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三月, 2010的博文

从来没有幸福敲门,躲过不幸就是幸福

 途加千字文俱乐部专稿      打开邮箱,看到一封offer静静地躺在那里。无数次梦寐以求的画面在那一刻终于定格成现实的时候,我却没有预想的那样激动,只是不由得想起了Chris在听到“你明天还可以穿着这身衣服来上班”的时候那张老泪纵横的脸。      也许幸福永远都是都要在无数的折磨和艰辛之后才会蹀躞而来。      这几个月里,不能说我的日子过得有多艰苦,只是在一场又一场马不停蹄的面试求职中,我也实在早已经身心俱疲。虽然我从不后悔当初的那次冲动的辞职决定,但是我却实在没有想到要面对的竟然是那么多的出尔反尔和不堪计划,一直到最后收到这封一波三折的offer一切才算尘埃落定。这段时间回想起来就仿佛是一个早已预谋好的游戏,我的奔波劳碌都不过是在冥冥的算计之中,经过层层关卡之后最终会还我一个戏剧性的happy ending。      也许是类似的境遇,让我对这部电影里Chris的种种行为感触深刻,我深刻地理解他每一个希望与失望交织的眼神,每一个坚定和彷徨变换的表情,每一句轻松和沉重迭转的话语。我知道Chris在和儿子打篮球的时候说的那句“你有梦,你就要去保护它”所浓缩的28年的沧桑。      然而越理解,我却越感到深深的悲哀。      看着他曾经倾其所有买了一屋子的医用扫描仪后和妻子幸福地憧憬未来,看着他提着笨重的机器回家垂头丧气的面对抱怨的妻子和一大堆要交的账单,看着他路过证券公司的时候看到证券业界人士脸上挂着的微笑不自禁地流露出向往,看着他面对妻子对他实习生梦想的嘲疯时喃喃自语着辩解,看着他为了延迟一周交房租不得不自己刷墙而被迫穿着沾满油漆的工作服硬着头皮出现在各位西装革履的面试官面前,看着他因为每天要提前去接孩子放学于是比其他竞争对手更努力地争取时间去联系潜在客户而不能去饮水机喝水甚至不去上厕所,看着他为了争得一个教堂的贫民床铺能跟儿子有一个栖身之所而和流氓吵架和女士抢车甚至让儿子丢了American Captain,看着他终于修理好那台唯一可以救活他的仅剩的扫描仪后打开微弱的灯光照亮了整个房间和他安然睡着的儿子,所有这一幕幕让我看到的根本不是幸福即将来敲门的喜悦和欢欣,不是苦难终将要过去的解脱和释然,不是梦想终究会实现的执着和坚韧,而分明是对平凡的人生究竟为何要如此沉重的不解,对普通人的命运究竟为何要如此多舛的恐惧。简单的说,是什么...

人生中,比较惨白的那一部分《当幸福来敲门 The Pursuit of Happyness》

   一段时间以前,一位在港的大陆学生,因为学业的压力、前途的渺茫等诸多原因,选择了自杀。在讨论和反思的潮流中,有一位毕业生在校内网匿名发表了自己的故事。他说,自己当年在学校也曾经面临绝境,一文不名。他选择了做“乞丐学生”,坚持着念完了课程。回忆的一些情节让我印象深刻,比如,平时偷偷住电梯间,蓬头垢面如乞丐;实在很饿,学校举办餐会的时候默默进场埋头大吃。    “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能够从内地高校到香港读书的学子,都是一些很优秀的年轻人。不知道曾经高居象牙塔的书生,怎样狠下心,咬牙面对那一个天渊般的落差,以及旁人的目光和议论。    说到这里,很像一个《读者》式的励志故事。但是这种励志故事从来就不缺乏感动人的力量,因为虽然光明的尾巴不是人人都能够拥有,但是人人都有梦想,面对实现过程中的困难,其奋斗或者说挣扎,却常常和平凡如你我的人们相遇。    《当幸福来敲门/The Pursuit of Happyness 》就是这样偶然被看到,又感动了我的电影。黑人克里斯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医疗器械推销员,妻子忍受不了经济上的压力离开了他,留下5岁的儿子克里斯托夫和他相依为命。克里斯银行帐户里只剩下21块钱,因为没钱付房租,他和儿子被撵出了公寓。     费尽周折,克里斯赢得了在一家著名股票投资公司实习的机会,但是实习期间没有薪水,而且最终只有一人可以成功进入公司。    学妹曾经告诉我一个故事,让我每次想到都觉得莫名恐怖。她说,她硕士毕业去广东求职,一个中学要招几个老师,结果南来北往的硕士博士挤了快有一个礼堂。可想而知,竞争有多么残酷。看来,中外求职者都面临着同样的挑战。但是克里斯和许多“80后后”的大学毕业生不同,他更加的坚韧:为了节省时间,上班时候不喝水,以避免上厕所。以疯狂地速度给客户打电话,打完一个,直接按挂机键就拨下一个电话。白天,克里斯忍受着一次又一次被拒绝的失望,带着微笑在公司和客户之间穿梭。回家,则要带着儿子穿过污秽的街道,忍受房东的咆哮。    终于,交不起房租的父子俩流落街头。克里斯和儿子在午夜地铁里相对无言,儿子不能理解为什么不能回家住,爸爸却开始玩游戏:“我们通过时光机,到达古代了!”儿子立刻兴奋地配合起来,环顾左右。父子俩在“恐龙”的追杀下,逃到了一个“山洞”里,“山洞”是什么呢,其实是一间男厕所。克里斯搂着熟睡的儿子,坐靠在厕所的墙面...

当之无愧的奥斯卡最佳影片《拆弹部队》

   很多人都不怎么鸟《拆弹部队》,可能是觉得这是一部美国人自己拍出来美化自己侵略别的国家的主旋律虚伪大片,我觉得,如果一直充斥着这种无聊的想法,会浪费了欣赏一部好片的机会。但奇怪的是,很多人都会暗暗为自己有那样的想法而自喜,窃以为自己有一双能看破天机的双眼。。         我说,大哥你得了吧,会上豆瓣的人没谁会想不到这些的,这已经是最低要求了。。可是他们自己不懂,于是随随便便就说《拆弹部队》是部烂片,能得奖是评委瞎了眼云云的话。那也可以理解,浮躁和浅薄是大众的基本常态,有了这样的认识后,我也对所谓的“民主”慢慢有了芥蒂。。          扯远了,说回电影。。               我总抱着一种观点,我认为好的电影必须是“有大有小”的,所以分析一部好的电影就可以从“大”和“小”这两个层面去看。          具体到《拆弹部队》这部电影,从“大”来看,其实描述的就是美军在伊拉克、阿富汗的生活状态,那里的环境人物,美军的心理状态和工作情况和遭遇。全片看起来很“粗糙”,镜头在不断地晃动,其实导演就是意在凸显其完全纪实的风格,镜头晃动像似一个人在拿着DV拍家庭录像一样,就是在告诉你丫的:这不是一部电影!这是部生活录像!          不单在镜头风格上是这意思,在剧情叙事上也是如此。          很多朋友都知道了,片子里出现了两大大牌明星:一出场就挂了的那个拆弹专家,就是大名鼎鼎的《记忆碎片》里的男主角Guy Pearce。第二个便是在沙漠上遇到的那群英国赏金猎人,其中那个头子就是大名鼎鼎的《英国病人》里的男主角Ralph Fiennes。          而电影真正的男主角倒是个其貌不扬,也说不上有任何名气的男人,这明摆着要跟一般的个人英雄大片分割开来,其套路完全不一样。对的,的确是那样,虽说男主角詹姆斯是很牛逼,但是你可以看到他几乎没有救出过任何人,最明显的是最后安排的那个被弄成人肉炸弹的无辜伊拉克人,当你以为詹姆斯在最后关头肯定要救他出来的时候,他说:“对不起,我做不到。”然后不得不自己一个人跑了,任由他自爆。          还有那个Ralph Fiennes,一出场那个阿拉伯装扮,极度拉风。你是否想起了《冰河世纪3》里的那只牛逼闪闪的黄鼠狼巴克大师?然后想到他会跟主角联手干掉某某邪恶和强大组织?不,...

支持彼此的心灵力量《燃烧弹 Incendiary》

  我觉得这部片相-当-好-看,有时候我也不知道评论是怎么了,明明电影拍挺好,就是喜欢不遗余力的打击人家...如果不是本人意志坚定说不定就 pass掉了:p整部片除去因为改编的关系造成一些情节方面的转圜稍嫌生硬,其余的部分真的有拍出故事蕴涵的价值,先不说剧情,光是Michelle Williams的表演就值回票价了,没错,这个女的现在超会演的!      当我看到女主角因为丧夫丧子的噩耗而欲哭无泪的失神状态,我真的能触摸到那种痛失至亲后茫然无助的心理冲击,其实影片和类型的后创伤电影一样,并没有直面灾难本身,而是借由极冷静淡然的客观描写来着重关注灾难之后的人(今年在柏林影展上映的「London River」亦属此类),并且在角色关系的设置上,也是颇费巧思的将各式人物的命运纠葛在一起,没有试图去控诉或揭露些什么,只是通过人物在各自紧密相连的悲剧中,找到依附并支持彼此的心灵力量。      当片头一对母子在临睡前玩着例行的亲子游戏,背景里响起了寂静却有饱含暖意的钢琴声,这是整部电影中最感人的片刻,紧接着在影片后半段又重现了这段场景,前后image的重叠真的相当催泪,现实总是如此告诉你,你永远不知道生活的下一刻,什么时候会突然从天堂掉到地狱,幸福,有时候就是这么近却也这么远…      可能因为是女性导演的本能,Sharon Maguire的叙事手法尽管细腻却还是偏柔,剧情走到后半段的时候会觉得力度还是稍稍不够,一方面是剧本改编后对于角色的删剪,包括像Ewan那个角色的女友,本该是情节中的重要一环,另外女主角的丈夫,他拆弹专家的背景戏份也着墨不多,关于女主角出轨的支线也头重脚轻,片尾的处理甚至有些矫造,这是个并不太困难的故事,却也是个不太容易处理的题材,处理得当,自然深刻感人;稍有偏差,就容易流俗狗血。总体来说,虽不能称之为高竿,但导演对影片内敛基调的控制力依然是可以给到及格以上的分数。         意料之中,虽然在「Incendiary」中看到Ewan和Michelle Williams对戏的感觉很是穿越,但比起超级绣花枕头的前作「Deception」确实甩开不知多少个身位~这是英国女导演Sharon Maguire第二部长片,而她的上一部作品还得追溯到2001年的BJ单身日记,时隔多年再度出手的这部影片,改编自Chris Cleave于2005出版...

《希望的诞生 Born of Hope》山寨的太专业了

 《希望的诞生》这部电影的背景设置于杰克逊《指环王》三部曲之前:讲述了阿拉贡的父母阿拉松(Arathorn)和吉尔蕾恩(Gilraen )从相遇到相爱,并生下阿拉贡以及和他们的北方族人在兽人的威胁下,在中土颠沛流离的故事。这个故事源于托尔金的小说《指环王》附录中的几个段落。   这部电影和之前介绍的《搜寻咕噜》一样,也是一部非商业电影,不会进行任何商业化操作,完全由《指环王》爱好者参与拍摄。这部电影的最初的构想始于 2003年,该片的导演兼演员Kate Madison决定送一部电影参加“指环王爱好者电影展,但是这个小小的想法逐渐演变成一个雄心壮志的的工程。2006年4月他们制作了第一个电影剪辑短片,而目前这部电影仍在拍摄中,预计2009年制作完成,届时,将在互联网上免费提供下载。这部电影时长大约60分钟。   Kate Madison,接受访问时候说“《希望的诞生》可以说是新线拍摄的《指环王》三部曲前传,我的目标是使这部电影能够独立于这几部电影,但是又能与之相辅相成。”   “在托尔金的原著的基础上,我们想挖掘一下阿拉贡的族人以及他父母的故事,我们想给人们展示更多有关阿拉贡背后的故事。”   更多资料你可以浏览他们的网站: http://www.bornofhope.com/index.html   霍比特人的上映依然很遥远,魔戒迷们先看看民间的电影过过瘾吧。     情节很简单 不过发现我哭点真低。爱情来的很奇妙 没有其他的物质参杂在其中 这样唯美的爱情 让我觉得离现在 很远很远。如果 能有如果 我愿意复活于传奇般的故事中去。什么才是很MAN?阿拉贡。 男人英雄伟岸的形象 久久不能抹去。返璞归真的生活 才是人性的体现。现在参杂了太多的东西 令生活变的复杂。我 要回到 过去  来自英国剑桥的31岁业余女演员凯特·麦迪逊仅用2.5万英镑(约人民币27万元)就拍出了长达一小时的《魔戒》前传——《希望的诞生》,除去8000 英镑的个人积蓄外,其余费用全部来自于世界各地《魔戒》粉丝的捐赠。      如果是真的,那就很强大了哦

Hachi,《忠犬八公的故事》

  爱狗的影迷应该都知道此片翻拍自1987年的日本电影【忠犬八公物语】,并且都来自同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述的是同一个老人,同一只狗,同一份厮守终生的忠诚之爱。而此前已经被日本版催得稀里哗啦的朋友,相信再看美国版的时候,应该还没进行到一半就会有鼻子发酸的感觉,飙泪的话那更是再自然不过的反应了。      拍“宠物电影”日本人敢称天下第二,没有人敢自称第一。一方面日本人是真的爱宠物,宠物情结是所有爱心观众的一个软肋。然后他们太擅长表现温馨与隽永,生活纪录片式的拍摄,缓慢宁静的节奏,温暖安详的配乐,能让观众很好融入到宠物情缘的氛围中,加上人与宠物必然会有的生离死别的ending,观众往往都要赔了票钱更搭上眼泪。      令我吃惊的是,这部美国翻拍版,由明星李察·基尔领衔的好莱坞班底打造,其风格、角色设置和叙事手段竟和优秀的原版几乎无异,真的就像是一部日本温情片,只不过演员全部是洋鬼子而已,我注意到编剧中有新藤兼人这个日本名字,难怪了,这就是日本版【忠犬八公物语】的编剧,同一个人。当然,还是会有一些些小地方的改动。美式的家庭生活给这只来自日本的秋田犬赋予了更多宠物之外的意义,八公就像一个东方文化大使,把对家人的“忠诚和爱”的信念带到了美利坚。另外在人与狗的互动上,美版略优于日版。李察·基尔和八公有更多的贴身亲昵戏,双方的互动比日版中要更活泼有趣。在日版中,有一段教授和八公一起洗澡的戏,以表现两者如胶似漆的关系。洗澡对于日本人来说很重要(在众多影视、动漫、AV作品中都可以领略。。。),日式的浴室和日本人的洗浴方式也颇具特点。可是在美国不能这么洗,于是编导加入了一个教授和八公一起驱赶臭鼬反被喷的喜剧桥段,一来还是能顺理成章的洗上澡,二来从其他桥段中弥补了二者不能在浴池里互动的遗憾,并还能适时地显露一下美式幽默。类似的许多小细节上的改动,都很好地起到了因地制宜的效果,也未破坏与原作的情感统一性。      在催泪功效上,美版也绝对不输日版,该怎么说呢,编导只要让观众了解这只狗的故事,再给它足够多的镜头,煽情的效果就会轻易达到~ 美版八公又在日本赚取了大量的钞票和泪水,并且也在IMDB上获得了高于8.0的高分,这只狗狗是个不折不扣的国民偶像。      图片版见博客原文 http://www.mtime.com/my/637244/blog/3346337/ ...

千疮百孔的真相《海豚湾》

  《海豚湾》的发生地是在日本和歌山县的太地村,在这里的一处海湾,每年海豚的迁徙时节,都有数万被人类想方设法驱赶到这里,其中的大部分被当地渔民秘密捕杀,而幸存的少数则被高价贩卖,前往世界各地的海洋馆。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被海洋馆里海豚的“微笑”所欺骗,实际上,它们并不快乐。      即便是对于我这样从来没养过宠物的人来说,《海豚湾》的杀伤力也远远超过之前的估计(看完那一刻我就当场发誓,以后再也不进水族馆看海豚表演了),所以,很难想象如果是动物保护主义者或那些平时以宠物为乐的观众,这部纪录片将会带来多大的震撼。      但凡一部力量强烈、立场鲜明的影像作品,往往会引发与其规模成正比的争议,如赵亮的《上/访》、陈为军的《请/为我投/票》和迈克尔•摩尔的所有作品,这部以海豚为对象的环保纪录片也如此——尽管支持的呼声在数量上极大地压倒了质疑声,但少量击中其要害的质疑足以让我们每一个人反思:是不是仅仅因为本片的“主人公”是人见人爱的海豚,才激起了我们如汪洋大海的同情心?如果是鸡鸭猪牛羊充斥其间的屠宰场,我们还会不会有同样强烈的愤慨,以及愤慨之后可能付诸的行动呢?      不过这正好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海豚湾》已经达到了它想要达到的效果:至少,人们开始思考食物链、食品工业和环保行为下所掩盖的悖论,进而思忖自身的行为是否得当。实际上,当哥本哈根会议在罗生门般的迷雾中无疾而终,当碳减排步履艰难而人口和污染继续呈爆炸性增长,当年《黑客帝国》里的虚拟特工史密斯说过的一句话,已经越来越有警世意味:“人类就是害虫。”      相比起来,像《难以忽视的真相》那样的同题材纪录片,虽然数据缜密逻辑有力,但在《海豚湾》面前显得实在是过于古板、严肃而温和、软弱了。不管后者所宣扬的主张在科学上有着多大的意义,也不管大和民族捕杀鲸类的行为本身是不是传统之殇,这部纪录片拍摄技巧之完美、煽动性之强,足以列为纪录片的经典范例,可以放进教材里好好研究——它是如何以一部纪录片的身份,超越诸多优秀电影的巧妙叙事的。      影片一开场就是间谍片式手法,“秘密潜入被禁止进入的私人领地”,这构成了极大的悬念,一方面将观众的兴趣迅速地调动起来,一方面也构成了本片的叙事主线。这条故事主线,从始至终是以典型的好莱坞手法来完成的,镜头非常多,节奏很快,来自日本当地政府和渔民的强烈抵制,令矛盾十分...

日本人真是太客气了《海豚湾》

 看完电影之后,我无比愤慨:日本人真是太有礼貌太讲究了,居然能容忍这样电影上映!   (1)吃海豚,杀海豚,是人家的优良传统,也是人家的内政,汞中毒就汞中毒吧,日本人就是愿意中毒,美帝公然违反外交原则,干涉他国内政。美帝保护海豚是假,背后肯定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2)美帝拍了这样一部肆意侮辱日本形象的电影,深深的伤害了日本人民的感情,破坏了美日的友好关系。日本外*交*部居然没有表示强烈的愤慨和抗议,这很让人不理解。按正常的套路,应该是通过外交途径,对美国政*府施压,把《海豚湾》列为禁片。   (3)海豚湾居然还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所以有理由怀疑奥斯卡肯定是被美帝操纵了,艺术让位于政治。日本电影届为什么不表示强烈的抗议,表示永不参加奥斯卡呢?日本电影人真是太软弱了。   (4)日本人民果然有礼貌,善良淳朴,看完电影,我们对此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人家已经挂了标识牌“私人领地”了,美国鬼子还要硬闯,如果是在美国,早就开枪射击了,你这是非法闯入。日本渔民面对这些蛮横无理的非法闯入者,态度和蔼,基本没有身体对抗。相反,美国鬼子还把这么朴实的人民丑化成黑手党,你见过这么温柔的黑手党吗?美国鬼子太没见识了。   (5)日本的警察也是太人性化了,丝毫没有资本主义国家机器的冷酷感,对美国鬼子太纵容了。为什么不在他们入境的时候,在行李包里偷偷放上点白粉呢?那么多放摄影器材的大箱子,随便放点,就够判死刑了。   (6)日本警察的审问方式简直就是过家家,对犯罪嫌疑人太温和了。警察居然在宾馆的大厅里审问犯罪嫌疑人,在这么光明正大的地方能问出什么来?为什么不带到小黑屋里?还有就是审问方式太过温柔,像是在征求意见似的询问,美国鬼子几个"no"就糊弄过去了。太幼稚了。为什么不让鬼子喝点白开水,躲迷藏呢?要是多向邻国取取经,鬼子早招了。   (7)日本政*府也是太客气,居然允许一个美国鬼子抱着台大电视,在闹市区泄露国家机密,这可是最高能判死刑的啊。即使不判死刑,弄个扰乱公共秩序,也拘留几天的。

你就编吧~~《恋爱前规则》

  本片台词:脱离实际,胡编乱造         这基本上是一个日趋靠拢相声的小剧场话剧和电视情景喜剧的混合体,我不知道为什么大陆导演就这么喜欢拍这种口水多过茶的对话片?又不是人人都能成侯麦。         绝大部分场景都在一个上下两层的复式大屋内发生,大部分时间里我都没看出来男猪女猪到底在干什么。唯一让我留下印象的细节,都是那些态度坚决姿态强硬的广告插入。      一个失业宅男,住在上百平米的大房子里(从外景看应该在百子湾一带,凑巧我认识一人在那里也租了一套复式的房子,月租金四万,没错,是月租金),还有三台最新款的苹果电脑(其中两台还是24寸的iMAC,但我就不理解为什么要把两台电脑并排放?难道一台看邮件一台看AV?iMAC可是一体机,你以为那是双显啊?),然后每天最大的危机就是要面对一个主动上门投怀送抱的美女(还是空姐),中间的小调剂就是美女的闺蜜脱光光(当然,外面还有条浴巾)来考验他。男猪号称自己是宅男,于是他没事就叫外卖(一次叫能装满一台双开门冰箱的),没事就在家里COSPLAY顺便扮演精神分裂,没事就在家里打无聊的网络游戏(一看就是软广告),没事就在天台上喝红酒。      嗯,我还能说什么呐?对了,女猪看起来很像徐静蕾。            最后,这个电影的故事真的很乏味,绝大部分时间都没“戏”,看起来很枯燥。所谓的“戏”,就是能把观众按在椅子上的人物冲突或剧情冲突,而本片大部分时候都是在用演员的状态戏在凑时间,多看一眼少看一眼没任何损失。

听罗老板讲那扒女权裤头的故事《短暂的生命》

 香港有很多可爱的电影人,他们怀揣着各种各样的梦想在电影里实现,有人尊为武侠宗师却最爱偷偷摸摸耍流氓叫片中的大侠们挤眉弄眼互相调情;有人一边专拍流氓片一边嘲笑耍流氓的武侠大师;有人放着老中医不做偏偏想着成为一名画家终于成为只拍过一部动画片的著名导演;有人个子矮小相貌不佳而且口吃严重却希望成为一白衣飘飘的偶像小生;有人嫌弃自己太帅跑去专演反派终于靠三级片拿了影帝;有人看完无数遍唐山大兄跑去学咏春拳,都半辈子了除去拍电影的时间基本上是跟沙包一起度过。      也有这样一位电影人,他生于豪门,家产雄厚,是香港响当当的大老板,但他自己放着万贯家财,却跑去美国学电影,学成了回港投资电影,后来手痒难耐开始自己拍电影,不但拍,而且一心一意,不管不顾,只拍烂片,不烂不拍,越烂越拍,死了心往南墙上撞,后来他的下属都受不了他,气急败坏,一拍两瞪眼,不跟你玩了!      这位可爱的香港电影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罗老板,而他那位跑出去自己拍片儿的下属,叫杜琪峰。      《黑拳》之后,罗老板耍了点儿小性,在《夺帅》惨烈杀人,杀到李忠志眼都红了,自己拍个片儿都要搞出男主角大战一百黑衣人的场面来。罗老板拍《夺帅》,有个意外收获,即是血腥暴力的cult片,也得小小地装那么一下,以此满足中心思想爱好者猥琐的文艺心理,所以今次眼光更开阔,要在B级片里拍“女权”,文艺青年一听女权就有立马湿了的冲动吧,别激动,在罗老板这里,什么是女权:女子只有被日和被杀的权,是为女权。      事不关己的苦难,人们常有三种办法对付,无视、消费和感同身受,罗老板的《短暂的生命》,当然不是为受虐的女童呐喊,本来即是残酷的消费而已,cult片之所以cult,是因为它代表了少数人的落后性,代表了少数人的劣根性,代表了少数人的兽性,我凑出三个代表的性,其实都指向一个性,那就是性。      海报里母亲被扒开眼,耳听着画外音中女童的呻吟时,真是相当之cult,暴力和色情,一边强奸一边幻想被强奸者是否会感到快乐的问题,这没什么好谴责的,本来就是宣扬不人性的一部cult片,你凭什么叫他人性起来,它只能性下去。      熟悉港片的盆友们当然会想到SB的三段式罪案片,想到万能,想到孙仲、桂治洪、李修贤、邓衍成和邱礼涛这些人,如果说《短暂的生命》有什么了不起的,即是罗老板再次偷师自己的前下属,那些舞台化的打光...

《愛出貓》我是垃圾,但我是有用的垃圾

  一开始是冲GEM和李蕴来的,但看完这部片子,我都不舍得删掉,不错的青春励志片。香港太多电影的情调都很悲观,但这部片子是积极向上的,不是么?   当学生的时候我也经常作弊,因为学的是文科,作弊显得非常必要。中国的教育很多时候是在浪费学生的青春,校园活动也远没有港台校园或是海外的丰富。   作弊与反作弊的斗争在历史各个阶段都在进行,何况有很多考试是带有强烈功利性的,利益需要风险作为代价。   我并不鼓励大家作弊,我自己也只会在“可以”的情况下作弊。我很喜欢陈伟霆在舞台剧里讲的“我们是垃圾,但我们是有用的垃圾”。   话说回来,香港的校园片跟警匪片相比很少,我很喜欢这部积极的影片。   

宁为玉碎《玉观音》

   许鞍华,香港电影新浪潮的领军人物。当徐克还在自己电影之路摸索前行的时候,她已经因为《疯劫》获取了观众和行家的双重青睐。当香港电影没落无人喝彩的时候,她却押上了自己的全部财产拍出了《千言万语》。她,1947年生人,至今单身。在某次采访中,微笑着说,她嫁给了电影,表情在灯光中明暗可睹。也许是看透了世事男性的态度,所以选择了宁为玉碎的结局。她选择拍《玉观音》,你以为会看到什么?    岸西,著名编剧。当大部分香港电影编剧还和导演泡桥段、磨噱头的时候,她已经能把香港、大陆两个城市的欢愉和酸楚浓缩成一段《甜蜜蜜》了。当人家说女编剧都只会儿女情长的时候,她拿出了《特务迷城》,成龙的故事里不说情话。她说自己不是女性主义者,但你看《男人四十》和《三岔口》敏感和阳刚。她改编海岩的剧本,你以为会看到什么?    还是海岩笔下永远二十岁的女孩儿?生活中的波折和坎坷刻意得像古典好莱坞电影中打在女主角脸上超强柔光灯。然后将楚楚可怜包裹得更加妩媚,,泪眼蒙蒙地躲在水晶城堡中等待,等待一时心血来潮的未知男人的吻。是的,这是愚蠢自大男人意淫出的王子病。    许鞍华和岸西联手注定,安心必然告别精致脆弱的青葱,告别懵懂未知的单纯,告别被呵护被拥抱被安慰以及所有由被动性语汇。她要承担起叙述命运的责任,即便是她曾经被本能冲动所迷惑,即便是眼眸被泪水冲涌得泛红。    可惜,观众早已经被肥皂泡沫的电视剧鼓满了胃口,早已经习惯看杨瑞怎么样百转千回柔情似水地拯救应该被救赎的孙俪。许鞍华用快速的三段剧情跳接根本不能满足他们意淫取乐的欲望,而在法庭如此庄严肃穆的场所承认和毛杰的情欲又太过坦然。伦理、道德在视觉习惯的推波助澜之下轰然暴怒,无可救药或者十足该死。    一直固执地认为这是赵薇演得最好的电影,是最好的,而不是之一。彼时的她,刚刚经历军旗装,泼X事件,泰山压顶般的负面舆论。与安心多像。这样她才可以在岸西的故事里,在许鞍华调度下,用她的大眼睛,释放盛满辛酸但释然的光彩。电影里,安心大喊一声“我的孩子”,告别一切争议的埋怨,宁为玉碎。电影外,赵薇学会了内敛和低调,避过一切尘埃,可做瓦全。

《全城“热”恋》冷嗖嗖

  即便大后天就是大年初一,纷纷扬扬的大雪还是出其不意地降临到了南京。房顶、路边,所有静止的角落都覆盖上了白白厚厚的一层,只有小小的樟树还在严寒中兀自没来由地绿着。      立春后的天气一直很暖,前几日还清脆地响过几声春雷,但冬天就像一个大力士,拔河一般地狠狠把所有人都拽回到了自己怀里,当然这个怀抱是无比寒冷的。      于是看到《全程热恋》的开头时,我觉得好讽刺好错乱。热得能把鸡蛋煎熟的48度高温,席卷了大半个中国。深圳、香港、还有镇江,北京有没提到很热,我没在意。不过剧中所有人的脸上、肩上、脖子上都像抹了一层橄榄油一样闪闪发亮。      可是,电影里越热,稀稀落落的影院里,我反而觉得更冷,我简直怀疑自己是不是发高烧会来看这部弱智到极点的电影……但为了一睹张曼玉姐姐多年不见的银幕风采,还是坚持了下来。我一度以为张姐姐是段奕宏的前女友,但没想到出现在寿司店里,看背影、听声音,我就认出来了。一抬头,全场观众大呼:哇!      除了张姐姐的拉面故事后,刘家辉老爷子的形象也颇可爱。乍一看是个好色的欧吉桑,但在不多的出场时间里,他把一个对亡妻深情不改、对儿子爱恨交织、对生活乐观知命的光头大叔演绎得真实可信。窃以为,这是全片最出彩的一个角色。      刨开这些大牌演员的客串之外,整个电影乏善可陈。说它是中国版的Love Actually真是抬举它了。      张学友/刘若英:法拉利和钢琴家的故事本来可以有很多内容可讲,细水长流的话,应该是部不错的文艺片,不过可惜,编剧导演显然没打算这么做,把这个故事庸俗化、卡通化处理,构成了整个恋爱网络的一个碎片,文艺色彩消失殆尽。粗略统计了一下,片中张学友的换装次数最多,所有女星都不如她,不愧是天王啊!还有一点我大惑不解:最后他们应该是在深圳刘若英的家里相会吧,怎么在香港骑摩托车风驰电掣的谢霆锋和大S竟然让深圳的刘若英和张学友也听到了马达的轰鸣?虽然香港和深圳离得很近,这边停电,那边也跟着黑场,但貌似小谢同学一路耍酷的时候,后面的建筑里依然灯火辉煌啊...      谢霆锋/徐熙媛:这个故事本身是不错的,可惜有点太俗了,又因为剪辑和片比的关系,没讲到位,还没来得及感动就没有了。我最喜欢的一场戏是,大S昏倒后,小谢同学知道了真相,就问她怎么有病也不告诉他。大S说,我已经准备好了。小谢却说,我没有。然后大...

《大兵小将》,挺好的

   (“山下土肥呦,地呀地五亩啊,五亩良田呦种点啥……鸡肥鹅肥呦,牛呀牛羊壮啊,种豆种稻呦,油菜花!”   原来小人物的梦想,就是“开心农场+开心牧场”)          一      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心之忧矣,之子无带。   有狐绥绥,在彼淇侧。心之忧矣,之子无服。      在成龙的电影里听到《诗经》,惊诧度不亚于在张艺谋的电影里看到了二人转。那场戏,我不知道有多少朋友看懂了,因为它复杂地就像余则成的眼神。梁兵(成龙)俘虏了卫太子(王力宏),押着他到一处废弃民居,遇到一个流浪歌姬(林鹏)。歌姬下了药汤,并解衣歌舞助兴,唱的正是这首《诗经•卫风•有狐》。那场戏不长,在剧情上似乎可有可无,但细究起来很有意思:      ●歌姬下药汤,原意是想迷翻梁兵,因为梁兵戴着卫太子的将盔,而歌姬的亲人都死于卫太子的连年征战;她选唱《卫风》,也是以为梁兵是卫将。   ●这首《有狐》,是女向男求爱的情歌,说良人虽贫无衣裤,但自己仍然爱他。当时梁兵正是衣衫褴褛,此曲正是十分应景的挑逗;而同时也是质询:为什么你是卫将,却穿乞丐装?可惜对牛弹琴,梁兵哪里懂得这些?   ●梁兵听不懂的,卫太子却听得懂。他认定歌姬是卫人,所以当歌姬捧汤近前时,低声向她求救。歌姬本意就是想救他,但见他此举,却说:“这汤本来不想给你喝的。”于是灌他喝汤。   ●可能由于对两人身份琢磨不透,所以歌姬没有加害他们,只是在卫太子耳边说了句“报应”。这两个字,最后才由卫太子道出,辉映着挂在许愿树上的“太平”。而“报应”就是,怕死的梁兵以身殉国,而不怕死的卫太子,却投降秦国;从此天下太平。      (另一说,《有狐》是妻子怀念久役不归的丈夫。歌姬在许愿树山崖再唱此曲,应是此意,借以呼应和平的主题。故而前者妖冶,后者超然出尘。)          二      不仅如此,这部“成龙电影”竟向刚去世的塞林格致敬,这比成龙大哥上百家讲坛讲《诗经》,更让我惊诧。尤其是那场梦境:梁兵在跟麦田一样黄澄澄的油菜花地里,喜悦地奔跑,突然油菜花丛中,闪出他曾救过的小乞丐,拿箭指着他,将他射倒……那个小乞丐是片中象征意味很浓的符号,出现了好几次,有兴趣的朋友不妨留意一下。我想成龙大哥借用麦田意象,是想和霍尔顿一样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毕竟“...

《跳出去》:诞生是杯具,开始是杯具,结局更是杯具

  现在来看,这部电影的诞生简直就是一个“杯具”。影片即将杀青的情况下赶上了“艳照门”事件,按照以往娱乐圈的传统,这应该说是一个绝好的炒作机会,可是由于顾及内地市场,而内地掌管审查的那些大老爷们对于“陈冠希”三字已经是深恶痛绝,不做修改绝对无法在内地上映,结果最终还是出现了“换角事件”,可怜陈冠希的戏份全部被删除,然后找来另一个大帅哥立威廉用了不到十天的时间完成重拍。即使这样,这部影片仍然在内地拖到2009年12月初上映,不过影片最有力的“噱头”业已消失,使得观众提不起兴趣,最终在仅仅获得百万票房的情况下惨淡收场,不知道出品方星爷会不会气得捶足顿胸——一个绝好的炒作题材就这样在我们强大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下沦为飞烟,不知道是影迷的悲哀,还是香港影坛的悲哀。   当然,从影片本身的质素来看,这部影片的“杯具”所在绝对不仅仅是其诞生的戏剧性。影片是由星爷的星辉公司出品,影片本身的创意几乎完全来自星爷。最主要的体现就是影片本身讲述了一个“小人物奋斗”的励志故事,这倒和星爷的作品主题比较一致。不过,除了这个主题和片中几处搞笑的桥段隐约有这种色彩之外,这部作品倒是想表达更多的东西——除了励志,还有“灰姑娘”的故事,以及大量的歌舞桥段等等,但遗憾的是,这些东西却使得本片最终变得混乱不堪,加上最终狗血的庸俗结尾,影片遭遇滑铁卢也是必然,使得我们的年轻导演冯德伦可能会需要好好总结一下。   影片开始的几分钟,除了那让人看着别扭、但还能容忍的所谓“民族歌曲”的片段之外,倒还是颇有几分“乡土气息”,让人期待画面与故事的结合会怎样。可是仅仅几分钟后,随着那村中会场上招工时各位大打出手的情节出现后,影片则又回到香港电影惯有的轻浮和肤浅上去了,追求感官刺激的“无脑”特征就开始显现。到了影片最后的半个小时,随着故事和剪辑以及片中节奏的加快,已经完全暴露出这部影片和其它商业片一致的特点。影片最终也完全堕落为一部俗套的 “美女帅哥式”的爆米花式影片,就连其所谓的“励志”色彩也在主人公被“富翁帅男征服”的安排下变得无力。   影片发生的故事的场景都是在内地。从民风淳朴的乡村到国际化的大都市,主要表达一个女孩在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对于志向的坚守。可是由于导演本身的经历不足,大部分都是处于一种“想象”的状态,结果就出现了譬如还在使用磁带的时候就有了新版大钞、辛苦几十年攒下几百元却在桌上用鸡腿练习武功...

they are just kids《鼠来宝》1,2

  从《谁陷害了兔子罗杰》开始,我就对真人动画fall in love了。总感觉动画和真实世界在这一点完美的接触到了,就好像自己也能碰上这么些可爱的小家伙们。    可惜这样的机会不多,多数时候,仍然是动画就是动画,真人就是真人。       《艾尔文与花栗鼠》是我看的第二部真人动画。动画是三维的,看上去和真的一样,就是不知道真的有没有这么可爱。    Alvin,Simon和Theodore是三只原本住在森林里相亲相爱一起生活的花栗鼠。从他们一边唱歌一边愉快的储存粮食开始我就对这个电影抱有极大的好感了,因为看上去他们是善良而且快乐的小动物。这样就够了,不管剧情如何。       我真是不理解大卫一开始想把他们赶出去的想法,我想假如换了是我,家里一下子出现了三只极其可爱努力向你示好而且会说话的花栗鼠宝宝,无论如何我是不会乐意让他们离开我的,就算他们把厨房弄的乱七八糟,我也最多选择板起脸来装作严肃的训几句话,that's OK,they are just kids.不用太苛求了,我相信他们带来的快乐绝非一个干净的厨房可比。    可是大卫这个不得志的作曲家确在一开始把宝宝们赶了出去。我听见Alvin扒在门框上叫“嘿大卫,别赶我们走,我们没有别的地方可去。”的时候觉得好心疼哦~可怜的宝宝们。    不过好在这是三只神奇的花栗鼠,也幸好大卫不是个铁石心肠的家伙(虽然他当时只看到了生意),孩子们就留下来咯。       我喜欢在他们说话的时候观察每一只的表情,Theodore就像个天真的孩子,喜欢讨好又不失真的看着大卫说“我们是一家人呀”,小眼睛眨巴眨巴,会在做恶梦的晚上要来找大卫一起睡,或者干脆睡到人家身上去。当你看到这么纯真的眼睛,圆圆的小Theodore毛茸茸的大尾巴摇啊摇的请求一起睡的时候,谁能拒绝哦~Alvin就是个淘气的孩子,不善于表达又不停的出状况;Simon我一直觉得长相上没有前两者讨巧,因为没有那么可爱的感觉,但毫无疑问,它也是招人喜欢的花栗鼠。       不谈什么商业的黑暗及剧情的安排,单是这三只鼠宝宝,他们没长大,爱玩玩具,爱惹事,不成熟。但他们也知道给照顾自己的大卫送上准备的圣诞礼物,挨训的时候垂下眼皮,得到夸奖的时候手舞足蹈。多可爱呀,这些都是天真的,没有经过排练的表达,因为他们只是孩子,所以有那么多的纯真让人疼爱...

丹哥的美胸 & 薇婶的眼袋《锦衣卫》

   电影还没上映,就有报道说,这部电影的感情戏比动作戏还要Hi。我原本压根不信,因为在我心目中,赵薇一直是演“傻姑”的不二人选。但很快传来证据,让我有了点期待:赵薇怀孕了!       统观整部电影,如果说它的感情戏还有点戏,是因为它的动作戏没什么戏。丹哥虽是从头打到尾,但我相信他流的汗,还不如《十月围城》里那场“跑酷”多。但我毅然评了四星,原因有二:一是前晚看了成龙大伯的《邻家特工》,审美能力跌倒谷底,因此尽管被赵薇大婶摧残了1个多小时,依然兴致勃勃;二则当然是为了丹哥,为他的美胸和他的眼神!       在首映礼上,丹哥就说自己的“胸肌性感程度超过女演员”,我也不得不说:真的很大,我见犹怜!那场戏是“青龙”与“乔花”两人在“二不洗澡堂”洗完澡,丹哥光着膀子、逼向薇婶,然后镜头定格在薇婶意乱情迷的眼神……这场戏,薇婶的本意大概是想通过闪避不安的眼神,表现少女的娇羞。但我看到的却是一个34岁熟女饥渴的眼神,贪婪地在丹哥的大胸脯上游移…       片中与丹哥PK美胸的,一个是穿着小抹胸的“判官”吴尊,虽然胸形不错,但明显比丹哥瘪得多,不够抢眼;一个是演杀手“脱脱”的徐子珊,人如其名,不仅绝招是“脱衣移形大法”,而且正好脱了两次,秀了两次挤出的乳沟,但既然是挤出来的,自然是水货,而这部电影中,丹哥的胸部前所未有的“丰满”,就像现在的他,前所未有地如日中天。       记得以前的丹哥,身子挺单薄的,没什么胸,也没什么名气,但功夫肯定比现在好,因为年轻。只是当时有成龙、李连杰:一个会插科打诨,而丹哥老是一张“扑克脸”;一个比他长得帅,最适合演大侠,而丹哥最适合演被大侠K死的终极BOSS。回想起来,我第一次记住丹哥,还是在1992年的《新龙门客栈》,时光一晃18年了。当时29岁的他,演的是面如傅粉的“曹公公”,虽然只头尾两场戏,但演得很大气,是个很经典的反派。同年,他还演了《男儿当自强》中的“纳兰元述”,最后那场与李连杰的巅峰对决,绝对是功夫电影史最经典的单挑。但之后的13年,我对丹哥的记忆几乎空白,略有印象的是《战狼传说》,还是沾了李若彤的光。直到2005年,《杀破狼》横空出世……       我想,丹哥应该感谢岁月。是岁月,让如今56岁的成龙,插科打诨都透着疲态,原先的机灵诙谐,都成了今天的装疯卖傻;是岁月,让如今47岁的李连杰,“大侠”变“老侠...

肌肉男与puppy love的彻底胜利《暮光之城2:新月 The Twilight Saga: New Moon》

  大家好,我是一个正常人,但是我比你们见识广,因为我住在一个牛逼的地方,这里有海,有树林,住的人有一些学生,一些警察,一些小混混兼飞车党,还有吸血鬼和狼人。      我的同学Bella,她的故事你们因该看书,她并非是一个很漂亮的女生,她只是一个父母离异的高中生。当她开始觉得自己很特别的时候,是因为她碰到了那个吸血鬼。      那个吸血鬼很帅很有钱,根据著名的Ladder Theory(阶梯理论,关于女性和男性心理的一个权威,且通俗易懂的心理学论文,自行google,我如果哪天蛋疼了可能会翻译下。),女人对男人的评估主要是有钱,其次是帅,剩下是那些她们说她们很在乎其实她们并不在乎的东西,例如幽默啊,会修电脑会修车啊之类的。因此考虑到爱德华的财富,相貌,以及其它各个方面的优势,哪怕他的同族人有时候并不友善,贝拉依然铤而走险爱上了他,我非常理解。      当她和爱德华在一起后,她变了,她仿佛成了高我们一等的人,她跟我们在一起整天就提她男友怎么怎么好怎么怎么好,我们只好都假装我们不知到那帮哥们是吸血鬼,然后听这个刚从别的地方移民过来的没见识的妞在那里Blah Blah Blah。      不过好景不长,爱德华把贝拉甩了,额,虽然后来贝拉很容易就被哄好了,但是不管如何,爱德华跑意大利去磕药玩女人的这段时间      贝拉变回了那个正常的女孩,那个心碎的,背伤的,被甩的女孩,她先是晚上没事干学莎拉波娃一样大吼,期望醒来看到爱德华,结果每次都是她爸爸,于是她就想进一步的让全世界都知道她好难过好难过啊      于是就把自己关起来,不和我们来往,毕竟我们只是普通的人类,曾经沧海难为水,她连吃饭都自己跑到学校的吸血鬼专座去吃。      这是我听说的,此时我已经毕业了      毕竟都是人,人是怕寂寞的,她在那里装哀伤也得不到别人的关注,于是只好开始从一哭二闹三上吊中的第二步往第三步迈进,不过在此之前,她还是打算勾搭下狼人肌肉帅哥,勾搭了许久,发现狼人脾气不好,又比自己小,而且关键是没钱,如果有钱不帅的话,那么狼人肯定被淘汰了,但是这里是小镇,没什么有钱人,有的都是帅哥肌肉男,所以她就只好去勾搭帅哥肌肉男,可是还是曾经藏海难为水啊,帅哥地位比吸血鬼低了很多,一狼人,身上一股骚味儿,帅是够帅,那个身材确实好,可是,没钱是大问题啊。   所以,...

每个女人少女时代对男人的梦想《暮光之城-暮色》

 看完这个片子,我看到影评中诸多的嘲笑,忍不住写自己看后感。      有人说它低俗扭捏变态,或者说作者是个外国的琼瑶,但却不知道,爱上一个帅,又有超能力,又体贴温柔的与自己不同的人,却是每个女孩曾经做过的梦。      有时候他应该是古堡中的王子,有时候他是飞檐走壁的蜘蛛侠,有时候他叛逆桀骜,是个逆子,有时候他手指冰冷,是个吸血鬼。      无论怎么设置角色。他都是温柔的,帅的,全天下只爱你一个的,多么暴戾却对你无限体贴的,有惊人的才华甚至超能力的,无所不能,却又在你面前卑微隐忍的。      这个吸血鬼,自第一眼见她,或者闻到她的气味,就开始躲闪,又忍不住靠近。他说,我是唯一猜不出你的心的。女人都愿意这么假设,男人永远不明白自己在想什么,所以永远追随自己,一旦了如指掌,势必厌倦这样的猜测游戏。一见钟情,是女人的第一个梦。      他又说,你的味道,是我的个人品牌的鸦片,但是 ,这个素食的吸血鬼又必须学会忍耐,不去吃掉她,于是连接吻也在小心翼翼,他总说我要控制自己。这个,不又是女人对男朋友的假设么,爱自己,又很能控制情欲。这是女人的第二个梦。      他展露阳光下的自己给她,他提前预警说,很恐怖,不料却是美丽的金光闪闪,我们的作者,舍不得把丑陋给他心爱的男主角,完美,是女人的第三个梦。      他带她见家人,全家很喜欢她,专门为她做饭,带她玩棒球,在与狼人决斗之前,他们的父亲说,因为她也是我们的一员,我们必须保护她。这个也是每个女人希望自己能够得到的优待,男方的家庭,把自己当做一员,甚至视如己出。这是女人的第四个梦。      他强壮有力,任何时候都能保护她。不论是飞身推车,还是及时现身吓退流氓,还是带着她帅气无比的参加舞会吸引艳羡的眼球,甚至是不会跳舞的她,都可以在他的带领下翩翩起舞,有了他就没有了害怕,只拥有艳羡和满足,是女人的第五个梦。      他背着她,可以飞到树顶,那么高大直入云霄的树端,她如此平凡,却可以因为他而飞了起来,却可以因为他的带领看到更广阔的天地,领略这世界上他人无法领略的美景,这是女人的第六个梦想。      他甚至愿意与她共度一生他尊重她的选择,不愿破坏她原有的生命与生活,她逐渐衰老,他永远年轻,这个,恐怕是女人最大的梦。      作者与诸多女人一样,她将梦一一写出,这是个温情的也值...

为打而设剧情《灭门》

   罗守耀这位银河的幕后老板,其影视点电影公司制作的最新影片《灭门》,集中了香港一批实力派明星,其中还有好几位打星,就阵容而已,本片算是级别不低的了,只是此次水准实在太差,比起罗导上一部影片《短暂的生命》,实在是相差甚远。。。    本片一味模仿银河的风格,可惜只学到了一点皮毛,节奏拖得不像话,人物关系方面故作神秘没有学到,反而变成了交代不清,角色情绪有点来的莫名其妙,武戏还有点漂亮,但是太过频繁,看的有些厌倦了,而且诸多为武戏而设置的情节过于生硬,让观众有想快进的冲动。。。    看完本片发现廖碧儿身材很块,长的确实也不太好看,演技也确实只有那么一点点,好几场戏都不明白她想表达个什么意思,本来换内裤一场香艳无比的镜头,硬是被她演绎的无比无聊起来。。。    粤语中字下载   ftp://dygod1:dygod1@d031.dygod.org:1029/灭门DVD粤语中字/[电影天堂www.dygod.org]灭门DVD粤语中字.rmvb  这是一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故事:就是我让你杀他、杀她、杀它,然后我把你杀了,最后自己又被杀。基本上就是现代版的黄金乙。      之所以只绐两星,一是廖碧儿、蒋璐霞两位女打星的卖力表演,二是武术指导的功力还算恰到好处(估计是熊欣欣),比较写实。其它的我恨不能绐负分。你见过公安枪毙人是拖到操场上解决的吗?安志杰杀掉一个又一个,当警方死的吗?这也就算了,帮会里的一个个老大通通坐在家里等着被杀??同联顺,你还不如叫同花顺?任达华披件黄大衣去决斗,你是去参加party是吧?搞了半天,原来廖碧儿才是真正高手,空手道、爬车杀人、飞檐走壁````不苦练个几年是肯定不行的,你作点铺垫好不好?那个哑妹也是聪明过人,大白天操着匕首去刺杀人家。有你这么暗杀的吗?有本事弄得到手榴弹,还弄不到枪?为了打而打,最后还好意思写上“罗守耀作品”。这部戏干脆改名叫《战无双》的续集——《烂无双》。   罗守耀此人我听说过,太子爷跑来拍电影。一搜他的简历吓了一跳,不简单呀,拍过《恋爱初歌》和《黑拳》,都是有画面没剧情的烂片,这一部可谓进步神速。也难为陈惠敏、卢惠光这帮老戏骨了。另外,安志杰没什么进步,踢技有点假,很难打出名堂的,趁早转型吧。

你觉得自己被窥视了吗?《国家的敌人Enemy of the State》

  从我看了这部片之后,我就一直很撑will smith.      从技术上说,这部不折不扣的好莱坞大片里包含了所有该类片应该有的好莱坞元素:动作,大场面,枪战,高科技,国安局,推理,悬疑……节奏感很强,虽然大家嘴上不饶人都说知道结局一定主角脱险坏人被惩罚,但心里还是捏一把汗。画面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大片嘛,不会差到哪里去,分镜头和剪接都不会省钱的,情节上也算有新意,毕竟98年的片了,有一定年头了,现在看来却也不会觉得土。大片看着就是爽。      剧情来说,在片里大部分的时间下(开头),主角都在东逃西躲的,面对着国家的最高权利机构和精英特务人员,主角只有躲的份。所有人——包括家里人——都误解他,连唯一信任他的人——他的地下情人也被人干掉了(嫁祸给他了)。这样的让主角置之于死地的情节很常见,后生嘛,就是一个老特务出来帮他的忙,处理得不太好,手上筹码也没了。眼看要没命忽然来个转折,然后坏人就全死掉了。于是,happy ending,观众散场可以回去睡个好觉。      真的睡得着?      你不怀疑肥皂盒后面有个摄像头?不怀疑电视机下有个发射器?不怀疑沙发下有个窃听器?      当然在我们国家现在的GDP条件下,我们这样的怀疑还是杞人忧天,如果你真的这样怀疑恐怕是精神分裂了。但是,我们绝对安全吗?我们的私隐受到绝对保护吗?      而实际上,这已经超出了隐私保护的范畴。片中,我们得到一个浅层次的逻辑:因为这种对隐私的监控权可能会被坏人利用,所以我们应该反对它。主角也说了这么一句话:谁来监控那些监控者呢?但是,从更大的一个概念来看,假如监控国民由最高统治阶级直接来做——或者说,监控者只是为了发现恐怖分子和打压恶势力,不会用来做非法用途,那么这种监控就可行了么?   国家的职能,国家的作用,永远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无论怎么样的国家。国家对人民的控制程度,与国家性质无关。我们觉得没有被监视,说不定只是没有感觉到。国家的政策如果有错,政府如果行政不当,那么我们该不该反对?国家的深层次控制不是说我们不能反对,而是从本质上否认了国家的错误。于是,国家永远都对,反对国家你就是恐怖分子犯罪人员。      稍微说得有点偏离主题,实际上,监控只是这样一种控制的手段,说不定以后会有更先进的方法,政府直接控制了你的大脑,那些产生反对意见的神经都被切掉了,...

《Gone Baby Gone》

2008-02-01 12:35:33   来自: 3(过于喧嚣的孤独) Gone Baby Gone / 失踪宝贝的评论 4 star rating4 star rating4 star rating4 star rating   我记得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里有一个不可妄称耶和华的故事,年迈的医生基于善心做出的决定,却终于将自己,乃至他人都带入进退两难的境界,不可反悔,竟像是上帝的戏谑,惩戒自以为是的众生,即使,这样的自以为是从根本上是因由善良的缘故。就如《Gone Baby Gone》中的Jack Doyle(摩根弗里曼饰),最后的新闻里是这样说的,“……曾经是正义的化身,改革的楷模的Jack Doyle今晚被捕……”,但即使如此,在Jack Doyle那淡然而坚定的目光里,我确信他从未为此而后悔过,当他戴上手铐转身望着Patrick时,不自然的到反是Patrick了。      我一直在想Patrick如此坚决地要把Amanda送回其未必合格地母亲身边的原因,难道他不曾看到Amanda的舅舅Lionel在诉说妹妹Helene如何将Amanda丢在炙热的车厢里不顾时的眼泪吗,不曾想到为此而牺牲的Remy吗,不曾看到Amanda在Jack Doyle家里是如何的愉快,以及Jack Doyle对Amanda的怜爱吗,即使如此,还有女友恳切的甚至以分手相要的劝说,这些都还不够吗。我回想着Patrick与Jack Doyle的争论,“要是真的发生,我会向他们道歉,我会背负内疚活下去,但是不可能发生并且我不会做的是,就是向一个成年女人道歉,她会对我说,‘我小时候被绑架了,我的阿姨雇你来找我,你找到了,你找到我和一些陌生的家人一起,但你违背你的承诺,你把我留在那,为什么? 为什么你不带我回家?因为所有的饭菜 衣服和家庭旅行,都不重要。他们偷走我,这不是我的家,你知道的,你比我更清楚,却什么也没做’,或许那个成年女人会原谅我,但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但是,这个理由足够吗,我想Patrick本身也是犹豫的,在哪一刻他有否更加切身的从Amanda本身的利益去考虑呢,这终究是个疑问,更多的,我觉得在哪一刻,在那个他做出决定的转瞬间,他甚至都是不敢去直视Amanda的,命运驱使他此刻去决定另一个人的命运,然而不幸的是,他,Patrick,在那个冥冥的瞬间却做出了相...

《不能说的真话》《劫后天府泪纵横》

说实话,地震远去一周年,俺早就平静了下来。不过最近看了一部新闻纪录片,再一次唤起当初的悲愤,心中的小宇宙颤抖着,人心深处的草泥马在戚戚嘶鸣。 其实有三部纪录片摆在我的面前:HBO的《劫后天府泪纵横》、翡翠台的《不能说的真话》与CBC的《People in the Pictures》。看完《泪纵横》堵得慌,彻底没了继续看另外两部的勇气。片中没有任何引导性旁白和同期声,全部是现场录像录音,加以几行简单客观陈述,偶尔配上幽幽的古琴旋律,一副摄人心肺的现实画卷历历入目:那现实,和谐而又龌龊,一幅幅冠冕堂皇道貌岸然的脸嘴,让我认识到,他们其实不是我party的人,当然也不是我party的临时工,甚至不是中国人,更不是地球人;他们是披着地球人皮的外星人,他们来到传说中的地球天朝专门搞破坏,他们阴谋要将太阳系改为“河蟹星系”,他们来自距太阳系70光年的欺世马星,那个专营欺骗世界的红色星球。 《劫后天府泪纵横》讲述了一群遇难学生家长为讨回公道所做的努力,在现实中受到各种无奈压制,衙门的人答应一定要为民伸冤,将豆腐渣教学楼的问题彻底查清楚,还下跪求那些悲痛的家长,不要把事情闹大,在外国记者面前要注意形象。当然,那跪地的许诺并没有兑现,真正的调查并没有开展,真相仍然在地底;前不久,朝廷终于公布了死难学生人数,并言之凿凿:8.0级大地震是无坚不摧滴!很好,很和谐,反正那些孩子都已经腐烂了,烂在没有多少钢筋的预制板和没有多少水泥的砖墙堆里。 事实上,那位下跪的书记还升了官儿。即使他当时想查也查不了,因为朝廷的中枢已经被欺世马星人霸占了;如果他当时就压根在作秀不想查,往轻的说,他辜负了那些家长,往重的说,他出尔反尔,侮辱了自己的人格;不过轻重都不重要,他根本可能就是潜伏在地球的欺世马星的一份子,地球人的道德属性在他的身上根本不适用。 像下跪书记那样的披着人皮的欺世马星潜伏者还有很多,他们星球的座右铭如果翻译成中文,就是:生命不可贵,人品价稍高;若为河蟹故,两者皆可抛。最后,引用一段片子里的对话,一名官人向家长们许诺:一定给你们查清楚(22:46),激愤的屁民家长回敬到: 查你妈卖批!(查你MB) Probe your mother’s cunt! ps:最后说一句,任何五毛党都是被欺世马星人收买的地球人叛徒,Shame on You! ps2:劫后天府泪纵横 C...

《劫后天府泪纵横》的10日

2009年5月7日晚,《劫后天府泪纵横》在美国HBO频道播放。这部总长度39分钟的记录片原本的初衷,仅是拍摄一部地震科教片。 但当15次获得艾美奖的纪录片导演Jon Alpert及其助理Matt O’Neill,还有纽约市立大学的华裔学者,邝治中教授和夏明教授,经历了惊心动魄的10天拍摄后,他们转向拍摄一部反映了中国社会在地震打击后的悲伤与苦难的纪录片。 Jon Alpert领衔的摄制组2008年5月22日到达成都,这时,已经是地震后的第10天了,他们带着卫星电话,还在当地配了手机,租用了两辆吉普车。 很快,他们从报道中选取了两个重灾区,夏明和Jon Alpert去绵竹市的汉旺镇,邝治中和Matt O’Neill去都江堰市的向峨乡。   第一天是5月23日。汉旺是绵竹的工业大镇,位于绵竹市正北偏西10公里处,人口有七八万之多。因为灾情严重,这里驻扎了很多军人。摄制组在汉旺拍摄到了片中第一个画面,一位小女孩走向倒塌的学校,向死在废墟里的同学鞠躬。   第二天(24日):听说绵竹市富新镇家长要游行到60里开外的成都请愿,倒塌的富新二小死了很多学生,家长们在废墟上搭设灵堂,花圈一直摆到了街上。摄制组立即转向富新镇,在路上遇见了游行队伍,Jon Alpert扛起摄像机混入游行队伍中,在都江堰的另一摄制组也火速赶来,Matt O’Neill拍摄外围。   他们跟着行进了20多公里,拍摄了这样的画面:绵竹市委书记兼人大主任蒋国华下跪阻挡游行队伍,家长们和德阳市常务副市长张金明的对话,和德阳市副市长宋玉华的争吵,还拍摄到一位新华社女记者被当地官员驱赶。 也许是摄制组的存在给游行家长们增加了安全感,家长们一直叮嘱他们:请跟紧我们,请跟紧我们。游行家长引来的官员中,有德阳市副市长兼公安局局长陈正权,他招来外事警察,四人被告知不允许拍摄游行。   第三天(25日):前一日巧遇家长游行,使他们决定聚焦于死难学生,这一天他们在德阳拍摄倒塌的学校。第四天(26日):他们去死难学生在农村的家中做家访,采访顺利无人干预。   第五天(27日):听说汉旺中心小学家长们在堵路抗议,他们赶往拍摄,又遇上了德阳市副市长兼公安局局长陈正权,他命令外事警察查验护照,发现他们持旅游签证,并无采访许可,这一天德阳市公安局发令,四人必须离开德阳地界,否则将遭逮...

时间旅行《时间旅行者的妻子》

  在国内买过《时间旅行者的妻子》这本书,还特地带到英国来看。可惜只翻了一小部分,没读完,就不知道扔到哪里去了。   影片很感人,稀稀落落的小厅里,我坚持留到最后,默默等待男主角再次出现,直到灯光亮起,字幕永无休止似的滚着,工作人员特地走过来跟我问好,开始清理垃圾,才死心。男主角是那个《特洛伊》里跟布拉德皮特决斗之后死掉的大王子,还是《另一个柏林家的女孩》里面的亨利八世,他的眼神是让人最放不下的地方吧。与小说不同的是,小说始终贯穿着妻子的自述,而电影里更像是时间旅行者自身的感悟。   如果有一天你可以在人生的不同时刻里任意穿梭,你会做什么呢?阻止一场灾祸?赢取百万彩票?尝试压抑很久的疯狂?窥视关于过去和未来的秘密?或许当你真正拥有超能力之后,发现这不过是个上帝的玩笑,个人的磨难,一点都不好笑。可以遇见10年后的女儿是很愉快的经历,赶回来参加很多年前的婚礼也是一种幸福,可是提前目睹自己最后的时刻又是什么样的感觉呢?生命是一场狩猎,没准会捉到什么,可能很有趣,也可以很血腥。这部布拉德皮特监制的电影,和他之前亲自出演的《本杰明巴顿的奇事》是同样的主题,却要好很多。      这样不断穿越的人生,一个个片段,匆匆来去,到了最后会记得什么?   还记得你的上一次微笑吗?   那个很认真向你道歉的家伙;   那本真正让你感动落泪的小说;   那个在寒冷的清晨俯下身子为你系鞋带的人;   那些已经程式化了的拥抱和亲吻;   一张张卡片,和多年积攒下的礼物;   还有那个深藏于心的笑容……      所以,请放慢脚步,慢条斯理的挑选衣服,慢慢听每一首喜欢的音乐,慢慢地翻看照片,慢慢去品味每一杯饮料,慢悠悠地路过每一站,慢慢地,试图感受他们。   因为无法拥有整个篇章,所以只好格外珍惜那些零散的字句,还有那些因你的存在而存在的叶片和星光。   《时间旅行者的妻子》并非科幻故事,最多也就是与科幻轻微擦边。书的最大读点是作者Audrey Niffenegger的文笔,她笔下那些草地、阳光、雪,就像小溪水一样清澈温柔地哗啦啦流淌,实在精致极了,小资得一塌糊涂。而“小资”对一个作家来说,该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说明他或她的写作内容缺乏深度,浮于表象,商业化商品化;另一方面,是文笔安排具有独特风格,阅读的过程顺畅轻松,虽然读后并不留下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