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吴宇森
编剧: 王蕙玲 / 苏照彬 / 陈静慧
主演: 章子怡 / 金城武 / 宋慧乔 / 黄晓明 / 佟大为/ 更多...
类型: 剧情 / 爱情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 香港
语言: 汉语普通话 / 日语 / 闽南语 / 上海话
上映日期: 2014-12-02(中国大陆) / 2014-12-25(香港)
片长: 129分钟
又名: 太平轮:乱世浮生I(台) / 生死恋 / 1949 / The Crossing : Part 1
IMDb链接: tt3038664
编剧: 王蕙玲 / 苏照彬 / 陈静慧
主演: 章子怡 / 金城武 / 宋慧乔 / 黄晓明 / 佟大为/ 更多...
类型: 剧情 / 爱情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 香港
语言: 汉语普通话 / 日语 / 闽南语 / 上海话
上映日期: 2014-12-02(中国大陆) / 2014-12-25(香港)
片长: 129分钟
又名: 太平轮:乱世浮生I(台) / 生死恋 / 1949 / The Crossing : Part 1
IMDb链接: tt3038664
文/公元1874
吴宇森执导,章子怡黄晓明宋慧乔佟大为等一群明星主演,战争+爱情+灾难——从各个角度来看,《太平轮》都像是这个贺岁档里最具大片气质的电影。不过,这次电影分成了上下两集。一旦电影有着上下两部,那就很容易让人想起吴宇森上一部大片《赤壁》。《赤壁》讲的是三国里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赤壁大战,这部古装战争片也是因为投资等多方面的考虑,最后分割成了上下两集,结果第一集完毕,观众发现赤壁大战也没有开始,货不对板嘛;所以这回这么搞,很多人都在吐槽,第一集都放完了,主角连太平轮都还没上呢!
其实看了电影,你就知道并没有那么夸张。在《太平轮(上)》里,“太平轮”本身虽然并不是主角,但它的的确确是出现了,因为太平轮并不是只出现一次。要看《太平轮(上)》,不妨先了解一段近代史。
40年代末的中国,时局动荡,有权有势的人,大多选择离开中国。其中更加有权有势的,去美国,去英国;而更多的人,则选择香港和台湾。那时候从大陆沿海各个港口来往台湾的船只络绎不绝,上面载着的人大多数都是达官贵人,当然也不乏凑够了钱想去新天地拼搏一把的普通人。太平轮这艘豪华客轮,则是在这当中上百艘来来往往于台湾与大陆的船只之一。
1949年1月27日,内战接近尾声,共产党的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战胜节节败退的国军部队,上海形势岌岌可危,逃难的人络绎不绝。当时的太平轮为了规避上海正在实行的宵禁,再加上要给中央银行运送银元,因而延迟开船,且没有开航行灯。临近12点的凌晨时分,在黑暗里偷摸航行的太平轮,在舟山群岛附近撞上了另一艘载着数千吨煤矿与木材的建元轮。随后,两艘船只接连沉没。由于许多没票的也乘混乱偷上了船,这使得本来只搭载500名乘客的太平轮严重超载,最终,超过千人罹难,给那个本就饱含痛苦的年代,又划上了一笔沉重的伤痕。
太平轮沉没事件是一桩完全因为人为关系而导致的灾难,也有着无法抹去的时代背景,从戏剧角度乃至对现实的意义而言,这个故事早就应该拍成影视剧。可惜的是,除了几本以这起事件为题所写的书籍之外,数十年来碍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影视剧面世。近十年来比较有影响力的,也只有台湾制作的两部纪录片《寻找太平轮》和《惊涛太平轮:1949东方泰坦尼克号沉船之谜》。所以,从以史为鉴的角度,吴宇森拍《太平轮》的立意是值得尊敬的,最起码,要比那些虚头巴脑没有任何责任感,就连娱乐意义也欠奉的烂片要好得多。
但是电影毕竟是电影,好看与否才是最重要的,观众花真金白银,不是去电影院上历史课。吴宇森是以《英雄本色》这样的枪战片而闻名于世,这起讲述历史的大时代背景可不是小马哥飞来飞去开几枪可以解决的;再加上吴宇森又要挑战自己,要以此为题拍爱情,他能不能把握住?毕竟,之前吴导在好莱坞发展的时候,可是有《记忆裂痕》这样的黑历史;与《太平轮》同为战争题材的《风语者》也有着严重问题,还连累影帝尼古拉斯·凯奇从此一蹶不振;回归华语影坛之后的《赤壁》虽然票房不错,但其实影片本身的质量也不甚理想,除了对白狗血和“萌萌”让人出戏之外,尤其是在叙事节奏上严重失衡,让我这个三国迷感到有些失望。
在这样的情形下,完全不抱期望去看《太平轮》,倒是超出了我的预期。影片将叙事拉到了1945年,从抗日战争末期开始。这样一来,本片的立意就深了,格局也大了。从1945年到太平轮沉没的1949年,这四年里的中国,有很多故事可以说。
虽然宣传上一直说电影没有主角,是群戏,但在第一集里还是有一个明确的主线,就是黄晓明扮演的国军军官雷义方。他率军对抗日本人,负伤瘸了腿;而后战争结束,加官进爵,迎娶了漂亮的妻子宋慧乔,当了人生赢家。本来他可以过着有车有房有娇妻的幸福生活,可是,内战来了,他又在当年打小日本的土地上再次作战。只不过,这次对手变成了中国人。
在这条明确的主线里,佟大为扮演的通讯兵、章子怡扮演的苦命女人和金城武扮演的台湾医生穿插其中。吴宇森颇具野心地想展现40年代动荡不堪的上海现状,其中花了不少钱做的上海滩全景是一个亮点,比起很多在影视基地拍拍就糊弄过去的电影精致不少(随后同是上海滩背景的《一步之遥》要当心了);枪声弥漫的南京路,游行示威的学生、暴力执政的国民政府,破落荒凉的贫民区,紫醉金迷的夜总会……在吴宇森的执导之下,1949年的上海,俨然成为了夹杂着某种暧昧与混乱、璀璨与落魄的罪恶之城。
在文戏上,为了照顾众多主角,要介绍这些主角的身世和他们各自的感情,再加上要为第二部做铺垫,所以第一集里还是略显拖沓,部分特写更是引发了观众的笑场——这可能也和几个主角在电影里实在太美艳了有点关系。特别是章子怡,在电影里是一个落魄到没屋子住也没饭吃、大字不识一个的村妇,但她就算被人踹到地上,可还是光鲜亮丽得一尘不染,面目清秀,妆容不乱;至于黄晓明扮演的雷将军,则在各种近景面部特写、慢动作奔跑以及华尔兹舞蹈里,缔造出他有可能是从影以来最帅的银幕形象。而金城武……他已经是公认的帅,不管怎么拍,反正,就是帅得没道理,帅得让人出戏。
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普通观众很难去衡量这部电影里明星里的演技究竟如何。实际上,抛开掉中间一些实在不怎么好看的文戏和不怎么说人话的对白,整部电影的成色是非常棒的。场景的质感、道具的精致、战争场面的刻画乃至整部电影气度与格局,都是吴宇森最出色的一次。多年前他也有一部和时代挂钩的动作片《喋血街头》,故事讲述梁朝伟、张学友和李子雄三人在香港贫民窟长大,而后到混乱如炼狱的越南开始混乱杀戮的故事。那是巅峰时期的吴宇森作品,我很喜欢前半段,可最后故事还是落到了兄弟复仇上,可惜了那个气魄与格局。不过这也是吴宇森一贯擅长的,从赖以成名的《英雄本色》到好莱坞的《变脸》与《碟中谍2》,无一不是这个主题。
这次在《太平轮》里,吴宇森摆脱掉这些主角之间的背叛、复仇、你死我活的争斗等等他最为擅长的元素,踏实地去讲那个年代里上至政府高层,下至底层平民的生活。虽然也存在背叛等元素,但却放在了国共交战,双方军队的大时代背景里,整体的气势和过去不可同日而语。
黄晓明扮演的雷义方,他作为影片主角,面对下属的背叛、面对妻子的爱意,面对佟大为扮演的通讯兵的单纯,面对昔日同窗今日却为敌方的纠葛,都有着不错的表现,而在冰天雪地里被共军围困,杀掉自己坐骑来给士兵吃饱的那段戏,更是真真正正地打动了我。严格意义来说他属于“反派”,他面对“我军”带着酒跟花生米去软硬兼施的说降,竟然义正言辞地拒绝——这场戏其实充满着政治不正确,但是吴宇森能拍,电影也能上映,带给人们的思考,则远远多过过去那些拍摄气势恢宏内战场面的所谓战争大片。如同雷义方在影片里感叹的那样:早知道要打自己人,那打完日本人,就应该退役了。
《太平轮(上)》的高潮戏是淮海战役,这场战役的结局是毫无悬念的,但这也正好是电影带给我复杂情绪的地方。
虽然影片里,对雷义方这个角色做了很多虚构,但通过雷义方和那位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一样的战功赫赫、一样迎娶贵族小姐、一样死在国共内战、一样的瘸腿甚至一样的帅气等等元素,其实,熟悉近代史的人尤其是军迷都会知道,雷义方的原型,正是那位“战神”张灵甫。
张灵甫是一个民国时期的传奇军人,他在抗日战争里立下不少战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43年常德会战时,日军气势如虹大举侵略,占领湖南重镇常德,张灵甫率军在近乎折损殆尽的状况下收复了常德,获四等云麾勋章,成了一位抗战的大英雄;其率领的74军纪律严明,与民众关系融洽,故此,张灵甫与其部队在群众当中有着极高美誉。1945年抗战结束后,由于潜伏在国军内部的共党间谍出卖,给予了其错误的出战计划,而张灵甫在知道真相的情况下,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在共军诱敌深入,友军背叛拒不增援,面对共军高层的劝降,张灵甫仍不为所动,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坚持到最后一刻,最终在共军的地毯式轰炸里,悲壮地战死在孟良崮。
张灵甫这个人在历史上充满争议,我觉得无可厚非,功过可以任人评说嘛。最关键的是,得让人说。这次《太平轮(上)》是一个很好的契机,黄晓明的雷义方,虽然从名字就是虚构,但他可能是银幕上最接近我心目里张灵甫形象的角色了。看了一些访谈,黄晓明自己也提到对原型做过资料搜集,当中有很多细节包括说话的习惯与姿态,都体现出了这个角色和张灵甫的相似之处;作为一个演员,这么有心用功,是值得表扬的;而作为导演,吴宇森能够在一部商业电影里,让观众去了解这段历史,其意义已经不言而喻。
这也是我喜欢《太平轮》的地方。它跳脱出了过去拍摄这类内战题材的格局,完全站在反战的角度去看待这段历史。里面的主角们,都身不由己地卷进这场战争里,在接二连三的死亡里让观众叹息沉默。宣传说这是一部爱情片、这是一部灾难片,这是一部看金城武有多帅的花痴片……我觉得这都错了。严肃点,这是一部战争片。而且,是一部我们值得去关心,去思考的反战电影。
影片到结束,太平轮还没有起航。上部是战争片,下部是灾难片,其实就第一集来说,成品是非常完整的——最起码,雷义方这个角色是立住了。等到明年5月的下部,观众要关心的,就是剩下的这群主角,在太平轮上的颠沛流离了……
文/公元1874
看完《太平轮》,跟我去的两个朋友说了两句话,让我觉得挺有意思。一个朋友说,原来太平轮不是啥宝藏啊。我还以为是夺宝冒险的那种片子呢;另一个朋友说,还以为太平轮是航海题材的,结果船只出现了两回。我对他们说,靠,怎么会这么想呢?连太平轮事件你们都不知道?面对他俩迷茫的表情,我知道,他们一定以为我在装逼……
过了几天,我仔细一想,是啊,我是因为喜欢研究历史,尤其是民国,才知道“太平轮事件”。但普通人未必清楚,所以像我两个朋友一样,更多的观众都不知道《太平轮》真的在讲什么,也是情理之中的。还记得过去《太平轮》改过好几次名字,甚至叫过《生死恋》。这个听起来很像是韩国连续剧的片名虽然大俗,但是至少比《太平轮》清晰明了;后来看到台湾多了“乱世浮生”这个副标题,更觉得恰当。在中国要逼格就没有票房,实在是无奈之举。
《太平轮》的第一集虽然和太平轮本身的关联不大,但单独成篇,删掉金城武和日本妹子的戏份,其实显得不错。影片本身由雷义方的主线加上章子怡扮演的于真和佟大为扮演的佟大庆作为故事副线,从国民党的高层到士兵,再到流离失所的底层平民,故事的层次感已经足够丰富了。
佟大为在电影里饰演的是一个通讯兵,操着一口东北口音,人显得特别热情。在电影里,他自述已经打了好几年的仗,能从抗日战争到淮海战役,还能活下来,的确是个奇迹。这个幸运的小兵在那样的乱世里有很多,但是对准他们的笔墨却不多。过去像《大决战》这样的主旋律战争电影里,将军把手一挥,成千上万的士兵冲锋陷阵,一场战争死掉几十万人也稀松平常;而如今在《太平轮》里,用佟大庆这个角色,去反映出一场战争里每一个士兵都是那么的珍贵,尤为不易。
前几年冯小刚拍的《集结号》里,张涵予扮演的老兵就孜孜不倦地替自己部队的兄弟讨说法,试图从人性的角度去还原战争里那些通常被当做炮灰,但却又的确是鲜活生命的底层士兵的命运。更早一点的《拯救大兵瑞恩》,也抛出了“用八个人的生命去换一个人的生命是否值得”的伦理思考。在《太平轮》里,这种思考进一步的加强,尤其是在佟大庆和共军士兵一起烤野兔的场景里,上一秒双枪对峙的剑拔弩张,到下一秒一起吃肉的欢愉,这种展现人性的场景,也体现出了吴宇森导演自己的个人情怀——毕竟,过去男主角和反派双枪对峙,一定会打个你死我活;而如今,却能抱团取暖,哪怕是暂时的。
对于佟大为而言,这个角色虽然在电影里的地位不高,但戏份却很重要。他在电影里把自己东北汉子的性格展现无遗,帮助章子怡扮演的于真共度难关,那碗毫无配菜的面吃得叫一个热乎(我也奇怪自己为什么记得这个画面)。后面的岁月里,他把这张假的夫妻照当成了自己在战争里的寄托与思念,这种凄凉感觉令人扼腕。
《太平轮》不是佟大为第一次和吴宇森合作,七年前的《赤壁》里,佟大为去踢了一场足球,戏份不多,不过小兵的形象却让人记忆犹新;七年后,虽然还是小兵,但从古代三国变成了近代的内战,佟大为的戏份也愈发吃重,角色也更加的立体鲜明,就连角色的名字也只差一个字,明显得到了吴宇森的偏爱。某种程度上,《太平轮》的上集,亦是佟大为扮演的小兵佟大庆的乱世浮生。
末世画船,沉于流沙。孤臣孽子,世代隐喻。1949题材拍不好就不要去动,等不世出的电影人出现即可。吴宇森试图将国共内斗、中日世仇、兄弟反目裹在爱情万金油中,来涂抹这艘叫做“太平轮”的末世巨轮,他终于从一流的香港导演堕落为二流的好莱坞生意人。他不懂1949,不懂桃花扇底哀江南,也肤浅了爱情。
这是我写在短评里的话。
长久不动笔,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自己坐在桌前喝一杯酒,伴着窗外狂风呼啸,听蔡琴《渡口》,回想起64年前那个冬夜的海风中,太平轮如何一寸一寸静悄悄地沉没了下去,如同没有存在过一样,深感吴宇森这部耗时多年的电影,还没有蔡琴的这首歌来得恰如其分。
太平轮,太平轮,宁为太平犬,不做乱离人。
太平轮这个故事,大陆导演可能拍好,台湾人有可能拍好,唯独当下的香港导演很难交出一份满意答卷。1949年的台湾海峡,无才者管中窥豹无法竟全功,懦弱者避之唯恐不及。而吴宇森着实是愈发聪明了,他挑上了1949年1月27日的冬夜中,沉于台湾海峡的那艘渡轮,这个从谢晋开始,中国大陆最顶级的电影导演视若宝山的一个题材。《太平轮》拍好了,如投名状一般,影评人势将交口称赞,但如果拍得不好呢?
我是在未看到太平轮这电影之前,已经自夸,可以猜到这部电影的上下两部将如何分裂,看了之后果不其然:几位男女主人公不可避免地都与中日战争和国共第三次内战扯上关系,而在国军全线溃败的情况下,几位主人公背负着爱情与恩仇登上这艘画船,驶向他们命运的终点。
香港导演是真地不懂中国历史的,拍出来的历史电影都如二流武侠小说(《鸿门宴》),而所有的大格局题材他都像处理《赤壁》一样,上下两集,如TVB一般。吴宇森对中日战争和国共内战的认真劲头,还不如张艺谋在《活着》(哪怕《金陵十三钗》)中的付出,他以为砸些钱,做些功夫,就拍了那场你死我活、中华民族几乎是在自断经脉中做出选择的年代。
他拍不好战争,也当然就拍不好那艘游轮,是的,不是巨轮,是游轮。
肠肥必然脑满。精挑细选大明星加入贺岁档,兼顾一下大陆、日本、台湾乃至韩国的票房,吴宇森今日的选择,和当年那个在旺角街头刚刚辞去记者工作的年轻人的志气,相去甚远。
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说他们不懂历史,若不服气,就在脑海中尝试想想1949年1月27日,在黄浦江码头因为过于拥挤而跌落海中的孕妇们,还有那些明明已经无法维持秩序还努力去救人的国民党宪兵;去想想那些缺了胳膊断了腿,枕着步枪在寒风中睡在北平崇文门下的林彪军队;去想想淮海战役(徐蚌会战)结束后徐州市在街头的女大学生,她们跟着国军溃败的军卡车后面跑,大声哭着喊,“谁带我走,我就嫁给谁”;去想想在安徽滁州城内国共两军在大雾中对峙,共军将鸡汤煮熟了迎风送去香味,而那些饿死却最终没有投降的国军,或者去想想陈布雷为何自杀,去想想易地而处,你会不会登上那艘船?
你又可知道,一直有传闻说太平轮载有千斤黄金,是共军为阻拦黄金进入台湾而秘密炸沉。这种谣言在烟锁海峡的白红对峙时代,甚嚣多年。但那些至今无法找寻骸骨的遇难者中,除了国民政府的退休高官、富商名流、民国的文化精英之外,竟真的还有几位是共产党送去台湾建立网络的红色特工(张汉,余则成的原型之一),而他的女儿为父正名从辽宁走到香港,奔波多年。山河虽好非完璧,当死难的双方都是孤臣孽子,而你在为太平轮哀叹之时,你到底需不需要选择站在哪一边?
模糊的价值观是不需要选择的,没有读过这些,就任你再聪明也无法想象出来。你精挑细选俊男美女,既配不上当年上海滩的绝世繁华,更配不上北朝勃兴南朝断送的末世哀歌。众生皆苦,这世上有谁不死?死在泰坦尼克上,一定惨过在大萧条中自杀吗?太平轮是惨,但那个名唤中华的民族呢?如果真的能浴火重生,那无数埋葬在中国各处的民族菁华,死得是否值得?
吴宇森终于没有懂这些,他将一切裹在爱情的万金油中,打包送给了观众。他蜕变为一个和平主义者,在预告片中即宣称“与其把生命交给战争,不如献给爱情”,但这句话,毕竟还没有《宋家王朝》中蒋介石的那句“革命就是爱情,爱情就是革命”来得厚重。导演的悖论或许在于,你如果真是一以贯之的和平主义者,又为何让小马在《英雄本色》中的太平山顶说出“我做这一切是为了告诉别人,我失去的东西一定可以拿回来!”,那一句振聋发聩的台词。
历史不就是这句狠话中来去的吗?
当我们称一个东西、一件事为悲剧时,我们到底是在指代什么?写完这些,听到蔡琴另一首《请假装你会舍不得我》。或许因为是中国人的缘故,我始终认为太平轮的悲剧象征超过泰坦尼克号。最大的悲剧不是生死,不是情人远隔重洋,而是整个民族最优秀一代人的努力付诸东流水。1937,1949,1976,甚至今时今日的盛世,莫不如此。
太平轮不是五月花号,台湾岛也不是蓬莱仙山,而这土地上的人们,始终没有真正等来那艘能驶向彼岸的船,所以它出现在《老残游记》第一回的梦中,又在梦醒时遽然消失。又或者如奥斯卡王尔德所意指的悲剧意象,我们曾经建造过这艘巨轮,甚至登上过它许多年,但终于失去了它。
彼岸是西天取经路茫茫,何不看重脚下?
而对那些船上的同胞,但在沉没之时,我唯一奢望的,或许是历史真地记住了他们,真的,在离去时假装舍不得他们。
2014年12月1日大风夜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