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二月, 2010的博文

动作表情一流的动画片《51号星球 Planet 51》

 片头的外星人入侵电影情节是典型的美国60年代火星人电影桥段,《怪兽大战外星人》也曾照搬一摸一样的情节;   电影院里的海报大概能看出来《金刚》的外星版本;   莱姆给小学生做科普讲解谋求职位的那一段在《有关时间旅行的几个热门问题》里有类似的情节;   莱姆的梦中女友刚出场时抱着花盆的慢动作梦幻场景在《蟑螂总动员》里面也有类似表现;   莱姆的女友被嬉皮青年叫走上街示威一段就像《阿甘正传》里的相关情节;   军事基地里雷达发出警报的那一段在《天煞》《怪兽大战外星人》里都有相似的布置;   宇航员查尔斯刚刚降落时用了《漫游太空2001》的背景音乐,要命的是他还居然跟着哼,而双脚踏上地面的动作更是向代表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致敬;   之后的邮递员用自行车撞到查尔斯从月亮前飞过则是《E·T》的经典画面(此段在施瓦辛格的《银幕英雄》里也用过);   查尔斯逃跑过程中脚踩两只玩具汽车飞快的跑出去,《怪兽大战外星人》里女巨人也是脚踩两车当旱冰鞋(真怀疑两部片子是一个导演);   从飞船里被取出的i pod 掉在地上发出的音乐让外星人头疼,《火星人玩转地球》里最终赶跑外星人取得胜利的武器也是迪斯科音乐,而《惊声尖笑 4》里面拿斯皮尔伯格的《世界大战》开涮的情节竟然也是地面上升起的巨大外星ipod......;   查尔斯教莱姆泡妞走的是《闻香识女人》《真实的谎言》的路线;   机器探测器看见漫天的石头落地竟然来了一段《雨中曲》;   查尔斯在漫画商店逗小朋友玩的时候模仿了《星球大战》《终结者》的桥段;   至于荒漠中的发现的基地入口,不妨看做是《生化危机3》的基地入口翻版;   至于最后外星狗偷溜上飞船的情节,大概应该是《异型》的前传了.....................   这部片子作为娱乐片,不能过多的追求逻辑性和合理性,也别探求什么思想深度,就是纯娱乐,这片角色刻画出彩的地方很多,比如那个外星探测器,简直就是活生生的一条好狗,拆螺丝成瘾,一根筋的捡石头成瘾,遇到惊吓还会尿出机油来,活活笑死人,还有查尔斯,这个形象就是美国校园喜剧里低智商大个头的橄榄球队长的典型形象,本片所有人物从动作到表情都可以打100分,仔细看确实笑点很多。

子曰:给个话儿啊!《孔子》

  导演胡玫说过,“拍《孔子》是需要勇气的”。而在咱们这疙瘩,因为有一种奇怪的传统,就是很多人会认为你评论一部人物传记电影,其实就是在评论这个人物本身,所以评论《孔子》也是需要勇气的。不过,好在《孔子》这部电影没给我们挖这么深的坑,因为孔子是什么人,不是我这等屁民可以评论的。而《孔子》这部电影,因为留给观众太多的读解可能,所以也成就没什么可评论的了。            “给个话儿啊!”这句台词,在正片中出现的戏份是孔子力主禁止活人献祭,这句话是孔子在挤兑公山狃,所以虽然观众听了都在笑,但这可以算是一种幽默。而在预告片中,这句话接在南子的话后面,听起来就很雷。      对于《孔子》这部电影来说,因为我是一个重症阴谋论患者,所以我觉得“给个话儿啊”其实就是这部电影的主题思想。虽然听起来很奇怪,但在万能的阴谋论之下,一切都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作为“阴谋论”的一种,下面的话其实都是为了博君一笑,不必当真,也谢绝跨省追捕。      本片导演和编剧都说过,要看懂《孔子》就得先看《论语》,不过在我看来,要想看懂《孔子》这部电影,其实不用读《论语》,能看明白《新闻联播》和新华社通稿就行了。      作为一部电影,《孔子》的主要戏份都是在讲“堕三都”,后面的孔子周游列国,其实只能算是买一送一的附属戏份。考虑到胡玫导演之前拍的那些帝王将相电视剧,“堕三都”这场戏实在是让人不得不浮想联翩啊。      如果按照一小撮国外反动媒体谣传的那样,九州其实是由九大长老和五百个贵族统治的,那么“堕三都”这场戏份其实就很好理解了。按照坊间谣传,《孔子》的剧本和成片都由今上亲自过目,“给个话儿啊”的说法实在是让人觉得诸位编导都煞费苦心啊。许多对白的暗示简直可以用“赤裸”来形容,联想到当今的许多时政,以至于让我不得不自我警醒,吾等屁民岂敢妄议朝政,还是就此打住吧。               说到电影本身,虽然《孔子》在单个画面上非常夸张和奢华,但实际上这还是一部缺乏视觉感的电影,以至于这部电影整体都感觉比较沉闷。说白了,就是看起来不像是一部电影。而这一点我觉得是因为镜头语言和故事结构都有问题,有佳句无佳章,虽然单独的场景都很好看,但凑到一起以后,这个电影从故事结构角度来说就只能用“散乱”来形容,再加上画面缺乏表现力,直接导致整部电影看起

《大搜查》:等港版已成习惯

  果然如我所料,在影片的最后,陈奕迅所扮演的走私贩面对这一个内地警察无奈的放下手上的两大袋港币。这部影片的最后,除了徐子珊扮演的老师成了绑匪之外,所有的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为了能够在内地上映,这部影片的一切删改都在我们的预料之中——每当在影院看完一部港片之后,我所做的事往往是耐心的等待港版出来后再看一遍,若有着很大的出入,初期还会愤怒,但逐渐已麻木,当这种麻木已经成为一种可悲的习惯之后,偶尔一次看到港版居然和内地版几乎一样,不由欣喜,如获珍宝。      记得第一次听到“一刀未剪”这四个字的时候,激动了许久,等跑到电影院一看,发现完全不是那回事,前后镜头拙劣的拼接所留下的“伤口”还贼醒目,再后来逐渐发现,确实逐渐不剪了,但不小心找来原版一看,才发现剪了不止一刀,二十动了个大手术,五脏六腑啥的,不是给揣了,就是硬给你挪了个位。剪刀手成了手术刀手,干完活后缝伤口那手法还挺专业,比以前进步了。可“一刀未剪”这四个字看了便逐渐觉得别扭起来,到了后来,便越发觉得是个笑话。      麦兆辉和庄文强那部被誉为香港电影的救世之作《无间道》在上映之时,为了进入内地市场便不得不在结尾做了妥协,一个简单的结尾改动便使得影片的立意有了本质的改变。因此当《大搜查》结尾出现这样一个“正邪分明”的结局时,我便可以认定这部在内地影院上映的《大搜查》并不是麦兆辉和庄文强的真正作品。这部本该有着《无间道》影子的作品,却因为这个“应查之作”的结局,使得整部影片辛苦营造起来的张力在最后一刻彻底崩溃,几乎使得《大搜查》在内地彻底沦为一部平庸之作。可以说在影片改动较少的前半部分来看,《大搜查》着实具备了成为一部佳片的诸多元素——一场车祸作为故事的引子,郑秀文所扮演的警察的感情生活(这点做法在《无间道》中也采用过),设置的密不透风的悬念,陈奕迅充满爆发力的表演……可以说这一切的一切都如同一个个有力的柱子,撑起了这部看似精细,但结构却颇为庞大的绑架故事。影片中的每个角色都彼此有着联系,也彼此影响着剧情的发展,但这一切都在张国立出现之后使得这些看起来相当美好的一切都接近崩溃的边缘。一个构思巧妙的绑架故事,却因为一个莫名其妙的“正义警察”,以及这个“正义警察”莫名其妙的跟踪和目击便“解开”了绑架案的谜团,而这个绑架案的幕后主导居然是影片中几乎被沦为配角的徐子珊所扮演的幼儿园老师,而她的同谋居然是几个几乎没有露脸的路

《尸体解剖》留个爪,主要是没看过这么无聊的电影

  喜欢分尸啊肢解啊血里呼啦冲刷眼球的筒子可以看下《尸体解剖》这个片子,就是担心你会睡着,连醒瞌睡的级别都没达到啊。      大清早天没亮,被楼下残疾人搞活动吵醒,无奈的冲下去买油条又冲回去找恐怖片提神,不知搜狗到哪个字眼,这猥琐的片名冒了出来。受驴上好莱坞暗夜盛宴系列的广告诱惑,说年度恐怖大仙们的一场聚会,这年头,一般某个领域的聚会几乎是代表他们行内最优秀或者最会混的货色吃饱了喝足了凑堆儿总结掏老百姓腰包的经验规则,捎带着展示汇报下自己的专业技术。价值观念模糊的时候,优秀跟会混,还不好区别。      恐怖片的色调大多黑白红三类,低调光下黑布隆冬的场景、一身白衣脸刷白漆长发披肩的活死人、番茄汁红烧的人体组织……反正你能想到的恐怖片主要元素,尸解一样不少的给你慢慢上菜。其实影片的意图很明显是要批判美国年轻人不求上进放纵无度的人生观,片头很欢乐,pary、情欲、毒品、酒后驾车,于是故事开始了,可是编导讲故事的技术实在太差,菜主副不分,调料乱七八糟,搞不懂编导脑花改装豆花了咋的,烂土豆白菜帮子一锅烩烧了这么个白痴剧情来。      某医生在自己关门大吉的私人医院拿交通事故中截获到的人员做实验,在他们意识清醒的状态下取出功能相对较好的器官,为了组成一个体外生命系统以维持他妻子的生命(根据剧情估摸他LP可能是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可以由多种疾病造成,通俗点讲就是等死)。说到这儿,我想筒子们该明白什么叫活体解剖了,当年日本鬼子就这么对中国人干的。最搞笑的是,那个被敲了脑袋的美女扒拉旧试验品的胸部,结果假模假样的肠子噼里啪啦流出来,诡异,难道美国人的下消化道长在胸腔里,还有肋骨横膈膜挡着呢,哪那么容易从上面掉出来;只可怜俺的舌头,嚼着一截儿油条,瞧拿在手里的大半根,看那上面的油泡泡,有几分像结肠袋。好容易熬到快片尾,女猪脚站在已经成了试验品的朋友面前,手术台上人活着(居然还活着),恐怖医生从胸腔里拉出心血管系统在台周搭了个网状体外循环,像葡萄架,心脏在上面叮咚叮咚跳动……      看这种电影是痛苦滴,回忆是更加痛苦滴,虽然油条豆浆加中午的肉丝茄子一样也没省,但是看完片子某的部分心情还是有些沉重滴。      美国韩国的编剧沾医学一向不靠谱,倒是《透明人》的特技师可以考虑下给医学院的同学做个解剖教材软件(CSI也行,牛叉的)。先不说编剧的想象力是否丰富美国的

《再生号》——形式大于内容

   韦家辉能够把一个套层结构的故事讲得层次分明、滴水不漏,再次证明了自己是香港第一编剧,这个没有之一。       在衡量编剧技术水平中,套层故事永远是一个试金石。套层故事因为其结构特点造成相互之间互动影响远远大于一般线性故事,经常会发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情况,这对于掌控能力一般的编剧,经常会在逻辑周严和故事有趣之间首鼠两端不能兼顾,编剧也称这类故事为自虐的噩梦。很显然,韦家辉这次挑战,已经证明了自己绝对是编剧技术狂人,这一点基本可以独步华语电影了。       不过从《神探》开始,个人感觉韦氏就有迷失在编剧技术迷宫中的趋势。《再生号》不过是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印象。韦氏不止在用牛刀杀鸡,甚至为了体现牛刀的锋利,开始炫技式的杀点青蛙、蚂蚁什么的,最终变成耍刀表演,再也不需要杀点什么了,这才令人惋惜。       藏在《再生号》背后的,永远是编剧无穷尽的可能性,相反《再生号》要探讨的生与死、亲情与遗忘,似乎并不是韦家辉关注的终点,而仅仅变成了故事的手段,这就是《再生号》不感人的原因。我们需要的其实并不是这样的韦生。       对于韦生,我们需要的不仅是佩服,还是给我们来点震撼吧。   

混血儿的残酷青春《艋舺》

  我看《艋舺》是因为钮承泽。起初对台湾当红偶像演黑帮片抱怀疑态度,不过看后发现导演的作用真的可以发挥到最大,即使是演技稚嫩的偶像,只要善加利用也能达到理想效果。相比之下,如今的香港电影实在缺乏朝气。香港黑帮片名震江湖,但杜琪峰麦兆辉等几位大导演如果不用刘青云刘德华黄秋生那一干老戏骨,恐怕拍不了片。老戏骨们确实是质量和票房的保证,但看多了难免视觉疲劳。据说这是因为香港娱乐圈长期被黑道把持,新人出不了头的缘故,这是题外话了。      亚洲黑帮以日本、台湾和香港势力最大。以前看《古惑仔》的时候就觉得穿着木屐怀揣短刀但又喜欢唱台语歌的台湾黑帮很有意思。《艋舺》是一部台湾本土的青春黑道片,我个人认为可以和当年香港的《古惑仔》系列比肩。作为黑帮片,它的剧情设置并不是很牛B,但是作为一部青春片,它绝对够份量,不是那种无病呻吟玩玩小叛逆的白痴片。每一个主要人物都有多角度的刻画,内心戏的演绎很多。相比之下阮经天是几人中演技最好的,把和尚性格中的沉稳细腻偏激阴狠都表现出来,赵又廷比较生涩,从他第一个镜头流着泪打人时就感觉味道不对。所幸的是他演的是内心单纯一根筋的角色,演技差一些并不影响整体效果。      这是一部地道的台湾本土电影。(台湾人不说“地道”,他们说“道地”。)它除了年轻人的打打杀杀兄弟义气之外,还包含了台湾特定的文化。首先来说艋舺这个地方,它是台北最早的街市,繁华的商业区,风云际会的码头,其地位大概相当于香港的庙街。台湾曾经被日本统治了50年,到1945年为止(日本投降)。之后台湾经历了几年“无父无母”的状态(大陆在打解放战争),直到国民党撤退去了台湾。所以,在艋舺这个台北最古老的街市,既保留了闽南地方文化,比如片中庙口所在的清水祖师庙,又保留了日据时期的殖民地文化,喜欢看日剧的人一定觉得宝斗里红灯区非常像日本江户时代的“游廓”吧!而“外省人”对于台湾本土居民而言最陌生,让他们感到不安,本能地排斥。我从看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才听说“外省人”这个词,它指的就是1949年后随军来到台湾的那批人。在《艋舺》这部片中,本土黑帮对抗想夺取艋舺管辖权的“外省人”黑帮,也反映出台湾本土居民对于“外省人”的戒备和敌视。      此片中出现了不少台湾俚语,我百度了一下列个单子,会对理解电影有帮助。   片子开头蚊子被狗仔一伙追赶时,志龙一伙在喊西巴拉。西巴拉是

欺人者必死《折磨》

   在艺术领域,极端化地表达自我,若有迷惑的魔力,抑或存在的理由,往往能从碍眼的刺头转运成有一席之地的发言人。反之,若一切不甚成熟,又没有久经考验的实力,失败的意义即失败,有没有成功之母的价值不好谈。       《折磨》这部融合了惊悚、僵尸与社会生活的小成本电影,虽未得到预期中的反响,口碑也属中下,但观全片,对影片涵盖的丰富的戏剧元素,及试图创新的制作精神,都值得鼓励与关注。客观地看待乔.怀特的电影长片处女作,当然不能喊出来当借口掩盖不足,但对于只拍过短片与MTV的乔.怀特来说,交上来的作业基本令人满意,关键是能看出潜质。       一部散发着英伦学院风格的影片,稍作处理,就能营造出阴郁窒息的恐怖气息。把发生故事的地点置放于学校,这种尝试并不新鲜。但用虚实相结合的方式,讲一个说教味极浓的故事,提升鬼片价值,并引起全社会对青少年的关注,这种创意不只是新鲜,也带有责任感,所以可敬。       从女主人公贾斯汀被戴上手铐,装进警车里起,故事就开始了以贾斯汀为主谋,混淆视听为目的而设计的悬念与陷阱。这是调剂气氛的手法,也是一条暗线,在全片的三分之二处都能起到提神及制造冲突的作用,如果能把主凶隐藏得天衣无缝,最后粉墨登场,那这两条线可谓双剑合璧。       乔.怀特的不足恰巧出在为主凶出场未作合理的铺垫上,所以全片看下来,像一个胡编滥造的鬼故事,鬼复活得突兀,鬼游走的还真是神出鬼没,有了教育意义,却在娱乐性上少了推敲的深度。       在大胖子达伦的葬礼上,这些无知嚣张的孩子们,每个人都有一段对死者达伦的“不敬”言论。这基本可作为达伦死后变成僵尸,回来复仇的迹象。继续挖掘复仇的真正原因,有没有趣,就在于导演对恶人的刻画上了。在本片中,以布拉德利及埃里克斯为首的校园恶霸,被乔.怀特塑造得相当丰满。这也是我喜欢这部影片的主要原因。他可以很清晰地界定出同类人群里不同类型的人物,生动传神。       当然,也有让人不敢苟同的地方。比如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最后定论上,乔.怀特用了特极端的方式。这在惩罚贾斯汀与胆小鬼班克斯的情节上,让人加深了机械复仇的冷酷印象。       除了玩音乐的纳斯失去了听力,其他八人都死在了达伦的手里,还包括班克斯,或许还要算上那个体育老师。惩罚的过程想必是乔.怀特暗自得意之处,那种恶心的暴力镜头的确让人不舒服,达到

《帕纳萨斯博士的奇幻剧院》 :没有终点的异想世界

  特里•吉列姆的电影又一次遭到了诅咒      如同因为《妙想天开》与制片方持续几十年的战争,《谁杀死了堂吉诃德》的中道崩殂,希斯莱杰在仅仅完成了他三分之一的戏份时便猝然离世。特里 •吉列姆曾想用CG技术来模拟莱杰完成余下的戏份,好在约翰尼•德普(Johnny Depp)、裘•德洛(Jude Law)、科林•法瑞尔(Colin Farrell)三人自告奋勇的加盟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挽救了该片,但我们也始终没有机会知道影片本来的样子。         重压之下的溃败      背负着希斯•莱杰(Heath Ledger)演艺生涯最后作的重担,《帕纳萨斯博士的奇幻剧院》已于10月16日在英国全面上映,而美国的观众要等到12月25日圣诞节才能看到该片,而且还是点映。联想到出生在美国的特里•吉列姆(Terry Gilliam)在上世纪60年代加入英国国籍,后又于2006年放弃美国国籍,这不能不让人做最恶意的揣测。但其实这只是因为制片地区是英国的正常现象,只不过发行方狮门影业没有做全球同步公映罢了。      我猜想这部电影会得到相当大的两极化评论,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本片存在的意义早已超过了一部单纯的电影。当我们怀着一种极度渴望得到愉悦的心情进入电影院时,可能得到的结果只有两种。一种是感性完全压制理性,极度的渴望让一切都变得美妙无比,如同小时候面对你的初恋情人,心跳加速,四肢功能丧失,大脑完全短路,连舌头都不听使唤了;另一种是苦苦等不到自己所期望的东西,变得无比焦躁,感觉剧情混乱不堪,人物对白不知所谓,已经丧失了观看一部电影的正常心态,结果自然是沮丧与愤怒,骂不骂娘就要取决于个人修养与当时影院的具体情境了。         只看一遍是不够的      因为莱杰的死,我们赋予了这部影片太多的含义,我们渴望得到的太多。谁都希望这部电影能为莱杰光辉而短暂的一生划下完美的句点,但莱杰并不知道这会是他的最后一部电影,他无法做出超出角色之外的演绎,我们这些无理的要求对他和吉列姆来说都是不公平的。      当我第一次怀着极度期冀与渴望的心情去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影片结束,我得到的是失望。这不是一部能极大牵动你情绪,让你心情澎湃的电影。特里•吉列姆不是史蒂芬•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与彼得•杰克逊(Peter Jackson),讲故事

NO NEED TO SAY GOODBYE《纳尼亚传奇:凯斯宾王子》

  曾经以为,纳尼亚传奇不过是讲小孩子的玩意,所以即使是自己大学时候搞的电影节有放映,都未曾观赏。      上个星期五,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嘿嘿,也许是上天注定吧,被逼来到电影院,然后在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下再“被逼”看了这个系列电影的第二部。而且是首映呢~同行的人似是很期待,于是添加了我观赏的兴趣,但是心里还是报着似是而非的态度,但愿其不过不失。      活该是上天注定,所以一见钟情。老实说如果要在这部电影找俊男美女那恐怕大家都得失望了,然而清新自然的风光、轻松诙谐的小情节设计、活泼可爱的动物、流畅隽永的情节铺垫,还有男生永远不能割舍的战争情怀,这一切一切都出乎我意料。特别中意最小的LUCY皇后,虽然不算标致但表演确是灵气逼人,不会说大话,只凭心中自己的声音去走,像我身边的这一群人所追求的也不外如是。还有彪悍的人马将军以及他的俊美一家,还有骁勇善战的老鼠剑客,还有会跳舞的树精。。。他们都几度哀伤几度失落,但他们依然跟随。坚持,是我们遗忘许久的珍宝。      有人评价电影是圣经的延伸,而阿兰斯就是耶稣的化身。主原谅我愚昧不信教,但是我也相信即使是童话也是有真理的。像当Lucy问亚斯兰为什么不早点出现,免去许多不必要的牺牲的时候,亚斯兰说Things never happen the same way twice.我想得到的真理是,人必须经历过很多不一样的事情才会获得成长的,不可能一辈子都获得庇佑。还有就是当两位阿当之子差一点被邪恶的冰女皇召唤鲜血的时候,是曾经受诱惑后来悔改的二王子Edward拯救了他们。谁说人犯错之后不能改?谁又能说犯过错的人不是比别人拥有多一份智慧?电影的最后,正义的一方一如既往地最终获得了胜利,而且战胜敌人的除了己方的齐心协力之外,主要的还是来自大自然的力量。当看到平静的河水变身成为水巨人一举歼灭左敌军首领,我就同身旁的人讲,能够看到这些就已经值回票价了。他可能会被我的话弄得一头雾水,不就是一个特技效果罢了,大把电影都有啦。是的,特技是有大把,视觉效果比它好的也数之不尽,但是对于像我这样不太注重眼睛看的更关注心里感受的人来说,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满足真的是物超所值了。      最后不得不提片尾的那首THE CALL。苏珊女皇爱上了斯宾塞王子,拥吻之后她说了一句我们不会在回来了。穿越过时间树,他们回到地铁站里,心里面留恋的一切都不

《鬼计》:当自私自立的人成为有超能力的鬼(有剧透)

《鬼计》,又是一个没有让我感到惊喜的恐怖片。 其实,剧情设计,本来还可以的,说一个专做鬼节目的导演身上发生的鬼故事,我记得原来香港就有一部这样的节目,好像叫《无线怪谈》,本来这样离奇的故事就具有了现实基础,但是片子能吓唬到我的地方不多,更何况片子里让女鬼在大白天和普通人一样现身,让女鬼完完全全的暴露在阳光之下,展现在无辜的观众面前,这就已经失去了恐怖片应有的神秘感。 而此片最大的问题,是对女鬼性格的设定。原本一般的厉鬼,都是因为生前是个无辜好人受到了不白之冤,受到了莫大的伤害,所以才化身厉鬼,去修理报复以前的仇人,有的脾气大点的鬼,无辜的群众也会受到牵连。而本片的女鬼生前,其实根本不算个好人,背叛自己的男朋友,然后出卖感情、色相給一男节目主持人以求出名上位,但目其目的没能达成。更让人寒的是,这女人是自己自杀的,而不是被别人害死的。这和通常化为鬼魂的情节都不一样,比如: 杰森杀人狂:因为小时候被歧视,然后又因为辅导员疏忽导致他淹死在水晶湖底,于是他化身鬼魂杀人狂。 贞子:从小被人利用,后面被投入井里杀死,于是,贞子这个冤阿,就开始疯狂的报复无辜的人。 咒怨:也是一家人被杀害之后,怨气笼罩在凶宅之中。 回到该片,全片,要说最“坏”的,也只有女主角(也就是女鬼)一个了,不管她是在变成鬼之前,还是在变成鬼之后。而片子设计到的三个男主角,却都有着自己的道德底线: 男主角,那个导演,除了在拍节目的时候显得,势利恶俗,却也没有其他更坏的行为。 化妆师,不用说了,影片设置成:好人。就是平常说的“好人修电脑,坏人床上搞”的那种修电脑的好人。 节目主持人,只是个吸毒骗色的小人物,并没有干出更“坏”的事情。 总之,原先的鬼片,有交代过鬼的来龙去脉的,一般鬼在生前都是被害死的。而《鬼计》这片子,告诉我们,我们千万不要去得罪那种表面看似好人的自私自利的小心眼,因为他在活着的时候,会使用各种手段去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达不到,搞不好他会去自杀,然后死后会化作有超能力的鬼,继续以鬼的超能力,来报复你,或者继续达成其目的。(最后一句话纯属调侃电影,没有影射现实的意思) 话又说回来,这似乎印证了那句: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当流氓不只有文化,还变成厉鬼了,你Y就挂定了。 --------------------

绑架情结《第四类接触The Fourth Kind》

  作为一部关于“接触”外星人的电影,却直到四十分钟(40mins/95mins)的时候才由女猪提出绑架这个词。说来也很有趣,女猪对男猪一提出绑架的可能性的时候,专门强调了一下abduction和kidnapping的区别,前者是有特指的云云•••当时我就会心一笑了。   the Fourth Kind,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意识到这样个片名其实省略了几个词-有意识到的也不一定说明你多博闻,最靠谱的解释就是你在我国九十年代那不长的UFO潮留了一下神。那时候我自己就买了一本书,封面上就写了第一类接触是什么,第二类接触是什么,第三类接触是什么,还有那恶名昭彰的第四类接触。这本书还被我的数学老师借了。当时我读小学。   嗯,省略的就是”of encounter”,对于有绑架情结的人来说,接触绝对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词。   关于“接触”的电影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两个极端,一个是《第三类接触》,拍得有史诗范儿,思想境界拔的嘛高嘛高的。一个就是x档案这种,视角很亲民,喜欢的人看了会一边狂笑大呼fucken crap一边迷得屁颠屁颠儿的(比如我)。归结起来,后者虽然以题材广泛著称,其实相当部分都是关于绑架,以及所有有绑架情结的人的故事。   什么样的人能称作绑架情结?Max就是一个典型的绑架geek-此人确实足以用geek来形容了-被绑了无数次还可以拿一副欠打的笑脸跟 Mulder讲故事,最后也是死在绑架的过程中(不过是被人类空军冤死的•••冤大头),还留了一段挺感人的言志录像带。其实你看多了就会发现,绑架 geek大多是些社会地位不高的人,要为生活挣扎的人。也许是因为社会地位高的人不可以随便说这些大多数人会觉得很crap的故事,也许是绑架的故事确实就是一堆crap、被绑者都只是想搏一名利,谁知道呢?   上面在x档案里绕的太多了,但原因就是这个片子实际上很像x档案。   第一,大背景。与世隔绝的鸟不拉屎的巴掌大地方展开一个很crap的故事。其实这种范儿的例子很多,美国众神也是典型的一枚,还有诺兰的失眠症(这个也是阿拉斯加 看着真亲切)当然一座城池也算-然则我发现我就是喜欢这种范儿,你看一个3500人口的『city』,简直就是鸡犬相闻的写照,那个胁持自己妻子和儿女的被绑架者一吼想见的人的名字,警长很自然地就给女猪打了电话,完全没有大城市里“啥 啥 噢 喂 你 查一下XXX是谁•

越差的片子我越想看《跳跃剪接 Smash Cut》

   看到它的IMDB分才四点几,竟然引起了我的好奇,看看大部分的评论都是一钱不值狠狠拍砖,更是让我很想知道,什么样的恐怖片被骂的如此体无完肤,于是乎,偶在一个月黑风高杀人夜观看了此片。       片子开始的TOY TERROR弱智到让我吐血,不过大胸无脑的女主角算是赚回了几分,影片中的男一号ALBE是个一出场就一脸抑郁加便秘的表情,嘴角始终是向下耷拉着,竟然还自恋的围了条白色的长围巾,那造型着实让人抓狂。看到GIGI车祸死掉,被ALBE藏在车后座,所谓的恐怖片布景,投资人,还有霸丑无比的监制(猴子样的那个)几个混战的时候,我的忍耐已经快用光了,直到所谓的GIGI的妹妹出现,还有那个傻13什么律师提个蓝色棍子蹦来蹦去的时候,我手握鼠标,准备要关掉播放器了。。。直到。。。       直到ALBE在杀掉评论,杀掉投资人,把GIGI的尸体放在摄影棚烂掉的N天后,片子突然出现他坐在草坪上悠闲的做瑜伽的情景,不紧不慢,不慌不张,甚至闲适的打坐冥想。。。色调很明快,天蓝云白,草绿衣鲜,ALBE的神情是舒适且自然的,相比之前被观众喷时的沮丧,此刻异常平静,这时的音乐也很特别,杀手的心似乎得到释放,尖利的声音不再出现,取而代之的竟然是那般轻松自由。。。       就是这个片段,支持我继续看完,我开始注意ALBE的神情,动作,语言,从他开始和投资人的争论到和“猴子”的妥协,从他得到道具师ALAN的帮助发出感谢到阴沉的杀掉ALAN,从他对投资人的无奈到欢快的用鱼叉干掉他,从他开始的愤慨到杀人眨眼的冷漠....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不如看看他最后的场景中,当他绑起GIGI的妹妹扬言要拍第二部恐怖片,这时那个老是传道具的MM出现,她很是识趣的说“我是不是该过会儿再来?”ALBE转头,孩子般的撇撇嘴,毫无考虑的干掉了她。。。       很多人说这个片子傻13,我想是因为大家觉得不够刺激,故事也不够吸引吧,更要命的是,主角抽风似的表演让人感觉很假。。。其实我个人认为,人一旦追求某样东西,很有可能进入一个怪圈,一去不复返,比如ALBE甚至认为哈姆雷特就是英国最伟大的恐怖片,呵呵,一切恐怖元素均具备,他心中所谓的艺术,已经超出了社会接受的标准,自认为才华横溢却得不到承认,于是用极端的方式来获取认可,说白了,这爷们儿就是精神分裂了。看到最后,相信所有人都有这个感受。。。既然他精

男人花心,不喜勿看《矮仔多情》

  年三十下午在家看这部《矮仔多情》,感觉很好,虽然这天心情一般,观看的过程接了一个电话,快结尾的时候被老爸打扰了一下,但还是能够让我保持看片时那种愉快的心情。      久违的港式喜剧   简单地讲,《矮仔多情》讲述了一个有钱仔沟女的奇闻趣事。这种故事放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港片中可以找到很多,印象比较深的有周润发的《吉星拱照》和刘德华的《与龙共舞》,三者同样描写有钱仔装扮成其他身份沟女,但本片却有一个不同的基调,就是这个有钱仔甚是花心,连沟数女全然没有周润发刘德华那么君子般道貌岸然。想想看,主角是矮仔喔,还能指望他有多高大威猛玉树临风?如果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再强调金钱有价爱情无价的价值观,也未免奥特了。不可否认,如今还是有相当多的电影题材喜欢这类奥特的取向,完全不把观众当回事,大家看的时候能有多少认同?就本人而言,最近观影的一个例子就是《扑克王》,看到直抽筋。所以,本片还是很现实了一把,让人想起《大丈夫》那种喜剧片。作为一名男性,至少我看的时候是很有带入感d。      很俗很流畅,不装b   一部能吸引人丝毫不分心不间断看完的电影最起码应该是紧凑不拖沓,很高兴《矮仔多情》做到了。在故事上你可以说它很俗,但整体上在近年的港片中已经表现出少有的流畅了。无论是场景切换,人物的对白、读白饱含的信息量,还是节奏上的处理都紧紧抓得住剧情。有个例子,在很多片里你会看到这样一种 MTV式场景:在某首歌中主角或奔跑或作失恋痛苦状等行为,延续至少半首歌,然后画面黑了,主角开始重新生活之类。而在《矮仔多情》中,主角的这首“歌” 是在一点上却突然打住,开始一个转折,就好像顺着一条绳子摸下去却摸到一个结一样,绝不让你继续跟着“沉迷”下去,多厚道啊!在表演方面,王祖蓝延续了一贯的贱贱矮仔形象,动作很夸张,说话很淫贱。正所谓男人不坏女人不爱,他的这套做派安在一个形象大众点的花花公子身上应该是最sharp的吧。但偏偏是这个矮仔,很多时候对着妞的表情和爆出来的话都足够猥琐,非常黄色,就差学学周星驰流一下口水。这种形象注定了他的与众不同,换了古天乐来演,你是不是要起鸡皮了?王祖蓝的角色定位成一个丑角是很明智的,男同胞们不会觉得上天太不公平,因为他有钱却形象sorry,于是会较有代入感——是的,你没他有钱但形象不比他差吧。所以这个设置算是很成功啦,至少他不装b。我明白,很多男同胞

《旺角监狱》:“黑社会偶像”的破灭和香港的社会变迁

  首先小小的建议一下,这部电影最好还是去看粤语版本。倒不是国语的版本又是被“阉割”的,而是由于那个国语版本的配音实在太差,影响观看的感受。这部影片没能通过在内地的审查,所以未能在国内的院线上映,估计王胖子会是大失所望。原因无非是两个:一个是在内地审查较为敏感的黑社会题材,另一个可能就是影片中莫小奇扮演的妓女角色有损内地人的形象。不过,这部影片,倒是最近几年王晶值得注意的一部作品。   进入2009年,自进入新世纪以后一直相对比较沉寂的王胖子突然爆发,一年内一口气推出了三部作品。其中的《大内密探零零狗》和《金钱帝国》都进入了内地市场,票房反映尚可。引人注目的是,王胖子的风格也发生了明显变化,除了《大内密探灵灵狗》还有其过去作品的影子之外,其它两部作品都多少具备了一些新的色彩。其中的《金钱帝国》还具备了些许“主旋律”的味道。除此之外,他还在不同场合公开表示不会再去接拍原来他所“擅长”的、任何类型的三级片,让人感慨王胖子也“改邪归正”了。这部在2009年十一月推出的《旺角监狱》也在原有的香港泛滥的黑帮片的类型上加入了一些新的内容,甚至还包含了对于黑帮片的一些颠覆和嘲讽在内,使得本片具备了一些新的色彩。   影片以张家辉所饰演的黑社会分子在坐牢近三十年后出狱之后的经历作为主线,夹杂了一个极为常见的黑社会帮派争做大哥的线索,看起来和以往的很多黑帮类型片极为相似,有沦为陈词滥调的可能。不过,这次王晶在影片中更注重了个人对于社会变迁的感受,将一个因长期囚禁而精神分裂的人对于新时代变迁的难以适应的困惑表现得比较出色,虽然也不可避免的加入了俗套的“半路爱情”的内容,不过却是着墨不多的母子亲情最为感人。总起来说,这部影片在大部分的俗套之外,还是有一些自己比较独特的东西在内,而这些东西,确实又可以帮助这部影片增加印象分数。   影片中张家辉所饰演的角色辉哥是一个精神分裂者,在表现上,王晶采用了用两个人来表现得手法,这在影坛倒不是什么新鲜之举。经典之如《搏击俱乐部》,还有比较出色的《致命ID》《失眠症》等影片都采用了这种表现方式。港片中杜琪峰的《神探》甚至用多人角色来表现多重人格的分裂。在这部影片里,这两种分裂的人格形象的出现更多的是代表着男主角的过去和现在,以及人性中善与恶的两个方面,不过这种善与恶却都因长期的牢狱生活服从于男主角本性的转变。在彼得为辉哥接风酒桌上和最终辉哥暴打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