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iler Alert! 以下内容有小部分的剧情泄露,可能影响观看)
如今,纯正的港片已经越来越少,像《夺命金》这种有质量保障,香港一年都不会超过五部。影片的故事场景、演员人物几乎全来自香港,搭配银河映 像的固有班底,精粹打造。《逆战》里,林超贤试图重现昔日港片的阵势,飞车爆破无所不用,可银河映像自成立之初便自成一路,它在港片的传统上进行了作者式 的提炼突破,《夺命金》亦是再往前一步走。
经过十余年发展,杜琪峰在《复仇》就有遭遇创作瓶颈的说法,往后是合拍片还是国际化运作?这成了一个困难的选择。好在面对《夺命金》,很庆幸杜琪峰依然选择了香港制造。
《夺命金》有三条主要的人物线索,警察、黑社会以及银行职员,他们的身份基本就是整个社会的人物缩影。如果按照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多线叙事 风潮,几组人马必然会发生关系,甚至在最后相遇。然而,《夺命金》抛弃了这点,完全放弃了对戏剧高潮的追求,转而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这实在是非常大胆。
对普通观众而言,他们对《夺命金》的抱怨可能是进入太慢了,尤其是杜琪峰擅长表现的黑社会一线,刘青云过了近半小时才出现,简直是对人的折磨 考验。而前半小时除了介绍任贤齐的困境,剩下就是何韵诗的工作情况。电影把她的活动空间完全压缩在了银行里面,那是一个相当逼仄的白色隔间。上司冷眼、人 声鼎沸,置身其中,观众也能感受到人物身上的压迫感和冷漠关系。即便到了下班,她也被工作所绊,不得解脱,这分明就是都市人群被工作所缚的真实写照。
很多人肯定会夸奖刘青云的一条线,因为这是杜琪峰的老本绝活。三脚豹的黑色遭遇,走马观花式的场景变换,那就如同银河成立之初的帮派片,充满 了未知因素和不可预测性。黑社会在《夺命金》里的没落,它不像单纯为了搞笑的《飞砂风中转》,而是依附在了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就连黑社会都无法置身 事外。但同样看得出,杜琪峰还有意识去强化何韵诗的一条线,放手表现,加以探讨。
抛开前面说的工作压力,卢海鹏和苏杏璇的出现也成就了这条线索。一个自认为看透一切,随意放贷,大发横财,足以压倒银行。岂不料,他能看清国 际大局势,却无法预料几分钟后的索命危险。一个明明稀里糊涂,却接连答出了“清楚明白”。这当然不是贪图小利,而是市井小民的命运被大局势和金融机构所操 纵。重复录音、重复问题回答,近乎压迫、不予省略的表现方式令人烦躁,同时也加重了整部电影的危机感。
相比较这两线,任贤齐的一条线受制于表演能力,他和胡杏儿的组合实在有点貌合神离。照理说来,这也是一个充满深度的人物,他内外交困,可惜没 能有更好的发挥。或者换一种说法,并不是任贤齐演的差,而是刘青云和何韵诗的线索实在太出彩了。像黑社会那边,抠门的大佬、改行的道友,每一个人的嘴脸都 活灵活现。就连那个讲着普通话的BOSS(尹子维),他也阴阳怪气得有些搞笑。
可以说,《夺命金》所要表现的荒谬感,它在黑社会的一环上下了最多功夫。一般说来,黑社会因为离现实生活远,人物会把它当做镜子,当成做戏的 舞台。可何韵诗那边,《夺命金》又不断强调真实,跳动的数字、众多的专有名词、不厌其烦的解释再解释。这种并行齐进的结果是在结尾街角,两个人完成了一次 “并不存在”的相遇。他们不知道曾经为同一个人的命运而紧张焦虑,更不知道彼此的大笔钱财背后又牵涉到命运的搏动。当然,对观众来说,他们的命运结局好像 不该如此,也不止于如此,杜琪峰放任自流。
把金钱和命运的主题安放在香港,这是很恰当的处理方式。对杜琪峰来说,《夺命金》只是再一次回归了银河映像的宿命主题,平息了刀与枪的火气, 模样寻常。这座城市本就充斥着各种追逐金钱、索取利益的无良行径,每个人都知道寸土寸金,也感受着贫与富的命运不同。人被金钱所奴役,被体制和规则所奴 役。他们服从一切,相信能掌握自己命运的人是神。可事实上,神也未必知道自己的命运。更何况,这世上本来就没有神。到头来,无知小民还是要为每一个选择付 出代价,头破血流,难以全身而退。【北京青年报】
杜琪峰拍摄这部片子的时候,恐怕没有想到本片的上映期正好遇上“香港人大战内地人”这个尴尬时刻。不管编导用了多么繁复的“多线环形结构”来讲故事,都无碍其无比写实的风格暗合了当下热闹的话题。
片段一:
港人抱怨大陆孕妇赴港生子以及长期鄙夷的大陆媳妇,而任贤齐突然多出来的一个妹妹正是他爸爸找的年轻大陆妹生下的女儿,比他小了二十岁都不止。
片段二:
港人抱怨内地富豪把香港房价炒高,而片中受到欧债危机影响,市场陷入不景气,任贤齐的女朋友在交了定金之后反悔,不想买楼,却又不甘心承受毁约金。最后“内地人”出面接盘,愿意加价买她定下的单位。
片段三:
港人中产阶级压力巨大,任贤齐是高级督察,公务员,月入六万港币,即使在香港也算得上是中高收入人群,面对供楼这种事情依旧有很大压力。这也是在被询问到是否愿意抚养自己同父异母的小妹妹的时候,他对女朋友强调需要多想一想,不是没有人情味,实在是压力大。
片段四:
香港经济不景气,连黑社会都感受到了,退位老大以前摆个寿宴是六十桌加上舞龙舞狮,现在摆个六桌还是吃斋。老大进了警察局,连保释金都要到处去凑,这里借个一万,那里凑个两万。连小弟都看不下去,辞职不干。黑帮以往的光鲜亮丽化为如今的挣扎生存。
曾经那个光听名字就让内地人激动不已的香港哪里去了?
黄日华本来是个混黑社会的,现在踏踏实实做废纸板生意,买入一块,卖出两块,实打实的生意,实打实的现金。一腰包的小额钞票包含的是实实在在做工挣钱的踏 实劲。但是更多的人是去炒基金,炒股票,放贷款。说来是几十帕的利润,一场欧债危机就让炒基金的小市民把退休仰仗的钱亏了30%,炒股票的命丧街头,放贷 款的被属下员工盯上把钱抢走把人杀死。其实还是太浮躁,挣老实钱被人鄙夷,若是有一两个挣快钱的路子便能轻易引来众多模仿者。
如今的香港,没有人愿意做实业,年轻人想的是如何倒卖iphone到内地去赚快钱,轻轻松松就把钱挣了。谁还愿意去像黄日华一样收废纸板,即使大家都知道 收废纸板一样赚,年轻人还是不愿意做,他们多半会说“好累,还不如睡觉”。梁文道的文章里面写到,面对大陆过去的优秀“陆生”,香港大学生不是说“我跟你 拼了”,而是说“好累,我不跟你争了”。这是发达社会的顽疾,香港的年轻人看到自己父辈辛辛苦苦工作一辈子,也不过就是换了一套小房子。读书又怎么样?去 了港大,港科大读好专业出来一个月四,五万,还不是供不起动辄八百一千的房。那还不如好好打电动,在家待着,反正出去�工也挣不了多少钱,何必把自己搞得 那么累。
片中一个老人抱着个煤气罐想自杀想报复社会,被任贤齐堵在电梯里,他开始历数自己的人生,来到香港几十年,从做纺织,到成衣,到电子,到玩具,最后到做保 安。忙碌了一辈子仍然一无所有住在廉住房,也就是港人说的“屋村”。这里面反应的有两个现象,一是香港巨大的贫富差距,李嘉诚这样的白手起家的神话越来越 不可能重现;教育的功能也逐渐不明显,希望通过好好读书来改变命运的难度越来越大。二是香港的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能够带来大量就业机会和中等收入的制造 业已经转移到大陆和部分东南亚国家,只剩下金融,零售,房地产等收入差距巨大的行业。辛辛苦苦工作创造的财富到哪里去了?地产商。中环皇后大道 H&M店租金一个月600多万,它需要卖多少件售价几百蚊的衣服才能有利润。皇后大道上更多的是奢侈品店,做的就是内地官太太富太太,官二代富二 代的生意。抵制内地人,生意怎么做? 零售业再垮掉,香港的年轻人还能做什么?还愿意做什么?
香港最大的问题是巨大的贫富差距,以及社会阶级的固化(不许联想),你有几间房,几个铺面就能衣食无忧,而工薪阶级的后代想要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的难度越来越大,意愿越来越低。最后就是富商恒富,中产挣扎,底层难过。
底层失业的年轻人就如同租地耕作的佃农,就算赶走了所有的大陆蝗虫也不能改变他们世世代代受到地主剥削的命运。因为年轻,他们可以有激情有梦想去行动起 来,去change something,但是只怕他们是找错了方向,更可怕的是可能他们根本找不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向。
最后的两个镜头明显是阉割版本,我猜杜琪峰最后一个镜头就是刘青云和何韵诗这两个暴富的人在街头插肩而过。即使是这样的结局,也只是等同于一声叹息,勤奋 工作不能改变的命运被砸在脸上的飞来横财蛮横地改变了,自此刘青云抽上了高级雪茄,何韵诗炒掉自己的老板,各自拥抱自己的新生活。这才是最真实的港人写 照:老老实实工作是没有希望的,只有幻想一夜暴富才有可能离开“屋村”的梦魇。
片段一:
港人抱怨大陆孕妇赴港生子以及长期鄙夷的大陆媳妇,而任贤齐突然多出来的一个妹妹正是他爸爸找的年轻大陆妹生下的女儿,比他小了二十岁都不止。
片段二:
港人抱怨内地富豪把香港房价炒高,而片中受到欧债危机影响,市场陷入不景气,任贤齐的女朋友在交了定金之后反悔,不想买楼,却又不甘心承受毁约金。最后“内地人”出面接盘,愿意加价买她定下的单位。
片段三:
港人中产阶级压力巨大,任贤齐是高级督察,公务员,月入六万港币,即使在香港也算得上是中高收入人群,面对供楼这种事情依旧有很大压力。这也是在被询问到是否愿意抚养自己同父异母的小妹妹的时候,他对女朋友强调需要多想一想,不是没有人情味,实在是压力大。
片段四:
香港经济不景气,连黑社会都感受到了,退位老大以前摆个寿宴是六十桌加上舞龙舞狮,现在摆个六桌还是吃斋。老大进了警察局,连保释金都要到处去凑,这里借个一万,那里凑个两万。连小弟都看不下去,辞职不干。黑帮以往的光鲜亮丽化为如今的挣扎生存。
曾经那个光听名字就让内地人激动不已的香港哪里去了?
黄日华本来是个混黑社会的,现在踏踏实实做废纸板生意,买入一块,卖出两块,实打实的生意,实打实的现金。一腰包的小额钞票包含的是实实在在做工挣钱的踏 实劲。但是更多的人是去炒基金,炒股票,放贷款。说来是几十帕的利润,一场欧债危机就让炒基金的小市民把退休仰仗的钱亏了30%,炒股票的命丧街头,放贷 款的被属下员工盯上把钱抢走把人杀死。其实还是太浮躁,挣老实钱被人鄙夷,若是有一两个挣快钱的路子便能轻易引来众多模仿者。
如今的香港,没有人愿意做实业,年轻人想的是如何倒卖iphone到内地去赚快钱,轻轻松松就把钱挣了。谁还愿意去像黄日华一样收废纸板,即使大家都知道 收废纸板一样赚,年轻人还是不愿意做,他们多半会说“好累,还不如睡觉”。梁文道的文章里面写到,面对大陆过去的优秀“陆生”,香港大学生不是说“我跟你 拼了”,而是说“好累,我不跟你争了”。这是发达社会的顽疾,香港的年轻人看到自己父辈辛辛苦苦工作一辈子,也不过就是换了一套小房子。读书又怎么样?去 了港大,港科大读好专业出来一个月四,五万,还不是供不起动辄八百一千的房。那还不如好好打电动,在家待着,反正出去�工也挣不了多少钱,何必把自己搞得 那么累。
片中一个老人抱着个煤气罐想自杀想报复社会,被任贤齐堵在电梯里,他开始历数自己的人生,来到香港几十年,从做纺织,到成衣,到电子,到玩具,最后到做保 安。忙碌了一辈子仍然一无所有住在廉住房,也就是港人说的“屋村”。这里面反应的有两个现象,一是香港巨大的贫富差距,李嘉诚这样的白手起家的神话越来越 不可能重现;教育的功能也逐渐不明显,希望通过好好读书来改变命运的难度越来越大。二是香港的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能够带来大量就业机会和中等收入的制造 业已经转移到大陆和部分东南亚国家,只剩下金融,零售,房地产等收入差距巨大的行业。辛辛苦苦工作创造的财富到哪里去了?地产商。中环皇后大道 H&M店租金一个月600多万,它需要卖多少件售价几百蚊的衣服才能有利润。皇后大道上更多的是奢侈品店,做的就是内地官太太富太太,官二代富二 代的生意。抵制内地人,生意怎么做? 零售业再垮掉,香港的年轻人还能做什么?还愿意做什么?
香港最大的问题是巨大的贫富差距,以及社会阶级的固化(不许联想),你有几间房,几个铺面就能衣食无忧,而工薪阶级的后代想要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的难度越来越大,意愿越来越低。最后就是富商恒富,中产挣扎,底层难过。
底层失业的年轻人就如同租地耕作的佃农,就算赶走了所有的大陆蝗虫也不能改变他们世世代代受到地主剥削的命运。因为年轻,他们可以有激情有梦想去行动起 来,去change something,但是只怕他们是找错了方向,更可怕的是可能他们根本找不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向。
最后的两个镜头明显是阉割版本,我猜杜琪峰最后一个镜头就是刘青云和何韵诗这两个暴富的人在街头插肩而过。即使是这样的结局,也只是等同于一声叹息,勤奋 工作不能改变的命运被砸在脸上的飞来横财蛮横地改变了,自此刘青云抽上了高级雪茄,何韵诗炒掉自己的老板,各自拥抱自己的新生活。这才是最真实的港人写 照:老老实实工作是没有希望的,只有幻想一夜暴富才有可能离开“屋村”的梦魇。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