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六月, 2009的博文

哦绿爸爸,你好强,比谷哥哥都强

谷哥哥在夜店工作,除了倒酒端菜,他还提供特殊服务。谁都能上,哪怕要玩皮鞭蜡烛油,他也没辙。 有一天,一个人跟绿爸爸说,谷哥哥好强啊,搞得我整天心神恍惚~~ 绿爸爸不相信,他在魔镜前问,谁是宇宙第一猛男?魔镜说,谷哥哥。 绿爸爸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他决定要阉割掉谷哥哥。 于是他写了一篇黄色小说,名字叫《交点访谈》,披露了谷哥哥玩皮鞭蜡烛油的不和谐行为。 接下来,他要强奸天(朝)底下所有人,让大家不得不面对着被阉割后一片血肉模糊的江湖,然后假装高潮着呻吟: 哦绿爸爸,你好强,比谷哥哥都强~~~~ 秦始皇年间,赵姬太后与吕不韦舍下人嫪毐偷欢。后嫪毐被判腐刑,拔去须眉。 其实为掩人耳目,嫪毐依旧是一个赤条条精壮壮的汉子,哪怕他对外宣称自己是个太监。 去掉了曝光的关键字,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谷哥哥还是那个谷哥哥,啧啧。

你身边有这样一个人么?

你心中有这样一个人吗?你们可能相爱过,你们也可能喜欢这彼此,但是为了什么原因你们没能在一起? 也许他为了朋友之间的义气,不能追你。 也许为了顾及家人的意见,你们没能在一起。 也许为了我出国深造,他没有要你等他。 也许你们相遇太早,还不懂得珍惜对方。 也许你们相遇太晚,你们身边已经有了另一个人。 也许你回头太迟,对方已不再等待。 也许你们彼此在捉摸对方的心,而迟迟无法跨出界限。 不过即使你们没在一起,你们还是保持了朋友的关系。但是你们心底清楚,对这个人,你比朋友还多了一份关心。即使不能跟他名正言顺地牵着手逛街,你们还是可以做无所不谈的朋友。但有喜欢的人,你口头上会帮他追,心里却不是很清楚,你是不是真的希望他追到。 他遇到困难时,你会尽你所能地帮他,不会计较谁又欠了谁。男女朋友吃醋了,你会安抚他们说你和他只是朋友,但你心会有那么一丝不确定。每个人这辈子心中都有过这么一个特别的朋友,很矛盾的行为。一开始你不甘心只做朋友的,但久了,突然发现这样最好。 你宁愿这样关你心他,总好过你们在一起,而有一天会分手 你宁愿做他的朋友,彼此不会吃醋,才可以真的无所不谈。 特别是这样,你还是知道,他永远会关心你的。做不成男女朋友,当他那个特别的朋友,有什么不好呢?你心中的这个特别的朋友……又是谁呢? 很多的感情都因为一厢情愿,最后连朋友都做不成了。常常觉得惋惜,本来一些很好的友情,最后却因为对方一句喜欢你,如果你没有反应,这一段友情似乎也难以维持下去,这也难怪有些人会因此不肯踏出这一步。 因为这就像是一场赌注,表白之后不是成了男女朋友,就是连男女朋友都做不成了。 有些事不是因为你能预料的,或许对方不注意你们还可以是朋友,但却不如以前的好。 也是可惜,也是遗憾!但还有没有可能是另一种情况,你可能永远都不甘心只是朋友……

要是《拉贝日记》和《南京!南京!》结合起来看

《拉贝日记》里有让我小小的感动了一次,也让我觉得拉贝老头儿值得我们铭记和感激,但是《南京!南京!》完全没有让我感动还让我看完后云里雾里。 这部其他的问题不说,但是突然想到朝香宫鸠彦在跟拉贝说“那都是中国的宣传”时,是不是也可以反映目前的社会现实,我们的ZHENG FU只让国民看到听到他们想让国民看到听到的。 开始过多的出现“西门子”让我觉得好像给它做广告。 我觉得两部都在“还行”和“推荐”之间,但是《拉贝日记》更靠近“推荐”。 《拉贝日记》让我看到比较完整的剧情但是没有记得“南京暴行”,《南京!南京!》让我记得日军暴行,但却糊里糊涂。 随便啰嗦两句。

中国人不感恩与日本人不认罪,一样都是可耻之极的

转载评论:宋子文:陆川对拉贝的看法有点过 陆川很激进,这个看法不仅是在他自出道以来的个人创作理念上有所端倪,甚至是在他素来的言行上也有着深重的体现。激到什么程度,激到历史观苍白,激到拍摄南京大屠杀这样严肃的历史题材电影都会不做好历史功课?最近,在某媒体大篇幅的专访中,他以轻描淡写的话语谈起了约翰·拉贝,开始以一个苍白到我辈都不忍再睹的观念去聊起了那个本该被我们十三亿中国人敬仰的德国老人。一时间,很多人都会跟我一样,油生了一种毛骨悚然的“冷”,心想陆导演当前发表意见就象在聊天工具里回复表情,基本不用过过脑子。 他说,南京国际安全区不是拉贝建立的,而只是被委任为主席,发起人是个中国教授。而之后,安全区建立起来了,拉贝也就抽身回到德国去了,剩下的就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这样的聊法,给了读者N多错觉,认为原本被认定是南京恩人的这位伙计友人,原来只是中国人为了自救而争取来的挂名“监制”,仅此而已啊! 事实上,在当年南京大屠杀时,南京安全区的建设可并不如陆导演说的这么简单,拉贝不是什么中国人请来的挂名监制,而是切实地充当了发起者与运作者的角色。如果你愿意翻翻书,或者去找寻那些在屠杀中幸存下来的当事者,可以得到如下的讯息,那就是拉贝为什么要与几个领事馆的人合计建立安全区,那就是因为他在日本飞机轰炸时发现了纳粹党旗对日本军队的威慑力,会有怎样的获免权。除了德国大使馆以及挂上大旗的西门子公司没遭横祸外,其他的外籍人员驻地无一幸免,而拉贝也在自己家里用纳粹旗保护了数百人免于炮火冲袭,所以,他主张参照上海的模式建立起安全区,但是还无法拥有与日军正常沟通的渠道,所以所有人都投票由他担任主席,因为只有他的纳粹党身份才有可能直接与日本军方交涉,不仅求安定,还能保证粮食、药品与水在安全区内的畅顺供应。 拉贝于1938年2月18号回德国,原因就在于日本军方对他的施压,以及德国纳粹总部对他的召回命令,而且当时他的糖尿病已经相当的危险,在缺医少药的安全区中已经有了生命的危险。但在他走之前,他已经做到了他能做到的一切,拖着病体一次次呼号,打破日本的粮食禁运,打破药品禁运,不断地与日军军部拍桌子打拉锯战,甚至是陪上自己的家当去军队里套购高价粮。在回德国之前,他做了一系列更加重要也是更加伟大的事,就是几次约见当时的远东第一间谍佐尔格,托他利用军政的关系将大量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文字资料与图片资料秘密转运到德国,交给...

数据:95%的博客其实已经放弃更新

《纽约时报》报道,根据博客索引网站Technorati在2008年进行的一项调查:在120天内它跟踪的1.33亿博客中只有770万博客还继续更新,这意味着95%的博客其实已经被放弃了,曾经的梦想或雄心便这么破碎了. Technorati公司执行官Richard Jalichandra指出,在任何时候都活跃着700万到1000万博客,但很可能其中5万到10万的博客产生了绝大多数的页面流量,“博客圈的一个玩笑是多数博客只有一位读者”. 那 些认为博客是通向财政独立快车道的人也感到了沮丧,一位广告业主管Matt Goodman十分擅长如何去吸引读者访问博客,通过在Craigslist登广告,他的读者很快就达到了每月5万,但是广告点击的收入仅仅只有20美 元,渐渐他也开始疏远更新.他的博客上一次更新是在去年11月. Jalichandra认为一些放弃更新的博客是因为发现了新的平台,如Facebook,MySpace,以及Twitter.

不谈国耻,只谈电影 《南京!南京!》

陆川是个聪明人。他入行后拍了三部电影,除去第一部不好说他和姜文谁才是真正主导的《寻枪》之外,后面两部《可可西里》和《南京!南京!》都是利用题材牢牢地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国人又往往是会有意或无意地将题材和影片本身混淆在一起的(关于本片的讨论很多都是关于反日的,而无关电影本身),所以这种占尽先机的选题无疑是聪明的。成为话题,就是成功的,作为一部电影作品如何,反倒不那么重要了。      眼下,这部影片引发的话题已经降温了,影片的票房也已经赚得盆满钵满,聪明的陆导又该策划他的下一部影片去了。我总是在一部影片的喧闹退去之后才看,因为这样可以拨开题材,关注电影本身;可以不谈国耻,只谈电影。      影片开始时,镜头分别给了日军攻城和国军内讧,我以为这会是一部纪录片风格的电影。当看到刘烨扮演的陆剑雄他们就义时突然高喊“中国不会亡”时,我知道,不是的,镜头里的内容并不是忠实记录的,而是随时准备应导演的要求煽一把情的。与这场戏相对应的,江一燕扮演的小江等人自告奋勇去给日军当慰安妇那场戏,煽情更是不遗余力。我明知道是在煽情,而且相当生硬,眼睛还是湿润了。在煽情这个问题上,我能理解导演,在拍摄这个题材时,控制住自己不煽情,何其难也!不过,既然导演选择了走煽情路线,影片就需要有一个主线,需要有一个持续的推动影片发展的内在力量。可是没有。结果就是导致了影片前后风格的割裂,更主要的,导致了影片视角的凌乱。      影片的视角在中日双方视角的交替中进行,双方的镜头基本各半。中国方面主要人物比较多,次第登场又次第谢幕,接力一般各领风骚数分钟,只有范伟扮演的唐先生勉强算一个线索人物,他们一家人的命运在一段时间内构成推动影片发展的重要元素。相比陆剑雄、高圆圆扮演的姜老师等人的不知所云,这个唐先生还算是丰满一些、真实一些。不过最后,他为了让拉贝的另一个随从离开而自己留下,形象瞬间高大起来了,可是想到之前他为了保全自己和家人向日本人告密说安全区里有受伤的中国军人,这个原本显得比较真实的人物也变得不可信了。他死后,接力棒传给了小豆子,他能否活下去成了一个新的悬念。可就在这一次次接力棒的传递中,视角一次次地变化,越来越混乱,到小豆子接棒时已经完全失控了。      日本方面的主人公是角川,他也是整部影片唯一一个贯穿始终的人物。他的心理历程构成了这一边对于影片发展的推动力。可是他虽然一以贯之,但他是游离于...

想太多.....

<是我想太多 你总这样说 但你却没有 真的心疼我 是我想太多 我也这样说 这是唯一能安慰我的理由> 有些男人,不分场合,总是西装革履,一本正经,这样的男人有事业心但也会让人觉得缺少情趣;有些男人,只能称他们为男孩,二十七八了,仍然是街头嬉皮士的着装. 很多女孩喜欢在网上聊天,因为网友一般都不在同一个生活圈,怎样随意地说话、吐露心事,都不会让人觉得别扭。而且网上聊天神秘,没有压力,比现实中面对面地聊天放松多了。 男孩压力非常重,他们为事业付出了太多的热情和精 力, 很需要女孩的理解和关怀,因此他们也很喜欢被 追的感觉,即使不能接受你,也会充满感激. 短信是女追男首选,貌似随意,却可以打持久战,即使被拒绝也不显得尴尬。在短信中表示 对他恰到好处的关心,给他一种耐人回味的感觉;也可以小女人般地“示弱”,如“头痛” 、“不舒服”之类,激发他的怜爱之心,也可以透过他的回复就可略知他对你的好感程度。 <不要因为也许会改变,就不肯说那句美丽的誓言。不要因为也许会分离,就不敢求一次倾心 的相遇。总有一些什么会留下来的吧,留下来做一件不灭的印记。>   ——席慕容 Remember to let her into your heart, Then you can start to make it b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