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周星驰
编剧: 周星驰
主演: 王宝强 / 鄂靖文 / 张全蛋 / 景如洋 / 张琪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 香港
语言: 汉语普通话 / 粤语
上映日期: 2019-02-05(中国大陆)
片长: 91分钟
又名: 喜剧之王2 / D计划 / The New King of Comedy / King of Comedy 2
IMDb链接: tt9368628
编剧: 周星驰
主演: 王宝强 / 鄂靖文 / 张全蛋 / 景如洋 / 张琪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 香港
语言: 汉语普通话 / 粤语
上映日期: 2019-02-05(中国大陆)
片长: 91分钟
又名: 喜剧之王2 / D计划 / The New King of Comedy / King of Comedy 2
IMDb链接: tt9368628
我带着《喜剧之王》的感情分和很低的期待去的,结果却被这次的周星驰大大震惊了,这次的周星驰明明很好看啊?泪中带笑,笑中带泪,抒情的段落也很节制,没有洒狗血没分大哭大号,但观影的过程中眼眶数次湿润。
如果说和其他几部贺岁电影比,最多是没有大片的重量感,感情起伏没那么大那么过瘾,可是这次的新喜剧之王绝对是一部好电影。
1. 周星驰真正的困境
如果粗糙的划分导演类型,我觉得可以分成三种类型
第一类学院派,知识分子气息重,擅长拍古典戏剧。张艺谋,陈凯歌都是这种类型。他们的专长在于文本越深奥,文学气息越重的电影,他们拍的越好,而且更容易得到奖项的肯定。缺点在于他们的调子比较高,商业成就的上限偏低,自从10年代以后,市场化的商业导演开始大量涌现并拿到资源,张和陈的商业成绩便没那么耀眼了。
第二类生活派,香港黄金年代的那批导演,王晶,刘伟强和10年代崛起一群新导演,甚至冯小刚,都是这一类,他们善于观察生活,并且悟性很高,生活感悟充实而独特,他们洞悉最广大的电影观众的审美趣味,能够与他们产生情感共鸣。他们电影里的地气,甚至是市井气,不是模仿得来的,而是由内而外渗透出来的。这类导演的商业成就相当高,但奖项上就相对困难些。与学院派相比,他们职业生涯最大的危机在于续航时间短,他们的特长在于电影里的生活观察和感悟,而这也成了他们的软肋,他们成名的时间越长,距离这个生活土壤就越远,对于观众审美就把握得越不准。
第三类技术派,比如东方的徐克,西方的詹姆斯卡梅隆和乔治卢卡斯,他们的电影显著的不同在很少做思想表达,但一直在研究突破电影技术本身的极限。
但这三类也是相互流动的。
张艺谋陈凯歌拍古典大戏都特别好,一沾上生活气质的就差点。例外就是,张艺谋拍的陕西和陈凯歌拍的北京都特别好。因为陕西和北京是他们成名前的生长环境,他们拍这些电影的时候特别接地气,同时也是第二类生活派导演。
冯小刚是第二类导演,他这些年一直再往学院派上走,比如1942,集结号。但他偶尔一个转身,拍拍《芳华》就能商业大爆,因为这是他曾经的生活,他就可以拿捏得特别准。
李安是集大成者。他早年电影以第二类生活派导演起家,迅速融会贯通又学成了第一类学院派。现在《少年派》《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已经开始在技术派上开疆辟土。真是生命不息,突破不止。
但这和周星驰又有什么关系呢?
周星驰是第二类生活派导演里塔尖上的人物。他的电影之所以厉害,除了他本身是个创造力爆棚的喜剧天才以外,更重要的地方在于他的三个接地气的电影核心:底层小人物的欺辱与奋斗,卑微而遗憾的爱情,以及黄金年代香港中下层的市民生活。这是他成名前贫苦艰辛的生活留给他的财富,也是他的电影不同于无厘头闹剧的核心价值。看他电影最大的感受就是爆笑之后,那层斑驳苦涩的生活底色就显露出来。
《功夫》是周星驰最后一部香港气质浓郁的电影,之后他的电影开始全面内地化。聪明如周星驰,一定那个时候就发现自己电影的危机,小人物的艰辛还在,卑微感人的爱情还在,但是他没有生活气质了:他的生活经历是深植于香港的,而他的专长又是市民生活中的共鸣。学院派可以一生钻研文学汲取灵感,可是生活派在成名之后就很难再钻研生活。所以他转型了。港味演员“周星驰”的形象淡出,导演周星驰开始往学院派和技术派转型,也就有了两部西游和美人鱼。这个决策当然是明智的,既然拍不出内地生活,那索性就不拍生活。
很多人说周星驰才华枯竭说他重营销轻电影,我不同意。他的能力还在,只是他的巅峰是植根于香港电影本身的港味的,不是他的能力或诚意没了,而是整个香港电影都已经没了,他要怎么回去拍那些作品呢?
看到很多人说《新喜剧之王》是炒冷饭,我倒觉得这是他几部内地电影里最有诚意去找回生活气质的作品。只不过小碎步前行,他选了一张安全点的牌而已:既然拍不出内地市民生活,那我拍自己体验过的龙套生活。
这哪是炒冷饭?外冷内热的亲情,卑微苦涩的爱情,处处冷眼的贫苦,坚韧不息的奋斗,无处琢磨的命运,每一项表达得都很诚恳啊。他真正需要担心的是,喜剧之王选了一个舒适的题材来拍,下一部该何去何从?是继续拍IP拍戏剧,还是关注有温度的生活。
2.《新喜剧之王》的用心点
两代关系。
《新喜剧之王》最触动我,笑点哭点最多的就是这次的亲子关系,我甚至觉得他拍出了李安的味道,几乎是这几年屏幕上最好看的亲子关系。父亲一开始希望如梦有一个安稳的工作,给家族世俗的体面,他不认同如梦的演员梦想。而随着他对如梦的一次次探班,一次次了解她的龙套生涯收到的欺侮和坚持,他动容了。
“知我者为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父亲通过旁观,知道了如梦的梦想到底是什么看到了她逐梦路上的人格闪光,也真正懂得了她为何痴狂。亲子之间有爱还不够,还需要了解。但两代人直接的了解很难通过沟通达到,因为社交语言不同,而且两代人有各自的傲慢和坚持。不含任何干涉的观察,反而是增进沟通的第一步。
结尾处父亲明着辱骂,暗着支持如梦去试镜的段落,几乎让我泪奔。每一句的嫌弃都是深深的爱意和支持。这样拍的亲子关系实在是太高级了。东方家庭的面子和里子,隐忍和付出,都在里面。
更重要的是,两代人的和解,是演员梦想的一个侧面:如果没有看到你对梦想如此坚持,你的父亲可能没有意识到努力的你有这么可爱和惹人心疼。
富二代与“我养你啊!”
20年前的《喜剧之王》最著名的台词是这句“我养你啊!”这次的致敬让富二代说出了“我养你啊!”却故意没让如梦应下这句话。这是20年来喜剧之王内核的一个进化:我要自己的爱情和梦想,不是要你养。
富二代这个角色的设置有什么意义?他把“梦想”切分的更细致了。如果如梦要的是成名带来的财富,那她会接受富二代,至少收下他的20万,但如梦要的就是清清白白的东西:纯粹的,作为演员的成功。所以如梦得体地拒绝了富二代的追求,也是侧面的演员梦:我要的是“演员”的职业成功,不是钱。
爱情与演技。
喜剧之王的事业线和感情线是合二为一的。
一开始如梦出场,只是个空谈的理论派,她指导车祸大爷表演不走心,但她的表演建议非常纸上谈兵。到结尾处她的演技真正升华,是因为她终于从卑微的爱情中,提炼出了具体而深刻的生活感悟,所以她的表演变真诚了。这和周星驰自己的经历一脉相承,旧版喜剧之王也是这么拍的,也进一步说明了周星驰是一个从生活中汲取营养的艺术家,他的艺术观正是演艺能力来源于生活磨练。
主线讲奋斗的电影,往往处理不好一点,就是把“吃苦”和“努力”当成一个东西讲,努力一定会吃苦,但吃苦却不一定代表努力。如梦的经历把这两者贯穿得很好,她大量跑龙套的生涯其实只是吃苦,而吃苦和爱情这两条线,说明她在认真生活。对于演员来说,认真全情地投入生活,才是真正的努力。唯有认真生活,感受生活,在生活中投入期待,投入闪光的东西,这些磨砺自然就是教育,演技才能提高。
周星星,尹天仇和入梦是同一个人,也不唯独做演员,任何职业都一样。吃苦不是积累,认真生活才是积累,哪怕这个过程伤痕累累,但真正全情投入的事情,一定会给你回报。
负能量与阴差阳错的命运。
周星驰很负能量,这部电影也充斥着很多负能量,归结起来就是“得非所求,造化弄人”八个字。
不想当明星的小米,偏偏当了明星;想当演员的入梦,偏偏历尽坎坷;想跑龙套的富二代,偏偏要回去继承家业;最后终于静下心来重新做跑起龙套的马可,偏偏因为之前不敬业的表现,阴差阳错做回明星……
周星驰的电影里有一种很扭曲的哲学。一方面他非常肯定奋斗,因为他就是这样一路走出来的;另一方面他的世界观又非常的冷静残酷。周星驰从不嘲笑爱情与梦想,但他似乎总在嘲弄命运,这好像与他自己这些年的经历相连。一方面他告诉你努力可以成功,好像是在肯定人的作用,另一方面他又在说命运无常,你的命运是上天的安排,与你无关。血是热的,骨是冷的。
女主角名字叫如梦,她那个幸福的结尾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我总觉得是假的,但又好像是真的。或许真的假的并不重要,毕竟如梦。
有点希望电影能结束在如梦推开大门的一刻。这更符合电影传达出的周星驰哲学:努力奔跑永不放弃的你,真的很美。但能不能跑到终点,忘了它吧,那是命运的安排。
————本文原载于我的公众号肖恩恩恩恩肖的瓜子社(Sean_lalala),欢迎关注
看第一个《新喜剧之王》预告片时,片中全是《喜剧之王》的旧梗,我就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有炒冷饭嫌疑,但当影片出了第二支感人预告时,我内心又转折了,莫非这冷饭炒着也挺香的?!
今天我看了《新喜剧之王》,嗯,真香。
看完电影后,觉得久违的周星驰语境又回来了,当年那种郁郁不得志,笑看沧海人生,把人生看穿到海底的“小人物”周星驰又回来了。
看《新喜剧之王》时,如果能进入周星驰的荒诞(无厘头)喜剧语境,一定会带给你更多的惊喜和感动,而不是单纯觉得这只是一部喜剧。
那什么是周星驰语境,如果看过周星驰作品哪怕只有一两部,找到周星驰语境应该不难。
从人物设定角度说,周星驰的作品,一直都是从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讲起,他怼天怼地,用痴狂的笑回应残酷的悲,在最丑陋的社会面前,反而看清了自己的初心。
从叙事和表演方式来看,夸张式的荒诞表演和叙事,却赤裸讽刺对抗着真实的命运。
《新喜剧之王》卖《喜剧之王》情怀不假,但有些人说周星驰江郎才尽,炒冷饭,圈钱就稍显过分,难道你们只看过周星驰的《喜剧之王》和《新喜剧之王》这两部电影吗?
《功夫》的星仔,一直要成就一番事业,但自己却不是做大哥的料。
《九品芝麻官》的包龙星,从小不学无术大字不识一个,九品的芝麻官还是父亲买的。
《大话西游》就更不用说了,那人好像一条狗不是吗。
不想多举例了,周星驰的电影中的人物,有多少不是这样从糟粕的人设出发。
所以当我看到《新喜剧之王》中熟悉的梗时,我虽然知道后面要给我鸡汤,但我觉得并不毒,而是调配得很好喝,在真实现实如此苦X的环境中,我有时候需要在影院要一碗调配得好喝的鸡汤。
所以,进入周星驰语境,真的很重要,不然你就像买了一张交响乐的票,结果给你看到了杂技的感觉。
——剧透跑鸭——
所以我看到很多人说,《新喜剧之王》这片子不正常,开头女主拿着一本《演员的自我修养》,去调教一个被车撞的人不正常,就算那人是真碰瓷的,一个戏痴也不应该去教一个碰瓷的表演。
如果你觉得上面这段话说的挺有道理,那就印证了我上上句话,你可能不适合看周星驰的电影吧。
周星驰的电影,什么时候需要你去用真实视角去审视过?这种夸张到不真实的桥段,在周星驰电影里几乎每部都是好吗。
再来还有人说,女主顶着把道具刀回家给老爸祝寿,也不真实,真实的状况哪有这样子乱搞的?如果你还是认同这句话,那大聪觉得你不光不适合看《新喜剧之王》,还缩小了电影的呈现方式。
电影虽然是生活的比喻,但电影必须高于生活呀,必须在很短的时长中找到有力的冲突,更何况这是周星驰的电影呢。
再说了,现实生活中,比女主顶着把道具刀给父亲祝寿的魔幻真实新闻,难道还少吗,小岳岳当初在德国表演相声,知道父亲去世那一刻,也必须忍住悲伤坚持到巡演结束,在戏痴眼里,戏大过天是真实存在的。
还有人要上纲上线,倡导焦虑和悲观主义,说片中女主跑了十几年龙套,父母反对,圈内人士批评,女主却依然自我感觉良好,女主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自己,看不清自己的位置,现实中周星驰虽然也跑过八年龙套,但他成功了因为他是周星驰,王宝强成功了,因为他是王宝强(这是命)。
我看到这也挺呵呵的,这是电影呀同学们,这不是非虚构性写作,也没说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电影一个最大的艺术,就是造梦,如果不把生活中的那些残忍的事情夸张化,用什么去营造凤凰涅槃。
难道你们想看到很快认命的女主吗,那么开头她就不会拿着《演员的自我修养》给被撞的老爷爷说戏了,更不会顶着道具刀和家人吃饭了,简言之,不会有这部电影。
女主就会像我们很多人一样,有着诗和远方却天天加班,当然,每个人活法不一样,在此不做评论,每个岗位都值得尊敬,但片中的女主,她是戏痴,戏痴的世界,你们真的懂吗。
还有人拿女主的实力去展开深挖,倡导是金子很快会发光,有天赋你早就成名,还非常认可那个导演数落女主那番话:“就是你们这种人,又不行,又没有自知之明,还不死心,整天出来搞事情。”
这不就是一种认命论吗,意思就是这个世界容不得像女主这样的人呗,这不就是在倡导一种不努力论吗,和早前的“读书无用”论有什么区别。
《新喜剧之王》正好相反,影片的主题,是片中的一句台词:“只要你不投降,就是成功”。
所以影片的倡导,不是要你不惜一切代价去到达人生巅峰,而是对你所热爱的事情,不要投降,就是成功,只不过说最后女主真的成功了。
那是因为电影要给观众一个美好愿景,我觉得这有什么不好,现实已经残破不堪,如果我去看一场电影,看到女主最后依然一事无成,而且结局还抑郁自杀了,你们觉得这样的结局好吗?
更有人说,有着这么好的富二代不要,偏偏去喜欢一个骗子,拜托,别杠精了好么。
女主一开始并不知道富二代喜欢她,再者当女主总在被羞辱时,富二代总在问她,你没事吧?其实被这么问确实很烦的说,女主当时冲他发下脾气我觉得没有不妥,到最后他们不也和好了吗。
而且,当富二代离开时,很多人质疑女主为何不从了一个真心爱她的人,我就纳闷了,所以这个时候你们就不觉得,女主跟个有钱人过好日子,就是对女性的歧视了?
再说了,在富二代表白的时候,女主并不知道她的男朋友是骗子,如果那个时候跟富二代走了,一定有人跳出来说,看呀,这女的劈腿了只爱钱三观不正。
好了,不再举例了,总之,一部周星驰的电影,就该用周星驰的语境去看,不然就连经典的《喜剧之王》,你们也能找出一堆问题来的。
当然,点评是主观的,我支持大家各抒己见,说《新喜剧之王》是烂片,那也是你的自由,但我看到了《新喜剧之王》的闪光点,也是我自己真切的感受。
此外,《新喜剧之王》喜剧中的高级之处,还在于影片里悲喜交加中的讽刺。
简单的讽刺比如街边挑了室友做女一号,讽刺了这是一个靠脸吃饭的社会。
宝宝在片场台词记不住虽然模仿了《灾难艺术家》,但念台词1234,确实在国内片场发生过,《圆桌派》当时汪海林就指出,很多大咖不记台词,到现场就是念1234再后期配音,这段也在讽刺着国内片场耍大牌乱象。
宝宝被吓尿后“咸鱼翻身”爆红,讽刺了如今靠热度劲爆新闻博眼球,赚取流量方式让人匪夷所思。
最后,大聪还觉得,女主去试镜周星驰和拿到最佳女主,可能是女主美好的幻象,其实女主到最后并没成功,影片用女主成为喜剧之王的结局,给女主包裹了一个如梦如幻的美好。
首先女主在放弃梦想之后,女主在餐厅打工,宝宝电视采访就提到,他不知道女主的名字,只知道她是一个演员。
但后面神转折宝宝去到女主家里,还说女主入围了周星驰电影的试镜,这前后的矛盾,让人感觉很不真实。
而且女主的名字,叫如梦,人生如梦,或许,如梦拿最佳女主,只是如梦一场?
当然脑洞的猜想,看罢也就算了。
虽说以上给了《新喜剧之王》如此多正面的评价,但相比较于《喜剧之王》,新版是没办法超过旧版的,旧梗广告太多我们就不提了,光旧版有周星驰自己做主演,就已经是盖不过的光芒,新版再怎么都是无法超越的。
其实《新喜剧之王》还能做更好,比如在众多人物中,可以不用所有角色都在一个夸张状态内,像《喜剧之王》有很多角色,就显得正常而且严肃。
而新版中就算最严肃的父亲,也有一些奇怪的举动和动机没解释清楚,比如口口声声让女主退出演艺圈,却最后变成支持她,这样的转变如果因为宝宝一句话,还是稍显单薄。
还有场景之间的转发,其实还可以再自然顺畅些,尤其是第三幕女主决定去试镜开始,节奏快到跳脱,所以我才觉得很不真实,像女主的一场梦。
总之,我带着周星驰语境去看了,我打7分,我喜欢这种感觉。
就像片中主题曲《疾风》(原版是陈百强1982年《疾风》)中唱的:
“你有你光荣,我做我的梦。就算痛,也带着笑容。”
或许,看《新喜剧之王》看到掉眼泪的,都是有故事的人吧。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