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元1874
精神病人的故事,是很适合拍成电影的。神神叨叨的主角从睡梦里醒来,人格分裂的故事走向,在崩溃和自我拯救当中游走,这些都很容易拍出电影感。我很喜欢的《致命ID》《搏击俱乐部》《美国精神病人》,都是以此为题,成为该类型的翘楚。
但是精神分裂在国产电影审核的当下,又成为了创作者们“耍赖”的一个法宝。由于审核制度严苛且奇葩,很多电影尤其是惊悚、恐怖类型为了过审,前面装神弄鬼80分钟,最后10分钟以主角“精神分裂”为由草草结尾,本来可以深挖的精神病人题材,就活生生地成为了主创敷衍了事不思进取的手段。
于是乎,当发现《暴疯语》也是这类题材的电影时,还是刘青云+黄晓明这么听上去很不靠谱的阵容(很难想象一个香港老牌影帝和内地公认不会演戏只会耍帅的男演员在一起演对手戏是什么感觉),我也情不自禁地捏了一把汗。不过看完之后,觉得,还是有意外的地方。
《暴疯语》的故事很简单。刘青云扮演一个精神有问题的人,几年前幻觉发作,失手杀死了自己的妻子,因而被关进精神病院,接受主治医生黄晓明的治疗。康复后他重入社会,但却依然饱受幻觉困扰,黄晓明为了保存自己的名誉,私底下开始重新治疗刘青云。
故事本身来说没什么特别有新意的地方,如果是跟我一样,看过这类题材比较多的观众,看到一半应该就可以猜到真相如何。之前一直以为会是一个偏重口味的剧情,刘青云摆出了他当年在《目露凶光》里演精神病人的调调,于是我觉得怎么也得再杀几个人不是?实际上本片的警匪、凶杀味道很淡,主要就是一个治病救人、自我拯救的故事。
故事不意外,意外的是黄晓明和刘青云的对手戏。在前段时间《冲锋车》的影评里我提过,大陆演员和香港演员来自两套完全不同的教学体系——大陆是中戏北电居多,而香港则是TVB艺员训练班;再加上不同的拍片风格——大陆的导演基本师从于前苏联电影体系,而香港则从80年代新浪潮开始,带着一点点好莱坞却更多是洋为中用的本土烙印,所以当两拨演员弄在一起的时候,很容易让观众觉得突兀。
但好在黄晓明的状态融入得不如,影片故事发生在香港,但是黄晓明操着普通话和刘青云对戏,整体的感觉没有给观众觉得很怪异,反倒是他文质彬彬的木讷形象,很适合一个喜恶不行于色的医生形象。而刘青云则还是他的惯常发挥,十多年前那部林岭东的《目露凶光》里,他已经将这类角色处理得很好。
整个故事的主题是“战胜心魔”,黄晓明和刘青云都面临着自我拯救,他们最终都找到了自己的归宿,虽然得到的代价都很沉重。这是一个悲剧,但最后却看得令人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感觉,用傻根的哲学观来说——不抛弃,不放弃,不仅是对病人,也是一个正常人对自己要做的事。莫名想起黄家驹的歌:越过痛楚,战胜心魔觅自我。
PS:叶璇虽然就那么几分钟的演技,但我是真心喜欢这位经常甘当绿叶的女演员。推荐留意到她的观众,看她的演技代表作:《头七》。至于扮演黄晓明另一半的薛凯琪,在片中基本没什么存在感,当她打酱油就行了。
精神病人的故事,是很适合拍成电影的。神神叨叨的主角从睡梦里醒来,人格分裂的故事走向,在崩溃和自我拯救当中游走,这些都很容易拍出电影感。我很喜欢的《致命ID》《搏击俱乐部》《美国精神病人》,都是以此为题,成为该类型的翘楚。
但是精神分裂在国产电影审核的当下,又成为了创作者们“耍赖”的一个法宝。由于审核制度严苛且奇葩,很多电影尤其是惊悚、恐怖类型为了过审,前面装神弄鬼80分钟,最后10分钟以主角“精神分裂”为由草草结尾,本来可以深挖的精神病人题材,就活生生地成为了主创敷衍了事不思进取的手段。
于是乎,当发现《暴疯语》也是这类题材的电影时,还是刘青云+黄晓明这么听上去很不靠谱的阵容(很难想象一个香港老牌影帝和内地公认不会演戏只会耍帅的男演员在一起演对手戏是什么感觉),我也情不自禁地捏了一把汗。不过看完之后,觉得,还是有意外的地方。
《暴疯语》的故事很简单。刘青云扮演一个精神有问题的人,几年前幻觉发作,失手杀死了自己的妻子,因而被关进精神病院,接受主治医生黄晓明的治疗。康复后他重入社会,但却依然饱受幻觉困扰,黄晓明为了保存自己的名誉,私底下开始重新治疗刘青云。
故事本身来说没什么特别有新意的地方,如果是跟我一样,看过这类题材比较多的观众,看到一半应该就可以猜到真相如何。之前一直以为会是一个偏重口味的剧情,刘青云摆出了他当年在《目露凶光》里演精神病人的调调,于是我觉得怎么也得再杀几个人不是?实际上本片的警匪、凶杀味道很淡,主要就是一个治病救人、自我拯救的故事。
故事不意外,意外的是黄晓明和刘青云的对手戏。在前段时间《冲锋车》的影评里我提过,大陆演员和香港演员来自两套完全不同的教学体系——大陆是中戏北电居多,而香港则是TVB艺员训练班;再加上不同的拍片风格——大陆的导演基本师从于前苏联电影体系,而香港则从80年代新浪潮开始,带着一点点好莱坞却更多是洋为中用的本土烙印,所以当两拨演员弄在一起的时候,很容易让观众觉得突兀。
但好在黄晓明的状态融入得不如,影片故事发生在香港,但是黄晓明操着普通话和刘青云对戏,整体的感觉没有给观众觉得很怪异,反倒是他文质彬彬的木讷形象,很适合一个喜恶不行于色的医生形象。而刘青云则还是他的惯常发挥,十多年前那部林岭东的《目露凶光》里,他已经将这类角色处理得很好。
整个故事的主题是“战胜心魔”,黄晓明和刘青云都面临着自我拯救,他们最终都找到了自己的归宿,虽然得到的代价都很沉重。这是一个悲剧,但最后却看得令人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感觉,用傻根的哲学观来说——不抛弃,不放弃,不仅是对病人,也是一个正常人对自己要做的事。莫名想起黄家驹的歌:越过痛楚,战胜心魔觅自我。
PS:叶璇虽然就那么几分钟的演技,但我是真心喜欢这位经常甘当绿叶的女演员。推荐留意到她的观众,看她的演技代表作:《头七》。至于扮演黄晓明另一半的薛凯琪,在片中基本没什么存在感,当她打酱油就行了。
记得很久以前,我有个想法。认为,所谓这个世界上的疯子,只能是与众不同的另一类人。甚至说是超越了常人的思维和想法,表现的有些与正常人不同,而被人们给标签化了。其实,反过来说,如果这个世界是属于疯子的,那么一个正常人或许在这个世界里就是大多数人眼中的疯子吧。
有一个故事,说,在一个小岛上有一群特别的人类,他们三只手劳动,有三只脚行走,有一个正常人听说了,就想,如果去岛上捉一个三手三足的人回来,收费参观的话,一定可以赚很多钱。结果,你或许已经知道,这个人到了那个小岛就被人给抓住,然后收费被参观了。所以,我上面啰里啰嗦一大堆,你明白吧。
很多时候,疯子只是超越了正常人思维逻辑的另一群人。而更多时候,疯子和天才之间,或许只差了一个脚步的距离,有一本书叫《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关于疯子更多的有趣的知识,建议你看看这本书。希望你看完之后,不会怀疑自己的人生。这个世界有多少的正常人,便会有多少的疯子。情绪化的东西,几乎人人都有,有些人善于隐藏和克制,而有些则不然,于是后者就被定义为了精神疾病患者。
好了,说回到这部电影本身。片子导演叫李光耀,是的,和刚刚去世的新加坡前总理名字一模一样。之所以会选择拍这样题材的电影,他在见面会现场告诉观众,灵感和想法来自于他每天看新闻得到的讯息。在现在这样一个节奏飞快,每个人压力很大的社会,很多人都面临情绪化的问题。当然,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导演这部电影的构思和主题除了映射现实社会外,在表达方式和主要内容上,也借鉴了电影《催眠大师》和《搏击俱乐部》。
其实就整部电影而言,是刘青云和黄晓明之间的两人戏,其余配角完全就是绿叶,起到推进故事发展和过度的作用。估计看完整部片子,叶璇的粉丝要失望了,因为叶璇在片名出来前打了个酱油然后就立马挂掉了。而至于鲍起静老太太,她的眼神是用来吓人的,她的戏份虽然不多,但每一次出现都会有让人背后冒冷汗的感觉,尤其是那一抹似笑非笑的诡异眼神,整个影院不知道多少人被惊吓到。出场不多,但每次都是惊鸿一瞥,让观众印象深刻,如此而言,她被提名第51届台北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当之无愧。
刘青云大哥演了一个病人,压力大,情绪化,还人格分裂。总之,他已经是一个戏精了,入戏容易,出戏也容易,没有留下什么拍戏后遗症,这是他现场对观众说的。他在片中的表演已经达到了心中无戏,身体有戏的表达了。就像张无忌学太极,等到张无忌忘得差不多,张三丰也就放心的让他出去PK了。我觉得,刘青云大哥,现在演戏的情况,已经到了这种无我忘我的境界了。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动作,都能很自然的将观众带入到电影的氛围当中去。
至于我们的晓明,则依然一直在耍酷和“二”,然后嘴里一直念叨,药不能停。实话说,晓明在本片的表演有进步和提升,但依然难以改变他在观众心中留下的刻板印象。看来,想要摆脱二哥的称呼,晓明在以后的表演中要更加努力才行。如果说,青云大哥的表演是不显山不露水的表达,那晓明的表现则完全是为了表演而表演,不否认,他演的很好,但自我雕琢的痕迹太明显,这一点观众有点反感。
尤其是,当黄晓明和刘青云两人对戏的时候,两人功夫高低,当下立见,毕竟不属于一个重量级。心里念想着,和刘青云大哥对戏的是古天乐或者是刘德华,郭富城也可以,最起码两个重量级的演员之间的彪戏,才能让观众看出爽爽的感觉。比如《暗战》中的双刘对决,以及《窃听风云》中的刘青云和古天乐。
而且,很奇怪,本来是一部惊悚悬疑的电影,但当两人对戏的时候,笑点突然就出来了,而且很密集,这点很怪。其中最佳经典台词是“今天你有没有吃药?”和一个男的对另一个男的说“你要对我负责“。很奇怪,一个男的对另一个男的说,你要对我负责,我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了。哦,对了,《失孤》里,刘天王也对井柏然说了同样的话。奇了怪了,最近导演好像都喜欢让一个人男的对另一个男的负责了。
当然,整部戏而言,两人对戏很高能,也喜感很多,不过,别笑,片子不错,看出导演的用心。有些细节和场景,需要观众自己慢慢揣摩和体会,比如为什么黄晓明一直不要孩子等。还有,最后通过打碎玻璃的场景也很有心理学中的“镜中我”的意味。
一定不要往下看的分割线(前方高能剧透)
——————————————————————————
其实,这部电影讲的就是,刘青云饰演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黄晓明饰演的精神医生的治疗。可是到了最后却发现,精分病人痊愈了,主治医生却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 真是巧合,两位香港新导演的电影同一天上映,两部片都是三字片名,李光耀的《暴疯语》和刘浩良的《冲锋车》,而且这两部片背后都获得很多知名导演监制支持。单说在电影圈眼熟程度,编剧出身的刘浩良可能大些,编剧作品包括《枪王之王》、《飞砂风中转》、《画皮》,李光耀大家或许只知道名字与刚去世的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同名。
有一个故事,说,在一个小岛上有一群特别的人类,他们三只手劳动,有三只脚行走,有一个正常人听说了,就想,如果去岛上捉一个三手三足的人回来,收费参观的话,一定可以赚很多钱。结果,你或许已经知道,这个人到了那个小岛就被人给抓住,然后收费被参观了。所以,我上面啰里啰嗦一大堆,你明白吧。
很多时候,疯子只是超越了正常人思维逻辑的另一群人。而更多时候,疯子和天才之间,或许只差了一个脚步的距离,有一本书叫《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关于疯子更多的有趣的知识,建议你看看这本书。希望你看完之后,不会怀疑自己的人生。这个世界有多少的正常人,便会有多少的疯子。情绪化的东西,几乎人人都有,有些人善于隐藏和克制,而有些则不然,于是后者就被定义为了精神疾病患者。
好了,说回到这部电影本身。片子导演叫李光耀,是的,和刚刚去世的新加坡前总理名字一模一样。之所以会选择拍这样题材的电影,他在见面会现场告诉观众,灵感和想法来自于他每天看新闻得到的讯息。在现在这样一个节奏飞快,每个人压力很大的社会,很多人都面临情绪化的问题。当然,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导演这部电影的构思和主题除了映射现实社会外,在表达方式和主要内容上,也借鉴了电影《催眠大师》和《搏击俱乐部》。
其实就整部电影而言,是刘青云和黄晓明之间的两人戏,其余配角完全就是绿叶,起到推进故事发展和过度的作用。估计看完整部片子,叶璇的粉丝要失望了,因为叶璇在片名出来前打了个酱油然后就立马挂掉了。而至于鲍起静老太太,她的眼神是用来吓人的,她的戏份虽然不多,但每一次出现都会有让人背后冒冷汗的感觉,尤其是那一抹似笑非笑的诡异眼神,整个影院不知道多少人被惊吓到。出场不多,但每次都是惊鸿一瞥,让观众印象深刻,如此而言,她被提名第51届台北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当之无愧。
刘青云大哥演了一个病人,压力大,情绪化,还人格分裂。总之,他已经是一个戏精了,入戏容易,出戏也容易,没有留下什么拍戏后遗症,这是他现场对观众说的。他在片中的表演已经达到了心中无戏,身体有戏的表达了。就像张无忌学太极,等到张无忌忘得差不多,张三丰也就放心的让他出去PK了。我觉得,刘青云大哥,现在演戏的情况,已经到了这种无我忘我的境界了。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动作,都能很自然的将观众带入到电影的氛围当中去。
至于我们的晓明,则依然一直在耍酷和“二”,然后嘴里一直念叨,药不能停。实话说,晓明在本片的表演有进步和提升,但依然难以改变他在观众心中留下的刻板印象。看来,想要摆脱二哥的称呼,晓明在以后的表演中要更加努力才行。如果说,青云大哥的表演是不显山不露水的表达,那晓明的表现则完全是为了表演而表演,不否认,他演的很好,但自我雕琢的痕迹太明显,这一点观众有点反感。
尤其是,当黄晓明和刘青云两人对戏的时候,两人功夫高低,当下立见,毕竟不属于一个重量级。心里念想着,和刘青云大哥对戏的是古天乐或者是刘德华,郭富城也可以,最起码两个重量级的演员之间的彪戏,才能让观众看出爽爽的感觉。比如《暗战》中的双刘对决,以及《窃听风云》中的刘青云和古天乐。
而且,很奇怪,本来是一部惊悚悬疑的电影,但当两人对戏的时候,笑点突然就出来了,而且很密集,这点很怪。其中最佳经典台词是“今天你有没有吃药?”和一个男的对另一个男的说“你要对我负责“。很奇怪,一个男的对另一个男的说,你要对我负责,我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了。哦,对了,《失孤》里,刘天王也对井柏然说了同样的话。奇了怪了,最近导演好像都喜欢让一个人男的对另一个男的负责了。
当然,整部戏而言,两人对戏很高能,也喜感很多,不过,别笑,片子不错,看出导演的用心。有些细节和场景,需要观众自己慢慢揣摩和体会,比如为什么黄晓明一直不要孩子等。还有,最后通过打碎玻璃的场景也很有心理学中的“镜中我”的意味。
一定不要往下看的分割线(前方高能剧透)
——————————————————————————
其实,这部电影讲的就是,刘青云饰演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黄晓明饰演的精神医生的治疗。可是到了最后却发现,精分病人痊愈了,主治医生却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 真是巧合,两位香港新导演的电影同一天上映,两部片都是三字片名,李光耀的《暴疯语》和刘浩良的《冲锋车》,而且这两部片背后都获得很多知名导演监制支持。单说在电影圈眼熟程度,编剧出身的刘浩良可能大些,编剧作品包括《枪王之王》、《飞砂风中转》、《画皮》,李光耀大家或许只知道名字与刚去世的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同名。
《暴疯语》故事关注的是精神病人问题,有尔冬升和罗志良监制。尔冬升在八十年代曾经拍过《癫佬正传》,那一部同样是关注精神病人群体,关于他们与社会的关系。这部电影比较偏向社会写实,还有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怀。
《暴疯语》一开始的时候同样会令人有这种感觉,它具有一定社会探讨与人文关怀,它以一宗杀妻案开始,刘青云饰演的范国生因为杀害妻子,精神报告调查显示他有精神病,需要接受精神科治疗,于是周明杰(黄晓明 饰)成为了他的主治医生。三年后范国生完成治疗,在社工帮助下重新回到社会如何重新开始,还有社会对精神病康复者如何看法,我觉得在影片的前半部分还是有社会性。但随着剧情发展,不难发现内容慢慢偏离,关注的焦点从范国生转移到周明杰,然后去深挖周明杰这个人物,真实的范国生慢慢退出,虚幻的范国生牵出周明杰的经历,影片从头到尾黄晓明就像被刘青云牵着走的感觉。
影片内容和风格最终还是在商业片格局范围,编导在片中大玩悬疑和惊悚,鲍起静在片中总是那么阴森,要么是冷不防出现,要么镜头把鲍起静拍得面容扭曲,丧女之痛令她的精神状态恍惚,这又是另外一个精神病患者的例子。
《暴疯语》设置了好多悬疑元素,让人感觉这是一部很烧脑的电影。但我想说影片在叙事过程和影像表现看似设了很多悬疑和玩了不少技巧,但其实并不高明,也未让人最后恍然大悟的感觉。周明杰在自己办公室看到一对母子来求医,这一场虚幻的痕迹相当重,就算一开始不知道这对母子就是最后周明杰的童年,你也能判断这是一个虚幻场面,再看下去,你也能渐渐猜到他们的关系。范国生试图跳楼自杀,结果忽然出现个道友疯子,范国生失手把他头撞墙上,周明杰后来回到现场捡手机,那一场影像十分恍惚,但也能猜到道友并未气绝,后周明杰解决手尾。后来周明杰单独为范国生治疗,同样能从对白和两人演绎的状态判断出,周明杰不过是另外一个范国生。
看到有把去年类似题材的《催眠大师》和《暴疯语》比较,《催眠大师》的技巧痕迹没有《暴疯语》那么重,中间编排细节也较为用心,所以最后结局的反转对一般观众来说还是有一点意外之喜。而《暴疯语》太多技巧痕迹,再加上兼顾风格太多,最后一刻的“扭桥”都是意料之中的结局,并无恍然大悟的惊喜。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