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温馨向左,装逼向右《新年前夜》

一直以来,看了太多装逼,做作,矫情,故作高深的电影,本以为自己都开始对电影这种东西产生免疫,但猛然间看了《新年前夜》,还是被小感动了一把。我们不得不承认,优秀的影片年年有,近些年特别少,大陆的就没有。    即使如《新》这种"劣质"的数星星式电影,好莱坞做的也比中国好。如果宣扬了意识形态,也完全没有《建国伪业》做的那么露骨。    看《新》这部电影,我们可以完全抛弃戴锦华式的繁琐的,晦涩的,从人类学,社会学,这学,那学的角度(完全没有不尊重戴锦华老师的意思,只是最近一直看她 的书,看得很蛋疼。。。)分析电影。可以非学术的,非隐晦的,不考虑符号学的,不考虑任何隐喻的,快乐地看完一部电影。    一个人,晚上,静静的,在黑暗环境中,任凭《新》的剧情带你遨游新年来临前的激动,体味每个人生活中的苦恼,充分认识到你活得不开心,别人活的也不咋地的 道理,看着剧中的星星们在经历一系列的生活琐事最终找到了解决方法,意淫现实中的自己也能在经历万般磨难后终修成正果,最终抱得美人/男归。    片中小高潮不断,笑点一个接一个,多条线索交织,最终交汇到时代广场,新年倒计时过后,past is the past,新的一年新的开始,幸福――才是我们寻求的最终真理。    虽然克莱尔摩根的发言有点太《读者》范,小励志色彩稍浓,但终归不影响观众的普遍心情,过年嘛,快乐就好。   有些人坚信这个世界没有美没有没有奇迹,   但你要如何解释全世界的人在来到同一个地方同一个夜晚,   去欢聚并许下新年愿望呢?                  首先是claire morgan,   新任时代广场的副理事,   却即将面临very big night without the ball drops   但是她说的多好,      虽然水晶球停下了,   可是它也在暗示我们,   在我们开启香槟喜迎新年到来之前,   驻足片刻,   回顾一下即将过去的一年,   去记住我们的成功异或失败,   去记住我们实现或破灭的诺言。   当我们敞开心胸勇敢的迎接新挑战的时候,   或是我们心门紧闭害怕受到伤害的时候,   因为那才是新的意义之所在---得到另一次机会,一次去原谅的机会。   去做更多给予更多热爱更多。   然后停止去担心"...

以笑入禅,李伯清收拾搞笑本领,演出《大人物》的小精神!

虽然这才3月,但我可以以全剧人物性命担保(剧中人物性命,而且@吉杰 是无辜的,哈哈)   《大人物》   绝对名列中国2011年度最烂电影排行前三甲!!!            看完之后我有1个感想1种心寒――   1感想:爱情呼叫转移2、狼灾记,当初我错怪你们了……   1心寒:现在居然有人真敢拍电影来骗钱啊!         这片儿还是最近 湖南卫视 力推的~~心寒啊~滥用人民的信任啊~~~            另:怎么去除点了的1星?实在觉得该片算不上"很差"        记得以前有本杂志做过一个专题,罗列了中国各地,不同省籍文化的笑星代表人物,北京有郭德纲,上海有周立波,香港有黄子华,四川有李伯清!前 三者近几年大多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在全国范围内红过了一轮,只有李伯清似乎还固守着四川,他生长和成功的地方,并没有动什么进军全国的脑筋。后来又听说,李 伯清出家了,早已是佛门居士的李伯清最终还是选择了遁入空门,谨守戒律,渡己渡人!      《大人物》,川籍著名主持人,杨乐乐首次尝试投资拍摄的无厘头爆笑喜剧,李伯清,吴孟达,四川,香港两地著名笑星联手演出。讲述一个迷失的香 港主持人德叔,因为欠债,躲避到黄龙溪,结识了一群当地的各自身怀绝技的奇人异士,却不料也同时卷入了一场针对所谓泡菜坊"传家宝"的明争暗斗之中。   虽然号称是无厘头爆笑喜剧,李伯清,吴孟达又是其中最资深,最有分量的笑星,但是在《大人物》一剧里,两位笑星居然收敛了起来。李伯清以和尚 身份示人,戏份不多,只是偶尔口露禅机,并留下一件解救主人公的"救命火"。吴孟达则干脆大谈起黄昏恋,学着《金玉满堂》里的厨神钟镇涛,玩味觉失调,全 靠泡菜坊的一口泡菜,让他找回了味觉,也找回了失去已久的对人生的信心。   影片里担负起搞笑职责的基本上都是湖南卫视的一批主持人和李伯清的一干弟子。比如在影片中扮演男二号健仔的廖健,一方面是李伯清得意门生,四 川卫视著名节目主持人,另一方面也是川籍著名音乐家,曾经与刀郎共同合作过乐队的摇滚乐手。还有林子聪,快男吉杰,杜海涛,金莎等等,都在影片中有认真的 演出。      喜剧是一回事,李伯清这一回主动出击,参与演出这样一部大电影作品,除了推广四川本土喜剧文化,民俗风情,风光旅游等等之外,更多的,恐怕还是想借由影片中看似...

你我的浮躁没资格去羡慕人家的生活《我家买了动物园 》

 除了考学时上学时的功利性玩意,我写的影评多半还是非主流的。讨论视听语言是我不屑为 之的事情,挖掘主题思想更是没意思。我个人觉得影评一如其他的东东,要好玩才有意义。说教是说教者的墓志铭,没有一个侃侃而谈的人对别人的侃侃而谈感兴趣 的,他们只是需要听众读者的吹捧而已。   豆瓣这种文艺儿最多,所以我每次要码字的时候,都难免想去鄙视一二。         正题      看完这个电影,我估计无数的宅女宅男文艺男女青年会觉得清雅淡爽,暖暖内含感动。他们会很舒服的对这个电影投以好感。   诚然,这是还不错的电影。但也没有那么好。   就是比"特别好"差不少,跟"特别差"也离的很远的那种"好"。      然后,要是具体讨论影片节奏叙事技巧故事构成了吗?      才不要!      我有个小感慨,只是阐述下这个足矣。   所有同学们觉得这个电影好(或者是还不错),首先是羡慕主人公他们的生活。羡慕那种抛弃世俗步入桃园的感觉。然则,桃园虽好,毕竟不是主流。   诚如片子里提到的,如今的七岁女儿是个把动物园当成乐园的孩子。但没准有天伊会长大,会成熟。会喜欢上摇滚明星,某某贾斯丁,会想过的跟绯闻女孩一样,在舞会里找自己的白马王子。   但是,她的命运逆转了。她便成不了舞会皇后,她住的是天团永远摇滚不到的地方。她不能在twitter上勾搭潮男小帅哥。她只能对着斯嘉丽约翰逊演的熟女管理员大喊"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真的世界不是这样的!      有斯嘉丽约翰逊那种素面朝天也不差的容颜,不去修饰也凹凸有致身材的美眉不会去给熊扫大便,原型角色肯定是土糙的country women,更别说把马特达蒙大叔个人魅力的落差,换做随便一个美国小镇土著中年大叔身上,这个觉得你就没那么爱了。哪怕更善良真诚更爱生活一百倍。      大家本来就是肤浅的观众,你必须得承认这点。      然后呢。。。   要讲一下摄影运镜表演拿捏吗?   hell no !      我还有个小感慨。   人们羡慕的是得不到的东西。包括获得真爱,成为传奇,或者家里有个动物园。   还有呢?   人们羡慕的是自己不愿意去做的。例如感慨赴死。   例如,放弃都市生活,去投身到和动物在一起的生活。   你以为片中主角是最伟大的人吗?当然不...

大而不二,难得。《鸿门宴传奇》

  项羽真是人生的赢家。   他一切都有了,名门之后,有个那么好的老师培养他,有那么好的天赋,只要他站在那里,人们就爱他。人们就追随他,无法抗拒他的魅力。纵使他好勇斗狠,纵使他太过天真。      刘邦就是反抗特权阶级的屁民。   他什么都没有,他也看不起所谓尊严,也看不起所谓高贵。他只是小心翼翼的掠夺,他只是小心翼翼的生存。他只是小心翼翼的嫉妒着,小心翼翼的使坏,然后一股脑的就胜利了。      项羽什么都有了,只是没学会做个人,他感觉自己是个神;刘邦什么都没有,但是他看清了这个世道,并且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嗦了这么多之后,我要说,两个演员把这两个角色演的非常好。      冯绍峰亮了!大亮了!鸿门宴是他的江湖,他的江湖绝不会只是这部鸿门宴。      导演的打戏功力不用说了。不论你有多么不懂李仁港的戏,你总不能否认他在打戏的掌控上真是360度无死角。横不能每一帧都是完美构图的画面。怒马穿过尘土,英雄冲向夕阳。冯绍峰在这部戏里耍尽了帅,斗尽了狠。      我绝对不是个冯绍峰的粉丝。电视上看他毫无感觉。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这部电影里面,觉得他的眼睛特别亮,他由内而外的高贵着。      我想可能冯绍峰本人也特别珍惜这个角色,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尽了百分之一百的气力和头脑。拿捏有度而又丰满到位。感情戏有层次,有分寸,最重要的,他周身散发着一种光芒。所谓电影明星的那种光芒。      黎明和刘邦一样,有点吃力不讨好的意思。他猥琐的时间太多,难得有机会狡黠一下,有机会冷酷一下,有机会可怜一下。其实黎明演的不错,也很深,也很到位。但是无奈,这个角色就是人生的输家啊。他的光芒被遮盖了。      不仅仅是被惊人的冯绍峰遮盖了。更是不出意外的被张涵予和黄秋生遮盖。      电影里整个鸿门宴中,黄秋生饰演的范增和张涵予饰演的张良才是真正的主角。到位的配乐到位的尽头剪辑让他们对弈的那段戏紧张精彩。他们是在下棋,你却感觉刀光剑影,飞沙走石。明显是两个内功修为极高的武林高手在过招。      这是部大而不二的片子,完整、复杂,用力而没有用力过猛。难得,去电影院看一下,值得。      ------------------------------------------------------------   ps:第一页很多回复的id非常新,或者在豆瓣根本没有活跃过。但是他...

“In time”. . .资本主义的终极剥削《时间规划局》

  首先声明我本来就是justin timberlake 的粉丝。就算他时不时有点小受样,依然对他充满性幻想。      然后转入正题。      当剥削进入最高层级的时候,当平民的金钱劳力都不值一提的时候,剥削者盯上了每个人的生命时限。      悲剧就是这样无可避免的从一场基因改造开始的。      每个人的freetime被设成25年,之后的每一秒钟都靠买的。于是穷人尸横遍地,富人永享天年。      主人公timberlake演的will就是底层苦逼们的代表,他活到28岁的时候,手上的生物钟只剩下十几天了。于是他到酒吧借酒浇愁,不料遇到一位活腻了的人类改造计划先驱者之一。先驱者把自己的时间全部分给了他然后跳桥自杀了。      陡然得到一个世纪的will如同中彩票一般昏头涨脑的到处行善,分给好朋友十年后想起家里的妈妈在等他赚时间呢。      于是本片最大的悲剧高潮开始了,剩下一个半小时的威妈付不起两小时的公交车钱,不得不奔跑着去赴约,然后在母子奋力冲向对方的那一刻消耗完了自己最后一秒钟,倒在了儿子怀里。      那一刻我整个人抽搐了一下,一股强大的悲愤侵袭上脑,不但是因为那对母子,身为一个中国人,在从小看闻各种底层百姓被当草芥一般压榨的事件中长大,那奔跑中耗尽自己生命的无辜母亲在我眼里的象征,四周生于安乐的袋鼠们根本体会不到。      戏剧性的是,我身后有个肥白的鬼妹突然咯咯咯的笑出声来,因为此时大家都在沉默,那笑声格外突兀。这有什么好笑的!不论情节多么不新颖,一个无辜的人死掉了,谁笑谁脑残      当然,这里脑残的b人不少。      很能忍的我,却极不耐烦的大吼一声:shut up!      周围的人也回身死瞪那肥婆。于是大家继续看电影。      接下来will誓要报酬,让资本家们还债,于是他改头换面挤入高层,把一百年赌博赢到一千年,然后勾引了大财阀的女儿眼见就要登堂入室了。。。。。。。。      可恶的坏警察当然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他几乎收走了will所有时间,并说他是革命党后代,所以死了活该。will在资本家女儿苏菲亚的配合下绑架她逃离了警察的控制。      后来的剧情为了避免太多剧透长话短说。will和苏菲亚因为志同道合建立起了革命恋情,他们到处抢时间银行再分发给穷人,并且一路和警老大以 及黑帮恶斗,最后在抢出苏菲亚老爸的一百万年投入...

《蜜桃成熟时33D》:并不成熟的蜜桃

 文/公元1874            今年的香港本土电影,截止10月,票房冠军都是一部三级片----《3D肉蒲团之极乐宝鉴》。4000多万港币的抢眼成绩和100多天的上映 时间,证明了萧若元对市场的把握能力以及香港三级片的风范不减当年,也间接催生了一些跟风之作。其中有打擦边球的诸如《喜爱夜蒲》,也有打正旗号要复制 《3D肉蒲团之极乐宝鉴》成功的《蜜桃成熟时33D》。            和《3D肉蒲团之极乐宝鉴》一样,《蜜桃成熟时33D》也安排在长假档期上映,并且都是拍摄当年卖座三级片的续集,而主角也都由不甚出名的内 地新人担当,配角再加上日本的AV女优,整部电影的路数都朝着复制《3D肉蒲团之极乐宝鉴》而去。但是,幕后的推手一个是萧若元,一个是王晶,前者曾经叱 咤影坛多年,后沉寂转行,此次再度出山,野心勃勃,蓄谋已久;而王晶虽然当年也是三级片的大拿,但多年来作品质量愈发走下坡路,在香港市场更是多年未卖 座,再加上本片的题材由脍炙人口的名著改编古装,变为现代背景下的豪放少女求爱,因此看惯AV的观众会否对这类并非真刀真枪上阵的电影感兴趣,则是《蜜桃 成熟时33D》最大的未知数。            本片于国庆长假开始点映,本周正式上映,首周票房124万,与《3D肉蒲团之极乐宝鉴》可谓天差地别。观众对本片评价颇低,"除了女主角的身 材之外毫无看点"、"故事老套,造型雷人"、"无论是搞笑、床戏还是特效都是接近冰点"……看来本片恐怕最终的成绩还不足《3D肉蒲团之极乐宝鉴》的十分 之一。            其实《3D肉蒲团之极乐宝鉴》也并不见得在质量上有多么出色,但本片避重就轻,古装背景下,至少可以将服装道具场景做得古色古香的考究,而 《蜜桃成熟时33D》却想走科幻路线,在这样一部主打三级的低投资电影里,需要大量特效的科幻场面自然会大打折扣。虽然王晶很努力的想复制《3D肉蒲团之 极乐宝鉴》的卖座,片方甚至在影片公映前数月就已经砸下不少宣传费,请了一批内地影评人为其写枪稿呐喊助威,但这毕竟是一部没有在内地上映的香港三级片, 想靠这些影评人写点枪文吸引观众的那点数量真是少得可怜。《3D肉蒲团之极乐宝鉴》有着《肉蒲团》这样千古黄书打底,古装三级也可以满足不少人的"古装意 淫",而《蜜桃...

他杀你,你能活到死――评《杀手欧阳盆栽》

 据说有些人看完片子之后很失望,大抵是由于编剧之中有"九把刀"的缘故,谁让他的《那些年》那么火呢!想必大家是冲着这个套路和高度去看的,结果,就像吃过并且还想吃大餐的人,忽然就被上了一碗卤煮,肯定觉得不是滋味。      其实大可不必,大餐又大餐的美味,小吃有小吃的风味,大鱼大肉吃多了,来盘拍黄瓜也是很爽口的。《杀手欧阳盆栽》就是这样的小吃,所以,咱不能拿着刀叉吃卤煮,这不是自己跟自己找别扭么。      如果说《那些年》是个正剧,那么《盆栽》就是个小品,并不是说投资多少、演员阵容、植入广告的规模,而是说给人的触动。《盆栽》一如它的本 意,就是小玩意,杀手这个行当被搞的很玩笑,一点也不职业,你原以为他要谈暴力,他却跟你谈生意,当你想把这看成一桩生意,他又变成跟你谈人性,善良啊、 爱心啊、以德报怨啊,总之,跟我们这边电视台黄金时间播的东西旋律很合拍,拉近了海峡两岸的距离。      杀手是个不和谐的职业,但不能一概而论,若干年前抱着一盆百合的杀手莱昂就为这个行业纯洁了一次形象,"盆栽"显然是在低仿他(是低调模仿, 不是低级模仿),而爱心在杀女人时不经意的侧漏也是向莱昂前辈的致敬,至于后来的把假杀人真救人做成生意,就完全属于对华人文化的爆发,脱离了模仿的外 壳,因为我们华人都认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真的,所以救人一命得钱一笔也是合情合理的,而当他救了一个村子的人,却被一个以怨报德的家伙给出卖了, 被仇家报复,那么接下来的剧情,大家都懂的。      而盆栽却没这么做,他选择的还是宽恕,这样一来他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伟大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他杀你,能让你活到死,就看你怎么理解了。 你认为这篇评论: 有用 31 没用 《杀手欧阳盆栽》没能沾上《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的光,这好像有点不可思议――它 们的原著都来自九把刀,而九把刀在2011年火得快要熔化掉了。但这就像当年,作为同一批上映的台湾电影,《九降风》也远远没有《海角七号》的好运。对曾 志伟来说,监制《杀手欧阳盆栽》也没有监制《九降风》的好运,至少在舆论评价上,《九降风》大受好评,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