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龙记》的预告做得并不出色,开始时我压根儿没有看这电影的意愿。近上映时,好的口碑不断湧现,方才改变初衷。在观影时一边看一边感动,庆幸自己选看了3D版的。看来,3D电影已是大势所趋,尤其是对动画而言,因其制作形式的先天优势,3D化几成定局,走得比真人电影更远更快,反过来对3D真人电影起了挈领提纲带的作用。遥想当初,我一直以为3D化只是电影制作人的一种噱头或花招,但从这两年的势头看来,配合影院的积极响应,它取代2D电影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再不济,也必能与2D分庭抗礼,就是将来电影分成“特效电影”和“传统电影”两个派系。我的臆测是,“特效电影”的主要电影类型可涵盖动画(很明显的)、科/魔幻(如《阿凡达》、《诸神之战》)、恐怖(如《咒怨》、《午夜凶铃》,存心把观众吓死吧?)、动作/枪战(提供更强烈的感官刺激)等类型,而“传统电影” 则涵盖爱情、伦理、喜剧、艺术等类型(我还想象不出3D如何为这些类型带来什么样的特别效果,当然,很可能是我的想象力过于苍白贫乏)。3D能走多远?我是抱持乐观的看法。
《驯龙记》是一部在《阿凡达》之后我推荐一定要看3D版的电影。画面细节饱满,质感通透,景深层次分明,顺延而无突兀之感。影片中呈现出的山海天地,纹理栩栩如真物,云雾风浪的动态,都有细緻入微的捕捉与再现。色彩以冷调(蓝、深蓝、绿)为底色,再融入暖调(红、黄、橙),调出一种宁静中带着窝心的温暖温柔之感,观之神怡心旷。小恐龙的造型动作非常生动逗趣,见它受伤害时会有心疼不忍的感觉。虽然第一眼的印象小恐龙都不怎么可爱,但看顺眼之后就由怜生爱了。电脑动画中的大场面,比真人电影中容易控制与呈现出所要的视觉效果,只要制作出相应的逼真度,就能让观众叹为观止,全情投入。以现在的电脑技术来说,这种画面加工处理都不成问题,局限只是在制作者的美学修养而已。影片中有几个火烧大船的镜头,竟觉得制作得比《赤壁》好看,《赤壁》干脆用电脑动画拍好了。在剧终的演职表上,看见原来Roger Deakins*是这部电影的视觉效果顾问。Roger Deakins把关的电影,果然视觉上都有着一流的品质(他也是Wall-E的视效顾问)。
就故事而言,电影关于成长的题材并不新鲜,情节也没有出人意表之处。但没有峰回路转的情节并不代表拍不出一部好电影,因为只要能带出人的情怀,一部电影就可说功德圆满了。这部电影给我最深的感动是它让我沉醉在那个乘风破浪穿越云雾任意敖翔于海天之中的梦里。(噢,我知道你想起了“那部电影”,但别提起“那部电影”,让它安息吧。)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个飞的梦想,或许在岁月的巨轮下它被辗碎了,埋在心灵最深的角落。你以为你已经忘记了它,可是当你看到一种可能的时候,它还是会如电流般贯穿你的灵魂,让你再度乘梦飞起。你说,这种画面也不是第一次出现在电影中。那好吧,我承认我观影时受到画面的感染而特别容易受感动。重点是,这动画从一开始就让我产生好感,而这好感一直延续到结束。一种私人的观影感觉,实在是不能理性对待。
《驯龙记》开场的人龙大战很有意思,节奏处理得从容不迫,没有那你死我活,血肉相搏的惨烈味道,却酝酿了温吞的剧力。虽然是一场大战,但它的重点不是要用感官刺激来凝聚观众的注意力,而是有其重要的叙事作用。这场战争籍由Hiccup与周遭人事的互动,一开始就点明了人龙之间的茅盾,Hiccup面对的烦恼,周遭的人对Hiccup的观感,Hiccup的梦中情人,并带出剧中所有主要的角色,还埋下了Hiccup与 Toothless(小恐龙)后来相遇的因缘。开场的桥段设计都显然花了心思,几乎不着痕迹地告诉了观众这些讯息,一开始就奠定了以后情节发展的脈胳。等到恐龙的袭击结束以后,观众对人物之间的关系与茅盾都有了具体的掌握,情节也就流畅地开展下去,感觉不到一丝牵强。编剧的功力,在开场就展现了出来。
围绕着Hiccup有三段关系,就是与Toothless的关系,与父亲的关系和与梦中情人Astrid的关系,其中花了最多篇幅表达的自然是Hiccup与Toothless的关系了。对于这三段关系的处理,虽然都运用了些朴素的情节来刻画,但细节的表现上都能蕴涵着情怀。正如我前文所提的个人观点,有情怀的电影更胜于一部剧情迂回的电影,所以这电影对我来说颇为受用。Hiccup与Toothless通过多番的冲突终于磨合,这对主仆的情感建立拍来很是窝心。而Hiccup与Astrid的爱情则胜在清新直接,从一开始Hiccup把爱放在心底,到后来飞天后Astrid对Hiccup的一吻定情,还有更后来Astrid对Hiccup的支持与鼓励,都没有过多的矫揉造作,反而有一股纯情的动人力量。至于Hiccup与父亲,就是典型的因大人的固执与霸道,抹杀了少年的天真,铸下大错,至最后冰释前嫌的段子。虽其乡愿,其情却诚。
如果说这电影全无悬念,其实也不尽然。譬如说,我就猜不透Hiccup与Toothless如何打一场不可能的战争。看到最后,我不禁哑然失笑,那编剧真是蛊惑,原来早透露了玄机。原来,我,是要卖关子的。由这点再次证明,编剧的功力挺不凡的。最后那场大战是挺抓人的,尤其是爆炸之后扬起的那弥漫的烟雾,尘洒屑飞,隐约中就透露着一股不祥的悲剧情绪,害得奴家的芳心不由为之一紧,揪着揪着,暗呼,哥啊,你不能够死啊……
电影还带一点反战的意思。记载在《龙族手册》(Dragon Manual)一书中的眉批都是“见之立杀”,全书充满偏见,以至Hiccup阅后大叹全都错了。战争与仇杀是偏见引起的,对小孩来说还是不错的入门教育。虽然,大人们都知道现实中战争的背后都牵扯了复杂的利害关系。电影中出现的义肢,也是对战争的一种控诉:战争对敌我双方的残害都一样。
电影结局的那一幕的确触动了我。Hiccup艰难的离开床,向门外走去,身边搀扶他的是从未曾离开的Toothless,导演刻意将Hiccup的下肢和 Toothless的尾巴放在同一个镜头中。仅仅几秒钟的镜头里,讲述的是两个无论是心理,生活抑或只是躯体均残缺的个体,因为与对方相遇相识,最终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Hiccup本是一个不能被接受的失败者,他不合群体得不到父亲的认同人们视他为麻烦,他需要一个能让他感受到存在价值的机会;从没人亲眼见过的Toothless,总是来无影去无踪,将对手毁灭于瞬间,传说中最凶狠邪恶危险的生物,却从未被人真正了解过。当被捆绑着的Toothless 与高举着屠刀的Hiccup四目相对时,一段关于归属和相互信任依赖,并在面临无数磨难和考验后最终仍然坚韧的关系就此开始。这种关系是我们在现实中等待期望却始终难以寻获的,无论是爱情还是友情,现实中的它们面临太多欲望和诱惑也因此过于脆弱不堪。有了这样的主题,《驯龙记》不需要再像皮克斯作品那样捎上现实的残酷,只需创造一个属于儿童,却同时能让成年人感到愉悦甚至感动的梦,那么它就成功了。
《驯龙记》完全没有冷场的时刻,观影过程就像坐上迪斯尼主题公园最刺激的SpaceMountain过山车,在3D眼镜中度过绝对娱乐的90分钟。梦工厂这次大胆放弃了自家专长的恶搞,不多的小幽默恰到好处地遍布于全片各个角落,充分调动了气氛活跃了叙事节奏。角色设计更是讨人喜欢,特别是像极了宠物猫狗的Toothless,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萌到极点憨态可掬让观众忍俊不禁甚至爱不释手。导演Dean DeBlois是梦工厂从迪斯尼“挖”过来的,曾经执导过不温不火的《星际宝贝Stitch》。这次的Toothless与Stitch有太多相似,不仅仅是外表和可以收缩的牙齿,还有看似凶恶却忠厚真诚的内心。《驯龙记》另一个成功之处是片中大量的动作场面,特效的炉火纯青加上3D技术的进步大大提升了影片的观赏性,片中驾龙飞行的戏刺激中不乏浪漫,而3D技术比较起去年的《冰河世纪3》甚至《飞屋环游记》都是绝对显著的提高。最后是主题的精准传达,虽然是老生常谈的沟通与理解爱与和平,却并没有让人感到厌倦,令我感触很深的段落是当所有人都知道了Hiccup的秘密却仍然执意要去打一场不必要且必败的战争时,Hiccup作为一个渺小的个体被卷在两个阵营之间,却无力去阻止去改变什么。
但是善于恶搞的梦工厂始终不是会讲故事的皮克斯,虽然有较大进步但由于没了恶搞噱头的遮掩,缺陷还是暴露了出来。首先是片长因3D和影片类型受到限制,仅仅90分钟完全不够展示这样一段完全架空的传奇故事,最终导致片头过于仓促结局又处理得有些草率,那些难以咽下的小俗套全部集中在片尾,与前部分的精彩落差太大。同样也影响到对影片配角的塑造,纵观全片,无数种飞龙各种性格的维京小海盗,但最终除了男主角Hiccup和Toothless再没其余能让我深记并喜爱的角色。回想起《WALL-E》中上镜次数不多却让观众爱不释手的MO,这种角色在《驯龙记》中却遍寻不获。
梦工厂VS皮克斯的战争已经打了十多年,面对口碑上常胜不败的对手,梦工厂也只好拿票房说事。如今老本《史莱克》死缠烂打到了第四部已经成了死胡同,去年倾力打造的《怪兽大战外星人》不幸完败,梦工厂太需要又一部《功夫熊猫》来证明自己了。《驯龙记》的确是精彩的幽默的讨观众喜欢的,但是想要与强大的对手竞争仍需要真正的创新。可惜的是《驯龙记》看似崭新,内里却始终是旧物,就像上文提到连最抢眼的主角飞龙Toothless也是导演早已做过的,这次仅仅是重复自己而已。除开已经有些绝望的圈钱行为《史莱克4》,梦工厂今年也只剩下《驯龙记》能与皮克斯已经展开铺天盖地宣传攻势的《玩具总动员3》抗衡了。
《驯龙记》绝对是值得推荐的,至少在90分钟内它让我视觉上震撼了心情上愉悦了最后内心还小小感动了一下,对于如今压力过大的你我来说,这不就足够了吗。
《驯龙记》是一部在《阿凡达》之后我推荐一定要看3D版的电影。画面细节饱满,质感通透,景深层次分明,顺延而无突兀之感。影片中呈现出的山海天地,纹理栩栩如真物,云雾风浪的动态,都有细緻入微的捕捉与再现。色彩以冷调(蓝、深蓝、绿)为底色,再融入暖调(红、黄、橙),调出一种宁静中带着窝心的温暖温柔之感,观之神怡心旷。小恐龙的造型动作非常生动逗趣,见它受伤害时会有心疼不忍的感觉。虽然第一眼的印象小恐龙都不怎么可爱,但看顺眼之后就由怜生爱了。电脑动画中的大场面,比真人电影中容易控制与呈现出所要的视觉效果,只要制作出相应的逼真度,就能让观众叹为观止,全情投入。以现在的电脑技术来说,这种画面加工处理都不成问题,局限只是在制作者的美学修养而已。影片中有几个火烧大船的镜头,竟觉得制作得比《赤壁》好看,《赤壁》干脆用电脑动画拍好了。在剧终的演职表上,看见原来Roger Deakins*是这部电影的视觉效果顾问。Roger Deakins把关的电影,果然视觉上都有着一流的品质(他也是Wall-E的视效顾问)。
就故事而言,电影关于成长的题材并不新鲜,情节也没有出人意表之处。但没有峰回路转的情节并不代表拍不出一部好电影,因为只要能带出人的情怀,一部电影就可说功德圆满了。这部电影给我最深的感动是它让我沉醉在那个乘风破浪穿越云雾任意敖翔于海天之中的梦里。(噢,我知道你想起了“那部电影”,但别提起“那部电影”,让它安息吧。)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个飞的梦想,或许在岁月的巨轮下它被辗碎了,埋在心灵最深的角落。你以为你已经忘记了它,可是当你看到一种可能的时候,它还是会如电流般贯穿你的灵魂,让你再度乘梦飞起。你说,这种画面也不是第一次出现在电影中。那好吧,我承认我观影时受到画面的感染而特别容易受感动。重点是,这动画从一开始就让我产生好感,而这好感一直延续到结束。一种私人的观影感觉,实在是不能理性对待。
《驯龙记》开场的人龙大战很有意思,节奏处理得从容不迫,没有那你死我活,血肉相搏的惨烈味道,却酝酿了温吞的剧力。虽然是一场大战,但它的重点不是要用感官刺激来凝聚观众的注意力,而是有其重要的叙事作用。这场战争籍由Hiccup与周遭人事的互动,一开始就点明了人龙之间的茅盾,Hiccup面对的烦恼,周遭的人对Hiccup的观感,Hiccup的梦中情人,并带出剧中所有主要的角色,还埋下了Hiccup与 Toothless(小恐龙)后来相遇的因缘。开场的桥段设计都显然花了心思,几乎不着痕迹地告诉了观众这些讯息,一开始就奠定了以后情节发展的脈胳。等到恐龙的袭击结束以后,观众对人物之间的关系与茅盾都有了具体的掌握,情节也就流畅地开展下去,感觉不到一丝牵强。编剧的功力,在开场就展现了出来。
围绕着Hiccup有三段关系,就是与Toothless的关系,与父亲的关系和与梦中情人Astrid的关系,其中花了最多篇幅表达的自然是Hiccup与Toothless的关系了。对于这三段关系的处理,虽然都运用了些朴素的情节来刻画,但细节的表现上都能蕴涵着情怀。正如我前文所提的个人观点,有情怀的电影更胜于一部剧情迂回的电影,所以这电影对我来说颇为受用。Hiccup与Toothless通过多番的冲突终于磨合,这对主仆的情感建立拍来很是窝心。而Hiccup与Astrid的爱情则胜在清新直接,从一开始Hiccup把爱放在心底,到后来飞天后Astrid对Hiccup的一吻定情,还有更后来Astrid对Hiccup的支持与鼓励,都没有过多的矫揉造作,反而有一股纯情的动人力量。至于Hiccup与父亲,就是典型的因大人的固执与霸道,抹杀了少年的天真,铸下大错,至最后冰释前嫌的段子。虽其乡愿,其情却诚。
如果说这电影全无悬念,其实也不尽然。譬如说,我就猜不透Hiccup与Toothless如何打一场不可能的战争。看到最后,我不禁哑然失笑,那编剧真是蛊惑,原来早透露了玄机。原来,我,是要卖关子的。由这点再次证明,编剧的功力挺不凡的。最后那场大战是挺抓人的,尤其是爆炸之后扬起的那弥漫的烟雾,尘洒屑飞,隐约中就透露着一股不祥的悲剧情绪,害得奴家的芳心不由为之一紧,揪着揪着,暗呼,哥啊,你不能够死啊……
电影还带一点反战的意思。记载在《龙族手册》(Dragon Manual)一书中的眉批都是“见之立杀”,全书充满偏见,以至Hiccup阅后大叹全都错了。战争与仇杀是偏见引起的,对小孩来说还是不错的入门教育。虽然,大人们都知道现实中战争的背后都牵扯了复杂的利害关系。电影中出现的义肢,也是对战争的一种控诉:战争对敌我双方的残害都一样。
电影结局的那一幕的确触动了我。Hiccup艰难的离开床,向门外走去,身边搀扶他的是从未曾离开的Toothless,导演刻意将Hiccup的下肢和 Toothless的尾巴放在同一个镜头中。仅仅几秒钟的镜头里,讲述的是两个无论是心理,生活抑或只是躯体均残缺的个体,因为与对方相遇相识,最终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Hiccup本是一个不能被接受的失败者,他不合群体得不到父亲的认同人们视他为麻烦,他需要一个能让他感受到存在价值的机会;从没人亲眼见过的Toothless,总是来无影去无踪,将对手毁灭于瞬间,传说中最凶狠邪恶危险的生物,却从未被人真正了解过。当被捆绑着的Toothless 与高举着屠刀的Hiccup四目相对时,一段关于归属和相互信任依赖,并在面临无数磨难和考验后最终仍然坚韧的关系就此开始。这种关系是我们在现实中等待期望却始终难以寻获的,无论是爱情还是友情,现实中的它们面临太多欲望和诱惑也因此过于脆弱不堪。有了这样的主题,《驯龙记》不需要再像皮克斯作品那样捎上现实的残酷,只需创造一个属于儿童,却同时能让成年人感到愉悦甚至感动的梦,那么它就成功了。
《驯龙记》完全没有冷场的时刻,观影过程就像坐上迪斯尼主题公园最刺激的SpaceMountain过山车,在3D眼镜中度过绝对娱乐的90分钟。梦工厂这次大胆放弃了自家专长的恶搞,不多的小幽默恰到好处地遍布于全片各个角落,充分调动了气氛活跃了叙事节奏。角色设计更是讨人喜欢,特别是像极了宠物猫狗的Toothless,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萌到极点憨态可掬让观众忍俊不禁甚至爱不释手。导演Dean DeBlois是梦工厂从迪斯尼“挖”过来的,曾经执导过不温不火的《星际宝贝Stitch》。这次的Toothless与Stitch有太多相似,不仅仅是外表和可以收缩的牙齿,还有看似凶恶却忠厚真诚的内心。《驯龙记》另一个成功之处是片中大量的动作场面,特效的炉火纯青加上3D技术的进步大大提升了影片的观赏性,片中驾龙飞行的戏刺激中不乏浪漫,而3D技术比较起去年的《冰河世纪3》甚至《飞屋环游记》都是绝对显著的提高。最后是主题的精准传达,虽然是老生常谈的沟通与理解爱与和平,却并没有让人感到厌倦,令我感触很深的段落是当所有人都知道了Hiccup的秘密却仍然执意要去打一场不必要且必败的战争时,Hiccup作为一个渺小的个体被卷在两个阵营之间,却无力去阻止去改变什么。
但是善于恶搞的梦工厂始终不是会讲故事的皮克斯,虽然有较大进步但由于没了恶搞噱头的遮掩,缺陷还是暴露了出来。首先是片长因3D和影片类型受到限制,仅仅90分钟完全不够展示这样一段完全架空的传奇故事,最终导致片头过于仓促结局又处理得有些草率,那些难以咽下的小俗套全部集中在片尾,与前部分的精彩落差太大。同样也影响到对影片配角的塑造,纵观全片,无数种飞龙各种性格的维京小海盗,但最终除了男主角Hiccup和Toothless再没其余能让我深记并喜爱的角色。回想起《WALL-E》中上镜次数不多却让观众爱不释手的MO,这种角色在《驯龙记》中却遍寻不获。
梦工厂VS皮克斯的战争已经打了十多年,面对口碑上常胜不败的对手,梦工厂也只好拿票房说事。如今老本《史莱克》死缠烂打到了第四部已经成了死胡同,去年倾力打造的《怪兽大战外星人》不幸完败,梦工厂太需要又一部《功夫熊猫》来证明自己了。《驯龙记》的确是精彩的幽默的讨观众喜欢的,但是想要与强大的对手竞争仍需要真正的创新。可惜的是《驯龙记》看似崭新,内里却始终是旧物,就像上文提到连最抢眼的主角飞龙Toothless也是导演早已做过的,这次仅仅是重复自己而已。除开已经有些绝望的圈钱行为《史莱克4》,梦工厂今年也只剩下《驯龙记》能与皮克斯已经展开铺天盖地宣传攻势的《玩具总动员3》抗衡了。
《驯龙记》绝对是值得推荐的,至少在90分钟内它让我视觉上震撼了心情上愉悦了最后内心还小小感动了一下,对于如今压力过大的你我来说,这不就足够了吗。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