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陈思诚 / 戴墨编剧: 陈思诚主演: 王宝强 / 刘昊然 / 周润发 / 白客 / 张新成 / 更多...类型: 喜剧 /
动作 /
悬疑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 中国香港
语言: 汉语普通话 / 英语
上映日期: 2025-01-29(中国大陆)片长: 136分钟又名: 唐人街探案1900 / 唐人街探案前传 / 唐探前传 / Detective Chinatown 1900
IMDb: tt34463310
先扔结论:唐探系列格局最大也是最好看的一部!
我从电影院出来到现在还在激动,陈思诚你真的进步了啊,泪目!
说真的,作为今年春节档的三巨头,《唐探1900》是我期待值较低的一部,因为唐探3热闹是热闹,但是有点聒噪了,而且类似的破案模式,再一再二再三,也让我多少有了审美疲劳。
其实沿着唐探3的故事线继续发展,观众也还是会买单,毕竟春节档真人喜剧本来就是刚需,更何况咱「魅魔」王宝强的观众缘实在太好,就是冲着他也会有大批观众哐哐买票。
但如果这么做系列电影的口碑注定是会受到很大影响的,而咱陈导是个铆足了劲儿想要证明自己,从不仅仅是为了赚钱的人。
于是,他大胆地将时间线往前推,让秦风和唐仁的祖辈——中医&福尔摩斯的翻译秦福和赴美华人劳工的后裔、美洲部落族长的养子阿鬼,在中华民族苦难最为深重的1900年的旧金山唐人街闪亮登场。
既然选择了这个时间、这个地点,也就意味着陈思诚不仅仅要讲述一个唐人街神探组合诞生和破案的故事,他更要借着福贵组合的眼睛,去讲述那个苦难深重的年代,我们的祖辈活在一个怎样不公的环境里,他们是如何觉醒的,又为什么抗争。
这么大的命题不容易讲,一不小心就会陷入说教的假大空,但《唐探1900》完成得非常好,真正做到了喜剧为表、推理作骨、爱国为魂。
举个例子,魏翔扮演的魔术师金陵福在片中贡献了不少笑点,他的魔术也很受外国人欢迎,但他私下里同情革命党,给予了革命党不少帮助。
片尾他和白客扮演的郑仕良站在客轮上,望着越来越远的旧金山,他发自内心地感叹:“他们的魔术是满街跑的汽车,是高耸的摩天大楼,是威力强大的枪炮,而我的魔术不过是雕虫小技,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国家也变得强大了,那才是最伟大的魔术。”
没有人会觉得他的感慨是在说教,每个观众都能在电影里看到那个年代的华人生活得有多么屈辱,也就会发自内心地认同金陵福说的这番话。
祖国的强大,才是所有人的底气,就算是远在异国他乡,也是如此。
《唐探1900》这次的主线,是秦福的雇主福尔摩斯受雇去旧金山唐人街破一宗轰动全美的大案,议员格兰特的女儿爱丽丝被人离奇杀死在暗夜的后巷,内脏不翼而飞,杀人手法类似已经消失了十余年的开膛手杰克,而唐人街最大华人帮会的帮主白轩龄的儿子白振邦被认定是凶手,旧金山的白人群情汹涌,借机要将排华法案升级,严禁企业雇佣华工,并且要求关闭唐人街。
到站前,福尔摩斯让秦福顶替自己前去破案,他对华生说,因为影响破案的因素,往往在破案之外,而这桩案件尤其如此。
爱丽丝之死和白振邦被抓,已经不仅仅是一桩单纯的凶杀案,它上升到了国家和民族,政治意味已经远远超出了案件本身。
白轩龄不仅要救儿子,更要救唐人街和无数在美华工。
秦福一到白家,就见到了大佬气十足的白轩龄,发哥初登场的样子,让人联想起《让子弹飞》里的黄四郎,满脸堆笑但威胁性十足,看起来非常不好惹,感觉是某种黑恶势力的化身。
而秦福在破案之外,还接了另一个兼职的活计,给千里迢迢远赴旧金山捉拿革命党人的镶黄旗侍卫大人费洋古(岳云鹏饰)当翻译,没想到两批人在白轩龄家一见面就险些大打出手,原来,白振邦的好友郑仕良就是费大人想要捉拿的革命党人。
可怜,咱们水嫩的小秦福一时不慎,找了两份工作都遇到了黑心雇主,一不小心就要掉脑袋的那种。
总之,破案线+抓革命党线+拯救唐人街这三条线,就这样汇聚在一起,开始交替叙事。
给我比较大惊喜的,是片中不仅在案情上有必然的反转,在这些登场人物上,也有重大的反转,几乎每个人都有高光时刻。
比如我之前举的魏翔扮演的金陵福说的关于魔术的那番话,还有本来以为是纯喜剧人人设的费洋古,也在旧金山亲身感受到了华人屈辱的处境,打破了他的信息茧房,他最后的高光时刻我就不剧透了,是非常动人的觉醒,留下了很感人的三个字:「救中国」。
更有演技华彩篇章的,是发哥。
他最后孤身一人走进市政厅,独自面对几百个高高在上的白人进行辩驳的情节,值得再一个影帝。
他不卑不亢,他慷慨激昂,他请这些自以为高贵的洋人们睁开眼看看,建立起这座城市,修建起贯通全美铁路的,为你每天送上最新鲜蔬菜水果,为你浆洗衬衣的,都是你们蔑称为老鼠,视其为瘟疫的华工们。
而从修建铁路这种最繁重的工作中一点点咬牙撑过来,在唐人街打拼多年拥有了一份家业的白轩龄,也是千千万万被卖猪仔的华人劳工的缩影。
在鸦片战争前,道光年间,林则徐上书皇帝奏折中,提到闽粤地区广泛存在“夷船买猪仔”的事,“夷”指的是外国人。张心泰在《粤游小志》中也说:“泰、西、英、荷诸国,开辟荒岛,乏人垦治,以重资诱往作工,遂有贩卖猪仔之事。”
林则徐在论劳工贸易时,给道光皇帝奏折是这么写的:“夷船惯搭穷民出洋谋生,不要船饭钱文,……当其在船之时,皆以木盆盛饭,呼此等搭船华民一同就食,其呼声与内地呼猪相似,故人曰此船为猪仔。”
秦福曾经好奇地问过白振邦,你在美国出生长大,从来没有回过中国,为什么要选择加入革命党。
他回答说:“我从来没有留过辫子,但他们都笑我头上有猪尾巴。”个人的努力是无法取代国民的整体形象的,白振邦就算接受过高等教育,他也永远在白人眼里低人一等。
在这片宣称自由平等的土地上,从未曾给予他们足够的公平,不是因为他们不够努力,不够忍耐,不够乖顺,只因为他们背后的祖国太过羸弱,才无法庇护它的子民,不能给他们撑腰,更不能为他们赢得尊重。
在那一刻,坐在电影院里的我,眼泪不知不觉地就流下来了,多希望他们能看到一百多年后的我们,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可以说,在《唐探1900》里,唐人街才不仅仅是一个地标,而第一次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这件事陈思诚做得非常有意义,曾经被西方电影人奇观化的唐人街,是时候该由中国人来讲述它的故事了。
可能会有人说,我只想来看个喜剧,不想来受教育,你上价值干嘛?
别担心,虽然它上价值,但并没有因此削弱电影的可看性,你总不能要求喜剧片只能做成无脑喜剧,不允许主创表达自己的思想吧?
《唐探1900》不仅保留了原先唐探系列成功的基础:喜剧+悬疑,而且这次在主角福贵组合的人设上,也有了新的升级。
秦福依旧满满少年气,并且将中医「望闻问切」的手法灵活地运用到了破案的思路中去,而在印第安人部落里长大的阿鬼则比咋咋呼呼的唐仁要能干多了,他不仅身怀绝技,有鹰的眼睛熊的力量,而且他还有勇有谋,能将狩猎和处理猎物的经验灵活地运用到追踪和验尸之上。
可以说,这老一辈的秦唐组合,堪称后代秦唐组合的Plus版,他们的实力更均衡,配合也更默契,是真正势均力敌的搭档。
多拍他们的故事,爱看!
最后,这一部唐探的结尾是有些惆怅的,真凶伏法了,可华人们的生活并没有因此改变,他们依然在艰难求存,但是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为之努力的人,郑仕良、金陵福,还有活在台词里的孙文先生,再加上逐渐觉醒的福贵组合。
他们都在为同一个目标努力,去变出这世间最伟大的魔术。
社会派推理喜剧,隐藏着真实的历史原型
临素光 评论 唐探1900 2025-01-30 00:26:26 已编辑 四川
看《唐探1900》之前,我万万没想到,还能有“中医后代+部落华裔”这样的探案组合。
刘昊然饰演的秦福,出身中医世家,爷爷是宫廷御医,后来全家死于战乱,为了寻找哥哥来到美国。他平时当翻译糊口,一身福尔摩斯式的英伦侦探装,在异国讨生活不易,形成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社牛”属性。
王宝强饰演的阿鬼,其父作为修建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华工,死于爆炸事故后,年幼的阿鬼被当地的印第安人收养。他一身印第安打扮,却满口地道的河北话,憨直蛮勇,笑料百出。
秦福受雇于协盛堂的堂主白轩龄,追查其子白振邦杀害爱丽丝的凶案。这个案件的另一个受害者,就是阿鬼的养父六手,两人出于共同的利益,寻找这两起命案的真凶。
在查案过程中,秦福利用中医的“望闻问切”来寻找线索,追凶如诊病;阿鬼则利用印第安原住民知识,追凶如狩猎。两人在性格和能力上彼此互补,踏上妙趣横生的冒险之旅。
尤其是阿鬼的印第安华裔身份,颇有巧思。在整个故事架构中,核心背景是排华法案,洋人排斥歧视华人,视为外来者。
然而,对于当地的印第安人来说,这些所谓的“美国公民”也是外来者。这些欧洲移民最初抵达美洲时,印第安人给予了他们很多帮助,而他们却侵占印第安人的土地,大肆迫害和屠杀。正如华人在修建中央太平洋铁路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换来的却是明目张胆的排华法案。阿鬼作为华工孤儿与印第安人的双重身份,恰好成为这种双标价值观的最佳佐证。
社会派推理喜剧,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
说起来,前三部“唐探”系列,还是以本格推理为主,注重案件的逻辑性和解谜过程。
而这部《唐探1900》,在保留“推理+喜剧”的基础上,增加了社会派推理的元素。创作者颇具雄心,将故事背景设置在1900年的旧金山唐人街,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涉及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领域,解谜只是其中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探索犯罪背后的社会成因,由此揭示社会矛盾与黑暗面。
故事中除了秦福和阿鬼调查开膛手杰克的连环杀人案的主线,还穿插了费洋古抓捕叛党、爱尔兰帮会丢枪两条副线。
费洋古奉老佛爷之命,来旧金山抓捕兴中会的革命党郑仕良。郑仕良是白振邦的好友,两人曾共同参与偷窃爱尔兰帮会的枪支,准备起义时使用。费洋古和爱尔兰帮会,原本出于洋华对立的种族立场,却因为抓捕郑仕良这个共同目标,化敌为友、合作共赢,随后又在家国大义面前,双方反目成仇、以命相搏。
这三条情节线,巧妙串联起唐人街协盛堂、印第安原住民、爱尔兰帮会和清廷官差等多方势力。在华人与洋人、洋人与清廷、清廷与革命党的多重对立中,随着故事推进,他们时而化敌为友、时而反目成仇,复杂多变的人物关系引发跌宕起伏的剧情,由此揭示华工在美国遭遇的种族歧视和不平等对待,以及民族危亡之际的大是大非。
亦真亦幻,电影的历史原型
事实上,《唐探1900》中的角色和事件,不少都能找到真实的历史原型。
比如兴中会的郑仕良,他的名字与原型历史人物郑士良仅有一字之差。
1886年,郑士良在广州美韬医院讲习班,与孙中山结交。随后,他和孙中山等人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会,筹划广州起义失败。在《唐探1900》中,郑仕良有医学背景,这符合原型“弃医投革命”的经历,但原型郑士良并未去过美国,这段是电影虚构的。
不过,电影中郑仕良偷走爱尔兰帮会的几百支枪,声称用于起义,这倒符合原型郑士良的时间线。就在1900年10月6日,郑士良受孙中山委派,全权指挥惠州三洲田起义,所用的武器就是三百支来复枪。
在电影的最后,郑仕良和金陵褔在船上的一番对话,多有舍生取义的悲壮之意。历史也的确如此,三洲田起义仍以失败告终,次年郑士良在香港被清廷奸细毒杀。
此外,电影中的中国魔术师金陵褔,也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
“金陵褔”是艺名,他原名朱连魁,是第一位去美国表演魔术的中国魔术师,于1897年迅速崭露头角,凭借传统的中国古彩戏法风靡美国。
不过,朱连魁也无法摆脱美国排华法案的阴影,在居留证到期后,他被扣押在警局等待驱逐出境。然而,剧院经理为了留下朱连魁这颗摇钱树,诉诸法院,法官以“排华法案主要针对的是工人,而朱连魁是艺术家”为由,允许他继续留在美国。
这个颇具讽刺意味的事件,与《唐探1900》的华人境遇形成鲜明的对比,正如片中那句经典台词:“权力控制一切,金钱控制权力。”
此外,电影中有金陵褔协助郑仕良运枪的情节,在历史上朱连魁与革命党的确颇具渊源。1911年,朱连魁与外国协助者深入阳夏保卫战现场,拍下辛亥革命第一手资料,编成中国第一部纪录片《武汉战争》。电影中对此也有呼应,结尾时金陵褔摆弄摄像机,拍下了秦福和阿鬼的影像,让一百多年后的秦风和唐仁大吃一惊。
除了电影角色以外,故事中洋人以“白振邦是开膛手杰克”为由、歧视迫害华人的主线,在历史上也能找到对应的原型。1900年的旧金山唐人街,在和电影中一模一样的时间地点,发现“疑似”鼠疫病例。
当时美国社会的排华情绪已经非常严重,1882年通过的《排华法案》禁止华人移民并剥夺其公民身份。这种法律背景使得华人在美国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难以获得公平的待遇。
以旧金山卫生局为首的白人排外主义者,以疫情为客观“依据”,将华人污名化为“鼠疫传播者”,诬告唐人街是“鼠疫窝点”,实行严格封锁和大肆破坏。当地官员和一些白人势力试图利用鼠疫事件,迫迁华人以获取经济利益,电影体现在白轩龄被迫让出丝厂的情节。
然而,正如白轩龄在法庭上的慷慨陈词,旧金山华人社会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揭露当局排华歧视、戳穿瘟疫谎言,同时推进卫生变革,并诉诸法律维护自身权益,最终成功反击了这轮风潮。
《唐探1900》的巧妙之处就在于,有机融合了“八国联军侵华”和“旧金山唐人街排华事件”,以真实历史事件作为爱国情绪的支撑。正如美国哲学家乔治·桑塔亚纳的名言:
“忘记历史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
《唐探1900》很差劲(探案部分就是垃圾)
祝卿安 评论 唐探1900 2025-01-29 16:11:59 已编辑 江西
1.说教式主旋律:强行上价值的“历史课”
影片试图通过1900年旧金山唐人街的华人困境“以史为鉴”,却将历史反思简化成口号式输出。角色动辄开启“大道理模式”,从“落后就要挨打”到“华人团结”,台词仿佛直接从中学历史课本中复制粘贴,强行给观众灌输民族主义情绪。有影评尖锐指出,这种“教育观众”的意图过于直白,甚至让人怀疑导演是否在拍一部“主旋律宣传片”而非娱乐电影。
对比《花月杀手》通过事件本身揭露压迫,《唐探1900》的说教显得生硬且缺乏艺术性。例如反派约翰·库萨克的白人资本家形象虽立体,但最终沦为“反派必须被华人用美国法律击败”的样板戏,历史深度被口号消解。
2. 喜剧退步:尬笑与套路化
系列标志性的“唐探味儿”在本片中严重稀释。王宝强的部落造型虽自带喜感,但强行堆砌的“乱翻译部落语”“召唤动物”等桥段,更像是为搞笑而硬凑的烂梗,与早期唐仁的市井幽默相比,显得刻意且低幼。
岳云鹏饰演的清朝外交官费洋古,几乎沦为“刻板印象集合体”:结巴、谄媚、遇事慌乱,这种靠丑化角色制造笑点的手法,暴露了创作团队的懒惰。
3.悬疑薄弱:探案沦为背景板
尽管案件以“开膛手杰克”为噱头,但探案过程被大量动作戏和说教挤占。刘昊然“望闻问切”的探案法看似创新,实则沦为中医术语的机械套用,逻辑推理草率,关键线索常依赖“天降神兵”(如阿鬼的部落秘术)强行推进,悬疑张力远不及系列前作。
号称“1:1还原旧金山唐人街”的300亩实景,最终只沦为视觉奇观,与案件本身缺乏有机联系。例如缫丝厂设备的精细还原,却未在探案中发挥实质作用,美术投入与叙事脱节。
4.演员浪费:群星璀璨却集体失焦
周润发饰演的华人帮会大佬白轩龄,本应是历史厚重感的承载者,但角色戏份局限于“发布任务”和“发表演讲”,其个人魅力被扁平化处理。发哥杀青时感慨“等白轩龄等了三十年”,最终呈现却像一场自我感动的行为艺术。
刘昊然试图突破秦风形象,饰演圆滑的秦福,但演技生硬,台词念白仿佛在背课文,与王宝强的夸张表演风格格格不入。有观众吐槽:“看他努力装油滑的样子,尴尬到脚趾抠出一座唐人街。”
5.历史肤浅:披着年代外衣的现代鸡汤
影片对1900年华人移民困境的描绘流于表面,既未深入探讨排华法案的残酷性,也未展现底层华人的真实挣扎,反而用“精气神坚持”“用法律反击”等现代价值观强行嫁接历史,宛如一场“穿越式正能量宣讲会”。
所谓“中西文明碰撞”被简化为“华人用魔法打败魔法”(如用美国法律对抗歧视),这种取巧的叙事既回避了历史复杂性,也削弱了批判力度,最终沦为自我安慰的胜利童话。
《唐探1900》试图以“历史厚重感”为IP镀金,却暴露了陈思诚团队在创作上的投机性:用顶级阵容和视觉奇观掩盖叙事平庸,用主旋律口号替代艺术表达。若说系列前作是“商业片的成功模板”,本片则像一场精心计算的资本游戏——热闹有余,真心不足。或许正如豆瓣影评所言:“陈思诚太想进步了,但进步的只是票房野心,而非电影本身。”
—摘抄自DeepSeek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