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郑朱莉编剧: 郑朱莉主演: 金时恩 / 裴斗娜 / 崔熙真 / 宋永世 / 金宇谦类型: 剧情制片国家/地区: 韩国
语言: 韩语
上映日期: 2022-05-25(戛纳电影节) /
2023-02-08(韩国)片长: 138分钟又名: 阴影下的她(台) / Next Sohee / About Kim Sohee
IMDb: tt19820538
《下一个素熙》是韩国女导演郑朱莉的第二部长片,上一部作品《道熙呀》(2014)同样用温婉细腻地方式处理尖锐题材,另一个共同点是主角都是裴斗娜饰演的落魄警察。
从海报和剧情简介就能感知到电影的风格,这部作品注定不会太受关注。
果然,看完电影,胸口像闷了一口气。
素熙,一个普通家庭的女孩,性格开朗活泼,会为朋友出头,会勇于保护自己的权益,有一个关系很好的闺蜜,有一段甜蜜但低调的恋情,爱跳舞,是舞蹈工作室的舞技担当,她幸运地被学校推荐进入一家大企业实习,家人朋友都为她开心,她也幻想着即将到来的白领生活。人生似乎刚刚开始。
没过多久,素熙自杀了。
素熙走向死亡大概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其实并不是什么大公司,只是依托大公司的外包公司,公司上上下下都只看重一件事:排名。日常业务就是接电话,目标就是劝服对方不要解约,生拉硬拽,死磨硬泡,先礼后兵,刻意刁难,无所不用其极。相应地,公司文化同样野蛮,每个人业绩有排名,小组在公司有排名,公司在集团也有排名,排名低就要逐级施压,基本操作是扣减工资,更严厉的是语言暴力。
“你们到底差在哪里?”
“你们都是废物?没有能干活的?”
“你就是意志薄弱,这样下去你干不了多久。”
客户也不全是省油的灯,语言粗鲁的,性骚扰的,无理纠缠的,尤其在被公司的营销模式反复刺激后,全部的怨气都会发泄到这里。小组的负责人会随时监听成员的电话,但组长考虑的主要是业务是否达成,接线员的身心状态并不重要。
家人对她到“大公司”很满意,同学朋友们也为她开心,老师一再鼓励她要坚持住为学弟学妹做榜样。
夹在身边人的期待、企业的压榨和客户的侵犯中,素熙左右为难,不知所措。
素熙的状态极为不好,多次情绪失控。小组的业绩也极差,始终倒数。性情温和的组长开始也曾尽力帮助过素熙,但在层层重压下,也逐渐失控,紧绷,抑郁。
组长在车内自杀。
只有素熙去参加了他的葬礼,组长的妻子哭着问她,是不是公司都不让你们来。
随后公司让大家签承诺书,不对外声张这次悲剧。素熙拖到最后,才在新任组长的催迫下签字。
组长之死,是素熙第一次心路转折。
素熙想过辞职吗?
大概是没想过。男友在工作的地方也备受同事欺辱,她亲眼见到男友隐忍的表情,但她后悔劝男友辞职,辞职必须找好下一家才可以,但对于初出茅庐毫无经验的他们谈何容易。她曾和闺蜜有过一次争论,闺蜜一直靠直播赚取赏金,素熙觉得她这样蹭别人的钱根本谈不上工作。
素熙的观念已经被身边的环境塑造成单向思维,她无法跳脱出来审视工作与生活,只能在被选定的跑道上努力奔跑,奔跑本身就是意义。
既然没得选,不如拼一把。素熙迅速调整状态,不断加班,熟练使用话术,并且找到了提高效率的独家窍门,她很快成了小组第一,甚至同事开始讽刺她已经成了组长刺激其他人的枪。
某一次,素熙接到一位父亲的电话,为他去世的孩子办理注销业务,素熙微微一愣,转而开始熟练地运用销售话术,试图说服对方不要注销并且参加新活动,对方无奈地挂断了电话。
聚焦目的,可以剥离所有影响达成目的的干扰因素,包括道德感,同理心,人性,人情,甚至,曾经的自己。
此时的素熙已经基本麻木,只为了留下来,保住工作。
她一心以为业绩做到小组第一后,会得到相应的报偿。新组长拒绝了。因为她还是实习生,工资依然减发,奖金需要扣押,几个月之后不辞职再补发。毫无应对经验的素熙就这么被推走了。
素熙的努力搅乱了组内的生态,有同事当众说她把大家搞得很累,素熙动手了。
素熙的耐心已经耗完,很快与客户冲突,组长来批评她状态不好影响大家,素熙质问她为什么不发奖金,组长讥讽“看你的穷酸样”。素熙又动手了。
停职三天。
当一次破釜沉舟的努力被贬低被无视被利用,越用力,越绝望。
努力的无意义,是素熙第二次心路转折。
事实证明,成人世界的规则,反抗和服膺都是无力的,规则根本不在乎你的情绪和情感,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素熙停职,家人毫无觉察,她也不知道如何向家人倾诉。
她拉黑了班主任,没去毕业典礼。
她甚至割腕自杀。
然而这次决绝的行动,没有让任何人惊醒。
班主任依然苦口婆心,恨铁不成钢,“我一直以为你和别人不一样”。
此时的素熙泪如雨下
停职最后一天,素熙与友人吃饭,想让大家多待一会,但是大家都很忙。
发信息让男友来接她,迟迟未到。
她穿着拖鞋,独自游荡在街头,脚步沉重,犹疑。
走进路边小吃店,点了两瓶啤酒。
发呆。
阳光透过门缝,照到裸露的脚上。
这是世界留给素熙的最后一丝温暖。
无人在意自己,是素熙最后一次心路转折。
电影的前半段是素熙的走向死亡,后半段是裴斗娜饰演的警察由真探寻素熙死亡的原因。
由真与素熙曾有交集,她们曾在同一个舞蹈室见过面。由真感觉到素熙的死并不简单。
后半段的剧情几乎是沿着素熙生前最后几个月的生活轨迹重走一遍,表面看是在重复同样的过程,实际上是在重塑素熙生活的世界。
很多时候,我们鼓励失意者会说生活都是两面的,不要只看黑暗的这一面,也要多想想明亮的另一面。实际上很多时候是生活打开了一角,揭开明亮的装饰,会露处黑暗的底色。
在素熙的生活里,她从没有被当做“素熙”。
公司为了业绩,千方百计压榨污蔑实习生,说她是“问题学生”。
学校为了就业率,千方百计让学生留在公司,说她的死是“晦气的事”。
教育局为了保住学校,千方百计督管学校,说她是“那样的学生”。
每个地方,都有一堆文件,一堆数据,每个活生生的人都变成一个数字。
所有人只对数字负责,影响数字的人就是“罪人”。
他们显然都不是嗜血的恶人,但无情和冷漠清楚地印在脸上。
这一段对机制体制的批判有些表面化简单化,甚至情绪化。当角色说出那些愤懑的质问时,电影也许并不希求答案,电影就是要把认为自己无责的人拉出来“示众”。
这是由真接的第一单刑事案件,很显然她也因为“表现不好”被冷遇,她对素熙的遭遇有着感同身受的体会,她想找人为她的死负责。但她所有的努力都被消解。对一个自杀案件的纠缠不休也让警局领导非常不满,不断施压,而由真的反应和素熙遇到无礼对待时的反应如出一辙,要么动嘴,要么动手。
所以由真也在小吃店看到了那束“光”。
当大部分人接受规训,配合游戏规则,成为“沉默的大多数”,发声和回击成为罕见的勇气。遇到不平会骂人,遇到不公会出手,这是素熙和由真的“真善美”,也是她们不适合丛林社会的“催命符”。
素熙的父母,男友,闺蜜,同学,班主任,都为她的死悲痛不已,由真也试图安慰内疚的亲友。
“不是因为你不在身边,素熙才走的。”
“下次冲动前,一定要找个人说出来。对我说也行。没事的,对警察说没问题。”
每个人似乎都悄悄推了一把,但又没办法怪任何一个人。
这也是素熙和由真的善良,她们很容易体谅别人的不得已,情愿自己消化压力。
“不是你的错”,如果曾有人对素熙这样说,她会得到解脱吗?
电影最后,素熙的手机数据被恢复,她生前已经清空了所有信息,只留下一段跳舞视频。
那是最真实的素熙,欢快,奔放,自由,享受生命。
为什么人类文明从无到有,发展至今,“活着”成了最难的事?
为什么素熙手机里只保留了一段跳舞视频?
王嘉Jackson 评论 下一个素熙 2023-05-06 10:49:42 已编辑 北京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删除通话
删除短信
删除照片
卸载App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除了隐藏在背后的企业、社会、制度、权利、利益问题…
上司压榨她、利用她!
家人漠不关心,只有她割腕了才出现,对她的诉求也充耳不闻!
男朋友自私又窝囊,第一次出现时斗舞,素熙摔倒居然自顾自一直跳,在手机里也不关心素熙,只在意自己,对素熙一味指责和埋怨!
身边最好的朋友闺蜜,也嘲讽她的工作!
之前关心过的同事现在居然在排挤诋毁她!
班主任毫不关心她具体做什么,一味指责她,埋怨她!
熟悉的朋友在她需要安慰支持的时候,也各个不太在意,匆匆离去!
素熙就一段自己跳的很满意的一段视频,连一开始有失误的一段也没有,也许世上就剩下喜欢的跳舞能给予自己积极反馈了…
城市化下的结构性困境和体制桎梏:从天门山跳崖青年到下一个素熙
yawn 评论 下一个素熙 2023-04-20 17:23:42 重庆
4月4日13时30分许,4名年轻人在张家界天门山跳崖。经当地公安部门查证,4人均为自杀。这几名年轻人均在外务工,最小的23岁,最大的也不过34岁。
根据新闻报道,这4名死者通过群聊的方式策划,他们以一种决绝的方式离开。在跳崖之前,他们已事先服下了毒药,还留下了遗言:“本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本人是自杀,与其他人无关。”
是什么样的原因让这四名正值青春年华的青年以如此方式宣告自己与世界告别的决心?如果要从这四名年轻人身上寻找共同点,贫穷的身世和崎岖的命运或许是他们的共性。其中一名自杀青年彭志军初中没毕业就外出务工,在劳务市场找了一个刮腻子的活儿,辛苦又枯燥。每天早上六点上班,下午六点下班。他很少参加同事们的聚会,又一次同事在街上碰到彭志军,他穿着一件衬衫,外面套了件小西装,头发梳成杀马特造型,乍眼的蓝色。在他人看来,是一种奇葩而难以理解的选择。
出身底层造型杀马特的彭志军为何后来会走上自我了断的道路呢?在2019年12月,纪录片导演李一凡的作品《杀马特我爱你》在广东时代美术馆上映。该片即讲述了红极一时也极富争议的年轻底层群体“杀马特”的故事。
流行于2008年-2013年的“杀马特”(smart音译)群体,一度被视为社会“异端”:一些来自乡村、城镇的低学历青年,穿着便宜的地摊货,模仿日韩明星、动漫角色、游戏人物等夸张怪异、五颜六色的发型。他们曾高调地出现在媒体、网络、公共场所中,而后迅速消失不见。
人称“杀马特教主”的罗福兴便是杀马特家族中的知名人士,在他的帮助下,李一凡接触到了大量的杀马特。
在纪录片中,我们看到杀马特回忆自己第一次进工厂的年纪:最小的只有十二岁,最大的也不过十六七岁,回忆没有父母的童年,回忆在工厂流水线上辛苦的生活,回忆拿到手的微薄薪水,回忆在唯一能够消费得起的溜冰场玩乐,回忆被黑工头欺骗威胁的往事,回忆由于夸张发型不再被工厂接纳的日子。
他们渴望得到关注,哪怕只是异样的注视,哪怕这样的发型只会让路人指指点点,至少,他们在别人的眼中存在过。
在李一凡采访跟拍杀马特群体的过程中不禁感慨:“想想那个现场,好多曾经的红人,各种冲突啊,故事啊,理想啊,现实啊,各种恩怨情仇啊,多有意思。”许多杀马特青年也感慨追忆曾经在工厂卖劳力的艰难岁月:“那天真的好失望啊。我朋友结了最多四百。那老板真的是黑啊,才给我结29块钱。那时候我回去我女朋友那里,我都哭了。现在那个女的应该都结婚了。”
罗福兴曾这样描述杀马特群体:“因为这群来到城市的孩子没有别的选择,他们没办法选择房、车,没办法选择高薪的工作,只能选择成为杀马特,玩不了车、玩不了房,只能玩头发。这个时代永远都有被抛弃的人,永远都有不被尊重的人。”
某次采访中,李一凡谈到:“我们经常被很多人诘问,你是不是消费乡村,你是不是消费杀马特。我觉得很可恶。那些漠视的人,总觉得别人好像在消费,他啥都不管、从来不参与。”
在那个被转发了2.1万的一席演讲中,李一凡导演在最后说:
“每个人都是活在社会里面的,每个人的处境都是社会的处境,每个人的历史都是社会史。关注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关注社会,只有在你对社会的观看没有盲点的时候,你才会发现自己不是活在《西部世界》那种岁月静好之中。”
中国的城市化一直在进行,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城市化率已经达到了51.27%。当前国家正处于城市化进程的最快时期,城市化率以每年2%的速度递增。
每年都有无数的乡村人口来到城市,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他们找不到高收入的工作,往往居住在城中村里,其中很多人都没办法融入到城市生活,与周围奢华的高楼大厦格格不入。
这种结构性困境并非只在中国发生。去年的戛纳电影节影评人周单元的闭幕影片,由韩国女导演郑朱莉执导的电影《下一个素熙》揭示了年轻一代在结构性困境和劳动体制压迫下的残酷现实。
《下一个素熙》改编自2017年韩国一名在通信公司客服中心实习的学生跳入水库自杀的真实事件。影片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分主要描述了素熙从开始实习到去世的过程,后半部分则是由裴斗娜饰演的警员宥真探索素熙最终选择自杀的原因以及这背后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电影的主人公素熙是一个性格直爽的孩子,她热爱舞蹈,舞技超群,为人仗义,敢在料理店与不尊重朋友的陌生大叔怒呛。为何这样一个年轻气盛,生命力如此顽强的孩子最终却选择了孤独的死去?在影片的前半部分郑朱莉用一种极其微妙的手法带观众走进素熙的生活,她未曾直接描写素熙矛盾变化的心理,而是强调素熙身处的环境以及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让电影的感情线和影片的氛围融合在一起,观众也能顺理成章地理解素熙为何不得不选择自杀。“性格直爽的素熙,从某一件事以后变得很安静、很安静,很忧郁。”
相信很多人在外实习有过这样的经历,让刚刚成年的学生或者是未成年的学生在外实习劳动时不断强调他们应该承担成年人应有的责任,然而在结算工资的时候却又抓着他们是实习生、是学生这一点不放,不给他们应有的待遇和报酬。电影中的案例就像一个大型PUA现场,在素熙因为自己遭受不公平待遇而与新主管发生激烈冲突以后,学校老师却指责素熙的无礼和任性,他强调这次机会是学校好不容易争取来的,工作也是学校课程的一部分。许多人在这段与无助的素熙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站在老师的角度来看说出这种话并不奇怪,但看过素熙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后,老师说出这样不可理喻的话简直无法原谅。
不单是学校方面,在素熙自杀后,宥真对各个机构部门进行质问,得到的回答不是向别的部门踢皮球就是劝宥真认清这个世界,这就是现实。最终的结果就是每个人都有涉及到自己的利害关系和私人理由,并非是想要故意去做这个加害者,而是大家都有自己所能做的最大限度。而正是这样的人们互相绑在一个社会的大齿轮下不断转动,无数的素熙才只能在齿轮的碾压下隐入尘烟。
素熙在影片中看起来总是十分孤独,无论是影片中的人物还是观众都对她不甚了解。素熙为什么在影片中一步步陷入了孤立的处境,其实并非无迹可寻。素熙在回家的车中曾向父母透露辞职的想法,母亲没听到后明明可以再多多关心一下,却没有这样做。素熙在和朋友的谈话中也曾被提问:“工作是可以随便辞的吗?”在潜移默化中,素熙已被渐渐推入一个孤立无援的境地,在摆脱工作的过程中却逐渐被工作所掌控。
在影片中,素熙的工作有过两名主管,第一名主管因为扛不住压力选择了自杀,之后才无缝衔接第二个主管。在郑朱莉导演做前期调查的时候,在真实案件中学生所任职的客服中心三年前曾有过一位主管自杀。导演将这一事例与影片片名巧妙地结合,因为曾经自杀的主管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的任职环境也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于是与主管自杀相似案例的学生则成为了下一个受害者,也就是“下一个素熙”。
《下一个素熙》的片名一方面蕴含了现实生活中还会不断出现像素熙一样的孩子的前瞻性意义。无论是从客服中心辞职去当百货公司接待员的朋友,还是辍学之后去做并不擅长的吃播的朋友,他们都有可能是下一个素熙。在素熙出事后,宥真有意地去和素熙的这些朋友接触,也是宥真在尽自己努力阻止他们成为下一个素熙的过程。
在第75届戛纳电影节影评人周闭幕后,《下一个素熙》又在法国亚眠国际电影节、中国平遥电影节和日本东京新作家主义影展上相继获奖。尽管电影讨论的是韩国体制下的困境,却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导演郑朱莉曾感叹:“真的非常神奇,来自不同国家的年轻朋友们在看过电影后都会觉得是在讲他们自己的故事,尽管每个国家的教育体制和国情都不一样,但他们都能理解素熙的压力和苦痛,他们会认为这并非是特殊个例,而是必然要发生的事。这也让我意识到,对年轻一代的压迫,把不属于他们的责任施加到他们身上等等,这些问题可能比我想象的要更广泛,也更久远。”
无论是将中国小城的杀马特青年,还是在社会大体制下被无情碾压的素熙,亦或是天门山下决绝赴死的4个青年,世界各地城市化下的结构性困境和社会体制问题越来越明显。在素熙独自坐在酒馆决定赴死前,落在她身上的光只剩下脚边的短短一束。素熙没能等到春天再死,天门山下的青年也不再有痕迹,这不仅仅是一个社会的哀歌,也是我们这代人的旋律。
社畜悲歌,我们的主题曲
Mr. Infamous 评论 下一个素熙 2023-04-01 10:03:48 云南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很多时候看韩国电影,会有一种极其强烈的窥看自己生活的感觉,特别是现实题材,那种刺入心脏的真实,那种近乎绝望的暴露,完全可以让人如坐针毡,只觉镜头里那些挣扎中的人,甚或是挣扎过然后不再挣扎的人,在替我们被灼烧,直至焚毁。《下一个素熙》也是这样。素熙就在火宅中呼喊求救,直至闭嘴吞声,一切归于又一轮死寂,而我们看得凉意爬满灼烫的脊背。素熙是谁?一个正在接受职业培训教育的普通高中生。校方牵线一家大型公司,让她去做电话客服,但是工作本身,是要极端剥离情感地推销产品增加业绩,防御客户解约需求,以及无条件忍受对方辱骂。再上则是被考核数据抽离了人性的管理层,对这些基层外包员工扒皮吸血并且精神霸凌。这样病态的工作环境,我们当然不会陌生,甚至也不会觉得极端。倘若当真觉得极端、荒唐、过分戏剧化,那要恭喜你,竟然毫发无损地避过了社会的密集炮火,而且连枪声炮响都全然无知。奈何大多人,总归是有死有伤。于是我们大可以把素熙等同于社畜,等同于我们。以她为主音的社畜悲歌,我们是听众,但也是主唱。这曲悲歌若只有末端悲戚,那不过是加插变调,让人陡然怅惘片刻罢了。但它贯穿了始终,无论悲与欢,实质上都是悲。就像是一场蓄谋已久的毒杀,《下一个素熙》十分鲜明地展现了素熙迅疾的凋敝。在迈向终点的过程中,我们先入为主地记住了她的活泼与可爱。她总是在笑,她很会跳舞也很爱跳舞,她会突然跟朋友在土路上玩笑比斗,跌倒后蹭脏了白裙子也不在乎,她会憧憬自己当上白领,鬼马地戏仿在办公室打字的模样……目睹这些自然而然的表现,很难不被个中开朗所感染,但是作为过来人,看到她落入学校与企业的圈套中却没有办法保持足够戒心,又很难如她这般毫无芥蒂地欢笑。少年不知愁滋味,但那愁滋味,赋予的主体一旦不是大于主观能动的天地,就还是该问,何苦人要如此刁难人,即便小利不过蝇头?这背后是人性,是体制,是资本,也是我们因袭无穷世代的所谓传统美德,里头光是一个盲目的「忍」字,就能把人憋出五脏六腑的淤血,更不用说,忍与不忍,很多时候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什么。因为对手太强大,而且极其富有经验。电影里,公司固然是最直接的剥削者,上上下下的管理人员精通红白二戏,也精通PUA与克扣、推诿、恐吓,一整套人精级别的话术,用来防御客户,也用来防御眼中的手下喽啰。但与此同时,校方是迫害的共谋者。这些并无人性的职业培训机构,要以就业率作为指标招生,因此在企业回扣等利益捆绑下,廉价出卖学生,并且威逼利诱他们「好好工作」,要绝对服从,也要坚守岗位,哪怕明知那里是火坑,甚至哪怕学生指出那里是火坑。像素熙这种家境不好的学生,不只是缺少金钱、人脉的辅助,很多时候,父母眼界的高低,也左右了全家对事物的判断、对危机的警觉,遑论对孩子足够的理解与支持。素熙没有办法摆脱公司与学校的阴影,但是家人对这些情况充耳不闻,父亲是漠不关心,而母亲听到她说离职了,只会条件反射地确认没有听错,归结到底,还是觉得公司够大型,前途够光明,在失业率高企的大环境下,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忍下去的。一个女孩子所能够接触到的危险源,全都成了人生的死胡同。《下一个素熙》把密不透风却往往鬼祟隐身的这张天罗地网给显现出来,我们一看,只觉得放在中国,放在东亚文化里,并无二致。韩国电影实在是不惮于表露人的龌龊的。这几年见多了校园里的污秽,现在由此及彼地延伸到堪称社会缩影的企业,又再度断绝家庭所能提供的温存乃至后路,就有更大的打击层面。更何况,《下一个素熙》带有一定纪录片风格与风骨的写实笔触,冷静、细腻得鞭辟入里。有了这样的前提,素熙单是在电影里,就不只一个。她那群同温层的朋友,无一不是「素熙」,无一不在不同程度地凋零——有的人在工厂里受到排挤与凌辱,有的人在直播中受到方方面面的质疑,有的人沉陷在过于繁重却不对等的工种里失去棱角。每个人都难,难到了无法保护自己,更无法相互呵护。韩国这批年轻人的写照,也成了整个东亚文化压抑下的集体写照。但是很少会有电影,会这样克制而愤怒地借此,对准毫无感情的运转机器开火。一旦开火,批判对象又超越了这些有意无意的恶意主体,它那挥之不去的沉重悲剧感,还了魂去控诉整个社会失控了的巨大冷漠。只看业绩、名牌与资历等数据的相关方,成了资本的傀儡,乃至刽子手。他们舞刀弄枪,以为是在修理杂草,从不觉得自己杀人杀得正起劲。素熙的组长是这链条上的关键人物。他夹在员工与领导之间,成了威权的压迫者与被压迫者,而他在精神全线崩溃后选择抛妻弃子地自杀,印证了良知在卑鄙环境中非但无用,而且容易沦为自戕的杀器。在电影突出的传承关系上,不难想象,比其他同事更愿意抗衡的素熙,哪怕可以转正、升职,也不过是下一个他。而他死前唯一一次真性情地对素熙有过怜悯,实质上也是对曾经的自己的一个缅怀,缅怀完了,就给自己唱了挽歌。这也像是电影,不无悲愤地给一个又一个尚有血性的人送终,却苦于这个过程始终无法终止。最能给这种窒息感立碑的,未必是死亡事件,反而是各大机构里,暮气沉沉却理所当然地摆出大条道理的众多代言人。电影不断加固这类角色的堆砌,等到警察局同样如此的时候,达到顶峰。裴斗娜饰演的警察宥真在局里,同样被上司公然指着鼻子骂多管闲事,内在逻辑还是关乎效率,人力物力投放在这样小的案件上,不能创造任何「业绩」。警察局也需要这样的虚荣,就很可笑——或许不该说是虚荣,毕竟跟升职加薪有关的考核,总归是整个社会大同小异的运转基石。人的文明进化到这一步,反而极尽把人物化之能事,荒唐是足以击穿电影文本的。但电影也不是仅有控诉。宥真的作用在于表态,即在这个总把他人的苦难压缩、淡化的功利语境里,还是有人愿意「小题大做」的。必须说,宥真在电影后半段执意调查,并没有给案件提供多少新的内容,毕竟案情的是非因果都太明显。但她的作用也不是在早已谋定的案子里,打造悬疑的刺激,而是要让观众在误以为自己是可以安全观望的局外人时,蓦然发现自己同是局中人。宥真就是这种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用于实现观众身份的再次转换,并由此再陷笼中鸟困境,接受是否依旧选择冷漠的审视。而时序上的变动,也拉长了「素熙」的内涵。她曾经是「下一个素熙」,即便没有自杀,但是不苟言笑成了实体枯萎的表征。而她现在成了另一种「下一个素熙」,即还活着的并且试图找回情感的素熙,这在她参与调查后,得到了响应,最后看着素熙跳舞而落泪,就是明证。电影无所谓提供什么希望,因为复杂异常的社会难题依然无解,但是宥真接替素熙的苏生,以及观众跟随宥真的某种苏生,有着相当明晰的指引。郑朱莉自打第一部作品《道熙呀》后,时隔九年再跟裴斗娜联手,打造这样一个表面淡漠但内心积郁的女警形象,投入社会洪流中进行化瘀处理,显见的还是女性在面对暴力、面对威权、面对不公和面对创伤的那种独到敏感,以及试图穿透厚重阴霾寻到的一点点光源。女性立场在这些硬派叙事里,是更见温度的,因为她们在男性社会划定的倾侧轨道上,愿意艰难越过那些自大固执的男性及其话语圈套,真真切切地去观照苦难的本身,去在乎人的本身,去用女性固有的善意解构男性自觉不自觉构筑的冰冷权力体系,而且在这过程中,自觉地放弃虚空与拔高的姿态,因此更见落地的耐性和勇气。韩国总在拍我们拍不出的电影,这个说多了,大家都乏,但韩国总在拍我们不去关注、不去正视的问题,这总该多念念。郑朱莉拍《下一个素熙》,就十分了不起。这给人的感觉就是,世界也许不会好,但没有她们,一定更糟。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