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表达矛盾的角色
4个大学生。最正常的莫过于还没出社会的大学生。同学有问题,到处找帮手,热心简单,但是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只能拼命的疯狂地奔跑。死亡来的时候无法挣脱。热心的实在主义与绝望的逃避主义的矛盾体
任达华的角色,一个像老大但是却担当不起的老大。朋友欠自己1W,执着好久,想说去蹭吃蹭喝,缺只能拿到一袋橙。这个社会欠得债如果你太执着,那你就输了,借出去的钱泼出去的水。想做老大却纠结与小事一事的矛盾体。
黄又南,深爱自己的女朋友,但是又对其他漂亮的女生充满幻想。因为自己抗拒自己这种幻想,就只能把那漂亮的女生恶魔化。弗洛伊德才能解释的矛盾体
文咏珊,缺爱,看似柔弱却可以很狠心。对比黄又南,内心其实更坚强。
林雪,香港的幽默进行的淋漓尽致,生活可以很混蛋,也可以很义气,无比生动的角色。柔与狠的矛盾体。
惠英红,一个神婆+保险,超级的幻想主义+超级现实主义+超级逃避主义。幻想主义在于沉迷于天狼星什么的故事,现实主义在于遇到问题还不断地职业性地卖保险,遇到什么破事依然会有心思敷面膜。现实与幻想的矛盾体。
那对夫妇,嘴贱,却深爱对方,又爱不同的球队,一切都是那么正常正常,额,或者说总觉得有什么不正常却非常正常的夫妇。死了不用背房债,死了尸体都不能乱丢。
其他写实的角色
淋漓尽致的理性主义徐天佑,遇到问题就寻找方法。
淋漓尽致的歇斯底里2个小混混,比较坏的一个,遇到问题就世界末日,强奸丑女,最后发现是美女,再操一遍。然后说知错?这就是这社会的年轻人 ,容易偏执发狂,却又容易被人操纵。
另外一个小混混就只会跟别人做事,但是又干不到最坏的事,认错的时候非常弱小,做不了好人,也做不了坏人,真的只是一个小混混。
而那个被人强奸的美女,美女又如何,还不是被金钱控制生活,被混混捉弄人生。
白粉仔,这就是淋漓尽致的白粉生活,但是他目标多么明确,明确得给人一种众人皆醒的快感。故意设置帮又南捡耳机这个梗看来好故意,却让我看得多么的真实。
摇滚青年,这个也是hk很标志性的人物,文艺丑男,唱歌却好听,找到机会就会嘲笑什么什么文化沙漠。
基本上在街上行走,就会看到一堆那夜凌晨的角色,说不清,但心照吧。
这电影就是有理说不清的香港会坐van仔的人的现代史。
信息量太大,只能浅谈。
你可以看到这个社会的人是多么棱角分明。
但自己国内的人员似乎缺少这种矛盾性,高富帅,男屌丝,女屌丝,白富美,小清新,官二代,土豪,或者黑社会?或者帮以上的人打工的一般的乖乖上班默默耕耘的人?
得罪见笑。
【文:Dennis Ngan】 2014-4-14 16:45:11
備受期待的那夜凌晨,已在香港國際電影節率先登場,並在這星期正式公映。筆者有緣於另一個國際電影盛事---柏林影展先睹為快。在歐洲與五百觀眾一同注視「高登先」字樣當然是感動,不過電影本身、以至兩場放映的觀眾反應,值得我們反思。
觀影前有特地翻看原著,才發現原著與現時香港的困境出奇地匹配,亦為陳果帶來很大的表像空間。導演透過不同畫面及細節安排反映作為本土文化與香港現況的記認,包括純熟的市井語言與諧音笑料、甚至是身穿曼聯球衣的睇波男身亡插水、朝鮮民族擁有全宇宙的心態都有觸及,在此不贅。筆者更欣賞的是細微處的安排到位,例如安排中大四子其中一人為內地生,並道出四子中的第一句重要對白、以至加入LV 女的粵劇背景等。
得一題的是導演對毒男的處理與原著的截然不同,有別於在小說中徹頭徹尾的輕蔑鄙視,當介紹Space Oddity 時,陳導安排毒男成為眾人的焦點所在,那段Solo 得到了所有乘客的仰慕目光,雖然最後還是打完原形,但那五分鐘的光輝可說是導演對毒男的一種認同。有說那段MV 太兒嬉,筆者則認為既是毒男的幻想世界,拍得Cult 絕無問題。
關於本片的討論,大部份焦點都落在政治隱喻上。以出隧道代表回歸、那句「大家無謂再呃自己出面一切正常,我諗大家要停一停面對我哋見到既現實」一語點出現況、紅色的血雨濃罩香港、與主角相關的甚多的紅(外套、耳機、當然還有紅van )、片末詢問舊日光輝是否漸漸褪色,陳導利用以上種種意喻在中共陰霾下的香港;撞向紅van的那團裝甲車讓筆者不期然想起六四,最後奇蹟般的突然反彈墜地,可能是導演對香港出路的最大期許(抗共成功)?從現況看來,似乎真的要等奇蹟出現,或要等更多港人受啟蒙,站出來捍衛權利。
電影本來是一個理想的啟蒙媒介,紅van 既有合適的語境能引起共嗚(時代背景、本土文化符號),效果郤令人失望。縱觀全片,陳果並沒有充份利用角色背景、性格建立及結構轉折來傳遞政治訊息,大部份是訴諸對白,令這種政治意喻太着跡、流於表面,除些那些soundbite、那些對白化的政治戲謔,其實沒有給觀眾留下反思的命題,使試圖透過此電影揣摩港人情緒及尋找出路的觀眾空手而回。相對之下,九七三部曲的效果就出色得多。
翻看前作,不難發現紅Van 特別有《去年煙花特別多》的影子。同樣是穿過隧道,《那夜》以起飛紅Van之快探問回歸十六年的操之過急,《去年》則以木筏的慢在水中倒影被遺下的人之無力與迷惘。華籍英兵一夜間成為時代產物,轉型不甚成功,被家人揶喻忠直終需乞食,及後連打劫的機會也被剝奪,夜闌處在鏡中看不見自己、在時代中迷失自我,終局不如就痛快忘卻一切,失憶後重來踏實揾食。
陳果以華籍英兵精準意喻港人,面對一夜間的時代巨變,一覺醒來,生活才是最大戰場,當黑社會都轉投人民幣懷抱,「唔需要計較上司係邊個」,最緊要揾到錢。那些舉動、那些你和我也在說的對白,才是成功的時代寫照,觀眾在與自己相認中反思。
說回紅Van,讓筆者最深刻的兩幕,其一是中年男子向找出問題根源的阿信說了那句「後生仔,靠曬你啦」,這刻相信全場只有筆者失笑。對白看似正常不過,但回想到反國教以降此句一直不絕於耳;學民思潮當然影響深遠、應記大功,但明明個體力量的累積能帶來改變,多少人就不問究竟,輕輕的道出這句,把擔子全壓在這群年輕人身上。
說紅Van隱喻香港困局,此幕可是點睛一筆,從細微反映港人心態。私刑的一幕亦拍出張力,有人看神婆那句「社會法律、仁義道德,喺呢度唔重要嫁喇」為比喻回歸後的核心價值漸漸朽壞,但這個無政府設定的本身也堪玩味。看著一個個一直驚惶失措的乘客,在強姦犯前如何壯起膽來,當上道德判官操控生死,並親自執行;看著一個個搭客的立場變化,正如導演所言,人心的轉變才最教人可怕。此段以近舞台劇的手法處理,在全片中都演得過度用力的眾演員(除了林雪),放在此幕則演得恰度好處,帶來人性中的拉扯與徹底冷酷。
這次觀影的特別之處,在於能在漆黑中清楚分辨香港與外地觀眾。香港觀眾笑「春代」笑林雪、歐洲觀眾笑space oddity ﹙幾乎每次出現都笑﹚,笑點幾乎沒有重疊。當主角阿池得知母親逝去,哭得流涕,這十厘米的透明液柱引來一陣訕笑,但香港觀眾如筆者早已對這般溏心風暴式場口習以為常。
你可說這分野説明電影本土味濃,外國人識條鐵,但看了兩場,身旁的歐洲觀眾一臉茫然。陳果當然沒有義務要拍得讓所有西方觀眾明白,但當散場時連沒看著原著的香港觀眾都問筆者是否明白故事情節,這一問確實反映了全片的弱點:除去所謂本土符號及政治諷刺的對白,劇情結構處理較薄弱、散亂。
或者是當初宣傳策略令筆者期望過高,作為「政治寓言片」,本片的反諷大多留於表皮,本片雖不至於只在消費現況及港人情感,但不如《去年》那般出色,運用城市的空鏡頭、主角的取態與心理發展映襯港人在轉折期的心態。誠言,《紅Van》將幽默、恐怖與政治諷刺原素共冶一爐,娛樂性十足;但如筆者般,期望有一套紀錄政治樽頸、啟蒙港人的政治電影,看來我們仍需等待。
转载自:http://thehousenews. com/personal/%E9%82% A3%E5%A4%9C%E5%9C%A8 %E6%9F%8F%E6%9E%97%E 7%9C%8B-%E9%82%A3%E5 %A4%9C%E5%87%8C%E6%9 9%A8/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4个大学生。最正常的莫过于还没出社会的大学生。同学有问题,到处找帮手,热心简单,但是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只能拼命的疯狂地奔跑。死亡来的时候无法挣脱。热心的实在主义与绝望的逃避主义的矛盾体
任达华的角色,一个像老大但是却担当不起的老大。朋友欠自己1W,执着好久,想说去蹭吃蹭喝,缺只能拿到一袋橙。这个社会欠得债如果你太执着,那你就输了,借出去的钱泼出去的水。想做老大却纠结与小事一事的矛盾体。
黄又南,深爱自己的女朋友,但是又对其他漂亮的女生充满幻想。因为自己抗拒自己这种幻想,就只能把那漂亮的女生恶魔化。弗洛伊德才能解释的矛盾体
文咏珊,缺爱,看似柔弱却可以很狠心。对比黄又南,内心其实更坚强。
林雪,香港的幽默进行的淋漓尽致,生活可以很混蛋,也可以很义气,无比生动的角色。柔与狠的矛盾体。
惠英红,一个神婆+保险,超级的幻想主义+超级现实主义+超级逃避主义。幻想主义在于沉迷于天狼星什么的故事,现实主义在于遇到问题还不断地职业性地卖保险,遇到什么破事依然会有心思敷面膜。现实与幻想的矛盾体。
那对夫妇,嘴贱,却深爱对方,又爱不同的球队,一切都是那么正常正常,额,或者说总觉得有什么不正常却非常正常的夫妇。死了不用背房债,死了尸体都不能乱丢。
其他写实的角色
淋漓尽致的理性主义徐天佑,遇到问题就寻找方法。
淋漓尽致的歇斯底里2个小混混,比较坏的一个,遇到问题就世界末日,强奸丑女,最后发现是美女,再操一遍。然后说知错?这就是这社会的年轻人 ,容易偏执发狂,却又容易被人操纵。
另外一个小混混就只会跟别人做事,但是又干不到最坏的事,认错的时候非常弱小,做不了好人,也做不了坏人,真的只是一个小混混。
而那个被人强奸的美女,美女又如何,还不是被金钱控制生活,被混混捉弄人生。
白粉仔,这就是淋漓尽致的白粉生活,但是他目标多么明确,明确得给人一种众人皆醒的快感。故意设置帮又南捡耳机这个梗看来好故意,却让我看得多么的真实。
摇滚青年,这个也是hk很标志性的人物,文艺丑男,唱歌却好听,找到机会就会嘲笑什么什么文化沙漠。
基本上在街上行走,就会看到一堆那夜凌晨的角色,说不清,但心照吧。
这电影就是有理说不清的香港会坐van仔的人的现代史。
信息量太大,只能浅谈。
你可以看到这个社会的人是多么棱角分明。
但自己国内的人员似乎缺少这种矛盾性,高富帅,男屌丝,女屌丝,白富美,小清新,官二代,土豪,或者黑社会?或者帮以上的人打工的一般的乖乖上班默默耕耘的人?
得罪见笑。
【文:Dennis Ngan】 2014-4-14 16:45:11
備受期待的那夜凌晨,已在香港國際電影節率先登場,並在這星期正式公映。筆者有緣於另一個國際電影盛事---柏林影展先睹為快。在歐洲與五百觀眾一同注視「高登先」字樣當然是感動,不過電影本身、以至兩場放映的觀眾反應,值得我們反思。
觀影前有特地翻看原著,才發現原著與現時香港的困境出奇地匹配,亦為陳果帶來很大的表像空間。導演透過不同畫面及細節安排反映作為本土文化與香港現況的記認,包括純熟的市井語言與諧音笑料、甚至是身穿曼聯球衣的睇波男身亡插水、朝鮮民族擁有全宇宙的心態都有觸及,在此不贅。筆者更欣賞的是細微處的安排到位,例如安排中大四子其中一人為內地生,並道出四子中的第一句重要對白、以至加入LV 女的粵劇背景等。
得一題的是導演對毒男的處理與原著的截然不同,有別於在小說中徹頭徹尾的輕蔑鄙視,當介紹Space Oddity 時,陳導安排毒男成為眾人的焦點所在,那段Solo 得到了所有乘客的仰慕目光,雖然最後還是打完原形,但那五分鐘的光輝可說是導演對毒男的一種認同。有說那段MV 太兒嬉,筆者則認為既是毒男的幻想世界,拍得Cult 絕無問題。
關於本片的討論,大部份焦點都落在政治隱喻上。以出隧道代表回歸、那句「大家無謂再呃自己出面一切正常,我諗大家要停一停面對我哋見到既現實」一語點出現況、紅色的血雨濃罩香港、與主角相關的甚多的紅(外套、耳機、當然還有紅van )、片末詢問舊日光輝是否漸漸褪色,陳導利用以上種種意喻在中共陰霾下的香港;撞向紅van的那團裝甲車讓筆者不期然想起六四,最後奇蹟般的突然反彈墜地,可能是導演對香港出路的最大期許(抗共成功)?從現況看來,似乎真的要等奇蹟出現,或要等更多港人受啟蒙,站出來捍衛權利。
電影本來是一個理想的啟蒙媒介,紅van 既有合適的語境能引起共嗚(時代背景、本土文化符號),效果郤令人失望。縱觀全片,陳果並沒有充份利用角色背景、性格建立及結構轉折來傳遞政治訊息,大部份是訴諸對白,令這種政治意喻太着跡、流於表面,除些那些soundbite、那些對白化的政治戲謔,其實沒有給觀眾留下反思的命題,使試圖透過此電影揣摩港人情緒及尋找出路的觀眾空手而回。相對之下,九七三部曲的效果就出色得多。
翻看前作,不難發現紅Van 特別有《去年煙花特別多》的影子。同樣是穿過隧道,《那夜》以起飛紅Van之快探問回歸十六年的操之過急,《去年》則以木筏的慢在水中倒影被遺下的人之無力與迷惘。華籍英兵一夜間成為時代產物,轉型不甚成功,被家人揶喻忠直終需乞食,及後連打劫的機會也被剝奪,夜闌處在鏡中看不見自己、在時代中迷失自我,終局不如就痛快忘卻一切,失憶後重來踏實揾食。
陳果以華籍英兵精準意喻港人,面對一夜間的時代巨變,一覺醒來,生活才是最大戰場,當黑社會都轉投人民幣懷抱,「唔需要計較上司係邊個」,最緊要揾到錢。那些舉動、那些你和我也在說的對白,才是成功的時代寫照,觀眾在與自己相認中反思。
說回紅Van,讓筆者最深刻的兩幕,其一是中年男子向找出問題根源的阿信說了那句「後生仔,靠曬你啦」,這刻相信全場只有筆者失笑。對白看似正常不過,但回想到反國教以降此句一直不絕於耳;學民思潮當然影響深遠、應記大功,但明明個體力量的累積能帶來改變,多少人就不問究竟,輕輕的道出這句,把擔子全壓在這群年輕人身上。
說紅Van隱喻香港困局,此幕可是點睛一筆,從細微反映港人心態。私刑的一幕亦拍出張力,有人看神婆那句「社會法律、仁義道德,喺呢度唔重要嫁喇」為比喻回歸後的核心價值漸漸朽壞,但這個無政府設定的本身也堪玩味。看著一個個一直驚惶失措的乘客,在強姦犯前如何壯起膽來,當上道德判官操控生死,並親自執行;看著一個個搭客的立場變化,正如導演所言,人心的轉變才最教人可怕。此段以近舞台劇的手法處理,在全片中都演得過度用力的眾演員(除了林雪),放在此幕則演得恰度好處,帶來人性中的拉扯與徹底冷酷。
這次觀影的特別之處,在於能在漆黑中清楚分辨香港與外地觀眾。香港觀眾笑「春代」笑林雪、歐洲觀眾笑space oddity ﹙幾乎每次出現都笑﹚,笑點幾乎沒有重疊。當主角阿池得知母親逝去,哭得流涕,這十厘米的透明液柱引來一陣訕笑,但香港觀眾如筆者早已對這般溏心風暴式場口習以為常。
你可說這分野説明電影本土味濃,外國人識條鐵,但看了兩場,身旁的歐洲觀眾一臉茫然。陳果當然沒有義務要拍得讓所有西方觀眾明白,但當散場時連沒看著原著的香港觀眾都問筆者是否明白故事情節,這一問確實反映了全片的弱點:除去所謂本土符號及政治諷刺的對白,劇情結構處理較薄弱、散亂。
或者是當初宣傳策略令筆者期望過高,作為「政治寓言片」,本片的反諷大多留於表皮,本片雖不至於只在消費現況及港人情感,但不如《去年》那般出色,運用城市的空鏡頭、主角的取態與心理發展映襯港人在轉折期的心態。誠言,《紅Van》將幽默、恐怖與政治諷刺原素共冶一爐,娛樂性十足;但如筆者般,期望有一套紀錄政治樽頸、啟蒙港人的政治電影,看來我們仍需等待。
转载自:http://thehousenews.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