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 余曦 / 黄建新 / 赵宁宇
主演: 黄轩 / 倪妮 / 王仁君 / 刘昊然 / 袁文康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历史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21-07-01(中国大陆) / 2021-06-11(上海国际电影节)
片长: 137分钟
又名: 一九二一
IMDb: tt12624504
2021年7月2日晚看了七一献礼影片《1921》。看完了,忍着看完的!说什么“献礼”,我要是收礼物收到这么一分二,绝对把礼拽到送礼人的脸上。
开骂之前,写在正文之前:
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
伟大、光荣、英雄的中国人民万岁!
革命先烈们为国家的兴亡上下求索的精神感人至深,之后开创的事业更是波澜壮阔!每个真正的革命者都“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坚守着信仰,每一位为革命献身的英灵都有以藐然之身与揭地掀天的命运相抵拒的气概!这些我是从人教版历史课本中学习到的,这些我是从优秀的革命影视作品,如《觉醒年代》,中深刻体会到的。
也正因为如此,当我看到《1921》时不由得怒从心头起!因为,这片儿简直是对“革命”的极大亵渎!首先,我给它定个性:此片除了旋律没问题,哪哪都是问题;就是一手高擎着“革命理想”绑架观众,一手暗戳戳的为资本收割人民的钱包。它,配不上所拍摄的主题!!!
一.全片通病
1.演员&表演
说实话此片的选角是真的失败,当然我也理解导演想要应和“一百年,正青春”,所以用了一大波的年轻演员,但是这些流量小生的演技确实堪忧,完全没有张力的表演根本体现不出来革命道路上的艰难,入不了戏强入戏,明明就是为了利用这些人自身的流量罢了。这是年轻演员的问题。
那你以为老演员就没问题?陈坤那演技是全片成熟演员中最大的槽点,夸张且做作。《觉醒年代》中于和伟将当时的青年导师、五四运动总司令陈仲甫先生演绎的生活且入骨。很好的诠释了一位革命家在求索过程中碰壁后的落寞,在找到信仰后的欣喜和坚定,在实施行动过程中的果敢和坚决。总的一句,于和伟饰演的陈仲甫是一个性情中人,而陈坤饰演的是一个神经病,夸张的动作,做作的台词,瞪着的牛眼全然没有任何内容,只是为了瞪着,且显着呆滞。
2.剪辑&编剧
剪辑在整部影片中的作用极其重要,没有剪辑我还能当它是个PPT电影,有了这剪辑我就只想说,“这是神马东西”!乱,通篇透着乱!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天上一脚地下一脚!实在受不了的我看看了导演,才知道《建国大业》《建党伟业》是黄导演的力作,那就不意外了。但是如果说前二者算得上能看的流水账,《1921》简直就是一团乱麻!!!就给我一种导演分别用苏绣、湘绣、粤绣、蜀绣、京绣、鲁绣、杭绣、闽绣的布条子给观众捆扎了一个墩布(拖把),每个片段都精致得要死,合起来却不是个东西。
再说编剧,编剧在我看来简直是个智障,啥啥想说又啥啥都说不好。想说革命先烈得探索过程,又想说历史大事件,最后又想来点谍战剧。我诚然是不知道日本间谍追杀日共党员,又被另一个日共党员反杀的剧情,对全片有什么增益;也不知道马林和尼克尔斯基两人被法租界警察追捕的戏份是想表达什么。两个共产国际的列席人员罢了,至于那么浓墨重彩么?还在那街头飙车,简直就是为了追逐而追逐。还有就是作为一个理工科的直男,我实在难以忍受没有任何倾斜的老爷车转盘漂移;我也无法明白最后青年毛润之混在法国人的庆祝队伍中是为了什么,最后怎么就狂奔起来了?其实这点我可能理解编剧想说啥,可能是想说,青年毛润之在看到强国为自己国家庆祝时可以那么的排场,她的人民又是那么自由,自己心中升腾起了“中国以后也要这样”的豪情,然后就跑起来了,但是讲真,导演他没给你拍出来。
3.导演&镜头
最后对于导演和镜头,我也只想说糊里糊涂!导演在片中用了好多不知所以的镜头,拍摄了好多莫名其妙的意向,又表达了好多捉摸不透的想法。
首先是李达站在屋顶。召开一大面对那些密探唯恐避之弊,你站在房顶上来就是一声长啸,真的是… …无语!其次是日本间谍最后被杀时候的小丑喷火,镜头一会追逐,一会又转到小丑喷火,小丑喷火有什么意义?想表达什么?在这我更不理解的是,三个日本人追逐的路线打比方是由东向西,最后位于中间的军国主义间谍被刺杀且手枪走火,那怎么走火的子弹就穿越了嘈杂的人群命中了身处北侧的小丑呢?
片中这类假模假式的镜头还有很多,我实在是没记录下来,二刷去记录下槽点我又没那个勇气。
更可气的是,张国焘、周佛海、陈公博这三人是后来的叛党分子。张投靠国民党反动派上演了最早党员叛党的闹剧,周陈二人更是跟着汪精卫成为九大汉奸,那麻烦问下导演你们给这三人,尤其是周陈二人那么多的镜头是什么意思?还有来有往的,是在为他二人洗白洗地么???
二.资本营销
本片最可圈可点的就是这优秀的营销公关。几乎是全媒体的营销,且运用了矩阵式的营销手法,除了豆瓣的评分还算低,百度、抖音、哔哩哔哩、猫眼只要搜索“1921”这个关键词,一派叫好、赞美之词。正如《道德经》中所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一派叫好之下隐藏的是什么也就不言而喻了。
《看完<1921>,最大的感受:中国缺的就是这种电影!!》、《让主旋律变得好看,<1921>做到了》、《<1921>这部电影创作之初就不是为了票房,而更像是一种科普》… … 写这些文章的人你们,你们是没看,还是没带着脑子去看,还是说拿人手短,就良心昧起来写了这么一篇捧臭脚的文章?!
甚至之前觉得对于电影有着自己独到且辛辣见解的各种自媒体,一下子也都做了睁眼瞎,一律夸赞起了这部破破烂烂的“礼物”,稍微有点良心的就避而不谈电影好坏,只说革命先烈的伟大,革命先辈的伟大我有用你说?看历史书不比你讲的清楚?
凡此种种皆是助纣为虐。是你们把良心往胳肢窝里一揣,助力了资本收割敛财。也正是你们让这部片子制片人们觉得,高擎着“革命理想”就可以万事太平,这和拍抗日神剧的导演和背后的资本有什么区别?“反正我拍的是杀鬼子,你有本事不让我过审,你有本事说抗日不对?”这就是这些资本和导演内心真正的OS。
本片的黄导一定是尝到了《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的甜头,这种电影演员为了政治正确不好意思要片酬,却肥了导演和资本。让他们可以肆无忌惮的扛着红旗招摇撞骗,所以我说其心可诛!你们是中国电影市场里的“反动派”。再说那些收了资本方好处的媒体,你们和“反动派”站在一起,恬不知耻的写着歪曲事实的文章,所以我说其心甚污!!
说实话我是准备深受感动去的,看完却只有无言以对。
两个小时的电影里面写满了不知所谓,金燕西式的陈独秀无风度,无气概,无文人傲骨,无志气使命,如同公子哥一般穿着时兴的西装挑着眉毛,歪着头问孙中山先生讨要教育经费模样,令人毫无违和感地穿越到金粉世家,看到金燕西歪着头挑着眉毛与父亲做着幼稚的抗争。
以李达为故事主线展开的1921建党前的故事,不知李达奋斗为何物,不知李达为何而斗争,满口的共产主义,满口的工人阶级,你甚至都不懂他的满腔愤怒来自于何,《共产主义宣言》导演哪怕只是认认真真看过一次,也不会出现如此浅薄切表现形式。
工人阶级受到压迫简单的表现为穿着体体面面,长得白白胖胖的工人挥舞着旗帜说着工人阶级万岁,闹着要革命要罢工,镜头也尽可能给了美女帅哥的工人阶级的亮相机会,无数的明星出现在镜头里,你看这个是欧阳娜娜,这个是刘昊然,这个是韩东君,这个是李晨……他们在演领导工人革命运动呢。
什么是工人革命,是在连续工作数十个小时的工资甚至买不回一块黑面包。是母亲干瘪的乳房已经无法提供给新出生的婴儿奶水。是一个人像一只狗一样被鞭打被侮辱,被刚踩过牛粪的鞋子踩上脸也要低下头舔着监工的鞋子去工作。
他们要的不多,他们要的只是活下去,让自己活下去,让自己的妻子活下去,让自己的孩子活下去。
三个馒头能让他们活下去的时候,他们不会反抗,两个馒头能让妻子子女活下去的时候,他们也许也不会反抗,一个馒头能让子女活下去的时候,他们有些人甚至还愿意去忍受,只有当没有馒头的时候,他们如何努力也活不下去的时候,这个时候才会奋起反抗,才会一呼百应。不抗争就会死的时候才会不怕死。
无数的工人革命之所以失败的理由也正是因为资本家洞察工人这种想活下去的心态,内部进行瓦解,当个体利益与群体利益相悖的时候,谁也不愿意当最后一个维护群体利益的人,他们很想团结,但又很想活下去。电影里表现的是一群白白胖胖,体体面面的人高喊工人阶级万岁,然后发生冲突,冲突的结果则是一堆明星静坐示威,帮着伤员裹一裹纱布,还能和伤员一起拉着手唱歌跳舞,背景音乐再放一首俄国的三套车,最后再高喊一声他们答应我们的请求,答应涨薪了,这就是电影里所表现的工人革命胜利,你无法理解他们的一呼百应,你也无法理解他们毫无理由的坚定。
看到了许多明星,看不到他们坚定的原因,看到了共产主义宣言,却看不到共产主义精神的产生发展演变如何在中国落地生根。中间毫无联系的加上日本共产党的剧情,毫无必要的加上飙车比车技的剧情,让我怀疑是不是又穿越到了头文字D。毫无缘由毫无结果毫无关联的特务剧情,让我又怀疑是这片是谍战剧编剧出了大力。
毫无信念的台词,毫无演技的落泪,甚至都不知道他们这样做是为了什么,看不到满地饿殍,毫无希望的世界里有一群人跌跌撞撞去寻找新希望的模样,看不到他们痛苦挣扎,也看不到他们如何在绝望之中挣扎从而寻找到了新的希望。
强烈的痛苦之中会慢慢产生强烈的快乐,在否定和怀疑之中也会逐步走向坚定和坚信,走的人多了就有路了,这才是这句话的含义。
剪辑稀烂,关联稀烂,情节转折稀烂,站在房顶的黄轩画面拍的挺美的,嘉兴红船上的倪妮打伞拍的挺美的,我清楚地认知到那是黄轩演的黄轩和倪妮演的倪妮,嗯,都挺美的。看完之后很难受,很难受在一个难得的一个周五里在电影院里呆了两个小时,感觉很对不起陪我一起看的朋友。如果非要给这个片不算难看的评价的话,那依本人拙见lofter上的三段式小甜饼称为精彩绝伦也不为过。
最后祝愿祖国在建党一百周年的今天及以后越发繁荣富强。
有幸在去看1921之前看了几部烂片,已经打了最坏的打算,所以电影比我想的要好一些。列一些我认为不足的地方:
叙事太散。主线应该是中共一大召开,没必要花大笔墨讲特高科、日本共党代表、激进共产主义分子,这条线基本没有意义,最后特高科特务两分钟被解决了。共产国际代表、倪大红演的“上海滩大佬”这两组人物构成的一条线还算有意义,但老爷车飙车的那一段像是刚从《悬崖之上》里搬来的一样。同时,剪辑把叙事的几条线完全剪乱了,给观众观影造成很大负担。除了主线和上述两条线,还有一些没头没尾的情节,比如蒋介石去拍卖行,蒋委员长后面再也没出现过,可能是原来的戏份被后期剪没了。
主线重点不突出。想塞尽可能多的人物进去,分摊在每个人身上的笔墨很少。辨认人物的唯一方法就是靠闪过的人物介绍,很多人见了一面就再也没见过。虽然叙事比较散,但相对来说分配给主线的时间还是蛮多的,后半部分完全有机会讲好故事。可惜的是到现在我也没懂故事高潮是哪里。按道理说应该是中共一大召开,如果是真的的话,我就只能说我水平有限,靠一首国际歌和雨停日出的场面,还没办法完全打动我……
布景如同背景板,缺少生活气息。影片外景很多都是大片的天青色,文艺感过重。毛润之在上海街头奔跑的镜头我还蛮惊喜的,但是背景亮晃晃的街坊上几乎没人,毫无真实感,很出戏。在先导片里制作人员介绍说,希望能把那个年代的建筑塑造得更现代感,说是更贴近观众…这大可不必,因为只是让我想到了现在流行的网红打卡的仿民国建筑…
人物。大部分人物谈不上刻画不刻画的,就是来出个场。有一些角色设定莫名其妙,比如李达家对面的小姑娘。戏份多一点的人物也没什么机会深入刻画,基本只靠说台词。戏份多=镜头多一点+台词多一点,所以就算是在演员表上排的很前的刘昊然,也很难给观众留下什么印象。
另外想说的是开头结尾的纪录片可以少放一点,对于观影并没有很大影响,甚至模糊了故事中心。不过考虑到这是一部奏响主旋律的片子,也许联系古今才是最终目的。
上述是可以改进的地方,但是并不代表影片没有可圈可点之处,比如我还是很喜欢上海街头奔跑和小时候被父亲追的蒙太奇剪辑那段。《1921》至少保证了叙事完整、主线简洁易懂,塑造了群像英雄,充分尊重历史、尽力还原历史。
编剧:线索庞杂,没有重点,更换会场的波折一笔带过,无关或者关系不大的情节倒是花了大量笔墨。李达的爱情线再重要,也不能胜过一大会议吧?但在嘉兴渔船上的戏份总共才多少?难道就是每个人一举手唱首歌就完事了?
选角:究竟是看演技还是颜值和流量?一个比一个帅,一个比一个靓,脸光滑的甚至连化妆粉都清晰可见。黄轩、陈坤还勉强能符合人设,其它几个流量小生简直看不下去了,试问党的创始人就是这样胸无城府,天真灿烂?在那样一个黑暗的时代,怀抱理想的年轻人必定是早熟的、深沉的,而从演员们的神态、动作、语气上根本看不到这一点。看到的只有青春和朝气。但这是远远不够的。
表演:台词痕迹十分严重,很多地方都显得突兀不自然。毛和杨的对话,一大纲领的讨论,仿佛一开始就必然知道革命要成功似的。早知道,最后除去牺牲和叛变的,13名代表只有两个人活到了新中国成立。一大成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一大代表不同的心理状态在影片里基本看不见。这一点,确实要向苏联电影好好学习下。否则,就真变成没有内涵和深度的宣传广告了。
总之,讲政治没错,但把这样厚重的一个题材简单化、庸俗化就是不对的了,我们需要的不是在电影院被强行感动2个多小时,而是通过回顾那段历史有所思、有所悟。革命成果不易,切勿消费先辈!
虽然早知道《1921》口碑不怎么的,但还是去看了。从导演方面来讲,如果一个导演连故事都诠释不好,空有一些电影技术,那他绝对不是一个好的导演。感觉整部电影想说的东西很多,但是每一样都是戛然而止,每一条线都七零八落,每个人物都是一晃而过,我不知道有什么意义,还是为了塞人这样做?其次,很多地方叙述得莫名其妙,比如毛泽东奔在街上一路狂奔,到底想表达啥东西啊,没有体现一个所以然,有头没尾。又比如共产党刚刚成立国际歌刚刚唱完,下一秒各个党员就陆续阵亡了看得我一脸懵逼。
再说说演员方面,真的是拜托某些流量咖爱豆咖们饶过献礼片吧,你们去演其他电影都可以,能不演历史人物吗?那个时代下的人物具有厚重感与年代感你们真的撑不起来。看见许凯的茅盾出场就已经想笑了,咋地,感觉他分分钟掏出来的不是笔而是拳头,欧豪演得革命者依旧很地痞流氓,刘诗诗的宋庆龄坐姿依然很礼仪,我想问这是在参加某个时尚晚宴或者颁奖典礼么?孙中山和赵丽颖离婚了是不是天天发顺丰啊不然怎么感觉一副肾虚样。魏大勋的蒋介石一下车我还以为是某个穿越到1921年的健身教练,这肌肉我真的想摸一摸,但与蒋介石有个毛线关系,他老人家是削瘦的啊拜托。最后赵露思一出镜我实在破防了,可能平时看她热搜上的茶言茶语看多了吧,我们那一排观众都不约而同笑出了声,可能大家都憋太久憋不住了。
这里顺便说一下如果一个演员她没有过硬的作品做支撑,团队就迫切地开始往流量方向营销,借着粉丝运营出来的流量天天操热度,他们最后给大众呈现的实绩不是作品,而是粉丝的时间和精力,是的,他们的实绩最后只是一群粉丝而已。所以这些人身上的明星特质与个人特质会远远大于他身上作为一个演员的特质,因此不难理解观众不会轻易给他们买账。其次,电影往往需要的是质感以及烟火气与艺术感之间的平衡,特别是这种献礼片,所以可不可以不要脂粉气太重呢?不然我会以为你是来走秀而不是搞革命,像倪妮那种素颜就挺好的。最后,再吐槽一下金燕西吧,陈独秀真的很金燕西了,我印象中历史书上的陈独秀没那么油腻,陈坤之前的《火锅英雄》和《鬼吹灯》都挺好,这次简直最失望没有之一。
电影打一分,除了这段历史本身,还真的没有什么亮点,让人落泪的终究是活在历史书上的革命英雄们。黄轩看了《猫妖传》后,白乐天就给我感觉打了鸡血一样,对这种亢奋式表演方式不太理解。最惊艳的可能就是宋轶了,可惜镜头也不多。女主倪妮中规中矩,但也没啥惊喜。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