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罗伯·莱纳
主演: 玛德琳·卡罗尔 / 卡兰·麦克奥利菲 / 瑞贝卡·德·莫妮 / 安东尼·爱德华兹 / 约翰·马奥尼 / 佩内洛普·安·米勒 / 艾丹·奎因 / 凯文·韦斯曼 / 摩根·莉莉
类型: 剧情, 喜剧, 爱情
地区: 美国
片长: USA: 90 分钟
上映: 2010-08-06(美国) 一连看了两遍《怦然心动》,真的是怦然心动。一对小孩,一棵树,特别简单的故事,讲 得荡气回肠。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女生十来岁就有超脱的自省意识,审视自己爱的人到底值不值得爱。一旦触及她的自尊,立刻决定放弃这个男生。我们文化里的 “爱”,似乎都要低到尘埃里,舍弃自尊才叫爱,犯贱当真爱。
《怦然心动》是很简单的故事,但是很丰富。主讲小孩早恋,其实这部电影里还讲了追求自己的梦想,尊重,勤劳,怎么看待贫穷,怎么接纳残障的家 人,怎么维护自己的自尊。我印象很深的一个细节是父母吵架之后,立刻对孩子说:“我们会解决好,不是你的错。”然后轮流去安慰她,表示父母还是相爱的,让 孩子安心。所以,孩子才会觉得:“我觉得妈妈很不容易,我觉得爸爸也很不容易。但是生在这个家庭里,我很幸运。”相爱的父母胜过富有的父母。
《怦然心动》里小女生跑回来哭,说男生当着所有人面要吻她,她妈妈说:“真的吗?我看你需要和他谈一谈。”男生再三敲门,妈妈只是有礼而抱歉 的说:“她不想和任何人说话,她把自己锁在卧室里。”男生来自一个鄙视女生家的家庭,但是女生的父母能把他区分出来,看待他如同一个常人。
继续说《怦然心动》。我很羡慕美国文化里的这种女主角,就像《UP》里的老婆婆:有冒险精神,浪漫精神,敢于与众不同,智慧有担当,有实现梦 想的脚踏实地的能力,生机勃勃,有爱,也会爱,有健康的体魄和灵魂。我们通俗文化里的女主角,大多还是傻而天真,迷糊,乐观,感情丰富这一型,等男主角来 怜爱。一句话概括,美国这种女主角是树,开花的树,没有男主角也会生长得很好;我们的女主角是花,是残缺的花,有些还带着悲剧性的身世和身体,等着男人来 拯救。
很多人讲,男生配不上女生,男生很纠结等等。我觉得电影讲了一个很简单的事实:小男生和小女生的心智发育不对等。很好理解,小学生总是女生成 绩比男生好。女生早慧,男生懵懂,于是女生往往先喜欢上男生。男生开窍,女生已经开始思考。所以,他们俩显出心智的落差,但不是品质的落差。最后,他在自 己的思考之后做出了决定,勇于忤逆父亲,做出了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判断。
最后,我觉得我们和美国故事最大不同的一点是:他们不做“纠结”,无论分分合合,都是干干脆脆。我们吧,无论什么剧情,主要做的就是“纠 结”,心里爱但是不敢说,说了但是不敢做,做了但是不敢爱,爱了但是没名分,有名分了但是没缘分……明明是扭曲,还老说这叫“戏剧张力”,或者“命中注 定”。
看完电影,听完第一片尾曲《let it be me》,外面是不变的黑暗,玻璃窗面反射微弱的自己。
我认为这是一个遥远的春暮,那棵高高的树,围绕着落日聚合的远去的云朵,无疑是小女孩美丽心灵的映衬。然而只讨论映衬,难免失之庸俗和狭隘, 不过当你看到一个八年级的小女孩爬上一棵傲然挺立郁郁青青的树,眺望遥远的叆叇暮云,你不可能感觉不到她纯洁坚强的心,有着某种夺人眼球的光环,也具有某 种象征意义,我甚至要说这是一个多少带有些美国精神的故事(小姑娘的动手能力实在太强了!但,当然,这并不是电影的重点,对于一部美好的初恋电影,象征意 义从来都不应该是重点。)小姑娘懂事,独立坚强,坚持自己的想法,挺身而出去捍卫一棵树,同时也捍卫自我,在捍卫自我的过程中,认清了自己对小男主这份迷 恋的外在表现的中心点——dazzling eyes——可能只是一个美丽的枕套,里面不过是虚幻飘渺的羽绒,如果找不到得以延续的落脚点,将仅仅是另一个白日梦境,还可能是噩梦(而最后这落脚点以 一棵树的姿态完整了电影)。
不得不说,导演明显偏爱小女主的角色,他给了这个女孩更多的内心,表现个性更加细腻,也更流畅:傻傻的迷恋,送鸡蛋(对于我的年龄来说的确是 犯贱之举但是对于她这个年龄来说,自然、美好,仿佛是天底下最天经地义的事),发现鸡蛋被扔受到伤害,反思自己的现状,奋然修善庭院,表面原谅男主(看上 去波澜不惊实则如履薄冰),去探望残疾的叔叔,偷听到男主讨论自己再次受伤害(不得不说那从一开始的开心到后来的悲伤愤怒的眼神转变让人揪心),去男主家 吃饭并告诉男主他是coward,auction上无奈的善良之举导致阴差阳错,被强吻,最后真正意义上原谅男主同时也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并极具治愈感地 一起种树。整个过程都以一种真实的速度不紧不慢地展现了女主的成长之路。
而关于树,我想说的是,树真的是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治愈力的意象,一开始小姑娘喜欢爬上树眺望远方,忘掉一切俗世浮云,但是后来有人要将树 砍掉,她固执孤独地站在树上负隅顽抗,像个古老的寓言那样。爸爸望着她不无失落地说着(It's time),她才开始明白,是啊,是时候,该下来了,于是,树被砍倒,变成了墙上一幅永恒的画,也永远留在了女主的心中。而结尾处,两人又在一起种树,说 得矫情点儿,是初恋的树,梦想以让人信服的角度照进了现实,比阳光还灿烂明媚,多简单,不掺杂质。就是一个眼神,一个等了太久最终我们也未能有幸见证的 吻。
男主的爷爷不仅仅帮助女主休憩了庭院,同时也是启动了男主这方由白痴操蛋花瓶男向着透过现象看本质初级能力者的转换过程的关键人物,这方面,男主他爹就是对立面,男主的缺点看来都是遗传自男主他爹:虚荣,懦弱,相比他爹多少轻微一些的自命不凡。
至于转变的步调就相对女主的心路历程快了一些,可能只是个人感觉,不过还好,仅仅是相对的,也不显得仓促。
看到最后两人在一起种树的时候,我几乎都有了大妈似的对小情侣和和美美没羞没臊的样子喜闻乐见的心态:你最后有幸跟你的prince charming到了一个台阶上并仰起头带着一丝胜利者的骄傲,而你的prince charming则向你单膝着地(原谅我yy)承认被你俘虏,一个标准的女追男大欢喜结局。但是因为是初恋,少了些娱乐意味,多了些成长的励志意义。女友 邻们,女主又一次赤果果地证明了,女生只要自尊自爱摆正心态(这样的例子简直太多了,简爱,傲慢与偏见里的lizzy),最终能守得云开见月明(恩,死缠 烂打是不可取的),never give up on yourself,never quit!
听到片尾曲《let it be me》的时候,我久远的记忆真正开始蠢动。很多年前,衣如白云黑发如永夜,停车场尽头,远远地飘过来一句,轻轻地,以只属于你的,特殊的,我还记得的语 调,隔着那么多年飘了过来,让人事到如今还是泛起波澜。我可能是太久没想起这个了,仅仅在这个周六的夜晚,在被黑夜和孤独包围着的异样的宁静中,从别人的 美好故事里,偷得了一分愉悦,偷得了一丝闲情逸致来重新翻阅往事,像初恋那样。或许很多年以后,我们各自结婚了,你听着你的爱人絮絮叨叨,每一两年极偶然 地,能想起我的影子,记起我早年几乎从不发牢骚的和你曾言之温柔得难以理解的奇异个性,而我对着我的另一半把你永远留在黑暗中,但是这句话,就死死地缠绕 在了每一个跟初恋有关的事物里,像一棵永远砍不去的树。
是啊,为什么不呢,像初恋那样,只要对方值得。
主演: 玛德琳·卡罗尔 / 卡兰·麦克奥利菲 / 瑞贝卡·德·莫妮 / 安东尼·爱德华兹 / 约翰·马奥尼 / 佩内洛普·安·米勒 / 艾丹·奎因 / 凯文·韦斯曼 / 摩根·莉莉
类型: 剧情, 喜剧, 爱情
地区: 美国
片长: USA: 90 分钟
上映: 2010-08-06(美国) 一连看了两遍《怦然心动》,真的是怦然心动。一对小孩,一棵树,特别简单的故事,讲 得荡气回肠。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女生十来岁就有超脱的自省意识,审视自己爱的人到底值不值得爱。一旦触及她的自尊,立刻决定放弃这个男生。我们文化里的 “爱”,似乎都要低到尘埃里,舍弃自尊才叫爱,犯贱当真爱。
《怦然心动》是很简单的故事,但是很丰富。主讲小孩早恋,其实这部电影里还讲了追求自己的梦想,尊重,勤劳,怎么看待贫穷,怎么接纳残障的家 人,怎么维护自己的自尊。我印象很深的一个细节是父母吵架之后,立刻对孩子说:“我们会解决好,不是你的错。”然后轮流去安慰她,表示父母还是相爱的,让 孩子安心。所以,孩子才会觉得:“我觉得妈妈很不容易,我觉得爸爸也很不容易。但是生在这个家庭里,我很幸运。”相爱的父母胜过富有的父母。
《怦然心动》里小女生跑回来哭,说男生当着所有人面要吻她,她妈妈说:“真的吗?我看你需要和他谈一谈。”男生再三敲门,妈妈只是有礼而抱歉 的说:“她不想和任何人说话,她把自己锁在卧室里。”男生来自一个鄙视女生家的家庭,但是女生的父母能把他区分出来,看待他如同一个常人。
继续说《怦然心动》。我很羡慕美国文化里的这种女主角,就像《UP》里的老婆婆:有冒险精神,浪漫精神,敢于与众不同,智慧有担当,有实现梦 想的脚踏实地的能力,生机勃勃,有爱,也会爱,有健康的体魄和灵魂。我们通俗文化里的女主角,大多还是傻而天真,迷糊,乐观,感情丰富这一型,等男主角来 怜爱。一句话概括,美国这种女主角是树,开花的树,没有男主角也会生长得很好;我们的女主角是花,是残缺的花,有些还带着悲剧性的身世和身体,等着男人来 拯救。
很多人讲,男生配不上女生,男生很纠结等等。我觉得电影讲了一个很简单的事实:小男生和小女生的心智发育不对等。很好理解,小学生总是女生成 绩比男生好。女生早慧,男生懵懂,于是女生往往先喜欢上男生。男生开窍,女生已经开始思考。所以,他们俩显出心智的落差,但不是品质的落差。最后,他在自 己的思考之后做出了决定,勇于忤逆父亲,做出了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判断。
最后,我觉得我们和美国故事最大不同的一点是:他们不做“纠结”,无论分分合合,都是干干脆脆。我们吧,无论什么剧情,主要做的就是“纠 结”,心里爱但是不敢说,说了但是不敢做,做了但是不敢爱,爱了但是没名分,有名分了但是没缘分……明明是扭曲,还老说这叫“戏剧张力”,或者“命中注 定”。
看完电影,听完第一片尾曲《let it be me》,外面是不变的黑暗,玻璃窗面反射微弱的自己。
我认为这是一个遥远的春暮,那棵高高的树,围绕着落日聚合的远去的云朵,无疑是小女孩美丽心灵的映衬。然而只讨论映衬,难免失之庸俗和狭隘, 不过当你看到一个八年级的小女孩爬上一棵傲然挺立郁郁青青的树,眺望遥远的叆叇暮云,你不可能感觉不到她纯洁坚强的心,有着某种夺人眼球的光环,也具有某 种象征意义,我甚至要说这是一个多少带有些美国精神的故事(小姑娘的动手能力实在太强了!但,当然,这并不是电影的重点,对于一部美好的初恋电影,象征意 义从来都不应该是重点。)小姑娘懂事,独立坚强,坚持自己的想法,挺身而出去捍卫一棵树,同时也捍卫自我,在捍卫自我的过程中,认清了自己对小男主这份迷 恋的外在表现的中心点——dazzling eyes——可能只是一个美丽的枕套,里面不过是虚幻飘渺的羽绒,如果找不到得以延续的落脚点,将仅仅是另一个白日梦境,还可能是噩梦(而最后这落脚点以 一棵树的姿态完整了电影)。
不得不说,导演明显偏爱小女主的角色,他给了这个女孩更多的内心,表现个性更加细腻,也更流畅:傻傻的迷恋,送鸡蛋(对于我的年龄来说的确是 犯贱之举但是对于她这个年龄来说,自然、美好,仿佛是天底下最天经地义的事),发现鸡蛋被扔受到伤害,反思自己的现状,奋然修善庭院,表面原谅男主(看上 去波澜不惊实则如履薄冰),去探望残疾的叔叔,偷听到男主讨论自己再次受伤害(不得不说那从一开始的开心到后来的悲伤愤怒的眼神转变让人揪心),去男主家 吃饭并告诉男主他是coward,auction上无奈的善良之举导致阴差阳错,被强吻,最后真正意义上原谅男主同时也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并极具治愈感地 一起种树。整个过程都以一种真实的速度不紧不慢地展现了女主的成长之路。
而关于树,我想说的是,树真的是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治愈力的意象,一开始小姑娘喜欢爬上树眺望远方,忘掉一切俗世浮云,但是后来有人要将树 砍掉,她固执孤独地站在树上负隅顽抗,像个古老的寓言那样。爸爸望着她不无失落地说着(It's time),她才开始明白,是啊,是时候,该下来了,于是,树被砍倒,变成了墙上一幅永恒的画,也永远留在了女主的心中。而结尾处,两人又在一起种树,说 得矫情点儿,是初恋的树,梦想以让人信服的角度照进了现实,比阳光还灿烂明媚,多简单,不掺杂质。就是一个眼神,一个等了太久最终我们也未能有幸见证的 吻。
男主的爷爷不仅仅帮助女主休憩了庭院,同时也是启动了男主这方由白痴操蛋花瓶男向着透过现象看本质初级能力者的转换过程的关键人物,这方面,男主他爹就是对立面,男主的缺点看来都是遗传自男主他爹:虚荣,懦弱,相比他爹多少轻微一些的自命不凡。
至于转变的步调就相对女主的心路历程快了一些,可能只是个人感觉,不过还好,仅仅是相对的,也不显得仓促。
看到最后两人在一起种树的时候,我几乎都有了大妈似的对小情侣和和美美没羞没臊的样子喜闻乐见的心态:你最后有幸跟你的prince charming到了一个台阶上并仰起头带着一丝胜利者的骄傲,而你的prince charming则向你单膝着地(原谅我yy)承认被你俘虏,一个标准的女追男大欢喜结局。但是因为是初恋,少了些娱乐意味,多了些成长的励志意义。女友 邻们,女主又一次赤果果地证明了,女生只要自尊自爱摆正心态(这样的例子简直太多了,简爱,傲慢与偏见里的lizzy),最终能守得云开见月明(恩,死缠 烂打是不可取的),never give up on yourself,never quit!
听到片尾曲《let it be me》的时候,我久远的记忆真正开始蠢动。很多年前,衣如白云黑发如永夜,停车场尽头,远远地飘过来一句,轻轻地,以只属于你的,特殊的,我还记得的语 调,隔着那么多年飘了过来,让人事到如今还是泛起波澜。我可能是太久没想起这个了,仅仅在这个周六的夜晚,在被黑夜和孤独包围着的异样的宁静中,从别人的 美好故事里,偷得了一分愉悦,偷得了一丝闲情逸致来重新翻阅往事,像初恋那样。或许很多年以后,我们各自结婚了,你听着你的爱人絮絮叨叨,每一两年极偶然 地,能想起我的影子,记起我早年几乎从不发牢骚的和你曾言之温柔得难以理解的奇异个性,而我对着我的另一半把你永远留在黑暗中,但是这句话,就死死地缠绕 在了每一个跟初恋有关的事物里,像一棵永远砍不去的树。
是啊,为什么不呢,像初恋那样,只要对方值得。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