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電影並不是紙上談兵的,香港演藝學院作為一所藝術院校是有責任帶領學生從學院走到工業當中,結合知識與力量。而《一個複雜故事》就是一部學生與業界聯手創造的作品,就題材而言相當吸引,代母、港漂、富人、同志、幾者走在一起確實「複雜」。觀看近期冒出來的新晉導演,不就是拍低俗、不就是從編劇轉到導演的崗位,有些人拍一些浮誇、色情、暴力的作品,欠缺了香港的本位與民情。
同樣為新晉導演的劉韻文用一部《過界》講中港矛盾,而周冠威則用上亦舒的同名原著小說改編一個港漂女生的故事,兩者的共通點都涉及內地與香港的關係,而中港矛盾也是近年的熱話,在角色設置方面起碼是花了心機,並沒有脫離實情。在這方面已經是值得鼓勵,因為他們沒有忽略到本地在發生什麼事,《過界》告訴我們什麼叫做人權,富人與窮人的經歷互相交集,走私孕婦到港產子。而《一個複雜故事》則講述一個孕婦引起的「漣漪效應」。
小說改編電影並不容易,特別是亦舒的女性視角與筆觸,過往楊凡在二十多年前已經拍過《意亂情迷》與《玫瑰的故事》。楊凡的版本相對是偶像派一點,華衣美服、滲透著浪漫的情意,著重美觀的。而這部《一個複雜故事》則分上了三段去構建當中人物的感情與交集,相對是比較說書形式的,特別是戲中的前後都用上了旁白去交代主角的內心世界。
作為一個青年作品,這部電影是有不足之處,不過應當少罵而多鼓勵,皆因香港電影或者華語電影的未來就是靠這班學生了。過往演藝學院也曾經出品過自家的電影,其中早些年的《咖啡或茶》落得爛尾的收場,自電影節的放映後就消失了。這一次《一個複雜故事》也算是有心有力,起碼有大片商與銀河映像的支持與協助,始終是第一屆的學生,果真是出盡力的,就連院長舒琪先生也出手寫劇本就知道當局是有多重視。而第二屆學生作品《小學雞大電影》也拍攝完畢,亦曾經在影展裡放映。或者我們可以放長遠一點去看看這批畢業生的表現,再批評學院在輸出影視人才方面的成果,而不是憑一兩部電影就下定論。2013年北影出了個趙薇,她的成功是有先決條件的,就是她的知名度。《一個複雜故事》不同的是這是一個群體的作品,並不只是個人的。
說回電影本身,雖然名為「複雜」,但其實也不太算難明白。故事圍繞著一個叫劉雅子的港漂女生,為了哥哥的病而替富人當代母,於是在她身邊就上演了一場大龍鳳。因為當中的一些事,代孕計劃被迫終止,於是她糾結於生育與墮胎的問題上。而過程中,富家子與處理這件事情的女律師不約而同的愛上這名女生,而女生本身也有一個男朋友。代孕計劃衍生出來的是法律、愛情、孩子歸屬與關係的問題。除了表面的問題外,還有人與人之間的角力,對錢的看法還有的是真誠。城市裡有那些人真的對自己誠實,富家子郁彰認為事情可以用錢解決、區律師認為每個人都有一個價,雅子的同窗男友則認為有什麼事可以兩個人解決,他是正直的人。而雅子在處理起事情來的態度可謂是模稜兩可,一方面是她不知所措,另一方面是每個人的自我需求與滿足也不同,還有的始終是孩子父親與母親的道德價值。最「複雜」在於我們無法得知孩子真正的父親是誰,但回到基本步,真的重要嗎?
雅子男友羅振明、富家子郁彰、區律師、這三個人都愛雅子,但三人也為愛犧牲,沒有任何一個人得到她,但他們都在雅子有需要時保護她。遺憾的是在表達的手法上曝露了不足之處,描述過於表面化。比如說喜歡雅子的人都認為她很特別、有氣質,但不知道是演員選角的問題還是別的問題,呈現出來的雅子難免平庸,到底她的性格有那一點讓人人見人愛?第二點有點強差人意的是胡亂擺弄著小清新的鏡頭,文藝電影不一定要裝作青春,即使是青春電影也要用得恰當,而在這部電影裡用在一個中年男人追少女的畫面上則顯得格格不入。粗俗一點講是把郁彰的角色塑造成猥瑣佬。整體來說,全片也有一些砂石,從開首的旁白平鋪直叙的講我是誰,還有片尾的告白,都顯得俗套。
話雖如此,《一個複雜故事》也比起某些故意誇大、作虛假陳述的電影還值得一看,雖不是完美佳作,但也可以原諒。畢竟,給年輕人一個機會。況且電影至少把故事說得通,同時香港不只需要本地創作的電影,還需要文學,從而達至香港電影的多樣化。電影裡的雅子渴望自由,其實香港電影的創作也很需要。
文/Dorothy
同樣為新晉導演的劉韻文用一部《過界》講中港矛盾,而周冠威則用上亦舒的同名原著小說改編一個港漂女生的故事,兩者的共通點都涉及內地與香港的關係,而中港矛盾也是近年的熱話,在角色設置方面起碼是花了心機,並沒有脫離實情。在這方面已經是值得鼓勵,因為他們沒有忽略到本地在發生什麼事,《過界》告訴我們什麼叫做人權,富人與窮人的經歷互相交集,走私孕婦到港產子。而《一個複雜故事》則講述一個孕婦引起的「漣漪效應」。
小說改編電影並不容易,特別是亦舒的女性視角與筆觸,過往楊凡在二十多年前已經拍過《意亂情迷》與《玫瑰的故事》。楊凡的版本相對是偶像派一點,華衣美服、滲透著浪漫的情意,著重美觀的。而這部《一個複雜故事》則分上了三段去構建當中人物的感情與交集,相對是比較說書形式的,特別是戲中的前後都用上了旁白去交代主角的內心世界。
作為一個青年作品,這部電影是有不足之處,不過應當少罵而多鼓勵,皆因香港電影或者華語電影的未來就是靠這班學生了。過往演藝學院也曾經出品過自家的電影,其中早些年的《咖啡或茶》落得爛尾的收場,自電影節的放映後就消失了。這一次《一個複雜故事》也算是有心有力,起碼有大片商與銀河映像的支持與協助,始終是第一屆的學生,果真是出盡力的,就連院長舒琪先生也出手寫劇本就知道當局是有多重視。而第二屆學生作品《小學雞大電影》也拍攝完畢,亦曾經在影展裡放映。或者我們可以放長遠一點去看看這批畢業生的表現,再批評學院在輸出影視人才方面的成果,而不是憑一兩部電影就下定論。2013年北影出了個趙薇,她的成功是有先決條件的,就是她的知名度。《一個複雜故事》不同的是這是一個群體的作品,並不只是個人的。
說回電影本身,雖然名為「複雜」,但其實也不太算難明白。故事圍繞著一個叫劉雅子的港漂女生,為了哥哥的病而替富人當代母,於是在她身邊就上演了一場大龍鳳。因為當中的一些事,代孕計劃被迫終止,於是她糾結於生育與墮胎的問題上。而過程中,富家子與處理這件事情的女律師不約而同的愛上這名女生,而女生本身也有一個男朋友。代孕計劃衍生出來的是法律、愛情、孩子歸屬與關係的問題。除了表面的問題外,還有人與人之間的角力,對錢的看法還有的是真誠。城市裡有那些人真的對自己誠實,富家子郁彰認為事情可以用錢解決、區律師認為每個人都有一個價,雅子的同窗男友則認為有什麼事可以兩個人解決,他是正直的人。而雅子在處理起事情來的態度可謂是模稜兩可,一方面是她不知所措,另一方面是每個人的自我需求與滿足也不同,還有的始終是孩子父親與母親的道德價值。最「複雜」在於我們無法得知孩子真正的父親是誰,但回到基本步,真的重要嗎?
雅子男友羅振明、富家子郁彰、區律師、這三個人都愛雅子,但三人也為愛犧牲,沒有任何一個人得到她,但他們都在雅子有需要時保護她。遺憾的是在表達的手法上曝露了不足之處,描述過於表面化。比如說喜歡雅子的人都認為她很特別、有氣質,但不知道是演員選角的問題還是別的問題,呈現出來的雅子難免平庸,到底她的性格有那一點讓人人見人愛?第二點有點強差人意的是胡亂擺弄著小清新的鏡頭,文藝電影不一定要裝作青春,即使是青春電影也要用得恰當,而在這部電影裡用在一個中年男人追少女的畫面上則顯得格格不入。粗俗一點講是把郁彰的角色塑造成猥瑣佬。整體來說,全片也有一些砂石,從開首的旁白平鋪直叙的講我是誰,還有片尾的告白,都顯得俗套。
話雖如此,《一個複雜故事》也比起某些故意誇大、作虛假陳述的電影還值得一看,雖不是完美佳作,但也可以原諒。畢竟,給年輕人一個機會。況且電影至少把故事說得通,同時香港不只需要本地創作的電影,還需要文學,從而達至香港電影的多樣化。電影裡的雅子渴望自由,其實香港電影的創作也很需要。
文/Dorothy
内有大量剧透慎入
原作者只针对代孕这件匪夷所思的现代畸形产物,继而围绕代孕牵出形形色色有这样那样缺陷的人物,中港矛盾那些是全没有的,香港也有穷亲戚吸血,香港才流行卖肉养孤儿,香港至爱表现恶家嫂占尽便宜护住头家。
所以原作中女主并非内地人而是道地香港人,但即使人在家乡念书亦不得归家,原因是“大嫂忽然成为刘家之王,并把雅子(女主)请去住宿舍。”
寻找代孕的阔太则是一名富家女而非女明星,为了挽救早已名存实亡的婚姻而寻找代孕,因离婚而终止合约,讽刺的是她的嗜好是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以标榜自己的爱心与优雅,但却冷血地将一对婴儿作为随时可以杀死的筹码。
原作中没有大学男友这条好无谓的线,女主由始至终自食其力。
最令我匪夷所思的是张学友,男主这个角色影片设定几乎照搬原作,不同的地方大概在于原作加了一条很重要的设定是男主是大学教授,但即使不不是教书的,一个办过杂志、较有修养的人是不会说出:“我希望你不要把我当做有钱人。”这种诡异的台词的。
男女主从初相遇谈论孩子的归属到发展出复杂的关系,这中间两个人始终都保持教养,“要订合约”云云,从未出现。
塑造人物的差异导致故事走向的差异,我赞同影片要有思考,但导演思考到什么呢?不论张学友还是车婉婉的角色似乎都从女主的圣光中领会到钱不是万能的,钱不能代表一切,而女主最终扣在了想做回一个平凡的女生(那她现在哪里是不平凡?)
如果绞尽了脑汁思考出这两件事,上帝的确要发笑的。
原作的女主更加圣光普照,但却并不能影响所有人的看法与价值观,不论律师还是医生都仍然坚持自己的看法,比如将所有事情按照利益划分价值,亦或阔太的他们不是我的孩子但也不是你的孩子等等,复杂社会本就有不同的层次划分与角色分配,对与错视乎个人立场。
有趣的是书中提到女主在医院遇到这样一对姐妹:
“她是我亲妹,她是我代母。”
那位太太解释:“我不能生育,我妹妹当我代母,这是她第三个孩子,开头,我也不能接受,明明是阿姨,怎么又成为生母?但是医生说,这好比捐赠器官,是世上最慷慨的帮助。”
“有人责备医生扮演上帝角色,我们看法稍微不同,医生不过是协助上帝决定应该拥有子女的人,你说是不是?”
雅子点头:“令妹有收取酬劳吗?”
少妇笑:“怎么会,我俩是亲姐妹。”
一件事的另一面。
所以我说学生可以学习技术,但要如何去学习品位与内蕴呢?一个读了十几二十年书的人,仍然坚持所有人应得一种看法,对与错停留在四十年之前,硬件再好也没用。
以及,这本书在亦舒的作品中实在算不得上乘。
原作者只针对代孕这件匪夷所思的现代畸形产物,继而围绕代孕牵出形形色色有这样那样缺陷的人物,中港矛盾那些是全没有的,香港也有穷亲戚吸血,香港才流行卖肉养孤儿,香港至爱表现恶家嫂占尽便宜护住头家。
所以原作中女主并非内地人而是道地香港人,但即使人在家乡念书亦不得归家,原因是“大嫂忽然成为刘家之王,并把雅子(女主)请去住宿舍。”
寻找代孕的阔太则是一名富家女而非女明星,为了挽救早已名存实亡的婚姻而寻找代孕,因离婚而终止合约,讽刺的是她的嗜好是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以标榜自己的爱心与优雅,但却冷血地将一对婴儿作为随时可以杀死的筹码。
原作中没有大学男友这条好无谓的线,女主由始至终自食其力。
最令我匪夷所思的是张学友,男主这个角色影片设定几乎照搬原作,不同的地方大概在于原作加了一条很重要的设定是男主是大学教授,但即使不不是教书的,一个办过杂志、较有修养的人是不会说出:“我希望你不要把我当做有钱人。”这种诡异的台词的。
男女主从初相遇谈论孩子的归属到发展出复杂的关系,这中间两个人始终都保持教养,“要订合约”云云,从未出现。
塑造人物的差异导致故事走向的差异,我赞同影片要有思考,但导演思考到什么呢?不论张学友还是车婉婉的角色似乎都从女主的圣光中领会到钱不是万能的,钱不能代表一切,而女主最终扣在了想做回一个平凡的女生(那她现在哪里是不平凡?)
如果绞尽了脑汁思考出这两件事,上帝的确要发笑的。
原作的女主更加圣光普照,但却并不能影响所有人的看法与价值观,不论律师还是医生都仍然坚持自己的看法,比如将所有事情按照利益划分价值,亦或阔太的他们不是我的孩子但也不是你的孩子等等,复杂社会本就有不同的层次划分与角色分配,对与错视乎个人立场。
有趣的是书中提到女主在医院遇到这样一对姐妹:
“她是我亲妹,她是我代母。”
那位太太解释:“我不能生育,我妹妹当我代母,这是她第三个孩子,开头,我也不能接受,明明是阿姨,怎么又成为生母?但是医生说,这好比捐赠器官,是世上最慷慨的帮助。”
“有人责备医生扮演上帝角色,我们看法稍微不同,医生不过是协助上帝决定应该拥有子女的人,你说是不是?”
雅子点头:“令妹有收取酬劳吗?”
少妇笑:“怎么会,我俩是亲姐妹。”
一件事的另一面。
所以我说学生可以学习技术,但要如何去学习品位与内蕴呢?一个读了十几二十年书的人,仍然坚持所有人应得一种看法,对与错停留在四十年之前,硬件再好也没用。
以及,这本书在亦舒的作品中实在算不得上乘。
没看过师太原著,香港的浮世清欢与江湖匠气我很喜欢,风格很像过界,但是!意料中雨和红绿灯的镜头,歌神扮演的主顾和女律师同时爱上台湾演员扮演的大陆代孕女大学生的神剧情着实惊着我了…这是斯文人的世界,这是现代人的情感,结局出我意料。
故事的亦舒风格浓烈,镜头则文艺风格跟杜琪峰的夜戏风格混搭,总体还可以,但细节瑕疵挺多。
故事的亦舒风格浓烈,镜头则文艺风格跟杜琪峰的夜戏风格混搭,总体还可以,但细节瑕疵挺多。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