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 尼古拉斯·D·约翰逊 / 威尔·梅瑞克 / 赛弗·奥哈尼安 / 阿尼什·查甘蒂
主演: 蒂姆·格里芬 / 艾娃·扎里亚·李 / 尼娅·朗 / 斯托姆·瑞德 / 梁振邦 / 更多...
类型: 剧情 / 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 西班牙语
上映日期: 2023-01-20(美国)
片长: 111分钟
又名: 人肉搜索2:失踪搜救(台) / 人肉搜寻2(港) / Searching 2
IMDb: tt10855768
#网络谜踪2# (Missing )(A-)真的好看!你们一定要看!不仅是满足悬疑探案片爱好者的好奇心,同时可以学到很多网络搜索技术。
第一部《网络谜踪》(Searching)我就非常喜欢,因为里面教了如何用社交网络搜寻人和信息,而这一部也是!只是这次不仅是社交网络,还有各种cam、网站和软件来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人不出门,坐在电脑前真的就可以获取大量信息,甚至远在海外也不怕!
《网络谜踪2》中女儿找寻母亲下落过程中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转折,而且几乎都是她一个人坐在电脑前找到的。这个系列的特点不仅仅在于讲述一个悬疑故事,更多的是展示如何利用现代科技去寻找线索,寻找失踪的人。因为在信息现代,几乎每个人都在网络上会留下痕迹,而摄影头更是无处不在,即使是普通人只要掌握了更多技术,也能通过电脑寻找到令人意想不到的信息。
在告诉我们如何利用这些科技去帮助人们时,影片也展示了在如今的时代,隐私几乎不存在,各种软件也同样可以帮助犯罪分子。技术本身的两面性依然是在本片中展示得淋漓尽致。
在不剧透的情况下,不去提起本片剧情,只希望告诉大家一定要平时注意学习使用各种电子设备,且掌握网络搜索技能。因为既然这些技术存在了,且在快速发展,如果别人会,你不会,就容易让你成为被欺骗的对象。掌握这些技术和技巧其实是保护自己的武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本片中出现了女孩收到有“母亲”在其中的一系列照片,但这些照片没有一张完全清晰可以看到母亲的脸,不是侧面,就是头发或戴帽子遮住一部分脸,这就是很明显滴说明这些照片有问题,且发照片的人很心虚。
正如去年发生的#金泰亨Jennie合照 P图# 造谣事件也是如此,P图的人发的两人合照没有一张有两个人的正面,不是戴口罩、帽子,就是侧面、半张脸或各种掩饰,而且多张图都如此,就已经充分说明这些照片是有问题的。特别是当照片中的人平时并不爱掩饰,而是常大胆拍照、发照片的人,突然如此扭捏,与平时行为不符,就应该提起警惕。但当时还是有很多人相信并传播谣言,只可能有两个原因:1)这些人真的很笨,连这点常识都不知道 2)明知道可疑却故意传播谣言。我认为针对#金泰亨Jennie# 事件,第二种情况比较多,真心希望年轻人要多多用技术和知识武装自己,不要再被这种谎言所蒙蔽。(金泰亨Jennie合照 P图# 事件的结果是P图造谣者已经被起诉并定罪)
总之,不管是对明星还是普通人,任何时候,在看到多张“没有正面露脸”的照片时,一定要抱有怀疑的态度,不要信以为真。在各种技术都很发达的今天, P图或找人冒充都可以实现以假乱真的图片,但之所以遮遮掩掩,主要还是发图的人“心虚”的表现。也就是说,也许技术可以达到掩人耳目,但突破口永远是观察人的行为以及分析逻辑性。就像片中也出现破解密码的环节,这其实也是对人的一种推测。就算没有网络技术,人平时的言行举止就可以透露很多信息。
《网络谜踪2》片中的小姑娘电脑用得好厉害,十分善于利用各种资源,且脑子很快,正是目前年轻人应该有的样子,要好好向她学习。相反,如果片中银幕上展示的各种搜索方法,电脑软件甚至手机用法你都不知道,且不熟悉,你确实有很多功课要做了。
已经开始期待第三部,希望这个系列一直做下去,因为技术在不断发展,我们确实需要不断被更新和被提醒。
作为十多年的记者,我其实是一个非常擅长网络搜索的人,但即使如此,本片里依然有方法是我没用过和不知道的,所以就觉得又学到很多 这个时代,只要你擅长使用电子设备、具有搜索技能,人人都可以当侦探。
《网络谜踪2》(Missing)1月20日北美上映
五年前看完《网络谜踪1》的时候,我称之为“奇诡形式实验和完美类型剧本的高度融合”。
那么毫无疑问,第二部最理想且安全的路径,自然是延续此二者。
可惜,形式实验因重复和作弊而不再奇诡,类型剧本因漏洞和断裂而不再完美。
这电影最极致的记忆点与辨识度,都在它所开创的“影像载体实验”——用电影里的一台计算机视窗来播放电影,用故事里的一个显示器屏幕来讲述故事。
观众在看这部片子时眼中出现的一切视觉内容(也就是电影外的感知端),与这部片子主角使用网络时在设备上搜索、播放、调取、查找、记录下的一切视觉内容(也就是电影内的呈现端),形成彻底的捆绑共通交叠关系。
于是,理论上,你的”看见”,与剧情中人的“看见”几近物理性同频。
你只能看见她在她的电脑上看见的东西,然后你用这种被限定的看见,看见了她所遭遇的一切。
因为这“看见”是“虚拟”的、仅仅发生在网络上的,可它又偏偏支撑着现实生活中的某个迫切希望与寻找,这就足以隐喻当代人“将现实问题的解决全然寄望于虚拟数字屏”的诡异症候,从而徐徐展开电影深层的讽刺与思量。
而且,这明明是个限知视角,却又每每释放着全知视角的潜能——你固然只能看到主角在屏幕上所关注和交流的东西,但这些东西又常常足以暴露她的内心隐秘,当她在搜索栏打入一个新词条时,你往往就会立刻意识到她此刻真正在想着什么,且这个真正所想也许与她在聊天界面上正在和朋友交流的态度截然相反。
但如前所述,此形式初见时惊艳加带感,再见时又重复一次,必然“去新鲜化”了。
更何况,这一回,它用了某种狡猾的方式,自行跳出、或者说自行背叛了这个“影像载体实验”。
无论是加入随身摄录设备(智能手表),还是大量使用前置摄像头,无论是“两台电脑远程互相侵入”,还是“其中一台电脑连接了无数个监控探头”,这一系列bug级操作,都像是开了修改器在玩游戏,或者是开了天眼在玩躲猫猫。
等于说,你还是只能看见她在她的电脑上看见的东西,但她的电脑上被想方设法地、投机取巧地加入了无数东西。
那么,“被限定的看见”就消失了、溢出了、置换了,你跟着她离开了电脑跟前,去远离电脑的其它地方遭遇了她所遭遇的一切,她不在坐在电脑前看和你一样的东西了,她自己成了被看的对象。
这就和其它电影的常规拍法没啥两样了。
所以大高潮部分的整个输出形态——“死而复生”的父亲再度抵达、绑走女儿、囚禁母女、欲行杀戮、遭遇反杀——几乎就等同于“假装成摄屏”的实景外拍。
包括终极悬念的解密发现,也依赖于这“实景实拍”中的切身经历,而非网络经历或“屏内”经历。
至于“类型片”的部分,前半程看似环环相套的隐瞒与被隐瞒、误解与被误解、疑似利用与疑似反利用、疑似做局与疑似破局(即便是这个过程里,也多少显得悬疑有余而推理不足,过于依赖“偶然性发现”——当然这也是人置身网络浏览时“一目十行”的跳读状态所决定),到后半程干脆就简单粗暴潦草直接地归结于一个“你爸爸其实是大坏蛋”的万事大吉型反转。
这就把悬疑推理类型,秒变了擒凶脱险类型,把“网络迷踪”秒变了“网络外逃生”。
这就是我开头说的断裂。
就先不细究“爸爸为啥要绕这么大的圈子、费那么多的周折、调动那么多的群演、丢出那么多的烟雾弹和干扰项来做成这次绑架,直接找个月黑风高夜堵门不香吗”,以及“绑架之后到底是想杀人还是想报复还是想索回监护权”了。
话说回来,这片子的基本立意还是清晰的:作为视觉主体的电脑视窗、作为背景主体的社交网络,依次扮演了(或者说同步扮演了)记录一切、遮蔽一切、发现一切、误导一切、洞悉一切、造成一切的角色叠加。有时候,你真的很难讲清,人和媒介之间,是谁改造了谁,又是谁利用了谁。
它理想中的真正主角,与其说是“谜踪”者,不如说是“网络”本身,是网络在“谜踪”里所释放、所折射的性格。
网络即时提供的无数种端口、渠道、通讯工具、社交媒体、视频频道、调取方案、服务售卖平台、语词翻译、定位系统、聊天与邮件记录、导航仪行踪记录,确乎为破解迷踪输送了显而易见的便利和助益,但网络倾巢而出的信息过载却又构成了庞大而繁琐的干扰项,一如那随时响起的提示音与关都关不完的弹窗,剪不断理还乱。
网络成了救世主、懂王、“大圣助我”的毫毛和哆啦A梦的口袋,网络也成了诅咒、蛛网、陷坑和迷魂阵。
也正因此,你才会遗憾它忙于狗血、忙于变成苹果系统植入广告和禁毒宣传公益广告,以致在很多点上未及深入,比如家庭暴力、网络暴力、两代人关系、少数族裔的生活环境、媒介道德与媒介批评,比如网络是否可以在紧急情况下,以反网络道德的逻辑,将理论上该由网络替你妥善保管的东西和盘托出(拉黑用户的名单、背着老婆发出的邮件、黑入账户、密码盗取),比如网络是否可以用无视某人隐私的方式来重新理解和澄清某人。
这都是互联网的两重性,都是结果正义与程序(手段)非正义的天辩。
最后,导演又玩了个小花活儿,让它们全都成了一部网络热传非虚构剧集的新素材——网络嘛,生产流量和话题,永远显得比思考正义更加合宜。
总之,《网络谜踪2》,不如《网络谜踪1》。
作者信息:
微信公众号:邵邵的私人书斋
新浪微博:@聆雨子
豆瓣&知乎ID:聆雨子
桌面电影虽然不会成为未来主流,但这种当代特质真的相当吸引我,就像是津津有味听朋友讲一个身边的八卦——高质量视听版。
整理下我从该片中学到的:
我以前不知道谷歌也有位置记录,第一时间去看了下,发现账户默认状态是关闭该功能的,犹豫了片刻,我还是保留关闭。谷歌全面的数据库和强大的学习能力令我感到一丝害怕。
同时第一次点开时间轴模式,由于上述功能关闭,这里没有显示任何信息。另外下方还看到位置信息分享,也就是可以24*7与他人实时分享自己所处的位置。是很好的功能,但我不会使用。
没有找到黑名单的地方,不知道是因为我没有黑名单还是因为没有开放这个功能。
破解了谷歌账户密码就几乎可以登陆所有网站账户,膝盖中了一剑。不过为何没有双重验证,或者收到新设备登陆的通知邮件?想到这,我又对我脆弱的谷歌密码莫名自信起来。
本苹果全家桶用户真的不爱用iMessage,看到本片正确用法示范能感觉似乎是挺好用的,但我里面已经塞满了淘宝店、验证码、快递外卖等等比山还高的垃圾信息。
幸亏女主用的不是Apple watch,别说没联网没连手机Apple watch几乎啥也干不了,而且连摄像头也没一颗,关键是折腾这么久后,等到被绑的时候大概率也已经没电了。
那个可以看全球大景点的网站我有印象,我以前登录看过,没想到这个网站有这么大影响力,能知名到被拍进电影。对这个感兴趣的朋友我还可以推荐一个App:Surfline,可以看到全球知名冲浪点实时浪的情况——全球浪人已经进化至此。
对门口可视门铃非常动心,但如果要买能接入苹果HomeKit的硬件设备,就没法和我小米的设备联动。望早入出现能接入多家协议的全面硬件厂商。
英语与西语的无缝切换让我震惊,让我感觉会英语后似乎西语相当好学,仅凭听力就能直接打出来词。在中国,别说用汉语打出别国语言了,跨省的我都没法打出来交给谷歌翻译(或其他什么翻译软件),就是只能抓瞎。
对于家暴事件整个社会能够给予的帮助,实在是羡慕到哭泣。从法律方面看,网上就能迅速报案;报案后能快速立案;正常的裁决就能够公正的判刑。从道德上来看,法院立案后能立马有人道主义律师介入,能提供相当专业的法律顾问,也有完整落地的实施手段,最后还能严严实实帮你守住所有秘密。从亲人朋友的反应上看,所有人都在支持和鼓励女主妈妈,所有人都在尽自己所能释放善意,并支持她的任何决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确实是一个理想的社会。我不怕有黑暗有罪恶,我在意的从来都只是如何看待和处理。道阻且长。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