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2009的博文

确实不关我事《關人7事》

  又一个验证“世界真细小”的故事,通常这类型的叙事总会让人觉得有硬来的嫌疑,而且因为时间是并行的,看的时候往往会不自觉地抽离出来思考时间衔接的问题,但这也只是观影的一部分。在我的字典里,好的电影和好看的电影是有差别的。好的电影是让人爱不释手、回味无穷的,而好看的电影则只是一次不错的娱乐,只要有能令我看下去冲动的,都还能称得上是好看的电影。这部戏勉强算是好看的电影。      作为一个看港产片长大的人,我对港片还是有一定感情的,也可以说是文化上的一种倾向,比如同是纯爱题材的日片和港片,我会选择港片。不久前看的那齣《很想和你在一起》挺打动我的。近年来,香港电影对港味的探寻回温,节奏快、小制作、小情节、小演员的港片络绎上映,口碑虽一般,但起码炒热了一些气氛。我一向都觉得节奏和情节是港片的锐利武器,节奏有一半是技术活,所以香港电影人还能保持得挺稳定的,但是情节就总感觉没什么突破,无间道好卖了,就都拍卧底题材,叶念琛那几部好卖了,就都拍“黑色爱情”,而银河也是一贯的银河,贺岁片也一年不如一年。到底是圈内自娱自乐还是要另辟蹊径,港片似乎一直踌躇不前。      最近连续看了几部,《死神傻了》《同门》,都给我感觉惊喜欠奉、只能说是不过不失。稍微差点的是《死神傻了》,香港喜欢翻拍外国经典的一些题材早就不是新鲜事,我认为对香港这样一个资源、人才都有限的市场来说,这也是无可厚非。但是,拜托山寨也山寨得有点诚意。虽然不是完全照搬《死神来了》的叙事结构,而是着重在“随时随地,死法灵异”这个主题上,但是这片子的节奏确实是太糟糕了,就比如那场打边炉打出架的那场戏,演员表演过夸张不在话下,那节奏拖得也太离奇了吧。整部看完深深地感觉受了侮辱。就算许志安、樊少皇、邵美琪等人的客串再亮眼,也是瑜不掩瑕,况且他们的表演也是流于浮夸。      而看完《关人7事》,我也还好没觉得浪费时间,只是感觉被领着绕了好远的路,最后还是回到原点。路上还是有风景看的,只是看过就忘了。      为了理清关系,我还特意以便利店为中心画了一下关系图,关系人物多达12个,而不是片名的7个,不知道是片方搞噱头,还是我过虑了。我的图显示每个人至少都有两条关系线,根据什么排列组合原理,这其中错综复杂到什么地步,可想而知。具体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是无法深究的,探讨来也没啥意义。我就说说我的几点感觉吧。   

《花木兰》:没想法也没办法

  这是一部对大部分普通观众来说没有任何惊喜的电影,虽然有赵薇、陈坤这样的明星压阵,但本片还是难以掩盖平庸的气质。本片和史诗之间唯一的联系,就是看电影的时候感觉像史诗一样漫长。      作为一个中国人家喻户晓的传奇故事,其实《木兰辞》所讲述的故事很简单,就是一个女子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十二年的故事,而且中间十二年都是写意,只有“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合计三十个字。对于电影来说,这样的故事原型其实是最好的,因为留白很多,可以任意发挥。不过很可惜,在《花木兰》这部电影里,这个故事被讲述的平淡无奇,大部分剧情从头到尾都是“顺拐”的(我在电影院看的时候,旁边的一个观众虽然是第一次看,但却总是能提前5分钟向我们预告下面的剧情,说明这个故事连一般观众的智力水平都没能达到)。      所谓“顺拐”就是在具体的剧情上缺乏冲突,无论是人物关系还是故事情节,都毫无起伏──不过如果在故事上能做到让观众“期待之中,意料之外”,它就不是一部平庸的电影了。      讨论具体的细节就会涉及到剧透,虽然我个人认为也没啥可剧透的,但还是尊重大部分观众的意愿吧。但是我相信,即使对于不具备剧作理论知识的普通观众来说,他们在观影过程中也会本能地发现一些情节是拧巴的──因为虽然我们不是人人都有剧作理论知识,但我们人人都有生活常识(所以有些地方观众会笑场)。      (豆瓣上也有不少涉及具体情节的评论了,有兴趣的请移步前去观看这些剧透贴。)   http://www.douban.com/review/2793961/   http://www.douban.com/review/2791645/      故事是生活的比喻,即使银幕上的故事远离我们的日常生活,但组成这些故事的细节却隐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银幕上讲述一个好故事是需要创造力的,你必须要用观众意想不到的方式将材料组织起来,然后还要让这个故事具有一个明确的世界观。      但在《花木兰》这部电影中,我们根本看不到主人公的成长。花木兰这个角色机械地按照导演的需求在原地踏步,从影片开始到影片结尾,我们看不到这个人物的内心,既没有生活的失衡,也没有内心的欲求,更没有为了追求改变而做出的挣扎,几乎所有重要的故事节点,都是导演硬掰过来的,而不是人物自己生发出来的。所以片

忽略年代,在利益目前人人都是平等的《同门》

  老大被人杀,做小弟想得不是怎么去报仇,而是怎么乘乱上位扩张地盘。      凶杀案出现,警察想得不是怎么去维护治安,而是怎么乘机扩大事端,抓更多人。            很久没有看到这么直逼现实的电影了。      每个人在里面都虚伪、挣扎地活着。      伍宝—余文乐,作为一个卧底,在自己生日的那天,能够选择的不是去快活,而是醉酒,忘记自己的所做的事情,希望能够获得一份清静。      黑水—杜汶泽,作为老二,本来老大挂了,自己可以做大,但没有,忍了,他要的就是扩张地盘,希望可以割地为王。      董先生,作为最大头,下面的人被杀,要不要报仇,无所谓,需要的只是安定,稳定,只要能保持局面,不让警察介入,就一切都没事。      黄柏文,作为正义的警察方,正不正义其实不重要,关键也是和谐稳定,那些可能不稳定的、威胁自己日后前途的,都可以用一切手段去清除。            忽略年代,在利益目前人人都是平等的,大人物要的维持当前利益,不要变,不要创新,小人物,要的也是利益,所以要变,最好事大变,那样才可以有更好的前途、利益。         是不是和谐版,不重要,关键主旨还是出来了。   年代不重要,是回归之前,还是回归之后,也是无所谓的。       看电驴有人这么说的:   我来解释是怎么回事吧,《同门》现在的版本是和谐版,可以还是不能公映,只能发行DVD碟。      影片里面无论是手机型号、汽车型号、广告牌等各种现代产品扫一眼都知道是产生于近几年,而且电影中有些场景我还去过,13年前也不是现在如今这模样,导演并不是不注意这些问题,当然不属于影片的BUG。这是因为影片中的“1996”在原版中是没有的,是为了应付广电硬加上去的时间设置。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香港从此以后便一直沐浴在党的光辉照耀之下,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治安良好,怎么会有片中如此狂妄的黑社会呢?所以说,黑社会只属于97年之前的英殖民地,香港最后一个顽固不化的黑社会成员已经在1997年7月1日0点正的前一分钟被正法了!在党中央亲切教导和关怀下,香港黑社会已经逐渐转变成了“白社会”,还涌现出不少社会栋梁之才,有的成了慈善家、有的成了科学家、有的成了思想家、还有的当了特首...........

《Stuck[车祸惊魂]》经济萧条的末路

 http://axinlove.com/2008/11/stuck/      《Stuck[车祸惊魂]》经济萧条的末路   by @xinl.ve 081009      血浆,四下乱飞的肢体,这些并不恐怖。《28 weeks》里面直升机浆翼下哗啦啦的僵尸也无甚可怕,就后果来说,一次性残杀那么多“人”,比一个晚上才死三个人要严重的多,但僵尸片总不如《The Strangers》和《The Hitcher》让人悚然。道具不如气氛,上策还是攻心。      Horror和Thriller的类型差异,可能也在这种目睹与感同身受之上。大萧条来临之际,股市一跌再跌,割肉出局的小民看得莫不关我,自己的饭碗能保住就好。但《Stuck》一片看得却是胆战心惊,未来的一天,是否有个Cart在冥冥中等你。      Thomas Bardo(Stephen Rea饰)人过中年,抱着自己的衣服逃离了欠租的房间,走向职业介绍所。一路上求职的人和插标出卖自己的场景,和October 13, 2008一期《Time》周刊使用的封面一样(http://www.time.com/time/business/article/0,8599,1846450,00.html),秋意凉凉。失魂落魄的Thomas,没有成为职业介绍所的幸运儿,因为计算机里没有他的名字,即使他是被介绍所约来面谈,下午1点等到4点半。没钱吃饭、没有喝水,住处也没有,明天?今晚的住处先需要解决,Thomas希望全无。            由萧条带来的冷漠,除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还有浮华人世和命如蝼蚁的对比,走过繁华的橱窗,推着别人送的推车,惟一的温暖并不足以支持熬过寒夜。更为不幸的是,恍惚间被护士Brandi Boski的车撞,身体的前半部分击穿挡风玻璃进入车内,大部分躯体还在车身上,片名Stuck的来由。      Brandi人原本不坏,导演特意在她工作的养老院,让她有一幕耐心清理失禁老人的污物的情节。如同正常的小飞女,夜店、嗑药和一个不务正业的男友,区别着工作中积极渴望提升的另一个Brandi。飞女的品性最后让Brandi犯的错越滚越大,惊悚气氛也越来越渗入人心。      断腿、大出血、脸被玻璃划的狰狞,离开汽车寻求救助的希望,被Brandi与其男友粉

女性受到威胁时的榜样《购物惊魂记》

While She Was Out 影片中文名为《购物惊魂记》,我以为场景是在购物中心,看她一路挑选礼物,心想怎么还不出事,不过这个过程并不无聊,与旧友偶遇,谈及个人生活,面对他人的炫耀,得强颜欢笑,还要掩饰自己的失落。这段戏非常细腻,不比其他的恐怖片,多数除了重点描绘血腥刺激的情节外,作为引线的故事非常粗糙,要么过于拖沓,要么烂俗可笑,丝毫没有诚意。 看着她走出购物中心,几个青年向她围过来,我才知道,电影的BOSS不是怪兽,而是这几个年轻人。 对付这种流氓最头疼,讲理无用,非得动武,还有当心防卫过当,死了人也要负责任。 她是一名弱妇,饱受家暴之苦,丈夫把不顺之气都出在她身上,唯有孩子的存在,使她感受到自身的意义,所以孩子是她的全部,也是最重要的。 猎杀行动开始了。她撞了车,想要发动汽车,却来不及了,只得立即拿了工具箱跑路——还好有头脑,不然我又要抓狂了,通常恐怖片里的人物都比较傻,只懂得尖叫狂奔。 山坡上的小树林里,几个人分开围追女主角,被逼无奈,她在“只想见到孩子”的欲望驱使之下,开始奋勇反击。她拿出千斤顶,狠狠砸向对方。哇,爆发力极强,与之前的软弱形象反差很大。 从心理学角度讲,杀人是一种习惯,一但开戒,就停不下来。 领头的男子,最终找到了他,脱下手套,轻抚她的脸,竟然说中她的心事,家庭暴力,冷淡的生活……两个人开始激吻,男子拔出枪,她右手握住枪口,拨开,却依然吻着他,两人倒地,欲火燃烧。 看到这里,我满脸坏笑——我承认自己有些恶趣味,以为接下来的情节是一段畸恋。 没想到,肉搏戏要发展到限制级时,女主角突然从口袋里掏出喷火器(?),使对方失去视力,随即用一旁的枪击毙他。 真的很佩服。尤其是刚看完了《伊甸湖》,心中憋闷的不得了,觉得今天是出了一口恶气。如果《伊》中的女主角也有这等勇气,也不至于最后不仅没能帮助丈夫,连自己的性命也弄丢了。 现在的都市,犯罪事件时有发生,一次都太多,所以不能抱着侥幸心理,应当在日常就有意训练自己的跑步速度,基本防身常识等等,以备不时之需。

《斗牛》:牛B是这样炼成的

  《斗牛》的观影经历是让我欣喜的——终于在09年看到了一部牛B的内地电影,当然我们总是能在一部电影作品里找到前辈的影子:你可以说《斗牛》是一部喜剧版的《活着》,一部人兽版的《鬼子来了》,甚至一部中国山村版的盖•里奇。 能让我联想起这么多优秀的电影,已经说明了《斗牛》的质量。在目前还活跃的几位第六代导演中,贾樟柯只能拍拍小众艺术片,张元在吸毒前就有才尽的嫌疑,娄烨在情欲内心的挣扎里越陷越深,宁浩认准了商业类型片的路子高歌猛进,王小帅则在票房与奖项的二难选择里进退失据——相较而言,我一直觉得管虎是一位既不缺乏人文关怀作品又不缺乏可看性的导演(当然所谓的价值意义都是被阐释出来的),事实上,能够在电视荧屏上凭借《黑洞》《冬至》《生存之民工》这些叫好又叫座的作品走入普通观众的视野,管虎的导演功力不证自明。 在以抗战为时代背景的电影中,《斗牛》巧妙的构制了一种相对于权力叙事的话语张力:对普通农民的生活来说,日寇、流民、土匪、八路、国军,乃至日后的解放军,都成了过眼云烟,在最朴素的生存理念的支配下,农民卑微而又坚韧的活着,城头变幻的大王旗永远无法遮蔽农民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最后,他们还用最质朴的契约理念无情嘲笑了所谓的宏大价值——在市民社会呼之总不出的时候,《斗牛》用小农意识曲径通幽的玩了一把市民理念的宣泄。最后当牛二(黄渤饰)拉着他的牛坐在土坡上感叹年华的流逝时,我立马想起了余华在《活着》里描写的那个老农和他的那头牛(可惜电影《活着》没有体现出来)。 作为农耕文明的象征,牛与农民的紧密关系不言而喻,虽然《斗牛》里把中国牛替换成了一头荷兰奶牛,但从根本上看,还是这头牛在给农民提供粮食——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里,不含三聚氢胺的正宗荷兰牛奶成了农民难得的营养保证。丰满的奶牛乳房很容易让男性农民有性的联想,于是,偷摸奶牛的奶子成了牛二的罪状,他甚至因此被戴着高帽游街。不过在管虎的处理下,游街也被戏谑化了,全然不见《芙蓉镇》式的庙堂威严。当然,这里也存在者另一种微妙的解构关系:荷兰奶牛是以“八路牛”的身份被神圣化的,即使全村人惨遭日寇屠戮,这头“八路牛”却安之若素,甚至成了牛二的精神寄托和唯一伴侣。而牛二在抓阄被分配到饲养“八路牛”后,老大的不情愿,九儿(闫妮饰)在一旁高喊“要他革命”的情节显然应合了对宣传机器的教条叙述厌烦透顶的当代观众心理。九儿这个角色很有意思,她处处顶撞权威,

我用我的伤痕累累救赎整个世界<伤> Kids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面提到这样的话题: 皈依是世人最后的路途,在人们抵达绝地的时候,只有信仰可以让人获救。苦难和幸运,丑陋和美貌,残疾和健全,愚蠢和天才,这些对立面并不 是上帝对我们的刁难,而是不可割缺的结合体。上帝并不创造完美,而是在人间施舍美好的时候顺便制造出残缺,因为他深明千差万别才是人间最好的状态,如果每 个人都长得一样完美,那么完美又怎么算得上是完美呢?然而有一个令人绝望的问题是:谁来承担残缺? 那么如果当你拥有一种转移个人苦痛到另一个人的身上的特殊能力,你要如何选择? 事实上,转移个人苦痛的特殊能力只能带来更大的痛苦。这种能力一开始就是灾难,它本身就是灾难,它不会提高真个社会的幸福感,也不会平均这个世界的痛苦程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痛,凭什么要别人来承担自己的那份? 朝户的世界是黑暗的,尽管他拥有超能力。超能力的他一开始就被认为是怪胎,结果父亲拒绝承认这个孩子,母亲在杀死丈夫之后想要的不是宽 恕,而是把亲生儿子置之死地的决念。这是多大的一个悲哀!一个最绝望的想法并不是你做了多少错事,你多么穷困潦倒,而是一开始你就不应该来到这个世界,你 本身就是一个污点。如果你的出生本身就是一个错误,那么以后你所做的一切都不可能正确。当朝户的母亲一个字一个字的对朝户说:现在我被关在这里,都是你害 的。现在你还追到这里来,你到底要害我到什么时候。我能了解朝户作为亲生儿子的绝望和悲凉,整个世界已不再需要我,我也不再需要这个世界。如果是我,我宁 愿如朝户一死。 如果说朝户的家庭悲剧是注定性的,不可救赎的;那么志惠和健夫的悲剧还是情有可原,可以救赎的。健夫的父亲曾经给健夫带来伤害,可是他还 是承认健夫,这是一场宿醉后的发泄在儿子身上造成了成年后的阴影。志惠的伤害是他人造成的,最后朝户也转移了志惠的伤害,就此而言,志惠所受的外表之伤和 心灵伤害在朝户的巨大悲剧之前毫无重量,无足轻重。 转移苦痛的能力如同扮演上帝的角色。决定救谁,痛苦转移给谁都在个人的抉择。上帝以前或许存在,将来也可能存在,但现在上帝已经死去,没有人能够顶替上帝,执行定人生死,处人欢痛的责任。 所以,朝户选择去死是对的,用他自己一个人的伤痕累累去救赎整个世界。 然而,一个人无法拯救这个世界。

性——中国电影必不可少的壮阳药《白银帝国》

 看完《白银帝国》,银子倒没有看到多少,倒看到了一个女人和一对父子的故事。   综观中国最近几年的电影,男人和女人的故事是一定少不了的。至于男人和女人的故事,不外乎爱情和性两种。   爱情和性,仿佛中国导演编剧们的壮阳药,一吃,高潮立马就来了。      《白银帝国》正是一部挂着晋商的羊头卖两性狗肉的影片。      初看宣传,《白银帝国》是一部充满野心的作品。影片将视角指向了清末民初的晋商,试图通过著名的山西票号“天成元”来展示清末中国商业之变迁,晋商之经营之道。这本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题材,又有郭台铭这样的商业巨子撑腰,经商驭人之道本可以大书特书。但是,我们所见之电影本身,似乎与宣传之本意大相径庭。      郭富城饰演的三爷与继母两情相悦的爱情,继母与康老爷(三爷的父亲)之间的性。“乱伦”在这里成了一个充满悖论的词语。三爷与继母之间的爱情,从已成事实的辈分上来说,是乱伦,但是从人性的角度来说,他们的爱情是是合乎天性的。继母与康老爷的性,通过一场铁林•口条•张的霸王硬上弓的情色戏激化。从家庭辈分上来说,他们是合乎逻辑的夫妻,但在天性的层面上,康老爷强娶年轻姑娘,而年轻姑娘刚好喜欢自己的儿子,是更没有仁义的“乱伦”。      而整部电影的起因与发展,都随着这“乱伦”的线展开。   康三爷玩世不恭的原因是因为父亲强占了自己喜欢的女子,而这个女子成了自己的继母。他的内心世界,是挣扎,是痛苦,是在伦理与自由这条路上的无数次的殊死斗争。这是故事起因。   而后康二爷和康四爷相继瘫痪的瘫痪、疯的疯,康老爷只有了康三爷这么一个儿子,他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康三爷的身上。这时的康三爷是逃避的。之后又囿于传统理念,开始按照父亲的方式锻炼自己。而这期间,继母这个女人又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继母这个角色受过西洋教育,思想先进,向往自由,康三爷的现代管理思想,可以说都是她所赐予。这样的情节设定,也导致了影片接下来的情节发展,全靠这个女人的思想所支撑。   正如影片画外音文艺腔所言,这是个神奇的女人,但是也是康家避讳的女人。      于是,导演华丽地让银子成了配角,白银帝国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帝国,无人知晓。观众多见到的,是——   男人改变世界,女人改变男人。      男人支配着银子,将全国票号玩弄于股掌之中,而女人

温暖的心理恐惧 ------- 当你爱的人成为死尸,你可以用想象将她复活

  格蕾丝,有太多的暗喻和心理恐惧,隐藏于影片之中。所以看到豆瓣上的影评如此的差,就忍不住来说几句了。      没看此片之前,看到影片介绍,难免误会格蕾丝是片类似于什么魔婴怪胎的烂片。一看片子的开头,就被干净的画面所吸引,一个苍白的女人的背上,爬着几只苍蝇。让人欣赏,又忍不住恶心。      整个片子,没有鬼,也没有怪,只有强大的心理暗示。      从窗外透进来的阳光,飘浮在阳光中的尘埃。玛德琳做爱的时候,面无表情,做完之后,她把腿抬高,以一个方便受孕的方式躺在床上,脸上却浮浮现出期待,阳光洒在她的身上,看上去真美好,很明显,她并不爱她的丈夫,他们只是平静地生活,没有任何激情,其中一个因素是玛德琳是lesbian.她只是想要一个孩子,而那个孩子,叫格蕾丝。      而玛德琳的接生医生,就是她曾经的爱人,帕蒂。玛德琳在车祸中失去了她腹中的孩子,对于丈夫的离世,她并不悲伤,甚至在车祸现场,她也没有去关注他去否还活着。她只想要腹中的孩子。      帕蒂纵容玛德琳生下了死胎。看着玛德琳把死去的胎儿抱在怀里,她可能不忍心去让她接受真相,于是,她继续纵容玛德琳骗自己,这个孩子复活了,并且要用她的鲜血去喂养,这一切不过是假象,是一种心理恐惧。当我们看到可爱的婴儿时,无法接受她其实是个死胎,并且散发着臭味,招来无数的苍蝇。      玛德琳最终在帕蒂有意或无意的放任中,结束了生命,而她和她的格蕾丝,成了帕蒂的幻想对象。她把她们放在她的旅行车里,载着她们一起行走生活,也许她们的完美生活可以永远活幻想中。而作为了解真相的我们,只能感到背后寒风阵阵。。。。      哈,让人很容易想到三更里那个小故事---回忆,原来,爱一个人至深,就可以把她永远留在自己的想象里,即使她是具尸体。

《扑克王》:独辟蹊径却难称精彩

  赌片,和黑帮片一样,在香港影史上占据了一个重要的位置。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影坛的黄金时期里,赌片也历经了一个辉煌时期。尤其是周润发主演的《赌神》系列不但把他的演艺事业推向另一个高峰,创造了极高的票房神话,而且还引发了一系列的跟风之作(这也是香港影坛的一个特点),大批的赌片如《赌霸》《赌圣》等充斥影院,虽然有的也取得不俗的票房,不过也是泥沙俱下,不少充数之作。香港回归以来,尤其是新世纪以来,赌片这一类型在香港影坛逐渐式微,难有佳作出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随着内地市场的不断扩大和香港影市的相对萎缩,好多影人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内地,而这种赌片在内地严格的审查制度之下能够上映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这使得好多重视市场的老板不敢轻易投资这种类型的片子,倒是在赌片领域早已经“功德圆满”的“不差钱”的王晶导演在这些年不间断的推出这种类型的片子,不过这些类似《我的老婆是赌霸》之类的片子除了向世人展示王胖子的泡妞成果之外,水准让人不敢恭维,简直可以直接用“垃圾片”来形容。   这次由陈庆嘉推出的这一部《扑克王》,首先在称谓上也“与时俱进”了,“赌博”不叫“赌博”,称“博彩业”了,所以这部电影也不叫“赌片”,可称作“博彩片”了。在内容上,陈庆嘉也做了一定的创新,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摒弃了有关黑社会的所有内容,也许是为了审查的原因吧,却使得整部影片看起来不伦不类。影片最大的卖点就是启用了当今香港影坛比较受欢迎的古天乐和刘青云来担纲主演,二人刚刚在年内推出了既叫好又叫座的《窃听风云》,加上二人确实非凡的演技,确实值得关注。尤其是古天乐,称他为“今年最火的男影星”确实也不为过,仅在年内,就一口气推出了《大内密探零零狗》、《窃听风云》、《意外》和这部片子,不知道是应该让人感慨他的吸金能力,还是敬佩于他的敬业精神。不过刚刚在网上八卦见到报道说他买下亿万豪宅,还是让人不得不“肃然起敬”了。   陈庆嘉早些年给吴宇森写过剧本,后来和多名导演合作过,担纲《大事件》、《江湖告急》、《野兽刑警》的编剧,比较出色,不过自己做导演,却是烂片不断,鲜有佳作。这次推出《扑克王》,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独辟蹊径”,希望开辟一条不同于以往赌片的东西。一个主要表现就是前面提到的,基本上取消了剧中的反面角色,并最终安排了一个大团圆式的结局,加上里面的些许无厘头式的搞笑,使得整部影片完全变成了一部喜剧。这种处理,看得出编

戴立忍的一声叹息

   相信在影片落幕的那一刻,很多人的眼泪都回来了,这种感觉熟悉却又不熟悉,只因时下已经不再是滥情的年代,即使偶有感动,也会是涓涓细流,而不再是20年前那般的嚎啕大哭。戴立忍的冷静让人有些受不了,包括他用起了黑白镜头,和那些不带感情修饰的白描,都让整个故事透到了冰凉。戴立忍不是无情,他只是到了心境沧桑的年头,即使面对着大堆的不公平,也只会凝望着报以一声叹息。       这是个真实的事件,没人去怀疑其真实性,父女不能在一起,不是社会问题,而根本是“严格执法”的后果。这是荒唐的结论,也是扭曲的现象,武雄被一批议员、专员像踢皮球一样从台北踢到台南,从台南又踢回台北。逼到穷途末路的那一刻,“讨个说法”竟也变成了锒铛入狱、父女分离。分别的日子里父亲不停的找寻女儿下落,女儿则闭口不再言语,用沉默去控诉这个无情的社会。       戴立忍说自己把它搬上银幕,是因为人们的健忘,武雄在高桥上作势下跳,引来的竟不是同情,而是围观。没有人在乎他受了什么委屈,也没人在乎他要表达什么抗议,伟大的围观者们只需要谈笑风生,讨论一下“跳”还是“不跳”的问题,甚至可以为此而下注小赌一局。道貌岸然的议员更喜欢搞集体抗议,而不怎么关心个体民生,他只懂得追求政绩、懂得拉拢媒体、制造议题。所谓的社工,只知道秉公办事,却不懂他人苦楚,也许是看惯了人间冷暖,事不关己就习惯了高高挂起。       “讨个说法”怎么做,秋菊跑省城苦打官司,魏敏芝到电视台门口呆着不走,武雄和秋菊一样碰钉子,却没后者那般“和谐”的幸运。戴立忍的话还没讲出口,麦芒已经对准了好些人,政客、社工、媒体、民众……荒凉的社会,孤独的旅人,台北像极了一座腐朽的城市,“日理万机”的“总统府”、“为民执法”的“市政厅”,都成了一种冠冕堂皇的建筑陈设,这个岛屿的真实不在这些楼盘街道,而在那穷苦的海岸线。打渔为生的人,虽然清贫,却也脱离了遍布着谎言的迷局。       不清楚谁还在守着那梦想的乌托邦,武雄天天上黑船劳作,妹仔学会了捕蟹子,两人会被敲门声吓的慌张,也会在警察闯入后躲在水底回避。父亲念念不忘让女儿读书的事,要为了她去接那些要命的活;妹仔则早早学会了懂事,她安静又无求,只愿能和父亲相依为命。戴立忍终于还是熟悉观众的脾气,于是安排了那个结局,只是小小的对望,距离还在,温暖已经在心中冉冉升起。

《麦克库之夜》:看到的只是以为的

  (芷宁写于2007年9月6日) 有人把影片《麦克库之夜》中丽芙·泰勒洗车的那场戏,评为十大性感电影镜头之一。但见片中丽芙·泰勒身着浅紫色低胸连衣短裙,露出一双美腿,于不经意间偶尔将水龙头浇到自己身上,说不清是在洗车还是在洗自己,令在一旁观看的胖警察几乎承受不住。 这场戏也屡次被翻拍,如美剧《绝望主妇》第一季里,伊迪为色诱迈克而上演的甬道上洗车的桥段。只是伊迪的诱惑显得刻意而放荡,而丽芙·泰勒的放电却显得无辜而自然,好似与生俱来的性感,又仿佛混合了天真和妩媚。 当年看了该片后,下了个简单定义:在“绝对美女+貌似弱者”面前,被激发了保护欲的男人只能靠下半身来思考问题。最起码该片中的几个男人是这样的。 影片伊始便是“麦克库”酒吧服务生兰迪(马特·迪龙饰演)去找杀手(迈克尔·道格拉斯饰演),打算买凶杀人,让自己的女友茱儿(丽芙·泰勒饰演)去天堂或地狱报到,理由是他已完全被她掌控,还莫名起妙地成了两起杀人案的帮凶,甚至连自己的家也成了茱儿的。 原来,一天夜里,兰迪下班回家的路上遇到了艳丽女孩茱儿,她正奋力从一个大块头的车里挣扎着逃出来。兰迪立刻被其天使般的气息、艳丽的容颜、性感的装扮、 楚楚动人的语气所迷惑,身不由己地主动帮她,并带她回家。午夜梦醒时,茱儿温和地告诉兰迪,她和大块头是搭档,她是来踩点的,一会儿大块头就来,他们准备 把他洗劫一空。 大块头押着兰迪去酒吧,枪抵着他要他打开保险柜,此时的茱儿却突然给了大块头一枪,大块头当即死去。茱儿用单纯无辜的眼神和温柔媚惑的语调好似鬼使神差般 地令兰迪“承认”,他是为了自卫而杀了大块头,茱儿更是以兰迪的女友自居,兰迪便昏了头。来现场调查的胖警察戴林(约翰·古德曼饰演)一瞥见茱儿便惊为天 人,觉得她好似自己的亡妻,认为兰迪根本配不上她。 因引发了凶杀,老板开了兰迪,茱儿便柔和地鼓励兰迪去老板家偷窃,自己则负责引开老板。于是,兰迪逐步成为了茱儿的新搭档……直到有一天,茱儿巧妙地利用胖警察,将兰迪驱逐出兰迪的家。 兰迪的表兄律师卡尔(保罗·瑞瑟尔饰演)也在求助,他求助于心理医生,因他对一个女人的痴迷让他不能自拔,而这个女人正是表弟的女友茱儿。他曾在酒吧外看 到过她,表弟也曾带茱儿去他家做客,在他眼里,茱儿的一举一动都性感妖冶,都是勾引他的信号,他认为她很放荡堕落,表弟根本配不上她。果然,喜欢玩SM而 羞于和妻子提的卡

人民需要荡妇《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音像店老板在推荐《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时挤眉弄眼,神色淫荡地说:“好片!”诚恳地讲,当时我是准备拿来当毛片看的。但是很明显,这位《天堂电影院》和《海上钢琴师》的导演的作品显然不适合调节生活情趣,里面偶尔的一些露点镜头也唯美地让人偃旗息鼓。 假如观众可以把思虑从贝鲁奇美丽的胴体上移开,就会留下比贝鲁奇的乳房更触目惊心的印象——人民的无耻。就在这美丽的意大利小镇上,一帮看似 善良的居民,一个美丽的弱女子玛莲娜,男人们的贪婪和虚伪,女人的嫉妒和蛮横,流言、排斥以及现实的残酷终于把玛莲娜赶出小镇,战争结束后玛莲娜和他的丈 夫回来了,最后在一句“早安”中,被侮辱和被损害的美丽女子又被这个小镇的人们接受。于是我们似乎也可以轻巧地说句“人性的丑陋”;接着,退碟,换碟—— 事实上这就是我们对待一切罪恶的态度。 玛莲娜惊人的美丽,就如法庭上律师所说的:“她有什么罪过?她唯一的罪过就是太美丽。”她出现在广场上时,从小孩到老人,所有男人的目光都围 绕着她,脱帽致敬,一派绅士风度。在《伊利亚特》里荷马是如此吟颂海伦的出场:“海伦走了进来,她的美丽使老人们肃然起敬。”相比较《陌上桑》里描写秦罗 敷的出场:“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这不仅说明女子的美貌,更说明那些一 见美女就假装正经的人其实大都内心淫荡。 淫荡是一个人造的概念,用来维系一个由私产占有而形成的禁忌,其根基就是把女子视为男性的私产。荡妇的起因在于妒忌和占有欲:女人因为妒忌而 希望在容貌以外的方式得到补偿,于是她们就自我暗示美丽的女子在道德方面必然存在缺陷;男人因为占有欲和现实的压抑从而需要通过自我暗示来宣泄压力和化解 矛盾,于是他们幻想女子的滥交淫荡,使得美丽的女子不再被某一个男人独自占有——这就是所谓的“意淫”。这就是个体为何成为荡妇的原因——于是美丽也就成 为了罪过。 古希腊时代,另一个美女芙丽涅以“有伤风化”的罪名被法庭传讯,她的辩护律师当着陪审团的面掀下芙丽涅的衣服,指着她美丽的裸体说:难道能让 这样美的乳房消失吗?于是被判无罪。玛莲娜虽不用当庭脱衣,却因此被律师强奸;虽然她躲过了法庭的审判,但却没能逃脱人民的审判。 人民说:要有上帝,就有了上帝;人民说:要有荡妇,就有了荡妇——人民需要一个荡妇来显示自己的道德和忠贞,来显示自己

关于至今为止《死神来了》系列男女主角们的集体死亡报告

  死神1    女主在1中很明显没死,为了避免各种可能发生的意外状况,自觉主动的把自己关进了精神病院,而且是四面都是软墙除了床啥都没有的房间。不过2中在医院被炸死了。    男主在2中有交代,是躲在家中3个月后的一次出门被砖头砸死,证据在1女主精神病院病房的墙上。另有证据是死2的男主在网上也找到了同样的报道。      死神2    在死3中最后地铁站一个流浪汉身上盖着的报纸上有报道,"事故幸存者死于离奇的意外归咎于碎木机故障" ,在死2事发5个月后女主角的外套缠在了碎木机旋转的螺旋桨叶上,男主角想要救她,结果他俩都被卷进了机器里...      死神3    首先在影片的最后男主有句话貌似没有翻译出来“啥车失灵了!”,然后加上音效,应该是壮烈了。另外有朋友说D9版最后一幕是女主被另一辆地铁砸成肉泥,我没看D9版,暂且当做参考。    其次可以辅助参考的是死4里没有他们的出现,应该是当时就挂了。当然也不排除给了如同死2男女主角那样的线索但我没留神的可能性,这个就等细心的朋友调查发言了。       死神4就不用多说了,影片结尾直接明了。      贯穿死神系列的线索    死2中有一段可以贯穿整个死神系列的线索,是死1的延续,也是死神后3部的出发点,就是幸存者去找孕妇时在车上讨论的那一段对话。很多翻译都不完整,大意如下:    所有的人都被死1的幸存者死前直接或间接的救过一命,死1的幸存者本就不该活下来,更不可能救其他人,所以他们本来早就应该死了。    死2男主角本该在一次任务中殉职,但临时被派去一个火车事故而幸免,所以他间接被火车事故救了,火车事故就是死1中BILLY的头被削掉那次。    死2女主角是本应该和妈妈从超市出来后取车时被坏人杀死,但有人来找她做问卷调查,于是幸免,她妈妈自己去取车,被坏人杀死。所以她是被问卷调查救了,而问卷的内容是TOD在浴缸中“自杀”事件。    那个黑人是老师,他有个学生拿刀要来学校杀他,但是他在之前被调走而逃过一劫,他被调走就是为了顶替死1中的那个老师。    长发男,就是身体被钢丝切成三段的那位,本该在巴黎旅行时在巴黎歌剧院倒塌事故中死亡,但鬼使神差的没有进去巴黎歌剧院 正好歌剧愿倒塌 他见回条小命 但是他目睹了死1中男女主角

《靖国神社》在釜山

  备受关注的《靖国神社》10月6日终于在韩国釜山电影节全球首映,揭开了影片明年计划在日本、韩国、中国同时公映的序幕,受到了全球的关注。在釜山Primus的放映厅里,日本、中国、韩国等亚洲各个民族的立场在荧幕上下激烈交锋。 “参拜”所代表不仅仅是一个仪式,而是关乎日本和亚洲许多在二战中受害国家的历史与民族问题。我们的世界远未能进入一个“后民族”的时代,民族承载着人们共同的记忆与忘却,民族的立场又会影响人们对历史的看法。 中国导演李缨拍摄《靖国神社》就是把自己放在了一个非常危险的处境,即便这样,他却做得克制。他以作为在日本生活了18年的中国人的立 场,展开他自己对靖国神社问题的观察与追寻。影片以两条线索交叉穿起了不同人对历史的记忆与忘却:一条线索是作为舞台的靖国神社——那个坐落在天皇宫殿旁 边的、景致优美的、神道教神社,在这里,对战争与参拜的各种观点激烈地交锋;穿插在这当中的另一条线索,是作者对92岁的靖国刀匠灵魂深处关于军刀、战争 与天皇的记忆的追寻,这一线索成为观众读解舞台上的冲突的关键——那把从未出现的军刀,作为靖国神社的神体,象征着二百四十多万的战争“英灵”。在战争的 年代里,刀匠就在神社里铸造军刀。当时的日本锻造协会的理事长,正是东条英机本人,而神社的大祭司,则由当时的陆军大臣担任,靖国神社在当时,是一个由军 人掌管的机构。 在对靖国刀匠的记忆追寻过程中,我们不断看到靖国神社这个舞台上一幕又一幕的戏剧冲突。 影片的第一幕是日本战败六十周年在神社里进行的参拜活动。一位老人举着军旗,庄重地步入神社,口中念着祷告词。接下来,军人、平民纷纷出 场,高呼着“天皇万岁”进入神社参拜。此之前,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公开声明了个人有参拜的自由。对许多日本市民、尤其是曾经亲历战争的人来说,靖国神社是 他们缅怀先辈的场所。而战争,他们认为,那只是日本对英国等老牌“海盗”国家的模仿,甚至还没有等到他们做得极致,日本已经战败,遭受到战争带来的巨大伤 害。 另外,一个举着星条旗和“支持小泉参拜”的标语的美国人出现在靖国神社,一些人围了过来,接过美国人的传单,和他握手,感谢他的支持。但 是很快,冲过来几个怒气冲冲的日本人,要夺他的旗子、要把他赶出神社。与其说这幕展现的是日本与美国的冲突,不如说这是关于日本人记忆与忘却的碰撞。最 后,美国人被警察“请”出神社。神社本来就不

我们原谅的是认错的人《萤火虫之墓》

  和人聊动画片,忽然说到了《萤火虫之墓》,就又开始有了如骨鲠喉的感觉了。那部动画片曾经很出名,近年又被重新拍摄了真人版。不管哪一版,还真赚了世界上N多人的眼泪。      小日本儿自己是肯定哭了。这片子反映的是日本在二战时国内的悲惨生活,炸弹,饥馑,漠然,流离失所的百姓,渐渐死去的孩子……好一派无辜的凄凉景象啊!“战争真实残酷哇!”今天的小日本儿看了电影,擦着眼泪说。但是下一句,肯定是慨叹:“当年我们那么惨,也没有丧失斗志!看如今我们的生活多美好!我们的民族真强大!”      一些中国人看了,也哭了。我就不明白,惨就得陪着哭啊?前一阵子有个人特喜欢拎着炸弹满街走,专炸公共汽车。后来没留神,把自己给炸死了。我看这个人也挺惨的啊,咋就没见有人哭呢?希特勒死的时候也挺惨的,要是找个纳粹残余拍个电影儿,保准儿忽忽煽情!那犹太人看了,是不是也应该跟着流下同情之泪呢?      有的傻孩子说了,战争与人民无关,政府行径卑劣,人民仍旧可以善良纯朴。切,去字典里面查查看,“人民”是个啥意思。“人民”向来都是政治名词,不代表自然人的。有什么土壤,开什么花。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面前,谁也别拿自己当外人儿。都说孩子是无辜的,可凭什么我们家的孩子可以被你打死,你们家的孩子就不行自己饿死呢?你要是有心爱自己的孩子,你倒是回家给做饭去啊你?面对一个连起码的认错态度都没有的民族,同情完全是多余的。      本人的英语实在是上不得台面儿,初中的时候默写字母还要别人替写才行,因此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还有中日两国之外的人为了这片子哭哭啼啼。反正我看的片子可是被配了汉语放映的。小日本儿这笔帐算得真不赖。上了年纪的中国人是不可能吃他赚同情这一套了,那就可以从半大小孩儿入手哇,我来个动画片给你!瞧,二战里面日本也这么惨哇,呜呜呜……慢慢的,中国小孩儿就整不明白咋回事儿了。这一代先闹得你个稀里糊涂,稀里糊涂了自然教不出明白的后代,所以下一代更加稀里糊涂。好,到时候人家小日本儿还不知道拿什么出来呢。早晚有一天,给你来个黑白颠倒,你还跟着心悦诚服。      其心可诛。            PS.片子拍得确实不错,有整体,有细节,手法很赞。对比我们自己的战争片,有N多可取之处。从各种层面上说,都可作为我们可参照的教材。这种双赢的东西,我们做出来的实在是太

布鲁诺在恶搞谁?

    从年初到现在,布鲁诺被说道太多了,有人说科恩要恶搞一个贱俗的gay了,有人说科恩要拿gay开涮。看到这些谈论,我常常这样猜测《布鲁诺》的大致剧情:刻画一个贱俗的gay角色,败坏全世界gay的形象。        昨天看了,和想象中大相径庭。虽然布鲁诺的形象确实比较恶俗,但是这个角色并没有败坏的恶意。布鲁诺一心想要成名,可是行为乖张,因此屡屡受挫,其间一个深爱自己的人从一而终不离不弃。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布鲁诺发现成为名人的先决条件是“做一个直人”,那些给他灵感的大明星们,正巧都是同志绯闻满天飞的大牌。他终于伪装成了一个100%的直人,在拳击场上,暂时离开的爱人突然出现,打醒了他,也打醒了那些崇拜伪装直男而且恐同的直人们,不料,无心插柳柳成荫,布鲁诺就此成名,而且无须伪装地成名了。        《布鲁诺》当然是在恶搞,那些恶俗的镜头语言几度让人反胃,还好,我坚持看完了。恶搞的意图丝毫不隐晦,讽刺无处不在,表达方式赤裸直接,不用半点拐弯抹角。        关键问题是,这部电影在恶搞谁?gay?奥地利人?美国人?电影结束的时候答案出来了,《布鲁诺》在恶搞恐同的直人。武术教练,性派对里示范动作的家伙,军队和露营的猛男们,和那个被布鲁诺赞美拥有一张适合口交嘴的神父,还有那些拳击场上因为自己是异性恋而觉得骄傲的人。        拳击场一幕是最具讽刺性的一个场景,他们在崇拜一个自称100%直人的同性恋,他们为之欢呼呐喊,他们似乎只剩下“身为直人”这件事可以骄傲了。布鲁诺在这样的众目睽睽下,亲吻了他的同性爱人。人们终于发现自己被愚弄了,他们震惊,他们绝望,而且看似痛苦,他们朝拳击场上扔垃圾,他们歇斯底里地谩骂,他们喊“stop”,好像看到两个男人亲吻就如同践踏了自己的尊严,他们喊“滚出我的城市,变态!”        泰坦尼克号的背景音乐,慢放的深情缠绵,还是一贯的恶搞场景,可是那场景已经让人笑不出来了,太让人心酸了,一个折叠椅飞进场地,差点砸在他们身上,他们就在这样的袭击中疯狂地不顾一切,撕扯对方的衣服,甚至去亲吻肌肤。直男们或许仍然觉得爆笑,但是gay看了,估计笑不出来。        结尾的歌当然也恶搞,充斥了恶俗的字眼,可是,这样一首恶俗的歌,演绎者居然全是大牌歌星。仇恨和恐惧之上又有什么……嘿,布鲁诺,管婊子怎

蜗居 当代〈白毛女〉

  (欢迎各位看官儿转载,麻烦注明出处,谢了先)      看完此片的当天晚上和pollini发了条短信,说中国社会太畸形了。正好当晚她刚在帝都人民大会堂看完新排的歌剧《白毛女》,他回的短信原话是:《蜗居》讲的是喜儿傍上黄世仁,杨白劳跟着沾光,愣头青王大春则惨遭抛弃的故事。   一个字:精辟!学术老娘是专业出身, 咱不比,咱就一工科脑袋,就事论事的低层次思考一下。      先说海藻海萍代表的女人:   1.这部分女孩多数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或单身,或有小贝,但总体还是经济不富裕,而且还喜欢浪漫和虚荣(当然她们肯定不会承认她们自己的虚荣),那靠什么来填充?金钱和爱情。那什么人能给她们(她们所认为的爱情和浪漫),就是像宋思明这样的人,有钱,而且还懂点浪漫爱情的算是“有成”男人;   2.这部分女孩生活状态都不是很理想,她们刚毕业的理想生活与现在不符,她们也会幻想自己能遇到像宋思明这样的诱惑,她们可以嘴上鄙视郭海藻,但是心里难免会羡慕尤其在遭受挫折之时;   3.相当一部分家庭妇女,她们不喜欢宋思明的所作所为,但是她们喜欢宋思明对郭海藻的爱情(她们称为爱情,暂且这么说,因为爱情是不分善恶的),她们的老公对她们不体贴不温柔,而女人的情感需求很高,男人反之;   4.总体还是社会所迫,在大城市,挣钱工资不高不够房租花销,如果买房那只能像郭海萍那样,但是社会上像郭海萍那样的又有几个?她好歹老公体贴,她好歹还人帮她联系工作,好歹她还有很要强的个性和性格;而社会上不是这样,现在有多少女人得不到爱情得不到体贴(现在受过高等教育的女人情感需求也高),甚至没有地方住,甚至吃饭都需要节约?这是很现实的问题,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都满足不了的话,那么爱情情感需求只能靠幻想。所以,让她们说喜欢宋思明吧,痛快的幻想吧!!      再说小贝苏淳:   1.小贝的形象多是属于校园爱情中的男主角,阳光,幽默,上进,一心一意的爱自己的GF,这也是还未跨入社会的女生的理想BF,我相信苏淳在学校时肯定也是女生人见人爱的潜力股,聪明好学,要不然海萍那个人精怎么可能选中他?   2.但是人都是会变得,尤其是走进社会这个大熔炉,女人对另一半的要求就变得现实起来了,要房子,要体面的衣服,要昂贵得化妆品。所以即使像小贝这样并没有太多软肋的“经济适用男”在高消费城市(

近年来最精彩的电影杀人场面和最骚的两个华人骚包女演员

  监制:曾志伟;音效指导:杜笃之;剪辑指导:张叔平;香港影帝:吴镇宇;台湾影帝:戴立忍;两大台湾骚包:关颖、李倩蓉;经典主题曲:《毁灭之前》。有了这拨人和这首主题曲,那个垃圾导演钱人豪就可以忽略不计——虽然是他一手降低了这部电影的素质(本来可以拍成一部非常经典的题材电影)。今天下午就是冲着吴镇宇的面子才去看了这部电影《纽扣人》。感觉还是很可以的,李倩蓉和关颖这两个《纽扣人》的花瓶迅速提升我体内的雄性荷尔蒙含量,不亚于十颗“伟哥”的药效:让我看完之后的第一时间里无比口渴、猛吞口水。      很多人都说吴镇宇是装逼的高手,其实,翻开他的电影看看,好像每部都这样,而且靠着这样装,也能骗过很多电影奖项的评委去获奖,我们为什么不能用另一种眼光去看待这种装逼呢?——也许真的是他的一种演技手法:有点邪、有点变态、有点神经质、有点傻逼。以后过了几十年,说不定这就是属于他自己一个人的演技流派了——“吴氏演技”,谁知道,对吧?电影末尾那段——他在车里先浇汽油然后点燃一根烟,递给那个男人,最后再亲手杀死欺负自己女人的这个男人,这一系列的动作和剧情,音效和剪辑处理得十分经典: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这幕的最后——吴镇宇第一次亲手杀人之后、闭着眼睛、仰天呼吸的表情,使得他的那种特有的邪气一览无遗,在这短短的三分钟可是我近年来看过的最经典的电影杀人场景。完全是音效指导和剪辑指导的功力,和那个垃圾导演无关。      影片里面另一个让我印象很深的桥段是:饰演妓女的关颖在街道上扔一个橘子给二号男主角并叫他:“明天再来”——这个桥段也相当诱惑男人,在和色情无关的前提下能够做出这种效果,不得不说是这位女演员关小姐的功力:眼神、语气、走路的姿势、身体的一举一动,无不都是相当恰到好处。连阅人无数的我也几乎守不住自己的那块情感禁区。李倩蓉在里面的少妇级流莺打扮也是相当诱惑人,我都难以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对这两个“台湾尤物”的赞叹,先注明,是“台湾”,那里才盛产这样的尤物,中国大陆近十年内恐怕是很少有的啦,因为天天唠叨道德礼教的卫道士太多。能请来这两个以前都没拍过如此露骨电影的女演员来做突破性演出,也只有监制曾志伟和实力演员吴镇宇、戴立忍这三个爷们儿才能有这样的号召力了。      最后再赞叹下《毁灭之前》这首电影主题曲的魔力——之所以说是魔力,就是因为:它单独拿出来放进MP3聆听时,

原则还是正义---街头之王

   其实大家都是冲着基努去的,但这部片子的其他演员也很有趣,似乎都是想借此来拓宽戏路的。越狱的Sucre,fantastic 4里的那个火人,还有我最期待的"Dr. House"。呵呵,Dr. House一出现就是在医院里,保持着一贯的不招人喜欢的语调,几句对白几乎可以用在"House"里面,心想:这不会是一部恶搞影片吧......直到他穿上在"House"里从来不穿的西装,并且亮出名片,才知道人家是很NB部门的......这个玩笑水平很高。不过,唉,基努真的老了......       情节上没啥新意,一开头就能猜出最后的结局。(看完了听说,电影的简介就把情节和人物关系讲得清清楚楚了,看来制片商对故事情节也没啥信心,干脆坦白从宽了)基努演一个很冲很有原则的警察Ludlow,他的原则就是"I'm gonna kill them", them当然指罪犯了。单枪匹马,将罪有应得的罪犯“砰,砰,砰”脑袋都打开花,然后来一小瓶vodka,功劳和不合法处决造成的麻烦全部交给自己的好朋友兼上司Wander来处理。然后用忧心忡忡的眼神审视一下L.A.,相信他自己感觉非常良好。......后来Wander说ludlow以前的兄弟向上面揭露他的不合法行为......然后这个人就被乱枪扫死了,ludlow在场并有嫌疑......“Dr. House"开始调查Ludlow,并说有一天会把Ludlow和Wander一伙人的老底揭了(暗示他希望Ludlow不会和Wander同流合污)......说到这里应该比较明显了,Ludlow只是一头警犬,他的“除暴安良”也是为Wander树立正面形象的,而Wander则是利用警察之便做着非法交易,那个被扫死的应该是因为要揭露Wander而被灭口。Wander替Ludlow料理不合法的处决造成的麻烦,以这种方式拉他下水,又不触动他的原则。后面的情节顺理成章,Ludlow找到杀兄弟的凶手,处决之后才发现两个都是副警长,然后就是在要被灭口之际,终于明白自己的同事和上司都是坏人,于是kill them all。       当大家觉得结局“大快人心”又十分无聊的时候,"Dr House"告诉Ludlow他早知道谁是好人谁是坏

《2012》:毁天灭地(+随便说说+恶趣味爆发)

  这片子就是《天地大冲撞》+《海神号》+《后天》,然后再放大若干倍。具体的倍数,看个人的神经粗细吧。(现在本片在豆瓣的评分十分牛屄,从一星到五星基本势均力敌啊~~~13号全面公映之后,5星和4星终于开始占据主流了)      在视觉特效上做到这么极致的灾难片,它就属于那种我们明知道会看到什么,但当你看到的时候还是会感到震惊。那些想看下载的同学们,这次的坏消息就是如果你在电脑上看下载,那基本上和你看文字剧情介绍的感觉没什么区别。      (本片此次内地发行了1900多个拷贝,看来索尼、中影、华夏,以及全国的院线都憋足了劲要在贺岁档来临之前最后搞一把了。要知道,《建国大业》据说才发了1450个拷贝。以《2012》的发行规模,票房要是少于2.5亿都不好意思出来见人~~)      (下载党们注意,千万不要把本片和另一部叫做《2012世界末日》(2012 Doomsday http://www.douban.com/subject/2979528/)的片子搞混了。 《2012 Doomsday》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烂片!本片IMDB评分1.8!我靠!下载它纯属浪费你的带宽。)         IMDB上说本片长度是158分钟,但我感觉没这么长。当然也可能是我自己的错觉,因为我没掐着表看(基本上这片子就没留给你看表的时间)。如果国内版本没删减的话,那说明本片确实非常紧凑和精彩。      作为一部灾难类型片,《2012》在视觉特效上自然出色。在之前的各版预告片中,那些铺天盖地的灾难场面已经足够震撼,但在大银幕上亲眼目睹的感觉还是非同凡响。加利福尼亚沉入大海,肯尼迪号航空母舰撞毁白宫,黄石公园火山爆发,海水漫过喜马拉雅山等几个大场面,确实是艺术想像力和视觉特效技术完美结合的经典镜头。由于内地观众要到2010年的1月份才能看到《阿凡达》(Avatar)了,所以对于内地观众来说,本年度最佳视觉特效影片毫无疑问就是《2012》了。      不过如果一部灾难片仅仅只是在视觉特效上非常出色的话,它还是很快就会令观众感到厌倦的。毕竟,感官刺激在任何电影里都只是调料,即使在灾难类型片里,主菜还得是人和人之间的情感。还好,这次电影之神听到了我之前的怨念,导演罗兰·艾默里奇(Roland Emmerich)没有犯《史前一万年》( 10,00

关于《风声》,不吐不快

  我是先看的原著。07年《人民文学》第10期。悬疑小说不少,谍战题材也挺多,可这本书把两者揉到一起,而且憋足了劲把悬疑进行到底,直到一切都尘埃落定,湮没于历史中,答案的揭晓让人恍然大悟。一口气读完只觉酣畅淋漓,回肠荡气。后来听说得了“茅盾文学奖”,吃惊之余也为这奖项不带有色眼镜来看这部通俗味道的确很浓的作品的“不拘一格”深感庆幸。然后就听说拍了电影。      昨天看过之后,觉得电影和原著相比,逊色太多。      最大的败笔就是过早揭露谜底。这是悬疑片。导演在前面铺垫工夫作得十足十的前提下赛程过半就急于抖包袱。有嫌疑的人一个接一个地死去,我这时还期待着让所有人都惨烈地不动声色地死去,让观众在一团迷雾中最后真相大白。多《无人生还》啊!可是他竟然就把谁是老鬼就那么轻轻松松地抖了出来。然后还莫名其妙地加了“老枪”这个人物。呵呵,我觉得这明显是为了加戏,或者不甘心就这么让顾晓梦和吴志国当路人甲,担心浪费了周迅的苦情戏和张涵予的一脸正气。      其二是人物设置的变化。李宁玉是老鬼,原著里把这个人物设置得合情合理,也震撼人心。而电影预告片一出来我就心说“坏了”,周迅不论是在预告片里占的比重和打的灯光亮度就让我认识到周迅绝对是主角,她绝对不会只演一个军统女特务。果不出所料。原著里的顾晓梦背景是B+C,李宁玉是A+C,到电影里就变成了周迅是A+B,李冰冰是C+C了。为了映衬女地下党的高大形象而把所有光环都加在她身上。而这才显得她的牺牲尤其不值。      其三,原著里老鬼想放出去的情报是真情报。因为被敌人截获,并且情报内容非常重要(共产党组织代表集会的时间地点暴露了,必须取消),所以才如此迫切地不顾一切地宁肯牺牲生命也要把情报送出去,这里面有很多不得已。而电影里是因为周迅送了假情报,觉得对不起同志,所以牺牲了自己。这两件事不能相提并论。顾晓梦是花了一架飞机的重额贿赂才得以被安插进司令部的一个小干事。如此高昂的代价最终只换来了暗杀行动中一名同志的牺牲得以避免。我觉得这绝对是意气用事。这说明她缺乏一个深谋远虑的共产党员的素质,“你很重要,花了这么大心血才安插下去的棋子,为了避免一次刺杀行动的失败就彻底断了这条线,我觉得顾晓梦的死不太值得。她留在司令部绝对比吴志国更有价值(因为吴根本没有机会可以近距离接触到情报)。为了理想光荣地死和屈辱地活哪个更

《变节》:难得的纯正港片

文/公元1874            也许身处内地的影迷很难知道,《变节》这部在今年香港的暑期档打败了《窃听风云》成为港产片票房冠军的电影乃是何方神圣,不过如果稍微留意了一下今年TVB电视剧的人,一定会知道两个名字:Laughing哥与柴九。前者是TVB学警三部曲终章《学警狙击》里一位配角人物,后者则是成为TVB电视剧史上收视率第二高的热门剧集《巾帼枭雄》里的男主角。顺带红起来的,还有扮演这两个角色的谢天华与黎耀祥。他们都是一把年纪演惯绿叶的甘草演员,这次突然间大红大紫,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变节》一片,则源自《学警狙击》。这部电视剧带出了谢天华扮演的Laughing哥,这个人物是一个黑社会大哥,同时也是一个卧底。讲述卧底题材的影视剧已经太多太多,Laughing哥为何会那么火,这半年多以来其实已经有不少的文章在分析“Laughing哥现象”,以此为关键字,在搜索引擎随便搜索一下也会有大量的深入研究。而对于这么火的角色,TVB也就顺应民意,拍摄了以他为主角的电影----《变节》。      以电视剧做衍生而拍摄的电影也不少,但像Laughing哥这样,一部电视剧里的区区一个配角会成为电影的男主角,恐怕还是头一回吧?观众早已在《学警狙击》里知道了Laughing哥的最终结局,但我们若能回过头来看看Laughing哥之前的故事,想必也是一件有趣的事。      在看《变节》之前,我对本片有几个担心。一,这部电影脱胎于电视剧,而电影与电视剧的观众毕竟不是完全的交集,进而,是否会令没有看过《学警狙击》的观众无法理解本片呢?二,卧底、黑帮题材,港片已经拍摄了太多太多,《无间道》就不提了,就连导演邱礼涛本身也拍摄过《黑白道》这类卧底题材,《变节》能否令观众觉得有新意,而不是又一次无意义的重复过去?三,本片的投资方是TVB与邵氏,TVB从未制作过电影,邵氏又多年不拍片,这部电影会不会让人感觉是一部电视电影,砸了邵氏当年的金字招牌?      一个事情让我暂时打消了某些顾虑。本来本片8月在香港公映的时候,内地改名为《无间风云》(卧底片就得“无间”么?警匪就得“风云”么?)也要同步上映,但是TVB高层在接受访问的时候说,由于内地三番五次勒令修改仍无法获得认可,因此本片在内地上映的机会极其渺茫。现在来看,果然如此,《变节》

森雷美回歸本色的恐怖片佳作

 《Drag Me to Hell》,是《屍變》(《The Evil Dead》)導演森雷美回歸本色之作,也是恐怖片迷與cult片迷望穿秋水的作品。這些年來,或者太多名字響亮的導演給予大眾、影迷過高的期待,結果是失望而回。這一次,不敢說森雷美可以虜獲大眾的心,畢竟大多數人是從《蜘蛛俠》得知森雷美這個導演,而非從《屍變》這套cult片經典。但是,可以肯定地說,導演這一次執導本色之作,不僅沒有疲態,而且也沒有因為拍過大製作而失去了對恐怖題材及cult片的觸覺,好此道者看完本片是覺得非常過癮的。      森雷美對上一次執導恐怖題材是九年前由姬蒂白蘭芝主演的《驚魂眼》,是不俗的恐怖片作品,只是實在拍得太拘謹,跟年前的經典之作相去甚遠。從聽聞本片開拍,就是滿心期待,但總有那一點點擔憂,以為導演拍不出那種味道來。不過當在銀幕看見那儼如八十年出品的環球標記時,心裡即時鬆一口氣。看完本片,更是打從心底為森雷美叫好。      森雷美拍得最生猛的作品是《The Evil Dead》三部曲頭兩集,即《屍變》及《鬼玩人》,兩集的尺度亦去得較盡;而第三集《人玩鬼》的尺度雖然沒有前兩齣徹底,卻是系列中最具狂想的作品。《Drag Me to Hell》為觀眾帶來的是如同《屍變》的驚中有笑的過山車觀感,而巫術、詛咒、遠古惡魔等元素也是有「親切感」。無疑,今時今日完全棄用電腦特技是沒有可能的,然而影片沒有濫用。塔倫天奴及羅拔洛迪格斯合導的《Grindhouse》是向B片致敬的作品,可是畢竟那是重金打造的成品,即使是好看但那「粗糙感」卻顯得造作。本片是擺明車馬走「回頭路」,不過森雷美深諳此片種的魅力並非以天文數字的製作成本堆砌出。      說回電影本身,故事其實很簡單,就是一位銀行女職員為了升職而狠下心腸拒絕一位老太太的房屋貸款,因而導致惡咒纏身。本片最成功之處是帶出八十年代低成本恐怖片的氛圍,但同時顧及了大眾的口味及承受能力。是的,本片有嘔心的畫面,卻沒有猛烈的血腥狂暴;另外,本片的角色雖是當下的人物,但由他們交織出的那個恐怖片黃金年代才有的精彩戲碼。森雷美拍畢《蜘蛛俠》系列,權力大了,卻沒有忘卻拿手好戲,他有這個權力,也真的為當下觀眾帶來一場恐怖盛宴,感受那個光輝年代的光采。      是恐怖片cult片狂迷的,這套當然是滿意並過癮的作品。即使不是好此道者,

宋家皇朝

  当一个新近认识的学妹问我《宋家皇朝》是不是电影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又想看这部电影了。电影的时间跨度和沧桑感,对于我这个习惯怀旧的人来说,无疑是不可抗拒的鸦片。   《宋家王朝》给我提供了一个奇妙的角度观察中国近代历史,一个家族、三个姐妹的视角,我不能说这给我了多少益见,却也让我平直亲近地看待那段历史,发出几声怅惘。我尝试着表达我对电影中这段历史的感受,可是一个家族背后的历史依旧宏大,让我驾驭不了。因为这感受不是什么对历史的犀利分析,不是对早有定论者的重复批判,不是对真实历史的终极结论(当然,没有终极结论),让我头痛不已。两易其稿,也不能完成,但愿这是我最后一次重写。全景式的展示,篇幅上不符合我精简的习惯,我只把重点停留在几个人,几个镜头。   宋蔼玲,我想是三姐妹里最强势的,最有政治眼光的一个。当她与当时中国最富有的“哈哈孔”(孔祥熙)结婚时,她开始了自己对孔家财富的掌控。宋美龄看着二姐试乘中国第一架飞机,宋蔼玲暗示她不只是中国的第一夫人可以坐,黄埔军校的校长夫人也可以坐……她已然看到宋家、孔家、蒋家联合在一起的时候,那就是中国最有权势、财势的集团,控制中国的一切……   宋庆龄,是最善良的,也是最浪漫和理想主义的孩子。革命失败,流亡日本的孙逸仙,对年轻的少女宋来说,是极具杀伤力的,她说她要让“孙叔叔”恢复对革命的希望和激情。孙逸仙为党众祈祷时,两人眼中缱绻万千,他们一个伤了慈爱的父亲,一个“骗”了合作多年的朋友,在宋查理的骂声中走到一起。及至孙逸仙最后病逝,宋庆龄以一个女子的柔弱身躯,肩负起维护孙主义的重担,不禁让人伤惋。   宋美龄,是最爱美的,也是最擅交际的。当大姐点醒她,蒋介石耀眼的政治前途时,她似乎知道了她以后该走的路。她向二姐争辩道:蒋是中国的林肯,她要做林肯的夫人!而宋庆龄则回敬道:他不是林肯,只是宁波的拿破仑!从而,姐妹分道扬镳。西安事变开始将她推到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心位置,为抗日奔波,为她的“林肯”奔波。但她不允许蒋对她二姐有任何威胁行为。   给我异样感觉最多的是蒋介石,他是个极复杂的角色。在他傍晚念圣经的时候,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死于屠刀之下,圣经印着他凶狠坚决的神色。他是倔强的,他说日本是他第一大敌,中共是他第二大敌,他要先医内,后治外。当他的夫人提醒他为什么不能联合自己的敌人先对付他的第一大敌时,他似乎开窍了,开始成为

生活可不可以这样温馨–<非常主播>

  (一)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在于:   1、剧情很“超速”。   三十几岁的外公、二十几岁的妈妈、四五岁的外孙,这样的人物设定肯定让很多误以为这是部爱情片的一大众人大跌眼镜。也有关于爱情的部分,年轻的“外公”与年幼的“外孙”同时看到自己梦中情人的那一幕实在是可爱到了极点。但影片要表达更多的还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吧:当车太贤已经不习惯一个人吃早餐的时候,当朴宝英愤怒的摔碎偷拍者的相机的时候,当互相以为失踪的三个人抱头痛哭的时候。   2、演员表演很很很到位。   车太贤的功力自然不必多说。如果要例举一个自然演技派的韩国男演员,那就肯定是他了。   朴宝英据说已经被誉为是国民妹妹文根英的接班人。与文妹妹比起来朴宝英甚至更要纯真可爱些,笑起来简直甜蜜到爆。毕竟是青春无敌很轻松就可以把黄济仁这个人物演得惟妙惟肖。   而才六岁的童星王锡玄大概是看完影片最讨观众喜欢的一个。无论是他小举双手的梦游状还是演奏钢琴时的认真状还是与小女朋友一见钟情的花痴状,都让人很想上去抓抓他满头的小卷发。和车太贤打牌发现车作弊时,嘴角一歪发出一声很不屑的“切”,坏坏酷酷的样子会让所有女人都迷倒其中吧。   3、音乐制作很完美。   车太贤和朴宝英都展现了相当高的音乐才华。影片中选取的歌曲也都与剧情相得益彰。最喜欢快结束时,他们全家合唱的那首《Walking on sunshine》。   只是现在电驴上好像都还没有这部电影的原声,挺遗憾的。      (二)生活可不可以这样温馨   在一个无聊的又不再惧怕长胖的下午,在进食了过量的杏仁和咖啡的过程中看了这样一部温馨的电影。所以还是说,不要对韩国电影韩国电视剧一棒子打死。虽然泛滥但真的不乏良品。   有的时候,懂得取舍,懂得哪些人哪些事才是重要的之后,生活便可以变得简洁而又温馨。   不断倾诉生活牢骚的人,必定是贪念太多。      因为看了一部可爱的电影,心情也能瞬间轻盈起来。真好。

我们无处安放的孤独《海上钢琴师》

   有些电影是你看过之后,心中涌动万千却无从下笔,是你满脑子的思绪却不知从何整理,《海上钢琴师》就是这样一部让我欲罢不能欲言又止的电影。       看完影片之后,我的唯一感觉是孤独,真孤独。可是1900真的孤独吗?后来的很多时候,我都觉得他不孤独,他有满满的用之不尽的音乐的灵感,有无数的才华和无数的流动的音符。他其实不孤独,他让我们孤独,没有天才的华丽没有天生的不俗没有特立独行的资本,没有充盈的内在没有在这个世界得到认可和满足,所以我们孤独;我们从1900身上看到了自我的卑微自我的缺乏自我的飘忽,所以我们孤独。       作为这世上存在的一个人,我们从出生到死亡都被冠以各种各样的称号和身份。出生的时候父母为我们取了一生的代号即名字,我们要上户口登记注册,等到十八岁了要去办理身份证;我们在学校是学生,工作了又要评职称,我们被别人介绍时是某人的子女父母朋友同事,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我呢?当这些东西都被去除之后,我们还是我们吗?我们还能找到自己吗?1900是一个没有出生证明的孩子,他不属于哪个国家也没有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名字,如果他死了你在任何资料中找不到他存在的痕迹,可能也没有多少人记得他的存在,他也没有一座存放他遗体的墓穴,但是他却实实在在地存在过,真真实实地活过,他用什么证明了自己的存在呢?       我一直觉得1900的一生是存在主义思想的体现,他藐视规则,藐视这个社会认可的规则,他害怕上岸其实是拒绝上岸,藐视上岸。他重自身的存在大于外界对自身的认可,他可以轻易打败爵士乐的开山祖师并对他表示鄙夷,他可以靠他的才华赚取无数的名利但是他拒绝音乐与自身的分离,他可以用音乐去探究所有人的心灵,可以在音乐里去旅行,可以寻觅到自己的爱情,但是他没有常人那样去要去追,他轻轻地将这些丢进了大海,他将迈向陆地的脚收回。       在存在主义者看来,人生活在一个与自己对立的、失望的世界之中,人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不确定的。绝对自由的人也是烦恼和无所依靠的孤独者。人虽然有选择的自由,但他面对的未来的生活却是混沌而没有目标的。他只是盲目地走向未来,他只知道人生的真实的终结就是死亡。死亡作为人生的最后归宿,对于个人的存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所以存在主义者都是悲观者,在他们眼里,人生是一场悲剧。       1900的人生不可避免是一场悲剧,是他

下面没有了--

电影拍成这个样子并不奇怪,但听说香港公映的也是这个版本,就觉得奇怪了。——看来如今的港片已经学会了生下来就没有小鸡鸡?难怪这部电影前工后疏,前半程精彩纷呈,可突然之间,“下面就没有了”。      所以我只能分上下两部分来写这篇评论。               (上半部分)      如果仅从前半部分来看,这部电影被拿来和《无间道》做比较是合适的。有一种电影,喜欢借着类型片的外壳来讲人性、讲命运,所以不宜仅仅被当做类型片来看待。《无间道》如此,《窃听风云》也如此。正如很多豆友已经说过的那样,影片一开始的那场戏,就极其简练传神的勾画了三个主角的形象,而接下来的大量篇幅也都是用以继续讲述三个主角各自的性格和困境。      刘青云:搞了兄弟的老婆,一面忍着女人和兄弟纠缠不清(何其屈辱!),一面瞒着兄弟不敢见光(何其内疚!)。这件事的关键在于,是那对原配夫妻感情破裂在先,所以刘青云的介入其实并无太多道德错误。由此我们也看出了刘青云的性格:受绑于人情,优柔寡断近乎妇人之仁。毫无侵略性,不能伤害任何人。      古天乐:被家庭负担逼到焦头烂额。工作上,级别低却资历老,一幅屌样儿,毫无前途。中年潦倒最是水深火热,所以他对金钱的态度最分裂。红着眼睛仇富的是他:“他们随便一赚一千万,我们辛辛苦苦一个月赚两万,不把他们送进监狱我不是人!”而当机会出现时最早暴露贪念,行为越轨的也是他:我儿子治病要一大笔钱!      吴彦祖:青年才俊,却被准岳父指为入错行:做警察做到顶,薪水还不如在岳父的财团里做个低级员工。各位,这样的质疑,绝非只是经济能力的上的质疑,乃至是对一个人存在价值的质疑:你以为是事业和理想的那样东西,被人条理分明有理有据的贬做一文不值。这对任何男人来说都是奇耻大辱,如不能予以反击,只怕自尊自信都会被彻底摧毁。所以比起古天乐的现实需要,吴彦祖对金钱的渴望更近乎形而上:他需要用钱来解决自己的价值危机,用钱在准岳父面前证明自己一点什么。这也就是为什么吴彦祖貌似低调内敛,一出手却比古天乐还疯狂得多。      ……究竟是性格导致了他们的困境,还是困境改变了他们的性格?又或者,一个人的性格和困境本来就是捆绑在一起,互为因果,不分彼此?      这样三个尴尬人,是否让你觉得有些熟悉?是否让你想起了身边的某某,甚至干脆感同身受?你个性上的软弱是不是有点刘青云?你工作上的困境是不是有

中国的事情,只要开了会,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

这是一部非常精彩的电影,主题深刻,寓意丰富,至少有以下几个:“得会议者得天下”、“开大会者事竟成”、“只要你会开的比我好、什么都难不倒”、“不要迷恋哥,哥只是爱开会”,以及“最恨你那么久都不来叫我开一次会,最爱你当台上传来你的发言。最容易想起,最难忘记,最想要得到,最害怕失去,最初的陪伴,最后的需要,最远的距离,最近的心跳”。    故事是这样的。正如西哲萨哈夫所言,每一次战争都是为了开好一次会,每一次会开不好都将引发战争。救亡战争胜利后,蓝营的张国立就邀请红营的唐国强前来,商量以后怎么开会的事情。本来,大家说好了,开大会,人人都能上台发言。但是蓝营内部有反对意见,认为这样人多嘴杂的,椅子也不够,开会不尽兴。张国立听从了这一派的意见,自己开会,不让红营参加。这还得了,不开大会,只开小会,唐国强答应,人民都不答应。那些粉红系的小营就更愤怒了,他们和蓝营红营不一样,手里没有枪,唯一的人生希望就是开大会,见者有份,他们才不会被落下。唐国强太了解他们的心思了,就向他们承诺:只要你们支持我把蓝营灭了,我主持会议,一定是人人有份,谁都能发言。这样一来,粉红系纷纷倒向红营,建立了“开大会”统一战线。很多学生上街,很多知识分子写文章,谴责蓝营“开小会”路线。蓝营内部也有分裂,对于张国立的小会作风多有不满,陈凯歌反在明处,王学圻和尤勇反在暗处。后来,外国两大营的态度都变了。美帝疏远蓝营,苏联力挺红营。此消彼长,红营掌握了局势,战场上节节胜利,会议也越来越多。从探讨辣椒和红烧肉,到争论队旗和校歌,话题广泛,气氛热烈。而在这一过程中,唐国强完全展示了他的天才,确切地说是开大会的天才,本来有不好意思参加的,都被他的魅力征服,统统前来鼓掌献花。最后是经典的大团圆结尾,唐国强主持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盛大会议,从室内搬到了广场。大会胜利,小会灭亡,人潮澎湃,举国若狂。    会议开不好,后果很严重。一部电影说出这样的道理不难,难就难在要说得有道理。韩三平做到了,他说的甚至不是道理,而是哲理。为什么蓝营实力强大,最后却惨败在红营手上?影片通过一系列细节对比,非常雄辩地告诉我们,这是历史的必然。对会议的态度不同,决定了成败。蓝营不是不开会,他们也开会,但都是坏会议,采用投票制,大家发言不踊跃,场面冷冷清清。红营就不同了,他们采取举手制,热热闹闹,争先发言,这是好会议。张国立性格不好,整天沉默寡言、愁眉苦

下面没有了–<窃听风云>

  电影拍成这个样子并不奇怪,但听说香港公映的也是这个版本,就觉得奇怪了。——看来如今的港片已经学会了生下来就没有小鸡鸡?难怪这部电影前工后疏,前半程精彩纷呈,可突然之间,“下面就没有了”。      所以我只能分上下两部分来写这篇评论。               (上半部分)      如果仅从前半部分来看,这部电影被拿来和《无间道》做比较是合适的。有一种电影,喜欢借着类型片的外壳来讲人性、讲命运,所以不宜仅仅被当做类型片来看待。《无间道》如此,《窃听风云》也如此。正如很多豆友已经说过的那样,影片一开始的那场戏,就极其简练传神的勾画了三个主角的形象,而接下来的大量篇幅也都是用以继续讲述三个主角各自的性格和困境。      刘青云:搞了兄弟的老婆,一面忍着女人和兄弟纠缠不清(何其屈辱!),一面瞒着兄弟不敢见光(何其内疚!)。这件事的关键在于,是那对原配夫妻感情破裂在先,所以刘青云的介入其实并无太多道德错误。由此我们也看出了刘青云的性格:受绑于人情,优柔寡断近乎妇人之仁。毫无侵略性,不能伤害任何人。      古天乐:被家庭负担逼到焦头烂额。工作上,级别低却资历老,一幅屌样儿,毫无前途。中年潦倒最是水深火热,所以他对金钱的态度最分裂。红着眼睛仇富的是他:“他们随便一赚一千万,我们辛辛苦苦一个月赚两万,不把他们送进监狱我不是人!”而当机会出现时最早暴露贪念,行为越轨的也是他:我儿子治病要一大笔钱!      吴彦祖:青年才俊,却被准岳父指为入错行:做警察做到顶,薪水还不如在岳父的财团里做个低级员工。各位,这样的质疑,绝非只是经济能力的上的质疑,乃至是对一个人存在价值的质疑:你以为是事业和理想的那样东西,被人条理分明有理有据的贬做一文不值。这对任何男人来说都是奇耻大辱,如不能予以反击,只怕自尊自信都会被彻底摧毁。所以比起古天乐的现实需要,吴彦祖对金钱的渴望更近乎形而上:他需要用钱来解决自己的价值危机,用钱在准岳父面前证明自己一点什么。这也就是为什么吴彦祖貌似低调内敛,一出手却比古天乐还疯狂得多。      ……究竟是性格导致了他们的困境,还是困境改变了他们的性格?又或者,一个人的性格和困境本来就是捆绑在一起,互为因果,不分彼此?      这样三个尴尬人,是否让你觉得有些熟悉?是否让你想起了身

中国的事情,只要开了会,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 <建国大业>

   这是一部非常精彩的电影,主题深刻,寓意丰富,至少有以下几个:“得会议者得天下”、“开大会者事竟成”、“只要你会开的比我好、什么都难不倒”、“不要迷恋哥,哥只是爱开会”,以及“最恨你那么久都不来叫我开一次会,最爱你当台上传来你的发言。最容易想起,最难忘记,最想要得到,最害怕失去,最初的陪伴,最后的需要,最远的距离,最近的心跳”。    故事是这样的。正如西哲萨哈夫所言,每一次战争都是为了开好一次会,每一次会开不好都将引发战争。救亡战争胜利后,蓝营的张国立就邀请红营的唐国强前来,商量以后怎么开会的事情。本来,大家说好了,开大会,人人都能上台发言。但是蓝营内部有反对意见,认为这样人多嘴杂的,椅子也不够,开会不尽兴。张国立听从了这一派的意见,自己开会,不让红营参加。这还得了,不开大会,只开小会,唐国强答应,人民都不答应。那些粉红系的小营就更愤怒了,他们和蓝营红营不一样,手里没有枪,唯一的人生希望就是开大会,见者有份,他们才不会被落下。唐国强太了解他们的心思了,就向他们承诺:只要你们支持我把蓝营灭了,我主持会议,一定是人人有份,谁都能发言。这样一来,粉红系纷纷倒向红营,建立了“开大会”统一战线。很多学生上街,很多知识分子写文章,谴责蓝营“开小会”路线。蓝营内部也有分裂,对于张国立的小会作风多有不满,陈凯歌反在明处,王学圻和尤勇反在暗处。后来,外国两大营的态度都变了。美帝疏远蓝营,苏联力挺红营。此消彼长,红营掌握了局势,战场上节节胜利,会议也越来越多。从探讨辣椒和红烧肉,到争论队旗和校歌,话题广泛,气氛热烈。而在这一过程中,唐国强完全展示了他的天才,确切地说是开大会的天才,本来有不好意思参加的,都被他的魅力征服,统统前来鼓掌献花。最后是经典的大团圆结尾,唐国强主持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盛大会议,从室内搬到了广场。大会胜利,小会灭亡,人潮澎湃,举国若狂。    会议开不好,后果很严重。一部电影说出这样的道理不难,难就难在要说得有道理。韩三平做到了,他说的甚至不是道理,而是哲理。为什么蓝营实力强大,最后却惨败在红营手上?影片通过一系列细节对比,非常雄辩地告诉我们,这是历史的必然。对会议的态度不同,决定了成败。蓝营不是不开会,他们也开会,但都是坏会议,采用投票制,大家发言不踊跃,场面冷冷清清。红营就不同了,他们采取举手制,热热闹闹,争先发言,这是好会议。张国立性格不好,整天

The Rock十年:20世纪90年代最佳动作片

在我的眼里,1996年的The Rock,是上个世纪90年代最经典的美式动作片,如果还可以加上一些溢美之词,甚至是我看过的动作片中最接近完美的一部,迄今我没有看到过比它令我更震撼的动作电影。      毫不夸张的说,这部电影我至少看了十次。第一次是在高中时,由学校包场,大家轰轰烈烈一起去看的,看到英俊的Cage和他漂亮的女友做爱时,现在看来毫不出格的情爱镜头让我们都捂上了双眼。最近一次看,就是在今天晚上,没想到时隔十年,这部电影仍然叫我惊心动魄,心跳加速。在本科大一大二期间,有事没事的时候我就会从成堆的碟中找出它,叫上没看过的朋友重温一次--而观众反响最热烈时,小小的宿舍里甚至挤了十来个人盘在我的床上。      一、台前幕后      Hummel将军(Ed Harris饰)自越战时起就为国家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然而,在他指挥海军陆战队秘密从事间谍活动的那些日子里,为国牺牲的军人们没有得到过国家的一分抚恤金,甚至他们的死亡都被政府蒙蔽。他再也不能容忍这种情况的继续,带领他的部下抢下16颗威力巨大的VX毒气飞弹,盘踞旧金山海面上曾经的凶恶监狱恶魔岛。      受到威胁的政府派遣了一支精英突击队前往解决,其中包括生化武器专家Stanley Goodspeed(Nicholas Cage饰)以及曾从该监狱逃出因而熟知地形的前英国SAS情报员John Mason(Sean Connery饰)。但小队一上岛即遭对方阻击,全军覆没,唯有已经头发花白年近古稀的Mason和手无缚鸡之力的一介书生Goodspeed独支大局,挽救旧金山数百万人的生命。      这部电影,是Michael Bay继Bad Boys之后的大制作,他此前一直以执导MTV闻名。而电影的制片人则是好莱坞的金牌制片Jerry Bruckheimer。一贯走文艺小众路线的Nicholas Cage在此之前并没有动作片的经验,但这部电影在劲收全球票房3亿多美金的同时,也将他送入动作片一线男星的行列。此后他又再接再厉,接下了Con Air和Face/Off,成为好莱坞动作片中炙手可热的人物。不过,Bay导演却没有那么顺风顺水,去年花了更多资金投拍的Island却引来如潮恶评,陷入事业低谷。      电影发生的地点,“恶魔岛”,确有其物。这个孤零零坐落旧金山外海的小岛,被称为是电影史上最难逃脱也是名气最大的监

两个贱精的对决 -《非常完美》

还剩下一张电影招待票,本月底过期。本来没决定好看哪一部,但看到一则八卦,毫不犹豫就选择了这部《非常完美》。这个八卦说,范冰冰接受访问谈到自己在这部电影中的角色,回答道,“我在这部电影中演的就是章子怡。”这部影片里,范冰冰演的是一个浅薄庸俗、心肠恶毒的女演员,她这么说摆明就是不妥章子怡。章子怡听了当然不高兴,就找了机会突然对范冰冰说,“冰冰,你生个孩子吧!”这下就可彻底撕破脸皮了。圈内人都听说过,范冰冰有一个私生子,章子怡不就证实了这条传闻吗?范冰冰怒了,从此谢绝为该片宣传,因为章子怡是制片人。    有人说这条八卦是炒作,我却认为非常真实可信。两个太相似的人,碰到一起必定要檫出火花,尤其是女人。两个女人撞衫都会彼此嫌恶,何况这两个女人撞的是“脸”。我说的“脸”不是她们的相貌,而是她们的形象。她们的花边新闻太多了,而且大都是和她们傍大款或傍领导有关。她们的演技基本上是被忽略的,而她们的成功都被说成是潜规则的结果。传闻里,章子怡是从大陆到香港再睡到国外,范冰冰则从灯光舞美睡到了导演。不管这些可不可信,但大部分公众是相信的了。更有趣的是,这两人在电影里演的最好的也都是贱女人。章子怡在《2046》演的妓女太神似了。范冰冰就更厉害了,什么婊子、小三、骚货都得心应手,如同灵魂附体。所以要选举观众心目中最贱的两个女明星,可以肯定,她们的得票最高。其实,不少人还相信一点,她们是当下最有心计的女星,因为中国地大物博,娱乐圈贱女如云,能杀出一条血路的,必有过人之处。因此准确地说,她们完整的公众形象是:高智商的贱人。    《非常完美》吸引我的地方就在于此,这是两个贱精的巅峰对决。看了之后,我明白了为什么范冰冰拍完之后会攻击章子怡。章子怡作为制片人,她是占尽优势的。她扮演的是内心纯洁的女生,天真、可爱,冒点傻气,最重要的是,她大获全胜。范冰冰的角色是一个女演员,虚荣、轻浮、弱智、淫荡,令人厌恶,而且还叫王菁菁,听上去就像范冰冰本人。在戏中范冰冰机关算尽,惨败在了章子怡手中。本来两个人都是负面形象多的,偏偏章子怡要借助电影让自己的形象纯情起来,而自己却只能演公众心目中坏女人,范冰冰想着想着当然会生气。凭什么呀,凭啥你都在海滩上露点、亲屁屁还纯情,我总是瞪大无辜的眼睛还被骂成鸡。另外,片子里,章子怡的演技也明显盖过了范冰冰。章子怡的角色,是个傻得可爱的甜姐儿,这类角色在美国电影电视里很多,但

《特种部队:眼镜蛇的崛起》:把《变形金刚》踩在脚下

比《变形金刚》1和2加起来还要好——这是看完《特种部队:眼镜蛇的崛起》后我收获的最大惊喜,本以为只是一捧无聊特技+狗血剧情调成的劣质爆米花,但在导演索莫斯的精心打造下,《特种部队》以精准的节奏、立体的人物、巧妙的悬念和为续集预设的包袱——当然,还少不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视觉刺激——完成了一部堪称教科书式的杰作。      谁说商业娱乐大片就是没有追求的?《特种部队》也充斥着新奇的科技和三分钟一小打、五分钟一大打的火爆动作场景,但是从场景类型上看,《特种部队》显然要比《变形金刚》丰富得多。一开场就是美军车队遭袭的垂直攻防战、然后是白幽灵和男爵夫人闯入特种部队基地的偷袭战、接下来又有巴黎街头的追车狂飙、最后是在反派大本营的水下决斗,全片主要就是这四大动作段落,其间既有基本写实的兵器战法,同时也将科幻发明天衣无缝的糅合在了一起。飞行器、潜水艇、无敌战衣悉数登场,白幽灵和蛇眼还用忍者剑术比划了一番东方功夫——每当一个大战场分化为数个小战场时,索莫斯总能通过调度剪辑让剧情的交待和节奏的掌控达到一个俱佳的平衡点。      《特种部队》也给人物灌注了丰富的血肉,角色们不再是战斗机器,而是前史丰富之“有故事的人”。里科德(开伞索)与斯嘉丽(红发女郎)这一对欢喜冤家的爱情、公爵与里科德的训练成长贯穿始终,当然最重要的改编就是男爵夫人与公爵(杜克)的爱情戏,把原作中毫无背景的蛇蝎美女变成了公爵的未婚妻,但未婚妻的弟弟雷克斯死在了公爵带队的战场上,于是未婚妻成了替奸人为非作歹的男爵夫人。不过到了最后,又抖出一个惊天秘密:真正的坏蛋其实是恐怖集团的科学家博士,那个总蒙着面的毁容家伙,斯人却正是雷克斯,而男爵夫人之所以性情大变,真正原因乃是因为雷克斯给她注射了药物。于是,最后谜团解开,甭管外面喊杀震天,男女猪脚总要深情一吻(鸡皮疙瘩掉一地),然后英雄救美、逃出升天。      同时,白幽灵和蛇眼的恩怨也被贯穿在了剧情里,索莫斯没有采用简单的线性铺排,而是通过大决战之前的白幽灵回忆闪回出了两人的童年恩怨——蛇眼从不说话的悬念也得到了解释(可怜雷·帕克从头到尾没露过脸)。      李秉宪的表演也很出色,当然首先白幽灵这个人物就很有戏,但看得出李秉宪也很用功,脱了上衣肌肉不比“小布拉德·皮特”逊多少,而且英语口音也不重,比起Rain和全智贤分别在《极速赛车手》和《小夜刀》里的惨痛回忆来,估计李秉宪

异类与异族——《第九区》中的人性

为什么大部分科幻作品总是幻想两个星球战争的局势?包括《第九区》中人类与虫族的敌对。一个智慧文明对于另一个智慧文明的态度应该如何?无数的小说和电影都探讨过这个问题。      小说《三体》和安德系列给出了几个逻辑。   假设一个文明A在宇宙中发现了另一个文明B,B文明目前的发展水平低于A,但是进步速度惊人,可能会在几个世纪内超越A。那么A应该作出怎样的判断?   B星球可能是善意的,也可能是恶意的。   我们暂且不谈善意的选项。假如它的倾向是恶意的,当它发展成熟超越A星的时候,A星面临的很可能就是灭顶之灾。那么,A星是否能够承受这个“假如”?这并不是吃西瓜还是吃苹果的问题,生死攸关。   退一步说,B星是善意的。比如安德系列中的那个猪猡星球。人类的一位教授研究了它们许多年,一向谨慎和友善,最后却遭到了开膛破腹的命运。是猪猡族残忍吗?并不是。原来它们的生命形态与人类不同,开膛之后可以实现由动物到植物的形态转换。它们只是希望通过这场人类概念中的“谋杀”来帮助教授实现“升华”。每个星球的生态状况和道德认知都无法预知,如何确定B星的善意不会对A星造成损害?      如果说各个文明有什么共通的地方,那么应该就是“逻辑”了。逻辑是任何学科发展的基础。而从逻辑上来说,我看不出A星还有别的任何选择。   摧毁或占领B星,这是逻辑上的必然。至于是否违背了道德?——这样的疑问,是基于何种道德的前提?A星的还是B星的?两个文明的道德衡量是否共通?如果不同,那这个问题本身就没有意义。      星际文明之间的关系,这从来就是逻辑命题,而不是道德命题。      但《第九区》有它特殊的地方。      我的一些朋友看完后,都对虫族炸飞人类的场面而大呼过瘾。为什么作为一个人类却选择了外星人的立场?   这里虫族和人类在语言上是可以沟通的,他们的行为和思考都符合我们的模式。看到虫族为死于生化实验的同伴哀悼,为回归家园的努力,对半人半虫主角的接受——我们忍不住感叹这些虫人真是比人还要像人。比人还要像人?好吧,不如说,它们就是人,除了虫子一般的外表——这就是为什么观众会对其产生认同感。      这是一个披着科幻外衣的地球故事。   对我来说,这更像是一个殖民的比喻。人类对于虫族的行为都影射着历史上的暴行。为什么几百年前欧洲人可以对印第安人大肆杀戮?为什么德国人会对犹太人种族灭绝?为什么日本人会在中

windows2003下如何关闭共享?

Windows 2000/XP/2003版本的操作系统提供了默认共享功能,这些默认的共享都有“$”标志,意为隐含的,包括所有的逻辑盘(C$,D$,E$……)和系统目录Winnt或Windows(admin$)。访问WindowsXP默认共享非常简单:一是通过“开始”→“运行”,输入“\\计算机名或IP地址\D$或admin$”(不包括两侧的引号,下同);二是使用IE等浏览器,在地址栏中输入上述格式或“ file: //222.243.234.123/d$”。   带来的问题是:微软的初衷是便于网管进行远程管理,它虽然方便了局域网用户,但对我们个人用户来说这样的设置是不安全的。如果电脑联网,网络上的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共享硬盘,随意进入你的电脑。更为可怕的是,黑客可以通过连接你的电脑实现对这些默认共享的访问。所以我们有必要关闭这些共享,关闭这些默认共享的方法很多,笔者搜集、整理了六种,选择何法,由你自己决定。   一、右键“停止共享”法   在“计算机管理”窗口中某个共享项(比如H$)上右键单击,选择“停止共享” 并确认后就会关闭这个共享,它下面的共享图标就会消失,重复几次所有的项目都可以停止共享。   注意:但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如果机器重启的话,这些共享又会恢复。此法比较适合于永不关闭的服务器,简单而且有效。   二、批处理自启动法   打开记事本,输入或复制以下内容:   net share ipc$ /delete   net share admin$ /delete   net share c$ /delete   net share d$ /delete   net share e$ /delete   ……(你有几个硬盘分区就写几行这样的命令,此行切勿复制。)   保存为NotShare.bat(注意后缀!),然后把这个批处理文件拖到“程序”→“启动”项,这样每次开机就会运行它,也就是通过net命令关闭共享。如果哪一天你需要开启某个或某些共享,只要重新编辑这个批处理文件即可(把相应的那个命令行删掉)。   三、注册表改键值法   “开始”→“运行”输入“regedit”确定后,打开注册表编辑器,找到“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lanmanserver\parameters”项,双

《活着》——《在细雨中呼喊》后的余华与《英雄》前的张艺谋

电影《活着》,1994年出品,制片人:邱复生;编剧:余华、芦苇;剧本定稿:芦苇(盗版碟字幕模糊,不知是否准确。);电影音乐:赵季平;导演:张艺谋。    进入电影的感觉后马上就会感到同阅读小说的鲜明差异,余华的叙述角度是客观的,而电影的表现方式是主观介入的,导演和编剧放弃了原作中的“双重叙事”[5],对整个故事进行了重构,体现了鲜明的艺术特色。    小说中的福贵的一生是漂流的一生,有些情节还是“生硬”的,但是由于是双重转述的“回忆”结构,可以理解为小说结构上对作者情景设置的回应,但是电影中就不能这样来解决,因为电影是以共时性的叙述角度来表现整个故事的,而且还要有情节上紧凑和集中。在这方面比较鲜明的例子是福贵被抓壮丁的缘起,小说中是军队到城里的街道上直接去抓丁去拉大炮,而电影中是福贵去各个地方巡演皮影戏,在乡下遇到了国民党的流军被抓去的,在情节上就要合理的多,为了情节的连贯,电影中设置了一条重要的线索——皮影。从赌场中的皮影班主龙二诈取钱财到电影结束时福贵为小孙子馒头将小鸡放到早已经空了的皮影箱子里,皮影作为命运的缩影,活着的见证已经和整个电影密不可分了。    福贵是一个败家子,然而由于命运的际遇成为了自食其力的“城市贫民”,这一转折的标志就是 ——皮影。被抓了壮丁的时候,福贵拼命保住了皮影箱子,因为“还指着这养家呢,这是借人家的,得还。”这时候福贵在乱军中已经确定了自己的身份,在被 ***的军队抓住后,小战士用刺刀轻轻穿透了皮影,在阳光下细细端详,这一箱皮影告诉了***的军队,福贵是劳动人民,福贵由此给解放军唱戏,拉车,也算是参加了革命。此时的福贵已经在命运的水流中如一片枯叶流转了,看电影版的《活着》就是在看命运带给了平凡的人生什么,电影版更加突出的是,命运的悲剧不是无原因的,人为的命运的悲剧也许才是更大的悲剧,在一个个“伟大”的时代中,人是如何的努力也难以把握住自己的命运,人的徒劳,人的无奈,人的卑微的欲求——活着,是如何的被践踏。或许,余华在小说着力淡化的“人类无法忍受太多的真实”,在电影中又被还原了。也许这才是电影无法在大陆公开放映的关键所在,而沉于哲理的小说,终于在1998年在大陆出版了。    皮影或许更能代表福贵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在1958年大炼钢铁的时代,连皮影上的铁丝也要拆下来取炼钢,“制造解放台湾最关键的两颗子弹”,于是才有了福贵去工地上的

升级wordpress

今天升级wordpress,实在是有点紧张,但还是给弄好了 第一步 备份网站 备份你的网站数据,这点很重要,虽然wordpress的升级很简单,但基本各个网站千差万别,难免有的网站出现或这或那的意外。 备份些什么内容呢?你可以把wordpress的所有安装文件都备份,但事实上wp-content文件夹的内容可以不用备份,除非你用了系统的默认模版,因为升级时默认模版会被新版本的模版所覆盖。但是uploads文件夹可以完全不用备份。注意.htaccess的备份 备份完安装文件后,你还得备份你的MYSQL数据库 第二步 停止使用中的插件 如果你的wordpress使用了插件,那么你需要把这些插件先停止。 第三步 上传新版wordpress安装文件 把你下载下来的新版本wordpress安装文件(除了模板文件以外的所有文件)直接上传到网站空间上,采取直接覆盖原文件的方式就行了。 第四步 运行wordpress升级程序 上传完新版本安装文件后,再把你备份了的老版本wp-config.php文件上传回网站空间,运行升级程序upgrade.php,如:http://example.com/wordpress/wp-admin/upgrade.php 此时,如果没出现错误,那其实已经表示你升级成功了! 第五步 重新启用插件 重新启动插件时一定要一个一个的启用,不要一下子启用所有插件,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防止插件和新版本wordpress有冲突。 如果你原来修改过一些程序文件,那么你可能需要再次修改。比如一些插件要能正常工作,可能需要修改一些程序文件。 第六步 升级完成 一切正常,升级完成,当然,此时你最好再次备份一下你的网站。 特别备注 :万一升级后有什么功能不正常,在没找到原因之前,请不要多次尝试运行升级程序,此操作有可能破坏你整个MYSQL数据库,后果将可能是不可逆转的。

《红河》:让河清澈的是鱼

章导是一个聪明的导演,故事的背景总是人们不太了解的陌生之地。有着强烈的人类学情怀。      那些不被人关注的孤山远水,那些尚未商业化的山民寨子,还有,那些没有被这个欲望肆虐的世界吞没的纯朴人们。         红河,是清澈的。让它清澈的不是青翠山幔,不是隐隐修竹。而是其中的鱼。            这部影片也是一样。瑶家传统的婚俗固然美得让整个影院静默无声,男主人的家乡固然美得让人忘记世俗。            但是,最美的是居于其中的人与他们的情感。            阿桃与阿夏的爱情,是故事的核心线索,他们的故事非常的脱俗,从天而降的傻女,没有欲望的相处,他们甚至没有谈恋爱的过程,既没有80年代的你追我赶,90年代的四目相望,十指相扣,也没有21世纪的爱情动作大片中应有的惊心动魄。他们有的只是,所有最自然的相依相伴,危难相济。            张静初在云南首映式上说道:看完这个片子,许多男同胞说——娶一个越南弱智MM也很不错。我在观看时,身边的MM一个劲地说:太贤惠了,又刷地板,又洗衣服,还帮忙赚钱。我想,能同时征服两性观众,这个智障MM着实不简单。            要是我是男生,我也会娶她:不提要求——甭管房子多少平米,人直接可以躲柜子里,不事儿,听话,偶尔任性,但属于爱人的表现,——如因气恼阿夏和别的女人鬼混,扔掉了阿夏的鞋子,对于一个智障的女孩子而言,没有比这个佯狂发疯的举动更好地表达她爱上他了。在逃亡过程中,在清澈的小溪里冲凉,她把他的鞋子当小船,漂走了,她后来给他买了一双。还记得那个镜头么?火车将他俩隔在铁轨两侧,因寻不到阿桃的阿夏心急如焚,火车开走了,阿桃捧着鞋盒笑吟吟地出现在他面前。对于两个极具个性的主角而言,编剧和导演将他们的爱情细节设计得匠心独具。            阿夏(张家辉)在首映后来到现场,观众的呼声代表了对他的喜爱,阿夏确实如抓他的民警所说一样,只会玩女人,花女人的钱,可是,他有许多有钱人都做不到的可爱之处:他仗义,在从阿水那里借走阿夏为其路边卡拉OK配唱的时候,遇见有歹意的混混,敢于上前,虽然,最后还是阿桃自己一麦克过去把人撂倒;他重情,前女友路过他的歌摊,他情不自禁,被前女友大款丈夫侮辱后,痛哭流涕,这其实,是一个男人最感人的时刻,女人固然也嫉妒,但嫉妒是源于这个男人值得爱,重情,就是值得爱的见证,阿桃

郁闷,手机中毒

昨晚睡觉前用手机上网,装了几个软件又删了几个软件,然后就睡觉了 半夜被短信铃声吵醒,一看短信刚才通话扣费20美元,余额还剩79美分,还以为我眼花,我又没打电话 查看通话纪录,打了三个电话,两个奥地利的还有一个叫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国的 (什么烂国家没听过) 在这里暴光一下电话号码+43820333049  +43810744409   +239980649 都是+239980649惹的祸,上网一查是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国的号码。隔一个小时又自动拨打 心想肯定手机中毒了自动拨打电话,删了几个可疑的软件,断续睡觉,早晨又自动拨打这个号码 赶紧格机........... 七月15还真遇怪事了..........极度郁闷.......

少女怎能了解大叔的心《美人图》

只从画师的角度去看,因为青年男女显然不是我能解释的。      这个故事是个非典型的四角关系,其中那个3个很明显,第四个只是点缀其中,但更是点睛。      大叔也曾经是少年。根据他和酋长的对话可知,他父亲也是一个要员,算是一个传统的优秀士大夫。大叔少年在这种影响之下成长环境压抑,被父亲指引或者自愿走上学画道路。由于长期的学院生活他丧失了和少女交流的能力(看看身边某些可怜的大学生),在走向大叔之路之前他和一个青楼女子发生了一段情愫。这个女子擅长音律,可能也是大叔迷恋他的最初原因。      考虑到大叔的家庭背景,可以想象这种爱情是不可能继续的,这是家族的耻辱。从大叔后来对于女学生的自责可以看出他本人对于清白的在意。在多种压力之下,他放弃了这段爱情,心灰意冷,只能以绘画销忧。      多年以后一个女孩子出现在他的生命里,聪慧,冰雪。这时候青年已经成了大叔。也许是最初的那些不经意,loli在长大,在大叔的的心中所占的位置亦然。      当有一天大叔意识到的时候,一切都不能挽回了。这一切的发生只是少年出现的这个point,大叔的世界从此坍塌。      他或许只是站在传统卫道士的角度来批判弟子,但那个大叔不希望loli继续纯洁下去呢。只愿你不懂,世界白茫茫一片洁白如初。      但这是不可能的。loli终于长大,我们都不再纯洁。      那个青楼女子,大叔不懂。或许是长期的学院生活吧,他不能发现他特别的礼物穿在特别的人身上的意义。爱在心口难开。      在一段乱七八糟不知所云的爱情故事背后掩藏着大叔淡淡的悲伤。在青年最后出现的时候明显大叔最后的选择是放他们远去。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是啊,我太老了,已经不记得怎么去爱。      人生若只如初见,还记得那次你那沙滩上的蝴蝶,优雅,翩翩。还记得你踟蹰的脚步,不安,迷乱。      但我已经老了,无力去爱谁。我的幸福,只是和你一起画画。

即日启程:哦!究竟什么是爱

每当有一部所谓的“小成本黑色幽默”出现在观众眼前,总是会有一大批人会将其与《疯狂的石头》仔细比较,继而疯狂辩论。谁也不能怪,只能怪宁浩当年那一下子实在是搅到影迷的心窝子里去了,粉丝们怎么抬高也是情有可原。      就像今年暑假表现相当出色的小型炸弹《地心历险》,没一线明星,没雄厚班底,甚至没怎么宣传,说到底只是一个3D游戏迷的玩票力作,有如近日网上流传的山寨版《红楼梦》,但确确实实把大伙儿给震了。什么叫未来电影,由此可窥见一斑。      《疯狂的石头》“贻害”之深,已经到粉丝们也不管这新来的属什么题材什么类型,只要跟黑色幽默沾点边的,都能往上凑,横比竖比。说起来后来者们真是有点冤枉——《一年到头》是这样,《光荣的愤怒》是这样,这部最新的《即日启程》还是这样。      刘江是谁恐怕大家并不知道,“中影集团青年导演计划”的头一炮大概也没什么人关心,甚至居文沛这个大美女也就是在电视上混个脸熟顶多有点小范围人气,这部片子的真正核心一目了然:已经拿下过蒙特利尔电影节影帝的范伟。      他在片子里的表现,着实打动了我,《即日启程》也因此让我觉得还值得一看。这个窝窝囊囊老实巴交跟大伙想的都不一样但又很相近的范伟,比以前又复杂了一些——《求求你表扬我》,顶多算是本色;《看车人的七月》,忠实于自我;《芳香之旅》,内涵开始延伸;《耳朵大有福》,知道了什么叫内敛。      有人觉得范伟这个“海归”太不像海归,除了塞浦路斯他啥也不懂。其实,每年到国门之外瞎混的,并不都是小青年,也不全是大学生,还有很多像他这样没文化没出路也就一条道走到底最后还真是没本事什么都没捞成的。在中国很多小地方,不少人并不是求着出去的,而是被爹娘或是儿女“撵”走的,范伟这类就是其中一个渺小的代表。      范伟和居文沛这个非常游龙戏凤的组合也相当有趣,不妨更“雷”一点,他们看起来还真有点“邦尼和克莱德”的味道。这也是通俗剧中很容易引发化学反应的样式:一个死闷,一个风骚,两个人加起来就够闷骚。他以前和张静初在《芳香之旅》里也有点意思,但比起这次来就远远不够痛快劲了。      《即日启程》和《疯狂的石头》在本质上完全没什么可比性,虽然它们总有这么那么细微的近似之处,比如说都喜欢不吐脏字骂人,拐着弯地含沙射影,玩点儿假惺惺的黑色现实主义。在我看来,《疯》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黑色幽默作品,科恩兄弟式的,而《即》在

男子人渣高中生遇害事件School Days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人渣诚]   我喜欢School Days,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在人渣诚中看见了自己的影子。优柔寡断,始乱终弃,容易被诱惑,无知,跟着别人走,在很多人心里都留下过美好的回忆与印象(尽管很多时候那都是表面),并且最大的罪过,就是爱玩暧昧(尽管很多时候,这暧昧只是由于他的贪心不足,优柔寡断所造成的……)!网上有人说得好:“暧昧的三大原则是: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这完全是人渣的作为。我直到最近才终于意识到暧昧是一种罪过,它只允许在真正没有道德和人际关系约束的世界里可以完美存在。而在现实中,暧昧是绝对会酿成罪过的。在此一同为我以前玩过的暧昧忏悔……我是真心忏悔。并向人渣诚的被杀致以哀悼。   其实我觉得片子里除了世界的一吻(这是暧昧还没有酿成错时的美好)另一段美好的场面(不存在暧昧的美好),便是在学院祭的篝火前,世界轻轻地说 “我是诚的女朋友呢”的时候。那时的世界,真诚而开心,她不可能是为了打败了言叶而开心,而一定也在庆幸伊藤可以处理好言叶的事,她一定假设伊藤已经与言叶脱离关系了。而这时的人渣,仍然只是“嗯”了一下。他的无知,与始终不敢面对现状的性格,是造成暧昧与悲剧的根源。   这部动画本来可以有很多时候可以转变成完美结局的,可惜都被人渣错过了。到了最后,人渣终于下定了决心,准备改过自新的时候,怀孕的世界(世界当然是怀了孕的,不然她一个人在家乱吐什么……)对于伊藤与言叶,早就已经当作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了。而无法接受的她,最终在伊藤的愚蠢短信和言叶的反击之下,早言叶一步黑化,酿成了大错。悲剧至此已成定局。      由于年代久远,本想对乙女和刹那写点什么,可惜已无灵感,只得随便说说。   乙女是标准的少女漫画向故事角色,所幸她像大多数的暗恋的人一样,没能主动得博得伊藤的好感,也只无私地为人渣献了一次身(什么,还不够么!),又及时从这感情漩涡中抽出身来,才得以保全。   刹那是类似灰原哀的角色,可惜相似的人物在不同的故事背景里,毕竟有着太大的差别。我不是很喜欢刹那,因为有世界的存在。 人渣是怯懦的,摇摆的,充满情欲的,他是“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的三不男人的典范,但是他有什么错呢,他只是个高中生,对于身体的欲望和懵懂感到措手不及,对于突如其来的责任却也不知道该如何接受。我想他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爱的是谁,却又丝毫不知疲倦的游移于一个又一个女生之间,偶尔表现的温柔,

This Is My Life, Rated

This Is My Life, Rated Life: 5.4 Mind: 4.8 Body: 6.1 Spirit: 6.4 Friends/Family: 3.5 Love: 2.1 Finance: 6.1 Take the Rate My Life Quiz Your Life Analysis: Life : Your life rating is a score of the sum total of your life, and accounts for how satisfied, successful, balanced, capable, valuable, and happy you are. The quiz attempts to put a number on the summation of all of these things, based on your answers. Your life score leaves room for improvement. You can make changes to improve your trouble areas, and this will bring you greater satisfaction. Focus on your weakest points and set about to change them. Do not delay your happiness and success. (Read more on improving your life ) Mind: Your mind rating is a score of your mind's clarity, ability, and health. Higher scores indicate an advancement in knowledge, clear and capable thinking, high mental health, and pure thought free of interference. Your mind score is rather low, which means that your mental state is not in tun

心灵传输者

一样是从15岁的懵懂少年走到了23的翩翩青年。一样爱一个人8年不变。不同的是,剧中人得偿所愿。而现实中的我。只能接受那现实的结局。    Jumper,直译是善于跳跃的人,叫心灵传输者也算比较合适。这种技能又叫瞬间转移。很多玩家都知道是法师技能。    儿时的梦想中,瞬间转移应当是一种诱人的幻想吧。嗖嗖嗖的。穿越着空间。很强大,也很浪漫……       绚烂的场景与特效。东京,埃及,罗马,伦敦……结局的时候,身怀绝技的王子去救恶魔巢穴中的公主。并且借以爱的力量。成功了。要说不计自己安危,这便是善了。至于盗窃移民银行。人们会更愿意去原谅他。因为有爱,借以区分善恶。    我想,我也曾有8年的时光愿意去信奉善。相信付出与奉献。然而,现实深深的割伤了我。我再也遇不到,也不再相信。我想我没有爱。所以也无善无恶。    现实教会人残忍。现实教会人取舍。现实很冷。但只有现实的才是人生。现实的人在魔幻的空间里滋滋有味的体验着短暂的浪漫。    值得庆幸的是,还有这浪漫可以追寻……

哦绿爸爸,你好强,比谷哥哥都强

谷哥哥在夜店工作,除了倒酒端菜,他还提供特殊服务。谁都能上,哪怕要玩皮鞭蜡烛油,他也没辙。 有一天,一个人跟绿爸爸说,谷哥哥好强啊,搞得我整天心神恍惚~~ 绿爸爸不相信,他在魔镜前问,谁是宇宙第一猛男?魔镜说,谷哥哥。 绿爸爸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他决定要阉割掉谷哥哥。 于是他写了一篇黄色小说,名字叫《交点访谈》,披露了谷哥哥玩皮鞭蜡烛油的不和谐行为。 接下来,他要强奸天(朝)底下所有人,让大家不得不面对着被阉割后一片血肉模糊的江湖,然后假装高潮着呻吟: 哦绿爸爸,你好强,比谷哥哥都强~~~~ 秦始皇年间,赵姬太后与吕不韦舍下人嫪毐偷欢。后嫪毐被判腐刑,拔去须眉。 其实为掩人耳目,嫪毐依旧是一个赤条条精壮壮的汉子,哪怕他对外宣称自己是个太监。 去掉了曝光的关键字,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谷哥哥还是那个谷哥哥,啧啧。

你身边有这样一个人么?

你心中有这样一个人吗?你们可能相爱过,你们也可能喜欢这彼此,但是为了什么原因你们没能在一起? 也许他为了朋友之间的义气,不能追你。 也许为了顾及家人的意见,你们没能在一起。 也许为了我出国深造,他没有要你等他。 也许你们相遇太早,还不懂得珍惜对方。 也许你们相遇太晚,你们身边已经有了另一个人。 也许你回头太迟,对方已不再等待。 也许你们彼此在捉摸对方的心,而迟迟无法跨出界限。 不过即使你们没在一起,你们还是保持了朋友的关系。但是你们心底清楚,对这个人,你比朋友还多了一份关心。即使不能跟他名正言顺地牵着手逛街,你们还是可以做无所不谈的朋友。但有喜欢的人,你口头上会帮他追,心里却不是很清楚,你是不是真的希望他追到。 他遇到困难时,你会尽你所能地帮他,不会计较谁又欠了谁。男女朋友吃醋了,你会安抚他们说你和他只是朋友,但你心会有那么一丝不确定。每个人这辈子心中都有过这么一个特别的朋友,很矛盾的行为。一开始你不甘心只做朋友的,但久了,突然发现这样最好。 你宁愿这样关你心他,总好过你们在一起,而有一天会分手 你宁愿做他的朋友,彼此不会吃醋,才可以真的无所不谈。 特别是这样,你还是知道,他永远会关心你的。做不成男女朋友,当他那个特别的朋友,有什么不好呢?你心中的这个特别的朋友……又是谁呢? 很多的感情都因为一厢情愿,最后连朋友都做不成了。常常觉得惋惜,本来一些很好的友情,最后却因为对方一句喜欢你,如果你没有反应,这一段友情似乎也难以维持下去,这也难怪有些人会因此不肯踏出这一步。 因为这就像是一场赌注,表白之后不是成了男女朋友,就是连男女朋友都做不成了。 有些事不是因为你能预料的,或许对方不注意你们还可以是朋友,但却不如以前的好。 也是可惜,也是遗憾!但还有没有可能是另一种情况,你可能永远都不甘心只是朋友……

要是《拉贝日记》和《南京!南京!》结合起来看

《拉贝日记》里有让我小小的感动了一次,也让我觉得拉贝老头儿值得我们铭记和感激,但是《南京!南京!》完全没有让我感动还让我看完后云里雾里。 这部其他的问题不说,但是突然想到朝香宫鸠彦在跟拉贝说“那都是中国的宣传”时,是不是也可以反映目前的社会现实,我们的ZHENG FU只让国民看到听到他们想让国民看到听到的。 开始过多的出现“西门子”让我觉得好像给它做广告。 我觉得两部都在“还行”和“推荐”之间,但是《拉贝日记》更靠近“推荐”。 《拉贝日记》让我看到比较完整的剧情但是没有记得“南京暴行”,《南京!南京!》让我记得日军暴行,但却糊里糊涂。 随便啰嗦两句。

中国人不感恩与日本人不认罪,一样都是可耻之极的

转载评论:宋子文:陆川对拉贝的看法有点过 陆川很激进,这个看法不仅是在他自出道以来的个人创作理念上有所端倪,甚至是在他素来的言行上也有着深重的体现。激到什么程度,激到历史观苍白,激到拍摄南京大屠杀这样严肃的历史题材电影都会不做好历史功课?最近,在某媒体大篇幅的专访中,他以轻描淡写的话语谈起了约翰·拉贝,开始以一个苍白到我辈都不忍再睹的观念去聊起了那个本该被我们十三亿中国人敬仰的德国老人。一时间,很多人都会跟我一样,油生了一种毛骨悚然的“冷”,心想陆导演当前发表意见就象在聊天工具里回复表情,基本不用过过脑子。 他说,南京国际安全区不是拉贝建立的,而只是被委任为主席,发起人是个中国教授。而之后,安全区建立起来了,拉贝也就抽身回到德国去了,剩下的就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这样的聊法,给了读者N多错觉,认为原本被认定是南京恩人的这位伙计友人,原来只是中国人为了自救而争取来的挂名“监制”,仅此而已啊! 事实上,在当年南京大屠杀时,南京安全区的建设可并不如陆导演说的这么简单,拉贝不是什么中国人请来的挂名监制,而是切实地充当了发起者与运作者的角色。如果你愿意翻翻书,或者去找寻那些在屠杀中幸存下来的当事者,可以得到如下的讯息,那就是拉贝为什么要与几个领事馆的人合计建立安全区,那就是因为他在日本飞机轰炸时发现了纳粹党旗对日本军队的威慑力,会有怎样的获免权。除了德国大使馆以及挂上大旗的西门子公司没遭横祸外,其他的外籍人员驻地无一幸免,而拉贝也在自己家里用纳粹旗保护了数百人免于炮火冲袭,所以,他主张参照上海的模式建立起安全区,但是还无法拥有与日军正常沟通的渠道,所以所有人都投票由他担任主席,因为只有他的纳粹党身份才有可能直接与日本军方交涉,不仅求安定,还能保证粮食、药品与水在安全区内的畅顺供应。 拉贝于1938年2月18号回德国,原因就在于日本军方对他的施压,以及德国纳粹总部对他的召回命令,而且当时他的糖尿病已经相当的危险,在缺医少药的安全区中已经有了生命的危险。但在他走之前,他已经做到了他能做到的一切,拖着病体一次次呼号,打破日本的粮食禁运,打破药品禁运,不断地与日军军部拍桌子打拉锯战,甚至是陪上自己的家当去军队里套购高价粮。在回德国之前,他做了一系列更加重要也是更加伟大的事,就是几次约见当时的远东第一间谍佐尔格,托他利用军政的关系将大量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文字资料与图片资料秘密转运到德国,交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