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王学圻说,抓恐怖份子也要按照基本法嘛《赤道》

导演梁乐民 / 陆剑青
编剧梁乐民 / 陆剑青
主演张学友 / 张家辉 / 余文乐 / 王学圻 / 池珍熙更多...
类型: 剧情 / 动作 / 悬疑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香港
语言: 汉语普通话 / 粤语 / 韩语 / 英语
上映日期: 2015-04-30(中国大陆/香港)
片长: 119分钟
又名: 大峡谷 / 赤盗 / Helios
IMDb链接: tt3614922













 文/公元1874 
   
  如果前几年看过《寒战》的观众,相信和我一样,肯定会对《赤道》很期待。《寒战》是那一年的香港电影票房冠军,郭富城对梁家辉的配置也很像当年《无间道》刘德华对梁朝伟,实际上宣传方当年也打出了“《无间道》之后十年来最佳港产片”的噱头。虽然看完究竟好不好就见仁见智,不过这部电影还是有着不错的精气神,至少把警匪片的格局从传统的正邪对抗,转为警察高层的政治斗争,还是颇具新意。 
   
  所以,当听说二位导演开始拍《赤盗》,我觉得按照这个套路做下去还是挺不错的。不过后来赤盗变成了赤道……据说是广电总局对《赤盗》这个片名产生了什么不好的联想,比如说赤匪什么的……所以就变成了很诡异的“赤道”。 
   
  电影的故事其实不复杂:一个绰号为“赤盗”(现在叫赤道了)的恐怖分子在韩国窃取了便携核弹,拿到香港来交易,所以中港韩三方联手出击,在香港和赤道展开连番追击。这类以反派拿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整个城市安全的电影挺多,迈克尔·贝没堕落之前拍过很牛逼的《石破天惊》,香港以前也拍过《紫雨风暴》,美剧里就更别提了,光鲍小强一个人就抓了不知道多少个要干这事的恐怖份子。 
   
  《赤道》给我的感觉是,继承了《寒战》一半的优点,却把《寒战》所有的缺点发扬光大。《寒战》在“主角对决”和“抽丝剥茧追查真相”两点上都做得不错,郭富城和梁家辉的对手戏有味道,反派逐渐布局,正派被误导处于劣势,随后又柳暗花明一步步进入事件核心的探索过程也挺过瘾。而《赤道》里同样也有张家辉和张学友的对手戏,在动作方面有文咏珊和张家辉的对打,比《寒战》更复杂的几方势力混战也让我看得觉得挺像那么回事的。 
   
  而说到《寒战》的缺点,最大的问题是不过依靠彭于晏对天气的误判就露出马脚实在太儿戏,而这次在《赤道》里,因为一个电话,隐藏了多年的反派就一下子被戳穿,而离谱的是张家辉去找反派摊牌,明明知道对方就是如雷贯耳的赤道,竟然一个人带几个手下就去了,所以最后死得连渣都不剩……这些剧情安排相对于前面的斗智斗勇,都是不可思议的败笔。 
   
  所以两位导演兼编剧梁乐民和陆剑青,最好能搞清楚现在自己身上的短板是什么。格局大,有气势,这点我们都看到了;但对于雨点打雷声小这一点,观众可忍够了——《寒战》《赤道》搞了两回,事不过三,下回再这么拍,也要成烂片了。 
   
  不过,《赤道》还是有有趣的地方。那就是王学圻扮演的内地官员。虽然从头到尾都没表明他的身份,但是从他的扮相和谈吐来看,应该是国安部的副部长之类的职务。因为这个便携核弹是个高科技产品,被恐怖分子运到了香港,而他则代表中国政府,要把这玩意拿回自己家。 
   
  所以,王学圻扮演的这位内地官员,在电影里一直谈吐不凡,张口“中国政府”,闭口《基本法》,无时不刻提醒大家“香港是我们的领土”,还不怀好意地对张家辉说“你需要帮忙,驻港部队可以随时出动”。有趣得很呢。 
   
  以前有一位长者曾经教育过我们的新闻工作者,还是要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张家辉扮演的香港警察知识水平不够,玩不过人家大学教授,所以死了;而王学圻扮演的国安部副部长则以“抓恐怖分子也要按照《基本法》嘛”来行事,果然活到了最后,还能和赤道在日本京都谈笑风生。上半部就这么完了。你问我想不想看到下一部,我说十分想,我可以明确告诉你。 
   
  PS:看完这片,成为文咏珊粉。烈焰红唇那个美。她和杨颖都是香港嫩模出道,AB在内地混得风生水起,文咏珊这次也该熬出头了吧?

 三年前一部《寒战》让影迷们记下了梁乐民、陆剑青这对导演的名字。自《无间道》后,又一部在影迷圈中能引起大面积话题讨论的港产警匪片。 
   
   诚然,《寒战》剧本不错,风格凛冽,演员发挥出色,节奏紧张扣人心弦,几处运镜剪辑也留下很深印象,但整个叙事层面的内容留白,造成观感体验的不连贯,也是不可回避的硬伤。 
   
   导演有自己的创作理念个人风格,这没问题,可以接受。但一部影片,如果让很多观者都看得云山雾绕,完了之后要去网上翻影评看详细解析才明白“噢,原来是这样的……”——以商业片的角度考量,其实是不合格的。 
   
   到了这一部《赤道》,果然又延续了“挖一堆坑留给你们自行脑补”这个习惯。如果说《寒战》讲的是办公室政治斗争,着重描绘文戏攻心。那么《赤道》的架构,就是国际外交政治斗争,但可惜拍成了爆炸贝风格的爆米花动作片。 
   
   演员方面,张学友算是一个亮点,王学圻的人物刻画也很见功力。文咏珊的大长腿秀足了性感,这位女演员以前倒是没怎么听说过。韩国那几位主要功能就是来当型男秀西装的。而我最不满意的角色,反而是张家辉扮演的李Sir。其实我本人是很欣赏张家辉演技的,但从这个角色本身来说,张家辉的个人气质与这个角色的设定实在不符。张家辉以往比较深入人心的,几乎都是一些底层小人物或者跟班形象,为人善良,意志坚强,展现不屈不饶的拼搏精神。但是让他去诠释片中这位香港行动组老大,处事风格凌厉甚至还带有一点暴虐,总觉得他气场上不太够。我心目中的理想人选是黄秋生,或者梁家辉也行,不过这两位估计都应付不来片中的打戏了。 
   
   闲扯一句:刻意把片名从《赤盗》改为《赤道》,真的不是为了在海报字体上看起来更像是《一本道》吗? 
   
   以上是对《赤道》的概括评价,接下来的内容属于我个人观后的一些引申想法,涉及剧透,还没看过影片的,建议就不要往下读了。 
   
   
  ——————————剧透分割线—————————— 
   
   
   虽然片中没有明说,但我觉得,赤盗的真实身份背景应该就是CIA,或者至少是为CIA做事的。如果按照这个设定,那么我设想的局面大体是这样的……(目前只看过一遍,剧情方面我的记忆不一定准确,有些地方可能有误) 
   
   某日,韩国军方秘密研制的高科技便携式核武器获得成功,这一军事机密韩国方面甚至对自己的战略同盟美国军方都未曾知会。但情报眼线遍布天下的老美终究还是嗅到了一丝气息,既属WMD(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又是新近研发的高精尖技术,无论出于这两方面因素的任何一方,美国都是要插一手过问下的。可是,出于与韩方的战略同盟关系,又不能明着直接讨要(这就是政治啊!),于是就暗中委托第三方(赤盗)去韩国盗取这件武器,再经由地下军火市场辗转卖到美国来(片中的武器买方也正好设定为是美国人),典型的“undercover dirty work”。 
   
   本来事情进展顺利,赤盗强攻武器到手,运至香港准备交货。不料我们英勇的香港警方突袭交货现场,成功缴获武器。行动期间,协同配合的韩方人员也“异常积极”地出力帮了不少忙。 
   
   特别要说一下,韩国方面过来的这个行动组,既是外援,于他们自己而言,也是危机公关。不仅要尽力夺回武器,保住这项机密军事技术,同时也要为自己安保防卫缺失导致香港地区遭受核威胁而承担巨大的外交压力。 
   
   事情此刻进展到这一步,其实局面对韩方有利,就等香港警方完成武器交接运回韩国即可。回推当时场景,赤盗对这个态势也基本认可,说明了美国方面对武器被移交回韩国这个结局也可以接受。反正秘密已经被捅出来了,将来再去向韩国要,问题不大。 
   
   直到我们北京方面的宋总(王学圻)又插了一脚进来,局面一下子又被打乱…… 
   
   按片中设定,宋总至少是中方情报部门数一数二的高管,中央派出这样级别的人物亲自来港督战,一方面出于涉案武器杀伤级别过大,另一方面也说明这次事件不仅仅简单只是一次国际地下军火交易,北京方面是做好了打外交战的准备来的。 
   
   宋总这个角色一开始就表现得很反面人物,一副独断专行高高在上的跋扈姿态。但正应了他一开始就对李Sir讲过的那句话“出于特定的原因,以你的级别,很多事情我没办法跟你细讲……”我估计宋总一开始就知晓了美国CIA授意赤盗搅起的这趟浑水,所以从头到尾他都是以国际政治外交的角度来应对这次事件。 
   
   以中方的立场,你韩国作为邻国,悄悄地搞高端技术核武器是什么意思?地区威胁论另说,现在你把这么一件WMD弄丢了,还被运到了香港,极大威胁到了中国公民安全,是不是你的失职?暂且不说我已经扣下了这件武器,可以拿到技术为我所用。就算是要归还也没问题,但你韩国方面一定要官方出面表态说明情况,也给其他各国一个警示(尤其美国),杀鸡儆猴,告诫你们不要把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搞到我们头上来,在我们的地盘上,由不得你们胡来! 
   
   这会儿韩国方面一下就慌了,斗争策略中那句亘古不变的真理——“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韩国这时候重新又想起了自己名义上的“盟友”——美国。这一刻,韩方行动组跟赤盗(美方代表)由冲突对立又重新站到了一起。凭借赤盗在香港行动组核心层拥有的内应,毫无准备被蒙在鼓里的香港警方于是就不出意外的杯具了,韩方在赤盗协作下重新夺回武器。 
   
   这里韩方行动组老大崔理事的一通电话很值得玩味。他告知助手放消息出去“韩国已经重新拿到武器,请各方都罢兵消停,放过香港。”某种程度上,不得不说,老崔这一手还是蛮厚道的。他深知这件武器已经成为了各方势力死死盯上的肥肉,这场争夺战再继续下去,不幸充当战场的香港只会遭受更大的灾难。对外声明武器回到了韩国手里,既是公开宣告任务完结,也相当于是表态“东西在我们韩国这儿,有什么事冲我们来,不要牵连香港。” 
   
   只不过这个短暂的美梦瞬间破碎,狡猾的老美又玩了韩国一手,赤盗设连环计伏击韩方,成功夺回武器。韩方伤亡惨重,回国场景悲壮。 
   
   尘埃落定,李Sir终于觉察到了端倪。但我猜想可能因为赤盗全盘谨慎,没有留下什么实质性的证据,所以李Sir执意孤身前往。一者知道对方势力强大,此去凶险,不想牵连队友。二者如果他猜对了,赤盗必然不会放过他,他这是以自己之血,来换取证据! 
   
   影片尾声,李Sir之死没有被辜负,中方抓获赤盗助手,并成功定位到赤盗所在位置。宋总与赤盗当面对峙的那个场景,赤盗没有表现出一丝慌乱,仿佛是故意被捉的样子,他不经意透露宋总的女助理原来也是他的卧底。女助理跟过宋总7、8年,必然知道很多他的内幕,以宋总这样的级别,不可避免的一定会有一些黑料不能为外界所知。所以,故事的最后,还远没有结束…… 
   
   回想李Sir终于揭开谜底的那一刻,赤盗对李Sir说:“从头到尾,你就只犯了一个错误——你不该打女人!” 
   
   而我觉得,李Sir犯下的最大错误,恰恰是从一开始对这整个事件的定性上就出现了重大偏差。李Sir一直是以地下军火交易的认知,以维护香港地区安全为理念来处理这次事件。但他没有想到的是,卷入此事件的中美韩三股势力,其意均不在香港,甚至都不在于武器本身。而香港,只是阴错阳差地成为了这三方绞力的战场。 
   
   政治斗争中,最容易落败的,未必是那些弱小的,而往往都是那些认不清形势的。 

 高能剧透,请观看影片后一并讨论。
  
  这部剧编剧拉的结构太大,所以有些地方线条粗,不少坑,我试着替编剧大开脑洞补一补。
  这一篇先说王学圻饰演的宋鞍。
  这个角色,从北京来的宋总,是影片主要角色中层级最高的(韩国总统和几位将军是次要角色,不包括在内)。故事发展的大框架里,他占据重要地位,是宏观层面故事冲突的唯一推动者。他的角色非常重要,不是一个随意塞进来的可有可无的说普通话的酱油角色那么简单。
  我分几个问题来谈宋鞍。
  
  一、宋鞍什么身份?
  宋鞍,被身边人称作宋总,这说明他的台面身份是企业负责人(片中到香港办事情并不是秘密任务,如果是官员,就该称部长或局长,没必要隐瞒身份);同时他办事是从国家层面出发(高度,不是地方企业),并且以国家利益为目标(立场,大概率不是私人企业),所以很有可能是央企负责人。
  那是哪家央企?
  宋鞍的身份确认可以留意以下三个细节:1,良好的军方关系,影片开头飞机坠毁,宋的助理第一时间到现场调查;2,良好的在港基础,宋在香港来去便利,有相当数量人员为其提供服务,不可能都是北京带来的,可以认为该央企在香港有一定的经营基础和实体;3,在武器圈有深厚影响力和人脉,具体表现为能够便利调遣北京的武器专家。
  所以就是,涉军有港产央企高管。
  
  二、宋鞍什么级别?
  看两点:
  1,有一位跟了七八年的助理(冯文娟饰演的小袁),还另有秘书(开头,王学圻有一句台词:小张,我要出国。这个小张就是。)这个配置按照规矩来说是违反中央规定的,我们暂且理解为编剧对内地情况不熟悉,是编剧对其行政级别较高的设定。
  2,宋到香港之后,得到了张家辉饰演的反恐特勤组负责人的支持,对其北京身份的认可。但香港警政高层并没有出面隆重介绍,说明宋的行政级别并不是非常高。
  两位编剧对香港警方的资料研究很透彻,但对内地央企的认识可能不一定到位。我想他们试图刻画的这位宋鞍先生应该是这样形象:涉军央企,有上层通道,有企业负责人之外使命和能量。考虑到宋鞍一系列的内外事务处理权限,大概可以比照副部级央企负责人这样身份理解。
  
  三、宋鞍的任务是什么?
  电影里,不少角色的任务是清楚的,譬如张震和文咏珊, 就是获得DC8并成功售出;张家辉和余文乐呢,就是负责狙击这次交易。这个电影的微观层面设计就是这个任务,从这个层面来书,任务失败了,因为交易最终达成。
  从更高层面来说,张震和文咏珊的上线是张学友,他的目的是维持自己控制下的军火交易秩序。作为对立面,王学圻要做的就是要打破这个秩序,并且,在亚洲建立的新的以中国为主导的反恐秩序。
  从这个层面看,可以认为宋鞍的任务完成了。
  
  四、为什么说宋鞍的任务完成了?
  DC8事件的处理,从微观上是失败了,因为DC8最终被赤道成功交易了。但为什么说宋鞍的任务完成了?
  DC8作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出现在香港交易,不利于香港稳定。但这同时给了和平崛起的中央政府一个重新构建亚洲反恐秩序的机会。
  亚洲(尤其是东亚)的政治格局中,一向是日韩(日本为主韩国为辅,背后是美国)为主,和平崛起的中国急需在这一区域重排坐次。但和平时代是很难发生这种话语权的转换的,DC8出现在香港提供了契机。
  DC8是一个手提装置和核燃料球的组合体,不管是全部韩国生产,还是韩朝各一半,韩国作为无核国家都是理亏在先的。所以当宋的助理在坠毁飞机上确认了调查结果后,宋的第一反应是“小张,我要出国”而不是第一时间去香港(按照电影设定,他此时已得到交易将在香港进行)。宋通过一系列的努力,最终在他的层面为重新构建亚洲政治新秩序做了能做的一切,所以说他的任务完成了。
  
  五、为什么认为他是去了韩国?
  先看他到达香港的时间。
  在韩国特工在香港警方帮助下截获并验证DC8之后,宋鞍出现。这是韩国特工到达香港第二天的事情。
  飞机在我国境内坠毁,韩国得到消息时间和我国应该接近,是第一时间知道的。
  坠机的时间是夜间,假设为T日夜间,这时中韩得到坠机的确切消息,王学圻第一时间做出“小张,我要出国!”的决定。
  韩方应该也连夜开会做出了相关决策,影片的表现是韩方派崔始源去接池珍熙一起去香港,池珍熙在给儿子过生日(白天的事,中韩并无时差,所以是T+1日)。然后两人在总统的亲自送机下,去往香港(晚上,T+1日),当夜激战并获得DC8。
  第二天,两人验证DC8(白天,T+2日),准备送走时,宋鞍出现。
  宋鞍从出国到到香港,中间隔了只有1天左右的时间,去美国来不及,事件有关方面来得及去的就是韩国了(当然,可能也包括朝鲜),但影片弱化了这一点。
  其次,从后面韩国的表现,也可验证他是去了韩国并谈得很顺利。
  
  六,宋鞍去韩国的成果是什么?
  宋鞍去韩国的成果,他获得了韩国方面对中国对此事处理拥有主导权的认可,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愤怒的韩国领事。
  韩国驻港领事在第一次得知宋鞍拒绝武器出境时是非常愤怒的,会议上大吼大叫,非常不礼貌(这样侧面验证宋鞍最多副部级的级别天花板)。但之后,此人并没有再次出现,韩国方面也没有强硬表示。这说明领事会后请示外交高层得到了相关指示。
  2,特工回国后总统的表现。
  两名韩国特工回国时一死一伤,微观层面并未取回DC8,任务失败,总统不该去现场接机。影视作品如果出于对英雄人物的褒赏安排总统出现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情况下,总统就不必有台词。但此时韩国总统是说了话的,大意是你们安全回来就好。这固然是对两位特工具体情况的慰问,更是韩国对在以DC8事件为代表的区域反恐领导权归于中国的无奈认可的表示。
  影片弱化了朝鲜的存在,可以等同于韩国代表朝鲜半岛认可了这个主导权。
  
  七、为何在京都抓获赤道张学友?
  刚看完时,我没明白这一点,觉得莫名其妙。总不会是跟很多用来洗钱的电影一样,制片方想去哪儿玩儿就去哪儿拍的吧?后来我试图从宋鞍这个角色出发,去补导演挖的坑时,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宋鞍的任务是通过处理DC8事件,树立中国在亚洲区域反恐话题上的主导话语权,要解决这个问题,单单突破朝鲜半岛没用,还必须得到日本方面的认可。在电影的最后可以看到,京都的抓捕活动中,日方是作为辅助力量,配合了宋鞍的。
  至此,可以认为,亚洲以中国为主的反恐新秩序已经初步建立。
  影片安排DC8被赤道带出香港并在欧洲的爱沙尼亚完成交易,京都抓捕时也出现了欧洲面孔,这是说明该秩序也得到了欧洲的认可。
  考虑到日本作为美国的亚洲大本营,以及欧洲作为北约盟友的特殊身份,可以认为美国也默认了这一亚洲秩序。
  所以这就是说,微观层面DC8任务失败,但宋鞍却在更高层面完成了他的任务的原因。
  
  八、故事有没有结束?
  这个问题怎么回答都对,因为这次跟寒战一样,是个开放性的结尾。
  如果认为张学友被抓获,可以。
  因为张学友关于宋鞍的助手小袁是赤道的人这一点,是并不能威胁宋鞍的。
  宋鞍最晚在小袁遇袭却没有发现尸体的时候就能够确认这一点。电影里在得知这一情况时,宋鞍表情有特殊变化。小袁遇袭和韩国特工遇袭是同时发生的事件,影片用了大量的画面来讲韩国特工的身后安排,作为对比,并没有有关方面对小袁的纪念活动或者继续关注,这是很强烈的暗示信号,说明我方对小袁这个人的使用是有看法的。所以小袁是不是赤道的人,这一点并不能影响宋鞍在京都对张学友饰演的赤道首脑的抓捕决策。
  但同时也可以认为张学友并没有被抓获,就是张关于那一堆乱七八糟的核弹威胁的说法,这个东西仅根据电影已交代内容不可被证伪,配合宋鞍听到一系列消息的表情,也可以理解为张学友饰演的头目有逃脱的可能性。


 (原来早上写的那一篇发布成功了,因为当时显示系统繁忙,没有成功,又兴致勃勃写了一篇。。) 
  如果你还没去看: 
  这部电影的评分不只这个分数,至少相比起水军簇拥而起的众多大陆烂片。 
  看到微博和豆瓣的评价,多是觉得剧情散乱,导演故作深沉等等的,还说香港电影已死。好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也有很多人觉得《有一个地方。。。》《左耳》这些片子是难得一见的好片子咧,张学友教授都说了,我们要尊重每个人的言论自由。 
   
  也许有一份观众是抱有对《寒战》更高的期望去,觉得失望,觉得就像是看了好久好久的激战场面,然后说,战争不过刚刚开始呢。 
  可是,电影不需要那么平铺直述,不余需要每个人看到每一个镜头心里都呼之欲出:哦,是这样啊的吧?以前一个和一个挚友看一部雷翻天的电视剧的时候,她就耐心跟我说,之所以这个男主角一次又一次地解释我们心知肚明听了都要翻白眼的话,是因为我们的妈妈婆婆看不懂啊。 
   
  《赤道》的剧情设置、人物设定、场面恢宏真实度都是要给一个大大的赞的。你看了预告片看了百度百科的话,会觉得,哦,不过是一部说三方怎么合作把武器夺回来,不过是一部颜值都好高,不过是一部与其他的谍战片相差无几,不过是一部看完场景很惊讶但是转头就忘了剧情的香港电影嘛! 
   
  但是绝对不是啊!百度百科介绍的赤道不是啊他呀!!剧情哪里有这么简单了?当中涉及那么复杂的国际利益,想想都觉得那么真实,美国、韩国、中国大陆、还有中国香港之间的关系,政治层面“因为你的职务水平没达到有些事情没法告诉你”的道不清楚的大心思,韩国、香港、大陆三方各个队伍的小心思,观众都要从人物的对话、眼神,一些细节的展现去猜,谁是赤道? 
   
  枪战的场面没有让人失望,香港电影在方面是强项。第一幕在尖沙咀的枪战,是让观众做好心理准备;但是后来那一幕在海旁,因为始料未及,池珍熙和崔始源和张震他们的对峙,看得人心惊肉颤啊。还有影片接近最后,文咏珊突然出现的那一刻,简直肾上腺素飙升,噢,如果你看了几千几百部很厉害的电影,也许你是无感了。 
   
  演员的演技没什么可以挑剔的地方,都是老戏骨,连新人文咏珊(虽然也拍过好几部电影了)的身手和眼神都让人拍手叫好,果然是和baby转型最成功的两位嫩模始祖,后来香港那些前仆后继的嫩模,嗯,基本有种row in row死在沙滩上的即视感。电影影评人说香港一直低估了张学友的演技,确实啊,昨晚我都听到有观众问,张学友都可以凭这部戏提名影帝了呀? 
  说着说着就泄露好多剧情,以前我喜欢先来看评价再去看电影,因为我也是智商堪忧。。不过现在觉得还是先看一遍,看不懂可以再看第二遍呀,好电影还是值得贡献票房的!说到这里,还是想吐槽一下,看三遍这个电影都好过贡献票房给何以吧?哎,现在我也看不懂这些所谓的“音乐MV剪辑成一部所谓的电影”了,也许是我老了,我是中学生的时候好像也是脑残粉。。。真是往事不堪回首。 
   
  我觉得电影里有好多好多疑点,比如说池珍熙。 
  他居然没死是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如果这放在一部雷剧里倒是可以理解,好人永远不死。但是这不是啊,好人基本都死光了呀,死到都让人疑惑续集要找谁来拍呀? 
  第二是他出发前妻子给他塞了一张纸条,上面写什么电影没有交代啊?这是个线索吧。他收过两张纸条,张学友那张比较明显,就是引他们到海旁,但是妻子那一张肯定也是说明了什么呀? 
  池珍熙的形象也是很正面很正直的一个人,那么会不会最不像坏人的是坏人的设定,他也是利益集团里面的一个呢? 
  还有王学圻。 
  大学说他的表演有违和感,有点夸张,说话让人发笑,好像是专门穿插进去为了赢大陆票房为了通过审查的。一开始我也这么觉得,好像大陆这一方插一脚进来没必要?但是看着看着就觉得,不对呀,这真的不是像百度百科说的一个简单的夺取武器的故事,这当中涉及几国的利益,外交不是在每晚7点的CCTV新闻里说领导人去哪里访问那么简单地事情啊,韩国制造这么惊人的武器,美国能没反应?美国是怎么对待伊朗伊拉克朝鲜这些或真实或疑似拥有核武器的国家的呀?以中国现在的国际地位,交易现场在香港,当然要管啦,当然要进行外交层面的斡旋了。王学圻说的就是真的呀,有好多东西也没法解释给你听,当中拍到的大陆和香港的矛盾其实也反映了两地某些价值观的不同,虽然一部电影篇幅有限,加上有审查的限制,肯定有做得不完美的地方了,但是从架构设置和表达的社会意义看,至少还挺真实的。王学圻最后在京都出现的时候,那一大堆来自不同种族的保镖,嗯,好有型啊。和张学友的对话,讲到了影片要表达的很重要的一个点,信任,赤道的利益集团里有信任,而这三地的正直代表的小组有吗?大家各怀鬼胎嘛。 
   
  我还真是看TVB和香港电影长大的一代,小时候放学回家第一件事是看TVB啊,噢,那时ATV还放很多很棒的电视剧。也许我真的有很重的香港情节,我觉得香港电影绝对没死,《赤道》比好些只有场面没有让人记得住剧情的好莱坞大片还要赞。 
  
 有很多觀眾認為《赤道》是一部「不完整」的電影,是一部刻意留「尾巴」等續集再講的電影,是一部接近2小時的長篇預告片……但我覺得這其中的一些「認定」是受到傳統動作片的「熏陶」所致——即電影要消滅到「反派」(或者至少是一個重要「反派」),才能夠完結。然而,《赤道》跟《The Usual Suspects》之類的電影有些相似,它的結局是要揭露最終的「反派」,而非要打敗這個「反派」,你需帶著看懸疑片的心態來看《赤道》,才會發現其中的「樂趣」。 
   
  電影《赤道》其實將最終反派「隱藏」得很好,它的設定,就是要引導觀眾去懷疑這班角色中的每一個人(除了開始不久就知道的兩個反派)。影片其中的一個成功之處,是令到一個專權獨斷的反面色彩人物(王學圻飾),去演所謂正派的人物,但他從頭到尾都不會博得觀眾的好感;相反,第一個出場的反派人物(張震飾),就被安排了一段頗溫情的、凸顯其人性的戲份(他幫在澳門的乾媽買胃藥),並跟之後李Sir對這位乾媽無情的、冷漠的表演,形成了鮮明對比。 
   
  由「影帝」張家輝飾演的這位李Sir,很明顯帶著「黑警」的特質,當他被「赤道」的一個信差(文詠珊飾)打傷之後,卻報復性地對她踢多一腳,並且於跟著審問的一幕內頗為殘忍地對待這信差,以及再之後李Sir跟手下說到不需按指引開槍的細節,都仿佛是舊年香港警察種種「暴行」的一個縮影(他們雖然被市民辱罵過,但卻以過度的暴力地對待市民和被捕的示威者);至於李Sir詢問這女信差的過程中,鏡頭特意切換到教授肇志仁的帶點不滿之表情,又為後面的情節作出鋪墊,並且又帶著導演對警方這些行為進行表態的雙重含義。 
   
  電影《赤道》涉及了中國的外交關係,和當前香港的政局,像片內提到的要按《基本法》辦事,會令人聯繫到「普選」不能脫離《基本法》之類的固執堅持,還有大陸調查局的插手,都很可能在影射中國對香港真普選實行的阻撓。片中由張學友飾演的教授,如學界的代表,他家門口貼著的反核標語,又讓觀眾一下子回想到金鐘等佔領區內的情境。這一臉正氣的教授,其實在勾結外國勢力,跟中方作對,香港今天如此混亂的局面,正是大陸政府、外國勢力、以及失掉民心的港府和警隊(電影有諷刺香港海關、消防、醫療等官員和警隊「一哥」的對白),所共同造成!而那枚被中方要求留在香港的超級武器,好比一個政治籌碼(香港其實是一個「跳板」,真正「交戰」雙方,是重返亞洲的美國和總要防範外國勢力的中國),它作為一個電影符號,寓意著在這幾方勢力對弈下所導致的港民怨氣,隨時都會爆發! 
   
  另外,片中刻意渲染的韓國人之愛國情操,和港人、大陸人是否對國家去「愛」,起到了反襯式的作用。當大陸調查局的宋總對著他的女助理說到:「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殊不知他疏於防範的地方,剛好就是他的女助理!電影《赤道》在最後提到了「信任」的重要性,然而於此時局之下,港人對政府、mainland的不信任,或是mainland內部發生的爭權、出賣和內鬥狀況,都令到一些危機很難被解除,也令到所謂的和諧、穩定、共贏之方案,難以地實現。 
   
  拍了《寒戰》的梁樂民和陸劍青,於《赤道》裡面表露出更大的野心,和更明顯的政治影射,他們如舊年《紅van》中的陳果一樣,都試圖打破某種類型片的限制,對當前的政治形勢作出自己的回應(個人覺得梁陸兩位處理群戲的手法比陳果的《紅van》要好)。儘管我認為《赤道》的缺點和《寒戰》相若——電影的劇本和有關角色之塑造仍是有不少改進的空間,可它對本土化的議題,以及對俱有國際化的視野和賣相包裝的結合嘗試(這是它價值之所在),的確值得我們給予更多的鼓勵。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这种电影就算二次元来看也觉得二吧?《最佳伙伴 》

更新描述或海报 导演 :  胡鹤译  /  李慧娴 主演 :  朱主爱  /  Aloysius Pang  /  权怡凤  /  葛米星  /  程旭辉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新加坡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6-05-26(新加坡) 片长:   107分钟 又名:  Young & Fabulous IMDb链接:   tt5617274 根本国产片谐音片名基本是烂片的定律,这部新加坡的华语片也属于该定律范畴。 想不到新加坡会拍出一部很中二的二次元文化电影,我以为除了日本,大概就只有大陆的傻蠢编剧导演会拍这些尴尬电影。COSPLAY这个在电影里真很有点幼稚。《闪光少女》还能接受点。剧情主线接受不能,笑点?原谅我GET不到。比看国产青春片还要坐立不安。 男主像胡夏。女主很漂亮,原来是马来西亚新一代女神朱主爱,来中国发展吧,一定大红大紫。 都什么年代了,还用父母门第阶层来营造爱情的障碍。不时听来一段英文怪怪的,毕竟我们的语境不一样。 一部描写三个青少年朋友景天,紫甯和郝仁的成长故事,叙述他们如何通过重重挑战和难关,披荆斩棘追逐梦想。过程中,他们认识了自己,体会到友谊的真谛,了解到如何处理与父母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鼓起勇气,捍卫自己一直坚持的信念。通过角色扮演这个长辈看来非常无聊的活动,三个朋友互相辅助学习,在彼此的帮助下,克服了各自的障碍。     郝仁教景天如何善用口才与供应商讨价还价来节省服装制作的成本,鼓励他勇敢表达。紫宁则把自拍绝招传授给景天,提拔他的自信心。间接的,景天克服了自己口吃的障碍,变得更有自信。紫甯和郝仁也在景天的影响下,在生活和学业上,更尽责和努力。     现今社会竞争尤其激烈,年轻的一代将如何在这个重视现实胜过创意思维的大环境下逆流而上,一路怀抱着梦想与希望寻找勇气和自信,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美妙的女性向粉紅電影《娼年》

更新描述或海报 导演 :  三浦大辅 编剧 :  三浦大辅  /  石田衣良 主演 :  松坂桃李  /  真飞圣  /  富手麻妙  /  猪塚健太  /  樱井由纪  /  更多... 类型:   爱情  /  情色 官方网站:   shonen-movie.com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语言:  日语 上映日期:   2018-04-06(日本) 片长:   119分钟 又名:  Call Boy IMDb链接:   tt7529650 原文在medium: https://medium.com/%E7%94%B0%E4%B8%AD%E5%B0%8F%E5%B1%8B/%E5%A8%BC%E5%B9%B4-2018-%E7%BE%8E%E5%A6%99%E7%9A%84%E5%A5%B3%E6%80%A7%E5%90%91%E7%B2%89%E7%B4%85%E9%9B%BB%E5%BD%B1-6cad25ffbc97 《娼年》 其實是一場 「安全的」 性冒險、性成長的故事,這份安全感顯得原著普通,但這樣的安全感在電影,卻是與觀眾建立一種極少數的類型電影-- 女性向軟調色情(softcore pornography) --默契的開始。 女性向色情作品並不是沒有需求,這是個長遠的抑制和誤解的同謀,而近期,網站平台中的女性向推廣計劃在歐美或日本雖不乏關注,但在商業電影之中卻難得有這樣的作品,何況是這麼「好看」的作品,在電影攝製上帶有過去 粉紅電影(ピンク映画) 的榮光--尤其最終「高潮」戲十分諧趣美妙,成功地著墨出這部性成長電影的點睛之筆,靈肉結合,由性見心,敞亮的「讓我看你的性愛」就是「讓我看你的心」。啟用的演員也是頗受女性青睞的一線男星 松坂桃李 ,非常適合成為觀眾各自、私自愉悅的盤中肉(guilty pleasure)。 故事關於 桃李 飾演的男大學生成為娼夫後的見識和體悟。 石田衣良 這個作者擅長的就是把危險的因子、邊緣的樣貌收攏入他結構安穩的小宇宙,晶...

《颐和园》怎样理解娄烨导演的电影《颐和园》的结局?

《颐和园》 (英文: Summer Palace )是一部2006年中国大陆电影,由 娄烨 执导, 郭晓冬 、 郝蕾 、 胡伶 和 张献民 主演。影片讲述了两名青年男女跨越十几年的的感情纠纷,其中穿插着 六四事件 等社会背景。本片也是中国大陆首部男女主角正面全裸出镜的电影 [2] ,而早期电影如《 小武 》(1998) [3] 、《 蓝宇 》(2001) [4] 、《 绿帽子 》(2003) [5] 、《 星星相吸惜 》(2004) [6] 等有男性正面全裸的镜头。 本片于2004年9月开机,2005年5月关机,拍摄时长九个月。取景地点包括 北京 、 重庆 、 武汉 、 柏林 、 北戴河 、 图们 。《颐和园》于2006年5月18日在 戛纳电影节 首映。电影中的政治色彩与大量的性爱场景在中国大陆受到关注 [7] ,因未经中国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批准而擅自参加 戛纳电影节 ,本片在中国大陆被封禁,导演与制片人受到了处罚。 1987年,中朝边境 图们 。邮递员晓军去邮局拿信件,之后来到余红父亲开的杂货铺。余红打开信件,发现自己被北京的“北清大学”录取。余红在一个篮球场与晓军见面,晓军与几个打篮球的人发生争执,被打得鼻青脸肿。晚上在草丛中,余红与晓军发生了性行为。 余红乘火车来到了北清大学,开始了大学生活。一天,余红结识了隔壁宿舍的女生李缇,聊天中她告诉余红她男朋友若古在柏林留学。李缇和余红与回国后的若古见面,并与在同一大学的周伟结识。余红逐渐与周伟走近并与其发生性关系。两人在 颐和园 昆明湖 泛舟,在夕阳下相依。 余红去周伟宿舍,发现他正与一个女生一起吃饭,余红见状离开。周伟去台球厅找余红,余想挣脱周伟的怀抱,但最后顺从。在一次欢愉后,余红要周伟去结扎,并称那样就不疼了。周询问缘由,余说是心理学老师告诉她的,并且她和他上过床。北清大学的学生开始去天安门,余红几人也一同跟随。李缇与周伟在宿舍进行性行为时,被学校人员发现。余红见到了周伟的一名舍友,他告诉她教务处已经知道了周李的事情,让她不要再去见周伟。 余红遇到了来北京探望她的晓军,两人和衣而卧,半夜晓军悄然离去。余红发现晓军不见,急忙到操场寻找。在操场示威过程中枪声响起,学生们开始四散。余红的舍友冬冬找到周伟,告诉她余红不见了。周伟急忙带领冬冬寻找余红,但未果而返。冬冬再次找到周伟,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