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西,著名编剧。当大部分香港电影编剧还和导演泡桥段、磨噱头的时候,她已经能把香港、大陆两个城市的欢愉和酸楚浓缩成一段《甜蜜蜜》了。当人家说女编剧都只会儿女情长的时候,她拿出了《特务迷城》,成龙的故事里不说情话。她说自己不是女性主义者,但你看《男人四十》和《三岔口》敏感和阳刚。她改编海岩的剧本,你以为会看到什么?
还是海岩笔下永远二十岁的女孩儿?生活中的波折和坎坷刻意得像古典好莱坞电影中打在女主角脸上超强柔光灯。然后将楚楚可怜包裹得更加妩媚,,泪眼蒙蒙地躲在水晶城堡中等待,等待一时心血来潮的未知男人的吻。是的,这是愚蠢自大男人意淫出的王子病。
许鞍华和岸西联手注定,安心必然告别精致脆弱的青葱,告别懵懂未知的单纯,告别被呵护被拥抱被安慰以及所有由被动性语汇。她要承担起叙述命运的责任,即便是她曾经被本能冲动所迷惑,即便是眼眸被泪水冲涌得泛红。
可惜,观众早已经被肥皂泡沫的电视剧鼓满了胃口,早已经习惯看杨瑞怎么样百转千回柔情似水地拯救应该被救赎的孙俪。许鞍华用快速的三段剧情跳接根本不能满足他们意淫取乐的欲望,而在法庭如此庄严肃穆的场所承认和毛杰的情欲又太过坦然。伦理、道德在视觉习惯的推波助澜之下轰然暴怒,无可救药或者十足该死。
一直固执地认为这是赵薇演得最好的电影,是最好的,而不是之一。彼时的她,刚刚经历军旗装,泼X事件,泰山压顶般的负面舆论。与安心多像。这样她才可以在岸西的故事里,在许鞍华调度下,用她的大眼睛,释放盛满辛酸但释然的光彩。电影里,安心大喊一声“我的孩子”,告别一切争议的埋怨,宁为玉碎。电影外,赵薇学会了内敛和低调,避过一切尘埃,可做瓦全。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