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高群书
编剧: 兰景林
主演: 马国伟 / 潘星谊 / 迟强 / 兰景林 / 周刚
类型: 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
语言: 汉语普通话 / 东北话
上映日期: 2008-06-12
片长: 108分钟
又名: 千钧一发 / 老鱼 / “你”系列:1930-2030 / Old Fish
IMDb链接: tt1669799
编剧: 兰景林
主演: 马国伟 / 潘星谊 / 迟强 / 兰景林 / 周刚
类型: 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
语言: 汉语普通话 / 东北话
上映日期: 2008-06-12
片长: 108分钟
又名: 千钧一发 / 老鱼 / “你”系列:1930-2030 / Old Fish
IMDb链接: tt1669799
晚上吃多了,从饭桌上下来直接窝到沙发上,打开电视,《千钧一发》刚刚开始
最先吸引我的是东北话,听着亲切,时不时的能让我会心的一笑,所以就这么一直看下去了,而且看得很投入,但是看完以后可笑不出来了,心里就两字---憋屈
整个影片真人真事,演员也基本都是本色演出,从骨子里就透着真实,临危受命老鱼的推脱,中途几次撂挑子不干,领导随意的承诺,同事之间的争吵等等,即使是我这样一个初入社会的人也是感同身受,英雄也是人,警察也只是一份工作,在我们从小到大所受的教育里,英雄是大无谓的,人民警察是勇往直前的,遇到危险他们会争抢着说“我上!我上!”可是现实大家心里都清楚,就是老鱼这样的,也会害怕,也想不干,硬着头皮上那是被逼的,怎么不找专业的来?怎么就非得老鱼上?各种理由都不是最根本的,最根本的理由就是老鱼最近,老鱼最好使唤,领导让去他不能不去,专业的?人家来那叫配合,不来你就得等着,老鱼不一样,领导的话就是命令得服从,所以老鱼这个英雄不当也得当了,一次又一次被叫到现场,一就次又一次硬着头皮排弹,明明说好休息一夜,却还是又一次被叫到现场,领导总是说“你再克服一下!再克服一下!”所以老鱼只能一次一次的拆,老鱼拆到最后一个爆炸了,险情排除了,老鱼立功了,成了英雄,但是老鱼没死,所以房子小还得克服,妻子没工作还得克服,儿子没地方安排还得克服,影片里没交代,原型老于身负重伤,眼睛几乎瞎了,耳朵也半聋了,手指少了两根,住院期间为了省医药费提前回家了,而这一切也要他自己克服
有人说老鱼矫情,几次撂挑子不干的反复令人生厌,可我觉得这才恰恰说明老鱼是个人,一个善良的人,他走是因为人正常的情绪,他回来是因为他的良心
还有最后为什么不直接引爆炸弹,还要强拆,我觉得是电影没交代清楚,现实的情况是那枚炸弹已经发现是不可拆的了,而且之前被人动过了,所以也极其不稳定,要引爆得像之前那样挂上钩子,在远处拉绳子,老于就是在挂钩子的时候触动了炸弹,所以无论是现实还是电影都没有人会想要强拆那个炸弹,在立功和生命之间,这个选择不难做吧
找到了之前的新闻报道,过程说得很详细,但是那些套话真是,唉
http://news.sina.com
我说的是电影《千钧∙一发》。
自古以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于是,王局握着老鱼(Old Fish,这是影片的英文字幕,专业)的手说:“你不拆那只好我去拆了!”稍懂点事儿的非愤青都知道,王局那话的意思是“还不快给老子拆炸弹去,没工作的老婆和刚复员的儿子不想解决了不是?”接着,七八个领导鱼贯撤出炸弹现场。
就在我想写《千钧∙一发》的当下,这是我最先回忆起来的场景。本片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不赘述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斗争。
记得电影节那会就有这片子了。首先国产片,枪毙;其次,连简介都没想看;最后,容易让人链接到港制故弄玄虚的警匪片(而且我也一直是这样以为的)。
事实证明,小觑国产片,无耻!在如此艰难的影视创作发行环境下,我们更应该支持本土导演和本土片。找不到钱的导演已经很可怜了,字幕显示这片子里的绝大部分演员都是黑龙江某警察局的现任警察,包括本片主角“非专业拆弹专家”老鱼,人还是个二级警督,副所长。卖相不错,一看就是个好人。本片是经真人真事改编,群众演群众,足金。
这部电影,四字形容,“千钧一发”。有文化就是有文化,一言以蔽之,不夸张也不妄自菲薄,言简意赅,主题突出,直捣黄龙。
简介各位自己google去。不过个人经验,看电影前别先着急看简介,要充分相信自己的理解能力和智商。因为现在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故事已经编无所编了,所以看完简介的恶果就是“这样也能拍电影?”的疑惑,那什么都不用看了。
片子的颜色灰蒙蒙,寒冷的东北特有的凉。街道很拥挤,东西很杂乱,机关还是那些机关,警察也是那些警察。来事儿的48号,巷小楼飘,整一群租群搭的危楼。老鱼,一快退休的公务员,“除了生孩子啥都会(其老婆评语)”的炸弹界的“江湖郎中(赤脚医生)”。说此片有中国特色,凡是机关里待过的同志都一定有体会。
莫名其妙在那危楼里有炸弹了。
“谁懂?谁懂?谁懂?”
“听说老鱼特懂!”
“老鱼,行不行?”
“我怎么会拆那个!……那,试试?”
从局里到市里,专业人员赶不过来,领导们心急如焚,双双眼睛露着绿光,齐刷刷煞到老鱼。老鱼是个标准的三角猫,略懂炸弹。心肠很热,干劲强,家里老婆独大,唯唯诺诺,官微言轻,逼上梁山的时候也能拉下老脸给领导同志送点薄礼,点头哈腰,实诚人,典型的中国老百姓,嗯,混得不好的中国式公务员形象。
赤手空拳,毫无任何防护装备,老鱼同志拆了一加工鸡黑窝点的一土制定时炸弹。那加工黑窝点具体详情请参见央视《新闻调查》。油腻,血淋淋,活鸡在笼子里咕咕叫,死鸡陈尸在大水槽。老鱼拆完弹周身疲软,被人抬着出去,医院里晃了一圈,回家,屁股还没挨到沙发,来电话,又发现炸弹了。啥,别开玩笑!真的?再去。情况很危急,领导很生气。观众有点小骚动,哪来那么多炸弹?二进宫,换成配电箱。这回终于给老鱼穿了件防爆背心,戴上顶头盔。那炸弹都长差不多,剪完封箱带,黄的绿的蓝的红的线。老鱼同志心灵手巧,惯于就地取材,成功拆除。接着,又来炸弹了,在烟囱里。被拉到篮里的菜——老鱼同志发现问题不对了,他原本就着热心肠帮下忙,怎么老母鸡变鸭他就成专业的了?
影片走到这,观众们愤怒了,哪里来的炸弹?老鱼害怕了,得找专业的,我不行啊。可是,军令如山,老鱼这般普通的一线民警,真被逼上梁山了。炸弹一个一个来,老鱼每次拆炸弹影片都使用了鲁迅先生的“重复”修辞手法,大家屏息静气;拆完炸弹,老鱼汗如雨下,观众们从愤怒变到恐慌,哪里来那么多炸弹?于是,原本非专业人士拆炸弹的江湖闹剧瞬间变成了心理悬疑,那不停蹦跶出来的炸弹,那乱七八糟的线,老鱼的汗水哧溜哧溜地滴,惊悚的电话铃声不停地响。还没有爆炸吗?什么时候爆炸?几点了几点了?快结束了,估计这个要爆炸了。
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拆不完的炸弹,一个又一个。谁这么缺德在这种危楼里扔那么多炸弹?老鱼开始觉得这条命是千钧一发,观众们无奈又惊恐的等着哪个炸弹会爆炸。一层又一层鸡皮疙瘩。
老鱼的结尾:绑成木乃伊躺在病床上。2天拆了11个炸弹并身负重伤,因此被荣立二等功。(难不成这炸弹没炸,老鱼同志还不够资格领这个奖?)
放炸弹的元凶,深沉背景请参见黑心老板克扣外来打工者的工资所引起的报复勒索(千万别欺负人家外来务工者,后果很严重)。
幸好没光荣了,结束的时候有人这么说。实在是老百姓心目中最朴素的要求。
灯亮的时候,起身竟也浑身打漂,手啊脚啊都颤颤巍巍起来。看人拆炸弹其实没那么恐怖,但是看一个非专业人士在2天里拆了11个炸弹还真有点虚,尤其是这等着炸弹爆炸的心情,太难熬(谁让我还是瞄过两眼简介)。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什么?不是什么男的站在女的身边,一个却不知道另一个爱着自己之类的扯淡。这两位之间的距离算得出来,就是一根男性生殖器勃起的长度,中国男性距离女性的平均距离是11.2厘米。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一个存钱的口袋和另一个存钱的口袋之间的距离。特别是,这两个口袋一个属于打工的,另一个属于无良老板。
打工的贱民如果想要讨回自己的血汗钱,一般的流程如下:要钱,老板不给,告到劳动局,劳动局说帮助协调,老板还是不给,告到法院,法院判了,但是执行不到款项。贱民此时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将自己尘埃化,祈盼老板的同情心,于是他就爬上楼顶说要跳楼;另外一个是将老板尘埃化,祈盼老板的恐惧感,于是他就钻进曾经的工作场所说放了炸弹。
高群书导演的《千钧·一发》讲述的就是这么回事儿。当然,表面上看起来,这部主旋律电影描写的是一个普通民警在没有专业设备的帮助下连排11颗炸弹最终被炸到医院的病床上的感人故事。贵报娱乐部首席编辑Howie同学力荐此片,说这部片“好到简直不像是高群书拍的”,所以我心存厚望是理所应当的。我家领导看完之后说,没有想象的那么好,有点平铺直叙的流水帐。我家领导本质上还是一个天真的人。张爱玲老师曾经曰过,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爬满了虱子。我家领导看到的是袍子,我看到的是虱子。
这个光鲜亮丽的城市也是一件袍子,当蝼蚁一般的打工者爬上楼顶或者放了炸弹的时候,就像袍子里的虱子突然爬到了外面。短暂的惊吓之后,回复理智的人们掏出难得一用但是擦一擦仍然光彩夺目的良心,一边谴责老板的冷酷,一边反思这些人打工者是如何浪费了宝贵的公共资源,“应该积极寻求更为妥当的处理方式才是啊!”
高群书说,电影讲述的正是“中国或是中国人独有的一种生活方式和处理事情的方式”。可能会有莫名惊诧,拿不到几百块钱就要放置真真假假的炸弹吓唬并且伤害人,这似乎不是一个很理所当然的逻辑。但是辜鸿铭先生早就在《中国人的精神》里说了:事实上,欧洲语言中“科学”和“逻辑”这两个词,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精确的对应词。
如果留意到影片末尾新闻报道中的陈述,并且还原其本应包含的巨大信息量和挣扎/无奈诸如此类的情感,就会发现所谓“荒唐”却十足合理:走投无路的时候,任何一个洞口都是最正确的出口。为什么会走投无路?孔飞力在描述乾隆盛世时说:“所谓‘盛世’,是一种惯用的说法,常被人们用来当作德政的护符,用来装点官方文件。”这是一个镀金的假冒伪劣产品,实质是一个无法通过增进生产来解决社会的基本问题的“受困扰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人们会对自己能否通过工作或学习来改善自己的境遇产生怀疑”,付出劳动却拿不到工钱无疑印证并且加深了这种怀疑。
在“受困扰的社会”中如何像个愣头青般顽强地活下去?一种求助于信仰或者巫术。1993年,黄子华在栋笃笑《跟住去边度》里说,中国人用来预测未来的学问多不胜数,市面上流行的就有摸骨、看相、测字、术数批命、扶乩、问米等等。有文化的人别笑,阐述袍子和虱子辩证关系的张爱玲老师也是牙牌的死忠粉丝。黄子华老师总结说:“一个民族需要很多学问来预测它的命运,它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它就是一个命运很难预测的民族。”听着真是让人恍然大悟并且毛骨悚然,你以为栋笃笑是讲笑话的吗,黄子华说它是讲一些很恐怖的东西,诚不余欺也。
另一种求生的办法则是诉诸暴力,有肢体上的暴力也有言语上的暴力。当人无法用正常的手段改善自己境遇的时候,愤懑是正常的情感,攻击性的增加是正常的表现。网络上无数喜欢攻击来攻击去咒骂你咒骂他的人士可以作证,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大多是失败者。
《千钧·一发》的力量在于,除了揭示底层打工者诉诸暴力的“处理事情的方式”之外,同时也阐明了披着体制服装的个体解决起个人难题时同样力不从心,比如像老鱼一样的警察。在一个镀金的假冒盛世中,除了上述两种求存的方式之外,最安全高效的仍然要数“走关系”,也就是借既得利益者的威力谋取自己的一点生存空间。老鱼的难题在于,老爸病了,家里房子不够住,老婆没工作,儿子就要复员了但工作同样没着落。他能做的,除了给自己的局长送一瓶牛肉酱之外,只有努力把自己变成“二级英模”。
老鱼的原型黑龙江齐齐哈尔市民警于尚清拆弹时遭遇爆炸,一只手指头没了、近乎瞎了一只眼、下半身完全神经坏死,完全失去性生活能力,但是住房问题未解决、儿子工作问题未解决。他对高群书说的第一句话是:我就是一本书,谁来都翻,翻完就完了。现在用谷歌搜索“于尚清”,只有两条关于他的新闻,大概他这本书已经被人翻得没什么新鲜内容了。
算命、安炸弹、送牛肉酱,这些其实并不如高导演所说只是中国人都有的处理事情的方式,而是在任何一个资源配置不再合理高效的社会都会出现的情况。只是身为中国人,无疑更为关注中国式爆炸。更要关注的是那些尚未引爆的炸弹,他们行走在各个城市的大街小巷,穿着袍子,神色阴郁。因为,没有人帮他们捉袍子里的虱子。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