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这一回,有张有弛了《飞驰人生》

导演韩寒
编剧韩寒
主演沈腾 / 黄景瑜 / 尹正 / 张本煜 / 尹昉 / 更多...
类型: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 英语
上映日期: 2019-02-05(中国大陆)
片长: 98分钟
又名: Pegasus
IMDb链接: tt9597190


在看完《飞驰人生》的点映后,首先想到就是和影片主人公的名字同音的两个字:张弛。
因为与之前的《后会无期》、《乘风破浪》相比,这部片子的成熟度明显高出一筹,导演在叙事中完全脱去了“玩票者”的面目,开始张弛有度。
说“张”的部分有度,是因为赛车戏实在拍得太hardcore了——从没想过能在一部国产电影里用上这样的形容。我们这代人最早的“车戏”启蒙大概是《神探亨特》里看着每集必有的警匪追车,而最早的“赛车”启蒙大概是港味F1集锦被翻译成“冼拿”的塞纳……直到步入中年,《速度与激情》已经可以在影院里跟迈克尔-爆炸-贝一样把我们轰睡着了,也不能怪我们审美疲劳来得快,毕竟实在是见得太多了。但是国内的赛车戏,能让人看得血脉偾张的体验真是没见过。毕竟“车戏”在国内是个怪圈,一方面好像每部宣称“大制作”都一定要弄段飙车戏,哪怕像《动物世界》这样跟车八竿子打不着的也要拍一段仅仅发生在主角YY中的追车戏烧掉一堆经费;一方面则是有必要用到车的镜头能省则省,有过朋友写的戏,制片主任为了能多省点经费建议“要不就拍个轮子的特写吧”——两种极端都毫无平常心可言,自然也就不会有打磨细节啃下硬骨头的匠人精神。
而这部片子,在前半段主角回忆中的停车场飙车戏都很到位,让人不得不期待高潮部分会有何表现。而最终在巴音布鲁克的赛车正戏也的确不负众望地称得上一个“燃”字。而这自然是克服了诸多困难才有可能完成的,比之片中攒车时机械师报菜名般报出的一连串赛车配件只会多不会少。以至于在放映后的现场互动环节中,即便没有观众问起相关问题,韩寒还是忍不住了主动“回答”了:把70多辆卡车开到巴音布鲁克多不容易;在紧挨悬崖的1400多个弯道上拍戏始终战战兢兢,生怕意外发生来不及去到10小时车程外的医院所以准备了直升机;天气稍有变化就得歇菜,下雨不能拍雨停也不能拍因为扬不起赛车必须有的沙尘……于是前后超期一个多月,之前的文戏留下了很多遗憾……
而这些遗憾,也许包含了本来看起来会有更多戏份的父子互动(我们只有在高潮部分男主的回忆中看到一鳞半爪);也许包含了更多的配角人物在他们看似“没有发生故事”的人生里那些真实痛切的片段……然而从整片来看,这些小小的“遗憾”也许未必不是好事,因为它让“弛”的部分也有了度,有了节奏。
写作出生的韩寒从不欠缺言说欲,而这种言说欲其实已经被将近二十年来伴随在其左右的争议性禁制了太久——如果他不是个赛车手,也许我们早已听不到他说的任何言论——谁也不能给体育新闻的赛果留个空白给领奖台打个马赛克不是?
于是当他开始拍摄电影时,我们看到了这种言说欲在影片里最直白的表达。这构成了《后会无期》和《乘风破浪》里众多的“金句”。这种“金句”让营销变得省事了,但对电影的真实感和节奏其实是有损害的,毕竟不收钱的段子说多了的人物只能是哲学家,互刷嘴炮的场景用多了的导演就成了伍迪艾伦。而在《飞驰人生》中,这样的金句少多了,也许只有一句“当一个人对自己失去信心的时候,他才是真的过时了”,还是用画外音说的。
这也许可以理解为导演对直接的自我表达不再那么热衷了,对“观众能够看到什么”更为在意了。
所以我们才会在“文戏”的部分收获节奏舒适的喜剧感,《后会无期》里那样情景喜剧式的拖沓单场戏不见了,所有的“笑果”都不耽误叙事,一如主角团队三人激动相拥时被夹在中间的那位大爷,表情着实可乐,身体却也没有硌着谁。而哪怕仅仅做到这一点,也已经比大部分国产喜剧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沈腾是个优秀的喜剧演员,优秀在他不止能演喜剧。可惜在麻花自己的戏里,似乎越来越没有了他的发挥余地。在喜剧里演一个落魄者是不容易的,你没法像在《药神》里徐峥一样往一个维度上使力,一不小心就会轻飘飘,构成对卑微者的侮辱;而矫枉过正则会显得卑琐,侮辱更甚。
而沈腾这次发挥得相当不错,当然这也有剧本的功劳,每一个中二瞬间都有一个合格的自黑笑话及时解毒。这让尹正这种过往印象是时常尬演的演员都找到了感觉,总体表现让人觉得是人尽其用,若是表现再好点,简直能让影片称得上是用好小鲜肉的一股清流。但看花絮文章,据说更起作用的是韩寒在剧组营造出的自然欢乐气氛……没被导演死命咯吱的演员,可能也就不会总想着去咯吱观众。
在观影后的一次影迷采访中,有人问起我“这片子里让你最有共鸣的角色”是谁?我当时回答得有点犹豫。因为影片里的男主是曾经爬到过巅峰,跌了下来,又想再回巅峰的一个人,而这样的经历不是普通大众都能完全代入的,毕竟绝大多数人从未见过巅峰的风景。但回家仔细想一想,代入感还是有的:影片中有一个细节很有意思,一个很小的小人物(以下涉及剧透),因为给男主行了方便而被车队开除了,他与男主告别时送上了一块赛车部件,又宣称自己攒够了钱要去环游世界享受人生了……在结尾时闪现众人现状的镜头里,有一个不到1秒的镜头,展现了他实际上在干什么。
这会是大多数人都有的共鸣吧?
回家过年,汇报当前。不管爬得多惨,我们也会尽量装出自己拥有一段飞驰人生。
毕竟装着装着也许就成真了呢?

许多年前,我刚养成阅读习惯时——
每每看到动人的句子,我都会默默记下笔记。
那时候,有两个人的句子,被我标记的最多。
一个是今何在,一个是韩寒。
此二人早期作品,如果要往深了说,可以写出很厚的书评。
但,如果要简化概括,也可以用两个字总结。
那就是——不服。
2000年,今何在开始连载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作品:《悟空传》。
《悟空传》里的悟空,是世间的一个异数,无父无母无关系无背景。
可他天赋异禀,只在菩提祖师门下学了十年,就有了大闹天宫的本领。
他是猴群中的超级英雄,不服一切体制和规矩。
地府要他三更死,他就勾消生死簿;
天庭要他去养马,他就造反拼命打。
面对千夫所指,他抖尽机灵舌战群儒,单枪匹马闹开了花。
从此,三界便多了一个新物种——妖。
原来神仙没法管的东西,都有一个名字,叫“妖”? 若天压我,劈开那天,若地拘我,踏碎那地 我等生来自由身,谁敢高高在上?
2000年,也是韩寒人生中最关键的转折点。
那一年,他走出校园,出版了小说《三重门》。
彼时的北京,房价平均两千一平。
而年仅十八岁的韩寒,也赚到了自己的稿费——五十万。
《三重门》的笔锋凌厉而有趣,深刻描写了国内的教育环境:
我是金子,我要闪光的 七门功课全部红灯,才能照亮我的前程 正书乃是过了七月就没用的书,闲书乃是一辈子都受用的书
韩寒瞬间走上神坛,成为许多青少年心中的超级英雄。
与此同时,他也引来以中年人为首的,主流文坛和主流社会的围攻。
2001年,复旦大学宣布,愿意破格录取他为旁听生,安排名师指点。
他不仅公开拒绝,还说:“就算复旦请我当教授,还要看我有没有空。”
言语间,充斥着悟空被天庭招安当弼马温后的那股不服。
2006年,体制内的作家白烨发文,从整体上批评八零后作者:
“实际上,八零后的作品,只是进入了市场,但尚未真正进入文坛。”
“八零后这批写手,不能看作是真正的作家,而是文学创作的爱好者。”
言下之意,无疑是在讽刺韩寒这类青年——
虽有众多拥趸,号称齐天大圣,但在天庭眼中,其实还不入流。
不久,韩寒举旗反攻,抖尽机灵舌战群儒,单枪匹马闹开了花。
后来博客时代 韩寒最高潮的时候一战成名 就一个人单挑北京的一群 从大文学评论家 到作协副主席 然后到作协副主席他儿子陆川导演 然后到最后我来了
关于那场争战,你可以这样理解——
大文学评论家白烨,就像打头阵的巨灵神。
作协副主席陆天明,则像托塔天王李靖。
陆天明的儿子陆川,像李靖的儿子哪吒。
最后上阵的,是家世显赫的玉帝亲侄:高晓松。
结果怎么着?在韩大圣的一根笔杆子下,十万天兵接连败阵。
陆川说你看韩寒这么猖狂 把我爸骂得跟王八蛋似的 然后陆川刚一上去 也被骂得跟王八蛋似的 我说我来替你们出头 反正韩寒最后说了一句话叫 “高处不胜寒” 就是我赢不了韩寒 于是我就大败
在那个年代,在掌握体制资源的传统主流社会眼里——
韩寒,无疑是孙悟空一般的存在。
然而时过境迁,今天我们发现——韩寒貌似,变了?
在与高晓松的对谈中,他温柔可掬。
称呼别人时,他开始习惯性地在末尾加上“老师”二字。
当别人自嘲时,他会迅速检索对方的优点,给足对方面子。
但晓松老师在平静时候的发挥 其实是特别好的
有人说,曾经的屠龙少年,如今变成了恶龙。
有人说,近些年的韩寒,正在不断朝过去的自己打脸。
有人说,他背叛了他的拥趸,背叛了曾经支持他的那一代人……
事实果真如此吗?
看完电影《飞驰人生》后,我才明白——
韩寒不再大闹天宫,并不是因为他开始屈服。
而是因为,经历过取经之路,他终于懂得了世间疾苦。
他不再像齐天大圣那样去对抗万物,而是学会了像斗战胜佛那样去包容众生。
以下内容含剧透
《飞驰人生》中,张驰年纪轻轻,就已盖世无双,成为顶级车手。
对于老车手万和平(赵文瑄 饰),张驰毫不留情,在记者面前肆意羞辱。
而面对记者,张驰也并不懦弱,在镜头面前口若悬河。
说白了,对于一切人事物,张驰的态度都是不服。
张驰不服,是因为他有才华和天赋。
可他没有想到,在这大千世界,才华和天赋,很多时候其实是无效的。
某天夜里,他在自己车上意外捡到一个婴儿。
他四处询问,又做亲子鉴定,结果发现婴儿与他毫无关系。
他捡到婴儿,没什么别的原因,只是因为随机,只是因为命。
出于善意,他收养了婴儿。
为了给婴儿上户口,张驰无奈,只好去地下飙车。
接着,他由于地下飙车,被警察抓获。
而他被抓,也并不是因为有人告密。
还是因为随机,因为命。
是的,他没做错什么,却无端被禁赛五年,被赞助商告到倾家荡产。
怪谁?
恶龙?
不存在的。
五年后,张驰想恢复参赛资格。
法院上,拥有裁决权力的法官,正是曾被他羞辱过的万和平。
然而,万和平并没有恶意报复,直接给了他一个合理的绿灯。
恢复资格后,他去考驾照,教练人也很好,马上给了他机会。
可张驰一启动……发动机直接爆了。
他去找朋友借钱,结果朋友比他还惨。
他去垃圾站,想取回自己曾经的车架,结果不幸碰到看门大爷。
他想用甩棍吓跑看门大爷,结果甩棍却无论如何也出不了鞘……
为什么出不了鞘?
他的好朋友,孙宇强(尹正 饰)说:
你之前怼天怼地 怼得太用力 现在卡住了
几经转折,张驰好不容易拿到了赛车。
却在参赛路上,运载车出了车祸,赛车被摔个稀巴烂。
对手林臻东(黄景瑜饰)帮他修好了赛车,他终于能够正常参赛。
五年苦练,他记下了巴音布鲁克赛道的每一个细节,跑起来游刃有余。
然而,他却被一颗莫名出现的石子刮破轮胎,赛车失灵飞向了大海……
发现没?
张驰身上的特性,其实和韩寒是有类似之处的。
都是年少成名,都是天赋异禀,都是理想主义。
都爱怼天怼地,都宠自己儿女,都有超凡技艺。
但,如此类似的两个人,却拥有两种相反的命运。
韩寒一路高歌,张驰却历经坎坷。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
仅仅只是——运气。
什么意思?
韩寒拍这部电影,到底想表达什么?
电影中的一段对话,十分值得玩味。
一名记者采访新晋车神林臻东,说:
“我知道你有很多粉丝,而且你连续三年入选了福布斯体育榜。”
“但也有人认为,你只是有更多资源,有更好的车和更多的钱。”
“对于这些观点,你怎么看?”
林臻东答:
“不管是金钱方面或者说是精力方面,我的付出都比其他人更多。”
”所以,我的收获也比其他人更多,我觉得这非常符合逻辑。”
“难道非要让那些付出没我多的人赢,才符合你们这个童话故事的结局?”
林臻东坐拥资源,十四岁出国留学,其家族在房地产界叱咤风云。
可他却认为,自己所得来的一切,都是因为自己的付出和努力。
这就像韩寒十八岁时,认为《三重门》的爆红,几乎全凭他的实力。
一开始这书刚出来的时候 肯定是媒体的炒作 然后后来就是凭实力了
事实上?
《三重门》确是一本好书。
但,它绝没有好到,担得起“中国近二十年销量最大文学作品”的荣誉。
《三重门》刚出版时,韩寒曾说:“《三重门》五十年内无人能及。”
然而,十几年过去,韩寒不止一次,试图推翻自己这部作品:
这本书现在看来,多有幼稚和卖弄 我当年之所以那么写,是想模仿梁实秋和钱钟书 写完《三重门》后我开始反思,觉得这样太做作 从第二本小说开始,我彻底抛弃了这个风格
我自己当时 无论是知识储备 (还是)我的自我认知,与我获得的关注跟地位 我自己觉得是没有匹配的 我应该是一个更强的自己 才能匹配到那样的地位
年近中年,韩寒渐渐开始成熟了。
他渐渐发现,这世上很多事情,其实充满了随机性。
所以,他开始理解,为什么一代车神,会在街边卖炒饭。
他开始理解,为什么如他一般有才华的人,会被扒光示众。
他开始理解,为什么如他一般有志气的人,会为了钱去跳钢管舞。
因为每个人,无论如何拼命,也最多只能掌控一半人生。
而另一半人生,只能交给随机,交给运气,交给风。
就像《飞驰人生》片尾曲唱的那句:
我的一半人生 飘荡就像只风筝 如果命运是风 什么又是我的绳
《悟空传》中,今何在曾写过这样一段话:
也许每个人出生时 都以为这天地是为他一个人而存在的 当他发现自己错的时候,他便开始长大
长大后的韩寒,懂得了每个人都不容易,每个选择都可能是无奈之举。
于是,他不再怼天怼地。
但同时,他仍以另一种形式,保留着那股不服的特性。
《飞驰人生》的最后一幕——
张驰应了一场比赛,到了赛场上才发现,对手竟是一辆飞机。
这里,是一个彩蛋。
这也是用魔幻手法,对现实的一种比喻。
现实中,无论资产亦或运气,还是韩寒享受过的时代红利——
其实都相当于,是一台具有先天优势的飞机。
有些人,或许毕生都无法坐上飞机,只能在陆地上缓慢爬行。
只要你仍在坚持你所热爱的事情,你就值得被尊敬。
张驰的真实结局,是赛车爆胎,飞向了大海……吗?
据我所知,巴音布鲁克的四周,根本没有大海
蔚蓝的大海,是虚构的场景,是韩寒送给所有追逐梦想的人的希冀。
怎样才算追逐梦想?
曾经的韩寒以为,追逐梦想就是战胜对手。
如今的韩寒认为,追逐梦想就像拉力比赛——
你根本看不见对手在哪。
你能做的,只有自己与自己的另一半人生拼死搏斗。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颐和园》怎样理解娄烨导演的电影《颐和园》的结局?

《颐和园》 (英文: Summer Palace )是一部2006年中国大陆电影,由 娄烨 执导, 郭晓冬 、 郝蕾 、 胡伶 和 张献民 主演。影片讲述了两名青年男女跨越十几年的的感情纠纷,其中穿插着 六四事件 等社会背景。本片也是中国大陆首部男女主角正面全裸出镜的电影 [2] ,而早期电影如《 小武 》(1998) [3] 、《 蓝宇 》(2001) [4] 、《 绿帽子 》(2003) [5] 、《 星星相吸惜 》(2004) [6] 等有男性正面全裸的镜头。 本片于2004年9月开机,2005年5月关机,拍摄时长九个月。取景地点包括 北京 、 重庆 、 武汉 、 柏林 、 北戴河 、 图们 。《颐和园》于2006年5月18日在 戛纳电影节 首映。电影中的政治色彩与大量的性爱场景在中国大陆受到关注 [7] ,因未经中国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批准而擅自参加 戛纳电影节 ,本片在中国大陆被封禁,导演与制片人受到了处罚。 1987年,中朝边境 图们 。邮递员晓军去邮局拿信件,之后来到余红父亲开的杂货铺。余红打开信件,发现自己被北京的“北清大学”录取。余红在一个篮球场与晓军见面,晓军与几个打篮球的人发生争执,被打得鼻青脸肿。晚上在草丛中,余红与晓军发生了性行为。 余红乘火车来到了北清大学,开始了大学生活。一天,余红结识了隔壁宿舍的女生李缇,聊天中她告诉余红她男朋友若古在柏林留学。李缇和余红与回国后的若古见面,并与在同一大学的周伟结识。余红逐渐与周伟走近并与其发生性关系。两人在 颐和园 昆明湖 泛舟,在夕阳下相依。 余红去周伟宿舍,发现他正与一个女生一起吃饭,余红见状离开。周伟去台球厅找余红,余想挣脱周伟的怀抱,但最后顺从。在一次欢愉后,余红要周伟去结扎,并称那样就不疼了。周询问缘由,余说是心理学老师告诉她的,并且她和他上过床。北清大学的学生开始去天安门,余红几人也一同跟随。李缇与周伟在宿舍进行性行为时,被学校人员发现。余红见到了周伟的一名舍友,他告诉她教务处已经知道了周李的事情,让她不要再去见周伟。 余红遇到了来北京探望她的晓军,两人和衣而卧,半夜晓军悄然离去。余红发现晓军不见,急忙到操场寻找。在操场示威过程中枪声响起,学生们开始四散。余红的舍友冬冬找到周伟,告诉她余红不见了。周伟急忙带领冬冬寻找余红,但未果而返。冬冬再次找到周伟,告...

《3D 肉蒲团之极乐宝鉴》人生是一场大春宫

    更新描述或海报 查看原图 导演 : 孙立基 编剧 : 萧若元 / 萧定一 / 胡耀辉 主演 : 叶山豪 / 蓝心妍 / 松野井雅 / 周防雪子 / 雷凯欣 / 更多... 类型: 情色 官方网站: 3dsexzen.com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香港 语言: 粤语 上映日期: 2011-04-14(中国香港) 片长: 129分钟            又是一部《肉蒲团》主题的情色电影。与众不同的是,《3D 肉蒲团之极乐宝鉴》的宣传语则是“全球首次3D情欲电影”。于是且不说这部电影是好是坏,它在电影史上的意义都是空前的。时代变了,这再也不是十几年前躲在小电影院偷偷摸摸看成人电影的年代了,人们终于堂而皇之地将情色电影搬上大荧幕,这是人性解放的时代。很多观众抱着猎奇的心理,不远千里地来一睹其风采,盛况空前。        《3D肉蒲团之极乐宝鉴》由中国3D及一元制作室有限公司出品,投资逾港币二千五百万, 萧若元、萧定一监制,孙立基导演,叶山豪、蓝燕、原纱央莉、周防雪子、雷凯欣、及何华超领衔主演,于4月14日香港上映,全球其他国家均有同时上映。该片阵容豪华,声势浩大,帅哥美女如云,共同演绎了一场荒诞奇淫的情色大戏。         《肉蒲团》的故事梗概很多人都比较熟,我就不多加赘述了。《3D肉蒲团》则是在原著《肉蒲团》的基础上加以改编而成,并没有换汤不换药的照搬原著。3D版一出场就是宁王光天化日之下调戏观音雕塑,峨眉山上高僧布袋和尚和未央生怒斥宁王时,竟被路过的宁王听到,为后面埋下了伏笔。未央生陪好友林公子去铁家提亲,未央生和铁员外的女儿铁玉香一见钟情,林公子大怒,于是投靠宁王。未央生和铁玉香日日缠绵,然而床技不佳,无法达到极乐。追求极乐的未央...

《少女潘金莲》:武松,你就使劲往下插吧

更新描述或海报 导演 : 李翰祥 编剧 : 何永霖 主演 : 单立文 / 黄美贞 / 金仁淑 类型: 爱情 / 情色 / 古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香港 语言: 粤语 上映日期: 1994-06-24(中国香港) 片长: 98分钟 又名: The Amorous Lotus Pan / The Amorous Pain IMDb链接: tt0111154 当影片最后一个场景,武松举起刀,正在为杀不杀潘金莲做最后的心理斗争的时候,豪放的潘金莲大喊“武松,你就使劲往下插吧!”,随后武松一刀结果了小潘的性命,但他确是十分的舍不得,表情痛苦的几近扭曲,他既忘不了他大哥武松的血海深仇,更忘不了和潘金莲那销魂的一夜。 李翰祥貌似对《金瓶梅》情有独钟,描写这部小说内容的风月片不止一部,早期的有《潘金莲》,中期的有《金瓶双艳》,到了晚期更是连续拍摄了《金瓶风月》和《少女潘金莲》,而这部《少女潘金莲》也基本上是他的息影之作了。本片在故事情节上借用了《金瓶梅》的相关人物和内容,但李大师并没有刻意去编写,甚至可以说没有情节,基本可以忽略。但在李翰祥的拿手好戏——床戏上,可谓是水准相当之高,从布景,到灯光,到配乐,再到演员的表演,都拿捏得十分到位,给人以相当强的艺术感觉,尤其是配乐,古筝、琵琶以及其他中国民乐乐器快慢节奏的变化,轻缓与欢快之间的变幻,配合着戏份的进行,可谓是天衣无缝。即使单独将影片配乐拿出来,也绝对让你觉得悦耳动听。 片中潘金莲和多个男人都有床戏,但最为精彩的当属和武松那场。那是一个月黑风高的雨夜,小潘用药迷倒武都头,趁其熟睡之际,潜入武松房间迷奸之。屋中暖黄色背景光,时而还夹杂着闪电的紫白色亮光,将小潘的身体展示的十分美丽。整段戏份几乎都隔着一层薄纱拍摄,若隐若现的感觉更具唯美效果,再加上刚才所说的精彩配乐,可谓是风月片中的床戏典范。 影片最终的结局还是以武松杀死王婆及小潘这个惯常路线结束,也许让武松和小潘一同生活下去也许更能让人遐想,但这样做可能还是太无法让人接受,打虎英雄怎么能拜倒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