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陈翊恒 / 胡学林 / 刘健平 / 许树宁
编剧: 陈翊恒 / 胡学林 / 刘健平 / 许树宁
主演: 任达华 / 黄德斌 / 廖启智 / 龚慈恩 / 陈燃 / 蔡颖恩 / 张家辉 / 单立文 / 朱璇
类型: 悬疑 / 惊悚 / 犯罪
官方网站: www.crossthefilm.com
制片国家/地区: 香港
语言: 粤语 /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3-10-03(中国大陆) / 2012-10-04(香港)
片长: 85分钟(中国大陆) / 90分钟(香港)
又名: 第六诫 / 天马行凶 / Cross 由任達華、黃德斌主演的《第六誡》悄悄上畫,相信也會悄悄落畫。這戲開宗名義的以基督宗教十誡中的「第六誡」為片名,看來無論如何也要談一談。知悉基督教十誡的人就知道,第六誡是「不可殺人」,所以也可預期,這是關乎殺人的電影。
李良(任達華飾)是天主教徒,相信人自殺不能進天堂。妻子自殺死後,他整天沉迷自殺網站,看別人的自殘和自殺表演。由於他一心認為自殺者不能 進天堂,於是就立心要「救贖」意志消沉者。若他們真想死去,他就充當了結他們生命的人,好叫他們能在死後得贖。他在網上先後認識四位有意死去的人,逐一讓 他們在安祥中死去。直至第四人,死時與李良對抗掙扎,李良覺得令死得不安祥於心有愧,就到警局自首。
故事當然不在這裏結束,反而是在這裏開始。電影開始於李良自首的一幕,接下來的故事一方是從李良口中重構犯案過程,另一方是由警探和心理學教 授(黃德斌飾)探案的過程。可想而知,最後由警探得出的殺人版本與李良口說的並不一樣。李良以為自己秉行上帝的呼召,以殺人作為救贖,但他其實不過是典型 的精神病患者,最為跟隨字面釋義的信徒。在其背後操控的,是自殺網站的網主,是李良的辯護律師,是第一位被殺害者的兒子︰一切都是他精心策劃,以網絡操控 如精神病患者「虔誠」信徒李良,殺害虐兒虐妻的父親,並獲得一大筆保險金。
這類精神操控的橋段在香港文化產品中或不多見,但在日本的文化產品如漫畫、電視劇和電影中都隨處可見。對於有涉獵日本文化的人,《第六誡》只 是簡單的作業,片中的懸疑只有一點,若看穿辯護律師是幕後操控者,所有疑團就完結。然而,最叫人摸不著頭腦的並非在劇情中,而是在戲之外。
首先,片名《第六誡》其實是大有問題的。基督徒很自然的把第六誡聯繫到「不可殺人」。但其實在基督教神學中,十誡的分段是有不同。有一說第一 誡是「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而另一說則包含「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這一段,以此為第一誡。而天主教正正是如是看十誡的。劇中人既是天主教徒, 第六誡理應是「勿行邪淫」,而並非基督教的「不可殺人」。若我們再看看幕後名單,就會了解這錯誤是如何出現的。這片,本名為《天馬行凶》,由陳翊恆編導 的,但後來不知何故,影片改由《算吧啦,老豆!》的導演劉建平和許樹寧完成後其制作。陳翊恆是否天主教徒並不清楚,但許樹寧則肯定是基督教徒。明顯,片名 的錯誤應該是出自劉建平和許樹寧的手筆。
其次的是導演誰屬的問題。影片從宣傳到上畫,各影院的網頁都沒有報出導演的名稱,只能電影官方網頁查出原作者陳翊恆的名字。可以想像,當中肯 定有糾紛以至陳翊恆被除名,而由劉建平和許樹寧完成制作。究竟現在的成品中甚麼是來自陳翊恆, 那些是來自劉建平和許樹寧,我們不得而知。但在這背景下,電影的操控殺人情節竟意想不到的多了一層後設意味。難道監制蔡仲琼不就如隱在背後的「上帝」,操 控著電影製作的一切嗎?不就像電影中的辯護律師般,讓李良(導演)以為自己幻象般的自決是對上帝的忠誠嗎?劇本早由辯護律師寫定,以上帝之名交由李良執 行。也因此,電影最後所引的經文極具諷刺意味︰「眼睛就是身體的燈。所以,你的眼睛若是康健,你的全身就都光明。但是,如果你的眼睛有了病,你的全身就都 黑暗。那麼,你身上的光明如果成了黑暗,那該是多麼黑暗!」
原文刊於《時代論壇》第1312期(2012年10月21日)
作者︰譚以諾
如果说电影是充满惊喜和遗憾的艺术,那么心战就是一部没有惊喜满是遗憾的电影。
庞杂的编剧和导演组让电影彻底混乱不堪,剪辑拖沓节奏无力,大量独白的加入让观影体验充满困顿,一惊一乍的惊悚镜头更有力的证明着导演对电影的束手无策。
背后主谋的稚嫩无力,办案警官的虚脱苍白,成了本作演员方面最大的败笔,而演技派张家辉廖启智反倒打起酱油。
导演能力的稚嫩和整体投入的匮乏,浪费了值得细细打磨的题材,剧情值得探讨和思考,故事充满张力,从苍白无力的电影可以隐约窥觑到因爱生恨的 复仇,孤独无依的中年危机,不良网络对愚昧善良的戕害等,所以剧情如果沉心雕刻,完全可以打造出一部像《杀人回忆》那样的亚洲经典之作,而这样的好题材一 旦浪费可能就永远不在。
步入中年的任达华出于对不堪癌症折磨自杀的妻子的愧疚,在网络上寻找 各种想通过自杀摆脱现实折磨的人,通过“帮助”他们结束生命以完成自身曾经漠视妻子痛苦的救赎。不幸的是,那些所有被自己“帮助”过的人,其实自身并不想 死,与此同时,任达华自己也沦为别人滥杀的工具。杀人的理由不成立,救赎也无从谈起。
这个点子其实是不差的,只是这是一个完成度很低的电影。叙述策略很糟糕,电影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导演已经借由凶手自己的口把所有疑团一一揭开 (假如你愿意称之为疑团的话),这真是一部很闷的电影,我还是第一次见到陆续有观众会中途离场的情况。按理说,你闷了观众这么久,结尾处应该来个大反转才 对得起这么漫长的铺垫以及苦心营造的气氛,而其实这个电影是具有这样的资质的。现在这样的处理,就好像一个人想讲个笑话,笑话还没讲完自己却先笑成了一 团。
日久他乡似故乡,杀人何须文艺腔。台词还可以再考究些,既然不能文艺到肝疼,那还不如更生活化一些,这与主角任达华的气质也更接近。故意一惊 一乍的声效和镜头,也显得导演的心虚和对节奏把握的无能为力。张家辉的出场倒是透出一些惊喜,其对小人物的拿捏早已在王晶时代驾轻就熟,可惜在此片只是客 串了几分钟。按理说,任达华,张家辉以及廖启智都是能独当一面的实力派,这几个人凑在一起电影还拍成这样真是可惜。
btw,海报小图那么一看还以为是重案组总督察黄启发^^
编剧: 陈翊恒 / 胡学林 / 刘健平 / 许树宁
主演: 任达华 / 黄德斌 / 廖启智 / 龚慈恩 / 陈燃 / 蔡颖恩 / 张家辉 / 单立文 / 朱璇
类型: 悬疑 / 惊悚 / 犯罪
官方网站: www.crossthefilm.com
制片国家/地区: 香港
语言: 粤语 /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3-10-03(中国大陆) / 2012-10-04(香港)
片长: 85分钟(中国大陆) / 90分钟(香港)
又名: 第六诫 / 天马行凶 / Cross 由任達華、黃德斌主演的《第六誡》悄悄上畫,相信也會悄悄落畫。這戲開宗名義的以基督宗教十誡中的「第六誡」為片名,看來無論如何也要談一談。知悉基督教十誡的人就知道,第六誡是「不可殺人」,所以也可預期,這是關乎殺人的電影。
李良(任達華飾)是天主教徒,相信人自殺不能進天堂。妻子自殺死後,他整天沉迷自殺網站,看別人的自殘和自殺表演。由於他一心認為自殺者不能 進天堂,於是就立心要「救贖」意志消沉者。若他們真想死去,他就充當了結他們生命的人,好叫他們能在死後得贖。他在網上先後認識四位有意死去的人,逐一讓 他們在安祥中死去。直至第四人,死時與李良對抗掙扎,李良覺得令死得不安祥於心有愧,就到警局自首。
故事當然不在這裏結束,反而是在這裏開始。電影開始於李良自首的一幕,接下來的故事一方是從李良口中重構犯案過程,另一方是由警探和心理學教 授(黃德斌飾)探案的過程。可想而知,最後由警探得出的殺人版本與李良口說的並不一樣。李良以為自己秉行上帝的呼召,以殺人作為救贖,但他其實不過是典型 的精神病患者,最為跟隨字面釋義的信徒。在其背後操控的,是自殺網站的網主,是李良的辯護律師,是第一位被殺害者的兒子︰一切都是他精心策劃,以網絡操控 如精神病患者「虔誠」信徒李良,殺害虐兒虐妻的父親,並獲得一大筆保險金。
這類精神操控的橋段在香港文化產品中或不多見,但在日本的文化產品如漫畫、電視劇和電影中都隨處可見。對於有涉獵日本文化的人,《第六誡》只 是簡單的作業,片中的懸疑只有一點,若看穿辯護律師是幕後操控者,所有疑團就完結。然而,最叫人摸不著頭腦的並非在劇情中,而是在戲之外。
首先,片名《第六誡》其實是大有問題的。基督徒很自然的把第六誡聯繫到「不可殺人」。但其實在基督教神學中,十誡的分段是有不同。有一說第一 誡是「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而另一說則包含「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這一段,以此為第一誡。而天主教正正是如是看十誡的。劇中人既是天主教徒, 第六誡理應是「勿行邪淫」,而並非基督教的「不可殺人」。若我們再看看幕後名單,就會了解這錯誤是如何出現的。這片,本名為《天馬行凶》,由陳翊恆編導 的,但後來不知何故,影片改由《算吧啦,老豆!》的導演劉建平和許樹寧完成後其制作。陳翊恆是否天主教徒並不清楚,但許樹寧則肯定是基督教徒。明顯,片名 的錯誤應該是出自劉建平和許樹寧的手筆。
其次的是導演誰屬的問題。影片從宣傳到上畫,各影院的網頁都沒有報出導演的名稱,只能電影官方網頁查出原作者陳翊恆的名字。可以想像,當中肯 定有糾紛以至陳翊恆被除名,而由劉建平和許樹寧完成制作。究竟現在的成品中甚麼是來自陳翊恆, 那些是來自劉建平和許樹寧,我們不得而知。但在這背景下,電影的操控殺人情節竟意想不到的多了一層後設意味。難道監制蔡仲琼不就如隱在背後的「上帝」,操 控著電影製作的一切嗎?不就像電影中的辯護律師般,讓李良(導演)以為自己幻象般的自決是對上帝的忠誠嗎?劇本早由辯護律師寫定,以上帝之名交由李良執 行。也因此,電影最後所引的經文極具諷刺意味︰「眼睛就是身體的燈。所以,你的眼睛若是康健,你的全身就都光明。但是,如果你的眼睛有了病,你的全身就都 黑暗。那麼,你身上的光明如果成了黑暗,那該是多麼黑暗!」
原文刊於《時代論壇》第1312期(2012年10月21日)
作者︰譚以諾
如果说电影是充满惊喜和遗憾的艺术,那么心战就是一部没有惊喜满是遗憾的电影。
庞杂的编剧和导演组让电影彻底混乱不堪,剪辑拖沓节奏无力,大量独白的加入让观影体验充满困顿,一惊一乍的惊悚镜头更有力的证明着导演对电影的束手无策。
背后主谋的稚嫩无力,办案警官的虚脱苍白,成了本作演员方面最大的败笔,而演技派张家辉廖启智反倒打起酱油。
导演能力的稚嫩和整体投入的匮乏,浪费了值得细细打磨的题材,剧情值得探讨和思考,故事充满张力,从苍白无力的电影可以隐约窥觑到因爱生恨的 复仇,孤独无依的中年危机,不良网络对愚昧善良的戕害等,所以剧情如果沉心雕刻,完全可以打造出一部像《杀人回忆》那样的亚洲经典之作,而这样的好题材一 旦浪费可能就永远不在。
步入中年的任达华出于对不堪癌症折磨自杀的妻子的愧疚,在网络上寻找 各种想通过自杀摆脱现实折磨的人,通过“帮助”他们结束生命以完成自身曾经漠视妻子痛苦的救赎。不幸的是,那些所有被自己“帮助”过的人,其实自身并不想 死,与此同时,任达华自己也沦为别人滥杀的工具。杀人的理由不成立,救赎也无从谈起。
这个点子其实是不差的,只是这是一个完成度很低的电影。叙述策略很糟糕,电影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导演已经借由凶手自己的口把所有疑团一一揭开 (假如你愿意称之为疑团的话),这真是一部很闷的电影,我还是第一次见到陆续有观众会中途离场的情况。按理说,你闷了观众这么久,结尾处应该来个大反转才 对得起这么漫长的铺垫以及苦心营造的气氛,而其实这个电影是具有这样的资质的。现在这样的处理,就好像一个人想讲个笑话,笑话还没讲完自己却先笑成了一 团。
日久他乡似故乡,杀人何须文艺腔。台词还可以再考究些,既然不能文艺到肝疼,那还不如更生活化一些,这与主角任达华的气质也更接近。故意一惊 一乍的声效和镜头,也显得导演的心虚和对节奏把握的无能为力。张家辉的出场倒是透出一些惊喜,其对小人物的拿捏早已在王晶时代驾轻就熟,可惜在此片只是客 串了几分钟。按理说,任达华,张家辉以及廖启智都是能独当一面的实力派,这几个人凑在一起电影还拍成这样真是可惜。
btw,海报小图那么一看还以为是重案组总督察黄启发^^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