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风暴》猛过了的“十年最猛”

 
导演袁锦麟
编剧袁锦麟
主演刘德华 / 姚晨 / 林家栋 / 胡军 / 吕良伟 / 姜皓文 / 黄德斌 / 梁烈唯 / 唐文龙 / 施祖男 / 尹子维 / 洪天照 / 王敏德 王祖蓝 / 徐家杰 / 叶山豪 / 徐伟栋 / 张兆辉 / 陈保元 / 陈沛妍 / 黄智贤 / 卢海鹏 / 冼色丽
类型: 动作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香港 /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 粤语
上映日期: 2013-12-12(中国大陆) / 2013-12-19(香港) / 2013-12-31(台湾)
片长: 109分钟
又名: Firestorm
IMDb链接: tt3341072











 


《风暴》放到大约三分之二的地方,一个绝对无辜的角色以绝对出人意表的方式死去了,伴随绝望嘶吼的圣经祷文,影院里的抽泣声此起彼伏。这暴行点燃了刘德华的怒火,也动摇了他的职业原则。用编剧的行话来说,这叫角色的“恩宠时刻”。刘警员意识到,为了实践自己“不让明天多一个无辜者躺在街上”的誓言,循规蹈矩是simple又naïve的做法。有胡军的嘲弄推波助澜,终令怒不可遏的他做出了决定。这决定改变了他的战略,也隐藏着危险的潜台词,为阻止坏人滥杀无辜,自己却须手沾无辜者的鲜血。影片开始不久,他教训林家栋“好人坏人没有一半的”,后来却用行动驳斥了自己的训诫。 
   
  这股内心压抑、法理纠结、情感彷徨、正邪模糊的警匪片潮流,起源大概是《无间道》,后来被银河映像发扬光大(虽然银河90年代就大拍黑色警匪,但尚未占据市场主导)。而老港片迷又常常盼着八九十年代的硝烟和弹雨可以回归,于是近年来,出现了一波结合两者的尝试。但《风暴》又是个异数,沉郁,却又明快,情感丰沛,却又被极度强调的理性所盖过。最典型的表现是节奏上的惜墨如金,一个镜头也不舍得多用,能用一条短信、一句对白、一点暗示引出的,绝不多加解释,让观众自行2+2得出4来。常常是大部队已经在行动了,画外音还在交代来龙去脉。看这样的故事,脑子松懈不得,有点累人。拍到警匪冲突,又大炫起场面调度,前因后果交代有序,细腻有加——文戏的信息密度极高(甚至高过以快节奏享誉全球的旧港片),调动观众思维主动参与,与炫耀视听的动作戏比照鲜明,求得情节、情绪的复杂和枪火宣泄间的平衡,应该是一种将来警匪片布设节奏的趋势。 
   
  说是“枪火”,真的有很多火——警匪打的都是曳光弹,大白天的火龙乱舞,煞是凌厉。这自然不是真枪效果,只是视觉订制。居民楼围捕一段,展示了相当具威力的枪弹炸点,可到了高潮,战线铺的太开,反而多次出现子弹打不破玻璃的尴尬。更尴尬的是警方突击队,为防止贯穿伤,避免伤及市民,配备的都是冲锋枪,而反派不但用大口径步枪还击,还可无所顾忌的使用枪榴弹,手雷和军用炸药,双方伤亡悬殊并非全然夸张。虽然也有艺术加工,总比《扫毒》小手枪团灭步枪靠谱多了。 
   
  动作号称“十年最猛”,岂止是猛,简直是猛过了,看的时候几乎想让他们悠着点。这很奇怪,比如看《超人》,只会怪主角为何不多毁些大楼,但看《风暴》打到一半,我却于心不忍起来。踢打,抱摔,坠楼,撞车,都是用最直接的镜头语言呈现,刘德华一瘸一拐,头晕目眩,口吐鲜血,筋疲力尽,卖惨卖到极致,一干配角也都是命硬的小强。虽然明知是替身、特效和表演的功劳,在心理上却无法不接受暴力之逼真残忍。有时候甚至是为猛而猛,煤气爆炸就无太多必要,像《神都龙王》最后窜出来的大海怪一样,炫技的目的多过叙事。难道就为了对得起“将香港变作战场”的标语吗。 
   
  将警匪片当“战争片”来拍,必然导致个人英雄主义施展乏术,龙套警员倾巢而出,冲锋陷阵,刘德华再神勇无畏,也只能借着掩体蹒跚前进,而非小马哥似的子弹拐弯,横扫千军。此处呈现,的确捕捉到一点“战场”甚至灾难的环境恐慌感。但刘天王身兼主演和老板,主导地位不能动摇,只好以反复躲避爆炸来烘托存在感,他的表现简直逆天,抗爆炸力抵得上十个美国队长。一而再再而三被气浪掀翻,到后来已经完全不悲壮,反倒有点黑色幽默的况味。 
   
  客观来看,“猛过了”的最大好处,是标志着港片的火爆标杆大有提升。90年代《B计划》因爆破场面太刺激,遭到审查阻挠,如今拿来和《风暴》一比,那点烟火也不过给刘天王点点香烟。只是转念想想,一小股银行劫匪已能将香港变战场,他日拍起黑帮火并,且不是要整成《大决战》的规模。而且《风暴》这群匪徒,扛着价值上百万美元的战争装备,就为了抢劫几千万港币,无论如何也划不来,还不如开个淘宝店卖军火赚得多呢。 
   
  《风暴》在宣传上打“《寒战》前传”牌,两片主创也有大量交叠,可以视作一脉相承。在这个世界里,警匪斗智、火并是中年人的游戏,愣头小子们也跃跃欲试妄图参与,但在老一辈的打压下迅速吃瘪。《寒战》里彭于晏、李治廷不够老练,棋差一招,《风暴》的小年轻索性输在了体质太差。这处理仿佛在讽喻现实,香港警匪片再怎么锐意革新,如果缺了能打能演又够气场的新人出头,如果总是刘德华这一辈人挑大梁,只怕火不了几年,又要回到死气沉沉的时代了,到时候看着一群老年人还端着枪挥着老拳玩命,那才真叫猛过了。(文/方聿南) 

 文/公元1874 
   
  香港电影在最辉煌的90年代,有三种类型片闻名于世。周星驰为代表的无厘头喜剧、周润发为代表的枪战片,再加上成龙的功夫片。“双周一成”这个称号的背后,意味着这三种类型的电影在整个亚洲乃至全世界的影响力,这也是“港产片”三个字,最具代表性的所在之处。 
   
  可惜的是,随着周星驰、周润发和成龙的年长,没人接班,青黄不接,这三种类型片也开始日薄西山。周星驰之后,有张家辉、葛民辉等好几个接班人来继续无厘头喜剧,效果都不理想,葛民辉还是唱歌当软硬天师厉害,而张家辉现在俨然已经不搞笑,成了走内心戏的影帝;功夫片培养了安志杰、释行宇等新人,仍是没什么市场,还得靠40岁的甄子丹重返救市;而枪战片的扛把子周润发和吴宇森已经远走好莱坞,剩下陈木胜林超贤这些后辈越拍越没什么影响力,而警匪枪战片,也渐渐变成了中产阶级的精英电影——男主角们不再提起机枪和坏人轰个你死我活,而是穿得西装革履,优雅地站在天台上谈判——新世纪的警匪代表作《无间道》里,总共只开了20多枪,只有一场枪战动作戏。就这样,曾经港产片最擅长的三种类型片,都不可避免的,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开始日薄西山。 
   
  所以,当看着《风暴》里,刘德华所饰演的,身为重案组高级督察的吕明哲提起重机枪,穿上防弹衣,走在炸药手雷四处爆炸、子弹横飞的中环街头,与飞虎队精英、重案组手足一起,和一群悍匪作战时,心里的这种激动,别提有多悸动。 
   
  其实,警匪这个类型片拍了这么多年,已经很难玩出花样了——就拿卧底来说,谢天华的Laughing哥,在电影版《变节》里,已经成了警察和黑帮的双重卧底;《卧虎》里,吴镇宇饰演的警察卧底,在黑帮里已经做成到了龙头老大。做这行做得前无古人,后面还能怎么卧。所以《风暴》也没打算在警匪类型片里玩出什么花样来,更没有去嫁接其他类型片以致于搞得不伦不类,它回归到警匪片最简单,也是最吸引观众的元素——警VS匪。 
   
  刘德华饰演的的吕明哲督察,是一位脾气火爆的警察,他虽然嫉恶如仇,但是奉公守法。可是循规蹈矩抓悍匪的结果,是他发现有些狡猾的罪犯,很懂得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他明知道胡军饰演的曹楠就是凶手,可是对方次次做事干净利落,杀人不眨眼,心狠手辣,没有留下任何证据,他只能无可奈何。 
   
  在被敌人一步步得寸进尺逼上绝路,目睹身边的战友接二连三的牺牲,终于,吕明哲的怒火被点燃了。他从“人”,变成了“魔”。他一直被曹楠侮辱取笑,甚至还要送他“奉公守法”四个大字,帖在他的葬礼上;于是,他开始变得不再奉公守法。到了电影里,我们看到的,就是三个字——开干了! 
   
  作为投资人之一的刘德华,这次玩大了。以前吴宇森时代,拍这类警匪枪战片,嫌打手枪不过瘾,就来几挺重机枪,从五楼扫到一楼;到了《风暴》里,忘掉《无间道》里的斯斯文文吧,这次是警匪片里玩得最大的一次,手枪和重机枪只是小意思,榴弹、手雷、炸药轮番上阵,从头轰到尾。上一次华仔端着枪喋血街头,还是十多年前的《全职杀手》;而当年只是戴着克林顿面具拿着散弹枪意思意思,这次在《风暴》里不一样,他从头扫到尾,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真正的怒火街头。 
   
  和同期的另一部港产警匪片《扫毒》一样,《风暴》里的主旨是,当奉公守法不能去制裁那些老奸巨猾的坏人之时,就来最原始、最野性的解决方式。以暴易暴,怒火攻心;敌奸我更奸,敌强我更狠;法律没有用,那就让法律玩蛋去,拿起重武器,真刀真枪拼一回!所以在结尾持续半个多小时的高潮大战里,《风暴》出人意料的玩了一回大的:把香港的代表性街道——中环,炸了个底朝天。 
   
  这在90年代,是不敢想象的事。一,是受限于技术原因,毕竟这样的大场面,需要强悍的CG特效做辅助;二,是主创团队的意识问题,那时候把城市某个标志性建筑物毁掉的电影画面还不够多,导演们也一般不会去考虑做这件事。到了如今,纽约已经被毁了无数次,从埃菲尔铁塔到自由女神像再到白宫,灾难片拍了不少,这次,终于轮到港产警匪片,为咱们影迷,来一次大阵仗了。当看到银幕上那些去香港时历历在目的街道被炸得千疮百孔的时候,虽然知道这只是拍电影,但内心的感触,还是觉得很神奇。 
   
  看之前,比较担心特效不够好,3D效果影响观感。看了之后,觉得比想象好很多。一比一的搭景让《风暴》再造了一个中环,再加上在中环实景的拍摄、后期CG的加工,让这段高潮大战几乎没有瑕疵;而3D的效果也比预想要好,为了制造出临场感,大量爆破、飞灰、碎玻璃扑面而来,子弹横飞从身边呼啸而过,这使我意识到,原来枪战片,也应该3D化。只是,观众需要选择一个3D放映效果好的影厅。REALD-3D是必须的,这样才能感受到在战场里枪炮齐鸣的震撼。 
   
  《风暴》的海报上写着,“把香港变成战场”。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精气神,而香港,有这样的电影,代表着曾经开始转型的警匪类型片,终于又强势回归。这个年代,看够了斯文的、精致的、小资情调的电影,有时候,渴望怀念过去的爆裂怒火,那种粗犷凌厉的影像质感,令人热血沸腾。《风暴》的出现,令我意识到,如今需要这样的电影。在这个人心不古的年代,有刘德华保卫香港,激战中环,他的拼搏与敬业,在向观众证明,香港电影可以做到更多,依然那么令人激动!

我們所熟識的港產警匪類型電影,多數不過是因襲自80年代而來的一些印象。 
   
  當然,香港警隊歷史不過170多年。更經歷過六七十年代的貪腐風波,到70年代末慢慢本地化,轉為服務型隊伍。伴隨着這樣的歷史,才會出現警察在類型電影中所代表的正面力量——因為正邪對峙,向來是類型電影的一個重要母題。伴隨警察身份的變化,類型電影中更慢慢衍生出忠奸難辨,在黑色地帶中掙扎求存的邊緣人形象,已是後話。 
   
  之所以說這些,是想證明香港類型電影(好似“警匪電影”“黑幫電影”)雖然多數有着商業化包裝的虛擬背景,或過火的場面,但歸根到底,是源自於現實,是有它的時代背景的。回顧80年代經典的幾部警匪或黑幫電影,時代性都非常的鮮明。好似《省港旗兵》中大圈幫打劫銀樓,便是源自於當時的真實案例和社會現況,片中有一段描述大圈團伙在討論港元兌換人民幣的匯率,今天一看必定失笑(因港片和人民幣的匯率已經互換),但80年代大陸人因改革開放對於金錢、城市的渴望,及97前香港社會的動盪,卻被這部電影紀錄了下來;另外好似吳宇森拍攝《喋血街頭》,其實是還原60年代,三個好朋友成長於石硤尾的徙置貧民區(到《古惑仔》時幾個主要人物也是相似成長背景),到後來遠走越南後遭遇的越共動亂事件,皆強調當時的時代背景,今天重看仍然印記鮮明。 
   
  回頭看近幾年香港電影中的警匪類型電影,尤其這部《風暴》,其實其中所有東西都是虛假的。97之後已不可能有劫持解款車的事情發生;在大陸城市化和財富急速發展之後,也不可能存在胡軍這樣的大陸悍匪;警察的形象在《無間道》之後其實已經不用再去討論什麼忠奸的含義,因為今時今日,警察在香港事實上已不是什麼民眾的服務隊伍,而只是政權的機器(隨便問幾個香港人,警察在他們心中是否還代表着“正義”的形象?)。最誇張的是這部電影在結尾對中環狂轟濫炸,你在其中能看到有一堆車,但並沒有多少人(因為片子是清晨搶拍加上綠幕後製合二為一,固然也請不到那麼多臨演),但中環的特色從來是人群洶涌,而並非車水馬龍。創作人給出的理由是炸中環並不為劇情,只為“炸出港片新格局“。這種論調雖然可笑,但卻暴露了他們的目標,他們不在乎城市背景的虛假,實質上他們只需要”中環“這樣的一個地標,一個符號,去消費一種奇觀,而至於香港背景本來是什麼樣的,有否發生這樣事情的可能,他們是不予考慮的。 
   
  所以他們所拍攝的其實不是一套香港警匪片,而只是面對觀眾(尤其是合拍片所指向的大陸觀眾)消費一種他們印象裡所謂的香港特色(另外一部《掃毒》更甚),你看到《風暴》中的人物幾乎全是樣板化的,符合我們過往所看到的港產電影中的印象:包括有道德困境的警探劉德華,有嗜酒有離婚的警隊隊友,有愛好書法的反派胡軍……這些設計乍一看好像立體,其實在戲劇裡全部都是功能化的,根本沒有推動戲劇,而只是一種假扮出來的”人性“層次,因為這部戲的所有目標不過是”打“”爆炸“,他們不需要一個真正的城市,也不需要人性,他們轟炸中環,其實和好萊塢轟炸紐約是一樣的,他們已經是在製作一種“全球”電影,而這些blockbuster只在乎奇觀,轟炸紐約和轟炸悉尼,改變的只是一種景象而已。 
   
  這方面作為陳木勝編劇的袁錦麟當然是因襲了陳木勝的習慣。其實90年代開始陳木勝已經對奇觀樂此不疲,但過往他電影中的人物其實都算得上頗為豐滿,《怒火街頭》(我懷疑這是否陳木勝唯一成功的作品)中幾個配角張達明,李綺紅,林尚義各個性格背景不同,但卻用不少戲劇篇幅寫得豐滿有味,而不似《風暴》或《掃毒》這類電影,完全沒有戲份去交待人物之間的關係,而只是一味打、爆炸,當要闡明人物之間關係時,已經寫不出什麼戲,只能讓演員哭,或是做一些做作的自我闡述,以此強調彼此的聯繫,幾乎比電視劇手法還要低端。 
   
  雖然我不願意做這種判斷,但我覺得他們其實都已經墮落了,或許連他們也不知道,只是因為市場的利誘和創作上的懈怠,他們不期然把妥協當成了一種習慣。他們已經只在乎那個”結果“,而忽略了”過程“,比如他們要拍“兄弟情”,他們只能去消費,想像,堆砌一些元素,其實他們心中已經沒有了”兄弟情“;正如他們說要拍一部純正血統的港產片,他們也不過是消費,堆砌港產片的元素,其實他們心中早已經沒有了”香港“。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这种电影就算二次元来看也觉得二吧?《最佳伙伴 》

更新描述或海报 导演 :  胡鹤译  /  李慧娴 主演 :  朱主爱  /  Aloysius Pang  /  权怡凤  /  葛米星  /  程旭辉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新加坡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6-05-26(新加坡) 片长:   107分钟 又名:  Young & Fabulous IMDb链接:   tt5617274 根本国产片谐音片名基本是烂片的定律,这部新加坡的华语片也属于该定律范畴。 想不到新加坡会拍出一部很中二的二次元文化电影,我以为除了日本,大概就只有大陆的傻蠢编剧导演会拍这些尴尬电影。COSPLAY这个在电影里真很有点幼稚。《闪光少女》还能接受点。剧情主线接受不能,笑点?原谅我GET不到。比看国产青春片还要坐立不安。 男主像胡夏。女主很漂亮,原来是马来西亚新一代女神朱主爱,来中国发展吧,一定大红大紫。 都什么年代了,还用父母门第阶层来营造爱情的障碍。不时听来一段英文怪怪的,毕竟我们的语境不一样。 一部描写三个青少年朋友景天,紫甯和郝仁的成长故事,叙述他们如何通过重重挑战和难关,披荆斩棘追逐梦想。过程中,他们认识了自己,体会到友谊的真谛,了解到如何处理与父母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鼓起勇气,捍卫自己一直坚持的信念。通过角色扮演这个长辈看来非常无聊的活动,三个朋友互相辅助学习,在彼此的帮助下,克服了各自的障碍。     郝仁教景天如何善用口才与供应商讨价还价来节省服装制作的成本,鼓励他勇敢表达。紫宁则把自拍绝招传授给景天,提拔他的自信心。间接的,景天克服了自己口吃的障碍,变得更有自信。紫甯和郝仁也在景天的影响下,在生活和学业上,更尽责和努力。     现今社会竞争尤其激烈,年轻的一代将如何在这个重视现实胜过创意思维的大环境下逆流而上,一路怀抱着梦想与希望寻找勇气和自信,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美妙的女性向粉紅電影《娼年》

更新描述或海报 导演 :  三浦大辅 编剧 :  三浦大辅  /  石田衣良 主演 :  松坂桃李  /  真飞圣  /  富手麻妙  /  猪塚健太  /  樱井由纪  /  更多... 类型:   爱情  /  情色 官方网站:   shonen-movie.com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语言:  日语 上映日期:   2018-04-06(日本) 片长:   119分钟 又名:  Call Boy IMDb链接:   tt7529650 原文在medium: https://medium.com/%E7%94%B0%E4%B8%AD%E5%B0%8F%E5%B1%8B/%E5%A8%BC%E5%B9%B4-2018-%E7%BE%8E%E5%A6%99%E7%9A%84%E5%A5%B3%E6%80%A7%E5%90%91%E7%B2%89%E7%B4%85%E9%9B%BB%E5%BD%B1-6cad25ffbc97 《娼年》 其實是一場 「安全的」 性冒險、性成長的故事,這份安全感顯得原著普通,但這樣的安全感在電影,卻是與觀眾建立一種極少數的類型電影-- 女性向軟調色情(softcore pornography) --默契的開始。 女性向色情作品並不是沒有需求,這是個長遠的抑制和誤解的同謀,而近期,網站平台中的女性向推廣計劃在歐美或日本雖不乏關注,但在商業電影之中卻難得有這樣的作品,何況是這麼「好看」的作品,在電影攝製上帶有過去 粉紅電影(ピンク映画) 的榮光--尤其最終「高潮」戲十分諧趣美妙,成功地著墨出這部性成長電影的點睛之筆,靈肉結合,由性見心,敞亮的「讓我看你的性愛」就是「讓我看你的心」。啟用的演員也是頗受女性青睞的一線男星 松坂桃李 ,非常適合成為觀眾各自、私自愉悅的盤中肉(guilty pleasure)。 故事關於 桃李 飾演的男大學生成為娼夫後的見識和體悟。 石田衣良 這個作者擅長的就是把危險的因子、邊緣的樣貌收攏入他結構安穩的小宇宙,晶...

《颐和园》怎样理解娄烨导演的电影《颐和园》的结局?

《颐和园》 (英文: Summer Palace )是一部2006年中国大陆电影,由 娄烨 执导, 郭晓冬 、 郝蕾 、 胡伶 和 张献民 主演。影片讲述了两名青年男女跨越十几年的的感情纠纷,其中穿插着 六四事件 等社会背景。本片也是中国大陆首部男女主角正面全裸出镜的电影 [2] ,而早期电影如《 小武 》(1998) [3] 、《 蓝宇 》(2001) [4] 、《 绿帽子 》(2003) [5] 、《 星星相吸惜 》(2004) [6] 等有男性正面全裸的镜头。 本片于2004年9月开机,2005年5月关机,拍摄时长九个月。取景地点包括 北京 、 重庆 、 武汉 、 柏林 、 北戴河 、 图们 。《颐和园》于2006年5月18日在 戛纳电影节 首映。电影中的政治色彩与大量的性爱场景在中国大陆受到关注 [7] ,因未经中国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批准而擅自参加 戛纳电影节 ,本片在中国大陆被封禁,导演与制片人受到了处罚。 1987年,中朝边境 图们 。邮递员晓军去邮局拿信件,之后来到余红父亲开的杂货铺。余红打开信件,发现自己被北京的“北清大学”录取。余红在一个篮球场与晓军见面,晓军与几个打篮球的人发生争执,被打得鼻青脸肿。晚上在草丛中,余红与晓军发生了性行为。 余红乘火车来到了北清大学,开始了大学生活。一天,余红结识了隔壁宿舍的女生李缇,聊天中她告诉余红她男朋友若古在柏林留学。李缇和余红与回国后的若古见面,并与在同一大学的周伟结识。余红逐渐与周伟走近并与其发生性关系。两人在 颐和园 昆明湖 泛舟,在夕阳下相依。 余红去周伟宿舍,发现他正与一个女生一起吃饭,余红见状离开。周伟去台球厅找余红,余想挣脱周伟的怀抱,但最后顺从。在一次欢愉后,余红要周伟去结扎,并称那样就不疼了。周询问缘由,余说是心理学老师告诉她的,并且她和他上过床。北清大学的学生开始去天安门,余红几人也一同跟随。李缇与周伟在宿舍进行性行为时,被学校人员发现。余红见到了周伟的一名舍友,他告诉她教务处已经知道了周李的事情,让她不要再去见周伟。 余红遇到了来北京探望她的晓军,两人和衣而卧,半夜晓军悄然离去。余红发现晓军不见,急忙到操场寻找。在操场示威过程中枪声响起,学生们开始四散。余红的舍友冬冬找到周伟,告诉她余红不见了。周伟急忙带领冬冬寻找余红,但未果而返。冬冬再次找到周伟,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