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大兵小将》,挺好的

  (“山下土肥呦,地呀地五亩啊,五亩良田呦种点啥……鸡肥鹅肥呦,牛呀牛羊壮啊,种豆种稻呦,油菜花!”
  原来小人物的梦想,就是“开心农场+开心牧场”)
  
  
   一
  
  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心之忧矣,之子无带。
  有狐绥绥,在彼淇侧。心之忧矣,之子无服。
  
  在成龙的电影里听到《诗经》,惊诧度不亚于在张艺谋的电影里看到了二人转。那场戏,我不知道有多少朋友看懂了,因为它复杂地就像余则成的眼神。梁兵(成龙)俘虏了卫太子(王力宏),押着他到一处废弃民居,遇到一个流浪歌姬(林鹏)。歌姬下了药汤,并解衣歌舞助兴,唱的正是这首《诗经•卫风•有狐》。那场戏不长,在剧情上似乎可有可无,但细究起来很有意思:
  
  ●歌姬下药汤,原意是想迷翻梁兵,因为梁兵戴着卫太子的将盔,而歌姬的亲人都死于卫太子的连年征战;她选唱《卫风》,也是以为梁兵是卫将。
  ●这首《有狐》,是女向男求爱的情歌,说良人虽贫无衣裤,但自己仍然爱他。当时梁兵正是衣衫褴褛,此曲正是十分应景的挑逗;而同时也是质询:为什么你是卫将,却穿乞丐装?可惜对牛弹琴,梁兵哪里懂得这些?
  ●梁兵听不懂的,卫太子却听得懂。他认定歌姬是卫人,所以当歌姬捧汤近前时,低声向她求救。歌姬本意就是想救他,但见他此举,却说:“这汤本来不想给你喝的。”于是灌他喝汤。
  ●可能由于对两人身份琢磨不透,所以歌姬没有加害他们,只是在卫太子耳边说了句“报应”。这两个字,最后才由卫太子道出,辉映着挂在许愿树上的“太平”。而“报应”就是,怕死的梁兵以身殉国,而不怕死的卫太子,却投降秦国;从此天下太平。
  
  (另一说,《有狐》是妻子怀念久役不归的丈夫。歌姬在许愿树山崖再唱此曲,应是此意,借以呼应和平的主题。故而前者妖冶,后者超然出尘。)
  
  
   二
  
  不仅如此,这部“成龙电影”竟向刚去世的塞林格致敬,这比成龙大哥上百家讲坛讲《诗经》,更让我惊诧。尤其是那场梦境:梁兵在跟麦田一样黄澄澄的油菜花地里,喜悦地奔跑,突然油菜花丛中,闪出他曾救过的小乞丐,拿箭指着他,将他射倒……那个小乞丐是片中象征意味很浓的符号,出现了好几次,有兴趣的朋友不妨留意一下。我想成龙大哥借用麦田意象,是想和霍尔顿一样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毕竟“爱护和平,从娃娃抓起”,成龙大哥甘当“油菜花田守望者”。
  
  除了油菜花田、小乞丐,电影里符号性的东西还很多,有考据癖的朋友,不妨探讨一下其中的深意。比如:
  ●旗
  影片由护旗而始、护旗而终。卫军遭梁军伏击,卫太子拼死保护卫旗不倒,却被装死的梁兵偷袭,成了俘虏,故事由此展开。而故事最后,梁兵回到梁国,却发现梁国已灭,原本贪生怕死的他,为护最后一杆梁旗不倒,被乱箭射死。
  
  ●我爹说
  本片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台词。作为极为重要的隐藏人物,“我爹”能说、能画、能写:说话像赵本山,满嘴跑的都是“老鹰小鸡,放在锅里都是肉”之类,期待有过耳不忘的朋友,整出“我爹”语录;能画地图,其实这地图本身作用不大,关键为亮出背后“我爹”的书法:太平(在那个时代能写字的,可不是一般人)。
  
  ●挺好的
  本片出现频次第二高的台词,“我爹”的口头禅,其核心思想是“只要活着,挺好的”的乱世生存哲学。在“我爹”光辉思想的忽悠下,一心想重建大国荣耀的卫太子,完成了从“热血男儿”到“缩头乌龟”的伟大转变。
  
  ●小人物
  又一高频台词,卫太子的口头禅,但说得多了,让人感觉有点生硬,成了强贴的标签,就为了告诉大家:大哥这次真的只是一个“小人物”哦。
  故事的结局还揭示这样一个道理:小人物干大人物的事,只能自取灭亡;而大人物有小人物的胸怀,却能泽被苍生。
  
  ●五亩田
  梁兵俘虏卫太子,是为了回国换五亩田,种油菜花,过上“农妇、山泉、有点田”的幸福生活。
  其实,当时的100亩只相当于如今的29.07亩。也就是说,那么帅的卫太子,只能换1.45亩的田;原来小人物的梦想,就是想有块“开心农场”。
  
  在一部电影里,安插这么多符号性的东西,成龙大哥是在不断提醒人们注意他的改变:成龙的电影,也开始有深度了。尽管这个“深度”,早在《英雄》、《墨攻》、《麦田》就被别人探底了,但成龙大哥还是找到了一个不错的视角,发掘了一个不错的“新人”(王力宏),加上成龙电影一贯的打斗、搞笑元素,即使抛开那些符号、深度,也是今年最值得一看的贺岁片。
  
   三
  
  看电影,最怕孩子多。今年的贺岁档,竟撞上了三次“小鬼当家”:《喜羊羊和灰太狼》自不必说,另两部则是成龙的《邻家特工》和《大兵小将》。或许在小朋友眼里,成龙大哥就跟灰太狼一样可爱吧。只是《邻家特工》里,56岁“灰太狼”的插科打诨,多少让我有点心酸。
  我常常将成龙的电影混淆,因为每部电影是那么相似,成龙老是那个成龙。所以,我对成龙大哥这次的励精图治,先给以3颗星的支持。
  1颗星给片中的两位佳丽:林鹏和新七小福中的徐冬梅。林鹏的两段歌舞很惊艳,但在剧情上,似乎可有可无。徐冬梅演的是蛮族女将,因此除了哼哼哈哈就没像样的台词,但扮相充满野性美,很让人心痒痒。
  还有1颗星,要给王力宏。作为歌坛天王,王力宏在电影上的表现却乏善可陈,惨到要去拍三级片《色戒》。但这次他演的卫太子,不着华服,却气质雍容、从容淡定,“龙-王组合”也配合默契,34岁的王力宏,总算被成龙大哥领上道了。
  
   四
  
  本片的背景设定在战国末期,卫、梁交战。这有悖历史常识。因为,春秋战国800年,卫国一直很弱小,几次被灭,都是在别国帮助下复国。正是因为它实在太弱,秦始皇后来都懒得灭他,一直到秦二世废掉卫君角(就是片中的卫太子),卫才算正式亡国,这时距秦朝统一天下已经12年了。像卫国这样弱得不能再弱的国家,要说它有称雄天下的野心,真是扯淡了。而当时的梁国,指的是战国七雄中的魏国(因定都大梁,别称梁国),不知比卫国要强大多少倍。
  
  当然,对于这样一部好看的电影,这点硬伤只能算是吹毛求疵。







  今天阳光灿烂,在家呆着实在无聊,就去看了期待中的《大兵小将》。
  其实看名字和海报就觉得是个武打片。我一向不喜欢武打。不过看在这片子宣传的阵容那么强大,看在成龙让人尊敬的爱国行为上,还是决定贡献一份票房。
  
  一条大路呦通呀通我家
  我家住在呦梁呀梁山下
  山下土肥呦地呀地五亩啊
  五亩良田呦种点啥
  
  成龙大哥在尸体堆中爬起来,“俘虏”了一个敌国卫国的将军(王力宏),想要把他背回梁国,来换自己未来不出征只种五亩田的日子。我就知道,结局一定是小人物把大将军给放了,因为这条回国路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
  
  首先,影片的整体把握,挺好的。故事的线条虽然单一,应该归为“公路电影”,几乎是两个男人一台戏,但是,其叙述方式和情节的铺张非常紧凑有序,文戏唱主角,武戏为辅,深刻的主题在细节中自然流淌并渐渐升华,不空洞,有深意。其次,影片的基调,挺好的。渴望和平生活的反战意愿在主题音乐《油菜花》的淳朴而有张力的旋律中贯穿始终。《油菜花》,以粗犷、通俗的民谣开场,通过上段唱下段和的形式,突出了影片的层次感和质感,而歌词的内容,也细致的表现了一个小人物眼盯着几亩良田、渴望卸甲归田的心态,引起人们对战争的反省以及存在于每个人心中,对和平、安定的生活的向往。再次,人物的内心刻画和演员的表演深度到位,挺好的。本片中,成龙大哥的表演较之以往有了新的突破,他已不再只靠“动作”说话,而是让“一颗心”走上前台,微妙的内心寄寓在众多的细节中,让细节说话,让丰富的表情运用说话。记得有个访谈成龙的节目说,成龙之前的影片有个规定,成龙不能哭,不能死。这部戏中,成龙不能做的都做了。其实我觉得恰到好处,谈到家人难免情到深处,那是他这个小人物为数不多的精神寄托,最后为国捐躯,将一个透着点辛酸的喜剧彻底结尾成悲剧。悲剧才有分量,才能足够引起观众的深思。最后,我还要说的是,影片俗而不庸,走的是一条介于商业电影与艺术电影的“中庸之道”,即讨好票房又讨好文艺青年,挺好的。
  
  喜欢电影里成龙和王力宏“对峙”的场面。虽然是敌对的双方,可是成龙这个“小人物”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俘虏活着。他不求立功封侯,就是稀罕那几亩地,种米种稻种油菜花。挺好的。
  喜欢电影里那些小小的幽默的细节。那个傻傻的结巴的乞丐,只有四句台词的王宝强。其实电影从一开始的氛围就是悲的,只不过那些成龙大哥用心演绎的细节,总是让人忍俊不禁。挺好的。
  喜欢成龙趴在地上,抓起一根麦穗起劲的嚼着,然后把竹筒里的水全都浇在那根麦穗上。那不只是在浇灌一颗禾苗,一点绿色,更是在浇灌一条生命的希望,一个国家的希望。挺好的。
  喜欢他们掉到溶洞中无路可走的时候,成龙对王力宏说的一句话,“我爹说了,只要活着,就挺好的。”
  
  最后,成龙终于跟他的“俘虏”一起,渡回了梁国。他举起梁国的大旗,还沾着一点血,骄傲的抖了抖,便放王力宏走了。当他转身知道他的国家已经不复存在,当万箭穿过他的胸膛,他仿佛看见自己在油菜花中奔跑,还和着那首歌:
  
  一条大河呦通呀通我家
  有妻有儿呦瓦呀瓦房大
  鸡肥鹅肥呦牛呀牛羊壮啊
  种豆种稻呦油菜花
  
  挺好的。
  
  其实大将军你知不知道,你说的那块很值钱的玉,小人物救你的时候被摔碎了。你以为转身后等待他小人物的是荣华富贵,可是他早已国破家亡。你以为他是个贪生怕死的逃兵,可他其实是个没多大眼界和梦想,充满幽默和温情的,最后一个倒下的梁国兵。
  
  他只想过安定和平的日子,只想在他那五亩良田种满油菜花。
  
  谁说人人都要有大作为。其实我们都是小人物,都有小梦想。这样,挺好的。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颐和园》怎样理解娄烨导演的电影《颐和园》的结局?

《颐和园》 (英文: Summer Palace )是一部2006年中国大陆电影,由 娄烨 执导, 郭晓冬 、 郝蕾 、 胡伶 和 张献民 主演。影片讲述了两名青年男女跨越十几年的的感情纠纷,其中穿插着 六四事件 等社会背景。本片也是中国大陆首部男女主角正面全裸出镜的电影 [2] ,而早期电影如《 小武 》(1998) [3] 、《 蓝宇 》(2001) [4] 、《 绿帽子 》(2003) [5] 、《 星星相吸惜 》(2004) [6] 等有男性正面全裸的镜头。 本片于2004年9月开机,2005年5月关机,拍摄时长九个月。取景地点包括 北京 、 重庆 、 武汉 、 柏林 、 北戴河 、 图们 。《颐和园》于2006年5月18日在 戛纳电影节 首映。电影中的政治色彩与大量的性爱场景在中国大陆受到关注 [7] ,因未经中国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批准而擅自参加 戛纳电影节 ,本片在中国大陆被封禁,导演与制片人受到了处罚。 1987年,中朝边境 图们 。邮递员晓军去邮局拿信件,之后来到余红父亲开的杂货铺。余红打开信件,发现自己被北京的“北清大学”录取。余红在一个篮球场与晓军见面,晓军与几个打篮球的人发生争执,被打得鼻青脸肿。晚上在草丛中,余红与晓军发生了性行为。 余红乘火车来到了北清大学,开始了大学生活。一天,余红结识了隔壁宿舍的女生李缇,聊天中她告诉余红她男朋友若古在柏林留学。李缇和余红与回国后的若古见面,并与在同一大学的周伟结识。余红逐渐与周伟走近并与其发生性关系。两人在 颐和园 昆明湖 泛舟,在夕阳下相依。 余红去周伟宿舍,发现他正与一个女生一起吃饭,余红见状离开。周伟去台球厅找余红,余想挣脱周伟的怀抱,但最后顺从。在一次欢愉后,余红要周伟去结扎,并称那样就不疼了。周询问缘由,余说是心理学老师告诉她的,并且她和他上过床。北清大学的学生开始去天安门,余红几人也一同跟随。李缇与周伟在宿舍进行性行为时,被学校人员发现。余红见到了周伟的一名舍友,他告诉她教务处已经知道了周李的事情,让她不要再去见周伟。 余红遇到了来北京探望她的晓军,两人和衣而卧,半夜晓军悄然离去。余红发现晓军不见,急忙到操场寻找。在操场示威过程中枪声响起,学生们开始四散。余红的舍友冬冬找到周伟,告诉她余红不见了。周伟急忙带领冬冬寻找余红,但未果而返。冬冬再次找到周伟,告...

《3D 肉蒲团之极乐宝鉴》人生是一场大春宫

    更新描述或海报 查看原图 导演 : 孙立基 编剧 : 萧若元 / 萧定一 / 胡耀辉 主演 : 叶山豪 / 蓝心妍 / 松野井雅 / 周防雪子 / 雷凯欣 / 更多... 类型: 情色 官方网站: 3dsexzen.com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香港 语言: 粤语 上映日期: 2011-04-14(中国香港) 片长: 129分钟            又是一部《肉蒲团》主题的情色电影。与众不同的是,《3D 肉蒲团之极乐宝鉴》的宣传语则是“全球首次3D情欲电影”。于是且不说这部电影是好是坏,它在电影史上的意义都是空前的。时代变了,这再也不是十几年前躲在小电影院偷偷摸摸看成人电影的年代了,人们终于堂而皇之地将情色电影搬上大荧幕,这是人性解放的时代。很多观众抱着猎奇的心理,不远千里地来一睹其风采,盛况空前。        《3D肉蒲团之极乐宝鉴》由中国3D及一元制作室有限公司出品,投资逾港币二千五百万, 萧若元、萧定一监制,孙立基导演,叶山豪、蓝燕、原纱央莉、周防雪子、雷凯欣、及何华超领衔主演,于4月14日香港上映,全球其他国家均有同时上映。该片阵容豪华,声势浩大,帅哥美女如云,共同演绎了一场荒诞奇淫的情色大戏。         《肉蒲团》的故事梗概很多人都比较熟,我就不多加赘述了。《3D肉蒲团》则是在原著《肉蒲团》的基础上加以改编而成,并没有换汤不换药的照搬原著。3D版一出场就是宁王光天化日之下调戏观音雕塑,峨眉山上高僧布袋和尚和未央生怒斥宁王时,竟被路过的宁王听到,为后面埋下了伏笔。未央生陪好友林公子去铁家提亲,未央生和铁员外的女儿铁玉香一见钟情,林公子大怒,于是投靠宁王。未央生和铁玉香日日缠绵,然而床技不佳,无法达到极乐。追求极乐的未央...

《少女潘金莲》:武松,你就使劲往下插吧

更新描述或海报 导演 : 李翰祥 编剧 : 何永霖 主演 : 单立文 / 黄美贞 / 金仁淑 类型: 爱情 / 情色 / 古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香港 语言: 粤语 上映日期: 1994-06-24(中国香港) 片长: 98分钟 又名: The Amorous Lotus Pan / The Amorous Pain IMDb链接: tt0111154 当影片最后一个场景,武松举起刀,正在为杀不杀潘金莲做最后的心理斗争的时候,豪放的潘金莲大喊“武松,你就使劲往下插吧!”,随后武松一刀结果了小潘的性命,但他确是十分的舍不得,表情痛苦的几近扭曲,他既忘不了他大哥武松的血海深仇,更忘不了和潘金莲那销魂的一夜。 李翰祥貌似对《金瓶梅》情有独钟,描写这部小说内容的风月片不止一部,早期的有《潘金莲》,中期的有《金瓶双艳》,到了晚期更是连续拍摄了《金瓶风月》和《少女潘金莲》,而这部《少女潘金莲》也基本上是他的息影之作了。本片在故事情节上借用了《金瓶梅》的相关人物和内容,但李大师并没有刻意去编写,甚至可以说没有情节,基本可以忽略。但在李翰祥的拿手好戏——床戏上,可谓是水准相当之高,从布景,到灯光,到配乐,再到演员的表演,都拿捏得十分到位,给人以相当强的艺术感觉,尤其是配乐,古筝、琵琶以及其他中国民乐乐器快慢节奏的变化,轻缓与欢快之间的变幻,配合着戏份的进行,可谓是天衣无缝。即使单独将影片配乐拿出来,也绝对让你觉得悦耳动听。 片中潘金莲和多个男人都有床戏,但最为精彩的当属和武松那场。那是一个月黑风高的雨夜,小潘用药迷倒武都头,趁其熟睡之际,潜入武松房间迷奸之。屋中暖黄色背景光,时而还夹杂着闪电的紫白色亮光,将小潘的身体展示的十分美丽。整段戏份几乎都隔着一层薄纱拍摄,若隐若现的感觉更具唯美效果,再加上刚才所说的精彩配乐,可谓是风月片中的床戏典范。 影片最终的结局还是以武松杀死王婆及小潘这个惯常路线结束,也许让武松和小潘一同生活下去也许更能让人遐想,但这样做可能还是太无法让人接受,打虎英雄怎么能拜倒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