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21-10-22(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
片长: 84分钟
又名: China-Africa Factory
资源名称: 波比的工厂.ChinaAfrica.Factory.2021
这个片子真是看得人如鲠在喉,一方面,波比的工厂的工人们从早晨七点半要一直作活到晚上九点,而薪水最多也只有包住宿下的四千多而已,到了片子末尾,波比引进了一位李厂长试图推进规范化管理,早会上,这位厂长声色俱厉地声明他问好的时候所有人必须回答好很好非常好。另一方面,被辞退的小头目不找工作而是整天在宿舍里玩游戏消磨时间,只要老板及老板娘不在流水线上监督,所有的人在消极怠工上格外积极,连做饭的阿姨都看不下去,说这些员工干活像蛤蟆吃饭像母猪。这样的矛盾,似乎就是中小规模实体产业现在的痼疾之一,这样的困境,大概可能也是中国未来数以千万计的年轻产业工人无力解脱的命运。
难得看到一部展示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的纪录片。虽然作为一个小工厂的老板,一个“资本家”,片中的大老黑和中国私营企业老板没有本质的区别,同样把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放在首位,但比起影片中其他人的焦虑,忙碌和迷茫,尤其是他的中国妻子,他还是显得更从容通透,更有耐心,或许这就是文化差异带来的不一样。影片不仅是讲述他,更多的篇幅是讲述工厂的工人们的状态,看这些在制造业流水线工作的国人过着怎样单调乏味而又充满喜怒哀乐的生活。一个黑人老板或许能让他们体验更新鲜一点,却无法改变生活的样子。波比实现了他的中国梦,不知道我们自己的中国梦又该如何实现。只能希望疫情过后大家都少点焦虑过得更好吧。片中那个大妈蒸的包子让我看得好有食欲。
尼日利亚人波比在义乌旁边的浦江县开化妆品厂,供应非洲市场。疫情之后,流水线工人管吃住,早7:30晚21:00,午饭晚饭休息一个半小时,一个月3500。在北京一个月合租住房3500,吃饭省着点1800,通勤+水电费300,综合成本5600。也就是说如果到手没有9100(月薪11000),那你的现金收入还没有流水线工人多。当然,五险一金,工作环境,劳动强度,职业成长性也得考虑进去。
小至家庭,大到社会,人在各处都是在处理“关系”; 底层生活就是累到极处、压抑到一定程度就去大吃一顿、荒淫醉酒,无暇处理自己的情感,更无心思考什么。
有幸在IDF第一天看了这部片子,本想映后与导演进行交流,但没争取到举手的机会🤣感觉提问的几个朋友把大家的关注点带偏了。导演刻画了一个非洲人在义乌开设化妆品工厂的故事,但这不只是一个非洲人在中国开工厂的故事,我们甚至不能简单地称主人公【波比】为一个【非洲人】,他流利的中文和他的中国家庭已经几乎让他成为了一个“中国人”。镜头关注的不仅是波比的工作和他的家庭,还有工厂里打工人的群像。导演力图刻画工厂里四对情侣/夫妻的工作生活,长时间的跟拍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但从头到尾都紧扣人物刻画组接,个人看下来并不感觉散,每个人物都是鲜活个性的。两个小时里,我慢慢走近了他们的生活,他们好像已经成为我的朋友,走出影厅,我仍在挂念他们。
前两年西湖上的纪录片,唉,讲的一挺好的黑哥们在义乌逐渐变成资本家的故事。 作为纪录片水准起码及格了,视角给的也不错。工人是很重要的一个群体,唉,加油干,老板生活会越来越甜的。 别问年轻人为什么不进厂反而跑去送外卖了,朝七晚九基本无休身体很容易就不行了,普工流水线混出头才拿三千五底薪加提成,祥子拉车跑再多也别想富裕,唉。 小头目一职多能(管理招聘司机流水线)一个月四千多,完随便就让走了换人,反正你不干有的是人干,就这还要人玩命呢?于是两个小头目走了,换来一个狼性文化的李厂长,开始正规化发展,迈向新的未来。 也许波比的心是好的,但是下面的人执行坏了。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