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噩梦成真了!!《东成西就2011》

  开演之前突然想到:看完的时候不会让我产生"还不如花这些钱让我在电影院重看一遍18年前的东成西就"的想法吧?      没想到!特么噩梦成真了!      槽点多到无力吐……      八个天将的组成:民工样的摇滚青年,少林俗家弟子,包包子的装修工,犯贱的女人,犯贱的男人,太监(?!),歌厅出来的仙女,长乌鸦翅膀的Joker……      谭维维,文艺青年也不用天天抹一脸油泥吧?白天挖矿,晚上唱歌啊亲?      苏永康,一上来体操加的士速递,变身之后你的功夫都哪去了?带着X战警里面独眼巨人的眼睛,您倒是发射个激光啊亲!      郑伊健,一上来以为是给人装修刷墙的,后来知道是包包子的,你是用脸和面吗亲?还有,怎么也想不明白有什么必要把他设定为聋哑人?博同情?拓宽电影受众群体?      黄奕,离婚的女人真可怜,沦落到卖肉的地步了……你的胸也不大,就别费劲挤了亲~~      钟镇涛,离婚的男人也可怜,家丑被人放到电影里演……生活不容易啊亲……      房祖名,先少胳膊,再少腿,最后少JJ,你是来cosplay的吗亲?      莫文蔚,就靠你那双腿,才让我坚持着没中途退场,身为天神,迷宫里为啥不飞起来找人啊亲?      陈奕迅,演技没的说,可是编剧没脑子,真是难为你了亲……      还有无数的槽点……      服装造型是来骗钱的吗亲?天神啊!穿的能稍微格调高点吗?      配乐是从婚庆请来的吗?就那么几首歌来回放,而且太特么突然了,好几次都吓我一跳,以为旁边人手机响了呢!      天神的名字都是印度佛教里面的,为啥最后向玉帝忏悔啊亲?观音菩萨怎么不出来求情啊亲?耶稣怎么不出来替你受过啊亲?(这条吐槽对这个电影来说,实在是太专业,太苛刻了……)      一直叫天神,最后怎么又说是天人了?是向大话西游里面的"人妖"致敬吗亲?(对不起,又苛刻了……)      广州塔里真的有装满纸箱子的仓库?(我特么错了,太认真了……)      突然想起来了!资金不足!都是因为资金不足!对于有这么多"明星"的电影来说,植入广告太少了!      操!一个翘班出来,忙里偷闲的下午,就特么毁在这电影手里了……      PS。本来点了"有关情节透露",又给取消了,有特么"情节...

《金陵十三钗》,好片是经得住考验的,好导演是经得住诋毁的

 还是想说几句,关于《金陵十三钗》。         看的时候笑中有泪,泪中有恨,时而沉重,时而抑郁,时而幽默,时而感动。这绝对是张艺谋最好的作品。回家的路上跟某人说,要是《十三钗》都拿不了奥斯卡,我觉得中国人从此真没必要凑那个热闹了。就像诺贝尔文学奖一样,中国人没拿过,就能说中国没有特别优秀的文学作品吗?我们多数时候是自己要硬往西方价值观的套子里钻。         昨晚很晚才睡。原因是睡不着。心里一直有各种复杂的感情作祟,主要是沉重。突然间有很多问题。关于人性,关于日本人,关于战争。我拉着某人给我讲历史,为什么南京最惨,后来中国怎么赢的。好像自己白学了历史一样,对抗日战争的概念淡化到竟然忘了这场战争打了 8 年。         《南京南京》上映的时候,我也是第一时间去看了,当时还是一个人去的。虽然有亮点——江一燕扮演的妓女很出色,但总体我是轻松地心情看完的。事后内心未起任何波澜。看《金陵十三钗》的时候,很多细节都让我哭了。并不是说导演在煽情,电影很克制,注意了情绪的调和,秦淮妓女的嬉笑挑弄和地道的南京腔都给电影增添了不少笑点。但是由于南京大屠杀的背景,整个故事基调始终无法轻松起来。观影时,内心一直处于痛苦的纠结中,以致于把他的手都掐疼了。         想想佟大为饰演的国军战士们如何用身体来抵挡坦克,我就心惊肉跳。想想豆蔻死的惨景,真的很揪心。那种惨,好像不是能够想象的,不敢看那些画面,那种仇日情绪一下子就在我心里翻腾。很多观众看到这里,大声嘲笑她们的傻,竟然会为了琵琶弦而跑出去送命,当时觉得这些公然藐视她们的男人很可恶,男人重命,女人却是重情。对于没有多少寄托的秦淮妓女而言,即便是琵琶弦、耳环和猫,都值得她们冒死追寻。这就是她们的精神寄托,无关世间安稳和动乱。和平年代,她们也是边缘人,战争年代,同样没有逃脱边缘。从良家女子变为妓女起,她们就学会了在自己的世界里求生存。         在战争中,生命太卑微。活着既难又屈辱的,不是这些妓女,而是平凡人。是心灵纯洁的孩子。电影中设计的很好的一段是,把十二钗化妆为女学生之后,她们相互感慨曾经的纯真。玉墨说,她的生活就是在13 岁的时候被彻底改变了,从一个好女孩变成了一个坏女人。这些被逼良为娼的女人们, 13 岁的时候都是纯真烂漫的女孩,就像教堂里的女学生一样。受过摧残的她们更懂得...

《逆战》:去香港化的警匪片

http://img3.douban.com/view/photo/thumb/public/p1374419043.jpg  作为港片中仅次于功夫片的重要类型,警匪片进入内地生存空间越发狭小,因为限于内地审查,警匪题材的故事发生地只能在香港,最多到澳门啊台湾啊转转,再大不了到东南亚或者北美洲走个过场,这就注定故事本土、格局不大,难以争取更多观众,新世纪以来只有《无间道》系列、《窃听风云》系列比较成功,陈木胜的《新警察故事》、《宝贝计划》,叶伟信的《杀破狼》和《导火线》也算个中翘楚,坚守本港的老杜的警匪黑帮一入内地则面目全非……港产警匪渐渐地也成了内地市场的小众类型。      林超贤是北上的香港导演中在08年以后还坚持警匪片创作的,从《证人》、《神枪手》、《火龙》、《线人》一路走来,足见其在原有港产警匪基础上的努力探索,直到《逆战》,终于让人看到了香港警匪片的进化突破,虽然这并不意味着华语电影在警匪片上的成型,但起码让香港电影在这一类型上的创作力有了可转嫁接之处。      【诚意十足的现代枪战戏】   两个小时的《逆战》贡献了分量十足的激烈枪战动作场面,林超贤在影片中毫不吝惜在枪战上的经验和才华,将他擅长的枪械、肉搏、追击、翻车、跳楼等等几乎以动作镜头集锦的方式全盘托出,而且在大投资的保证之下,还像模像样地在开头来了一场远东重火力阻击战,之后转战东南亚进入了林超贤擅长的警匪对决,但枪战动作无论数量和质量都较其前作全面升级。      无论是否军事、兵器爱好者,或者对战争、枪战片是否偏爱,《逆战》中动作戏的品质都让人兴奋,中国人真实硬朗的铁血气质在银幕上看着也长精神,何况在欧美类型片的强势压境之下,《逆战》做到了最接近好莱坞现代动作大片的品质,直升机在仰拍镜头中升空,车队带着镜头穿过中东特色浓郁的街头,镜头在国际刑警、劫匪和当地警察之间切换,然后直接进入影片第一场高潮戏。而从在约旦上空俯拍的大全景开始,热烈的土黄色调和急促的背景音乐强烈的代入感让人想起美国同类大片。当然,始终一口流利英语与世界各国人民对话的“国际巨星安志杰”给本片的国际范儿提供了有力保障。      《逆战》的动作戏占比极大,导演在保证叙事主线基本完整的情况下,利用所有能够利用的场景和道具尽情长枪短炮地High翻天,开片的约旦阻击战和...

新婚快乐,我的青春。《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7月份的时候从香港书展带回同名小说,直到前几天才真的看完。   并不是很特别的故事,甚至要说它有点平淡也不为过。   但就是这么平淡无奇的一段叙述,让每个人都记起自己十七岁的那个夏天,然后嘴角上扬的狠狠想念了一把。      没有华丽的镜头或者刻意营造的小清新气氛,就是普普通通的台湾巷子,简简单单的中学教室。   对白说了五句我便找到了这电影不能在内地公映的原因,"鸡巴","勃起",层出不穷;   再看下去,上课看着老师打手枪,男主角在家一直处于光屁股的状态,连背英语的时候也被插入很多次I FUCK YOU这样的台词……   全场观众好多次都笑到鼓掌,刀大真的有够犀利。   但,尽管有地区差异,我们的青春期,就是如此荒唐和叛逆的没错啊!      由于是改编的关系,书中的很多细节在电影里没有被提到,这也是改编电影一直存在的一种遗憾。   然而我敢说,就算没有看过原著单看电影,你的感动绝对不会少一分一毫。      因为那就是,一定曾经发生在你我身上的,谁都没比谁多或者少的,叫做青春的故事。      品学兼优的女孩受全班男生的青睐,有的耍帅,有的变魔术,有的学识渊博想用内涵取胜……   而她却偏偏喜欢不爱读书却很热血,讲话幼稚但很可爱,整天亏她只会读书却也会在关键时刻把英语书递过来自己被罚举着凳子跳一百圈的那个男孩。   于是白衬衫背后被戳出的蓝色点点变成了初恋最甜的印记。   那时候的男孩,真的觉得,恋爱是一件能够改变生命的事情吧。   努力做题是为了能和她打无聊的小赌,晚上留校是为了能和她一起读书,毕业后的志愿,是想要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起码要这世界因为自己有一点点不一样,而这世界,是女孩的心。   如果不是因为男孩害怕被拒绝,也许便不会有这么遗憾的结局。   如果不是因为女孩担心在一起之后男孩便不再这么喜欢她,那么也许我们在读的是另一个俗气难当、分分合合的故事。   可是啊,就是那么一点点的小错过才最不可挽回。      921地震那晚,男孩拿着因为线路超忙没有讯号的手机跑了好远,听到女孩声音的时候他说:"你可是我追了N年的女生诶,如果你没了,我要跟谁一起回忆我们的故事?"   那时的两人,已经处于平行的时空。   长达两个小时的,两年来第一次的通话,结束在女孩那句:"谢谢你喜欢我...

坚守自己还是改变自己。《动物园看守》

又一部电影院看的作品。        不是大片,没有绚丽的视觉和音觉效果,也不深奥,不是消耗脑细胞的考验智商的游戏,选择它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冲着动物去的。        一直觉得自己不是恶语伤人的人,所以对于任何过激的负面评价都采取屏蔽或者反驳的态度。上来豆瓣,没有想到得分竟然这么低。也许在我眼中,大多数电影都有它的意义,哪怕整篇电影只讲述了一个人的故事,只说了一个道理,但是只要这个道理说得通,只要演员演得出色,我都会给予我的掌声。做任何事情,看任何电影之前,我都有一个期待的区间,在区间内的,即为满意,能过好于期望的,即为惊喜。这么一部普通的电影,这么一个简单的故事情节,如果说你来期待主人公能给你揭示什么人生在世的大道理,能告诉你如何迈向成功的大门,能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和震人心魄的悬机,那就是胡扯。不要说什么幼稚,什么老套,因为能够真正明白导演想说的道理并且做到的人,并不是多数。        一直很佩服那些可以“随机应变”的人,在什么场合做什么事情,对什么人说什么话,改变永远是难的,但是面对改变可能带来的好处还可以坚守自己更加难。爱情很简单,如果你们老老实实做自己还能吸引彼此,那就是对了,因为毕竟面具带多久都会有要摘下来的一天,而摘下来的心理误差,可能不是轻易承担起的。        动物很可爱,一直想拥有和动物交流的技能,要是这群小东西真的能说人话多好。 你认为这篇评论:  有用   12   没用   3   作为剧情不是很饱满的爆米花电影 片长2个多小时有些许的感觉拖沓 尤其是从半夜12点开始看 感觉更强烈 嘻嘻~        这个大隐隐于世的城市动物园主角们比较中规中矩 有森林之王的狮子[从小被zookeeper保养喂奶 纯人工饲养的]和他智慧温柔的媳妇母狮子 有可爱的长颈鹿妹妹 呆傻的大黑熊兄弟 很感恩也很享受照顾的大象弟弟 冒充人的黑猩猩[剧中n次让我闪回到了人兽恋的金刚...] 矫邪的小猴子 恩 超有范的狼 还有一直团队意识很强而非团队成员的乌鸦 哈哈~        动物兄弟姐妹们为了挽留住尽职尽责且真心爱它们的zookeeper 帮他追嫌弃...

有马克思就不会有僵尸《新月魅影 》

 这是个神奇的电影,先不说片名是否切题、表演是否自然、故事如何狗血,只谈谈那个一跳一跳的东西。     本片大有回归传统,向林正英致敬的意思,搬出了经典的清官服跳跳僵尸。对于那蹦蹦跳跳真有似曾相识久未相见他乡遇故知的亲切感,可是直觉告诉我这僵尸蹦�不了几分钟就该没了。这类直白的恐怖片不论精彩还是狗血都根本进不了电影院 。果然影片在镇长以及镇长妹妹的帅气美丽下开始偏斜,最终不能自拔的滑向犯罪悬疑片。开始给自己捣鼓出来的僵尸以合理的解释。这就好比给自己带上恐怖僵尸片头衔的本片跟大家开了次不大不小的玩笑,自己把僵尸的头盖骨掀起来给大家看,你很难想象一部主打僵尸的恐怖片最后的结局是告诉你僵尸不存在并且还对你嬉笑着脸。所以看完本片不但要忍受故事烂表演烂的各种折磨,还要面对那副石棺就是没打开般的憋闷。     不过我倒是不想责怪片方如何的虚伪,因为在这个电影审查力度强大的环境下,给创作者的发散思维的空间有限,信仰马克思的国度里断然不会让真的僵尸出现在大屏幕上。电影局的审查官员对马克思的信仰就如同片中留洋回来的镇长妹妹,信仰告诉他们僵尸不存在。     当然好僵尸也得遇上好剧组,依本片的水准来看,这个剧组给它再多的创作空间再多的僵尸,蹦�出来依然是带着腐臭味的烂片,没准劣质道具营造出来的青面獠牙还会中途掉下来。       为了这个片子,我第一次注册来豆瓣评价,,        之所以看完,我是想知道跟自己猜的有没有出入,,果然,没什么出入,从道士说出大将军墓有宝藏开始,我就知道了大概的剧情,当然一开始我不知道谁是坏人,心想留着这个悬念到最后也不错,但是很快就知道了,好没悬念啊。。。难道是我类似的电影看多了?总觉得剧情在哪看过。        还有就是女鬼一开始杀人不都是用獠牙么,后来怎么都那么费劲的用手捂着,,捂就捂吧,为什么捂着嘴都能死人捏???        而且觉得有些演员演技真的很生疏,好假的感觉,还没跑龙套的演的好,还有就是,这个片子也不是现代片,前清的青铜鸳鸯,真的价值连城么,,我觉得编剧好歹也弄个年代久远一点的啊,,        总结一下,剧情很老套,没有太感人太吓人太搞笑等让人记得的画面,总觉得应该是十几二十年前的片子。...

我们的生活――《互换身体》

 这是一部挺有意思的片子,虽然故事老了一点,但还好。它无意评判究竟哪一种生活是更好的,如绅士一般的商务人士,还是如痞子一般的业余演员。就好像莎士比亚和辛普森一家,究竟哪个更高尚,好吧,这个对我们来说并没有意义。    片子用很老套的情节再一次讲述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无论我们的生活已经多么麻木、枯燥、千篇一律,它依然有我们无法割舍的东西。包括烦人的孩子,乏味的工作,还有一个烂朋友。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无论如何。    其实,我们的生活正是我们身上那些无法割舍的东西所造就的,比如性格、经历、学识。是谁把我们的生活搞得一片糟?是谁让我们的生活让别人嫉妒?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自己,我们责无旁贷。我们憎恨这一切,同时又无比适应着这一切,就是这么矛盾。    一旦我们离开了我们的生活,变成另外一个人,甚至成为我们所羡慕的人,然后呢?恐怕不是享受,可能一开始是,但终究会开始怀念那个属于我们的,让我们无时无刻不想逃离的生活。原因只有一个,这不是属于我们的。这里没有我们所熟悉的一切,这里也没有我们所能掌控的,有的只是极度的不安。而长此以往,成为了我们所羡慕的人的我们,又会回到原来的轨迹和样子。根性所致,无可逃脱。    既然如此,还是活的真实一些吧,去掉那些迷六根之障,回归本我。不要刻意去追求那些我们所艳羡的生活,或是艳羡,但不要刻意变成那样。因为那不是真我,你不会喜欢的,你也不能适应的。除非你真的已经成为另外一个人了。    当然电影中的情节并不会出现在现实生活中,感谢上帝。来到电影外,让我们重新看待我们的生活,寻找那些我们无法割舍的,甚至是那些我们无比憎恨的。孩子虽然讨厌,但他是我们的宝贝;老婆虽然审美疲劳,但她还是我的最爱;工作或许辉煌,但那不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    是的,活得真实一些,扪心自问……这才是我们的生活。   两个男人,一个是靠谱型传统型,学习优秀,事业成功,媳妇漂亮,孩子成群,一个是典型不靠谱乱世型,长相英俊,爱好不良,问题家庭,道德薄弱,这两个人居然还是好朋友,在过厌了自己的生活以后互相羡慕,居然还因为在一个奇怪的喷泉下许了个愿而互换了生活,典型的美国人情节,然后两人开始过起了对方的生活,虽然困难重重,虽然搞砸了一堆事,但是最终当然还是在对方的生活里成功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