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黄蜀芹
编剧: 刘恒 / 黄蜀芹 / 李子羽 / 闵安琪 / 石楠
主演: 巩俐 / 尔冬升 / 达式常
类型: 剧情 / 爱情 / 传记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 法国 / 中国台湾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1994-03-12(中国香港)
片长: 130分钟(完整版) / 115分钟(法国) / 91分钟(香港)
又名: Soul of a Painter / A Soul Haunted by Painting / Le Peintre
IMDb: tt0107158
编剧: 刘恒 / 黄蜀芹 / 李子羽 / 闵安琪 / 石楠
主演: 巩俐 / 尔冬升 / 达式常
类型: 剧情 / 爱情 / 传记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 法国 / 中国台湾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1994-03-12(中国香港)
片长: 130分钟(完整版) / 115分钟(法国) / 91分钟(香港)
又名: Soul of a Painter / A Soul Haunted by Painting / Le Peintre
IMDb: tt0107158
说两段我珍视的镜头。头牌千岁红裸身死在青楼门外,地上白雪皑皑,贴身侍女玉良惊慌失措,老鸨见状令她不要声张。千岁红被人用席子一卷,用小舟载着,行至远处,扔进乡民浣洗衣衫的水中。
女同学贺琼临终拿起画笔,终未划出一条线,玉良在她身边,她说,我不能画了,你画得比我好。玉良画贺琼着旗袍之姿,她扯破画幅,掩面而泣。
千岁红指点玉良,看准一个男人,缠住他。把女人送进魔窟的是男人,魔窟之魔是男人,将女人救出魔窟的,在她们看来还是男人。潘赞化为玉良赎身是几率性事件,甚至还真与之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破了才子佳人皆虚假之言。千岁红作为头牌,老鸨、一众小姐、打手以及预备接班的侍女都要看她脸色,一朝毙命,还不就是河塘鱼虾的美食。玉良被潘赎身离开风尘地,她的一干姐妹出来送行,好像地狱里的鬼火从地面喷薄,鬼哭狼嚎,“玉良救我!”尚未彻底过江的玉良又能救谁?她不是离开,是慌不择路。
贺琼遇人不淑,沦落风尘,重疾缠身,客死异乡。她的出身比玉良好吧,同在艺专的时候,也是难分伯仲,为何她是这样的结局?男人不对要果断放手,无意于绘画也就丢弃吧,唯独不该放弃的是自己。就是没读过书的女人也知道卖身养小白脸的事万万做不得,抽身就这么难吗?有多少寄生虫就有多少白白供奉,风卷花容。过去了一百年仍是如此!
看了巩俐主演的画魂。按着电影讲个故事,可能和真实有出入,比如很多人都说现实中的潘玉良其实很丑。
青楼女子张玉良遇到一个叫潘赞化的男子。他愿意对她好,为她赎身,纳她为妾,为她辞官,教她识字。她想学画画,他托自己的朋友教她;她想到学堂里去深造,他把她送到上海美专;她想留学法国,他又许她出国,一去就是七年;她回国当教授、开画展,招人诽谤破坏,他去买骂她的报纸、和别人打架、当街喊“她是中国最好的女画家”、在舆论压力下再次因为她辞去官职……hoho,这哪是绝种好男人,这是男天使和圣诞老人嘛。
她改名叫潘玉良,因为要和他同姓同存,感念他对她的尊重和好,愿意一生一世作他的妻。为了让他有个儿子,她模仿他的笔迹给乡下的“大太太”写信,邀她到上海,然后在她面前盈盈跪下请安。她去法国留学7年,回国,然后又去法国,再想回来的时候。那个爱她的男人告诉她国内气候严寒(当时已经是文革了),望开春再成行。谁知,n年之后,她只等到他迟到的讣告。她告诉身边的蓝颜知己,以后她死了,画作运回国内,国家要就给国家,国家不要就给儿子孙子。
他迟到的讣告到达她手里的时候,一字一句,需要我很多的力气大口呼吸才能阻止眼泪掉下来。
他说的,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也许,前世真的是他欠她的。所以,今生,他对她那么好。
当然,还有潘玉良自己的努力和天赋。那个时代,更多的女子沉沦了下去,像被人谋杀的青楼头牌千岁红、潘玉良的那些青楼姐妹、潘赞化死于眼疾和火灾的原配正妻、遇人不淑为人渣男友沦落为法国红灯区夜莺最后死于疾病的潘玉良的画院同窗……
这样的故事,叫做童话或者传奇。故事里的那些人,甘苦自知。
ps,里面青年时代的巩俐,长得真漂亮,眉是眉眼是眼。
青楼女子张玉良遇到一个叫潘赞化的男子。他愿意对她好,为她赎身,纳她为妾,为她辞官,教她识字。她想学画画,他托自己的朋友教她;她想到学堂里去深造,他把她送到上海美专;她想留学法国,他又许她出国,一去就是七年;她回国当教授、开画展,招人诽谤破坏,他去买骂她的报纸、和别人打架、当街喊“她是中国最好的女画家”、在舆论压力下再次因为她辞去官职……hoho,这哪是绝种好男人,这是男天使和圣诞老人嘛。
她改名叫潘玉良,因为要和他同姓同存,感念他对她的尊重和好,愿意一生一世作他的妻。为了让他有个儿子,她模仿他的笔迹给乡下的“大太太”写信,邀她到上海,然后在她面前盈盈跪下请安。她去法国留学7年,回国,然后又去法国,再想回来的时候。那个爱她的男人告诉她国内气候严寒(当时已经是文革了),望开春再成行。谁知,n年之后,她只等到他迟到的讣告。她告诉身边的蓝颜知己,以后她死了,画作运回国内,国家要就给国家,国家不要就给儿子孙子。
他迟到的讣告到达她手里的时候,一字一句,需要我很多的力气大口呼吸才能阻止眼泪掉下来。
他说的,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也许,前世真的是他欠她的。所以,今生,他对她那么好。
当然,还有潘玉良自己的努力和天赋。那个时代,更多的女子沉沦了下去,像被人谋杀的青楼头牌千岁红、潘玉良的那些青楼姐妹、潘赞化死于眼疾和火灾的原配正妻、遇人不淑为人渣男友沦落为法国红灯区夜莺最后死于疾病的潘玉良的画院同窗……
这样的故事,叫做童话或者传奇。故事里的那些人,甘苦自知。
ps,里面青年时代的巩俐,长得真漂亮,眉是眉眼是眼。
我是红色片子喂大的80后。当有一天,听到花谢的声音,我的脑子里不再只是概念,萌动的潮流推着我,但我不知道会被推向哪里,只是很兴奋,很向往。那是上大学之后,我有一大把一大把的时间消磨在电影上,于是我一部接一部看电影,基本是爱情片。
看完《乱世佳人》《蝴蝶梦》《卡萨布兰卡》《罗马假日》…..又是《风月俏佳人》《泰坦尼克号》《诺丁山》《珍珠港》……疯狂地补回曾经的电影荒。如果你认为艺术等于生活,很容易做一个彼岸的南柯梦。误解了电影的好。这时我已不纯粹地搜索爱情片了。我遇到《画魂》。
这不是爱情片,但爱情却是命运的起承转合。不是爱情,潘玉良可能永远沦落风尘;不是爱情,天赋异禀可能埋没;不是爱情,怎能异域安心镀金;不是爱情,似乎不会有潘玉良。潘赞化是她的伯乐。因为他,她似乎比所有的女子幸福幸运。如果没有潘赞化,似乎会万劫不复。原来女人的幸福是男人给的。知道这些,我们还高兴得起来吗,或许民国的时代背景所限。幸运的潘玉良出走巴黎,且闯出些名堂。在谈潘玉良之前,我想聊聊其他三位女性。
千岁红——青楼头牌,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使其有了资本赎身成自由人。在她红妆登场的同时,死亡的气息萧然来袭。老鸨的软要挟,满足了,她养成的生活方式的虚荣心,使其永远难离其间。虚荣浮华使她顺应这样的生活安排。而后的玉良,小兰又延续着这样的方式。她们曾经都反抗过命运的不公。在现实生活的一板一眼里,反抗就这样被腐蚀。千岁红被残忍他杀,而影片的小兰就是其生命的延续。延续这样的萎靡,这样的忍辱,这样的浮华。潘玉良在青楼窝里是个异数,她逃脱了。但也逃不开青楼的染指,成为日后的诟病。
大夫人——她甚至没有一个真正的名字,虽然她还是一个大家闺秀。因为她的男人不爱她,与她同床,只是为了一个儿子。她就是不折不扣的生孩子机器。她不知道什么新思潮,她服从于三纲五常。关心丈夫。不像夫妻,更像母子。她是旧时代的遗产,承担了旧时代没落的重负,可新时代真的到来了吗。如果潘玉良代表新思想,不也难返家乡。还是潘玉良有旧时代的根子。最后为什么她要被火烧死,惩罚她什么呢。
贺琼——她是新时期女性。向往外面世界的美好,于是来到巴黎继续油画学习,谈恋爱。全心全意爱着这个薛无,甚至放弃自己原先的梦想。糟蹋自己,成全对方。最后才知遇人不淑,如梦方醒。在生命走向尽头的时候,想起自己当初美好的心愿。那一刻她应该是最美的。做回了自己。
看完了这三个女性,潘玉良的幸福幸运,就很有人工加工的嫌疑。潘赞化只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在时代的逆流里,谁能躲过历史狂妄的一击。所以,电影大有“不管了,上菜”的味道。
刚刚看完巩俐与尔冬升主演,张艺谋监制的94年版《画魂》。剧中男主角潘赞化有两句话让我刻骨难忘——“玉良吾妻你在国外已多年,期间国家发生了不少大事,。。。,你说极想回国服务,但祖国目前气候严寒,还是待来春考虑成行为好。”,还有一句是潘玉良重回法国,潘赞化说的那句“一生得以知己足矣”。
不知是不是年代的关系,我总感觉上世纪初的那些知识青年总是那么纯、那么真,为了理想、为了精神,激昂一生。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上说人有五种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人际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那时的他们像潘赞化、潘玉良好像都在追求一种大事业,一种绝对的自我实现,这种至高的追求压制了生理、安全以及人际这些基本需求,显得那么伟大并受人尊敬。潘赞化与潘玉良结婚后,为了各自的事业聚多离少,潘赞化更是遵从玉良的意愿,把她送去法国学画,一走就是七年,然后再走就是半生,再不曾相见。也许是看惯了身边的耳鬓厮磨,也许是听惯了身边的生生世世,忽然发现我们现代人的追求不但没有前进,反而更原始,更低级。不禁想问这世间真诚真几许?这世间假意假几分?
也许他们那个时代太大,太开放,太不完善,每个人都想参与社会的补全,社会的建构,所以他们活得那么澎湃,那么有自我。而现在也许人太多,所以每个人平摊下来的任务太少。。。
谈谈男主角潘赞化,感觉中一个近乎完美的男人。对于事业,真责任。为了维护理想与尊严,辞官、起义、辞官、辞官,“不与污淖陷鸿沟”。对于女人,真开放(非贬),真自由。把一个并不漂亮的妓女赎出青楼,教她写字,教她读书,请老师教她学画,为她顶住各方压力,送她出国深造,是他像风筝一样把她放了起来,在她高飞之后为了她松了绳头。这样的男人是伟大的,绝对无可比拟的,让女人永生难忘与爱戴的。。。
在《画魂》这部著作里,这个故事里让我隐约感受并且不得不提的是一种男女地位的变化。潘玉良自从走出青楼,开始学习知识文化以后她的地位是持续走高的,而潘赞化则因起义失败等各种内外部因素地位持续走低。当潘玉良一身法国装扮第一次回国时,潘赞化已不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留洋青年,而是步履有些蹒跚,留着胡须的中年妇男,他告诉玉良“我的官是越做越小了。。。”,而此时玉良以被美院高薪聘请为教授。他们地位的变化持续演进着。。。男与女地位的变化总是一件很微妙的事情。让人或喜。。或悲。。喜为女性对理想的追求,悲为悬殊便意味着分离。这让我想到最近在读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男人是不是总是处在上方强势的地位?我们是该挑战还是该顺从?
不知是不是年代的关系,我总感觉上世纪初的那些知识青年总是那么纯、那么真,为了理想、为了精神,激昂一生。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上说人有五种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人际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那时的他们像潘赞化、潘玉良好像都在追求一种大事业,一种绝对的自我实现,这种至高的追求压制了生理、安全以及人际这些基本需求,显得那么伟大并受人尊敬。潘赞化与潘玉良结婚后,为了各自的事业聚多离少,潘赞化更是遵从玉良的意愿,把她送去法国学画,一走就是七年,然后再走就是半生,再不曾相见。也许是看惯了身边的耳鬓厮磨,也许是听惯了身边的生生世世,忽然发现我们现代人的追求不但没有前进,反而更原始,更低级。不禁想问这世间真诚真几许?这世间假意假几分?
也许他们那个时代太大,太开放,太不完善,每个人都想参与社会的补全,社会的建构,所以他们活得那么澎湃,那么有自我。而现在也许人太多,所以每个人平摊下来的任务太少。。。
谈谈男主角潘赞化,感觉中一个近乎完美的男人。对于事业,真责任。为了维护理想与尊严,辞官、起义、辞官、辞官,“不与污淖陷鸿沟”。对于女人,真开放(非贬),真自由。把一个并不漂亮的妓女赎出青楼,教她写字,教她读书,请老师教她学画,为她顶住各方压力,送她出国深造,是他像风筝一样把她放了起来,在她高飞之后为了她松了绳头。这样的男人是伟大的,绝对无可比拟的,让女人永生难忘与爱戴的。。。
在《画魂》这部著作里,这个故事里让我隐约感受并且不得不提的是一种男女地位的变化。潘玉良自从走出青楼,开始学习知识文化以后她的地位是持续走高的,而潘赞化则因起义失败等各种内外部因素地位持续走低。当潘玉良一身法国装扮第一次回国时,潘赞化已不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留洋青年,而是步履有些蹒跚,留着胡须的中年妇男,他告诉玉良“我的官是越做越小了。。。”,而此时玉良以被美院高薪聘请为教授。他们地位的变化持续演进着。。。男与女地位的变化总是一件很微妙的事情。让人或喜。。或悲。。喜为女性对理想的追求,悲为悬殊便意味着分离。这让我想到最近在读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男人是不是总是处在上方强势的地位?我们是该挑战还是该顺从?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