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顾长卫
编剧: 顾伟
主演: 杨颖 / 陈赫 / 张鲁一 / 曹璐 / 王姬 / 更多...
类型: 喜剧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4-12-24(中国大陆)
片长: 98分钟
又名: 微时代的爱情 / 微信时代的文艺爱情 / Love on the Cloud / Literary Love in the Age of WebChat
IMDb链接: tt4242844
编剧: 顾伟
主演: 杨颖 / 陈赫 / 张鲁一 / 曹璐 / 王姬 / 更多...
类型: 喜剧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4-12-24(中国大陆)
片长: 98分钟
又名: 微时代的爱情 / 微信时代的文艺爱情 / Love on the Cloud / Literary Love in the Age of WebChat
IMDb链接: tt4242844
文/公元1874
不说这电影是顾长卫拍的,就算看十遍可能都感觉不到,因为这根本一点都不顾长卫啊!但偏偏,《微爱之渐入佳境》还真就是他正儿八经打上了“顾长卫作品”的最新之作。
顾长卫过去的作品基本都是属于苦大仇深那一类型的,十年前的《孔雀》描述了一家拧巴的人和一堆拧巴的事,《立春》里的王彩玲更是让人又唾弃又同情,《最爱》虽然被改得体无完肤,但艾滋病人的绝恋依然充满着看不到希望的阴霾。整体来说,顾长卫的作品都挺苦的,是这个时代的一剂猛药。
《微爱之渐入佳境》和之前这几部作品比较起来,明显欢快了许多。故事以三个北漂的文艺青年的创业梦开始,他们三位里,一个是编剧,一个是导演兼主演,一个是摄影,想拍一部名为《与狼人同居的日子》的电影,于是开始了找投资,再根据投资人的意愿改剧本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按捺不住寂寞的编剧微信摇了一摇,摇到了车模杨颖,故事就此开始。
虽然《微爱之渐入佳境》披着一层喧闹的喜剧外衣,但内里依然是顾长卫作品一贯的主题:悲叹理想的死亡。这次在电影里,成为理想主义代名词的是张鲁一扮演的北漂小演员。他在电影里为戏痴狂,顾长卫把全片最具浪漫色彩的镜头也用到了他的身上——飘散的羽毛缓缓陨落,浪漫却又悲情。
和投资人见面、改剧本的过程都充满了浮夸的喜剧色彩,这和过去的顾长卫大相径庭。他玩得倒是挺开心的,里面还夹杂了一段惊悚片的拍摄——由于大家看之前根本想不到一个都市喜剧片还来这么一出,所以,真的吓到了不少人,比如我,比如和我一块儿去的朋友。这也证明,顾长卫真是玩得太开心了,这个老艺术家疯起来,也是让人大跌眼镜。
如果严格的去要求《微爱之渐入佳境》,想必没什么意义,这就是一部在圣诞档让大家图一乐的电影,里面的北漂青年拿到定金就能在北京东三环的双井租房,还遇到一个文艺女中年,肯听她唱歌就可以减房租的女人当房东,即便最后一个人也要住那么大一个屋子,这些显然都是和现实脱节的。不过,就像陈赫在路边吃烤鸭一样,电影本来就没打算还原真实北漂青年是什么样的,所以里面的浮夸,某种程度上也就成了戏谑,更何况最后一个狼狈离开北京,一个灰溜溜地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失落,一个以自我牺牲的方式完成了文艺梦,顾长卫用这“梦想三剑客”的结果告诉大多数北漂青年,梦,不是那么好做的。
只是,这到头来还是一部都市喜剧,还是一部贺岁档的都市喜剧,所以有了最后那5分钟,将前面一个半小时苦心经营的故事推倒重来。破镜重圆,房租也减了,梦想三剑客变成两个,恩怨也烟消云散,可以继续追梦。虽然陈赫的嘴里口口声声说着“渐入佳境”,虽然在那么多疯狂搞笑的段子里看起来幽默感十足,但讲真,想到中间张鲁一饰演的黄小瓜之死,我觉得这《微爱之渐入佳境》依然充满着对文艺青年的恶意,还是顾长卫的主题——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死亡。
而像男主角陈赫和女主角杨颖的爱情,同样也经不起推敲。做饺子就能让一个在北京的漂亮女车模爱上自己,还是通过微信摇一摇认识的,这样的故事实在已经离地万里了,讲真,还是那个问题,没有最后5分钟的大团圆结局,两个人陌路,女主角巴黎香港乱窜,男主角灰溜溜的回到五台山,这个是才真正的现实。微信摇一摇能摇出真爱吗?一万个能成一个,就已经是大恩大德老天开眼了。总觉得顾长卫如果按照《立春》的路数来拍,也能把《微爱》弄成那种惨惨萧条的调调。
至于最后要吐槽的就是片名,什么渐入佳境,搞得跟那种几百万投资九流明星演的山寨电影一样。《微信时代的爱情》这个原来的片名多好!难道和腾讯没有谈下来赞助吗?不过这样做的好处呢,是有了拍续集的空间。《微爱之欲仙欲死》、《微爱之春风拂面》,《微爱之一步之遥》……无穷无尽焉!
第五代的导演们如今过得都有些尴尬,这批深深打上时代烙印的创作者,迟迟无法从自己的时代里走出来,结果纷纷变成了老同志。什么是老同志?其实无关年龄,文艺青年过了气,又放不平心态,放不低架子,偏要以为自己的时代才是正路。
身为老同志看待年轻人,总以为他们太也浮躁,简直忍不住跑到他们的前头去指手画脚。陈凯歌当年拍《搜索》,年轻的观众或有点吃惊,这位以“思想性”著称的导演,居然会如此的肤浅。肤浅吗?当然。为什么?老了呗。
偶尔的,老同志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忽然感到自己又有机会抓住新时代。我们心照不宣,老同志怎么能抓得住新时代?有些老同志却意识不到这件事,毅然决然地奋起装嫩,结果只能是惨烈收场,自取其辱。
和陈凯歌的《搜索》一样,顾长卫的《微信之渐入佳境》也是老同志误以为抓住了时代梗的路数。这多少有些像春晚小品生硬地爆了三两句网络流行语,年轻人呵呵大笑,老同志得意洋洋:我只是不愿放下身段,其实我仍走在时代最前面。
是吗?呵呵。
老同志硬要扮嫩这件事,效果往往是灾难性的。2014年张艺谋有个戏叫《归来》,老同志们总以为自己随便就“归来”,但其实他们做的事叫做“回去”才是。
老同志顾长卫的戏,从《孔雀》起到《立春》算是拍完了,来来回回就是一个事:老文青的惨淡生活。当顾长卫要把这么个哀哀怨怨的事,装进喜剧的包裹里去讨好年轻人,结果是他自以为玩转了励志、爱情、惊悚等等元素,殊不知根本就是精神分裂的拼盘式电影。
《微爱》是个非常纠结的戏,文艺三贱客本来很贱,拉投资拍电影的故事,成功的标准是什么?顾长卫自己都打出了特效字幕:钱钱钱!老同志的问题是不甘于此,青春励志为了钱,那不行。把钱包装成理想如何?年轻人为了钱奋斗来奋斗去,最后发现理想才是更要紧的事,结尾要大团圆?那不行,就为了理想,就实现了?没牺牲啊,得走心啊。
结果大家都看到了,一个在钱、成功和理想间打转儿的青春喜剧,男配黄小瓜到底从楼下跳下去了。在老同志的理解里,一定要跳,不跳不够惨,不惨不打动人,不打动人不要紧:我们为了艺术啊,我们又被自己感动了啊。
第五代的老同志们就是如此,就算是要拍一个喜剧,他也会报复性插入大段惊悚恐怖的剧情,就算是大团圆结局,他也会让一个动物性的人物忽然为了艺术跳了楼。你无法理解他的愤怒来自哪里,他就是戾气丛生,一边赚钱一边嫌钱脏,一边生自己的气一边又在生时代的气。
在《微爱》里,一边在疯狂地讽刺植入广告,又一边自己又在疯狂地植入广告,整个影片就是这么分裂。年轻的观众会看到一位语无伦次的老同志,他就像是个醉酒汉似的张牙舞爪,不知所谓。顾长卫在片里扮了个聋哑人,跑宣传他又说“我看着木纳其实有喜感”。你看,老同志就是如此,他们自以为装聋作哑赚着钱追求着艺术,其实无非是一次拙劣的走心表演而已。
2011年春,我在北京结识一帮青年,他们生活在文艺的国度里,张嘴是蒙太奇、闭嘴是毕加索,他们没有柴米油盐的琐碎和车贷房贷的压力,只有一腔热血和文艺之心,滚烫而闪耀。
之后几年,我几乎没见过他们,只关注他们QQ的心情,从“今天我又见到姜文了,好激动”、“跟哥们组了一个乐队,超牛逼”到“还是自己的家乡有味道”、“老家的房子怎么这么贵”,短短的时间,曾经记忆中的他们生活好像换了人间。有一个哥们的心情:“买房了,得努力挣钱了。”此后,再也没有更新过。
这些生活中的事情像极了顾长卫电影《微爱之渐入佳境》里的情节。
这是一部出乎意料的片子,本以为是一个拍给90后观众看的小妞电影,结果电影商业属性外壳下承载了太多导演的私货——梦想照不进现实。曾经看过一句话:“很多导演一生都在拍一部片子。”其实,顾长卫也是这样的,从最早的《孔雀》到《立春》,再到现在这部片子,他都是讲述生活与理想的矛盾和纠缠,只是时间和地点换了,但是这种焦灼的状态依然存在。
沙果,一个“北漂”编剧,和他的兄弟黄小瓜、阿呆组成“梦想三剑客”,一心想拍一部叫做《与狼同居的日子》的电影,但是,他们与自己的理想始终一步之遥,甚至在追梦的过程中,他们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强大的生活面前,理想变得一文不值,他们一次次的被生活碾压,最终逃离了北京。
电影中的悲剧人物是黄小瓜,他在经历了一次次的惨败之后,回家变卖家产凑足钱来北京排练话剧,而后在癫狂的排练之中坠楼而死。这和顾长卫的第二部电影《立春》中的王彩玲是相似的,王彩玲也曾穿着歌剧服装跳楼自杀,最后还是败给了生活。
在黄小瓜的世界里,生活和梦想是二元对立的,他会觉得放弃梦想就是向生活妥协,这也是他所不能接受的,但是,在房东大姐的“这是北京,这是CBD”的吵吵声中,梦想已经把他们剥光了,只剩下尊严,也许他们不知道,房东大姐曾经是唱歌剧的,也曾在《为了艺术为了爱情》中激情澎湃。
电影中的每个人物都在世俗生活中苦苦挣扎着。黄小瓜为艺术牺牲,阿呆为了艺术出卖兄弟和灵魂,沙果遭遇了爱情失败和理想破灭,回到家乡开饺子馆。生活永远是最厉害的编剧,它用一个叫岁月的东西,磨平你的棱角,冷却你的激情,然后在它的戏剧里给你安排了一个最世俗的角色,平平庸庸,直到终老。
顾长卫聚焦的是当代年轻人的状态,并用了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整个电影呈现出来,嬉笑之中有深情,贱浪之中有真爱,但是批判力度不及《孔雀》和《立春》,电影给了观众一个光明的结尾——女神回归,事业渐入佳境。也许,这些情节只有电影中才能产生,这时候,电影才是一个造梦的工具。都说艺术模仿生活,但生活要比艺术难的多,姜文说,一代人来,一代人去,太阳照常升起。但更多的人的太阳并没有升起,他们也只会再给家人打电话时说:“我在北京,挺好的。”挂下电话,泪流满面。
2010年冬,我考研失败,回家途中遇见一个老乡。
他问,哥,你是干啥的。
我说,我还是学生。
他给我让了根烟说,当学生好,我早就不上学了,现在在北京开老挖,今年挣了30多万,家里让我相亲,准备在县城买一套房子……
不知道多少人和我一样,看见演员表里有陈赫,就已经默默地把这部电影的标签定义在爆笑喜剧上。
看完电影的那一刻,我意识到这么想我才是个傻子呢。
这绝不仅仅是一部喜剧电影,他看起来确实很幽默,但是骨子里却有着我们这代人都难以掩盖的彷徨和忧伤。
影片取名《微爱之渐入佳境》,看起来颇有些市场化的走向,但里子却完全只有顾长卫三个字。
对于顾长卫来说,色彩和人物在镜头里的质感是十分重要的。我想我们都看久了顾导保守的颜色,却也忘了这毕竟是一个花花世界。这部电影顾导用色彩阐述了这个时代,千篇一律,但却可以在我们脑海中上天入地。这是一个想象的时代,所以我们的色彩其实本质是如此的暗淡。
不过我想说的是,同样是执着于大特写,对陈赫的用法,顾导比张一白导演更是老谋深算一些。陈赫不是颜值很高的男演员,所以你特写希望突出他的颜值,这就是笑场,而顾导却突出了陈赫的贱以及彷徨,将这个人的张力通过几个特写表现的十分到位。
导演希望表达的并不是一个爱情故事。
爱情作为一个时代的缩影,往往很有代表性。
整部电影在表达的是导演的担忧和叹息。
当他看见我们这一代,微信一代的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又有谁不会一声叹息呢?
没错,这是我们的时代,但是这个时代从来不属于我们。
影片里通过几个年轻人的形象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梦想,离卑微的我们到底有多远?”
顾导通过三个最普通的都市青年形象,替所有人回答了这个问题。说句实话,真正沉下心客观的描述微信时代最底层文艺创作者以及追梦的年轻人生活状态的电影,只有这一部看起来是真实的。这是幸运,也是不幸。
第一个形象就是陈赫扮演的主人公。
这是最普通的形象,他活在幻想里,试图创造一个完美的故事。他生活的世界和他想象的世界如此格格不入。在他的想象世界里,姑娘是爱他的,生活是顺利的,理想是可以实现的。在现实里,姑娘说我们还是做朋友吧,生活也停在一个无比艰难的阶段,甚至于理想也变得遥不可及。
所以,给任何一个人都会放弃吧。
这就是第一个形象,懦弱的理想者。他们能深刻体会到梦想的无力,可是他们又毫无办法,于是只好放弃。
这样的人跟我们的时代一样,最大的优点就是,放弃的越快,重新开始的也越快。
梦想之所以离我这么远,是因为那些朋友离开我之后,我发现,只有我一个人还在这条路上走。孤独感让我只好放弃,当我发现,那个姑娘其实不是仙人,只是个忙人的时候,我会重新振作。因为,梦想的路上,有你相伴。
我想这大概是这部电影要讲的关于爱情的第一个道理。
爱情和梦想并道而驰,有了一个陪你追梦的人,才有了渐入佳境的生活,即使那前奏是几个响亮的耳光。
放弃不可怕,只要追上去,把她追回来。
放手不可怕,只要冲上去,死乞白赖地坐在车上,就好。
第二个形象就是摄影师。
这是个聪明人,聪明到愚蠢。
我们身边这样的人着实也有点多,他们以为只要机关算尽就能优哉游哉,就能掌握遥控器。但其实他们忽视了,我们这代人从来都没有过遥控器。我们被另外一群社会上的人所控制。
我们雄心万丈,却不得不顺从;我们才华横溢,却不得不卑躬屈膝。
说好听的是为了生活,说不好听的是为了成为他们。
第三个形象就是演员。
这个人物是整个电影最好的人物,因为他是最伟大的殉道者。
演员之死这一幕,顾长卫导演讲一个电影导演的镜头感和话剧舞台的空间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与此同时,讲一个演员癫狂的状态演绎地如此充满想象力,让我嗔目结舌。
面对这样的时代,那些才华横溢的年轻人,被那些掌握权力的人欺骗,被那些聪明的朋友玩弄,被自己喜欢的姑娘背叛。
面对着几千的房租无奈,面对着自己的才华被现实磨平,他们惊慌失措。
他们不属于这个时代,他们不属于任何时代。他们属于自己,他们可以放下身段,他们可以放下尊严,他们甚至可以放弃生命。
奋不顾身,只为了有一个舞台。
这是一个剧组的标配,通过这三个人物构成了一个剧组,也构成了我们这个时代最基础的三种形象。
人生本就是一场戏,不外乎阴谋、死亡和平庸。
整部电影看起来很舒服,喜剧片的包装下,微信时代年轻人堪忧的精神状态以及迷茫的生活态度却在笑声中被体验到。
当我看到陈赫拼命写剧本的时候,我真的被打动了,曾经的我也是如此,我窝在一个小屋里,为了别人的一句话,不停地废寝忘食地修改着自己的剧本。明明知道也许成名只是遥遥无期,但没办法,年轻人总要有点奔头。
关于爱情,电影倒没有着重描写。
所谓微信时代的爱情,常态是一夜情,两个人几句话聊到了一起,睡到了一起。
但影片渲染的却是传统的爱情。真正的爱情不是靠一个所谓聊天工具绑定的。
真正的爱情是忘不掉。
就算我们互相拉黑,就算我们不在对方的通讯录里,仍然可以念着对方。
这才是顾长卫的爱情。
下面要讲一讲演员了。
陈赫非常出色,他终于不再是曾小贤了。他是陈赫。他可以忧伤,可以流泪了,可以一本正经了。再这样一个很曾小贤的角色里,也能一本正经了。这是我喜欢的陈赫。真正的喜剧演员不一定很帅,但是一定要打动每个人。陈赫做到了,这次的表演,夸张但不做作,忧伤但不忧愁。我被打动了,不是因为曾小贤,而是因为陈赫。我曾经说过,你死在曾小贤上了,现在我要说,你是喜剧演员陈赫。
杨颖的表演很本色,在很久之前,我们都不能想象杨颖这种女神是这样的。那两巴掌,酸爽。
阿呆与阿瓜,这我倒感觉有些致敬的意思。如果看过《红色》的人,应该会对演员印象深刻,没错,就是他。这次的表演一如继往的棒。
当然我们还需要感谢姜武、王宝强、佟大为、顾长卫夫妇的友情出演。
影片中另外一个我比较喜欢的点就是顾长卫对于电影市场的揭露。
在这样一个运作条件下,怎么会有好电影?
最后我想说,我生活在这个时代,我不后悔。
我热爱电影,我也不后悔。
我知道最后我也许会因为一直都无法被人挖掘而像剧中人一样回家包饺子,但,至少,我曾经奋笔疾书过。
我不后悔。
以前我跟编剧一样以为电影是编出来的,现在才发现,电影在我的生活里。
谢谢顾长卫,让我知道,就算粉身碎骨,我也只好做那个一路狂奔的少年。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