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宋川编剧: 宋川主演: 梁雪芹 / 章宇类型: 剧情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中国大陆
语言: 中国方言 /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7-02-10(柏林电影节) /
2018-04-25(法国)片长: 83分钟又名: Ciao Ciao
IMDb: tt3956334
当所有人还不太认识演员章宇的时候,这部影片便已制作完成。特别是看过《我不是药神》、《风平浪静》之后,我便对他的角色有了一个清晰地印象。在本片里,我又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章宇,也突然有个很深感触:这个影片里的人男人才是演员章宇的本色出演吧。
如果不是章宇的表演在影片里贯穿始终,恐怕没有多少观众能耐心将本片看完,尽管还有女演员性感游离地身影吸引着观众看下去,可是影片的节奏一如繁华与宁静的沉闷对比,让人在观感中有些昏昏入睡。特别是影片最后留下了一个开放的结尾,看到那里,所有的沉闷嘎然而止。女主巧巧到底是走了,还是“走了”?
影片最后的悬念一但在观众心中生根发芽便一发不可收拾,让人忍不住把镜头倒回去几遍仔细瞧瞧,男主把女主到底给怎么了!
导演在影片开始用大幅的镜头向观众展示了色彩丰富的山村景物,同时又使用特写镜头表现了男主与女主在山村生活环境下格格不入的孤独。我本以为影片的结局是一场虐恋,是一种对环境无法自拔的声嘶力竭,是一种对生活的颓废。谁想到,以我对此片的理解,我更相信影片想要表达的是男主对新生活的重生,那是山村与都市、繁华与宁静的完美平衡。
所以,我不希望影片的结尾是男主用犯罪去完成了所谓精神上的救赎,我更偏信于是男主用放手的方式获得了生活追求上的顿悟。
乡村爱情伦理片。一个与乡村格格不入的打工女孩从繁华的大都市归来,在乡村到处寻找着广州的感觉,但是割舍不下的家和双亲,为了彩礼,她下嫁给了自己同村对自己有好感的男孩。但是他要进城的愿望随着丈夫家生意屡屡受挫,变得越行越远,于是她倒向了承诺带她去广州的青年理发师,但是丈夫不愿接受这样的丑事,将女主和理发师一起杀害。
乡村位于大山之中,景色宜人,原生态,但是对于一个习惯了,甚至十分向往城市生活的女孩,就变得格格不入。在满是土味,终日干干活、无所事事喝酒抽烟、赌博piaochang的生活,她很是厌倦,到处寻找广州的生活,比如抽在广州生活时抽的烟,一听说发廊是在广州也有的,就找广州朋友核实,并对主动示好的理发师表示好感。但是她十分痛苦的应该是放不下穷苦的家,还有双亲。父亲是个苦得掉渣农村老人,没有什么生活来源,整体为了自己不争气的身体酿蛇酒治疗,比较看重钱,还重男轻女,觉得巧巧没有什么用,但又十分顾及面子。母亲就是一个小卖部买买酒生活,应该是很有拮据的。幸亏有卖酒的男主喜欢她,经常给她钱花。为了接济家里,巧巧就答应嫁给男主,两个人就结婚了。婚后的生活一定不会像谈恋爱时候,小两口经常因为男主不愿意花钱而吵得不可开交。男主有需要,女主不愿意。男主又不解风情,家里又因为工商查酒被查封,所以生活更加拮据。离女主要进城生活的愿望越来越远,女主想出村子生活,正好理发师说要回城里开店,巧巧就想着和他一起回广州算了,毕竟家里也救济过了,父母也有了钱可以生活,自己也放心了。但是巧巧与理发师的丑事很快被男主撞破,男主狠揍了理发师。女主还是与理发师约了一起坐车离开。但是男主没有给机会,直接用扳手捶死了男主,又开摩托车带走巧巧,杀死于路上。看着离开的火车,也许巧巧再也回不了广州了。
整体蛮压抑的,虽然风景很美,但是对于巧巧就是牢笼。也许为了家和父母回来是一种错,毕竟这里的所有都不适合她,她细皮嫩肉、穿着打扮时髦前卫,根本就不是这里的人模样,所以回来的结果就是随从乡村的生活,如果不随从的结果就是被野蛮吞没,美丽的风景下是不可回首的罪恶,自命不凡的结果就是被这压抑的风景湮灭。巧巧很美,身材也很好,全程不笑,但还是美的不可方物,可惜没有牺牲。男主演技了得,线条也不错,牺牲演出。
巧巧或许是职高毕业,在广州洗了几年头发,学会了穿衣打扮,学会抽好烟,去酒吧、KTV等地方玩乐,
或许被城里的青年追求过,可一到结婚才发现,城里的青年不会娶她。
打工几年,钱都用来租房生活,买化妆品和衣服,想要租个店面自己理发,才发现没有存钱。
城里混得不如意,就回云南农村。
洁白的皮肤,飘逸的长发,穿着工字背心,时髦又性感,走在大街上,巧巧不像个农村人。
她爱说普通话,看不起周围的一切,口头禅是:“反正我是不可能在乡坝头待一辈子!”
章宇塞给她200元钱,巧巧气得要走,“你当我是鸡吗”
拉拉扯扯,她还是收了钱,上了床。
~~~~~~~~~~~~~~~~~~~~~~~~~~~~~~~~
写不下去了
電影留给我们许多思考和无奈
与碟私奔 评论 巧巧 2019-02-02 01:07:07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时隔数月,按说有了字幕,想再看看当时对云南方言还有不懂的地方,只是这字幕也是听译,所以很多地方都是xxx或者----代替,依然没有听明白一些关键词语。
母女篇
母女二人对生活对性爱的态度截然不一样,母亲更是从生活出发从解决内需考虑:自己开小卖部还要下地务农操持家务,男人性功能不行(还自己泡酒吃汤药等细节)母亲为了得到李卫父亲的实惠而和这个光棍男人苟且解决自己性饥渴,也可以得到各种照顾;女儿好高骛远,为了給家里分忧解难,不惜自己委屈和李卫结婚来换取彩礼,她的爱情观就是必须有物质基础,不能在农村呆一辈子要享受生活,所以她和妈妈在田间地头那次摊牌就是两个人的不同价值观的对话:她劝妈妈以后别再找那个杂种了(指李卫父亲),男人都一个样(可是孩子他和你爸不一样呀指性生活)妈妈却说道:自己的事情自己想好了再说……妈妈肯定不想放弃这份眼不前的“安逸”,舒服一会是一会,也是一种女性对在枯燥的生活里的一份性乐趣,女儿却不解风情的想剥夺“大人”心里的心头好,应该是她在性生活上的不如意造成的,她对与李卫之间的性感觉就是一次次的交易,她在爱上面的释放是与理发师之间的那种对大城市的向往基础上的默契,可见性不是男女简单的赤身裸体的接触,是需要起码的一种心里沟通和那种钟情,与妈妈那种直截了当的需要还是不一样的区别。
妈妈的含辛茹苦大半生与女儿的孤傲形成一个对比两个人都不甘生活的现状但是反抗方式截然不同
【小夫妻篇】
影片《巧巧》最后,导演給我们留下了一个“悬念”:李卫到底是把巧巧放走了,还是再次給抛尸灭迹了,电影没有給明确的解释,但是导演最后让我们和李卫一起看着远去的火车驶出自己的电影视线。在李卫用摩托车拉着巧巧回娘家路上穿越隧道,在一个不长的洞口,我们看见他们两个进去,出来却是李卫自己——在这不长的洞里发生了什么电影没有交代,只是比我们感觉速度慢了许多,一定是车子停歇,至于李卫把給自己戴绿帽子的巧巧怎么样了是不是和那个理发师一样給用扳手給敲了,还是……看着远去的火车,李卫把送给亲家的东西都丢弃在道边的沟里,他一定也是不会再去巧巧家了,至于巧巧是不是踏上了去广州的列车,我们没有答案,李卫骑着摩托车驶出画面电影给我们留下了一片全屏的黑色,压在心头挥之不去。
两个人貌合神离,各怀心腹事的上路了(也是电影海报画面)
隧道不长,但是导演故意留白,感觉时间比骑车慢了很多一定有故事在洞内发生什么事情,電影没有交代
他来到高坡边,是不是还想再看一眼火车上的愛人还是看看这列爱人想上的车次
李卫骑车与恰巧此时驶来的应该是出站的列车形成了一个平行交错
巧巧在不在远去的火车上,只有李卫知道,我们不知道,导演没有直接告诉我们
李卫把本来应该送给丈母娘的东西都扔了,看来两个人也结束了
题外话:【关于尺度】
国产片的尺度一直是我们不能回避的话题,目前看过没有龙标的国产片,尺度应该说非常之大,也可以说和外国一些艺术電影不相上下,参考《那片湖水》,当然两部電影我也都是在2018年先后看过的,尤其是《那片湖水》还在小范围放映(汁源已经刚刚被网盘和谐了)两个電影都有一个问题就是方言,没有字幕几乎看不懂。
豆瓣给低星的可能都没看明白,其实这是一部禁播电影,第一方面某些画面尺度确实比较大,第二方面从侧面烘托了某些落后农村的现状:法律意识淡薄,与乡镇领导处理好关系就能获得一些"特权",嫁女儿=卖女儿等等;男主能用一个词诠释:人狠话不多,他对于巧巧的感情是认真的,具有农村大部分出身人的一般特性:沉默寡言,有恩报恩,有仇报仇,其实男主在捉奸那次后,本无后来一系列残暴事件,但是再后来男主发现巧巧再次从理发店走出(那一幕理发店虚化,可以对比之前假酒被查,理发师坐在店门口),并且巧巧回家后和理发师约定明日去广州,这才使得男主双杀(理发小哥先行一步,巧巧随后),至于结局火车,男主可能更多的是想自己以后的路该怎么走(tao);巧巧这个角色反映了某些去过大城市但没有文化,并且眼高手低的一类女性,追求物质的同时,还希望有同类精神层面的安慰(很显然,男主连话都不会说,不属于此类),和男主属于两个世界的人,也许她更在意的是男主的钱罢了,正如影片开头两人刚认识时,男主给巧巧钱花,巧巧反口一句:你当我妓女?其实,行为表现像极了妓女(开头可能是为了哄抬*价,让男主花更大的代价,有着一定的心计,也注定男主会一再吃瘪,最终爆发);至于理发师这个角色,花言巧语,很容易摸透女人心思,女人也大多会被这种男人俘虏,至于他对巧巧究竟感情如何?我只能说错误的地点,错误的人,一个身体寂寞诱惑另一个心灵寂寞的人取暖罢了。
真是巧,这部电影的女主角也叫巧巧,不过她跟《江湖儿女》里穿州过省找男人的巧巧截然不同,她是从广东回到云南家乡的打工妹。如果说《江湖儿女》可以称为《金钱与爱情》的话,那么这部应该可叫做《金钱与性》,占据较多篇幅的大尺度性爱场面让人瞠目结舌,男女主角在婚前婚后对待金钱的态度也有一些现实意义。俗不可耐的乡村爱情故事里夹杂着假酒、赌博、卖淫、出轨、通奸、谋杀等夺人眼球的情节,然而这个噱头十足的剧本里充斥着陈腐老套的观点,感觉专门是为满足西方观众的猎奇口味而创作出来的“艺术片”。高饱和度的调色过于艳俗,也许是想突出经济高速发展下中国城乡之间的悬殊差距,以及人物内心与思想的庸俗。如果这种肤浅的手段尚可接受的话,那么莫名其妙的电子配乐就算是可怕的尝试的,跟这个云南乡村的环境氛围完全是分裂的。不妨参考同样是描绘云南乡村的《米花之味》,配乐明显高级得多。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