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元1874
虽然这么多年来,冯小刚的贺岁片总会是全民话题,《唐山大地震》的票房也好得不得了,但作为一个南方人,一直对冯小刚的市井喜剧并不是太喜欢。从《甲方乙方》开始,冯小刚的喜剧虽然和东北赵本山的小品并不类似,但和南方周星驰式的无厘头喜剧风格截然不同,毕竟南方人不泡澡堂子,没有窜过胡同,对冯小刚喜剧里那种深厚的北方基因接受不了。
真正让我认识冯小刚是《手机》和《大腕》,这两部电影之后我又倒回去看了《一声叹息》,一下子被震住了,当年18岁的我看这部描述40岁男人中年危机的电影,完全没有过的生活体验却令我感同身受,同时间又看了萨姆·门德斯的《美国丽人》,两部一中一西的电影里,张国立和凯文·史派西扮演的中年男人,生活得都十分的不堪。这让当时的我暗暗发誓,将来一定不要成这个样子。
之所以回想起这些,是因为在看《私人订制》时,当电影出现在第二个段落里,扮演“最俗导演”的李成儒一门心思追求高雅以致于有点失心疯了,把葛优等人绕得云里雾里的时候,我的思想在电影院开起了小差,不由自主的想起了过去喜欢的那几部冯小刚的作品——李成儒那状态,跟他在《大腕》里高谈阔论的样子没什么区别;宋丹丹朴实的清洁工扮相也很容易让人回到上个世纪的众多春晚小品和超生游击队时代;梁天虽然穿起了白大褂扮演医生,可眉宇间还是一副邪着坏笑的模样;最后,我们都熟悉的,葛优所扮演的人物,还叫杨重。
1988年,王朔编剧、米家山执导的《顽主》里,杨重跟几个好哥们一起开了一家叫3T的公司。专门替人排忧解难。虽然在电影的最后,3T公司因经营不善关门大吉,但1997年,3T公司摇身一变,葛优又带领一群人开始帮人,这次帮得更加后现代化,满足人做白日梦的愿望——所谓“好梦一日游”。对于冯小刚而言,这部名为《甲方乙方》的电影是他事业腾飞的关键点,在那之后,全中国都知道了有一位拍喜剧片的导演叫冯小刚,贺岁档也就此应运而生。
若干年过去了,如今冯小刚已经是拍出过《唐山大地震》和《一九四二》,票房累计过20亿的大导演,而当年的那个杨重,又在王朔的笔下重生了。葛优还是那个老不正经的斯文败类模样,杨重依旧不怎么庄重,而3T的好梦一日游,如今已经升级成为光鲜亮丽的“私人订制”公司,杨重带着一帮年轻漂亮有活力的小青年,开始继续满足人做白日梦的愿望。
有了钱,电影建立在不菲的投资之上,这白日梦做得也就更加大气了。还是用战争片来开场,还是三段故事,当年不想被人认出来的大明星和想吃苦的富人,如今则变成了想当领导的司机和想追求高雅的导演。至于最后那一段,多年前是想买房的小夫妻,多年后则是想变成有钱人的清洁工,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因为如今你能在北京有套房,也是个百万富翁了。
第一段故事里,范伟扮演的是一个在机关里开车的司机。他曾经服侍过好几个领导,结果都因为贪污腐败进去了。所以他求助私人订制,想了解了解究竟为什么贪腐有这么大的“魅力”,能让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所以他扮演起了市领导,但却跟国家领导人一样开始穿上中山装,接待外宾,商谈国事。光送钱是不够的,还得来点性贿赂……这一段戏充满了吐槽,因为从范伟的着装扮相与房间那近似中南海的装潢布局,知道冯小刚在讽刺谁的观众,大可会心一笑。
到了第二段,冯小刚镜头一转对准自己,李成儒扮演一位拿了奥斯卡最俗外语片的导演,拍的东西被人批评说是俗得不能再俗了,所以要追求高雅,一定要让私人订制给他来一个高雅的全套服务。显然,这对于某些一直看不起冯小刚,说冯小刚的东西太俗的人而言,这次冯小刚是干脆自己先来自嘲——不是要高雅嘛?那我就高雅给你们看!住民工宿舍算是高雅了吧?弄得披头散发的搞行为艺术算是高雅了吧?在这一段里,王朔提出了一个不需要答案的问题:谁都不懂,就是高雅了?
再到第三段,冯小刚又回到了温情的桥段上,一个曾经救过郑恺的清洁工,他们再去找到了她,满足她顺口一提的,当一个有钱人的梦想。这一段戏几乎成了宋丹丹的独角戏,她将一位心地善良的清洁工演绎得淋漓尽致,变成富婆的段落让人大笑,买朝阳门那悠唐广场的豪爽也让人捧腹,而回归到现实,在众人昏昏沉睡的面包车里,她独自卸妆的段落,亦让人动容。
最让我觉得意外的,是突然到了尾声,冯小刚以纪录片的形式,拍了一段道歉主题的独白。究竟向什么道歉呢?向不再有阳光的天气道歉,向过分挖掘而导致塌陷的大地道歉,向化工垃圾流淌的河流道歉。他想要表达的东西,已经很显然了,只是观众们是来看喜剧乐呵乐呵的,突然一下子这么严肃,你让众人挂在脸上的笑容怎么办呢?虽然突兀,可是我却喜欢,因为今年至少有这样一部年度的话题之作,纪录了这个充满了雾霾的北京是什么样子。
《私人订制》是冯小刚多年后回归喜剧,再加上又是冯小刚+王朔+葛优的经典组合,这难免会让很多观众期待过高。我喜欢这部电影,原因是我又见到了那个老不正经却宅心仁厚的杨重,又开始让人做白日梦了。虽然他的头发已经彻底没了,皱纹也爬上额头,可老了不仅是杨重,还有看电影的我们。故事在北京那充满雾霾的天气和杨重讲述的网络笑话里结束了,一个亿与一辆车的区别很简单,一个是幻想,一个是现实,《私人订制》的电影院里2个小时脱离现实的幻想,而最后的雾霾却是走出影院后我们能感受到的现实。你要觉得故事太荒诞,那没错,可我们的现实不是更加荒诞吗?时至今日,还有人住在北京的井盖底下,还有人莫名其妙就被抓进监狱然后死刑结果真凶若干年后现身,还有人开车在北京二环路上结果被淹死在自己车里……这就是这么荒诞的年代,我们也就这么荒诞的活着。1997年过去的时候,我茫然不知觉;如今,2013年也就过去了,千番滋味涌上心头,想说太多太多,最后,也只能是一句:我很怀念它。
虽然这么多年来,冯小刚的贺岁片总会是全民话题,《唐山大地震》的票房也好得不得了,但作为一个南方人,一直对冯小刚的市井喜剧并不是太喜欢。从《甲方乙方》开始,冯小刚的喜剧虽然和东北赵本山的小品并不类似,但和南方周星驰式的无厘头喜剧风格截然不同,毕竟南方人不泡澡堂子,没有窜过胡同,对冯小刚喜剧里那种深厚的北方基因接受不了。
真正让我认识冯小刚是《手机》和《大腕》,这两部电影之后我又倒回去看了《一声叹息》,一下子被震住了,当年18岁的我看这部描述40岁男人中年危机的电影,完全没有过的生活体验却令我感同身受,同时间又看了萨姆·门德斯的《美国丽人》,两部一中一西的电影里,张国立和凯文·史派西扮演的中年男人,生活得都十分的不堪。这让当时的我暗暗发誓,将来一定不要成这个样子。
之所以回想起这些,是因为在看《私人订制》时,当电影出现在第二个段落里,扮演“最俗导演”的李成儒一门心思追求高雅以致于有点失心疯了,把葛优等人绕得云里雾里的时候,我的思想在电影院开起了小差,不由自主的想起了过去喜欢的那几部冯小刚的作品——李成儒那状态,跟他在《大腕》里高谈阔论的样子没什么区别;宋丹丹朴实的清洁工扮相也很容易让人回到上个世纪的众多春晚小品和超生游击队时代;梁天虽然穿起了白大褂扮演医生,可眉宇间还是一副邪着坏笑的模样;最后,我们都熟悉的,葛优所扮演的人物,还叫杨重。
1988年,王朔编剧、米家山执导的《顽主》里,杨重跟几个好哥们一起开了一家叫3T的公司。专门替人排忧解难。虽然在电影的最后,3T公司因经营不善关门大吉,但1997年,3T公司摇身一变,葛优又带领一群人开始帮人,这次帮得更加后现代化,满足人做白日梦的愿望——所谓“好梦一日游”。对于冯小刚而言,这部名为《甲方乙方》的电影是他事业腾飞的关键点,在那之后,全中国都知道了有一位拍喜剧片的导演叫冯小刚,贺岁档也就此应运而生。
若干年过去了,如今冯小刚已经是拍出过《唐山大地震》和《一九四二》,票房累计过20亿的大导演,而当年的那个杨重,又在王朔的笔下重生了。葛优还是那个老不正经的斯文败类模样,杨重依旧不怎么庄重,而3T的好梦一日游,如今已经升级成为光鲜亮丽的“私人订制”公司,杨重带着一帮年轻漂亮有活力的小青年,开始继续满足人做白日梦的愿望。
有了钱,电影建立在不菲的投资之上,这白日梦做得也就更加大气了。还是用战争片来开场,还是三段故事,当年不想被人认出来的大明星和想吃苦的富人,如今则变成了想当领导的司机和想追求高雅的导演。至于最后那一段,多年前是想买房的小夫妻,多年后则是想变成有钱人的清洁工,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因为如今你能在北京有套房,也是个百万富翁了。
第一段故事里,范伟扮演的是一个在机关里开车的司机。他曾经服侍过好几个领导,结果都因为贪污腐败进去了。所以他求助私人订制,想了解了解究竟为什么贪腐有这么大的“魅力”,能让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所以他扮演起了市领导,但却跟国家领导人一样开始穿上中山装,接待外宾,商谈国事。光送钱是不够的,还得来点性贿赂……这一段戏充满了吐槽,因为从范伟的着装扮相与房间那近似中南海的装潢布局,知道冯小刚在讽刺谁的观众,大可会心一笑。
到了第二段,冯小刚镜头一转对准自己,李成儒扮演一位拿了奥斯卡最俗外语片的导演,拍的东西被人批评说是俗得不能再俗了,所以要追求高雅,一定要让私人订制给他来一个高雅的全套服务。显然,这对于某些一直看不起冯小刚,说冯小刚的东西太俗的人而言,这次冯小刚是干脆自己先来自嘲——不是要高雅嘛?那我就高雅给你们看!住民工宿舍算是高雅了吧?弄得披头散发的搞行为艺术算是高雅了吧?在这一段里,王朔提出了一个不需要答案的问题:谁都不懂,就是高雅了?
再到第三段,冯小刚又回到了温情的桥段上,一个曾经救过郑恺的清洁工,他们再去找到了她,满足她顺口一提的,当一个有钱人的梦想。这一段戏几乎成了宋丹丹的独角戏,她将一位心地善良的清洁工演绎得淋漓尽致,变成富婆的段落让人大笑,买朝阳门那悠唐广场的豪爽也让人捧腹,而回归到现实,在众人昏昏沉睡的面包车里,她独自卸妆的段落,亦让人动容。
最让我觉得意外的,是突然到了尾声,冯小刚以纪录片的形式,拍了一段道歉主题的独白。究竟向什么道歉呢?向不再有阳光的天气道歉,向过分挖掘而导致塌陷的大地道歉,向化工垃圾流淌的河流道歉。他想要表达的东西,已经很显然了,只是观众们是来看喜剧乐呵乐呵的,突然一下子这么严肃,你让众人挂在脸上的笑容怎么办呢?虽然突兀,可是我却喜欢,因为今年至少有这样一部年度的话题之作,纪录了这个充满了雾霾的北京是什么样子。
《私人订制》是冯小刚多年后回归喜剧,再加上又是冯小刚+王朔+葛优的经典组合,这难免会让很多观众期待过高。我喜欢这部电影,原因是我又见到了那个老不正经却宅心仁厚的杨重,又开始让人做白日梦了。虽然他的头发已经彻底没了,皱纹也爬上额头,可老了不仅是杨重,还有看电影的我们。故事在北京那充满雾霾的天气和杨重讲述的网络笑话里结束了,一个亿与一辆车的区别很简单,一个是幻想,一个是现实,《私人订制》的电影院里2个小时脱离现实的幻想,而最后的雾霾却是走出影院后我们能感受到的现实。你要觉得故事太荒诞,那没错,可我们的现实不是更加荒诞吗?时至今日,还有人住在北京的井盖底下,还有人莫名其妙就被抓进监狱然后死刑结果真凶若干年后现身,还有人开车在北京二环路上结果被淹死在自己车里……这就是这么荒诞的年代,我们也就这么荒诞的活着。1997年过去的时候,我茫然不知觉;如今,2013年也就过去了,千番滋味涌上心头,想说太多太多,最后,也只能是一句:我很怀念它。
今年贺岁档有三件事摊到一块了:成龙再次捣鼓《警察故事》,周润发旧瓶新酒演赌片,以及冯小刚低眉顺眼重新拍喜剧。这种把吃老本吃到死的作派,让人不禁想起《鹿鼎记》里韦小宝重回丽春院的时候吐槽自己的母亲:“妈的小调唱来唱去只是这几只,不是《相思五更调》,就是‘一根紫竹直苗苗’,再不然就是‘一把扇子七寸长,一人搧风二人凉’,总不肯多学几只。做婊子也不用心。”三婊大战贺岁档的第一炮就这么打响了。
先说点题外话
说到这里有些槽不吐不行(反正按一些装逼侠的逻辑,哥写的一直是观后感而不是影评,但我问他们什么是影评什么是观后感,他们就把卵蛋缩回去不吱声了)。周润发早在《大上海》时就吃过《上海滩》的老本,按说被坑一次怎么着也能长点记性,没想到他被同一个王晶正着敦了一次伟大友谊,换了个姿势反着再敦一次,毁完了许文强再毁高进,跟那个上山打熊的猎人有的一拼;成龙就更不用提了,去年的《十二生肖》每一个镜头都能在他过去的电影里找到原型,把《龙兄鼠弟》和《飞鹰计划》给毁完了,今次轮到了《警察故事》,2004年炒冷饭能择日再死是因为有陈木胜,这次光看看女主角就知道,成龙真的完了!提起景甜的大名,端能医得小儿夜啼,他还真下得去手,赞美他的勇气!
冯小刚同样如此,这次吃老本吃得那叫一个彻底,其无耻程度当然比不上葡萄刘镇伟,但冯爷怎么可能居人之下?他不但吃自己,顺便还捎上了王朔。毁一赠一,套用一下《顽主》里的桥段就是冯小刚说:“还有谁敢比我烂!?”朔爷跳出来:“我敢!”冯小刚看他一眼:“还有谁敢比我俩烂?!”
吃老本:《私人订制》的前世今生
冯小刚和王朔那是一起开过公司的,《甲方乙方》的一战成名,也跟朔爷有很大关系,因为《甲方乙方》的整个创意都是从《顽主》那儿来的。据说冯小刚没跟王朔打招呼就编了这部电影,导致后来冯小刚托人去给王朔送钱都被丢了出来。不过后来二人关系有所缓和,最著名的一个段子就是《天下无贼》的本子里面全是贼没个好人,死活过不了审,后来朔爷给支一招:让女贼怀孕,进庙烧香,于是导人向善的主题立刻就立起来了。(这个段子是土家野夫在书里说的,可信度极高。)
《私人订制》里替人圆梦这个梗来自于16年前的《甲方乙方》,嘲讽贵族的梗也是陈年旧货。王朔早在2006年就准备跟冯小刚拍《贵族》,但后来不了了之,这一年冯小刚用了这个创意,给雅虎拍了广告《跪族》,巧合的是,主角也是范伟。之后这个梗又出现在了《非诚勿扰》的开头,那个假贵族真暴发户,恰恰又是范伟。
从《甲方乙方》以降,冯小刚一直是贺岁喜剧的代名词,但他老想着有点深度,却不知多大的屁股就穿多大的裤衩,自从冯小刚开始玩深度,不管是《夜宴》、《唐山大地震》还是《集结号》、《一九四二》,我们能看出他的用心,然而水平实在是撑不起他的野心。
所以他回到最擅长的喜剧。这是一个让人松口气的好消息,这种轻车熟路的活,按道理讲他闭着眼都能搞定,但我们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断他堕落的程度的,这次也不例外。
江郎才尽悲朔爷
在看电影之前我还安慰自己,就算冯小刚怂了还有朔爷呢,但健忘如我在那一瞬间忘记了《非诚勿扰2》的编剧也是朔爷。
朔爷当年一大堆俏皮话,其中一句我特赞赏:“老子风光的时候,你他妈的还是液体呢!”论资历论实力,朔爷都有资格说出这句话来。当年朔爷最威水的时候,说他以一已之力推动了中国文学可能很多人都不服,但他以一已之力推动了中国电视电影发展,却是个不争的事实。不管是《渴望》、《编辑部的故事》这种国民电视剧还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这样的电影,他都是身体力行者。
然而人都有老的那一天,王朔也不例外。这里的老,指的是脑子而不是身体。当王朔《我的千岁寒》出来的时候,我们发现,那个曾经无敌的王朔,他的文学道路已经到头了。令人赞赏的是,那时的王朔明白什么叫做江郎才尽,他也知道什么叫做激流勇退。在适当的时候闭嘴,给世人留下一个完美的背影,不失为最聪明的选择。
但他偏不,男人最忌讳的就是“不行”这两个字,正如那个老梗说的那样,一个男人快挂了,你问他“饿吗”他摇摇头说“不吃”,你问他“渴吗”他摆摆手说“不喝”,你问他“我给你找个姑娘”他会哆哆嗦嗦往上爬:“扶我起来试试!”于是江郎才尽的朔爷和黔驴技穷的冯小刚,就这么相互搀扶着起来试试了。
蠢货大电影
说到底,《私人订制》不是烂,而是蠢,巨蠢无比。
它的蠢首先在于分不清致敬和老黄瓜刷绿漆的区别。
把别人的好东西拿到自己的电影里面进行戏仿,那叫致敬,把自己当年的好东西整整容重新放到新电影里,那叫自恋和不思进取。《私人订制》里的每一个梗都是《甲方乙方》里用过的,苗圃扮演的坚贞不屈地下党,对应的是李琦那段;范大厨想过官瘾,跟英达想过巴顿瘾何其相似;李诚儒被拉到民工棚和穿着老棉袄趴窑洞上有什么区别?即使是王朔和冯小刚念念不忘的贵族梗,也是炒的刘震云和外国公主相亲那一节的冷饭。最让人受不了的是最后那段“向所有人道歉”,这不就是反着来的“逮谁夸谁”吗?
桥段雷同我们可以原谅,抄自己抄得再疯狂那也不叫郭敬明,只要你有新料加进去我们就当《甲方乙方2》看好了(其实本来就叫这名儿),但连最基本的诚意都欠奉就太说不过去了:还是地下党那一段,你以为把美军军服换成德军军服我就不认识你了吗?而且你就算想不出“打死我也不说”这种暗号,也请麻烦不要“我悄悄蒙上你的眼睛”,听过这首歌的人,不是儿子都能打酱油了的问题,而是孙子都能打酱油了好伐?类似这种陈年老梗在电影里比比皆是,恍惚中让人有种错觉:王朔这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就睡着了,一觉醒来编了这个本子吗?
第二,冯小刚调教演员的能力已经弱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了。
白百何李小璐郑恺一干人等和范伟宋丹丹李诚儒葛优根本捏不到一块,整部电影看下来,那种拧巴的感觉始终挥之不去。平心而论,一帮老戏骨的演技是相当不错的。尤其是范伟那一段,有那么一瞬间我甚至有种错觉:这不是一部烂片。然而问题在于,老戏骨不需要冯小刚调教,新人他完全没有调教出来。像“好梦一日游”这种故事属于戏中戏,所以什么时候是戏、什么时候是电影中角色的日常,演员必须得把差别演出来才行。在这一点上,白百何李小璐郑恺集体大梦游,表现能力基本为零。说到这里就让我更怀念《甲方乙方》里的何冰和《大腕》里的傅彪,这二位爷把观众带入带出戏中戏的能力,跟《私人订制》里这几位来比,那简单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里面有演员的天份问题,更有冯小刚的能力问题,作为导演他没办法把最基本的差别效果调教出来,是他的严重失职。
第三,不是雅俗问题,而是智商问题。
《私人订制》的第二个故事叫《一腔俗血》,照我说,不如叫《一腔狗血》,因为这是整部电影里最莫名其妙的一节。
《私人订制》其实野心还是相当大的,第一节表现官与民,第三节表现富与贫,而这一节显然是想表现俗与雅。不管是王朔还是冯小刚,都在这个问题上跟人缠斗过无数个回合,所以他们意图用一个故事来嘲讽一下,想展现这个主题,用姜武的话就是:“我有九种方法,九种~!”然而他们偏偏选择了最弱智的那一种。
这个故事的基调是超现实主义的,但又是与电影的基调活活剥离的,因为整部电影里,葛优四人都在忙着帮人圆梦,而这些梦是可逆的也是可以醒的,即使是在“梦”中,不管是造梦者还是做梦者,双方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但李诚儒扮演的那个导演则不然,他得了雅过敏成了真实存在的、他跟王宝强换血也是真实存在的、到最后他整个人给毁成了一神经病也是真实存在的。这就导致葛优四人扮演的角色不是圆梦团队,而成了诈骗团伙——你甚至能看到他们一步一步设套整死李诚儒的全过程。到这一节的结束观众才会恍然:原来这都是在玩真的!但这种恍然给人的感觉不是智商受到了挑战,而是智商受到了污辱。电影是你的,你可以玩深刻也可以玩荒诞,但荒诞的前提是让观众了解到你在做戏、你在制造荒诞,而不是把自己玩成荒诞,这样的荒诞已经变成了荒唐,根本起不到嘲讽的作用。
嘲讽没有到位,自嘲更没有到位。自嘲是幽默的最高境界,如果冯小刚和王朔真能做到自嘲,那也不失为一种坦荡,但可耻的是,他们连自嘲都藏着掖着。李诚儒和葛优关于电影的那一大段讨论,听上去好像句句都是自嘲,比如葛优“你们电影门槛多低啊”,但却完全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电影的门槛从来就不低,论烧钱指数,它在所有行当里面排名第二。而排名第一独孤求败的是战争,这个没人敢跟它抢。这种完全不伤身体的自嘲更像是一种撒娇和诉苦,联系一下冯小刚本人,在任何一个场合出现,他都会摆出一副苦大仇深的嘴脸,生怕人不知道他有多辛苦,这种里里外外透出来的矫情和虚伪,就好比一个瘦得从正面看像铅笔从侧面看像挂历的女孩发微博:“矮油,伦家最近又长了好几斤,这样下去怎么办?”又好比我本人明明三倍刘德华平方吴彦祖,却天天自称丑男。
嗯,上面这一句,才叫自嘲。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搞不懂情怀和说教的区别。
前文说了,这两位老哥们一直想着玩深刻,所以他们即使是拍喜剧也想放点情怀在里面。这是他们失败的最根本原因。
喜剧片能不能放情怀?当然能!这里就有一个现成的例子:根据王朔小说改编的电影《顽主》。我个人认为,米家山的《顽主》是中国最好的喜剧电影,没有之一。尤其是片子里最吃重的那场颁奖走秀戏,把荒诞和幽默都做到了极致,如今的电影环境,再下去50年,拍不出这场戏的感觉。
王朔显然也是想往《顽主》上靠,所以葛优的角色叫做杨重,正是葛优在《顽主》里的角色;郑恺的角色叫马青,原来的马青梁天也出现在这部电影里。电影前期宣传的时候,曾放出一张海报,里面各种各样的角色云集一堂,我曾经被这张海报打动,因为我猜想王朔可能想复制《顽主》那场好戏。然而我猜中了这开头却没有猜中这结尾,在宋丹丹那一节的故事里,只是让这帮人站在那里摆了个pose而已。看到那一幕,我当场愤怒地喊出了年度流行成语:裤!脱!我!看!
复制无能,王朔和冯小刚只能硬加情怀,但那些所谓的情怀虚假得令人发指:范伟想当官,省部级不能当,地县级也不能当,最后只能虚构出个“镇级市”,电影里给出的原因是:我们只能造没有的官——别鸡贼了好不好,谁还不知道你们是不敢讽刺比镇更高一级的官儿?尤其是这一节结束的时候借范伟之口说:“我也知道不是所有的官都是这样!”此情此景,让我想起《色情男女》里张国荣那句台词:“拍戏而已,别那么下贱!”
胆小如鼠我们可以理解,毕竟有审查。但拍到最后脑子进水就不可原谅了。比于关于金钱,第三节里,二人借宋丹丹嘲讽了一把有钱人,最后的结论是:“有钱人都是欠钱人,他们一睁眼就欠银行一千多万,每天都在刀刃上过日子。”而这话,恰恰是一个中产阶级对包里只有62块5毛钱的真正底层说的,在这里我们都不知道冯王想表达什么。暴发户不是真贵族?有钱人过的不是人过的日子?还是寄希望于底层老百姓“stay hungry,stay foolish”?在这里,本人吐槽不能,只能把菲茨杰拉德跟海明威说的那句话送给二位:“真正的有钱人是和你我不同的!”
最最扯淡的是结尾处那段环保言论,先不说那段话有多蠢,光是作品做到最后来段刻意升华这一点,完全就是小学生写作文的后遗症。而且,这一段跟你电影内容有半毛钱的关系吗?OK,我就当你是为了过审增加一点正能量,但你搞环保跟大自然道歉之前先跑去飞机场跟乘客道哪门子歉?
其实,我前面说这么多,归根到底就四个字,就因为这四个字,他们拍出这样一部四不像,一部根本不能称之为电影的电影。现在我就把这四个字送给冯导和朔爷,那就是:
老了,软了。
先说点题外话
说到这里有些槽不吐不行(反正按一些装逼侠的逻辑,哥写的一直是观后感而不是影评,但我问他们什么是影评什么是观后感,他们就把卵蛋缩回去不吱声了)。周润发早在《大上海》时就吃过《上海滩》的老本,按说被坑一次怎么着也能长点记性,没想到他被同一个王晶正着敦了一次伟大友谊,换了个姿势反着再敦一次,毁完了许文强再毁高进,跟那个上山打熊的猎人有的一拼;成龙就更不用提了,去年的《十二生肖》每一个镜头都能在他过去的电影里找到原型,把《龙兄鼠弟》和《飞鹰计划》给毁完了,今次轮到了《警察故事》,2004年炒冷饭能择日再死是因为有陈木胜,这次光看看女主角就知道,成龙真的完了!提起景甜的大名,端能医得小儿夜啼,他还真下得去手,赞美他的勇气!
冯小刚同样如此,这次吃老本吃得那叫一个彻底,其无耻程度当然比不上葡萄刘镇伟,但冯爷怎么可能居人之下?他不但吃自己,顺便还捎上了王朔。毁一赠一,套用一下《顽主》里的桥段就是冯小刚说:“还有谁敢比我烂!?”朔爷跳出来:“我敢!”冯小刚看他一眼:“还有谁敢比我俩烂?!”
吃老本:《私人订制》的前世今生
冯小刚和王朔那是一起开过公司的,《甲方乙方》的一战成名,也跟朔爷有很大关系,因为《甲方乙方》的整个创意都是从《顽主》那儿来的。据说冯小刚没跟王朔打招呼就编了这部电影,导致后来冯小刚托人去给王朔送钱都被丢了出来。不过后来二人关系有所缓和,最著名的一个段子就是《天下无贼》的本子里面全是贼没个好人,死活过不了审,后来朔爷给支一招:让女贼怀孕,进庙烧香,于是导人向善的主题立刻就立起来了。(这个段子是土家野夫在书里说的,可信度极高。)
《私人订制》里替人圆梦这个梗来自于16年前的《甲方乙方》,嘲讽贵族的梗也是陈年旧货。王朔早在2006年就准备跟冯小刚拍《贵族》,但后来不了了之,这一年冯小刚用了这个创意,给雅虎拍了广告《跪族》,巧合的是,主角也是范伟。之后这个梗又出现在了《非诚勿扰》的开头,那个假贵族真暴发户,恰恰又是范伟。
从《甲方乙方》以降,冯小刚一直是贺岁喜剧的代名词,但他老想着有点深度,却不知多大的屁股就穿多大的裤衩,自从冯小刚开始玩深度,不管是《夜宴》、《唐山大地震》还是《集结号》、《一九四二》,我们能看出他的用心,然而水平实在是撑不起他的野心。
所以他回到最擅长的喜剧。这是一个让人松口气的好消息,这种轻车熟路的活,按道理讲他闭着眼都能搞定,但我们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断他堕落的程度的,这次也不例外。
江郎才尽悲朔爷
在看电影之前我还安慰自己,就算冯小刚怂了还有朔爷呢,但健忘如我在那一瞬间忘记了《非诚勿扰2》的编剧也是朔爷。
朔爷当年一大堆俏皮话,其中一句我特赞赏:“老子风光的时候,你他妈的还是液体呢!”论资历论实力,朔爷都有资格说出这句话来。当年朔爷最威水的时候,说他以一已之力推动了中国文学可能很多人都不服,但他以一已之力推动了中国电视电影发展,却是个不争的事实。不管是《渴望》、《编辑部的故事》这种国民电视剧还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这样的电影,他都是身体力行者。
然而人都有老的那一天,王朔也不例外。这里的老,指的是脑子而不是身体。当王朔《我的千岁寒》出来的时候,我们发现,那个曾经无敌的王朔,他的文学道路已经到头了。令人赞赏的是,那时的王朔明白什么叫做江郎才尽,他也知道什么叫做激流勇退。在适当的时候闭嘴,给世人留下一个完美的背影,不失为最聪明的选择。
但他偏不,男人最忌讳的就是“不行”这两个字,正如那个老梗说的那样,一个男人快挂了,你问他“饿吗”他摇摇头说“不吃”,你问他“渴吗”他摆摆手说“不喝”,你问他“我给你找个姑娘”他会哆哆嗦嗦往上爬:“扶我起来试试!”于是江郎才尽的朔爷和黔驴技穷的冯小刚,就这么相互搀扶着起来试试了。
蠢货大电影
说到底,《私人订制》不是烂,而是蠢,巨蠢无比。
它的蠢首先在于分不清致敬和老黄瓜刷绿漆的区别。
把别人的好东西拿到自己的电影里面进行戏仿,那叫致敬,把自己当年的好东西整整容重新放到新电影里,那叫自恋和不思进取。《私人订制》里的每一个梗都是《甲方乙方》里用过的,苗圃扮演的坚贞不屈地下党,对应的是李琦那段;范大厨想过官瘾,跟英达想过巴顿瘾何其相似;李诚儒被拉到民工棚和穿着老棉袄趴窑洞上有什么区别?即使是王朔和冯小刚念念不忘的贵族梗,也是炒的刘震云和外国公主相亲那一节的冷饭。最让人受不了的是最后那段“向所有人道歉”,这不就是反着来的“逮谁夸谁”吗?
桥段雷同我们可以原谅,抄自己抄得再疯狂那也不叫郭敬明,只要你有新料加进去我们就当《甲方乙方2》看好了(其实本来就叫这名儿),但连最基本的诚意都欠奉就太说不过去了:还是地下党那一段,你以为把美军军服换成德军军服我就不认识你了吗?而且你就算想不出“打死我也不说”这种暗号,也请麻烦不要“我悄悄蒙上你的眼睛”,听过这首歌的人,不是儿子都能打酱油了的问题,而是孙子都能打酱油了好伐?类似这种陈年老梗在电影里比比皆是,恍惚中让人有种错觉:王朔这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就睡着了,一觉醒来编了这个本子吗?
第二,冯小刚调教演员的能力已经弱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了。
白百何李小璐郑恺一干人等和范伟宋丹丹李诚儒葛优根本捏不到一块,整部电影看下来,那种拧巴的感觉始终挥之不去。平心而论,一帮老戏骨的演技是相当不错的。尤其是范伟那一段,有那么一瞬间我甚至有种错觉:这不是一部烂片。然而问题在于,老戏骨不需要冯小刚调教,新人他完全没有调教出来。像“好梦一日游”这种故事属于戏中戏,所以什么时候是戏、什么时候是电影中角色的日常,演员必须得把差别演出来才行。在这一点上,白百何李小璐郑恺集体大梦游,表现能力基本为零。说到这里就让我更怀念《甲方乙方》里的何冰和《大腕》里的傅彪,这二位爷把观众带入带出戏中戏的能力,跟《私人订制》里这几位来比,那简单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里面有演员的天份问题,更有冯小刚的能力问题,作为导演他没办法把最基本的差别效果调教出来,是他的严重失职。
第三,不是雅俗问题,而是智商问题。
《私人订制》的第二个故事叫《一腔俗血》,照我说,不如叫《一腔狗血》,因为这是整部电影里最莫名其妙的一节。
《私人订制》其实野心还是相当大的,第一节表现官与民,第三节表现富与贫,而这一节显然是想表现俗与雅。不管是王朔还是冯小刚,都在这个问题上跟人缠斗过无数个回合,所以他们意图用一个故事来嘲讽一下,想展现这个主题,用姜武的话就是:“我有九种方法,九种~!”然而他们偏偏选择了最弱智的那一种。
这个故事的基调是超现实主义的,但又是与电影的基调活活剥离的,因为整部电影里,葛优四人都在忙着帮人圆梦,而这些梦是可逆的也是可以醒的,即使是在“梦”中,不管是造梦者还是做梦者,双方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但李诚儒扮演的那个导演则不然,他得了雅过敏成了真实存在的、他跟王宝强换血也是真实存在的、到最后他整个人给毁成了一神经病也是真实存在的。这就导致葛优四人扮演的角色不是圆梦团队,而成了诈骗团伙——你甚至能看到他们一步一步设套整死李诚儒的全过程。到这一节的结束观众才会恍然:原来这都是在玩真的!但这种恍然给人的感觉不是智商受到了挑战,而是智商受到了污辱。电影是你的,你可以玩深刻也可以玩荒诞,但荒诞的前提是让观众了解到你在做戏、你在制造荒诞,而不是把自己玩成荒诞,这样的荒诞已经变成了荒唐,根本起不到嘲讽的作用。
嘲讽没有到位,自嘲更没有到位。自嘲是幽默的最高境界,如果冯小刚和王朔真能做到自嘲,那也不失为一种坦荡,但可耻的是,他们连自嘲都藏着掖着。李诚儒和葛优关于电影的那一大段讨论,听上去好像句句都是自嘲,比如葛优“你们电影门槛多低啊”,但却完全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电影的门槛从来就不低,论烧钱指数,它在所有行当里面排名第二。而排名第一独孤求败的是战争,这个没人敢跟它抢。这种完全不伤身体的自嘲更像是一种撒娇和诉苦,联系一下冯小刚本人,在任何一个场合出现,他都会摆出一副苦大仇深的嘴脸,生怕人不知道他有多辛苦,这种里里外外透出来的矫情和虚伪,就好比一个瘦得从正面看像铅笔从侧面看像挂历的女孩发微博:“矮油,伦家最近又长了好几斤,这样下去怎么办?”又好比我本人明明三倍刘德华平方吴彦祖,却天天自称丑男。
嗯,上面这一句,才叫自嘲。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搞不懂情怀和说教的区别。
前文说了,这两位老哥们一直想着玩深刻,所以他们即使是拍喜剧也想放点情怀在里面。这是他们失败的最根本原因。
喜剧片能不能放情怀?当然能!这里就有一个现成的例子:根据王朔小说改编的电影《顽主》。我个人认为,米家山的《顽主》是中国最好的喜剧电影,没有之一。尤其是片子里最吃重的那场颁奖走秀戏,把荒诞和幽默都做到了极致,如今的电影环境,再下去50年,拍不出这场戏的感觉。
王朔显然也是想往《顽主》上靠,所以葛优的角色叫做杨重,正是葛优在《顽主》里的角色;郑恺的角色叫马青,原来的马青梁天也出现在这部电影里。电影前期宣传的时候,曾放出一张海报,里面各种各样的角色云集一堂,我曾经被这张海报打动,因为我猜想王朔可能想复制《顽主》那场好戏。然而我猜中了这开头却没有猜中这结尾,在宋丹丹那一节的故事里,只是让这帮人站在那里摆了个pose而已。看到那一幕,我当场愤怒地喊出了年度流行成语:裤!脱!我!看!
复制无能,王朔和冯小刚只能硬加情怀,但那些所谓的情怀虚假得令人发指:范伟想当官,省部级不能当,地县级也不能当,最后只能虚构出个“镇级市”,电影里给出的原因是:我们只能造没有的官——别鸡贼了好不好,谁还不知道你们是不敢讽刺比镇更高一级的官儿?尤其是这一节结束的时候借范伟之口说:“我也知道不是所有的官都是这样!”此情此景,让我想起《色情男女》里张国荣那句台词:“拍戏而已,别那么下贱!”
胆小如鼠我们可以理解,毕竟有审查。但拍到最后脑子进水就不可原谅了。比于关于金钱,第三节里,二人借宋丹丹嘲讽了一把有钱人,最后的结论是:“有钱人都是欠钱人,他们一睁眼就欠银行一千多万,每天都在刀刃上过日子。”而这话,恰恰是一个中产阶级对包里只有62块5毛钱的真正底层说的,在这里我们都不知道冯王想表达什么。暴发户不是真贵族?有钱人过的不是人过的日子?还是寄希望于底层老百姓“stay hungry,stay foolish”?在这里,本人吐槽不能,只能把菲茨杰拉德跟海明威说的那句话送给二位:“真正的有钱人是和你我不同的!”
最最扯淡的是结尾处那段环保言论,先不说那段话有多蠢,光是作品做到最后来段刻意升华这一点,完全就是小学生写作文的后遗症。而且,这一段跟你电影内容有半毛钱的关系吗?OK,我就当你是为了过审增加一点正能量,但你搞环保跟大自然道歉之前先跑去飞机场跟乘客道哪门子歉?
其实,我前面说这么多,归根到底就四个字,就因为这四个字,他们拍出这样一部四不像,一部根本不能称之为电影的电影。现在我就把这四个字送给冯导和朔爷,那就是:
老了,软了。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