最后一幕,少校和警长先后都说起了。这个先后照应是非常感人的。这是少校、赏金猎人和警长三个恶人之间不成文的小约定,虽然八恶人各有各的恶,但是这三个在路上不期而遇的人,在最后产生了感人的友谊——那甚至不知道能不能算得上是友谊。但是那无疑是在这整个勾心斗角你死我活的故事里很感人的部分。仅次于林肯的信。
 
第五部分:林肯的信
林肯的信是整个电影主题升华的地方。电影的故事背景是南北战争结束之后,而从电影中我们处处能见到南北战争还在深深地影响着剧中的几个角色。北方军沃伦少校把南方军将军枪杀那部分的起因正是将军在南北战争中屠杀黑人战俘的恶行。而警长正是南方军军官的小儿子,他的政治立场也很明确,和将军是同一立场,和少校则是水火不容。有趣的是,赏金猎人虽然明显没有参加过那场战役,但是他却对林肯非常敬仰,他跟少校在同一个政治立场中。而且他和少校的区别是,少校做赏金猎人从不留活口,而他却更愿意用法律的手段来处死这些罪犯。在八个恶人中,库尔特演的这个赏金猎人的生性是最接近善良的。相比之下,那个屠杀黑人战俘的南方军将军,在被几个恶人挟持的时候表现出来的懦弱和顺从简直接近可笑,他的恶,是小人的恶。而警长一直以自己的南方军将领父亲为荣,他敬佩将军,同时又歧视北方军少校,可是他是非常没有底线的一个人,在将军被少校枪杀之后,他穿走了将军的外套。
最有趣的一点是,八恶人中其余四人,四个真正的罪犯,真正滥杀无辜的恶人,他们跟政治立场没有扯上半点关系。女犯人还朝着林肯的信吐了一口口水。于是南北战争这一元素,被用于设置八恶人中四个人的矛盾,而剩下四人,关心的是女犯人的生死,这是构成整个故事主线的重点。南北战争、救女犯人,《八恶人》的故事差不多是这两个东西构成的。
而林肯的信,则是南北战争部分中的一小部分,可是它却表达了很多东西。一个重大争议,就是这个信是真是假。
首先我们假定它是假的,那么少校在餐桌上说的就是真话,而最后的结局也就顺理成章了,警长说这部分很打动我,少校说谢谢夸奖,这句临死前的谢谢似乎就说明了所谓的林肯的信是出自少校之手。可是,如果它是假的,少校为什么要承认这是假的?他说他假造了林肯的信是为了不被白人歧视,可是在当时的情况下,白人正在歧视他,正在嘲笑他,他在这种情况下没有理由承认这一已经流传好久的传说只是他编织的一个谎言。更合理的解释是,他不愿意跟立场对立的警长争论这种不能论证的事情,他也不想跟这种不尊重林肯的南方佬聊起林肯的信。所以我的观点是,这封信一直是真的。
那就让我们假定它是真的,而警长出于政治立场,在一开始就当着所有人的面羞辱了少校的这封信,直到少校承认这不是林肯的信,话题才结束。可是在最后,这一南一北也是一黑一白的敌对势力最终联手张扬了正义,甚至还完成了赏金猎人的遗愿之后,警长聊起了林肯的信。他在临死前,不会想到要去读一封黑鬼捏造的信,其实他从一开始就相信这是林肯的信,他说的那些话只是出于政治立场,出于对少校的偏见。在他饱含深情地读完这封感人的信之后,就把信给揉成了团。这个时候,可以解读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你可以说他想在少校面前表现出自己坚持认为这是假的信,把它扔了,因为少校已经不需要用靠它来获取白人的尊重了;也可以说是一个南方军官的后人对林肯的亵渎。而少校此时的表现也意味深长,他在第一章给赏金猎人看这个信的理由是他救了他一命,一般是不给人看的——其实赏金猎人在半年前见到少校时也看过一次,马车里的是第二次了——而在电影的最后,少校愿意把信给警长看,也是一种信任,一种感激。而在警长夸赞信的最后那句写得感人时,少校说了一句谢谢夸奖。两个人在临死前还在打哑谜,如果信是真的,那么这句谢谢夸奖,是在假定警长不相信信是真的的前提下才说出口的,他到死前还是不愿意跟警长解释信是真的,为什么?这一动机,更大程度上是一种和解的表现。不同种族间的和解,南北方之间的和解,最后片尾曲还是一首感人反战歌曲,电影的立意一下子被拔高了。
林肯的信给这个电影带来了太多的东西,没有它,这就是个八恶人之间勾心斗角的故事,可是有了它,很多东西都不一样了。这是神来之笔。
这是神来之笔的原文:
 
Dear Marquis:
I hope this letter finds you in good health and state.
I'm doing fine,although I wish there were more hours in the day.
It's just so much to do.
Time is changing slowly,but surely and it's men like you will make a difference.
Your military success was a credit,not only to you but your race as well.
I'm very proud every time I heard news of you.
We still have a long way to go, but hand in hand.
I know we'll get there.
I just want to let you know you're in my thoughts.
Hopefully our paths will cross in the future.
Until then I remain you friend.
Old Mary Todd is calling,so I guess it must be time for bed.
Respectfully. 
Abraham Lincoln
 
第六部分:自我致敬
昆汀在《八恶人》中用了大量向自己之前作品致敬的元素。
一:沃伦少校是个黑人赏金猎人,杀白人赚钱。这个角色无疑是姜戈身份的延伸。
二:蒂姆·罗斯在《落水狗》中腹部中枪,要痛苦两天后才会死。而在这里,他还是腹部中枪,还是要痛苦两天后才会死。
三:塞缪尔·杰克逊在《真实罗曼史》里说,如果你吸了太多毒,就会做很多傻逼事情,包括跑去舔黑鬼的鸡巴。而在这里,给身为黑鬼的塞缪尔舔鸡巴的白人并不是因为吸了毒,而是因为在冰天雪地里光着身子走了两个钟头。
四:《被解放的姜戈》里,姜戈枪击白人鸡鸡,而在这里,身为姜戈延伸者的黑人沃伦少校的鸡鸡被白人枪击了。
五:《无耻混蛋》里,纳粹隔着地板把底下的犹太人打死了。而在这里,地板底下的黑帮老大隔着地板往上把黑人打伤。
六:《无耻混蛋》开头的画面很像伊斯特伍德的《不可饶恕》的开场画面。《不可饶恕》中的大块头哥哥是在厕所里,在手无寸铁的情况下被小鬼枪杀的,而《八恶人》里的黑人帮工就是躲进了厕所里,在手无寸铁的情况下被牛仔一枪打死。
七:大家被困在杂货店里,想找出那个女犯人的同伙是谁,虽然知道杂货店里很危险,可是因为暴风雪的关系出不去。这部分很像《落水狗》里,大家都在一个仓库里纠结谁是内鬼,虽然知道仓库随时会被警察包围,可是因为乔老大的命令谁也没法离开。
八:《被解放的姜戈》里,塞缪尔演的黑人老管家与姜戈有段对话,老管家说:“我算准了你放了六枪,黑鬼!”意思是对方没子弹了。而姜戈却一边拔枪一边说:“我算准了带两把枪,黑鬼!”塞缪尔在这个电影里吃了第二把枪的苦头,于是到了《八恶人》里,地窖下的那个黑帮老大扔了一支枪出来,塞缪尔说什么也要让他把第二支枪扔出来,就算变也要变一支出来。果然,那家伙也算准了带两把枪。不过这次塞缪尔就没吃亏。这是非常高超又非常隐蔽的幽默点,只有昆汀的粉丝才能抓得到。
九:女犯人最后威逼利诱,想要让警长放她一命。这一幕在《被解放的姜戈》里出现过,姜戈最后就是用通缉令上的赏金让三个押送黑奴的白人听信了他话,这三个白人也因为贪婪招致了死亡。而在《八恶人》里,同样招数出现了,可是没有起到作用,女犯人也因此招致了死亡。
从一件事情的两个面去考虑问题,并且不断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思考,在作品里放了大量一般人都没法看到的小心思进去。这是昆汀能够成为我偶像的重要原因。而大家都知道,我的偶像并不多,电影界是昆汀,政界是林肯,文学界是卡夫卡。能把昆汀和林肯、卡夫卡、唐人凤放在一起,可见昆汀有多么伟大。
 
第七部分:第七恶人对《八恶人》的评价
我是微信公众号“十三恶人”中的排行第七的屌人,所以第七恶人指的就是我唐人凤。这个公众号名字和八恶人应该是没有多大关系的,因为它是一个原创文学公众号,不是昆汀粉丝公众号。不过十三恶人的名字和八恶人看起来差不多,这也算是缘分。我发誓关于这两个名字,我们和昆汀之间并没有事先商量好。
我个人认为《八恶人》是昆汀最好的作品,也是2015年年度最佳电影。今天是2015年12月28日,电影诞生120周年纪念日,我相信《八恶人》在这几天的诞生对得起这个日子。昆汀的其他七部作品中,没有一部的立意能够达到这个高度,而这一部却拥有其他几部里的大部分优点。我在福布斯中文网上看到有文章说《八恶人》是昆汀·塔伦蒂诺的退步之作,心想如果这也算是专业影评的话,那我这篇无疑就能冠名以最。事实上咱们俩都是在瞎扯淡,只是在瞎扯淡的道路上,我走得比别人更加专业罢了。
——2015年12月28日



  当地时间4月19日,昆汀带着12位自己精心选配的演员在洛杉矶为自己前段时间意外泄露的新片剧本《八恶人》搞了一场古灵精怪的所谓朗读会,而且仅此一场,之后的剧本将被打回重写,尤其是最后一章。之所以称之为古灵精怪,是因为虽然称其为朗读会,实际上却是融合了即兴表演、工整走位甚至是辅助道具于一炉的,例如库尔特拉塞尔在剧本中扮演的角色是赏金猎人John Ruth,他生擒了女悍匪Daisy Domergue,为了防止Daisy逃跑,将自己和Daisy铐在了一起,而现场朗读时,相邻而坐的拉塞尔和扮演Daisy的爱波塔布琳的左右手就真的通过一条镣铐铐了在一起,所以,可以将昆汀炮制的这出朗读会看做一出话剧的卸妆彩排,而且这个剧本确实更适合舞台。
  作为昆汀的忠实信徒,不能去现场观战甚是遗憾,于是找出剧本来解馋。前前后后两天时间读完,算是对昆汀这个新的项目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剧本在一开头就指出本片的呈现格式将是70毫米宽银幕,但个人觉得没多大的必要性,狭小的密闭空间占据了整个剧本的大量篇幅,对广维度的叙述视角依赖性不强,换句话说,情节才是这个本子最迷人的地方。整个故事只有两个场景,暴风雪中的马车和名为“米妮”的杂货铺,昆汀经典的篇章式叙事模式再次归来,剧本被分为了五个篇章:前往红岩镇的马车、枪之子、米妮杂货铺、四旅客、黑夜,白地狱,按照昆汀的构想,第五章将被重写,在这一章中,一干角色在极为昆汀式的乱枪互射中全部暴死,只剩寒风呼啸。
  《八恶人》的故事并不复杂,但是昆汀却非常巧妙的将故事的来龙去脉拆解重排,虽没有当年《低俗小说》那般出神入化,但也起到了出人意料的戏剧效果,而随之产生的黑色幽默,以及精心构想的恶趣味对白,也是昆汀作品所必需的。146页的剧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赏金猎人Ruth几经周折终于捉拿到了女匪Daisy,带着她乘坐马车前往红岩镇领赏,路上遇到暴风雪,碰上了黑人中校兼赏金猎人Warren,以及红岩镇的新任治安官Chris,二人同样前往红岩镇,被暴雪困住,希望搭个顺风车,一番猜疑磨合后,Ruth同意二人上车。雪越来越大,车夫OB将车赶到了著名的杂货店和驿站——“米妮杂货铺”,希望暂住几日,等雪过了再走。奇怪的是,店主Sweet Dave和米妮都不在,一个诡异的法国人Bob自称接管了此地,店内还休息着一个英国人Oswaldo,一个老者Smithers和一个年轻牛仔Gage,Ruth等人小心翼翼的住下了,殊不知这是一场Daisy的老哥,墨西哥悍匪Jody前来解救妹妹而布的局。于是乎,一场神经紧绷,阴险狡诈,充满未知危险的生死博弈在这群亡命之徒中悄然拉开帷幕,等待他们的,只有相互毁灭的宿命。
  昆汀的聪明之处在于,他赋予了每个角色极其鲜明的个性和经历,这种个性与经历不仅仅丰富了角色自身,而且还能和其他角色产生除主线之外的激烈冲突。好比Warren和Smithers,扮演他们的是塞缪尔杰克逊和布鲁斯邓恩,这两个角色之间的私人恩怨是在主线故事之外的,却是整个第三章“米妮杂货铺”的关键情节,也是昆汀施展自己疯狂而邪恶的想象力的主要落点,这两个角色间的对峙同Jody解救妹妹这条线索没多少必然的联系,却让整个剧本更加好看,更加耐看。除此之外,第四章“四旅客”则完全交给了闪回,之前困扰观众许久的Oswaldo和Bob等人的真实身份也在此揭晓,同时也展现了Jody与其同伙的默契配合,而紧跟着便是接下来的最终章大决斗,观众的心自然也跟着早早的提到了嗓子眼,为其他角色的命运而担忧。扮演这些角色的是蒂姆罗斯和迈克尔马德森等人,在银幕上真正表演起来时自然定会相当过瘾。昆汀确实用精妙的情节布局构建出了阿婆式的悬疑感。
  《八恶人》中依旧充满着能令昆汀的粉丝会心一笑的设置,比如经典的“红苹果”牌香烟这次以烟草的形式再次出现,而一如既往的对待种族主义模凌两可的态度以及对咖啡品味的精彩辩评也构为了对白的主要部分,结尾的乱枪互射更是昆汀钟爱的动作场面。看看当天朗读会的演员名单,从塞缪尔杰克逊这种御用男主到佐伊贝尔这种御用替身演员,基本都是昆汀的亲信,颇为奇怪的是克里斯托弗瓦尔兹为何没有出现在表演嘉宾的名单内。总之,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昆汀剧本,完美展现了昆汀的写作天赋以及他作为电影作者那精准的判断力和掌控力。现在的昆汀,已然步入了创作的成熟期,年轻时的轻狂被更多的老练所弥补和改进,此时他的任何一个举动,都会令喜欢他的人兴奋不已。不管《八恶人》是否会重新启动拍摄,仅仅从这个剧本里,我们就已经嗅到了鬼才那永远才华横溢的无限魅力。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这种电影就算二次元来看也觉得二吧?《最佳伙伴 》

更新描述或海报 导演 :  胡鹤译  /  李慧娴 主演 :  朱主爱  /  Aloysius Pang  /  权怡凤  /  葛米星  /  程旭辉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新加坡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6-05-26(新加坡) 片长:   107分钟 又名:  Young & Fabulous IMDb链接:   tt5617274 根本国产片谐音片名基本是烂片的定律,这部新加坡的华语片也属于该定律范畴。 想不到新加坡会拍出一部很中二的二次元文化电影,我以为除了日本,大概就只有大陆的傻蠢编剧导演会拍这些尴尬电影。COSPLAY这个在电影里真很有点幼稚。《闪光少女》还能接受点。剧情主线接受不能,笑点?原谅我GET不到。比看国产青春片还要坐立不安。 男主像胡夏。女主很漂亮,原来是马来西亚新一代女神朱主爱,来中国发展吧,一定大红大紫。 都什么年代了,还用父母门第阶层来营造爱情的障碍。不时听来一段英文怪怪的,毕竟我们的语境不一样。 一部描写三个青少年朋友景天,紫甯和郝仁的成长故事,叙述他们如何通过重重挑战和难关,披荆斩棘追逐梦想。过程中,他们认识了自己,体会到友谊的真谛,了解到如何处理与父母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鼓起勇气,捍卫自己一直坚持的信念。通过角色扮演这个长辈看来非常无聊的活动,三个朋友互相辅助学习,在彼此的帮助下,克服了各自的障碍。     郝仁教景天如何善用口才与供应商讨价还价来节省服装制作的成本,鼓励他勇敢表达。紫宁则把自拍绝招传授给景天,提拔他的自信心。间接的,景天克服了自己口吃的障碍,变得更有自信。紫甯和郝仁也在景天的影响下,在生活和学业上,更尽责和努力。     现今社会竞争尤其激烈,年轻的一代将如何在这个重视现实胜过创意思维的大环境下逆流而上,一路怀抱着梦想与希望寻找勇气和自信,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美妙的女性向粉紅電影《娼年》

更新描述或海报 导演 :  三浦大辅 编剧 :  三浦大辅  /  石田衣良 主演 :  松坂桃李  /  真飞圣  /  富手麻妙  /  猪塚健太  /  樱井由纪  /  更多... 类型:   爱情  /  情色 官方网站:   shonen-movie.com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语言:  日语 上映日期:   2018-04-06(日本) 片长:   119分钟 又名:  Call Boy IMDb链接:   tt7529650 原文在medium: https://medium.com/%E7%94%B0%E4%B8%AD%E5%B0%8F%E5%B1%8B/%E5%A8%BC%E5%B9%B4-2018-%E7%BE%8E%E5%A6%99%E7%9A%84%E5%A5%B3%E6%80%A7%E5%90%91%E7%B2%89%E7%B4%85%E9%9B%BB%E5%BD%B1-6cad25ffbc97 《娼年》 其實是一場 「安全的」 性冒險、性成長的故事,這份安全感顯得原著普通,但這樣的安全感在電影,卻是與觀眾建立一種極少數的類型電影-- 女性向軟調色情(softcore pornography) --默契的開始。 女性向色情作品並不是沒有需求,這是個長遠的抑制和誤解的同謀,而近期,網站平台中的女性向推廣計劃在歐美或日本雖不乏關注,但在商業電影之中卻難得有這樣的作品,何況是這麼「好看」的作品,在電影攝製上帶有過去 粉紅電影(ピンク映画) 的榮光--尤其最終「高潮」戲十分諧趣美妙,成功地著墨出這部性成長電影的點睛之筆,靈肉結合,由性見心,敞亮的「讓我看你的性愛」就是「讓我看你的心」。啟用的演員也是頗受女性青睞的一線男星 松坂桃李 ,非常適合成為觀眾各自、私自愉悅的盤中肉(guilty pleasure)。 故事關於 桃李 飾演的男大學生成為娼夫後的見識和體悟。 石田衣良 這個作者擅長的就是把危險的因子、邊緣的樣貌收攏入他結構安穩的小宇宙,晶格銜接晶格一般讓故事世界繼續成長下去,在《娼年》之中就是性群像的疊加,是一些可以料想的微小奇觀,像扭蛋一般的分門別類精巧的固著,然而,畢竟是性事,透過再現性很強的媒介--那些特寫、耳語、室內光的影像--讓這部由男性下至女性情慾之海,在螢幕上個體過分

《颐和园》怎样理解娄烨导演的电影《颐和园》的结局?

《颐和园》 (英文: Summer Palace )是一部2006年中国大陆电影,由 娄烨 执导, 郭晓冬 、 郝蕾 、 胡伶 和 张献民 主演。影片讲述了两名青年男女跨越十几年的的感情纠纷,其中穿插着 六四事件 等社会背景。本片也是中国大陆首部男女主角正面全裸出镜的电影 [2] ,而早期电影如《 小武 》(1998) [3] 、《 蓝宇 》(2001) [4] 、《 绿帽子 》(2003) [5] 、《 星星相吸惜 》(2004) [6] 等有男性正面全裸的镜头。 本片于2004年9月开机,2005年5月关机,拍摄时长九个月。取景地点包括 北京 、 重庆 、 武汉 、 柏林 、 北戴河 、 图们 。《颐和园》于2006年5月18日在 戛纳电影节 首映。电影中的政治色彩与大量的性爱场景在中国大陆受到关注 [7] ,因未经中国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批准而擅自参加 戛纳电影节 ,本片在中国大陆被封禁,导演与制片人受到了处罚。 1987年,中朝边境 图们 。邮递员晓军去邮局拿信件,之后来到余红父亲开的杂货铺。余红打开信件,发现自己被北京的“北清大学”录取。余红在一个篮球场与晓军见面,晓军与几个打篮球的人发生争执,被打得鼻青脸肿。晚上在草丛中,余红与晓军发生了性行为。 余红乘火车来到了北清大学,开始了大学生活。一天,余红结识了隔壁宿舍的女生李缇,聊天中她告诉余红她男朋友若古在柏林留学。李缇和余红与回国后的若古见面,并与在同一大学的周伟结识。余红逐渐与周伟走近并与其发生性关系。两人在 颐和园 昆明湖 泛舟,在夕阳下相依。 余红去周伟宿舍,发现他正与一个女生一起吃饭,余红见状离开。周伟去台球厅找余红,余想挣脱周伟的怀抱,但最后顺从。在一次欢愉后,余红要周伟去结扎,并称那样就不疼了。周询问缘由,余说是心理学老师告诉她的,并且她和他上过床。北清大学的学生开始去天安门,余红几人也一同跟随。李缇与周伟在宿舍进行性行为时,被学校人员发现。余红见到了周伟的一名舍友,他告诉她教务处已经知道了周李的事情,让她不要再去见周伟。 余红遇到了来北京探望她的晓军,两人和衣而卧,半夜晓军悄然离去。余红发现晓军不见,急忙到操场寻找。在操场示威过程中枪声响起,学生们开始四散。余红的舍友冬冬找到周伟,告诉她余红不见了。周伟急忙带领冬冬寻找余红,但未果而返。冬冬再次找到周伟,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