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93国际列车大劫案:莫斯科行动》时,我不由自主地陷入亢奋的状态。这种亢奋从开场黑豹乐队的《无地自容》就开始了,“人潮人海中有你有我”配上录像质感的时代画面,直接将人一把带回了狂飙的90年代。
影片围绕中国第一桩跨境追捕案“93国际列车大劫案”这起大案展开。开篇,就是一起性质恶劣的大规模火车抢劫——以苗青山(黄轩饰)为首的悍匪集团,以穷凶极恶的方式实施连环抢劫。他们对商人拿刀抢钱,甚至切手指、杀人不带眨眼,找到漂亮女人就肆意施暴,犯下滔天罪行。
这起案件当年的真实情况是:1993年5月26日,北京通往莫斯科的K3列车上发生了惊天大案:前后四伙匪徒,从不同的车站上车,依次对车上的乘客实施殴打、抢劫等暴行。这几伙劫匪非常有默契,各自从车头和车尾分别打劫。抢劫过程中,有乘客反抗跳车,反被劫匪追击刺伤。这些极端的行为,在电影开篇就得到了充分展现。
为什么这起大案,会发生在横贯中俄之间的国际列车上?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在于时代的特殊性。1993年的北京和莫斯科,一边是改革开放、欣欣向荣,一边是苏联解体、轰然倒塌。内地开启下海做生意的风潮,俄罗斯却经济迅速倒退、商品缺乏。从精神信仰到物质现实,都在改天换地。
“倒爷”这个职业应运而生,他们乘坐北京开往莫斯科的K3列车,沿途做生意、倒卖商品。跨国商品差价巨大,100的皮衣转手就是600,8毛的打火机能卖6块,六七倍的差价,让“倒爷”生意成了暴利行业。
当时,劫匪们有的也是“倒爷”出身,对待同行更是下得去手,从小偷小摸到团伙作案,愈发肆无忌惮。以此为背景,终于发生了“93国际列车大劫案”,中国警方迅速前往俄罗斯进行跨国缉匪。
张涵予饰演的铁路公安崔振海,带领公安小队伪装成商人,进入时局混乱的莫斯科,斡旋于当地神秘人瓦西里(刘德华饰)、神秘女子真真(文咏珊饰)当中,从而发现苗青山要进行更大的惊天阴谋。为把犯罪分子们缉拿回国,他们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追捕行动。
影片对劫案细节、90年代场景的还原度显而易见。劫匪通过前哨而得知“倒爷”的车厢、中国警察没有跨境执法权与引渡条例、最终用火车押解罪犯回国等细节,都是当年案件的真实特征。
作为近年香港导演里最为观众所熟知的一位,邱礼涛导演总能找到一些自己独特的方式,让类型片产生差异度和新鲜感。在刺激惊险的动作场面下,生发出对于社会群像、时代现象的反思。
不得不说,每当刘德华与邱礼涛合作,邱导就必然能交上一部绝对出色的“好货”。《拆弹专家2》之后,这部《莫斯科行动》同样延续了上述的创作思路。
随剧情的发展,电影不断在火车劫案的基础上加码,增加了一系列反跟踪的街头智斗、广场飞车追捕、地下摩托追逐、火箭基地枪战爆炸、汽车劫机……一场接一场够凶猛、够硬核的动作戏,让观众的观感始终都能被牢牢抓住。
动作戏之外,还有作为犯罪电影的大尺度。片中,劫匪们被塑造得足够猖狂,不用说对受害者,即使对内部成员都草菅人命,一个接一个“黑吃黑”。尤其黄轩演的苗青山,杀人对他而言如家常便饭,其疯魔、残暴程度,都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无法强势的警,遇上嚣张跋扈的匪,双方互相试探、不断亮牌的“猫鼠游戏”,构成影片的最大看点。而动作犯罪的类型之下,《莫斯科行动》的内核,则是反观那个时代,那些动荡不安、甚至疯狂的案件状况,究竟因何而生。
电影首先还原了当年独特的社会背景,那个危险却迷人、肆意弥漫着复古风潮的90年代。皮夹克、牛仔裤、西装配花衬衣、大哥大、传呼机,一系列细节,将观众带回到当年的情感与记忆中。而对莫斯科的地下水道、废弃火箭基地、街头巷尾平民惨淡现状的展现,背后透露出的,亦是对那个物资短缺、状况复杂的社会的写实刻画。
其次,是赋予群像“黑白灰”三色,三个主角都足够个性鲜明。
张涵予演的警察崔振海是绝对的白,在混乱的世道里独善其身。黄轩演的劫匪苗青山是绝对的黑,这是一个彻底被欲望毁掉的人,冠冕堂皇的心理变态。刘德华演的瓦西里,则挣扎在黑白两道的灰色地带,游走于善与恶的边缘,是片中最复杂的高亮角色。
他曾是当年最早的“万元户”,却因贪欲犯罪入狱。妻子离他而去,家庭支离破碎,昔日的徒弟苗青山又用他的女儿威胁他。当中国警方和苗青山同时找到他时,他陷入了无法逃避的困境。无论选择哪一条路,对他来说都存在巨大的风险。
瓦西里这个角色的双面性,在刘德华身上显得尤有魅力。尤其是他对女儿的柔情,构成了影片为数不多的温情时刻。
无论苗青山还是瓦西里,其实都深受时代的影响。两人走上犯罪道路的前因,源于物质欲望的浪潮下,人们为了追求财富而不惜一切的野蛮与疯狂。电影塑造穷凶极恶的劫匪、弃暗投明的罪犯,本质上讲的还是人的异化。
《莫斯科行动》凭生猛的动作犯罪戏、视听体验,足以成为国庆档中尤为出色的类型片。但必须指出,它同时还是一部「不止于紧张刺激」的年代戏,背后藏着人性真实,藏着对历史过往的反思。
大家好,我是𝓙𝓸𝓴𝓮𝓻 𝓐𝓲𝓻𝓭.🌈 这是我第一次执笔牛班的周限定,一定有很多写得不好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提出宝贵意见。
十月即将结束,回望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一个档期国庆档,可以说是类型五花八门,有悬疑,犯罪动作,爱情,主旋律,喜剧等,让观众眼花缭乱。在上映之前各种剪辑短视频的宣传,以为是暑期档之后的又一次震撼的神仙打架场面,结果正式上映之后口碑却清一色的平平,并没有什么真正的爆款,可谓是“雷声大,雨点小”。
这次国庆档,我自己看了《93国际列车大劫案:莫斯科行动》《坚如磐石》和《前任4:英年早婚》,完全挑不出真正好的一部,最后也只能是矮子里拔将军,聊聊个人认为相对最好的《93国际列车大劫案:莫斯科行动》。(以下简称《莫斯科行动》)
1. 相遇相识《莫斯科行动》
《莫斯科行动》的一大亮点是根据1993年中国第一桩跨境追捕的真实案件改编。
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俄罗斯经济急转直下。国内一批人发现了其中的商机,将生活用品带上火车去俄罗斯贩卖,以此大赚一笔,于是出现了“倒爷”。而在当时,火车一出边境,所有中国警察都必须下车,列车上无人看管,“倒爷”盯上了俄罗斯,自然就有人会盯上“倒爷”与其他乘客,从北京到莫斯科的K3列车既变成了交易天堂,也变成了人间地狱,在1993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中俄列车大劫案。
电影在真实案件的基础上,讲述了由苗青山为首的悍匪团伙登上K3列车,对乘客进行凶残的抢劫和强暴,我国公安派出崔振海乔装登上火车将他们抓捕归案。
“高产似母猪,质量赛珍珠”。这部已经是邱礼涛今年上映的第四部电影,也是评分最高的一部。
作为国庆档唯一一部犯罪动作大片,《莫斯科行动》还是有一些可圈可点的地方。
全片充斥邱礼涛典型的风格,节奏紧张,开篇直入主题——火车大劫案,后面刺激的动作追逐戏:从开头的列车打斗,到中间的两车追逐,撞毁雕塑,再到地下赌场水宫摩托车追捕,在一比一实景搭建拍摄和高速的镜头切换,对视觉极具冲击力。最震撼的还是邱礼涛拿手的枪战爆破戏:机场枪战,追飞机,炸飞机和火箭基地,到最后的劫持火车,从头炸到尾,从头打到尾,浓浓的香港警匪动作片的味道。总结一个字就是“爽”。
除了在爆破追逐和打斗的戏码在视觉上过足瘾,电影中男性角色的皮夹克,大背头,手持大哥大,女性角色的高颅顶刘海,唇线,垫肩,皮裙,这些服化道设计放在黄轩、刘德华、文咏珊、张涵予这样豪华演员阵容上和黑豹乐队的《无地自容》,毛阿敏的《思念》等众多经典歌曲一起成功让观众重温了90年代摩登复古港风。(不得不说,文咏珊作为港女还是和复古港风适配度最高。)
2.琢磨《莫斯科行动》
前面在《莫斯科行动》的狂轰滥炸中“爽”完之后,我们也冷静下来看看这部电影里的诸多不足,尤其是剧本。
作为动作商业片,还是邱礼涛导演出的动作商业片,一向是重武戏,轻文戏。这部《莫斯科行动》也不例外,只是和前面三部相比之下,还算有了个文戏的框架,但是细看会发现全片和宣传完全不符。一直在强调的“中俄列车大劫案”实际上只是片头的短短8分钟,后面的水宫追车,炸火箭基地已经和大劫案毫无关系,只是背景也一起都放在莫斯科,完完全全就是一个“诈骗”。
整部电影看下来,几个主要人物的塑造也是漏洞百出,极其扁平化。
相对来说最立体的人物是刘德华饰演的瓦西里。游走于黑白之间,为了女儿先是和残暴的苗青山合作,而后还是因为女儿,弃暗投明选择和公安合作,其中穿插他和李素真令人惋惜的爱情,最终落脚回亲情,这个带着两面性的角色的不断抉择也让暴力的故事多了一丝人性色彩。而这种类型的角色刘德华这两年也已经饰演太多,比如《流浪地球2》《拆弹专家2》。
另一个电影的宣传亮点便是黄轩饰演的苗青山。这是黄轩第一次饰演反派,喜欢古典,尤其喜欢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五交响曲》,但性格扭曲,丧尽天良,一个优雅的疯子。一边实施暴力一边听交响乐,还会发出痴痴的笑声,很难不想到《这个杀手不太冷》里的加里·奥德曼,更甚是《发条橙》里的马尔科姆,但是黄轩和他们相比远远不如,为了疯而疯,明显用力过度。
而最大的问题还是邱礼涛电影中女性角色的缺失。在前期宣传中,最主要的女性角色就是文咏珊饰演的李素真,危险迷人,在团伙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实际看完就发现这依然是个花瓶的存在,在2个小时的电影里也不过是一闪而过,草草下线,最大的功能就是在被苗青山强暴之后向公安举报,推动了后续的抓捕情节。连李素真的戏份都是这样的草率,更别说另外两个女性角色:李芳和赵娜。一个被强暴,一个被割喉,李素真是她们的集合体,先被强暴后被割喉,最为惨烈。这种B级片里惯有的利用女性角色被暴力虐待,剥削来凸显男性角色的手段对邱礼涛来说很方便,但是也极其厌女。
总的看所有反派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原生家庭破碎悲惨。
也许是因为删减,每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和行为逻辑在整部电影变得非常不合理,无论是人物背景,还是矛盾,许多细节都让人摸不着头脑,只能让观众在观后自行脑补想象。但是我并不认为这样残缺的人物完全是删减的锅,根本的原因一定还是原本剧本里就没有仔细去刻画人物形象,更多精力都放在了描写动作戏。因为这是动作商业片,所以突出动作即可,文戏只要有个最简单的样子便可撒手不管。这是邱礼涛流水线作业的通病,也是所有动作商业片的通病。
3.总结《莫斯科行动》
对于邱礼涛的电影,大家最津津乐道的一定还是他在电影中会夹带的“私货”——一些暗喻。说实话,我是对这种阅读理解不敢兴趣,也不了解,如果一定要说,我个人觉得的是火车过边境时的更换轨道、苗青山在知道瓦西里为了女儿和公安合作后说的台词“莉莉是一个筹码,只是从我这个苗青山变成了另一个苗青山。”和结尾默不作声,只会点头的红衣女孩。具体有什么含义,也不便细说,自行琢磨。
回望整个国庆档,从故事完整性和制作程度来看,《莫斯科行动》在其中可以勉强说是略胜一筹,即使票房不高,但上座率第一的事实就摆在了那儿,大家都半斤八两的水平,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挑拣相对能看的电影了。
来早了,吐槽影评还没多少人写,那我就写两句吧。
这片子的宣发也挺敢写的,又是“国庆唯一,生猛大片”又是“够狠够嗨爽,大咖大场面”的。至于这部电影爽不爽,这件事真的是因人而异。总体来说,一部爽片的刺激程度,与观众同这类电影的阅片量成反比:看得越多,这类电影就越无聊。如果这片子真的戳中了您的high点,那您就全当我没说。但也许正如那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如果你看过不少优秀的动作电影,再看这部《莫斯科行动》就会觉得索然无味。
个人感觉邱礼涛导演的格言一定就是“爷们要战斗”,他那高产而又“炸裂”的作品序列很难不让人怀疑这位老师创作的时候有没有被卖拷贝附体,他们在抛弃逻辑炸炸炸这一方面应该很有共同语言。(看来《拆弹专家2》的成功确实是意外)
短评里有很多网友说邱导进步了,我不这么认为。这部《莫斯科行动》依旧是非常浓厚的邱礼涛电影风格,文戏武戏都一样,只不过用了不一样的剧作模板——换了件马甲而已。
先从文戏说起。可能是邱导实在是太忙了,一年要拍三四部电影,没有功夫多下下功夫。在这部电影里,除了演员的咖位以外,其他地方都完全称得上是不思进取、原地踏步。每一场文戏时间基本上都特别短,除了交代信息以外基本上没有别的功能;视听语言不能说是精雕细琢吧,也说的上是聊胜于无,单独某场戏拎出来看和近些年来的港片流水线别无二致。就算是你把它扔给电影学院刚毕业的学生去拍,成片都差不了多少。要是十年之后有人做港片混剪,那不加片名恐怕真的分不清楚谁是谁。也许这就是传说中的“没有风格,也是一种风格”。
剧本也是一大硬伤。整体的套路基本上可以定性为“好莱坞爆米花”,非常的“国际范”。虽然好莱坞的套路现在的观众懂得都懂,但是如果真的仔细打磨,成片效果还是能非常过瘾的。具体例子可以参见《碟中谍6:全面瓦解》《谍影重重3》《终结者2》等。遗憾的是,影片的主创看起来并没有把剧本打磨到臻于至善的想法。本片的剧情推动可以总结为“反派心慈手软(或执行力不足)→留下关键证人→找到线索→抓到下一个人”,但凡是有点花样也不至于一点花样都没有。事实上,影片相较于传统意义上的“好莱坞流水账”,是有非常大的可塑空间的。本片里刘德华、黄轩、文咏珊的角色,都可以是非常有深度的人物,但是本片的编剧却无情地把他们降维成了纸片人,变成了没有感情的剧情推动机器。
主角和反派的塑造也是灾难。张涵予(的角色)从头装到尾,黄轩从头疯到尾。如果问“张涵予为什么这么正派?”不知道,问就是主旋律。“为什么黄轩这么疯批?”不知道,问就是剧情需要。一开始用门砸人那一段我该真的以为他有多厉害呢,结果演到一半就因为留了文咏珊一命,让她把自己的“大事”亲口告诉警察。张涵予在这部电影里也是神一样的存在。众所周知,动作片的精髓就是要把主角深陷“置身可感”的危机当中,让观众真的为主角们担心。国内这一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同行是林超贤导演的“两个行动”。而本片的主角遇到所有困难都是迎刃而解,走到哪案子就破到哪,基本上没有什么他们解决不了的困难。这在动作片里面是大忌。
不仅如此,本片的主角血条真的是深不可测。不仅主角有光环,反派也有光环,总结是“不到china不准给我亖”。战斗机那段我真的看呆了,我原本以为徒手扒飞机已经够离谱了,直到这几个人从飞机摔下来还毫发无伤。这程度…灯塔国队长来了都得敬上三杯。
既然都说到动作戏了,那就来聊一聊动作戏。邱礼涛导演以“生猛”“尺度大”著称,但是最近几年的作品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字:虎。就拿这部电影来说,动作场面剪得特别快,基本上没有看清楚几个镜头就过去了。这不是缺点,但是需要导演有非常强大的掌控力,毕竟不是每一位导演都是保罗绿草地(谍3导演)。本片里面,火车戏调度不如《碟中谍7》,追车戏不如《谍影重重》。这些其实也不算什么,毕竟不能要求每一场动作戏都活成业界标杆的样子。邱导最大的短板就是枪战戏。没错,枪战戏。如果是两方互射还好说,一旦参展阵营数量大于2,那摄像机就转不明白了。本来剪辑节奏就快,还要照顾到不同阵营的行动,就非常容易乱套,结果就是观众在电影院根本看不清、也看不懂谁在打谁。单场戏内部逻辑变成一团乱麻,在这个基础上再要谈动作戏的设计,通过人物的动作实现人物塑造和剧情推进,彰显影片的主题,显然就是天方夜谭了。这个问题在《拆弹专家1》《扫毒2》《扫毒3》里面也很明显,很好奇之前为什么很少有人说。这么多年过去了,来点进步吧!
“不利于团结”的话说了这么多,还是祝福邱导能越拍越好吧,毕竟现在坚挺在动作片领域的导演,越来越少了。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