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里斯本丸沉没》:“那些中国人一出现,日军就不敢射击了!”

 里斯本丸沉没

导演方励
主演方励 / 托尼·班纳姆 / 林阿根 / 丹尼斯·莫利 / 威廉·班尼菲尔德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英语 /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24-09-06(中国大陆) / 2025-09-06(中国大陆重映) / 2023-08-15(伦敦BFI首映) / 2024-06-14(上海国际电影节)
片长: 122分钟
又名: The Sinking of the Lisbon Maru / リスボン丸沈没
IMDb: tt33095194







一、一段冰冷的历史

1841年1月26日,英军占领中国香港。

一百年后。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8日,日军自中国广东进攻香港。25日,圣诞节,英军投降,香港沦陷。

1942年9月25日,1816名英军战俘被送上日军征用的改装货轮“里斯本丸”号,运往日本做苦力,船上没有做任何战俘标识。战俘们挤在狭窄的大货舱中,缺衣少食、伤病缠身,生存条件极为恶劣。

10月1日,中国舟山群岛以东海域,美军潜艇认为“里斯本丸”号是一艘日军运输船,将其击至重伤。2日,“里斯本丸”号即将沉没,日军在弃船期间,封死了战俘船舱。战俘自发与日军搏斗,得以成功逃离船舱、跳海逃生。其余日舰闻讯而来,用机枪对落水战俘疯狂扫射。与此同时,附近的中国渔民发现了沉船迹象,自发赶来救援,他们冒着风浪和日军炮火,最终救起384人。

七十二年后。

201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者、电影制片人方励偶然在中国东极岛听说了一个“装着英军战俘的日军货轮被美军潜艇击沉,战俘遭日军屠杀,又被中国渔民救起”的故事,决定探究故事背后的历史真相……

二、一部严谨的纪录

方励将他的探究历程和成果,制作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部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电影通过严谨的研究、详实的史料,从英、美、日、中四方视角,展现了“里斯本丸”号从启航到沉没、英国战俘从绝境到逢生的经过。

电影开头有一句话:“本故事完全基于事实”(Everything in this film is true)。

纵观全片,我可以说这句话所言非虚。

首先,电影呈现出了完整的探究历程:从方励对这段历史产生好奇,到开始走访调查,到最后复原历史全貌,整个过程是清晰的。并且我们会看到,为什么“方励”——或者说“作者”——的主观视角在这段似乎应该客观展现的历史中会显得很重要。这一点我们后面会说到。

其次,电影搜集了大量详实的史料:团队在中国东极岛实地勘探找到了沉船位置,在中国香港走访历史学家获得事件概览,在英国、加拿大、美国、日本走访当事人及其亲友获得一手口述和文本史料,到英国、美国、日本调取一手录音和文本史料……这些史料构成了复原历史的坚实基础。

最后,电影将探究成果以一种富有逻辑的清晰方式呈现出来:历史背景以真实影像资料交代;然后以偏静态的动画复原“里斯本丸”号沉没前后的事件——但这动画并非是无凭无据的想象,每一个镜头都会辅以相关录音、现场口述、文字或影像记录,作为佐证材料;甚至在事件进展到关键时刻,如“里斯本丸”号被美军潜艇鱼雷击中时,电影让英军战俘幸存者、美军潜艇作战日志(可能还有日军档案)交叉叙述,将原本线性、静态的历史,以一种多角度、快节奏的电影叙事方式呈现出来,着实让人身临其境。

有时, 镜头会脱离历史、切回讲述者,还会展现讲述者与方励的互动,让观众感受到那段历史对当下的人仍然会造成方方面面的影响。

这种影响我们姑且把它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情感,二是对历史的态度。

而这两个方面,又被一样东西所决定:视角。

三、四种迥异的视角

如前所说,本片不仅记录了历史,更重要的是,展现了英、美、日、中四种迥异的视角。电影本身是没有什么观点的,但通过将四种视角并列对比,观众自然会得出一些——我想是电影希望观众得出的——结论。

对英军战俘幸存者及其亲友、后代而言,最突出的情感毫无疑问是痛苦。战争带来的痛苦在这一群体身上有颇为具象的呈现。

战俘的后代,对未曾谋面的长辈既好奇、又迷茫。

战俘的亲友,对自己的父亲、兄弟、丈夫葬身异国他乡,感到痛彻心扉。一名老人把父亲临行前送给她的娃娃珍藏了近80年,那娃娃被保存得竟跟新的一样。另一名老人看到方励展示的沉船位置,喃喃自语:“天呐,他可能还在那里……”

战俘幸存者,大多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症(PTSD)。我们看一般文艺作品,PTSD好像就是夜里被噩梦惊醒那样,而现实远比文艺表现要“丰富”:

幸存者不仅会深夜惊醒,还有的会在梦中说“hai”(日语“是”)、“mizu”(日语“水”);

有的吃饭时一定要躲到桌子底下,因为他已经习惯了这种方式;

有的仅因为孩子说了一句“我饿死了”便勃然大怒,因为“你不知道—— 万幸你也永远不会知道 ——什么是真正的饥饿”;

有的会家暴孩子——以为他是日本人。

美军潜艇兵及其后代的情感颇为复杂,大约分为三个层次:其一,他们坚信美军潜艇是在完成战争中的任务,这不存在任何道德上的缺陷;其二,他们同情英军战俘的不幸遭遇,甚至一名潜艇兵也认为自己负有责任而悔恨终生;其三,艇长的后代痛斥日军违反《日内瓦公约》的无耻行径,陷美军于不义的境地。

“里斯本丸”号船长及其后代的情感就更有意思了,核心只有一个:尴尬。没有悔恨,甚至也没有否认,只是尴尬。船长在战后审判表示:自己认识到虐杀战俘的不道德性,但不得不服从军方的命令。

船长的后代尴尬、局促、小心翼翼地解释:“里斯本丸”号是被军方征用的民船,船长是平民,根据战时法律,必须服从军方指挥。他们还“反思”:在日本,想要不合群真的太难啦。

从他们在椅子上各种战术换姿势看来,他们也确实是发自内心地坐立难安、汗流浃背了。

这时镜头给到访谈者方励一脸难绷的表情,我不由得突然释怀地笑。

中国渔民及其后代嘛……他们其实没觉得这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救人嘛,有什么值得说的?他们冒着海浪和枪林弹雨把落水英军战俘救上船,给战俘穿衣、给战俘做饭、给战俘看病;他们在日军登岛把战俘都抓回去时,还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了3名战俘,将他们送到重庆英国使馆。他们永远不知道那些回到英国的战俘如何歌颂他们的事迹,他们也不需要知道。

四、“那些中国人一出现,日军就不敢射击了!”

在《里斯本丸沉没》的故事里,英国人是绝对的主人公。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英军士兵在异国为国家荣耀浴血奋战,战败后受尽反派折磨,又遭友军迎头痛击,仍不改战士本色,坚持斗争。在恶魔最终向他们举起屠刀时,中国人如神一般降临拯救了一切。不止一个英军战俘幸存者事后称:“那些中国人一出现,日军就不敢射击了!他们害怕自己的罪行被曝光到全世界。”

“有日军看到中国人在救人,把我捞了起来。”2018年,一名战俘幸存者在家中这样对方励说。 “那些中国渔民在那天所救的人,远远比他们以为的要多得多。”

这是一个对英国人、中国人甚至美国人来说都很伟大的故事。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当年误击友军的美国人也知道悔恨,而始作俑者日本人却毫无反应,这就是同行的衬托。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整个故事只有一个缺陷,就是英军其实也是和日军一样的殖民者、侵略者,他们只不过比日军早来了一百年。英军所经历的帝国主义战争,与中国人民所经历的反法西斯战争,是两码事——虽然这二者并存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电影没有提及这一点,倒也无可厚非,毕竟那些英军战俘也已经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为帝国主义而来,却为反法西斯而死,也算一种功德。

电影结尾,2019年,遇难战俘的后代来到东极岛、来到沉船上方,向父辈告别、向恩人致谢。

不管历史让这些英国战俘、中国渔民付出何种代价,此刻他们都已经获得了解脱。

至于日本人,祝他们好运。





逝去的生命还有话说

如是奉星 评论 里斯本丸沉没  
2024-09-09 18:41:02 已编辑 北京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颐和园》怎样理解娄烨导演的电影《颐和园》的结局?

《颐和园》 (英文: Summer Palace )是一部2006年中国大陆电影,由 娄烨 执导, 郭晓冬 、 郝蕾 、 胡伶 和 张献民 主演。影片讲述了两名青年男女跨越十几年的的感情纠纷,其中穿插着 六四事件 等社会背景。本片也是中国大陆首部男女主角正面全裸出镜的电影 [2] ,而早期电影如《 小武 》(1998) [3] 、《 蓝宇 》(2001) [4] 、《 绿帽子 》(2003) [5] 、《 星星相吸惜 》(2004) [6] 等有男性正面全裸的镜头。 本片于2004年9月开机,2005年5月关机,拍摄时长九个月。取景地点包括 北京 、 重庆 、 武汉 、 柏林 、 北戴河 、 图们 。《颐和园》于2006年5月18日在 戛纳电影节 首映。电影中的政治色彩与大量的性爱场景在中国大陆受到关注 [7] ,因未经中国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批准而擅自参加 戛纳电影节 ,本片在中国大陆被封禁,导演与制片人受到了处罚。 1987年,中朝边境 图们 。邮递员晓军去邮局拿信件,之后来到余红父亲开的杂货铺。余红打开信件,发现自己被北京的“北清大学”录取。余红在一个篮球场与晓军见面,晓军与几个打篮球的人发生争执,被打得鼻青脸肿。晚上在草丛中,余红与晓军发生了性行为。 余红乘火车来到了北清大学,开始了大学生活。一天,余红结识了隔壁宿舍的女生李缇,聊天中她告诉余红她男朋友若古在柏林留学。李缇和余红与回国后的若古见面,并与在同一大学的周伟结识。余红逐渐与周伟走近并与其发生性关系。两人在 颐和园 昆明湖 泛舟,在夕阳下相依。 余红去周伟宿舍,发现他正与一个女生一起吃饭,余红见状离开。周伟去台球厅找余红,余想挣脱周伟的怀抱,但最后顺从。在一次欢愉后,余红要周伟去结扎,并称那样就不疼了。周询问缘由,余说是心理学老师告诉她的,并且她和他上过床。北清大学的学生开始去天安门,余红几人也一同跟随。李缇与周伟在宿舍进行性行为时,被学校人员发现。余红见到了周伟的一名舍友,他告诉她教务处已经知道了周李的事情,让她不要再去见周伟。 余红遇到了来北京探望她的晓军,两人和衣而卧,半夜晓军悄然离去。余红发现晓军不见,急忙到操场寻找。在操场示威过程中枪声响起,学生们开始四散。余红的舍友冬冬找到周伟,告诉她余红不见了。周伟急忙带领冬冬寻找余红,但未果而返。冬冬再次找到周伟,告...

《3D 肉蒲团之极乐宝鉴》人生是一场大春宫

    更新描述或海报 查看原图 导演 : 孙立基 编剧 : 萧若元 / 萧定一 / 胡耀辉 主演 : 叶山豪 / 蓝心妍 / 松野井雅 / 周防雪子 / 雷凯欣 / 更多... 类型: 情色 官方网站: 3dsexzen.com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香港 语言: 粤语 上映日期: 2011-04-14(中国香港) 片长: 129分钟            又是一部《肉蒲团》主题的情色电影。与众不同的是,《3D 肉蒲团之极乐宝鉴》的宣传语则是“全球首次3D情欲电影”。于是且不说这部电影是好是坏,它在电影史上的意义都是空前的。时代变了,这再也不是十几年前躲在小电影院偷偷摸摸看成人电影的年代了,人们终于堂而皇之地将情色电影搬上大荧幕,这是人性解放的时代。很多观众抱着猎奇的心理,不远千里地来一睹其风采,盛况空前。        《3D肉蒲团之极乐宝鉴》由中国3D及一元制作室有限公司出品,投资逾港币二千五百万, 萧若元、萧定一监制,孙立基导演,叶山豪、蓝燕、原纱央莉、周防雪子、雷凯欣、及何华超领衔主演,于4月14日香港上映,全球其他国家均有同时上映。该片阵容豪华,声势浩大,帅哥美女如云,共同演绎了一场荒诞奇淫的情色大戏。         《肉蒲团》的故事梗概很多人都比较熟,我就不多加赘述了。《3D肉蒲团》则是在原著《肉蒲团》的基础上加以改编而成,并没有换汤不换药的照搬原著。3D版一出场就是宁王光天化日之下调戏观音雕塑,峨眉山上高僧布袋和尚和未央生怒斥宁王时,竟被路过的宁王听到,为后面埋下了伏笔。未央生陪好友林公子去铁家提亲,未央生和铁员外的女儿铁玉香一见钟情,林公子大怒,于是投靠宁王。未央生和铁玉香日日缠绵,然而床技不佳,无法达到极乐。追求极乐的未央...

《少女潘金莲》:武松,你就使劲往下插吧

更新描述或海报 导演 : 李翰祥 编剧 : 何永霖 主演 : 单立文 / 黄美贞 / 金仁淑 类型: 爱情 / 情色 / 古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香港 语言: 粤语 上映日期: 1994-06-24(中国香港) 片长: 98分钟 又名: The Amorous Lotus Pan / The Amorous Pain IMDb链接: tt0111154 当影片最后一个场景,武松举起刀,正在为杀不杀潘金莲做最后的心理斗争的时候,豪放的潘金莲大喊“武松,你就使劲往下插吧!”,随后武松一刀结果了小潘的性命,但他确是十分的舍不得,表情痛苦的几近扭曲,他既忘不了他大哥武松的血海深仇,更忘不了和潘金莲那销魂的一夜。 李翰祥貌似对《金瓶梅》情有独钟,描写这部小说内容的风月片不止一部,早期的有《潘金莲》,中期的有《金瓶双艳》,到了晚期更是连续拍摄了《金瓶风月》和《少女潘金莲》,而这部《少女潘金莲》也基本上是他的息影之作了。本片在故事情节上借用了《金瓶梅》的相关人物和内容,但李大师并没有刻意去编写,甚至可以说没有情节,基本可以忽略。但在李翰祥的拿手好戏——床戏上,可谓是水准相当之高,从布景,到灯光,到配乐,再到演员的表演,都拿捏得十分到位,给人以相当强的艺术感觉,尤其是配乐,古筝、琵琶以及其他中国民乐乐器快慢节奏的变化,轻缓与欢快之间的变幻,配合着戏份的进行,可谓是天衣无缝。即使单独将影片配乐拿出来,也绝对让你觉得悦耳动听。 片中潘金莲和多个男人都有床戏,但最为精彩的当属和武松那场。那是一个月黑风高的雨夜,小潘用药迷倒武都头,趁其熟睡之际,潜入武松房间迷奸之。屋中暖黄色背景光,时而还夹杂着闪电的紫白色亮光,将小潘的身体展示的十分美丽。整段戏份几乎都隔着一层薄纱拍摄,若隐若现的感觉更具唯美效果,再加上刚才所说的精彩配乐,可谓是风月片中的床戏典范。 影片最终的结局还是以武松杀死王婆及小潘这个惯常路线结束,也许让武松和小潘一同生活下去也许更能让人遐想,但这样做可能还是太无法让人接受,打虎英雄怎么能拜倒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