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天梯通往何处?《喜玛拉雅天梯》

导演萧寒 / 梁君健
编剧梁君健
主演索朗多吉 / 普布顿珠 / 格桑央宗 / 次仁多布杰 / 加布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藏语 / 汉语普通话 / 英语
上映日期: 2015-10-16(中国大陆)
片长: 89分钟
又名: 喜马拉雅·天梯 / Himalaya: Ladder to Paradise
IMDb链接: tt5172624
官方小站: 《喜马拉雅天梯》专题页












《喜玛拉雅天梯》能出现在国内的大银幕上,多少是个异数。近些年引进的国外纪录片,如《海洋》等,都有着绚丽的画面和优美的配乐,论技术指标,并不弱于普通的商业大片,甚至胜出一筹。而国内的纪录片,能达到相应标准并大规模进入市场的,尚属少见。年初的《味道中国》勇闯贺岁档,结果是惨淡收场,《旋风九日》和最近的《燃烧的影像》属于有重大政治意义的历史题材,不好类比。从这个意义上说,《喜玛拉雅天梯》的面市,本身就带有拓宽观众视野,开辟新市场的价值。

影片的拍摄过程令人赞叹:前期拍摄制作历时四年,第一次将摄影脚架带上珠峰峰顶;第一次在珠峰海拔七千米以上高度进行特殊摄影;第一次将飞行器带上海拔六千五百米的前进营地完成航拍摄影,四十多段优美的配乐无一重复,所有这些都表明,这是一部用心制作,充满诚意的作品。片中的众多画面令人难忘,例如从珠穆朗玛峰俯瞰如怒涛般的连绵雪山,灯火璀璨宛如魔幻国度的前进营地,还有世界上最高的寺庙绒布寺。也难怪王石、陈坤、黄怒波等众多意见领袖看过之后,都亲自向公众大力推荐。

然而创作者的意图却不在于拍一部纪录旅游风光的影片,对于珠峰奇观的展示总是点到即止,却把重心放在了展示人物命运,刻画生存状态上。影片把焦点对准了一位从登山学校走上实习岗位,即将冲击珠峰的导游身上,他带领内地的游客克服了种种不便和障碍,终于登上了世界之巅。《喜玛拉雅天梯》展示了一位藏族少年的渴望、彷徨和喜悦,这种人本的视角带有浓重的国内独立影像痕迹,却是我们的电影市场上少见的精神。

《喜玛拉雅天梯》有着“极限电影”的眩目标签,却专注探讨人心的真实,这无疑是很高明的一种做法。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吹毛求疵一番,看看影片是否完成了主创们致力追求的目标。影片中关于主角的段落其实并不多,对他个性的开掘也远远不够,这个僧人的儿子为什么要去登山学校学习,为什么要加入这个危险而残酷的职业,为什么向往珠峰,他的感情、人际关系和人生追求……所有这些至关重要的信息,影片疏于交待。当然,我们可以理解这是因为在长达四年的拍摄过程中因为不能确知谁要登顶,所以拍摄的素材并不充分所致,但遗憾就是遗憾,而这个遗憾直接影响到了影片对人性挖掘的深度。你很难想象80分钟的电影,连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都没能塑造起来,而这正是《喜玛拉雅天梯》的一个致命伤。

这种看似偶然的失误其实有着深刻的内在诱引,那就是追求“神性”与反映“人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诚如绒布寺里,男主角的僧人父亲所言,珠穆朗玛峰曾是莲花生、米拉日巴等大宗师修行的场所,是充满圣迹的藏传佛教圣地,按理说是不欢迎外人攀登的,但是这么多游客蜂拥而来,“我能说什么呢?”登山的过程中,绒布寺的喇嘛一直在诵经,他们是在为同乡的子弟祈祷,还是在为素不相识的游客祈福,还是如云南某地曾发生的那样,甚至是在诅咒这些打扰了圣地清静的登山者?宗教与世俗的冲突、妥协和折中,本身就是极有意味的题材,可惜《喜玛拉雅天梯》把这一切都一笔带过了。

从人的这方面来说,攀登珠穆朗玛峰对任何人都不是一件等闲之事,无论他是游客还是探险家,耗费大量时间和财力不说,与之相关的山难、雪崩和商业纠纷等新闻也平添了这件壮举背后的变数。什么样的人会想去攀登珠峰?他们的动机、代价和背后的故事,似乎也应该是一部志在探索登山者心路的纪录片应该关注的内容。然而我们除了看到游客路上的缺氧和登顶的喜极而泣之外,并没有找到通往他们内心世界的任何入口。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与《转山》等涉藏电影有着同样的心态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向往藏地的神圣,一方面又丢不掉心中的虚荣。佛法求“本心”,忌“攀缘”,哪怕那攀缘的外物神圣如名山古刹,也终究是幻影空花。《转山》的终点是拉萨,《天梯》的终点是珠峰,可就算到了又怎样?骑到拉萨还得骑回来,登顶珠峰的下一步是原路返回,这与在无穷无尽的旅途中磨掉我执的转山修行的本意其实正好背道而驰。圣地归来如果只是膨胀了一份自豪,那还不如不去。天梯的尽头,遇见的应该是真正的自我,而非一个加冕了神性的俗人。这道理,《喜玛拉雅天梯》用壮美的风光和舶来的“人性”概念都没说明白,但绒布寺里的喇嘛们一定是明白的。

提起喜马拉雅山脉,总是想到珠穆朗玛峰,条件反射冒出8848这个数字来。这种反应是如此真实、自然,以至于不太接受被修正后的8844米。

近些年来,登山题材出现在个人视野里,一次是上海放映了1924年的纪录片《珠峰史诗》,更早的一次是2009年日本导演木村大作拍摄的《剑岳:点之记》。对登山之类的极限运动,并无心驰神往一说,但自小喜欢地理,不免也有好奇。这次的《喜马拉雅天梯》,正是被它的纪实拍摄和4K影像所吸引,试图去寻找电影里的巅峰体验。

对传统藏民来说,喜马拉雅山脉的众多山峰依然是山岳信仰的真实反映。从以前到现在,他们都敬畏它,一直如是。如今,则还有一群年轻的登山向导,他们从拉萨的登山学校毕业,每年负责帮助客户攀登上世界最高峰。隐约知道有这样的向导故事,南边尼泊尔的夏尔巴人,北边的藏族同胞,但却不清楚具体缘由,以及如何运作。

看完电影,问题得到了解答。客户是这部电影的有趣存在,在近半程的电影时间,他们都不曾露面。然后就是一到大本营就落泪的女客户,身体跟不上只能放弃的男客户,已经爬不动却坚持要登顶的不知名客户。到了珠峰顶,客户们一通感慨,向导忙说,赶紧拍照,赶紧拍照。曾经神圣、英勇、突显人类冒险冲动的登山壮举,逐渐变成了井然有序的流水线作业,化为社交网络上的打卡刷新,这就是珠峰登顶的背后故事,隐秘而伟大的。

服务客户的年轻向导们,重复着老师前辈所做过的事情,动员、准备、祈祷、铺路、运输、攀登……与此同时,也不免有产生困惑:影片为何迟迟没有foucs在某一个具体人物身上。虽然纪录片也可以用群像形式展现,但圈内流传一个说法,找到一个好的纪录对象,电影已经成功了五六成。对《喜马拉雅天梯》,如果失去焦点人物,电影很容易变成流于形式的登山运动介绍。一直到后半程,尤其是接到客户后开始的冲刺阶段,《喜马拉雅天梯》才把重心落在了第一次登顶的小伙子索多身上。当他因为雪盲看不见东西,说太累了,再也不想登顶。这种反高潮的落笔,似乎成了影片的某种真实追求。不要忘记在尾声的招生采访部分,镜头对准了一双又一双年轻而纯真的眼睛。他们中有谁能看到日出东方,抑或只是茫茫无尽的冰川积雪。

可以想见,由于并不确定最后登顶由哪几个人完成,《喜马拉雅天梯》摒弃了一些前期素材,并且因为一年一度的登山时间过去,资金链条的压缩,难以完成补拍或者重新拍摄。按照主创们的说法,这是纪录片的遗憾,更是纪录片的宝贵所在。

由于早先就有的心理预期,《喜马拉雅天梯》的4K画面也确实吸引着我。当在电影院看到近乎90度直角的艰难攀爬,铺面而来的飞屑流雪,积久不化的延绵冰川,毫无生气的清冽寒色,大自然的威严确实展露无遗。

对比《珠峰史诗》的黑白画面,这种观影体验是截然不同的,可谓是翻天覆地。因为它太过真实,真实到作为观众的我,无法留住那部分神秘的想象空间。

如果你在意的是登山这件事的来龙去脉,那么,你应该来看看这部电影。如果你在意的是那些壮美风光,《喜马拉雅天梯》也能满足你的好奇,只是,它的制作用意并不在此。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颐和园》怎样理解娄烨导演的电影《颐和园》的结局?

《颐和园》 (英文: Summer Palace )是一部2006年中国大陆电影,由 娄烨 执导, 郭晓冬 、 郝蕾 、 胡伶 和 张献民 主演。影片讲述了两名青年男女跨越十几年的的感情纠纷,其中穿插着 六四事件 等社会背景。本片也是中国大陆首部男女主角正面全裸出镜的电影 [2] ,而早期电影如《 小武 》(1998) [3] 、《 蓝宇 》(2001) [4] 、《 绿帽子 》(2003) [5] 、《 星星相吸惜 》(2004) [6] 等有男性正面全裸的镜头。 本片于2004年9月开机,2005年5月关机,拍摄时长九个月。取景地点包括 北京 、 重庆 、 武汉 、 柏林 、 北戴河 、 图们 。《颐和园》于2006年5月18日在 戛纳电影节 首映。电影中的政治色彩与大量的性爱场景在中国大陆受到关注 [7] ,因未经中国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批准而擅自参加 戛纳电影节 ,本片在中国大陆被封禁,导演与制片人受到了处罚。 1987年,中朝边境 图们 。邮递员晓军去邮局拿信件,之后来到余红父亲开的杂货铺。余红打开信件,发现自己被北京的“北清大学”录取。余红在一个篮球场与晓军见面,晓军与几个打篮球的人发生争执,被打得鼻青脸肿。晚上在草丛中,余红与晓军发生了性行为。 余红乘火车来到了北清大学,开始了大学生活。一天,余红结识了隔壁宿舍的女生李缇,聊天中她告诉余红她男朋友若古在柏林留学。李缇和余红与回国后的若古见面,并与在同一大学的周伟结识。余红逐渐与周伟走近并与其发生性关系。两人在 颐和园 昆明湖 泛舟,在夕阳下相依。 余红去周伟宿舍,发现他正与一个女生一起吃饭,余红见状离开。周伟去台球厅找余红,余想挣脱周伟的怀抱,但最后顺从。在一次欢愉后,余红要周伟去结扎,并称那样就不疼了。周询问缘由,余说是心理学老师告诉她的,并且她和他上过床。北清大学的学生开始去天安门,余红几人也一同跟随。李缇与周伟在宿舍进行性行为时,被学校人员发现。余红见到了周伟的一名舍友,他告诉她教务处已经知道了周李的事情,让她不要再去见周伟。 余红遇到了来北京探望她的晓军,两人和衣而卧,半夜晓军悄然离去。余红发现晓军不见,急忙到操场寻找。在操场示威过程中枪声响起,学生们开始四散。余红的舍友冬冬找到周伟,告诉她余红不见了。周伟急忙带领冬冬寻找余红,但未果而返。冬冬再次找到周伟,告...

《3D 肉蒲团之极乐宝鉴》人生是一场大春宫

    更新描述或海报 查看原图 导演 : 孙立基 编剧 : 萧若元 / 萧定一 / 胡耀辉 主演 : 叶山豪 / 蓝心妍 / 松野井雅 / 周防雪子 / 雷凯欣 / 更多... 类型: 情色 官方网站: 3dsexzen.com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香港 语言: 粤语 上映日期: 2011-04-14(中国香港) 片长: 129分钟            又是一部《肉蒲团》主题的情色电影。与众不同的是,《3D 肉蒲团之极乐宝鉴》的宣传语则是“全球首次3D情欲电影”。于是且不说这部电影是好是坏,它在电影史上的意义都是空前的。时代变了,这再也不是十几年前躲在小电影院偷偷摸摸看成人电影的年代了,人们终于堂而皇之地将情色电影搬上大荧幕,这是人性解放的时代。很多观众抱着猎奇的心理,不远千里地来一睹其风采,盛况空前。        《3D肉蒲团之极乐宝鉴》由中国3D及一元制作室有限公司出品,投资逾港币二千五百万, 萧若元、萧定一监制,孙立基导演,叶山豪、蓝燕、原纱央莉、周防雪子、雷凯欣、及何华超领衔主演,于4月14日香港上映,全球其他国家均有同时上映。该片阵容豪华,声势浩大,帅哥美女如云,共同演绎了一场荒诞奇淫的情色大戏。         《肉蒲团》的故事梗概很多人都比较熟,我就不多加赘述了。《3D肉蒲团》则是在原著《肉蒲团》的基础上加以改编而成,并没有换汤不换药的照搬原著。3D版一出场就是宁王光天化日之下调戏观音雕塑,峨眉山上高僧布袋和尚和未央生怒斥宁王时,竟被路过的宁王听到,为后面埋下了伏笔。未央生陪好友林公子去铁家提亲,未央生和铁员外的女儿铁玉香一见钟情,林公子大怒,于是投靠宁王。未央生和铁玉香日日缠绵,然而床技不佳,无法达到极乐。追求极乐的未央...

《少女潘金莲》:武松,你就使劲往下插吧

更新描述或海报 导演 : 李翰祥 编剧 : 何永霖 主演 : 单立文 / 黄美贞 / 金仁淑 类型: 爱情 / 情色 / 古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香港 语言: 粤语 上映日期: 1994-06-24(中国香港) 片长: 98分钟 又名: The Amorous Lotus Pan / The Amorous Pain IMDb链接: tt0111154 当影片最后一个场景,武松举起刀,正在为杀不杀潘金莲做最后的心理斗争的时候,豪放的潘金莲大喊“武松,你就使劲往下插吧!”,随后武松一刀结果了小潘的性命,但他确是十分的舍不得,表情痛苦的几近扭曲,他既忘不了他大哥武松的血海深仇,更忘不了和潘金莲那销魂的一夜。 李翰祥貌似对《金瓶梅》情有独钟,描写这部小说内容的风月片不止一部,早期的有《潘金莲》,中期的有《金瓶双艳》,到了晚期更是连续拍摄了《金瓶风月》和《少女潘金莲》,而这部《少女潘金莲》也基本上是他的息影之作了。本片在故事情节上借用了《金瓶梅》的相关人物和内容,但李大师并没有刻意去编写,甚至可以说没有情节,基本可以忽略。但在李翰祥的拿手好戏——床戏上,可谓是水准相当之高,从布景,到灯光,到配乐,再到演员的表演,都拿捏得十分到位,给人以相当强的艺术感觉,尤其是配乐,古筝、琵琶以及其他中国民乐乐器快慢节奏的变化,轻缓与欢快之间的变幻,配合着戏份的进行,可谓是天衣无缝。即使单独将影片配乐拿出来,也绝对让你觉得悦耳动听。 片中潘金莲和多个男人都有床戏,但最为精彩的当属和武松那场。那是一个月黑风高的雨夜,小潘用药迷倒武都头,趁其熟睡之际,潜入武松房间迷奸之。屋中暖黄色背景光,时而还夹杂着闪电的紫白色亮光,将小潘的身体展示的十分美丽。整段戏份几乎都隔着一层薄纱拍摄,若隐若现的感觉更具唯美效果,再加上刚才所说的精彩配乐,可谓是风月片中的床戏典范。 影片最终的结局还是以武松杀死王婆及小潘这个惯常路线结束,也许让武松和小潘一同生活下去也许更能让人遐想,但这样做可能还是太无法让人接受,打虎英雄怎么能拜倒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