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一个计算机用户叫比尔·凯奇,他捡到到了一台电脑,本着不用白不用,天上掉下的电脑砸中我的精神开始使用该电脑。他意外发现这台电脑每次运行到一个叫做“沙滩”的软件的时候就会死机。
不过电脑很先进,提示用户可以设置还原点对系统进行还原。
于是比尔·凯奇还原到了一个叫做“报到第一天”的还原点。
然后凯奇发现如果他改变软件打开顺序,或者改动一下使用方法,“沙滩”软件可以运行,但是后面的运行的软件一样会导致死机。
在系统还原了多次之后,一个修电脑的博士告诉比尔·凯奇,他的电脑中了一个叫做Omega的病毒,凯奇觉得病毒在一个叫做“德国”的文件包里,感染了一个叫做“水库”的文件。
凯奇想了很多办法,终于找到了这个“水库”文件,试图把它删除,这个时候才发现“水库”文件是一个正常的系统文件,不是病毒。
于是比尔·凯奇拿出一个博士准备的U盘,插入这个电脑,U盘里是一个de-bug程序,通过这个程序,凯奇发现真正的Omega病毒感染了一个叫做“卢浮宫”的文件。
凯奇在多次避免电脑死机的尝试后终于找到了这个“卢浮宫”文件,对它做永久性删除。
结果电脑貌似还是死机了,不过这次没有回到还原点而是直接恢复出厂设置了。
而且恢复出厂设置之后发现清除病毒的过程中造成硬盘有坏道。
然后比尔·凯奇隔离了坏道,开开心心地和自己的妹子丽塔·弗洛塔斯基玩起了视屏裸聊。
END
不过电脑很先进,提示用户可以设置还原点对系统进行还原。
于是比尔·凯奇还原到了一个叫做“报到第一天”的还原点。
然后凯奇发现如果他改变软件打开顺序,或者改动一下使用方法,“沙滩”软件可以运行,但是后面的运行的软件一样会导致死机。
在系统还原了多次之后,一个修电脑的博士告诉比尔·凯奇,他的电脑中了一个叫做Omega的病毒,凯奇觉得病毒在一个叫做“德国”的文件包里,感染了一个叫做“水库”的文件。
凯奇想了很多办法,终于找到了这个“水库”文件,试图把它删除,这个时候才发现“水库”文件是一个正常的系统文件,不是病毒。
于是比尔·凯奇拿出一个博士准备的U盘,插入这个电脑,U盘里是一个de-bug程序,通过这个程序,凯奇发现真正的Omega病毒感染了一个叫做“卢浮宫”的文件。
凯奇在多次避免电脑死机的尝试后终于找到了这个“卢浮宫”文件,对它做永久性删除。
结果电脑貌似还是死机了,不过这次没有回到还原点而是直接恢复出厂设置了。
而且恢复出厂设置之后发现清除病毒的过程中造成硬盘有坏道。
然后比尔·凯奇隔离了坏道,开开心心地和自己的妹子丽塔·弗洛塔斯基玩起了视屏裸聊。
END
嗯,看完零点首映之后心潮澎湃,于是回家没睡花了一个小时补刷了漫画(小说后来才找到,正在补刷),从观感上来说电影的娱乐性更佳(本身电影就是一种比静态画面更容易从感官上刺激到人的娱乐形式),但还是简单对比一下,其实从这种对比中可以感受到好莱坞流水线式处理的技术能量,这种技术不一定是视觉技术,还包括编剧,设定,表演等等从一切细节上更加迎合大众市场的能力:
1. 男女主外形种族;
很明显难以延续原作中的黄种人设定,除了极少数特例,大多数情况下好莱坞不太可能会冒着侵犯观众们的审美习惯的危险让英雄主义男主变成一个黄种人,Caucasion基本是必须的,所以汤姆克鲁斯非常合适,英俊,传统一线男星,正直脸……
女主的话,原作中的名字确实是个白种人名字,不知道小说怎么处理外形的,但是漫画里还是处理成了凌波丽那一型(除了胸小一点),电影里保留了瘦小这个外形特征,还是变成了白种人女性,算是对传统审美的屈服(实际上也可以考虑使用菊地凛子这一类受西方审美欢迎的亚洲女性,类似环太平洋,以及金刚狼2里的福岛莉拉)
2. 女主外号
很有意思的再创作,原作里女主的外号叫战场母狗,电影里处理成了full metal bitch,全金属婊子(字面译法),个人更喜欢电影里这个译称,勾起很多联想(全金属外壳,全金属狂潮),更加朗朗上口,有战场气息
3. 感情戏
基本全没了,原作里有一段专门的天台感情戏,甚至还过了一夜(ORZ),煮咖啡这个桥段也是从这儿来的,当然原作里的绿茶和酸梅这些典型的亚洲元素没拿掉了,这一点可以感受出好莱坞流水线对于这一类机甲大战型动作大片里的感情戏处理标准,基本是压缩到战斗过程中的几个慢节奏点上稍加交待,而不太可能专事描写,对煮咖啡的保留也算是对得起原作了。
4. 战斗地点
很明显不在日本了,改成了欧洲战场,而且第一站成变成了沙滩登录站,明显是要撩拨一下观众们的二战情结
5. 装甲
这个是大家争议最多的,原作党一般更喜欢原作和漫画里的那种覆盖全身的机动护甲(最重要的是有颜色的,女主红色男主最后漆成了蓝色,正好CP不是),好莱坞选择看上去更破烂一点的外骨骼我认为不完全因为外骨骼概念最近几年流行,有更多理由,其中之一是露脸,这样演员有更多表现空间,之二在于配合演员的肢体和面部化妆营造杀地全身是泥满脸是血的修罗氛围,之三则是暗淡的金属色外骨骼给人更加压抑,冰冷的战场感
当然从优美好看的角度来说,还是原作里的护甲更好看,但战争画面的娱乐性上来说完全不如后者。
6. 武器
自动或半自动武器就不说了,最大的变化是男女主用的两柄大斧子不见了,因为娇弱少女挥动一柄超级大斧子这种反差萌的画面基本只有漫画可以具体体现出来,到了电影里可能会变的超级违和(并且可以细数一下整个电影史里面冷兵器主角有几个是使用斧子这种看上去很难酷炫起来的武器的)。当然金属装甲挥动冷兵器确实是很酷的(脑补威震天一剑隔断霸天虎的金属脖子),所以从斧子变成里电影里瑞塔所使用的长剑,确实还是很帅的
7. 反派外形
原作是球状加触手……太怪异了,电影画面上不太容易体现出凶残的感觉来,所以电影里改成了像是原始大型猫科动物然后加金属触手的视觉感,跟容易激发观众想像力
8. 战局
原作是局部作战,电影里改成了决定人类命运的最终战,当然塑造出了更多的历史恢宏感
9. 轮回的技术设定
原作更复杂一些,跟某种超光速粒子信号有关,很明显电影改编地更加轻松易懂,因为在只看一遍的情况下我基本完整记住了电影里轮回的技术原理,漫画版就只记住了个大概……当然这里考虑了我智硬的可能性……
10. 结局
已经剧透很多了,也无所谓再多了,基本上好莱坞不太愿意将这种视觉大片的男女主在最后关头干死,因为大多数电影观众还是更容易接受happy ending的
总结:个人体会这真的是一部改编非常成功的电影,将日式作品成功改造为了以西方审美为主流的大众电影审美风格,另外阿汤老师在里面奉献了逗逼卖萌和英俊酷炫两相宜的精彩表演,五星送上
最后真的再让我感慨一次:都是一线男星,尼古拉斯凯奇老师和机弩李维斯老师你们这几年接的片都是些什么鸡巴玩意儿阿
1. 男女主外形种族;
很明显难以延续原作中的黄种人设定,除了极少数特例,大多数情况下好莱坞不太可能会冒着侵犯观众们的审美习惯的危险让英雄主义男主变成一个黄种人,Caucasion基本是必须的,所以汤姆克鲁斯非常合适,英俊,传统一线男星,正直脸……
女主的话,原作中的名字确实是个白种人名字,不知道小说怎么处理外形的,但是漫画里还是处理成了凌波丽那一型(除了胸小一点),电影里保留了瘦小这个外形特征,还是变成了白种人女性,算是对传统审美的屈服(实际上也可以考虑使用菊地凛子这一类受西方审美欢迎的亚洲女性,类似环太平洋,以及金刚狼2里的福岛莉拉)
2. 女主外号
很有意思的再创作,原作里女主的外号叫战场母狗,电影里处理成了full metal bitch,全金属婊子(字面译法),个人更喜欢电影里这个译称,勾起很多联想(全金属外壳,全金属狂潮),更加朗朗上口,有战场气息
3. 感情戏
基本全没了,原作里有一段专门的天台感情戏,甚至还过了一夜(ORZ),煮咖啡这个桥段也是从这儿来的,当然原作里的绿茶和酸梅这些典型的亚洲元素没拿掉了,这一点可以感受出好莱坞流水线对于这一类机甲大战型动作大片里的感情戏处理标准,基本是压缩到战斗过程中的几个慢节奏点上稍加交待,而不太可能专事描写,对煮咖啡的保留也算是对得起原作了。
4. 战斗地点
很明显不在日本了,改成了欧洲战场,而且第一站成变成了沙滩登录站,明显是要撩拨一下观众们的二战情结
5. 装甲
这个是大家争议最多的,原作党一般更喜欢原作和漫画里的那种覆盖全身的机动护甲(最重要的是有颜色的,女主红色男主最后漆成了蓝色,正好CP不是),好莱坞选择看上去更破烂一点的外骨骼我认为不完全因为外骨骼概念最近几年流行,有更多理由,其中之一是露脸,这样演员有更多表现空间,之二在于配合演员的肢体和面部化妆营造杀地全身是泥满脸是血的修罗氛围,之三则是暗淡的金属色外骨骼给人更加压抑,冰冷的战场感
当然从优美好看的角度来说,还是原作里的护甲更好看,但战争画面的娱乐性上来说完全不如后者。
6. 武器
自动或半自动武器就不说了,最大的变化是男女主用的两柄大斧子不见了,因为娇弱少女挥动一柄超级大斧子这种反差萌的画面基本只有漫画可以具体体现出来,到了电影里可能会变的超级违和(并且可以细数一下整个电影史里面冷兵器主角有几个是使用斧子这种看上去很难酷炫起来的武器的)。当然金属装甲挥动冷兵器确实是很酷的(脑补威震天一剑隔断霸天虎的金属脖子),所以从斧子变成里电影里瑞塔所使用的长剑,确实还是很帅的
7. 反派外形
原作是球状加触手……太怪异了,电影画面上不太容易体现出凶残的感觉来,所以电影里改成了像是原始大型猫科动物然后加金属触手的视觉感,跟容易激发观众想像力
8. 战局
原作是局部作战,电影里改成了决定人类命运的最终战,当然塑造出了更多的历史恢宏感
9. 轮回的技术设定
原作更复杂一些,跟某种超光速粒子信号有关,很明显电影改编地更加轻松易懂,因为在只看一遍的情况下我基本完整记住了电影里轮回的技术原理,漫画版就只记住了个大概……当然这里考虑了我智硬的可能性……
10. 结局
已经剧透很多了,也无所谓再多了,基本上好莱坞不太愿意将这种视觉大片的男女主在最后关头干死,因为大多数电影观众还是更容易接受happy ending的
总结:个人体会这真的是一部改编非常成功的电影,将日式作品成功改造为了以西方审美为主流的大众电影审美风格,另外阿汤老师在里面奉献了逗逼卖萌和英俊酷炫两相宜的精彩表演,五星送上
最后真的再让我感慨一次:都是一线男星,尼古拉斯凯奇老师和机弩李维斯老师你们这几年接的片都是些什么鸡巴玩意儿阿
spoiler alert!!!
1.剧情
简单梳理,《土拨鼠之日》版的星河战队:外星生物入侵,以拟态存在,占领整个欧洲。人类开发机甲抵抗,在凡尔登打了胜仗,准备毕其功于一役登陆作战。Cage身为吉祥物,被联合防卫军(UDF)司令要求上前线,拒绝后被当做逃兵扔到希斯罗,以普通大兵身份参战。
登陆时陷入苦战,Cage杀了一个特殊形态的拟态(Alpha),因为Alpha的血液融入,重启回到前一天的希斯罗。然后试图提醒旁人未果,每次死在战场上后重启回到前一天。这是phase 1.
Phase 2, 他找到了战场上遇到的战斗英雄Rita,恰好她有相同的经历,可惜在凡尔登时受伤,输血后能力消失。博士解释来龙去脉,溅血的特殊拟态叫Alpha,比例只占618万分之一,外星人大Boss叫Omega,有控制时间的能力,每次有Alpha死,Omega就重启进入前一天。Rita说慢慢会有vision,能感觉到Omega所在之处。
然后展开对Cage的训练,第一天练,第二天死,死了再练,练了再死。Cage越来越强,跟Rita越来越有感情。然后有一次感觉到Omega在德国一个水坝。于是跟Rita无数次读档冲登陆这关(Bug1),终于搞定。但是Rita在农舍这里怎么都会死,于是下次读档时Cage孤身前往,成功到达水坝,发现是个陷阱:Omega感受到了他的存在,想把他的血弄走。最后时刻Cage成功自杀。
Phase 3,Cage得知有呼叫器存在,可以感受到Omega的呼唤,但设备在UDF司令手里。于是跟Rita刷UDF总部这个关卡,终于成功,得知Omega真实位置在卢浮宫。可惜出车祸,晕倒后被输血,丧失能力。(Bug2)
最后联合Rita和所在小队战友,飞往卢浮宫,一通打杀,纷纷挂掉,最后Cage跟大Boss同归于尽,但又溅到Alpha(Omega?)的血,于是最后一次重启,回到第一次见将军之前,而所有拟态已经被消灭。Cage找到Rita,响起“love me again”的歌,结束。
两处我觉得的bug,第一,既然后来可以搞一架飞机直接去巴黎,一开始为啥不直接去德国水坝,一定要刷登陆这个高难度关卡?为了刷经验升级?
第二,既然死不是问题,可以重新读档,那最大的风险就是被输血,失去能力。所以应该有个随时能死的机制才对,能在昏迷之前确保死掉。身为老玩家,一直没针对这个问题做好准备,把无限读档流玩成了只剩一条命,有点失水准。
简单看了下原著小说的剧情,其实不管是外星人以拟态侵略地球的方式,还是机甲的概念,都是相当日系的。而且小说中重启的原因和机制,比电影要复杂得多。所以电影的改编做得很好,把原本复杂的概念变得简单,不重要的一笔带过。剧情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都是清晰的。
作为科幻商业片而言,一个看似高深,但清楚明白的科幻概念是最重要的,而且执行上要撑得住这个概念,否则就成了《源代码》这样的空有逼格。《明日边缘》虽然在剧情逻辑上不能说毫无漏洞,但没有大的纰漏,有一种第一次看《星河战队》的牛逼感,而且科幻元素用得基本挑不出毛病,实属难得。
2.节奏
剧情上是在庞杂的概念中捋出了一条清晰明白的线,这是便于观众理解的优点,但也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所谓的哲学深度。但作为娱乐片,能把一个简单的故事讲得扣人心弦已是难得,而这恰恰是曾执导过《谍影重重》系列导演的优势。
看完电影后最大的感受就是流畅、利落。不断地重启读档过程中,每次的剪辑点把握的非常好,既不会让人摸不着头脑,又不会太过啰嗦。在一天的时空当中,重复的场景有让观众厌倦的可能,但一方面有阿汤哥“擦,又要死了”式的喜剧感抓人,另一方面,导演在相当精到地一点点释放和解决悬念。
比如一开始几次重启,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回事,自然会在节奏舒缓时大脑不停,做种种猜想。电影并没有急于告诉我们答案,而是在找到Rita之后才解释清楚。
之后不管是农舍读档点,还是两次陷阱的被发现,都会让观众有恍然大悟的感觉,而且丝毫不费力气。
其实大家都懂的,这是一个不断读档冲关卡的过程。只不过读档点只有一个,如果是游戏,这么长的读档空隙会在重复中让玩家厌烦的。但主创只提取了每次读档的精华,和转到不同故事线的转折点,在利落的节奏中,观众时时刻刻都有新鲜感。
3.感情
本片最温柔的一段,是在那个农舍里,Cage阻拦着Rita拿钥匙继续前进,而想要喝咖啡,休息,跟她共处一段时间。因为他知道,一旦发动直升机,Rita就会死去。他们建立起来的感情就会清零。
这是整个感情线里最有意味的一段,当感情里的记忆不被共同拥有和珍视,那感情是否还有意义?这样不断重复,从头开始的感情,到底是如Cage所说,“I wish I didn't know you”呢,还是像片尾曲,每次都能love you again?
但在利落见长的本片里,这些感情线只是雪泥鸿爪,一带而过。
1.剧情
简单梳理,《土拨鼠之日》版的星河战队:外星生物入侵,以拟态存在,占领整个欧洲。人类开发机甲抵抗,在凡尔登打了胜仗,准备毕其功于一役登陆作战。Cage身为吉祥物,被联合防卫军(UDF)司令要求上前线,拒绝后被当做逃兵扔到希斯罗,以普通大兵身份参战。
登陆时陷入苦战,Cage杀了一个特殊形态的拟态(Alpha),因为Alpha的血液融入,重启回到前一天的希斯罗。然后试图提醒旁人未果,每次死在战场上后重启回到前一天。这是phase 1.
Phase 2, 他找到了战场上遇到的战斗英雄Rita,恰好她有相同的经历,可惜在凡尔登时受伤,输血后能力消失。博士解释来龙去脉,溅血的特殊拟态叫Alpha,比例只占618万分之一,外星人大Boss叫Omega,有控制时间的能力,每次有Alpha死,Omega就重启进入前一天。Rita说慢慢会有vision,能感觉到Omega所在之处。
然后展开对Cage的训练,第一天练,第二天死,死了再练,练了再死。Cage越来越强,跟Rita越来越有感情。然后有一次感觉到Omega在德国一个水坝。于是跟Rita无数次读档冲登陆这关(Bug1),终于搞定。但是Rita在农舍这里怎么都会死,于是下次读档时Cage孤身前往,成功到达水坝,发现是个陷阱:Omega感受到了他的存在,想把他的血弄走。最后时刻Cage成功自杀。
Phase 3,Cage得知有呼叫器存在,可以感受到Omega的呼唤,但设备在UDF司令手里。于是跟Rita刷UDF总部这个关卡,终于成功,得知Omega真实位置在卢浮宫。可惜出车祸,晕倒后被输血,丧失能力。(Bug2)
最后联合Rita和所在小队战友,飞往卢浮宫,一通打杀,纷纷挂掉,最后Cage跟大Boss同归于尽,但又溅到Alpha(Omega?)的血,于是最后一次重启,回到第一次见将军之前,而所有拟态已经被消灭。Cage找到Rita,响起“love me again”的歌,结束。
两处我觉得的bug,第一,既然后来可以搞一架飞机直接去巴黎,一开始为啥不直接去德国水坝,一定要刷登陆这个高难度关卡?为了刷经验升级?
第二,既然死不是问题,可以重新读档,那最大的风险就是被输血,失去能力。所以应该有个随时能死的机制才对,能在昏迷之前确保死掉。身为老玩家,一直没针对这个问题做好准备,把无限读档流玩成了只剩一条命,有点失水准。
简单看了下原著小说的剧情,其实不管是外星人以拟态侵略地球的方式,还是机甲的概念,都是相当日系的。而且小说中重启的原因和机制,比电影要复杂得多。所以电影的改编做得很好,把原本复杂的概念变得简单,不重要的一笔带过。剧情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都是清晰的。
作为科幻商业片而言,一个看似高深,但清楚明白的科幻概念是最重要的,而且执行上要撑得住这个概念,否则就成了《源代码》这样的空有逼格。《明日边缘》虽然在剧情逻辑上不能说毫无漏洞,但没有大的纰漏,有一种第一次看《星河战队》的牛逼感,而且科幻元素用得基本挑不出毛病,实属难得。
2.节奏
剧情上是在庞杂的概念中捋出了一条清晰明白的线,这是便于观众理解的优点,但也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所谓的哲学深度。但作为娱乐片,能把一个简单的故事讲得扣人心弦已是难得,而这恰恰是曾执导过《谍影重重》系列导演的优势。
看完电影后最大的感受就是流畅、利落。不断地重启读档过程中,每次的剪辑点把握的非常好,既不会让人摸不着头脑,又不会太过啰嗦。在一天的时空当中,重复的场景有让观众厌倦的可能,但一方面有阿汤哥“擦,又要死了”式的喜剧感抓人,另一方面,导演在相当精到地一点点释放和解决悬念。
比如一开始几次重启,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回事,自然会在节奏舒缓时大脑不停,做种种猜想。电影并没有急于告诉我们答案,而是在找到Rita之后才解释清楚。
之后不管是农舍读档点,还是两次陷阱的被发现,都会让观众有恍然大悟的感觉,而且丝毫不费力气。
其实大家都懂的,这是一个不断读档冲关卡的过程。只不过读档点只有一个,如果是游戏,这么长的读档空隙会在重复中让玩家厌烦的。但主创只提取了每次读档的精华,和转到不同故事线的转折点,在利落的节奏中,观众时时刻刻都有新鲜感。
3.感情
本片最温柔的一段,是在那个农舍里,Cage阻拦着Rita拿钥匙继续前进,而想要喝咖啡,休息,跟她共处一段时间。因为他知道,一旦发动直升机,Rita就会死去。他们建立起来的感情就会清零。
这是整个感情线里最有意味的一段,当感情里的记忆不被共同拥有和珍视,那感情是否还有意义?这样不断重复,从头开始的感情,到底是如Cage所说,“I wish I didn't know you”呢,还是像片尾曲,每次都能love you again?
但在利落见长的本片里,这些感情线只是雪泥鸿爪,一带而过。
原作:(日本)樱阪洋《杀戮轮回》(2004年发表)
日本出版商:集英社
美国出版商:集英社、小学馆控股的北美出版公司“VIZ MEDIA”(中国大陆正式名称为碧日咨询公司)
美国出版及好莱坞电影化推手:VIZMEDIA的日裔编辑Matsumi Washington.
推动好莱坞电影化的目的:爲更多日本小说进入美国市场打开缺口。
顺便說一下短评里某位“跪求美国狗不要再翻拍大和那么好的作品,美国狗太丑了”,拜托,这回可是日本方面主动联络美方搞“借船出海”的。日本电影出过再多大师,也挡不住美国是全球商业电影霸主的事实。宫崎骏动画水准不俗吧?全球发行一样要交给美国迪士尼来做。黑泽明的晚期杰作《影武者》和《梦》的制作筹资和海外发行离不开二十世纪福斯的帮助。欧洲的几个传统电影强国中,法国电影勉强在本土市场跟美国人打成四六开,德国和俄罗斯电影在本土市场是死守二八开、力争三七开。
日本出版商:集英社
美国出版商:集英社、小学馆控股的北美出版公司“VIZ MEDIA”(中国大陆正式名称为碧日咨询公司)
美国出版及好莱坞电影化推手:VIZMEDIA的日裔编辑Matsumi Washington.
推动好莱坞电影化的目的:爲更多日本小说进入美国市场打开缺口。
顺便說一下短评里某位“跪求美国狗不要再翻拍大和那么好的作品,美国狗太丑了”,拜托,这回可是日本方面主动联络美方搞“借船出海”的。日本电影出过再多大师,也挡不住美国是全球商业电影霸主的事实。宫崎骏动画水准不俗吧?全球发行一样要交给美国迪士尼来做。黑泽明的晚期杰作《影武者》和《梦》的制作筹资和海外发行离不开二十世纪福斯的帮助。欧洲的几个传统电影强国中,法国电影勉强在本土市场跟美国人打成四六开,德国和俄罗斯电影在本土市场是死守二八开、力争三七开。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