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乔舒亚·迈克尔·斯坦
编剧: 马修·怀特利
主演: 阿什顿·库彻 / 德蒙特·莫罗尼 / 乔什·盖德 /卢卡斯·哈斯 / 马修·莫迪恩 / J·K·西蒙斯 / 莱斯莉·安·华伦 / 阿娜·欧蕾利 / 詹姆斯·伍兹 / 约翰·盖兹 / 凯文·杜恩 / 蓝尼·雅各布森 / 埃尔登·汉森 / 朗·埃达德 / 维克多·罗塞克
类型: 剧情 / 传记
官方网站: www.thejobsmovie.com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3-09-27(中国大陆) / 2013-08-16(美国)
片长: 127分钟(中国大陆) / 128分钟(美国)
又名: 贾伯斯(台) / 乔布斯传 / 史蒂夫·乔布斯:灵光乍现 / Jobs: Get Inspired / Steve Jobs
IMDb链接: tt2357129
编剧: 马修·怀特利
主演: 阿什顿·库彻 / 德蒙特·莫罗尼 / 乔什·盖德 /卢卡斯·哈斯 / 马修·莫迪恩 / J·K·西蒙斯 / 莱斯莉·安·华伦 / 阿娜·欧蕾利 / 詹姆斯·伍兹 / 约翰·盖兹 / 凯文·杜恩 / 蓝尼·雅各布森 / 埃尔登·汉森 / 朗·埃达德 / 维克多·罗塞克
类型: 剧情 / 传记
官方网站: www.thejobsmovie.com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3-09-27(中国大陆) / 2013-08-16(美国)
片长: 127分钟(中国大陆) / 128分钟(美国)
又名: 贾伯斯(台) / 乔布斯传 / 史蒂夫·乔布斯:灵光乍现 / Jobs: Get Inspired / Steve Jobs
IMDb链接: tt2357129
文/公元1874
坐在电影院里看《乔布斯》,脑海里仔细搜寻着和苹果有关的往事,第一个跳出来的是这件事。遥想六年前兴冲冲的买iPhone时,拿回家用了不到1个小时,就发现了一个严重问题:单条短信不能删除,只能全部删掉。上网求助无果,在一个苹果论坛里和人讨论此事,一个狂热果粉很严肃地对我说:“删掉一个人的回忆,就应该彻底删除,一点不剩。”从那时候起,我明白了“拜苹果教”教徒们的可怕魔力,也对乔布斯这种“我来指导你应该如何用手机”的心态退避三尺。
但不可否认,乔布斯的确改变了这个世界。iPhone只有一个按键的时候全世界都在嘲笑他,结果现在触屏手机成了绝对的主流;iPad刚发布照片的时候被人笑称是4个iPhone绑在一起,毫无创新,结果如今平板电脑的销量都快超过个人电脑,连微软都被逼开始做Surface的Win8平板;每次苹果的新品发布,都总是会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最近的iPhone5s虽然饱受诟病,但在连篇抨击之下,土豪金还是卖断了货。看,就连乔布斯去世两年了,他的影响力依然不减当年,苹果依然继续引领着这个世界的潮流。
在这样的情形下,想必对乔布斯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感兴趣的观众不在少数。是天才?魔鬼?还是如曾经和他共事过的人所言,一个不折不扣的暴君?对他好奇的人这么多,由此而来他的传记书籍也出过不少,只是多数都要在封面注明“本书未获得乔布斯本人授权”;而我们最常见到的,还是他在几次苹果新品发布会上,那黑T恤牛仔裤侃侃而谈的英姿。
终于,在大银幕上我们见到了乔布斯的传记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导演乔舒亚是个不折不扣的果粉,他对乔布斯的虔诚在影片里随处可见,电影里教主决策果断英勇坚定,是个完美型人格,纵横天下全无敌。影片的故事集中于乔布斯的青年时期,主要讲述他自小被父母遗弃、光脚混迹校园。后受到养父母支持,历尽艰辛在自家车库创业,成立了苹果,接着又在公司办公室政治的角力里,被迫离开自己一手创办的苹果公司,然后又受命于危难之际,重回苹果公司挽回颓势,完成了他光辉璀璨的前半生传奇。
想看iPhone是如何被研发出来的观众,想看iPad和macbook是如何推出的观众,看《乔布斯》是会失望的。这部电影没有把他最受关注的近十年展现出来,相反却聚焦于他的成功初期。这样的安排虽然让人不过瘾,但另一方面却可以理解:对于乔布斯的这十年辉煌,已经留下太多的影像资料,数次发布会都有高清视频,也有不少的访谈可以令我们了解这些事情,相反,乔布斯过去的日子却是一个盲区,值得我们探寻,相信这也是电影如此安排的用意。当然,更有理由相信,这是为了影片拍续集留下足够多的空间,毕竟这十年实在是吸引观众,不拍着实浪费。
由于大卫·芬奇的《社交网络》在三年前问世,两部电影的主角又都是近年来叱咤IT江湖的风云人物,所以《乔布斯》和《社交网络》自然会比人拿来比较。但年轻的乔舒亚·迈克尔·斯坦不是老谋深算的大师大卫·芬奇,《乔布斯》也不是《社交网络》,阿什顿·库彻更不是杰西·艾森伯格。大卫·芬奇压根没想拍一部成功学励志片来告诉大家扎克伯格是如何奋斗成功的,他只是借助facebook去讲述金钱意义上的成功是否是人生真正的成功,为这样的成功,是否真的需要人不择手段这个命题,所以扎克伯格不承认《社交网络》里的主角是他;但我想若乔教主在世,对《乔布斯》则会高贵冷艳的一笑,拍拍乔舒亚的肩膀表示肯定,说不定还会到首映现场做支持。这部电影在尽心尽力的把现实生活里那个呼风唤雨的乔帮主还原到大银幕上,若是想了解小apple发展历史的观众,《乔布斯》是一个不错的窗口。只是对于这位天才般的“绝代暴君”而言,《乔布斯》里的乔布斯也是被美化了的教主,这部电影是他的非一般传记,想看魔鬼一面的乔布斯,恐怕还得再等时日。
关于乔布斯的书以及故事实在太多了,特别是近十年的关注从未停止过,每年2次的WWDC苹果发布会,直接就是乔布斯的个人秀,全球果粉像看世界杯一样不分昼夜的在家看直播。我们已经对这个只穿黑色T恤、牛仔裤、跑鞋的人太熟悉了,并且一直把他往神坛上供,以致于对这部在他离世后的首部传记电影充满了太多期待。
对于一个资深果粉,我最期待的原本也是乔布斯一次次改变世界的产品发布与演讲,而电影《乔布斯》却选择了从俄勒冈州波特兰的里德学院开始,直到与斯蒂夫·沃兹尼亚克成立苹果公司,再到在苹果高层权力斗争中离开苹果,最后重回苹果接任行政总裁为止这段时期的乔布斯的经历来拍,正是普通影迷最不熟悉他的一个阶段,仔细一想这样的选择也是对的,电影是想让我们看到天才是怎样成为天才,不是要讲他最辉煌的成就,而是他到今天这个位置前,是怎样想怎样一步步来的。
乔布斯的扮演者阿什顿·库彻,之前曾因《蝴蝶效应》在年轻一辈男星中脱颖而出,后来消失得也快,慢慢被好莱坞遗忘。这次在影片《乔布斯》中一个人撑住全片,连乔布斯走路的姿势都有去研究,只是稍嫌用力不够自然。其他的配角也是用心了的,扮相和人物性格都对,在选角、化妆上,《乔布斯》是绝对的合格。
很多人说这部电影没有高潮,平淡得到最后影片结束时以为2小时的铺垫终于迎来了高潮,电影却结束了。对于这一点,正是我之前提到的,我觉得这个应该是编剧和导演刻意为之,或许也是怕出错,干脆平铺直叙,就尽量还原吧,把这段时期的乔布斯还原到尽量的真实,反正他的成就已经体现在一件件改变世界改变人们的产品上了,它可能是你每天起床摸的第一个闹钟,在路上为你导航的地图,你随时拿起来的相机,你睡前刷微博玩游戏的平板。影片中出现了几个苹果曾经重量级的产品,也许在如今看来64k的内存的电脑甚至变得可笑,但这些产品的理念——它不只是一部机器,它将是人的一部分延伸,它不是科技控才会去买的东西,它将会是一个住在地球另一端的70岁老太太也会买的电器一样实用的简单、易用的产品——这不正是iPod、iPhone、iPad、Macbook吗?
电影把乔布斯作为“人”的阶段通通表现了出来:他学生时的印度之行、他在树下冥想打坐——可能带给他更多的是幻灭以及对宗教、哲学该在人生中起什么作用更现实的思考;他选修的字体设计课、因为团队中有人认为字体设计不重要而发飙炒人、他认为产品内部的电路板也要“好看”——这正是后来我们拿到设计上、甚至是字体选择上近乎完美的产品前他的坚持;他的没有什么家具的家,这个我们曾在他的自传《乔布斯传》那本书里知道,这是因为他并没有买到真正中意的家具,所以宁愿不要,包括他家壁炉上的爱因斯坦像,电影里在这些细节上也有体现;影片最后,也就是即将问世的iPod发布前,他正在使用sony的Walkman听音乐,他想停下来,就用手指去狂点外壳,音乐并没有停下来,然后他说了一句“垃圾”,然后真的就把它当作垃圾丢掉了,于是就有了后面真正改变世界的产品——一个可以把1000首歌装进口袋的音乐播放器;还有一些惊喜,就是大家熟悉的小游戏“打砖块”,竟然是乔布斯设计的,这个影片并没有放多少笔墨的细节,却让我这个资深果粉都感到分外吃惊。
影片中乔布斯作为“人”的阶段他众叛亲离,他不择手段,但是有一点,他坚持自己是对的,他说:“你不把产品给人看,他们怎么知道他们要不要?”,“你不知道的我来告诉你!”,即使是在这个阶段,他本人也从来都有野心,他已经知道自己“即将改变世界”。
《乔布斯》电影严格来说,它是一部《乔布斯》前传,如果你只是用着苹果产品甚至还没有用过,看到身边有人对于他的狂热一直不屑,只想通过这部电影来看个究竟的话,那这部电影并不会让你有“WOW”的感觉,但如果你跟我一样,已经对乔布斯的一生,对苹果的产品了如指掌并感觉到它已经改变了你和你的生活的话,那你可以来看看,“神”一样的乔布斯,是怎样成为“神”的。
对于一个资深果粉,我最期待的原本也是乔布斯一次次改变世界的产品发布与演讲,而电影《乔布斯》却选择了从俄勒冈州波特兰的里德学院开始,直到与斯蒂夫·沃兹尼亚克成立苹果公司,再到在苹果高层权力斗争中离开苹果,最后重回苹果接任行政总裁为止这段时期的乔布斯的经历来拍,正是普通影迷最不熟悉他的一个阶段,仔细一想这样的选择也是对的,电影是想让我们看到天才是怎样成为天才,不是要讲他最辉煌的成就,而是他到今天这个位置前,是怎样想怎样一步步来的。
乔布斯的扮演者阿什顿·库彻,之前曾因《蝴蝶效应》在年轻一辈男星中脱颖而出,后来消失得也快,慢慢被好莱坞遗忘。这次在影片《乔布斯》中一个人撑住全片,连乔布斯走路的姿势都有去研究,只是稍嫌用力不够自然。其他的配角也是用心了的,扮相和人物性格都对,在选角、化妆上,《乔布斯》是绝对的合格。
很多人说这部电影没有高潮,平淡得到最后影片结束时以为2小时的铺垫终于迎来了高潮,电影却结束了。对于这一点,正是我之前提到的,我觉得这个应该是编剧和导演刻意为之,或许也是怕出错,干脆平铺直叙,就尽量还原吧,把这段时期的乔布斯还原到尽量的真实,反正他的成就已经体现在一件件改变世界改变人们的产品上了,它可能是你每天起床摸的第一个闹钟,在路上为你导航的地图,你随时拿起来的相机,你睡前刷微博玩游戏的平板。影片中出现了几个苹果曾经重量级的产品,也许在如今看来64k的内存的电脑甚至变得可笑,但这些产品的理念——它不只是一部机器,它将是人的一部分延伸,它不是科技控才会去买的东西,它将会是一个住在地球另一端的70岁老太太也会买的电器一样实用的简单、易用的产品——这不正是iPod、iPhone、iPad、Macbook吗?
电影把乔布斯作为“人”的阶段通通表现了出来:他学生时的印度之行、他在树下冥想打坐——可能带给他更多的是幻灭以及对宗教、哲学该在人生中起什么作用更现实的思考;他选修的字体设计课、因为团队中有人认为字体设计不重要而发飙炒人、他认为产品内部的电路板也要“好看”——这正是后来我们拿到设计上、甚至是字体选择上近乎完美的产品前他的坚持;他的没有什么家具的家,这个我们曾在他的自传《乔布斯传》那本书里知道,这是因为他并没有买到真正中意的家具,所以宁愿不要,包括他家壁炉上的爱因斯坦像,电影里在这些细节上也有体现;影片最后,也就是即将问世的iPod发布前,他正在使用sony的Walkman听音乐,他想停下来,就用手指去狂点外壳,音乐并没有停下来,然后他说了一句“垃圾”,然后真的就把它当作垃圾丢掉了,于是就有了后面真正改变世界的产品——一个可以把1000首歌装进口袋的音乐播放器;还有一些惊喜,就是大家熟悉的小游戏“打砖块”,竟然是乔布斯设计的,这个影片并没有放多少笔墨的细节,却让我这个资深果粉都感到分外吃惊。
影片中乔布斯作为“人”的阶段他众叛亲离,他不择手段,但是有一点,他坚持自己是对的,他说:“你不把产品给人看,他们怎么知道他们要不要?”,“你不知道的我来告诉你!”,即使是在这个阶段,他本人也从来都有野心,他已经知道自己“即将改变世界”。
《乔布斯》电影严格来说,它是一部《乔布斯》前传,如果你只是用着苹果产品甚至还没有用过,看到身边有人对于他的狂热一直不屑,只想通过这部电影来看个究竟的话,那这部电影并不会让你有“WOW”的感觉,但如果你跟我一样,已经对乔布斯的一生,对苹果的产品了如指掌并感觉到它已经改变了你和你的生活的话,那你可以来看看,“神”一样的乔布斯,是怎样成为“神”的。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