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徐浩峰
编剧: 徐浩峰
主演: 廖凡 / 宋佳 / 蒋雯丽 / 金士杰 / 宋洋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动作 / 武侠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5-12-10(中国大陆) / 2015-11-11(台北金马影展)
片长: 109分钟
又名: 师傅 / The Final Master / The Master
IMDb链接: tt4851640
官方小站: 《师父》官方小站
编剧: 徐浩峰
主演: 廖凡 / 宋佳 / 蒋雯丽 / 金士杰 / 宋洋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动作 / 武侠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5-12-10(中国大陆) / 2015-11-11(台北金马影展)
片长: 109分钟
又名: 师傅 / The Final Master / The Master
IMDb链接: tt4851640
官方小站: 《师父》官方小站
无论是武门还是任何圈子,掌握霸权和话语权永远是少数。哪有什么百家争鸣,“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并不是没有其他门派,小门派多着呢,只是这两家霸占着主流话语权威。
所以陈识从广东到天津想立名,功夫如此了得,但也打不穿当时的霸权,就更不要说那些功夫一般还在修炼阶段的小辈儿了,您那,最好想都不要想,出路只有一条,就是跟着这些大门派混,当然,人家门派也不会教你真本事,等你青春耗尽了,攒点小钱娶了媳妇了,也就不想折腾了。功夫?算个屁!只要掌握话语权威,自然有人供着吃喝,不济了还能卖卖祖上留的家当,外人来了那就一致搞死他,再不济了,招安呗,陈识就算开了武馆,也早晚要进这个体制。江湖,哪儿有打打杀杀,这才是常态。
所以,功夫分两种,一种是师父有本事的,一种是师父没本事的。
本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手上有点硬活儿。那问题来了,既然后一种是师父没本事,又为何也算功夫呢?
因为,手上没硬活儿,还能在江湖上立足的,那就更得靠着一套“功夫”。在《一代宗师》里,前者叫里子,后者叫面子。而《师父》中,被一年多学成的徒弟耿良辰挨个儿把馆给踢了的,基本上都是后者,因为他们手里已经没硬活儿了,或者说早年立派时候有,后来渐渐就没了的,他们存活,靠的是门派之间互相照应抱团撑下来的。
所以有评论说“老祖宗钻研了几百年的玩意儿,在西洋的枪炮面前,好像突然就没用了。”这话就说错了。
天津的武行败给的不是枪炮前面,是自己个儿里面烂成了渣,所以从南边来了个拳师,花一年月教个徒弟就能把馆踢了,难道真的就咏春拳、八斩刀利害,其他的兵器都不行?绝对不是,还是自家功夫差了去了,所以来个外乡人,稍微耍狠要立足,就挨个儿给踢了。
所以就出现了故事的开场,但凡内中损耗虚弱的,就只能靠巴结军界,靠卖卖祖上的铠甲,靠耍点儿阴谋、人情、拉帮结派继续撑着面子。外边儿一提是“武行”的,实际上,里面已经垮的不像样儿。
这就又出现三种当徒弟的:
一种是师父有本事愿意教的;
一种是师父有本事不愿意教的;
当然还有一种是师父没本事也没得教的。
有意思的是,往往一个行当排最顶级的,多是没本事的,宋江是,刘备是,电影里蒋雯丽演的邹馆长也是。邹带着人追进陈识教徒弟的房子里,气急败坏说:“连踢八家武馆的战绩就是这东西练出来的?”为什么,因为她不是“不教真的”,她是压根没见过真的。见了真的,自然就沉不住气。然而搁任何一个行当,你没进圈子,永远就不懂这点,站在外面看,以为这师父多风光,多牛逼,等拜了师门后就傻了眼,只能跟着一帮师兄弟靠武行的牌匾字辈混着。所以,有趣的是,师父没本事,往往徒弟反而最多。为什么,因为师父名气大,世上的人多是慕名而亡实。所以凡邹馆出场的镜头,围着一大帮徒弟,不过必须得端着几把枪。所以基本上,电影里没名没号,一交手一招被KO的就属于她的徒弟,就算端着枪躲在门后面,陈识也看不上眼,上面这第三类就是说她徒弟的。
所以在电影后面,戏台上四把战身刀架到陈识脖子上的时候。他说了一句话就得了个生的机会,他说让徒弟们穿上铠甲,我跟他们过过儿招,也好让他们学些真东西。什么意思,换言之,陈识知道,当时津门里面这一群弟子都没怎么学过真活儿,甭管当时武行还有几位师父有真本事,武行看着多热闹,总之都没人愿意往下传,可惜了一帮好材料,然而师父不愿意传真活儿,所以在后半场亮过几招然后被KO的,就算第二类。
换言之,在当时,稍微得真传就能立腕。有多快?一年多就够,比如耿良辰。这就是第一类,师父有本事也愿意教的。然而,为什么耿良辰碰巧成为天津武门当时唯一一个例外?很简单,因为无论陈识还是郑山傲明白,这个“徒弟”是个台阶,最后不是废掉,就是死掉,所以没有坏津门的“规矩”。
如此,很多评论以为电影演的是民国时候武行没了“规矩”。这话又说错了。
这不是规矩的事儿,徐浩峰讲“规矩”讲的最好的片子是《镖门》,里面戴老爷子有句话说的好,叫“有了规矩就有了体面”。镖局走镖,各种关系往来,靠的就是规矩。所以大家切不要把规矩理解成一套拘束人的框框,规矩是用来自重的,只有自重了,别人才能敬重你这个行当。比如刘安顺拒不给贝勒爷行跪拜礼,说镖门的规矩“雇主和镖师之间行的是主客之礼”,后来骄横的贝勒服了,说“做人就得有个做人的样儿”。《一代宗师》里,叶问说“跌打正骨,内功点穴,一概不会。无瓦遮头,舞龙舞狮,一概不教。”这就是自重。又比如搞国学的规矩本是《礼记·儒行》篇,不过都没把这当回事,嘴上背背,行为上该怎么赚钱怎么来,没了节操,社会上爱听什么你就讲什么,甭管西装革履,里子却透着下贱,第一等学问让你做成了末流,所以怨不得现在人家看不起你。
而天津的武门,规矩坏没坏?显然没坏,该比武比武,开馆要打八家,街面不见铁器,即使最后必须把徒弟打败赶出天津再允许师父开馆,以及津门武行大师郑山傲愿意磕头拜陈识为师真正学一段功夫准备最后打败他徒弟,这都证明大家还信这一套规矩,愿意在规矩下面想点儿招儿,没一个人玩阴的,没人说正比武我给你放个冷枪,巷战里面突突一梭子子弹把你给灭了,就说明这个规矩还在。
所以徐浩峰也不是讲冷兵器不行了,不然不会设计一个躲过子弹的镜头。
所以到最后,被打败的倒了一摊,有留辫子的,有梳寸头头,但我看来,津门的面儿还没丢。
所以陈识一开始就知道耿良辰是个“棋子”,但最终徒弟死了,他还是为其复仇,打乱北上扬名的计划,其实还是搁不下师徒之情。
然而,武门的耿良辰最终还是死在军界林希文的手上,为什么,因为军人知道你武门里子垮了,一个个都摆着架子实际上靠军界混饭吃,所以敢动这个手,也是表示武门从今就归军界罩着了。可既然规矩在,为什么天津武门还是该垮垮呢。这就充分说明了,这事儿跟民国没大关系,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如此。一个领域要发展,要存活,永远不是靠几个大佬撑着场子,靠互相说说笑笑来经营江湖,永远要靠新鲜血液,要靠外乡人,要靠有几个不怕死的敢硬上的。
记得前几天晚上史地所的徐师傅说了个段子,两宋江西多人才,清季两湖出高人,又如湖北黄冈多豪杰,均不是虚幻时势,而是移民流动促成,两宋南渡,江西汇聚,湖北黄冈也是江西移民迁徙之中转站。所以,一地兴盛,多因人口流动,倘若安土重迁,则乏进取之心。学界也是如此,一旦心存守势,占山头,那就是安土重迁,那就进不了步。这就正如徐复观先生所言“凡树立党羽,霸占底盘者的必不认真治学;而认真治学之人,必为埋头闭户,不务声华之人。”(《个人与社会》)
所以我说,徐浩峰的电影,从来不是拍动作片,而是把真正的江湖拍出来。这套东西,放古今什么时代都是如此,放任何行当都一样。
就今日史学界来说,难碰见几个愿意真心教学生目录学、文献学、史源学、思想史方法的,放眼看去,十个老师九个都是“鸳鸯绣出从教看,不把金针度于人”,照着自己的论文念一遍,等而下之的搞几个段子,几个掌故让学生哈哈一乐,当学生的不懂,也就以为这是学问了。但凡有一日跳出来一个不遵守“规矩”的,且看他们抱着团炮火一致的写文章骂,前段日子,某大老师跟学生公开宣布解除师徒关系,大抵也不过是这层窗户纸。这种段子,多了去了,越是自己懈怠就越要压着后生,最终不过是整个学界万马齐喑,祸国殃民。您看,白俄的女人腿白,然而,台湾、日本和海外汉学也早比国内做的精致。
所以结尾也很妙,陈识的武馆最终没看张,还被追杀的逃回广东去,毕竟,天津的火炉里“容不下这根柴”,你一上来耍真的,教真的,我们天津原本的字号还怎么混?乱局之下,大家都勾结官府混混日子,你来把水搅浑,断了我们的饭碗,那你就活不成。
所以,徐皓峰的电影拍的好,好就好在,他拍的根本就不是功夫片。
他拍的是真正的江湖。
这些话,说多说少都惹人嫌。所以,再次声明,个人观影感触,对电影不对人。
写出来,不过念在多数年轻人尚身在门外,不懂江湖的“规矩”,就要吃亏,少的毁上三四年,多的可就毁了半辈子。此外,李敖《老年人与棒子》一文道尽内种艰涩,不妨参看。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195510/?type=like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山水烟花(来自豆瓣)
来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7683544/
女人的白大腿和旗袍,男人的香烟和西装,一抹刀光劈开了津门乱世,镜头一抖银幕一晃,徐皓峰的民国江湖画卷徐徐拉开,浮生百态尽在眼前,这世道乱,有人想着安稳过一天是一天的好日子,而也有人,想着要变一变。
南方的武师陈识带着咏春拳北上天津,一代门派的兴亡皆系于一人之身,他与津门武行大师郑山傲结盟设下陷阱,前者是为了将门派发扬光大闯一番名声,后者则是希望在退隐之前打破以往规矩,培养真正的武术人才。利益虽不同,却阴差阳错的走上了同一条路。计谋本算无遗策,师父找到的徒弟耿良辰也属武学奇才,赵国卉的风情妩媚则成了陈识栖居于贫民窟筹谋三载最好的烟雾弹,可惜时代的车轮一波又一波碾过,人之渺小,在掌握绝对大权的军政面前,即便你武功非凡,仍是螳臂当车不自量力。
事实上,徐皓峰故事里的江湖人也从来有别于一般武侠,他们真实的让人战栗,性格赤裸的不假思索,陈识一身功夫仍逃不开情、欲二字,郑天傲凛凛正气背后却藏着私心求一个名、利。他们是这江湖里的【聪明人】,即使来的满腔热忱一身抱负,依旧能去的坦坦荡荡安之若素。口口声声讲着一口一个按规矩办事儿又如何?步步为营自然是要的,必要时随口扯谎也不是难事儿,这一笔笔谋的为的皆是自己身前身后。
而整个津门武行更是千疮百孔摇摇欲坠。军政收拢武行,冷兵器时代愈发成为一个荒唐的笑话,寡妇统筹大局,为了过上安定的日子,不惜背后黑手设下环环相扣的暗算。为了严防外来人入行,使上一切下三流手段,只求一隅偏安,那投诚军政更是理所当然。与其说他们斗不过滚滚向前的历史红尘,更不如说从未有人真心想斗。骨头硬的人越来越少,而骨头硬的,都活不好,更活不长。
《师父》精妙在何处?当你以为森冷刀光下藏的都是叵测人心,他偏又留了几分情义温暖铺在这江湖底色。
耿良辰向着天津跑了50步不惧生死,望着心爱的姑娘不告别是最后的呵护,再干一次脚行的活计死也要落地归根,同为底层的兄弟愿为他以命相搏。他是整部电影最传统武侠的角色,一把快刀跃马江湖,一身功夫潇洒不羁,讲义气而且有血性。
可这“规矩”容不下他,所以再硬的骨头,都得被人嚼碎成渣子,然后还要一口一口的吞下去,抽根烟品品,“嗯,血腥味太浓”。
或者徐皓峰想说,这就是让人不得不面对的无可奈何的现实,但哪怕最初便是阴谋陷阱,陈识依旧躲不过人性的善良——
可能拼的一死也至少要给徒弟讨个是非公道,而本想着聚散风尘的赵国卉也到底生出了几分真心。单挑18家津门武馆是男人的硬气,背着心爱的女人走遍小巷是说不尽的温柔,冷冷热热的气氛,虚虚实实的变幻,正让人醉心于影片,似乎也正亦步亦趋的走进那个民国时代。
对爱看打戏的观众而言,《师父》这部影片无疑是一场难得的盛宴:不用替身不吊威亚,武师们没有飞天遁地的本领,而是拳拳到肉,刀剑无情。凡上得了台面的起势便是十足的风范,将咏春拳理融于刀法之间,一招一式清晰可见,手起刀落干脆利落,这才是视觉美学。
最为难得的是,即使是里面的女性角色,也是劲道十足。赵国卉步步生莲节奏踩的极准,茶汤女为了情郎抽刀的架势也没有半分拖泥带水。动作设计反映人物性格,这里的女人不需要为男人而活,天津女子的好,得有肩膀的人,才扛得住。
另一方面,《师父》中的对白设计也同样独运匠心。这是一部略“端着”的片子,却“端”的恰到好处。
时势复杂动荡,桩桩件件都讲究一个方圆之内的“度”;感情波澜曲折,分分秒秒的平静之下都流动着暗潮无限。话留三分,情谈半晌,方能抽身的干净爽快,有个退路可寻,有个结局可求。硬骨头虽是梦里的江湖人,可眼下的,却是圆融通透,纷纷妥协,终究为了一件事:活着。台词简洁,然意蕴无穷,所彰显的是剧本的功力。
武侠原是许多人求而不得的一场桃花源美梦,但徐皓峰最擅长的正是将这江湖的伪善面孔剥落撕开,还你一个不惩恶扬善,也不潇洒快意的真正世界。时代洪流滚滚,能留下站在风口浪尖上的,原也从来不是骨头硬的,而是他们说的,【聪明人】。
ps:影片中的一些小细节设计的极精巧,比如蒸腾的蟹其实性本寒凉,又比如陈识对赵国卉说的那句情话,“往后我以你为约束”。藏在硬气镜头下的小婉转,更别有一番风景和韵味。
这部电影里面,我最喜欢的人是师娘,一个天津女子,她端庄美丽,一身旗袍更是衬出民国佳人。想起宫二,不能说徐皓峰跟着王家卫学了些什么,但这一次《师父》里的女性角色比起《倭寇》里几个舞台风的不知所措的新疆女的确好很多。点映见面会有人问起导演的“异族女子情结”,导演一脸无辜的说,我可是为了你们才加入这一元素的,(说能激起人的冲动有很多,异族情缘也算一种。)谁知你们都不领情。喂喂!明明就是徐导您自己的恶趣味好伐?
师娘迷人的地方在于那种随你雨打风来去,她孑然一身恬淡,是真正“甜处安身,苦处花钱”的人。一个陌生男子突然出来说要娶她,她嗤笑,说自己应是被巴西男人看中带回国去种可可的命。后面廖凡说要带她走,她拒绝,说“这不是我最好的命”。这是个聪慧的女人,命运抛给她的,她全都接得住。之后便再不矫情,谈条件,要逛街,吃螃蟹。和陈识的云雨之欢也都是畜生般的生理冲动,不是调情,是需要。张爱玲说婚姻就是长期的卖淫,源于一场交易的两个人诚实的很。
“嫁过了,谢谢你”婚姻对于她来说可能也只是种仪式吧,“不求天长地久,只要曾经拥有。”床上他双手合十制住她,说“我是这个门派的全部未来”,是坦白,也是致歉,身上有事情没完成,利用她做掩护,但对这利用并不后悔,只是抱歉。
后来他要给徒弟报仇,为她安排一切,她说 “也就嫁过你一个,真报复,我认了。”给了她全部的家当,让她去火车站,但她却意外的出现在武馆的斜对面一家面包店里坐着,寡淡的神情好似活过了几世轮回,再激不起半点波澜,平静的说着这样深情的话:今天我求一个人活着,这个人离我200米,我心念不强,再远,怕不能应验。当他破门而出,她不顾一切追上去的时候,终于明白了她的心意。“你是神的一手安排。”他于她或许是兵荒马乱中伸过来的一双手,抓住了,不要再放开。
追到火车站到底是错过了,面对蒋雯丽饰演的武行帮派老大,她余惊未定一脸风尘,说:他的事,我担了。
真是高贵。
“徐以南拳北上天津,为求拳名扬世为线索,言津门旧日武林善恶人性,繁复仪轨。言世风变转,人皆如飘蓬。一个人的大事,一门拳的大事,在浑浊的江湖,都要拆解为猥琐的小行径,才能通达运转。这不是因为事情不周密,人情不深厚。是世上从来,不容有真的英雄。”
——这是一个朋友的短评。太精准。有他这段话,电影中许多事不必再说。他不愿意露脸。
陈识是个真英雄。冲出武馆,被围堵追杀之时,他对穿着护具的天津武馆弟子说:“刀法我传了,得多少,在你们。” 巷战打出的,更是英雄气;耿良辰连踢八家武馆算不得英雄,却死成了一个英雄。
电影刷了两次,文章改了三回。为了减几句废话,加几句对邹馆长的评价。看过的朋友不必在看。
陈识只身一人北上扬名。要说是为了利,有些冤枉他。都说了是先报师恩,再振家业。开宗立派,名利自来。武人多想开宗立派。是人都知道名利是好东西,却未必开宗立派的直接目的是名利双收。只是入世争名,水晶环入面糊盆。
陈识收耿良辰,存了毁他的心。好理解。毁一个天才,成就一个门派。他开始是这么说,临了心软,没做好准备。师徒之间有利益契约。我教你真东西,你替我扬名立万——给我当靶子,替我挡枪子。徒弟心里真没数么?看上了师娘追进门的小子,被收成徒弟,难道没有自己不受待见的自知?温情脉脉单纯美好的师徒情谊不适用于此。师徒之间,绝不止场面上的父慈子孝,往往有爱恨纠葛。功夫要发展,门派要立足,徒弟必然要超过师父。一代不如一代,哪里还有功夫?有许多东西确实就这么没了。算到传承者头上,要骂一句“对不起祖宗”。而徒弟学走真传,立身扬名之际,师父也是垂垂老矣。人世之中没有许多良心,远近的利害,或许只有真正面对这些的人算得清。捱了谢师锤师父要请客,面子里子上都讲得通。武行明面上是忠孝节悌,内里终究是鹰狼。
师父对徒弟的感情往往比徒弟对师父更深。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废一个人比杀一个人难得多。《一代宗师》马三投靠日本,宫宝森想废了他,难,可是能杀之而不忍。陈识决心毁耿良辰,因为“他是个小人”。然而耿良辰死后,廖凡劈桩的戏表现出的是心痛到极处。徒弟是师父一生心血所系,如同铸剑以人祭,自己亲手成就的艺术品,宁可被他杀了,都不忍心毁了他。《师父》里林希文阴谋毁了郑山傲一世英名,郑山傲的两根手指已然碰上了林希文的眼眶,却最终没能抹林希文一双眼睛。有人说郑山傲是怕报复,这想法很对,可未必见得是十成的原因。
在影院想起许多往事。第一次看《一代宗师》时是人生低谷,在黑灯瞎火的电影院里哭了又哭。哭得最凶的场面是,叶问一言不发,把练拳的木人桩劈成柴火。一个练拳的人,对桩的感情会很深。师父不在的时候,木人桩是师父。木人桩上记载的是一个人所有的过往和成长,桩手上每一处油亮的光泽都是自己一双手千百次的摩挲。国破家亡,战火之中颠沛流离,劈桩之痛,是摔琴焚稿或有不及。
片中也有毁桩。旧时咏春木人桩秘传,不见人。原著中,是耿良辰临死看着卖茶汤的女孩,想起自己没来得及拆下的桩会被她看到,或许是泄露门派机密。电影中拆桩的则是陈识。耿良辰死了,陈识一身黑色西装,拎一把斧子把他练功用的刀桩劈得七零八落。痛心徒弟,也恨自己。
此处带人杀进来的蒋雯丽有一句台词:“连踢八家武馆的战绩就是这东西练出来的?”气急败坏,毫无风度可言。
她不算“不教真的”,她是压根没什么真的。见了真的,那些见不得人的情绪就要一下子涌出来。
好吧,其实她也没什么见不得人的情绪。
邹馆长这个人物是电影中才有,有点题的功能。很有趣。从头到脚,她没什么真功夫。武行以武立足,邹馆长的徒弟可真都是“师娘教的”。她有的本事,是做场面人。没有立场,见风使舵,却居高临下仪态万方,事儿都办劈叉了话居然也能说得圆,一双嘴皮子兜拢住整个分崩离析的武行。“男人打下的江山,女人要守住”。不管用什么法子,她倒是做到了。
她把场面人做到极致。被陈识捅了一刀,双手夹着刀刃,居然还能一句一句把话说下去。“你没杀过人吧。你知道人肉有多结实?”劈头一问直指人心。习武的多,见血的少。她算得上临危不乱。听见这句话,不知道陈识,我自己手软。
再有,巷战结束,她把新归顺的林希文的副手打发走,说“大人办事”,一个原因是不愿自己出丑。打不过陈识是板上钉钉的事,而料定陈识手下留情。她故作不屑,不起身,坐着,单手用刀。被陈识杀了威风,输了也就输了。
有个朋友问,邹馆长始终男装,只有在见郑山傲的时候穿了旗袍,二人是不是有什么奸情?我的理解,柔弱是女人的武器。邹馆长的男装是因为她的地位和要做的事情,不允许女性化,要撑得住场子,要有威压。而见郑山傲是去以寡妇的身份装可怜,柔弱与性感是理所应当。服装体现的不是二人的关系,而是女人的机心。
“活着,不就是装装样子么。”这个角色把这句话诠释得淋漓尽致,让人没什么赘言。
想说说巷战。
确实妙。调度很好,不乱。第一遍看的时候因为观影节奏被破坏,所以对此有误解。二刷的时候觉得打得很清晰。
(徐皓峰精细。天津街面上不见铁器,所有的长兵擎在手里,卷着草席。撤了草席亮出青子来,像个仪式。邹馆长:“让他看够北方的刀”,陈识拎着一副八斩刀对战各种兵器实在过瘾。此处不作功力的高下之想,斧钺关刀之类的长兵打不过八斩刀是合理的。这些长兵原本都是马上兵器,武将用的。落到地下,当然不管使。八国联军侵华,枪炮替代冷兵器,武行没落,从武器上能看出一个缩影。
再说,一寸长一寸强,但是一寸短一寸巧。巷子逼仄,长兵挥洒不开,弄不好会卡住,短兵却可如鱼得水。斧钺与八斩刀的对战让我想起以前看到的咏春打孙膑拳。孙膑拳擅长远攻,咏春专长贴身近战。理论上咏春还没看到孙膑就死透了,除非——除非在孙膑拳下手之前进入对方一步之内。八斩刀对长兵同样。在巷子里,陈识很容易溜着那些大棍子直接贴上对方的脸。一步之内,那些个长兵还不如条棍子管事儿。所以不论功夫高下,长兵必败。)
——上面两段是我胡说八道。留在这里不删了。楼下评论里有一位@读书人 老师是真行家,他这么说:不津门武人的三尖两刃刀、朴刀都非长兵器,属于长柄的双手兵刃,它们和骑兵所用的,属于不同型号,称其马上兵器,与实相悖,至少,不确切。长兵器,如枪棍等,在巷战中有其益处,因为空间狭促,持短刃者反倒为夹道的两壁阻碍,缩小了移动范围,只能以高低起伏近身,所谓长兵不易施展的是抡舞的花活,长兵地道的用法是直来直去,刺、戳、扎,没有大幅度的抡转,自也不会受空间限制,对长兵使用有碍的,是密林场所,在巷道内,真长兵较短兵有利。
巷战的本来目的是追杀,陈识跑了。是没有人打得过陈识?个人之见未必。
天津武行,外表光鲜内里稀烂。口口声声说要拧成一股绳,实则各谋其利,一盘散沙。规矩也好,道义也罢,没有共同利益,不能对人产生实际的约束——这会导致追杀陈识形式大于内容。陈识一旦跑不出去就是个死,而武馆方面,任何人受了伤都是自己倒霉。贴身近战,双方必有所伤。舍不得一身剐,不如直接认输。故而陈识在搏命,其他人还在希望全身而退。 至于历史上有名号的几位名宿为何不出现,我只当这是电影,没想那么多。楼下评论里有讨论,见仁见智。
每个输家受的都是小伤,但其实死了很多次。一个细节是,陈识的刀背在许多人的要害上划过,意思是能杀而不杀。
一刷的时候感觉节奏很快,许多地方不及思索。比如巷战里面莫名其妙出现的瘸子。
巷战是追杀,追杀中不该出现没有行动能力的人。
高手有很多种,上擂台你死我活的只是其中一种。许多武林名宿年老多病,站也站不起来,靠在床沿上推手照样给少壮拳师来个“挂画”,这是功大欺理。也就是说,只要不拉开打,技术,功力,这些都可以进行较量,都有其适用范围。跟人是不是瘸子没多大关系。
但是近战之中,就是真正的功夫两字一横一竖,使用所有手段,技术,功力,计谋经验,天时地利。用什么都行,阴谋阳谋都是谋,反正最终,我得站着,您得趴下。说瘸子奇怪,是因为他是在这样的大前提之下出现的。怎么打?没法打。为什么不干脆一脚把自行车蹬倒算了。
所以直到二刷时前前后后才想通。
这个人物出场,好节奏。前面是快打,此时陈识将巷子扫空。十八般兵器倒了一地,巷尾立着三扇铡刀。巷头是空的,远处传来自行车的铃声和人的喊声:让一让,让一让。电影也好,小说也罢,优秀的作品讲究箭不空发。这是一个缓冲,两辆自行车闪进巷子,不突兀。骑车的是个学生装,亮出兵器,脚下是八卦的步法。稀烂。此人是戴立忍的学生。我怀疑这个稀烂是导演故意为之——瘸子没法教步法。学生被陈识扔一边去之后,八斩刀就对上了鸳鸯钺。此处有特写,瘸子与陈识,双方都是试手的眼神,无杀意。高手相见,惺惺相惜。陈识输了一招,赢了一招,见识鸳鸯钺的厉害。伤了陈识,前提是不动步。但是在不动步的前提下,可见瘸子至少与陈识旗鼓相当。
戴立忍:好功夫。陈识:好兵器。
瘸子双手把鸳鸯钺往八斩刀上一挂——至此才明白这个人物的用意。此人出场不是为了追杀陈识,而是为了会会英雄。换句话说,这位是真正的看热闹不怕事大。就是想看看,连踢了七家武馆的耿良辰的师父,是个什么角色。这么一来,在探讨性的两招过后,此人把一副鸳鸯钺送给陈识才讲得通。此时陈识的身后只剩三扇铡刀,用鸳鸯钺克制铡刀,或许是一桩夙愿。
那几把开始威风凛凛,后来退了又退的铡刀,有笑点,现场效果很好。八斩刀打不过铡刀。这个在巷战之前有暗示。放火烧红莲寺之后。四把铡刀,别说一起上,就是单个上,陈识也非常吃力。兵器确有相克,哪怕八斩刀的功力高出铡刀一截,赢也是没把握的事。
八斩刀打不过铡刀,但是鸳鸯钺是铡刀的克星。
至此神作出现。陈一拿上鸳鸯钺,身上的功夫分分钟全变成了八卦。咏春拳取中走直,八卦掌溜边钻缝,几乎是阴阳双生。换了鸳鸯钺,就换了全套身法功架。顺理成章,四位老铡刀挂得银瓶泻水,毫无还手之力。
个人认为这是片中神来之笔。常规思路,一门功夫的兵器是拳法的延伸。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讲,一门功夫的兵器本身就应该会说话,把这门功夫教给人。陈识握着鸳鸯钺,悟了八卦掌,是合情合理水到渠成。
鸳鸯钺是陈识的师父。
陈识走时将鸳鸯钺端端正正摆在巷子正中,是对武者的尊重。戴立忍演得很好,镜头就几个,眼神里全是戏。为此人过往提供无数遐想和可能,确实是神来之笔。个人猜测,这个人怎么瘸的不知道,但应该大有背景。否则一来这件事情容不得他出现,二来玩这么一下,回去也不用混了。再一个,老辈子里自行车不好弄,穷文富武,瘸子大概也很有钱。
扯几闲篇儿。
“拳术自古是秘传”,这句话有很多种理解。直白来说,旧社会,拳术是武人一生立身之本,衣食所资。教会徒弟饿死师父,自然不能轻易授人。另一方面看,武术是杀人技。各家手法都是为了赢,那这东西知道的人多了自然不会有任何好处。
抛却利益关系,这句话还有一个解释:功夫到了高深处不是师父想教就能教出去。道理就像点火。须得徒弟先有油柴,师父只需要往上扔一个烟头就成了。倘若徒弟是一盆浑水,师父就是点了天都没用。《镖门》里的戴海臣讲过类似的话。戴是刘安顺的师父,只教他形意拳的刚劲却未教柔劲,最后用一把无鞘之刀让大战之前的刘安顺自己悟透这一层——又是一个以兵器为师的例子。
《火烧红莲寺》,陈识被按在地上,递给他刀的是林希文的随从。第一遍看的时候,这个关节我没有看清。一直没把黄觉当个好演员,可是他表现真好。尤其是死前,难以置信的眼神与茫然徒劳的挣扎,让人难忘极了。
还有啊,片头耿良辰受伤,卖茶汤的女孩剪了一綹头发点燃,是给他止血。头发烧成灰,医书上叫“血余炭”。点燃的时候可臭了。
不信你试试。
一个无名的南方武术家,身怀绝技,想要在民国的武术之都天津扬名立万,开宗立派。
彼时的武林,已是一片暮气沉沉。
老舍写过,这是走镖已没有饭吃,而国术还没被革命党与教育家提倡起来的时候。
老祖宗钻研了几百年的玩意儿,在西洋的枪炮面前,好像突然就没用了。
江湖的武行却还都端着架子,把绝技藏着掖着,不传真学。
武馆成了赚钱的买卖,师父利用徒弟,徒弟算计师父,拉帮结派,以众欺寡,宗师们把寡妇顶在前面,用密不透风的规矩压迫着新人不能出头。
新人要成名,纵使一身好功夫,也无法跟整个江湖做对。
只能在武林泰斗的指点下,用上不得台面的方法暗渡陈仓。
“一战成名”是小说里的事,现实中,要在门派林立的江湖插上一脚,立起一块招牌,就要深谋远虑,长远规划,时间三五年,布局和善后占去大半。
面子上扬名的事要做,里子见不得光的事也要做。
收徒弟,不为传艺,只为出卖。
这事儿,从一开始,就坏了。
师父固然骄傲,但也并非不知变通。他年轻时经历家变,从富贵到一贫如洗,跑过镖,从过军,见多了三教九流,知道为目的不择手段,仁义讲多了,事情就做不成。
但武人也有痴心,门派间为名利勾心斗角,咏春与八卦也能找到渊源。真心与私欲相互交织,对女人的爱是利用,也是羁绊,本来只是简单利用的徒弟,也在不知不觉中有了情义。
可事情终究是走到无法挽回的一步,武林成为军阀眼中的肥肉,体魄强健的拳师就是督军们最好的招牌,招牌吸引兵源,有兵就有地盘,有了地盘,钱和权力便相随而至,这是更上层的生态。
武林虽然落魄,依然不甘被白白吞食,但大势面前,一帮微渺的武人无力以对,不过是抱着好日子得过一天是一天的心态,用孱弱的力量反击落单的敌人。阴谋、陷害、谋杀,面子上还是意气风发的长袍马褂,是形式感十足的规矩与礼貌,但骨子里,却已经完全崩坏残缺,作为一个社会阶层的中华武士们,要面对注定而来的消亡。
徐皓峰其实是用非常武林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反武林的故事。
武人阶层终归是消亡了,而在电影中,这个过程被以更加委婉地态度表达了出来。
外部的压力固然剧烈,但内部的崩溃才是本因。
电影里的人开口闭口讲规矩,繁文冗节,事无巨细,连苦力都不会做的龌龊事,也可以拿到堂面上来商量。
害人时,宗师们都不开口,只饮茶,喝茶,是为了不说话,以此安心。
这样的规矩,本身就是坏的,坏规矩下,又如何容得好人?
这个圈子存在太久,占住了位子的老人们便总想着用陈规冗习来稳固地位与权力。天津武林的招牌郑山傲要借助外来者陈识搅动这一池死水,但自己终究也想要功成身退保住名声,不惜教唆陈识出卖徒弟。
壮心不再的武林泰斗已然如此,遭遇徒弟的叛逆也就在情理之中。最后老爷子功亏一篑,一世英名成全了徒弟,只换得两幢豪宅,眼泪滴到房契上,但还是收下了。既然亏了名节,卖得的钱财为何不要?
一代宗师,终归也是凡人。
高手也不例外,师父被天津武林团团围住,打不过便扯谎逃跑,一群武人在市井里狼奔豕突,风度全无。
过往电影小说中侠客们风轻云淡,饮马江湖的豪情全然不见。
这也是江湖,一个更真实的江湖。
徐皓峰最后还是给了师父实现自我救赎的机会,虽然对于电影这显得有些画蛇添足。
长巷中,陈识持八斩刀,将追杀而来的各门各派一一挑落,被时代抛弃的冷兵器打落一地,算是为徒弟报了仇。
宗师们黯然无光,胜利者依然只是狼狈地逃离。
无名而来,无名而走,留下的只有徒弟耿良辰打败津门八家武馆的传奇,在街巷的茶摊流传。很多年后,这些名声也没有了。
这就是《师父》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于没有看过徐皓峰电影的人来说,进入《师父》的节奏或许需要一个过程。
徐皓峰是《一代宗师》的编剧之一,《道士下山》的原作者,对民国武林轶事知晓颇多,用起来自然也是驾轻就熟。
写惯了小说,改编起自己的作品自然得心应手,原著是部短篇,节奏明快,出彩之处电影全无遗漏,质地清脆。只是在文本向转化为镜头语言的过程中有些生硬,人物显得啰嗦了些,一些对白和行为也过于强调形式,略显做作。
这不是大家熟悉的那种功夫片,尽管这可能已经是徐皓峰面向市场,最为兼顾大众审美的一部电影。
写实感十足的动作场面,一招一式,力与力之间的往来,描写得细致入微,但对于看惯了香港武行动作设计的人来说,这种真实可能并不好看。
尽管加入了很多商业元素,尽管在投资与场面上有所升级,《师父》也许依然不是会讨好市场的类型。
它是面向喜欢功夫,喜欢民国江湖掌故的小众,是关于中国功夫电影的另一种可能途径。
同时,电影有一个好的故事,真实,充满寓意,承载着作者对那个逝去的时代的满满感慨。
或许旁枝末节稍多,人物对白过于书面,加上个人色彩极重的剪辑与运镜,怪异的配乐,未必人人喜欢,但充满了特别的趣味。
这样的电影,票房上难有作为,但值得被推荐。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