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十二月, 2010的博文

你想要什么样的人生?《圣诞颂歌》

   假如,你突然能拥有了一个机会,可以清晰地看到你的过去、现在和你的未来,你还会像现在这样生活吗?    迪斯尼最新推出的动画片《圣诞颂歌》就描绘了这样一个故事。故事中的男主人公埃比尼泽•斯克里奇是一个超级守财奴,“令人讨厌,吝啬、冷酷、没有人性”。 但在1983年的平安夜,他先后遇到了四个异灵——他已逝的合伙人雅各布•马里的鬼魂、圣诞过去之灵、圣诞现在之灵和圣诞未来之灵,从而看到自己的过去、 现在和未来比雅各布•马里还要恐怖的命运。    这奇异的经历令斯克里奇一夜剧变,从吝啬鬼变成了一个仁厚、宽容、宽容而热情的慈善家。    这部影片改编自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的同名作品,正是因为狄更斯的这部杰作,才有了“Merry Christmas”这句流行语,并且圣诞节中的许多祝贺节日的仪式也是因为他这部小说才开始广为流传。    超一流的小说家都有一种能力,他们所编织的故事,假如从心理学理论推论的话,你会发现完全站得住脚。写过《双城记》、《雾都孤儿》和《大卫•科波菲尔》等 名著的狄更斯毫无疑问是超一流的小说家,而他在《圣诞颂歌》中所勾勒的故事,并不仅仅是一个虚幻的神鬼故事。    譬如,可以说,如果有非常优秀的心理治疗师,能够帮助斯克里奇这样的人清晰地看到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那么,他势必会从一个守财奴变成一个乐善好施的人。      一切都是鬼话,只有钱可靠    影片一开始就刻画了斯克里奇的超级守财奴形象。    他的合伙人马里去世了,而斯克里奇作为“唯一的遗嘱执行人、唯一的财产管理人、唯一的财产受让人、唯一的剩余财产受赠人、唯一的朋友和唯一的送葬人”,为马里操办了葬礼。    马里和斯克里奇都是“好生意人”,懂得节省每一枚硬币。但是,操办葬礼的牧师像斯克里奇伸出手索要相关费用时,脸上鬼魅的笑容令斯克里奇心惊,那只手则像魔鬼的手,要扼在他的脖子上。他不甘心地给了一枚硬币,那只手仍没有落下来,他只好又给了一枚硬币。    牧师的手总算落了下来,但斯克里奇心理失衡了,他突然间将手伸向马里的尸体,干脆利落地将覆盖在马里眼睛上的两枚硬币取了回...

爱情是一道无解的问答题:《我之前的五位女友》

  最近刚好有时间,与时开始一部一部的看电影。   男主人公张就一副满脸是戏的样子。这样的英国男生,给人们很好的感觉,身上的轻微的神经质、对于不美的事情的低容忍度还有对于自身存在感的经常性反省,英国的风格,同时也让这部片子很容易就满足了文艺青年们的小胃口。   女演员们都是脸谱化的人物,微微夸张,这样的的角色,对于受过英格兰学院派表演训练的姑娘们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于是也还可以。      结构上,开篇的倒叙(从自杀的昏迷中的回溯),中间邓肯主题公园,吸血的笔法调侃回顾男主人公的感情经历,到最后的假片尾曲,导演就像在街角抿着嘴坏笑的聪明男孩一样,颇讨人喜欢。并不繁难的结构,对于传达出导演的话来说已经足够。   这样的并不实验性的结构,已经很美好。真诚而美好。      画面,我仍然坚持着,这样的画面,刚好就是导演要传达出的风格的语言的一部分,所以,我很喜欢。尤其难忘“爱情恐怖主义”在床上面的霓虹灯倒影的形式出现。      谈到这部电影,不能不谈影片的小说作者——阿兰•德波顿。阿兰•德波顿毕业于剑桥大学,是英国赫赫有名的“才子型”作家,而本片的改编来源:《爱情笔记》则是他的第一本公开发行的小说。如果说这是本彻底的小说,则不准确,因为书中除了小说的情节和故事之外,阿兰•德波顿还加入了大量的,以往只能在哲学书籍和散文书籍中见到的大段对哲学、对人生的议论和探讨。1993年,这本小说一经出版,就被评论家热捧,而“才子型”作家的称谓也随之而来。对于这本小说,阿兰•德波顿说:“我写这本小说的目的不是在于要解密爱情,也不是想要告诉人们从哲学的角度看,爱情是什么。我只是想对现代都市中错误的男女关系做一次探讨。也许这种错误关系的形成并不一定是因为文化上的差异,而仅仅是因为习惯和观念上的。但是造成爱情中关系错乱的原因则一定是人为的。所以我在小说中写了很多哲学角度的分析和阐述,就是想搞明白是什么样的人为时事件造成了恋爱谈不成的结果,也想搞明白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去解决这样的难题。”      虽然上面的一段是我复制黏贴的,但是我想,你们已经知道为什么在我并不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就会喜欢这部电影了。  爱情是让人向往...

缘分,最不可能的可能 《老虎都要嫁》

上个月,朋友就推荐了《老虎都要嫁》这部影片给我,我在迅雷上看了一分钟,发现那配音实在是难以忍受,这片子应该是粤语片,所以我一直在等粤语版出来。终于,下载了粤语版,在这个周五的下午,欣赏了这个发生在广州的剩男剩女的爱情故事。其实我一直很奇怪,广州也是讲粤语的,为什么每年有那么多的港产粤语片上映,却鲜少见到广州出品的粤语电影呢?广州本土的最出名的也就是那部《外地媳妇本地郎》了,从我10多年前在广州就开始看,而今天的这部影片,让我看到了蓄势待发的广州本土电影力量,虽然暂时还不能和冯小刚的北派贺岁大片相提并论,但是假以时日,应该很有发展前途。             这片子,即便不懂粤语的人,我建议也应该看粤语原版中文字幕,因为粤语的一些味道,用普通话说出来,还真就不是那个味道了。"谭肥"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广州人,有房有车有广州户口,却因为其貌不扬而成为了剩男;赵颖心是一个现代职业女性,从她开这路虎就能看出来,典型的女强人形象。其实女强人应该配什么样的伴侣,一直是大家所关注的,本片也给了她两个选择,一个是所谓的"成功吸引成功"的成功人士,一个是"无论何时,都在那里等她"的平凡店主,这也就是选择大男人还是小男人的话题。最终,她选择了小男人,这个男人,可能没那么有钱,但是会为她煲凉茶,会为她做饭,会为她修理电器,最关键的,有人欺负她的时候,这个小男人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保护她。"其实,他不是怕我,而是爱我,尊重我。"这是剧中这个小男人的本质,其实在他的身体里,住着一个大男人,只是这个大男人,在面对自己所爱的女人的时候,宁愿成为一个小男人。             这片子的色彩和配乐都很不错,也有一些典型的广东风味的笑料,当然,台词也都蛮经典的,比如谭肥说的,失恋是因为你总是朝着一个方向走,难免会习惯了,试试跳出平常,或许会有意外的收获。而且,此片最难得的是剧情不落俗套,比如赵颖心想向谭肥表白的时候,突然前面发生了车祸,当我以为剧情发展可能是常见的那种,比如谭肥没事,赵MM对着地上躺着的人勇敢表白之类的,谭肥却真的从车轮下面爬出来了,不过手里抱着一只狗狗,哈哈,好搞笑!             片尾出来的那行字是"缘分,最不可能的可能",的确,有人以为他们两个人的结合纯属意...

《大笑江湖》:没有江湖,只有浆糊

 文/公元1874      (由于本片中段睡着了小半个小时,影评里的观点仅代表前60分钟和最后5分钟)      《大笑江湖》的宣传词是"一笑解千愁",那么这片子好笑么?首先我承认一点,看这部电影确实是笑了,而且还笑了几次,但更多的则是,一种对影片的拖沓感到十分无聊的闷与困。其实笑的那几次主要集中在赵本山这个老活宝身上,他把他一贯的搞笑手段放到了影片里,所以还真有那么点好笑,尤其是赵本山以春晚卖拐式的姿态登场,令人捧腹,他出现的那两次,是我全场寥寥无几的几次笑点里,笑得最多的地方。      但可惜的是,本片的主角是小沈阳,而本片的导演是朱延平,吴宗宪和赵本山,在本片里都属于"友情出演"的性质。海报里,把赵本山这个友情出演放在海报最醒目的位置,而且"朱延平作品 导演朱延平"的大字完全没有,相对的却是为片名题词的"赵本山"最为醒目,以上事实都清楚的说明了,影片的制作方很明白两个问题:一,赵本山是本片最大的卖点,小沈阳不是;二,朱延平是个烂货,所以千万别让观众知道这是朱延平导演的。      不得不说的是,我之所以会买票去电影院看,完全是想知道这部电影能够烂到什么程度。对于赵本山我是挺喜欢的,我是他小品的拥趸,而小沈阳最近两年的节目我几乎一个不落都看了,我挺喜欢东北话和那种幽默的调调。可这部电影的导演是朱延平,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让我事先就对电影基本不抱有期待值。如今连当初《闪灵凶猛》的国宝级烂片导演阿甘都开始慢慢变好了,朱延平却能在越来越烂的道路上撒着欢跑着,所以我不由得非常好奇他将来还能烂到什么地步,所以我决定他的戏每部必追。原来我以为阿甘是中国的乌维鲍尔,现在朱延平已经用事实扛过了这面大旗。而《大笑江湖》堪称他又一个"烂片之王"式的代表作。很遗憾,过去那个拍《异域》的家伙已经死掉了。      《大笑江湖》最严重的问题,依然和《刺陵》《大灌篮》等片保持一致,那就是两方面:无比混乱的逻辑、支离破碎的剧情。一个非常简单的、也被无数的武侠小说演绎过很多次的小人物在江湖上行走,意外卷进一桩事件里,然后意外的获得高人指点,最后意外的达成了自己的小理想。这种桥段的故事里最经典的就是韦小宝,小人物有大智慧,如果能够有个好故事,拍出来倒也感觉不错,能让大家在电影院做...

貌不合神不离――《福尔摩斯》

 某年暑假,一个14岁的女孩躺在床上,囫囵吞枣看完整套《福尔摩斯探案集》,然后又看一遍,再看一遍,还看一遍,一遍又一遍,直到20多年后,虽然已经20年没碰那些书,当这个女人在大银幕上看到维多利亚时代伦敦的泥泞街道,脑海中顿时出现福尔摩斯根据靴子上的泥土判断华生去了哪里出诊的情节;当她看到福尔摩斯跟人打拳击,脑海中就出现华生说福尔摩斯是拳击高手;当她看到银幕上出现屠宰场,脑海中就出现福尔摩斯揣着根大鱼叉在屠宰场刺猪肉;当她看到福尔摩斯的屋子乱糟糟,脑海中也想起只要没有案子,福尔摩斯就会嗑药,把自己弄得人鬼都不像。。。            (有N年没写长排比句了。)            哦是的,原以为这部《福尔摩斯》不可能忠于原著――小萝卜糖尼演福尔摩斯!他甚至不是英国人!裘德洛演华生!他简直太帅太不憨厚!预告片里的连串动作场面,也跟原著的绅士风味大相径庭。我走进戏院的时候,十足是准备看笑话的。            开片不到十分钟,就喜欢上了这个片。沉暗青苍的色调,厚重斑驳的道具布景,将节奏的现代感精心地包裹起来,让人几乎觉察不到快速剪接和大量特技所暗示的21世纪。            小萝卜的造型,不似以往的福尔摩斯那么冷峻,有绅士风度,比较有动感和喜感,本来我是不太看好的。但是他的演绎,这个剧本所描绘的福尔摩斯,居然跟记忆中的福尔摩斯处处吻合。            前文已经说过,如果你熟知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那么你必须承认,福尔摩斯多数时候的确是不修边幅的,他吸毒,他在不适当的时候拉琴,他心血来潮就在客厅里放枪,他时常做散发恶臭的化学实验,他随时可以唯妙唯肖化妆成另外一个人,他身手敏捷,打击对手不留情,他充满黑色幽默,没事喜欢讽刺挖苦苏格兰场和华生,但华生大概也是世上他最亲近的人。。。            而这些,这一版的《福尔摩斯》都表现出来了,也许有一点点卡通化,也许没有老派英国绅士的彬彬有礼,但是我一点也不介意。再说,福尔摩斯可能也没把绅士当成一回事。他是个跟疯子只隔一线的天才,小萝卜的演绎突出了这一点。            华生。在华生自己的叙述中,读者得出的印象是憨厚忠诚。没错,他是忠诚,不过谁说忠诚就得表现得像一条忠犬?他的憨厚,主要是跟福尔摩斯对比的。估摸着谁跟福尔摩斯比,都不够机灵。他是个军人,他出生入死追...

越是会被人嘲笑的梦想,才越有实践的价值《混混天团》

    《混混天团》其实是个挺娱乐大众,挺狗血的电影。但,难得的是即使这么狗血,还是让人觉得真诚!这种真诚,就像一剂强心针,让我们这些在都市中茫然自失、行将就木的人们,坚定了隐藏在最最心底的梦想,让那些会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梦想,可以被大声的说出来。   正像九把刀说的一样,越是会被人嘲笑的梦想,才越有实践的价值,即便跌倒,姿势也会很豪迈。   但如果,我说看了这部电影,我就得出一个什么梦想可以支撑整个人生的狗屁结论,岂不是显得我个人也未免有点太不把这部电影放在眼里了!这电影告诉我们的东西很多,梦想是一条主线,它牵引着不同的人,走到一起,正像风会去远方。   除此之外,它还告诉我们,纵然你有可以成为上帝的潜质,没有人提携,妈的,你也只能是一只蚂蚁。当然,要选一款适合自己的墨镜,你也可以勉强算是蚂蚁界的修杰楷。除了墨镜,还要有一身像样的皮衣;除了皮衣,还要留个超�的发型和胡子,当然所有这些前提,就是要长一张对得起大家的脸啊!   对了,最重要的就是,荣祥一直说的:“阿豪,你太瘦了,吃胖一点!不然怎么当干部嘛,真是的!”   玩笑归玩笑,话说回来,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没有值不值得,只有想不想要。这就是所谓梦想啊,理想啊这类对很多讲求现实的人来说最虚无缥缈的东西。在很多人眼里,做任何一件事,一定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这也就成就了那些“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还有些人呢,觉得不值得,于是他们就放弃了,最终碌碌无为的了结一生。他们来世上走一遭,什么都没留下,也什么都没带走,真正做到了“我轻轻地来,正如我轻轻地走,不带走一片云彩。”   可是也有一些人,最喜欢香蕉你个芭喇的教训后辈,说什么有时间做梦,还不如多赚点钱!   喂,干嘛为难年轻人啊?谁年轻的时候没有个说出来吓死人的梦想啊!那些所谓的过来人,凭什么用他们失败的案例来否定我们的梦想!   其实,不可否认,梦想是个很容易迷失的东西,就像我们离家出走,是带着寻找乌托邦的梦想,可走着走着,碰上不同的人,做了不同的决定,于是梦想就没了,但我们并没有及时发觉,我们继续走,当问自己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老实说,很多人都无法明确的说出来,就这么三两年过去了。最后当我们走到所谓的“人生终点”的时候,焕然若是,碰到那些年...

义海豪情:有此乱世,必不可无此传奇

 整个2010年,TVB都像杯温吞水。虽然有《铁马寻桥》这样的剧集撑住口碑,也有《公主嫁到》这样的剧集收视爆灯,但是谁都看得出来港剧的疲软。歌舞升平的背后,30年戏剧制作无进步的指责芒刺在背。   曾几何时,TVB风头无二,部部经典。到了如今,一年里都精品难见。按部就班的结果,是创意的极度缺失,人才的严重流失。明年香港新增三家免费电视台,对TVB来说是坏消息,却也未尝不是件好事。有挑战,才会有动力。否则,港剧迟早会死。   如果没有《义海豪情》,很难想象我对新剧是否还有追看的动力。一部《公主嫁到》,真是让我如鲠在喉,不吐不快。许是我太挑剔,又或者是自己太认真,因为我从来都没有将港剧看作纯粹娱乐的消遣,我总是试图从这各式各样的故事里去窥探微妙又复杂的人生。热爱喜剧,却最是讨厌闹剧。   添哥之前说,《义海》的目标人群是有阅历、懂世情的观众。承接《巾帼枭雄》的余力,《义海》的戏味来得更足也更浓。对感情的刻画也更加丰沛和全面,任意一条线都自然而然、水到渠成。虽然全剧硬伤和软肋依然不少,但只有在《义海》里,才能让我找回港剧熟悉的味道。   真的久违了,那为剧情牵肠挂肚、欲罢不能的感觉。      一、巾帼与枭雄   之前的那部,剧名其实有些牵强。即使四奶奶算得是巾帼不让须眉,柴九却算不上是真正的枭雄。   枭雄者,行事未必光明磊落,但大智与大勇却缺一不可。柴九从始至终都只是一个小人物,困限于自己的喜怒哀乐,施展的空间并不大。   义海之中,刘醒虽然角色讨好,但论及角色最有突破的,却非九姑娘莫数。我甚至觉得,这一部才算得是真正的"巾帼枭雄"。当然,巾帼是指九姑娘,枭雄依然是指九姑娘。   义海是丰富的群戏,但最出彩的,却只是这一人。      九姑娘的塑造,与之前的宣传不太一致,娱乐新闻的断章取义真是令人叹为观止。这样的效果,要故事到达二十三集,再回头来看第一集时才有深刻的感受。   九姑娘虽然人在黑道,浑身江湖味,却并非莽撞冷酷。她的魅力,在于在大是大非面前的众醉独醒、良心不泯,也在于敢用一切非常规的手段来为人处事、解决困境。她是一个女人,却比男人更加强势,也因此更加令人可畏。她是一个谜,你根本猜不透她的心。你不知她的话哪句是真,哪句又是假。你明明已经被她欺骗利用过很多次,但却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与她合作。当她最终与你推心置腹之后,为她...

《最后的风之子》:导演类型转化的失败案例

  印度裔美国导演M・奈特・沙马兰在我眼中主要是一位低成本恐怖片导演。他的电影中往往会包含一些浅显的神学关注、东方式的超自然迷信和一个让人出乎预料的结局。由于带着某种异国情调的风格和对东方文化的展示,他的电影吸引了一群CULT影迷的兴趣。在票房方面,他曾获得过巨大的商业成功(《第六感》、《天兆》),也遭遇过彻底的失败(《神秘村》、《湖中女人》)。美国观众和批评家对他也是毁誉参半,时而把他捧作“天才导演”,时而也会奉送一个金酸梅奖“最差导演”给他尝尝。总的来说,他身上的东方色彩既使他因在好莱坞导演中卓尔不群而获得了一批拥趸,又使他的电影由于与好莱坞主流商业片有着明显的异质性而难以被人全盘接受。与吴宇森这位同样带着东方文化背景的导演相比,沙马兰在美国观众心中尚未跻身于一线导演的位置。    到2008年,沙马兰已经连续拍了三部口碑和票房都不佳的电影(04年的《神秘村》、06年的《湖中女人》和08年的《灭顶之灾》),观众仿佛都已经遗忘这位拍摄过《第六感》的“天才导演”了。沙马兰的电影事业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是在低成本恐怖片这一类型内继续尝试(观众似乎对他的套路已经有点腻烦了,说他“就那么两下子”),还是重新进入一个新的领域?这时,美国尼克儿童频道热播的动画片《降世神通:最后的气宗》进入了他的视野,片中融合的亚洲艺术、东方文化和功夫等元素使沙马兰意识到自己可以将其改编成一部了不起的电影。    从电影的选题看,《最后的风之子》应该是一个很被看好的项目。首先,《最后的气宗》这部动画片在美国几乎家喻户晓,拥有数百万粉丝。沙马兰第一次知道这部片子正是因为女儿参加万圣节派对时打算打扮成片中的主角之一卡塔拉的样子。动画片庞大的粉丝群正是电影良好的观众基础;其次,电影中的东方元素被认为是沙马兰这位带有东方色彩的导演能够成熟地驾驭的,后者也能藉此将其优势发挥出来的;最后,哈利波特系列热映和《阿凡达》获得划时代的商业成功之后,当前观众的对于奇幻电影的兴趣正处于心理顶点之上。    但是,沙马兰这一次似乎又搞砸了。《最后的风之子》上映之后,美国主要报纸和网络的评论几乎作出一边倒的负面评价。片子从编剧、表演、导演水平到3D特效方面都遭到了苛刻地挑剔。美国著名影评人罗杰・艾伯特只给出了半颗...

二流警探 (The Other Guys) 幕后英雄

  当最好的人选抽不出空的时候,就是幕后英雄挺身出来的时候了!      观罢此片,实在说不上什么喜爱之处,没有强壮的英雄出来展现完美的肌肉;没有热辣的女明星出来搔首弄姿;也没有火爆刺激的大场面;影片逻辑也牵强赴会,剧情更是乱七八糟...      可能是我的个人喜好问题,本该是一部幽默搞笑的电影,但是看着播放器上的时间轴由开始到结束,我愣是找不到什么发笑之处。虽然电影里面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我这边却是看得哑口无言(想象一个人对着屏幕略微张口的白痴表情吧)。      电影终结,旁白终于出来讲了此片的真谛所在(不讲还真不知道它想说什么):每个人都想成为家传户晓,众人崇拜的大英雄,但有时候真正做事,起到重要作用的却往往只是幕后的小人物。嗯..没错,世界就是如此,往往你看到各个高官、企业CEO在台上滔滔不绝发表自己的宏图伟略,真知灼见,先进产品时候,会知道在他们的背后有多少幕后的真英雄付出的心血。      我们在每天加班加点的工作,为什么?是因为他们在盛大华丽的发表会上公布了新的产品。这就是我们的现状,我们因此获得了微薄的加班费,加上他们在发表会上可能曾经或许说到过的"得益于大家员工的努力工作"。而我们就成为了企业发展征途上"必不可少"的炮灰;成为了商业机器资本获取中默默无闻的一颗螺钉,最后任其生锈腐朽。      似乎自己悲观了点,或者我们应该期待如同电影中的2位默默无闻的主角最后翻身成为红人吧?      PS: 电影最后CAST的过程中,介绍了一种经典的投资公司骗局模式:庞氏骗局。我这边也简单介绍一下吧,旁氏骗局就是一种空手套白狼的手法,基本上就是捏造一种回报率很高的投资项目,吸引各种人来进行投资。在初期,他们会报以很高的利息,让人觉得有利可图,然后一层层地介绍更多客人投资钱进去,然后把后来的资金变成了前期投资者的利息。当最后投资者数量减少,新增资金不足以补偿之前投资者的利息时,这个金字塔就会崩塌,然后可能就是老板走人,客人血本无归的结果了。   

泰坦尼克号2

 没有哭,脑子里想的是生存能力和生存几率。在一个完全陌生完全逆境的环境里,想要活下来只能用自己的大脑调动自己以前练就的能力和周围有利于自己的一切东西,这些才是最靠得住的东西。看着的时候想起来以前做的节目,说是一个军人只救别人不救亲人,换做是我恐怕我会首先考虑生存几率的问题,若家人活的几率大,我一定回去救即便对外说我先就亲人我会回答这是几率问题。  1912年2月泰坦尼克号完成了装潢工作,处女航被延期后,泰坦尼克号于3日抵达南安普敦港,停泊在41号锚地,等待10号那天激动人心的处女航时刻到来。   出现了不愉快的小小插曲,由于南安普敦港煤炭工人罢工,加煤工作遇到了一点挫折。IMM公司不想再推迟泰坦尼克号的处女航,所以从公司所有停泊在南安普敦港的邮船煤舱里搜刮干净了所有的煤块。      这件事表面已经过去,实际上在内部却突显和激化了哈南德・沃尔夫造船厂所属的哈伦・沃尔夫船厂和英国白星航运公司之间的矛盾。         1908年的一天晚上,哈兰・沃尔夫船厂老板皮尔里勋爵和白星公司主席布鲁斯・伊斯梅,在皮里勋爵位于伦敦贝尔格莱维亚区的大宅中共进晚餐。贝尔法斯特的哈兰・沃尔夫船厂(Harland & Wolff,HW)从1871年起就是白星公司的忠诚合作伙伴。   他们谈到了卡纳德公司的两艘新船。伊斯梅提出在HW船厂建造两艘空前规模的巨轮,每艘有三座烟囱,吨位要超出卡纳德公司两艘新船15000吨左右。   随着两人在皮尔里的书房里,两艘船变成了三艘,三个烟囱变成了四个烟囱。这三艘史无前例的巨船,将成为无可争议的大西洋航线霸主,不光是在吨位上,而且在速度和豪华程度上。      新船将拥有高度跨三层甲板的头等餐厅,甚至三等舱的装潢也将远比其它的邮船要舒适高级。新船要达到26至27节的高速。白星公司准备在新船上安装三副螺旋桨。         为了试验这种新配置的可靠性,白星公司于1909年从“自治领海运公司”购买了两艘15000吨级的客船--双螺旋桨的梅甘尼克号和三螺旋桨的劳伦铁克号,作对比试验。三个螺旋桨被证明可以给邮船带来速度上的优势。      事实上这三条船的大小规模不同,是因为两人每人心中都有各自最想要的巨无霸船只模型,种种因素的压力下,他们达成了共识经过修改有了“泰坦尼克号”的构想...

青春不常在,抓紧谈恋爱《爱在微博蔓延时》

  从电影的角度,或者是从艺术的角度来说,不发生的确是一种完美。想想《四月物语》里那个撑伞的小女孩,对于未来,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却不知该发生什么;《inception》中最后即倒未倒的陀螺,在每个观众心中植入了一个想法。也是运用了这样的原理。    电影进行到四分之三的时候,张静初对男主说,现在我们把他们打断,这样我们就不会相遇。一切还来得及。这是本片中最惊悚的桥段,远比那些穿越的镜头来得可怕。    很多情势下,我们在期待一场不期而遇的爱情,同时也在逃避。因为遇见爱情,就好像打开一个潘多拉魔盒,里面是好是坏。who knows?从风险控制的原则上说,谈恋爱绝对是一场赌博。赢了幸福一生,输了一生痛苦。(前提是你全身心付出)可惜,恋爱不但是世纪末的精神鸦片,它无时不刻都伴随着你,如影随形。既然,被爱情所困扰这件事无可避免,那我们也只能尽情的享用期间的甜蜜和苦涩。    所以,张静初的哀怨被男主的一个吻所反转。公主和王子从此生活在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当然,争吵和误解依旧难免。。。    也许,在这个圣诞将至的冬天,我们更有理由期待爱情,在平安夜,当你暮然回首,一个小萝莉正含情脉脉注视着你,伴随着羞涩的笑容说“你好,你也一个人吗?”

真的是钱在禁锢她们吗?《囡囡》

 关于这四个女孩,最喜欢的是Ronnie,最不喜欢的是icy,只是纯粹自己的喜好。   Ronnie,如果还有人记得,她是一米阳光里的阿夏丽,是分手说爱你里德Fanny,她在里面不算是最出彩的那一个。   Ronnie总是给人一种不温不火的感觉,又沉迷肉体的快乐又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援交行为,宁愿给钱他人也不接钱,只为心底觉得自己是出来玩的,不是出来做援交的。影片的最后,她还是拿了钱,也就是最后她终于面对她自己的行为了,那个她认为够真实的援交世界,与她生活中的寂寞与空虚完全不同的活生生的世界,她并不讨厌,甚至有一些喜欢,她不再是那个呆在海景房子里无人问的靓女,而是网上评价的正到爆的囡囡,那是她需要的虚荣与存在感,那是之前的她所渴望的。   Gucci,她很美,一开始并不觉得,而后发现她的确很美。她的心思是最单纯的,很少会捕捉到周围那3个女生之前比较复杂的局面。为了一个限量手袋网上卖处,这或许是导演定位的一个噱头和网上一度炒热的事情。而最后她还是保留着。Gucci在她们之前,我总认为,是最幸福的那一个。虽然没有Ronnie的富有,连笔记本都要拼钱买,家里的房子也很普通,也没有icy的精明和爱情,但是不受此折磨未尝对她不是好事,没有lin的妖娆和勇敢,但是她也不必承受这样的长处所带来的极大地惶恐生活和渴望爱而得不到爱的局面,人人只是看到lin饿狼的那一面,却没看到她只不过是个要爱的女孩。但是她有很好的家庭,有爸爸妈妈,有爱她的哥哥,她对于援交的定义不过是能够帮她攒够买手袋的钱,而不是为了温暖,为了关心,为了存在感,为了生存,为了爱。   lin,不能说中意她,但是欣赏她,她的勇敢,敢爱敢恨都是很好很好的事情,她太妖娆,她过鲜艳,而又不肯走平常道路,于是一步步的走向无法寻到真爱的后果,多么简单的,只是想有人陪伴吃和喝,只是要一个男仔,可是,她寻不着,她找到的只是一个个拿她消遣,眼里只有她身体的人,没有人真的为她心动,心痛。她看起来太坚强,太不需要保护。只是勇敢地后遗症,只可惜这世界就是这样,选择的路只能自己为自己买单。   icy,一开始我就说我不喜欢她,不是她不好,而是这样的女生我真的不喜欢。也不想谈。      囡囡,这个词很特别,女子禁锢住的感觉,导演还煞有其事的在旁边打上了金钱符号。   可是影片看到最后,我没有发现任何一个人是为了钱去做这个事情的。我知...

很黄很暴力:美一区二十世纪福克斯版《弯刀》

《 Machete 》,中文译名 《弯刀》 ,这是一部来自“磨坊”,又十足超越“磨坊”的 电影 。“磨坊电影”( 《Grindhouse》  Film)当然不能顾名思义的认为是“放在磨坊( Grind  House)里放的电影”,在电影语境里,(Grindhouse)有两层含义:一,类型电影的概称;二,专门播放类型电影的电 影院 。具体到“类型电影”,英文中有多个单词可以对应:Cult Film、B movie、Exploitation Film……而中文单词则有五个字,即“很黄很暴力”。 《弯刀》缘起于由昆汀 ・塔伦蒂诺和罗伯特 ・罗德里格兹为向70年代类型片致敬而合作拍摄,由两部独立影片组成的《磨坊电影》(Grindhouse),其雏形不过是一部夹在片头的预告片,但酷辣的人物造型和火爆的暴力场景予人深刻印象。在完成了《磨坊电影》(Grindhouse)之后,罗伯特 ・罗德里格兹找来了他的御用剪辑师伊桑 ・曼尼奎斯(Ethan Maniquis),打起了《Machete》的主意。 由罗伯特 ・罗德里格兹和伊桑 ・曼尼奎斯联合执导的本片,故事简单而又直接:职业杀手“弯刀”(Machete)受雇刺杀参议员,在他瞄准目标准备扣下扳机的当下,竟然发现自己也正被另一个杀手瞄准。他好不容易从狙击手的枪口下逃脱,决定要向设计背叛他的组织进行复仇。“弯刀”找上如今已成为牧师的过往杀手拍档,两人共同策划复仇大计。岂料未及发难,参议员的手下即血洗教堂,牧师惨被钉于十字架上。关键时刻,“弯刀”得到了多路人马以及墨西哥裔偷渡移民的帮助,齐齐向参议员及其手下发动了前所未有的进攻!如果挑剔剧本的话,那么这部《弯刀》的剧本精细程度,甚至还不如故事相近的台湾电影《弹道》。但是,须知“粗糙”本就是“磨坊电影”的基本属性,罗伯特 ・罗德里格兹和伊桑 ・曼尼奎斯无意于满足观众对故事逻辑和动作合理性的评判,这两位仁兄卖力于将裸女的软性情色和血腥的硬性暴力融合在一起,并以比80年代港产...

《坏中尉》「只是一条鱼。。。」

  这是一个几乎快被生活拖垮的男人,这是一个现实得不能再现实的世界。    有一天,    就是,这么一天,你忽然发现自己原来是条鱼,而且是条生活在一个狭小玻璃杯中的鱼,你的世界就这么大,虽然你也能看到外面那花花绿绿的世界,但它不属于你,因为你被框死了,被一道无形的墙框死在了这狭小玻璃杯中。。。。。。    而且不仅如此,你发现你的周围也是一团糟,就像那玻璃杯中水一样,由于被框死一直没有换,而污浊不堪,几乎快让你窒息。。。。。    可是,这就是你的世界,这就是你的生活,你无法逃避。。。你深陷其中。。。    -----你发现,你的女朋友原来是个妓女;你的父母是俩酒鬼;你自己,还是个赌鬼+瘾君子(虽然是由于年青时的争强好胜,‘打赌救烂人’所造成的终身脊椎疼痛,因为无药可施而不得不去吸毒的。。。)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你还发现,虽然你每天,驮着个背、拖着两条残腿拼了老命地去工作去做事,为的只是想让生活能比现在稍微的美满些或者不那么烦人些。。。可。。。    那些烦人的事还是一件接着一件的朝你扑面而来,你躲也躲不开。。。。你女人在外面被人嫖后人家不给钱了;你老头老太成天喝酒为了一条狗吵起来了;你工作一时疏忽得罪了‘上头’就快要被免职了(你的药‘毒品’也快没了)。。。。。。。等等等等,‘芭啦芭啦’的就像天上下‘便便’,一天之内都砸到你头上了。。。。。。    但是你能怎么样呢?再怎么着,你的女人你还得疼呀,你的老头老太你还得照顾呀,你的家还得养呀,你的病痛(毒瘾)还得要‘整’呀。。。。。。你已经无路可退无路可走了,生活已经把你逼到绝境了。。。。。。    此刻,    忽然你什么都看清了,什么都明白了,这,就是你的操蛋的世界,这,就是你的操蛋的生活。。。    如果,你不想被这个世界操,那你必须操这个世界。。。。。。    于是,你变了,你从一个人们眼中的‘好人’变成了一个‘坏人’;你开始报复这个世界,报复这个社会;去TMD法律法规,去TMD的条条框框...

这一切真的是命中注定吗?《贫民富翁》

我是一个偏爱悲剧的人。        比较喜剧的圆满,悲剧的残缺更让人思考,它既是故事的终结,又是新一层精神王国的起点。最优秀悲剧的力量往往不可限量,莎士比亚的《李尔王》,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而曹老一部《红楼梦》更沦陷了多少代的文学好青年,个个心甘情愿,只愿长醉不愿醒。        英国导演Danny Boyle就常常借助喜剧的外形讲述悲剧,比如成名作《猜火车》,色彩绚烂,荒诞可笑,但喜剧外壳包裹下的却是最为凄惨悲凉的故事。对比相同题材的《梦之安魂曲》,Danny Boyle的悲剧力量感是钝的,他不用大锤砸人,却偷偷的拿小刀片割人,过程中只感觉些飕飕的凉意,事后才疼。疼也不尖锐,但长久,伤口无法愈合,一遇阴雨天必要再犯。        2008年Danny Boyle导演的电影《贫民富翁》与以往他的喜剧式悲剧又有不同,相反,叫“悲剧式喜剧”恐怕更为合适。故事源自印度外交官Wikas Swarup的小说《问答》:印度孟买一位卑微的服务生参加了一个“谁想成为百万富翁”式的电视问答节目,结果这个没受过教育的下层贱民竟然赢得了十亿卢比。他自然要被人怀疑作弊,电视台制片人也没钱付款,于是串通警察把他扔进了监狱。故事围绕着服务生与辩护律师的会晤展开,通过这个没受过教育的贱民小人物的超戏剧性回忆,揭示出印度下层社会遭遇的种种不公与面临的困境,同时也展示了印度社会的发展变化,描绘出各阶层人民的众生相。        电影《贫民富翁》加入了爱情作为线索,故事设计更为紧凑。主人公Jamal被警长严刑逼供,指着他参加印度“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的节目录像要他坦白作弊的细节。审讯过程与Jamal的成长经历相互穿插,每一个问题都是Jamal生活中的离奇一章,有的让人哈哈大笑,有的让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还有的让人深深叹息,叹社会的不公,叹信念的伟大,叹人性的坚韧。        我在读余华的《兄弟》时曾经写过“真正有力量的悲剧,从来不应该是基于发生在人物身上的偶然事件,甚至由人物的性格所决定的必然选择都不能算构成伟大悲剧的要素;真正有力量的悲剧应该是社会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