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现在还记得,多年前第一次看《红颜》时候的经历。那是一个不怎么冷的冬天夜里,我和好友下班后去逛了平常去的碟店,在店里看到了这张名为《红颜》的盗版碟,出于对国产电影尤其是比较小众的电影的关注,我买下,然后回家。
几年后,我再次以同样的经历,在另一个下班的夜里,和另一个朋友,在另一个城市的另一个碟店买到《苹果》的盗版碟。封面上依然印着导演李玉的名字,除此之外,还有范冰冰望着镜头,一脸的茫然。
又过了几年,到了今昔,我在一个神奇的观影环境下,看完了尚未最终制作完成的《观音山》。当我看完《观音山》之后,心里泛起了和当年看《红颜》《苹果》时一样的情绪:那是一种复杂的、莫名的、带着一点难受、一点憋屈、一点不想说话,只想静下来慢慢回味的感觉。
我记得的当时看的《苹果》,片名打出的是“Lost in beijing”。这个电影已经有着太多的新闻和八卦围绕,当年在纷纷扰扰之中,莫名的造就了一个诡异的状况;如今数年过去,那些新闻八卦已经流逝,无人 提及,而让我记起的,则是影片在摇晃的镜头里拍摄的北京:风大,有沙,很大的路,很大的城市。看似可触摸,其实离你很远,让你难以靠近它,难以认清它,难 以了解它。
是以,“迷失”。
这就是李玉拍摄城市的感觉。《观音山》里的四川城市----都江堰也好,成都也罢,抑或乐山,影片没有刻意的体现出这座城市的地标,其实可以 抽象的看做集结西南城市为一体的“某城”。在《苹果》里,北京是冷的,冷到极致,不会给观众带来丝毫的温暖感受;而数年后,李玉镜头下的《观音山》,则在 冷冷的氛围里,带上了一丝慰藉观众心灵的余温。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整部电影,那就是----“三个高考落榜的打工仔和房东老太太之间的那点事”。这部电影在叙事上没有太强势的剧情,这是 《观音山》和《红颜》《苹果》最大的区别,后两者都是有点“知音”体的奇情社会新闻稿,而《观音山》的故事,非常的生活,非常的真实,当中的那些角色,都 是真实存在的普通人,就生活在你的身边。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也曾经和人一起合租,承担在北京不菲的房费。最多的一次,和7个人合租三室一厅,那样的群居生活,着实是一次当下大多数 年轻必经的生活体验。所以当我看着影片里,范冰冰、陈柏霖和肥龙饰演的三个年轻人合租在一起的段落时,总让我自己回忆起那段时光。在国产电影描述年轻人的 作品里,我很少见到这样的真实故事,大多的则是像《杜拉拉升职记》《爱出色》那样,主角永远衣食无忧,哪怕一个月只有几千的工资,依然可以住得宽宽敞敞, 穿着名牌衣服,生气了就能刷卡买辆车,闷了就去国外度个假。不真实,虚伪做作,主创给观众看的,是有中国特色的意淫片。所以,我对李玉能如此真实的拍摄中 国当下社会,大部分年轻人的真实生活状态,感到非常的欣慰。因为像她这样能够正视大众真实生活的导演,国内委实不多。
《观音山》这部电影,前半段一直在展现范冰冰饰演的南风等人的生活状态,所以一开始我以为这是一部讲述年轻人的青春片。但等到中段,张艾嘉饰 演的中年丧子的常月琴出现的时候,我一下子疑惑了:这是一条完全和南风无关的故事线,加入目的为何,莫非导演是想表达常月琴和南风这两个无论是年龄、生活 状态还是世界观完全不同的人如何在朝夕相处之下互相改变的过程?再看下去,等到南风扒火车去观音山,再到常月琴和南风看着汶川地震后的废墟的时候,我隐隐 约约感受到了导演的意图。再看到尾端,一行人合力将破败的观音庙重新修葺完毕的时候,那一刻我终于感悟到《观音山》想传递给观众的,究竟是什么。
我非常喜欢影片里的三个段落。第一个,是南风三人扒火车,跟着火车穿梭在西南山区里的段落。如果和我一样,在西南生活过很多年的人,应该能够 明白火车对于西南人不一样的意义。西南山多,雨多,如我所在的贵州,向来有“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的谚语,山多,造就了火车铁轨的难修,所以在西南坐 火车,会经历无数的隧道。这些隧道打通了拦住路轨的整座山,小时候的我,一直惊叹修路工人的力量。《观音山》里,南风三人坐在火车上,随着火车一起穿梭在 那些隧道里,画面时而全黑,时而反白,南风的头发则随着风飘逸散乱。没有比这更能击中我的了,小时候和朋友一起扒火车、幻想随着火车去到天涯海角的那些点 点滴滴回忆,一起涌上了我的心头。我相信导演和编剧一定也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所以才能把这段很容易拍得小资、拍得装逼、拍成“披着长发、沿着铁轨流浪” 的戏,拍得如此的真实、如此的不矫揉造作。
第二个段落,是常月琴在儿子的生日加忌日,斥责捧着蛋糕,前来找常月琴的准儿媳。因为要给男朋友庆祝生日,玩了一个疯狂的举动。最终导致了自 己失去一条腿,而常月琴则永远失去了自己的儿子。这对二人来说,都是悲剧,这段戏也是全片情感爆发得最激烈的一个场面。常月琴面对儿子的女朋友,自己的准 儿媳,大声的吼道:“你拿着这个蛋糕来,来我家,是想做什么?是想提醒我,今天是我儿子的生日,是我儿子的忌日?!”我看的时候,很害怕导演将其处理得狗 血化,例如常月琴会在下一个镜头,捧着蛋糕,狠狠的摔在姑娘的身上。这的确是很戏剧化也很常规的一种剧情,但是,这不是真实生活里,真实的人会干的事,因 为像常月琴这样勤俭持家的女人,是不可能如此糟蹋东西的。所幸,李玉导演也没有这样去安排桥段,常月琴捧着蛋糕,也没有摔到对方身上,也没有扔到地上。这 也是我觉得《观音山》优秀的地方:它没有刻意的制造大悲大喜,也没有狗血淋头的剧情桥段,整部电影里的诸多细节,都是真实而动人的。真实,是现在的中国电 影,最缺乏的东西。
第三个段落,是常月琴和南风一行人,重游地震旧址之后,在观音山上与寺庙里的和尚合力修葺好观音菩萨的过程。看到地震出现的这个段落也让我大 为触动,因为这场地震是所有西南人的一个噩梦,我身边的许多家庭都因为地震而改变了人生轨迹,所以当大银幕上再度重现当时地震的那些真实镜头的时候,我的 鼻子再次泛起阵阵酸意。影片里,常月琴用一种悲悯的眼神看着这片废墟,身外,是许多人真实的苦痛;心内,常月琴正在无时不刻不受着如斯的煎熬。
所以,电影最后安排了几人重修观音庙的段落。观音山是一个点题的坐标,这座名为观音的大山,也和千千万万的西南人一起经历了地震,庙倒了,观音也被毁掉,南风和常月琴一起重修了观音庙,在这个过程里,她们都开始试着逐渐的走出各自的心灵困境。
当然,于我这样的观众而言,看这段戏还有另一种猎奇的心态,那就是看看,观音菩萨究竟是怎么做成的。踩泥,撒木屑,绘色……再加上寺庙和尚淡淡的解说,与观音山优美的风景,这段戏足以令观众的心灵,得到一次瑟静的慰藉。
李玉是一直拍摄女性题材的导演,经历了《红颜》和《苹果》的大悲大喜之后,这部《观音山》让我有一种洗尽铅华的感觉,而给我这种感觉最大的角 色,就是张艾嘉饰演的常月琴。这是一个退休在家的中年妇女,她的丈夫已经去世了,儿子正当壮年却横遭意外,白发人送黑发人,她每天都在折磨自己,承受着这 份悲痛,唯一可以释放自己情感的,就是京剧。当她实在忍受不了这份痛苦的折磨,选择割腕来结束生命,却意外的被南风救起之后,在死亡边缘游历过的她,开始 试着重新的感受生活。张艾嘉在影片里的表现相当出色,尤其是最后在观音山与和尚的对话,老资历演员的功底显露无疑。
而全片突破最大的,就是饰演南风的范冰冰。我在看电影之前,一直对她能否饰演一个20岁的高考落榜生表示疑惑,看完电影之后,这种感觉不复存 在。影片里的范冰冰,要去饰演的是一个父亲早死,母亲改嫁,继父却是一个酒鬼,常年酗酒到住院的程度,眼不见心不烦的她跑到另外的城市去独自生活,在酒吧 卖唱。这是一个和范冰冰自己的生活经历完全不相干的角色,而这个角色本身是没有多少大的戏剧起伏去表现的,因为她要表现的是一个在真实社会里生活的人,所 以范冰冰必须要像在拍纪录片一样,去展现南风这个角色的生活状态。而李玉又在许多戏里设置了一种自然的拍摄方法,没有给出具体的剧本和走向,一切靠演员自 己发挥。这其实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举动,因为这意味着谁都无法控制拍摄局面,如果演员出一点问题,那么整场戏也就会拍砸。但是范冰冰的演出让我大为惊叹,影 片里她替肥龙出头和人谈判、在酒吧卖唱自HIGH、在家里的群居生活,那些生活的点滴细节展现在大银幕上的状态都是如此的真实,让我几乎有一种范冰冰就是 这样的人,她就是在这样生活的感觉。我不敢说《观音山》是范冰冰演得最棒的一部电影,但这绝对是让我对她印象最深刻的一部电影,印象深刻到我简直觉得,和 过去在大银幕上看到的她不是一个人在演。《观音山》再次证明两件事:一,好演员,终归是要发光的;二,遇到合适的导演,好演员才能发光。
《观音山》放弃了大悲大喜的戏剧桥段,用一种近似白描的手法,来展现了当下年轻人里,某种群体的生活状态;又用常月琴这个角色和南风的碰撞, 来勾勒出两代人的融合与交流;再用观音山,来点出了主题:真实世界里的废墟可以重来,可以焕然一新,而心灵的废墟,应该如何重建呢?代表老一代的常月琴, 最终再次选择了离去,她的身影消失在观音山,得到了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疾苦的观音的救度;而代表年轻一代的南风,则在观音山获得了新生,她抛低了种种纷繁 的往事,走向新的生活。动静二相,了然不生,欲断众生诸苦恼故,欲众生住安乐故。这,就是我在《观音山》里,领悟到的道理。
文/公元1874
《观音山》火了,而且是炽烈的大火。
这部文艺气质浓郁的电影,冷不丁的在一向乏善可陈的萧条春季档静悄悄上映。和《观音山》同期出现在电影院的,是执导过《辛德勒名单》的斯皮尔 伯格、《变形金刚》的迈克尔·贝监制的好莱坞科幻大片《关键第四号》,以及同样和《观音山》一样以小搏大的惊悚片《致命请柬》。此外,票房逼近2亿的《将 爱情进行到底》还在热映,德普和安吉丽娜·朱莉主演的《致命伴侣》票房已经突破1.3亿。
在这样的群雄逐鹿,大片压境、小片蚕食的情形下,《观音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显得平平淡淡。几乎没有人看好这部主打范冰冰一个明星的文艺 片,因为原因很简单,除了范冰冰这个名字还算有票房号召力,你再难从本片里找出其他在国内电影市场通杀的卖点。导演?李玉之前的《苹果》上映两周就被禁 映,票房不足千万;男主角陈柏霖来自台湾,最让内地观众有印象的代表作还是九年前的《蓝色大门》;而另一个女主角张艾嘉,这位8、90年代风靡港台的女明 星近年来早已退居幕后干起了导演,演戏?她已经很久没有干过这事了。
而故事呢?不是古装,没有功夫,更不搞笑,甚至连爱情都点到即止。中国最卖座的四种题材,《观音山》都沾不上边。它讲述的,是几个高考失败的 年轻人在西南城市里打工,认识了中年丧子的女房东之后,生活的点点滴滴。这样的故事,贾樟柯最为擅长,而在票房上,贾樟柯所有公映的电影,加起来还不足千 万。
也正因为如此,《观音山》在市场上的表现并不被人看好,虽然在影片上映前夕,有着韩寒作词、范晓萱作曲的主题曲噱头、有水下拍摄MV的所谓 “唯美激情”,还有着早前范冰冰东京国际电影节封后的殊荣,但对于这部文艺气质浓郁的剧情片,业内人士还是显得非常悲观。如同我的估计,如果能到3000 万,则算是发挥不错;要是5000万,那就是非常出色了。
可是谁都没有想到,上映3天,《观音山》就拿下了2600万的票房;上映10天,《观音山》票房5600万;上映17天,《观音山》票房 6800万。截止目前,《观音山》票房已经超过了7000万。如果不算上张艺谋的那部所谓的“文艺片”《山楂树之恋》,《观音山》刷新了自《千里走单骑》 创下的3500万的文艺片票房纪录,并且足足是《千》的两倍。
作为一部投资只有1200万的电影,《观音山》在票房上已经毫无疑问的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在这之前,像《观音山》这样的文艺片还没有拿到过这 样的票房数字,更多的新闻里,导演和主创们或是悲愤、或是无奈的感叹“观众不看我们的电影”。相对于过去文艺片挣扎在数百万票房上的现状,《观音山》的成 功,无疑给将来文艺片的导演们注入一剂强心针,也难怪本片会被舆论称为“2011年中国电影的第一道曙光”。
细细的研究起《观音山》的成功,你会发现,在看似偶然的表面,实则有着很多注定的必然。首先要提到的就是影片的女主角范冰冰。东京国际电影节 影后的殊荣,让范冰冰成为同时期出道的女明星里,第一位成为海外一线国际电影节影后的女演员;拥有自己工作室的她,对本片的宣传可谓不遗余力。带病坚持出 席全国各地发布会超过30场、用自己的产品代言拉来500块路牌广告,就连“公共知识份子”韩寒也被范冰冰吸引,为她无偿创作了本片的主题曲。再加上别具 一格的MV拍摄、影片宣传定位精准的打在“青春”这个点上,最终本片才会获得年轻观众的认可,获得舆论和票房的双重成功。
在国内的豆瓣、时光网两大影迷聚集地上,《观音山》已经有数万人点了“看过”,种种赞誉不绝于耳,对范爷的肯定相当之多:“范冰冰的表演注定 会让对她有陈见的人黯然消色”、“范冰冰最好的一次演绎”、“范冰冰的表演无愧东京影后的称号”……而对于影片的内容,观众们同样有着感同身受的评价: “影片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和7人合租的经历”、“这部电影记录了高考之后的那段岁月,不能不让人唏嘘”、“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摇晃的镜头和穿梭的火车,贴近 生活”……显然,《观音山》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这部电影忠实的纪录了当下年轻人的真实生活,而不是那些风花雪月的空中楼阁。
而对于影片的绝对主角范冰冰而言,《观音山》的成功对冰冰而言,是演技与片酬的双重肯定。过去因为在太多不需要贡献出演技的商业电影里充当花 瓶,而让人忽略了这位早在7年前就已经凭借《手机》获得过最佳女配角的演员身上那股子戏味;自《观音山》之后,这部光环围绕在范冰冰身上的电影,带给她的 不止是东京国际电影节影后的荣誉,更是片酬日新月异。因为能凭一己之力让一部在过去顶多只能卖到3000万的文艺片拿下逾7000万的票房,霸气外露的范 爷,个人的票房号召力不言而喻,而片酬自然也就会跟着水涨船高。可以肯定一点,在目前的国内女明星里,范冰冰终会成为单片片酬最高的女明星!
优质的电影品质、贴合时代的故事、演员出色的演技、具有话题性的宣传、拿捏得当的营销以及明星的个人号召力,《观音山》的成功,无外乎以上六 点。可是,真正能做到这六点的电影又有几部?浮躁的中国电影,在年票房突破百亿的情形之下,正在朝着一种快餐营销的方式跑去。似乎只要有话题、上映前请 “枪手”大肆吹捧、有明星等噱头就能卖座。《观音山》的出现,改变了这个现状,让大家明白一点:原来电影本身的质量也很重要,后期的营销其实更多的是锦上 添花的功效。《观音山》带给中国电影市场的是一种良性的启示,它能给后来者一种信心:观众并不是一昧认明星认宣传的傻子,只要认真拍电影,聪明做营销,自 然会有一个令你惊喜的票房数字。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