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这部翻拍简直是对我的精神折磨,我讨厌这种虚假的精致感。而且为什么编剧只写了石黑一雄/黑泽明啊?明明还有桥本忍和小国英雄好吗...... 原作是黑泽明、桥本忍、小国英雄一起闭关完成的,要是被小明知道只写了他的名字,肯定会很生气。没有桥本忍和小国英雄之中的任何一个人,原版《生之欲》都不会这么精彩。
一、优点
先说优点吧。本片对于人物心理的描写比原作多,就是给长镜头让你看人物细微的表情变化。但其实原作里,表演的细腻在快节奏里也展示了细节。
二、剧作失败
剧情98%照抄。
(一)时代背景
《生之欲》的故事和日本的战后图景是非常吻合的,但是不符合英国的特点,所以英国如果需要拍摄《生之欲》,要和国情、时代背景、社会习惯等紧密结合。拜托,二战后日本是战败国,而且被扔了两颗原子弹。而二战后英国是战胜国,没被扔原子弹。你看看,这能直接套用吗???如果像本片一样直接硬套,结果就会十分违和牵强,整体透出一种资产阶级的无病呻吟感。
(二)啰嗦
嗯,石黑一雄,那啰嗦就很正常了。但这和黑泽明的风格就是相反的,小明最讨厌啰嗦了。
(三)场景
再就是主要场景基本都是照搬。请你想想,在日本看脱衣舞女郎,和在英国看脱衣舞女郎,哪种突破性更大?日本作为保守的东亚国家,一位拘拘儒儒几十年的人去看脱衣舞和在英国开放性观念的环境里的人去看脱衣舞,哪个更有“巨大改变”的说服力?(而且还删掉了很重要的找妓女的剧情)所以,剧情不能照搬呀。要结合国情!
(四)剧情删减
删减了很多戏,比如帽子、妓女、男主和女职员一同游乐、造公园的层层阻碍等戏份。于是显得男主的转变说服力很弱。
这几场都是重场戏,对于人物塑造很重要。全给删减,就是“去其精华”。
(五)剧情更改
女职员和男主的交流戏份改得太差劲了。把男主弄得很烦人,感觉在强人所难。而且二人感情的进度也太快了。
三、选角和人物塑造失败
(一)原作的父亲形象是很典型的东亚式父亲,还有着日本人骨子里的谨小慎微,所以鲜活地深入人心。而本片的男主就是典型的英国绅士形象,和胆怯懦弱无关,他只是高高在上而已。开头的戏完全没有突出他的这种麻木和木讷,反而显得他像高傲的“教父”。
后面的性格转变也塑造得很牵强,说这说着看到女职员的泪水就性情大变了,请问是童话故事吗?女职员的善良的泪水的力量,能够让心灵起死回生。
关于男主病变的痛苦的描写很少,后期基本也就腰痛了点的样子。
(二)本片的父子关系也被塑造得很融洽,所以男主害怕拒绝告诉儿子真相的动机很突兀。你们是英国,不是日本诶,自己国民什么性格特点自己心里没点数吗?
(三)一开始妇女前往市政厅要求修建儿童游乐园(电影中说是playground,就是儿童游乐园,有滑滑梯的那种)的情节毫无说服力。我直接被无语住了。三位女士的造型非常资本主义,精致的着装和妆容,完全没有那种急迫感和无产阶级感。请问你相信这是贫困地区的装扮吗?而且她们的理由是:孩子们没地方玩。笑死啦,不愧是资产阶级!这些就导致她们急迫需要游乐园的动机很弱。(后面有给到臭水沟的镜头,你管那叫臭水沟??就是扔了一些木条,有点积水而已)而且,整个寻求帮助的过程也很冗长且啰嗦。原作几个镜头就解释清楚了。
(四)作家角色像学生假装流氓。原作中作家的那种书卷气、风流感、敏锐感,这部电影是一点不粘,真厉害,直接就是一个用电影烹饪“三不粘”。
(五)女职员的活泼乐观感不够。与时代相对抗,与市政府格格不入的那种感觉没有塑造出来。而且她和男主之间的交流戏份,塑造得跟成为精神伴侣一样,没抓住原作的精髓。
四、镜头普通
笑死啦哈哈哈哈哈,导演连镜面的镜头也要抄。您是真一点不思考创新啊。而且抄也就只抄到了个表面。我觉得原作酒馆里弹琴时的镜面镜头是为了展示战后那种虚实相交、纸醉金迷、沉迷娱乐的颓废国民性。但是本片就只是单纯用了镜子。不过也合理,小明的镜头就算照搬也拍不出那种飒气。
哦,也是有点创新的,搞出来个万花筒一样的镜头。
总体而言,在原作的衬托下,本片的镜头真的好普通好啰嗦。
五、结尾
1952年黑泽明、桥本忍、小国英雄共同编剧的《生之欲》是天时地利人和,无法超越。扎实深刻的剧作,大胆的叙事创新,无法复刻的镜头剪辑,志村桥的表演妆造,作为热爱生活的化身的女孩,还有那首《ゴンドラの呗》,所以《生之欲》一直是我心中最爱的影片之一,前天面试的时候还向老师介绍了这部电影。当今天看到它被翻拍后,第一反应是“WTF?”,就是单纯的愤怒,因为很怕新作会毁了原作,也害怕它会偷走本该属于黑泽明、桥本忍、小国英雄的成果,自此根植在某一代人心中,渐渐取代1952年的版本。怎么会有人敢翻拍《生之欲》啊?我还是忍不住想。
*如有缺漏和不足,敬请指出。
一张图送给下面的蝻。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不懒奇特 评论 生之欲 2023-04-24 22:09:57 山东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威廉的一生是怎样的一生,《生之欲》是一部侧写电影,因为威廉还没有来得及思考,或者说他正准备停下反思的时候,就得病离开,离开人世。所以他活在周围人的描绘中,议论中,交谈中,甚至葬礼的怀念中,让我们能窥视一个人,以全然的视觉。
比如《红楼梦》式的开场,威廉作为领导还没有出现,他的下属就在车站告诫新来的同事,威廉的喜好,一个不喜欢越线的人,必须让他走在前面,其他人才能挪步。
他知道自己生病命不久矣,从医生那里听到消息回家后,呆坐在家中一楼,光线逐渐昏暗,儿子和儿媳回来,威廉听到他们在吐槽自己,也没有任何反应,想和儿子交流,却欲言又止。
他第二天没有去上班,在一家餐厅失魂落魄地向陌生人诉说自己的病情,拿出一大堆安眠药,还有自己的存款。
他开始频繁约见已经要离职的前手下,一个勇于开始新工作的年轻女孩,在她身上似乎看到那个从来没有展开过的可能的自己。
他决定要推动那个卡夫卡式的案子,在一个下雨天带领自己的部下考察。在葬礼上我们知道这个成功的工程很多人感激他。甚至在他的后任中都得到共鸣。
于是接替他的副手在火车上给众同事发表了一段经典的演说,大意是威廉如何如何值得尊敬,我们要宣誓以他为榜样,处理手中的工作。
一众官僚面无改色看了看激动的新上任的领导。下面结尾镜头和电影开始威廉工作时,没有知道自己得病命不久已时一样,案子被送来,被搁置在文件柜上,新上任的领导动作娴熟,很快匹配了巨大的机器的一环。
虽然有半个世纪前的黑泽明和志村乔之日本原版珠玉在前,但这一作呈现得也相当不错,只不过这一作整体更加温和内敛。
从画幅、字幕的“做旧”,上世纪50年代伦敦的服化道展现,到一些经典桥段的复刻,都可以说是用心了。
Bill Nighy老爷子的表演称得上细腻精湛,几个轻微的表情就足以令人动容。
但这编剧竟然也能蹭个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 就有点滑稽了。
抛开个人偏好只谈与原作的区别,英版少了很多讽刺与批判的意图,配合影片整体的基调和表演倒也是一个成立的故事。
但拎出来作为一部剧情片来看,真没啥毛病。只不过倘若我翻拍姜文的《鬼子来了》,又改的温情脉脉甚至积极主旋律,那自然是拾人牙慧还拾不明白。
影片中对于官僚系统的批判、机关单位间的踢球和推诿,也没必要多谈,只能说这种劝诫和警醒是会永远适用于人类社会的,放之全世界皆准。
(反而现在我们浙江的基层办事单位是真挺不错,“只跑一次”和“浙里办”确实是可以做全国模范的。)
至于点题的“生之欲”,其实《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总结的很好了:不因无为虚度而悔恨,不因卑劣庸俗而愧疚。
到头来,人们都是会在乎自己会留下一个怎样的legacy,如何以超越肉体甚至灵魂的方式存留在他人的记忆中、留在这物质的世上,哪怕只是一个不起眼且不会久存的小小playground。
但或许是我比较消极悲观吧,无悔无愧也已经足够沉重了,恐怕到最后沦为自我宽慰甚至自我娱乐的欲念;至于生前身后名更从不去想。
所幸实际上影片的表达也足够内敛:不求多伟大,做好眼前手头事足矣。
共勉。
整部影片看完之后,对于复古的伦敦街道和英国的工作制度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同时也被这个温情的故事所感动,人物的表演也很有力量,刻画的很有层次感,影片的内容不难理解,剧情也偏向简单,仍然讲述的是他自我救赎的故事,以小见大,从这儿能见到很多人一生,当然,最令我感觉到赞叹的就是男主的演技,总体上表演节奏富有层次感,能够很好的将人物刻画出来,给观众呈现出一个丰富的人物形象。
首先,这部影片最大的亮点也是这部影片作为个人类叙述性电影来讲,男主的人物形象是整部影片最大的亮点,也是刻画的最为成功的地方,影片用前后对比的方式将男主人公的形象逐渐的呈现给观众,也使得他的人物形象印记在观众的头脑中逐渐清晰起来,比如在影片一开始用一个第三者的视角来刻画了男主人公的特殊高贵,以及他对于工作的态度,而在后面,通过他谦和的态度以及想尽力去做好游乐园设施一件事,能够看出演员的演技以及主人公对于事件前后的变化,通过这种前后的对比,将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形成反差,刻画给观众,其中有两个场景留给我的印象是最为深刻的,其中一个是他得知自己得了癌症之后,被迫告诉单位公司里以前的女职员,两人在酒吧一面镜子的下面相互交流,他放下了自己以往高贵的面具,在镜子下,像一个小孩一样,对着女职员倾诉自己的心理,在镜子里,他是矮小的,低矮的,象征着自己内心的脆弱,将人物形象很好的突出了出来,很容易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刻画他人物形象的镜头,另外就是在最后的时候,他坐在秋千上,慢慢的荡着秋千,那一刻,他好像一个孩子,等待自己的母亲来接自己一样,用这种前后的对比来形容他在最后的时刻终于完成了自我的心理救赎,也许这一刻他的内心是平静的,是享受的,令观众能够联想到人生的长度,给观众留下充分的思考空间,将这个人物的厚度和思考性留给了观众。
另外就是整部影片的镜头和布景也是我非常满意的,影片的开头用复古的方式生动形象的刻画了伦敦的街头和人物形象,用极其复古的影调来诠释了当时伦敦的街头,影片的镜头也很客观和全面,对于刻画人物,中景镜头和近景镜头的运用也很恰当的把人物的感情,情感表现呈现给了观众,还有就是整部影片的影调,光线音乐运用的都是值得称赞的,影调,在前期使用冷色调刻画着男主高贵的一面,而在回到家以及之后,都运用了黄色的暖色调,你在刻画他内心的转变和内心的脆弱,而整部影片的音乐可以说是运用的很不错,但片运用了音乐来推进剧情刻画人物形象,不过,美中不足的是,剧情的推进和过度有些过度依赖于音乐,我得人物的形象转变稍微有一些细节处理的不自然,不过,总体上并不影响人物的表现和刻画。我并没有看过日版的那一个版本,单就这一个版本的,我认为剧情的表现张力可以再突出一些剧情的推进,可以再自然一些,也许会达到更加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部影片同样也是一部救赎类的影片,讲诉的是男主一个人的心灵救赎之路,人之将死,其行也善,在最后的时候,正如他自己的台词所说的那样,也许这个游乐园会因为年久失修,或者因为一些其他的原因所淹没,但是至少表明这是他留在这个世界上的印记,是善良的印记,在最后的时刻,他选择了善良,选择卸下面具,留在这个世界上,有自己的印记,影片留给了观众充分的思考空间,虽然有一些细节处理的很不到位,剧情的推进上,也存在着一些小的瑕疵,但男主通过他细致的演技,很大程度的弥补了这一缺憾,总体来说,这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心灵救赎影片。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