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华尔街之狼》:物质主义的毒药还是解药?

导演马丁·斯科塞斯
编剧特伦斯·温特 / 乔丹·贝尔福特
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 乔纳·希尔 / 玛格特·罗比 / 马修·麦康纳 / 凯尔·钱德勒 / 罗伯·莱纳 / 乔·博恩瑟 / 让·杜雅尔丹 / 克里斯汀 米利欧缇
类型: 剧情 / 喜剧 / 传记 / 犯罪
官方网站: www.thewolfofwallstreet.com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 法语
上映日期: 2013-12-25(美国)
片长: 180分钟
又名: 华尔街狼人(港)
IMDb链接: tt0993846















  通过新作《华尔街之狼》,马丁·斯科塞斯再次让自己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这部影片既不会让我们对华尔街的金融黑幕有更多了解,也无意对影片主人公做任何道德评判。重点在于,通过本片,我们既能真正进入贝尔福特的心理世界,也可以更好地看清支撑他走向成功的时代环境。 
   
  众所周知,《华尔街之狼》的主人公乔丹·贝尔福特(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是个活跃于1990年代的华尔街证券经纪人。他曾因经济诈骗和操纵股价等多项罪名在监狱中服刑两年,但与他之前几年里极尽奢靡的生活相比,这样的代价并不算高。影片将绝大部分时间用在表现贝尔福特的迷乱生活上,而在近些年一直严肃正经的斯科塞斯,似乎也在拍摄这些段落时找回了自己久违的活力。躁动不安的摄影机运动,时急时缓的影片节奏,凌厉至极的插叙和闪回,以及鸡血满载的旁白叙事与原声音乐,都能让观众在观影时沉浸在贝尔福特放浪形骸的生活氛围中,而斯科塞斯对片中主人公的嬉笑怒骂笔触,则能够令人回想起德国表现主义画家乔治·格罗兹对魏玛时期柏林的腐败夜生活的生动描绘。 
   
  然而斯科塞斯为《华尔街之狼》所选取的视觉外观,却与格罗兹疯狂扭曲的表现主义手法截然不同。《华尔街之狼》的布光与构图十分平实规整,这种视觉策略与斯科塞斯对摄影师的更替有关——他没有再次使用自己近些年来最常用的摄影师罗伯特·理查德森,转而选择与曾经为《第25小时》和《逃离德黑兰》等片掌镜的墨西哥摄影师罗德里格·普瑞托进行首次合作。马丁的这种选择符合了影片的深层逻辑:普瑞托的自然主义影调与理查德森追求强对比的画面风格明显不同,这正对应着贝尔福特与泰迪·丹尼尔斯(《禁闭岛》男主人公)或霍华德·休斯(《飞行家》男主人公)之间的巨大差异。与后两者不同,贝尔福特一直都具备着强烈的自信,即便在面对最疯狂脱线的情形时,他仍然坚信自己在最终能够化险为夷,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如果说《飞行家》与《禁闭岛》的强对比影调是基于主人公对周边环境的妄想式感知,那么《华尔街之狼》的平实影调就是根植于贝尔福特对自己环境掌控力的深信不疑。 
   
  贝尔福特的自信来自何处?答案很简单,他可以凭借自己的如簧巧舌向他人推销任何商品。在一个商业社会中,他的这种能力足以让他时刻把握赚钱机会,所以即便在他身陷囹圄之时,他仍然相信自己能够东山再起。而将他推向成功的燃料,正是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对金钱和虚荣的渴望。贝尔福特的过人之处,在于他总能精确地击中他人的软肋。在面对员工时他会提起对方在加入公司之前的贫苦境况,以鞭策员工更卖力地替他工作;在面对客户时他能轻易看穿对方的需求,并对此百般挑逗,直到客户被他榨干为止;在面对商业伙伴时,他明白该怎样满足对方的虚荣心,以便为自己获取最大利益;而在面对前来调查他的联邦特工帕特里克(凯尔·钱德勒饰)时,他用寥寥几句话就激起了帕特里克对自己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的不满,险些让这个恪尽职守的对手落入自己的圈套。他像一条毒蛇一样不停引诱着人们为他贩卖的价值观买单,更可怕的是,人们往往无法拒绝他开出的条件。 
   
  《华尔街之狼》所引发的层层争议,体现的其实正是大众在面对贝尔福特时的矛盾心理。很多舆论与观众都认为斯科塞斯在电影中有美化贝尔福特之嫌,但悖论在于,这些观者之所以能感受到贝尔福特的个人魅力,恰恰是因为他们也在某种程度上被贝尔福特的生活方式所诱惑着。斯科塞斯在接受访谈时提到,他曾因为本片与《好家伙》和《赌城风云》题材相近而犹豫过是否要接手本片,之后他意识到,要想突破两部前作,自己就必须以贝尔福特的视角作为进入影片世界的切入点。既然我们要了解“华尔街之狼”的所思所想,那么我们就不可能避开被他的生活诱惑的风险,而斯科塞斯也没有对贝尔福特作任何的道德评判,他仅仅在尽量真实地呈现着贝尔福特的整个生活,并把最后的判决权留给了观众自己。 
   
  在结尾段落中,《华尔街之狼》撕掉了贝尔福特的最后一块遮羞布:为了寻求减刑,他出卖了曾经与他合作过的所有生意伙伴,也丧失了自己仅存的最后一丝信用。讽刺的是,大功告成的特工帕特里克在坐地铁回家的路上会想起贝尔福特对他说过的话,而贝尔福特在出狱后也可以通过传授推销技巧,继续从大众手中取得可观的收入。当贝尔福特在影片终场戏中指导大家该如何卖出一支笔时,台下观众的脸上显现出的依旧是对贝尔福特所代表的名利的饥渴;然而作为电影观众的我们,真的愿意像贝尔福特的无数牺牲品一样为他所推销的价值观买单吗?斯科塞斯仍然箴默不语。一切要由我们自己决定。

  《华尔街之狼》是老马丁的第23部影片,也是我认为2000年后他最重要的一部作品。重要到什么程度呢?如果说老马丁七十年代最好的代表作是《出租司机》,八十年代是《愤怒的公牛》,九十年代是《盗亦有道》,那么二十一世纪他最重要同时也是最优秀的作品就是《华尔街之狼》。 
     
  这个改编自华尔街股票经纪人乔丹·贝尔福特的同名自传电影与传统的犯罪电影有着本质的差异:它不在影片中提出明确的道德判断,更不给人物安排善恶有报的道德结局。它把焦点放在犯罪细节和奢靡生活上,极少关注受害者们。在表面看来,这简直是一场宣扬金钱至上的“海天盛宴”;但只要观众愿意去体会影像背后的片段剪辑、人物的命运变迁,体会字里行间没有被明示的讽刺和抨击,这作品就是一壶老酒,辛辣凌厉,层次丰富,意味都在回甘的留白里。 
    
    
  1. 金钱与信仰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扮演的乔丹·贝尔福特是一只华尔街上嗜钱如命的恶狼,他靠毒品提神,靠女人放松,一步步向金钱这个终极目标不懈靠近。影片一开始,贝尔福特就自述金钱对他比毒品更有吸引力。他说这话时刚用一张一百美元的钞票卷成小筒来吸白面,他面对镜头直接与观众对话,神情放松而兴奋,语调洋洋自得。从这里,一个明显的推论是在华尔街上,金钱如毒品,一旦沾上便叫人欲仙欲死,欲罢不能。有了这样的推论,便会有接下来的道德判断——既然毒瘾有害,那么过量的金钱与物欲也能致人死地。 
     
  可真相是这样的吗? 
     
  贝尔福特的确锒铛入狱了,可他并未受到什么真正的惩罚。当不肯收受贿赂的FBI探员在破烂的纽约地铁里读着贝尔福特入狱的新闻时,地铁里很可能就是贝尔福特兜售垃圾股票受害者的普通劳苦大众们神情漠然,没人对这新闻有一丝一毫的反应。与此同时,贝尔福特穿着雪白的狱服在监狱里打网球,要不说那是监狱,我还真看不出来那身狱服和高级乡村俱乐部里的会服有什么差别。不仅如此,贝尔福特离开华尔街后混得一直不错,要么教人脱贫致富,要么当成功的大众教育家,写致富的心灵鸡汤,全世界巡回教授销售技巧。 
     
  要是上瘾能玩成这样,那上瘾似乎也挺好。 
     
  也许这本非“金钱如毒品”的劝诫? 
     
  那么换个思路。贝尔福特对金钱的追求已经不是简单的“上瘾”了。他在功成名就后明明有机会金盆洗手,坐享其成,可他在离职演说上却真情毕露,越说越激动,他不怕被罚钱,他就是要继续玩下去。金钱对他,早已超越了物质性甚至心理性的依赖,上升成为信仰。 
     
  既然是信仰,那么金钱所代表的东西就必须是一种精神需求。那是成功、出人头地的社会地位,那是一种美国梦式的价值观——英雄不问出身,相信只要你按照成功学的教导付出全部,机会就会对人有所垂青,你就会获得尊敬、地位、名望和梦想的一切。 
     
  这说法是不是听起来耳熟得很?“只要好好学习,以后就能实现理想”,“只要信奉上帝就能进入天堂”,“只要坚定信仰,就能实现共产主义”,“信春哥,得永生”……贝尔福特成为了销售专家,那些人在礼堂里听他宣传成功学的理念,那种热切、投入、渴念,跟听着赞美诗伸出双手泪流满面的教徒又有什么本质差异呢? 
     
  从逻辑上讲,任何说只要你怎样怎样努力,就能获得什么什么的宣传,归根结底都是建立在谎言基础上的(至少也是不实的夸张)。为了保证谎言不被拆穿,就必须扼杀那个看见皇帝不穿新衣的小孩。在这个基础上,一种信仰/生活方式得以扩大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征召更多的同道中人,同时把信仰体系外的人彻底边缘化。 
     
  那么怎么才能让不信邪的人加入组织呢——必须要把谎言做实。怎么做实?没人见过天堂不是吗,我给你建一个,庄严的教堂,宁静的氛围。你说不怕地狱是吗?我给你描述一下:骨肉分离,永恒的痛苦,可怕的魔鬼,万劫不覆。你不是想知道成功什么样吗?我给你展示一下,香车美女为所欲为,物质绝对等于幸福。你说平平淡淡才是真,那你看好了,平淡每一天都在被生活蹂躏,无情无耻毫无怜悯。 
     
  谁要跟你说真相,相信我,那都是losers,我们羞辱他们。 
  谁要跟你说没有上帝,相信我,那都是异教徒,我们烧死他们。 
     
  只要金钱所代表的人类成功和等级制度存在一天,贝尔福特式的成功学就终将拥有市场,物质与灵魂之间的战争永不止息。 
     
   
  2. 视觉的狂欢 
     
  《华尔街之狼》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恐怕就是那些展示华尔街精英俱乐部内聚众声色犬马的香艳镜头了。没错,老马丁在这些花花绿绿的片段之间节奏拿捏得妙极了,一个小高潮推向另一个小高潮,各种裸露和丑恶都展示得赤裸裸的,毫不掩饰。这些美和丑聚到一起,组成了庞大的荒谬大合唱,一个组曲进入下一个组曲,黑暗、幽默、群情振奋,娱乐效果十足。不管这背后的讽刺在哪里,我猜老马丁和团队在拍摄这些场景的时候自己也该嗨得够呛。要不怎么会有那么随心所欲的表现形式,贝尔福特可以随时打破与观众之间的“第四面墙”,站到旁观者的上帝视角对自己的丰功伟绩夸夸其谈! 
     
  那么一个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些三点毕露的成人镜头,这些极尽其能的奢华和赤裸裸的人格侮辱,有必要吗? 
     
  尤其在最后的道德判断没有出现的情况下,对受害者的刻画少之又少,这样奢华的视觉狂欢和洋洋自得到底有必要吗? 
     
  对一个批判“瘾”的故事而言,视觉的狂欢只是噱头,不仅不能起到戒瘾的功效,甚至说不定会适得其成为反勾人犯罪的宣传。 
     
  但对于一个隐藏更深的信仰批判的价值观而言,没有超凡脱俗的视觉狂欢,就不足以让人深切意识到这种价值观的荒谬和悲哀。贝尔福特当然是被批判的,但他并不是规则的制定者,他除了洗钱、向股民说谎外,在大部分情况下做的并不出格,起码他没有造苏丹红,没有私挖小煤窑,没有走私文物。他离开了华尔街照样可以运用同一套技巧教授他的成功学,照样有大批学生买票去听。为什么?因为他教的,都——是——真——的! 
     
  贝尔福特的成功法则是基于既定社会准则的,他不是无中生有地造假,他的方法更是利用人们急于成功的心理,把本来需要十年的时间硬说成十个月,把黯淡的前景添油加醋说成光芒万丈,把1%的盈利说成1000%。他做的一切不过是个虚拟的心理游戏,但就有人相信他——难道你不相信吗?——因为我们都处在这个同样的游戏规则下,我们从小就听惯了“只要……就能……”的造句,我们一看到成功的例子摆在眼前就迫不及待要奋不顾身了。 
     
  没有这样的视觉狂欢,你能意识到生活这场更大更黑更残酷的狂欢吗?成功者们在电话那头,我跟你在这头;成功者们在电视那头,我跟你在这头。 
     
  贝尔福特一个人的沉浮不是重点——他怎么可能沉下去!他不过是个游戏里的聪明人,他可恶,但他不是真正的恶霸。莱昂纳多的脸,哪怕是嗑药过量四肢抽搐口吐白沫,也还是有可爱在其中的。 
     
  真正的恶霸才不露头呢。 
     
   
  3. 永远的黑帮 
     
  回首看看老马丁最优秀的电影,它们都离不开黑帮的影子。这其中我特别喜欢1990年的《盗亦有道》。这个关于一个黑帮成员如何成长成熟直至崩溃的故事有着史诗般的气魄,绝对优秀的摄影,自始至终笼罩的,不强调价值判断的人性味道的灰色调。在某种程度上,《华尔街之狼》是老马丁黑帮传统的延续,贝尔福特就是《盗亦有道》里的亨利,麦康纳扮演的资深交易员类似罗伯特·德尼罗的吉米,而这个超级黑帮,就是华尔街,就是弱肉强食持续不断推广金钱至上生活方式的美国金融界。 
     
  这新黑帮是个更为松散的全新形态的暗黑世界。它不以家庭为单位,抓住机会什么人都可以迅速崛起大干一票,前提是你得够狠够彪悍。顾及朋友情谊的转天就能被卖,可不尊敬规则的瞬间就被扫地出门。女人和毒品不仅是麻痹神经的必须,更是投名状般的誓词。黑帮里没有一个超出了符号意义的有血肉的女性,因为有血肉的女人在这个以阿尔法男性为主的环境里要么加入粗俗的杀戮,要么抽离灵魂成为玩物。 
     
  归根结底,这是一个被架空了的金钱信仰的新世界,在酒精、毒品、女人和无边无尽的物质尽头,淘洗出来的却是最传统的、千百年来都同样血腥丑陋的一部暴力史。这部历史里没有哪个人物是真正的十恶不赦——只要足够靠近,谁的人性不透出星点光芒;也根本没什么善恶有报,所谓道德判断根本无章可循——2008年美国次债危机中的罪魁祸首们,那些炮制出有毒资产的投行精英们和年薪几千万美元的CEO们,有哪个遭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这不是一个故事一部电影,这就是我们今天切身生活的最现实不过的荒谬世界。 
     
  这就是真相。这是一部关于时代真相的电影。 
     
  我坚信老马丁的这部电影将成为又一部深切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现实的经典作品。他戏虐调侃百无禁忌,他让澳洲金发美女玛格特·罗比向莱昂纳多连泼了三杯水!他敢于让唯一的正面人物,FBI探员帕特里克在被羞辱后在抑郁肮脏的地铁里继续忍受不公正的孤独!《纽约客》的Rachel Syme把《华尔街之狼》和《伟大的盖茨比》相比,她更向往《盖茨比》中穿透资产阶级声色犬马,仍然指向美好与人性的那束绿光。但我却更欣赏《华尔街之狼》的粗俗、辛辣、讽刺和黑暗基调。这是一把彻底抛弃了温情和鸡汤的血淋淋的刀,插破浮华,捅向时代的罪恶的心脏。 
     
  在真相面前我们每个人都难逃其责。

 Can you sell this pen now? 
  这句类似的话在电影中一共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Jordan与Danny壮志酬酬拉来一群主要以卖大麻为生的sales在餐厅中说服他们卖金融产品就是卖东西,而当时的sales回答的非常巧妙,他问Jordan xxxx(原话实在脑盲不记得,感谢各位大牛脑补,无论是填表格还是在餐巾纸上签名,这位都很聪明好嘛!)。第二次是电影临近尾声,Jordan从监狱中被放出后,来到一个满是迷茫眼神的大房间做motivation speaker时候问大家这样一个问题。这些人不是诺诺的说着这只笔有多么多么的好,就是傻傻局促的笑着说不出话,紧张的看着Jordan。这个时刻,也应证了电影其中的一个隐喻更是Jordan成功精神之一,卖东西要了解顾客的需求。 
   
  看看the wolf of wallstreet“小说”当年的畅销记录,再看看同名电影现今的轰动,不禁默默感叹难怪Jordan Belfort可以在31岁那么年轻的年纪成为billionaire. 小说改编电影虽然对外公开只赚了1million,在金融街中只是沧海一粟,可是以一个问题大人的身份,在经历各种随时能打垮一个正常人的遭遇后,依然可以准确把握公众需求,sell his pens to you successfully, 这便是主人公天才的地方了。可以说在过去的时代,Jordan给投资者卖垃圾股票(or penny stock),现在,Jordan给公众卖自己的故事。他依然很好的掌控着他参与的市场。 
   
  经常关注美国金融界应该或多或少听说过Jordan这号人物。2013年的他在公众面前依然是非常非常的抢眼,不仅仅是因为华尔街之狼这部电影,更是因为他依然存在fraud的嫌疑(早期Jordan与美联储有过协议,必须要讲所得收入50%还给当年受骗的投资者,但实际上他在2013年依然被美联储怀疑隐藏大笔存款,还给受骗者只是收入的非常少的一部分。 
  Jordan本人的人品实在不敢恭维,嗑药抽麻乱交花钱流水,这些只是个人生活方式不予置评,可看看他本人在小说以及电影中对他欺骗的那些投资者的表面恭敬热情而实际的各种不屑,我们便可见一斑了。而且他也确实有家暴殴打妻子和嗑药后险些间接伤害小女儿的记录。 
  现在说说Jordan 与他的合伙人Danny的故事,Danny是真实存在的,电影只是根据Danny本人和家庭要求将他的last name虚构成了Azog。电影中,Danny被讽刺成一个又胖又有些“weird” 的与自己表亲结婚并扬言小孩有病就要抛弃小孩,最终rat out (出卖)整个公司大多数人的猥琐男。实际上Danny的last name 是Porush, 他的确出卖的大家,却也同时被Jordan出卖。坐牢时间比Jordan更长,为四年。出狱后做过卡车司机,随后娶了一任据说非常有钱的妻子,现在与自己一个儿子一起在美国一个医药公司工作。无论Danny人品如何,Jordan有多么恨这个曾经的partner,相信看过电影的人能从这些讽刺的台词中得到一些启示。 
  但无论Jordan与Danny表面上看起来关系有多么不好,如今工作有多么middle class (演讲和医药公司的咨询师),两人现今生活品质依然属于土豪的水平。Jordan以卖书和版权为理由,Danny以娶了一个有钱的第二任妻子为借口。可是不要忘记,他们都是从什么多没有的nobody变成了操控信息控制华尔街的饿狼。Danny的前任妻子曾透露过二人当年事发前私下成立过一个以出口鸡肉为主的公司通过虚假提供鸡肉价格,将骗来的钱保留并且继续运作下来直到现在。事情自然无可考证,对这两个好基友说不清道不明的八卦感兴趣的可以移步http://www.esquire.com/blogs/news/real-wolf-of-wall-street(不确定国内是否需要翻墙)。 
  再来说说关于电影中一些真实的故事 
  影片开头Jordan遇到的变态老板Mark Hanna,是确实存在的,并且在Jordan供职在罗斯切尔德家族旗下的某家交易公司时教给Jordan成功之道是 “masturbation, cocaine and hookers, in addition to making your customers reinvest their winnings so you can collect the commissions” (来源TheDailyBeast.com) 
  影片中那个被剃头的女职员也是存在的(她是否有生病住院的家人需要几千刀这回事不确定),这姑娘当时被付了1万美金,并且拿这笔钱做了个隆胸手术,成功跻身D奶世界。囧~ (来源-MotherJones.com) 
  即使真实的Danny不像影片中那么疯狂看到金发美女就能当中自撸,他的确娶了自己的表亲,并且有三个孩子,那个吞金鱼的事件也被他本人亲自证实过。 
  还有关于Steve Madden的故事也是真实的,Steve与Danny两人确实是childhood friend,而且经常在一起抽抽麻喝喝酒,当年steve公司IPO因为Jordan成功将股票卖给很多知名大佬,一时间成为华尔街最热门股票之一,而Steve这只狐狸在股票价格最高的时候背着Jordan卖出兑现,害得股票大跌。最后Steve 也被收监近乎一年时间,并且不能在公司出任重要工作。现在这货依然在公司担任creative consultant, 创意咨询师,就是拥有收入的闲职了。(来源 NYTIMES) 
  最后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莱昂纳多最后作为培训师或者是motivational speaker 出场的时候那个介绍他出场的哥们。那哥们就是Jordan本人! 
  对电影其他真实故事感兴趣的可以移步http://www.historyvshollywood.com/reelfaces/the-wolf-of-wall-street.php 
   
  当年还有一部电影也是以Jordan的故事为主拍的,是不一样的视角,有兴趣的可以找来看看名字是Boiler Room ,抢钱大作战,豆瓣链接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295603/ 
   
  -------------------------------------------------------------------------------------------------- 
   
  贴一篇最近港版彭博(bloomberg)的背景介绍,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新闻地址:http://hk.bbwc.cn/uwyfqx.html 
  新闻作者:未知 
  新闻原文: 
   
  紐約金融區被稱為「鍋爐房」的高壓推銷證券公司集中地 
  「他們的獵食目標,是少數仍接聽固網電話的人」 
  塔博阿達(Paul Taboada)在華爾街120號經營證券公司Charles Morgan Securities時,他的西裝使他顯得與眾不同,因為上面繡著公司的名字。2012年該公司在受到監管機構調查後關門大吉,他便轉投華爾街100號的Blackwall Capital Markets。在這裡,實習生每日致電數百名陌生人推銷股票。「華爾街做的事,便是讓普通人有機會參與機構投資者的交易,」塔博阿達說。 
  20年前,Stratton Oakmont公司透過長島的辦公室騙取投資者逾2億美元,最近的熱門電影《華爾街狼人》(The Wolf of Wall Street)便是講述相關故事。40多名現任和前任證券經紀接受訪問時表示,如今所謂的「鍋爐房」(高壓推銷證券的公司)仍然存在,而紐約金融區正是此行老手的集中地。他們利用數十年不變的劇本,逼投資者作投機買賣。 
  「他們的獵食目標,是少數仍接聽固網電話的人,」紐約資產管理公司Ritholtz Wealth Management行政總裁(CEO)布朗(Joshua Brown)說。 
  證券經紀稱這種公司為「劏人店」(chop shop),而在紐約證券交易所附近幾個街區,至少有15間這種公司。其中較大的一間是原本位於華爾街14號的John Thomas Financial,已於去年關門。在這個鋪鵝卵石的街區,除了華爾街60號的德意志銀行外,其他大銀行已相繼搬到曼克頓的其他地方。 
  John Carris Investments和Aegis Capital這兩間利用電話推銷(cold calling)證券的公司將辦公室設於華爾街40號的摩天大樓;這棟為Manhattan Company建造的大樓有72層,1930年建成。Carris的創辦人凱利斯(George Carris)正為美國金融業監管局(Financial Industry Regulatory Authority)的指控申辯,後者指他挪用公司59萬美元支付個人開銷,包括花在紋身上的逾1萬美元。凱利斯未回應記者的提問。Aegis的律師Michael Ference說,該公司只有三名經紀在華爾街40號從事他所稱「尋找客戶」工作。 
  Sean Scott表示,他在Carris工作期間,好景時一個月能賺2萬美元。他說:「一名經紀這裡幾單交易、那裡幾單交易,一個月便可能賺很多錢。」他2011年在Carris工作,如今是美林駐佛羅里達的顧問。 
  現在多數經紀的日子並不令人稱羡。如今實習生的周薪是250至300美元,而經紀表示,他們有時可能幾個月都賺不到佣金。城中證券公司的發薪日一般是每個月的15號。經紀表示,16號上班的人會明顯減少。 
  一位要求匿名的Blackwall前經紀稱,好景時他會致電相熟的毒販,並去大西洋城玩兩手。百老匯道45號Meyers Associates的一名前實習生說,他的老闆會給他100美元,讓他到街對面去兌現數千美元的支票。 
  電話推銷證券完全合法。1990年代的「鍋爐房」之所以惹上官非,多數是因為相關人士透過經紀,將他們秘密持有的蚊型股(股票低於5美元的小公司股票)大量賣給不疑有詐的投資者。這種騙局非常賺錢,組織者甚至可以支付經紀高達20%的佣金。 
  經紀稱,如今沒有人會付這麼高的佣金了。監管當局對付證券欺詐越來越老練,而美國謝絕來電登記計劃(National Do Not Call Registry)既限制了電話推銷,也使這種做法變得更不可接受。經紀表示,多數人知道他們花10美元左右便可以在網上買賣股票,而用Google就能搜索證券公司的資料。「Stratton Oakmont是互聯網時代之前的公司。現在要騙人比以前困難得多。有人向你推薦股票,你只需要上網查一下,就什麼都知道了,」Stratton的總裁Danny Porush說。他因證券欺詐坐了兩年牢。 
  但是,有心的經紀並未因此放棄嘗試。他們只需要一些公司老闆的姓名及電話,便可以叫實習生打電話去,而且用的是多年未更新的劇本。「不要開玩笑了,我不是隨便翻到一個號碼就打電話給你。這種機會不是每日都有的,」Meyers一名前經紀提供的推銷劇本這麼寫道。如果有人接聽電話、而且沒有掛斷,實習生就會吹噓公司的華爾街地址,說他們的老闆稍後會致電推薦好股票。然後,老闆會打電話推薦某隻有名的股票。幾個月後,他們會催逼投資者賣掉該股,轉買其他股票,每次交易收取約3%的佣金。「大公司絕對不會這麼做,」Ritholtz行政總裁布朗說。經紀稱,一些聽從最初推薦並賺到錢的投資者會被要求加碼投資,然後被推銷蚊型股或參與私人配售,因為這些交易的佣金較豐厚。 
  一名有18年經驗的經紀說,他的客戶最終總是輸錢。數百人接聽電話,往往只有一個人願意聽推銷。「有時你不停打電話,但連續數日一無所獲,」Blackwall的經紀Jorge Ferreira說。他至少在20間其他證券公司工作過。他說:「我不數有多少間了。我碰到很多人渣老闆。」 
  那名會穿特別西裝的經紀塔博阿達在他24年的職業生涯中見過很多事。他曾工作的公司中,有四間已經被踢出證券業。一名客戶2010年因欺詐被判入獄,檢察機關稱塔博阿達協助詐騙,但他未遭起訴。塔博阿達說,他不做電話推銷,而且將他與已停業的證券公司聯繫起來是錯誤的。Blackwall行政總裁Kevin Chen說,他的經紀所做的都是合法的,而塔博阿達是一名有用的員工。塔博阿達的律師Michael Bachner說:「他未遭起訴說明了一切。」 
  經營Charles Morgan期間,塔博阿達在2012年Facebook上市前,為投資者設立了一個基金購買該公司的股票。四名前員工稱,客戶因為發現他們支付的價格比預期高10美元而非常憤怒。 
  塔博阿達並未因為該基金或任何不當行為而遭控告。但是,美國金融業監管局的記錄顯示,他自2012年以來就一直遭到調查,涉嫌違反某些規定(細節未明)。這並未妨礙他積極工作。據1月提交的監管文件顯示,他為投資矽谷數據分析公司Palantir Technologies建立了名為Mogo Industries的基金,已經籌集了950萬美元。撰文/Zeke Faux 翻譯/張君琦 編輯/傅婷婷、李文博 
  總之 華爾街劏人店的經紀與實習生利用推銷股票的舊伎倆引誘投資者。他們利用數十年不變的劇本,催逼投資者作投機買賣。

 一开始,我以为《极速风流》已经是2013年度剧情片的神作了,可是当我看完《华尔街之狼》之后,我发现我错了,马丁真是天生的大神啊,这TM简直就是神作中的神作啊!!!! 
   
  首先本片题材极其丰富多样有木有啊: 
   
  刚开始,我以为这是一部传记片!!! 
  看着看着,变成了励志片有木有!!! 
  剧情慢慢推开,怎么好像是开始走文艺片的路线了呢!!! 
  随着男主展示各种骗术,终于嗅到了一丝丝犯罪片的味道有木有啊!!! 
  但随之而来的大量的、无处不在的法克场面让电影看起来更像是毛片有木有啊!!! 
  原以为已经跑偏了,美丽诱人女猪突然出现,脱光三点全露加上剃毛,同时不忘打感情牌可谓是样样不落,其高风亮节立马把题材拉回到爱情片有木有啊!!! 
  这还不是高潮,好莱坞万年大龙套FBI也不甘寂寞,横插一杠子让电影一下变成了谍战片,我真想知道FBI你们到底赞助了多少美刀!!! 
  接下来男主内外交困变成了苦情剧有木有啊!!! 
  最后各种催人泪下的洗脑加上华丽丽的结尾,终于把电影拉回到剧情片的范畴内啊......有....有...有木有啊!!!! 
   
  到这里我已经精疲力尽了,我已经无力咆哮吐槽了,我只想问问导演你TM真的不是在逗我吗? 
   
  其次是情节非常具有节奏感有木有啊: 
   
  我老婆在跑车上给我KJ,开始啪啪啪...!!! 
  我回忆以前,开始啪啪啪...!!! 
  我遇到了贵人,开始啪啪啪...!!! 
  我骗到一群二货和我创业,大家一起啪啪啪...!!! 
  我有钱了、出轨了,我和小三啪啪啪....!!! 
  公司遇到麻烦了,依然不能阻挡我们啪啪啪...!!! 
  我挺过去了,为了庆祝我们还是啪啪啪...!!! 
  反正我就爱啪啪啪,我一直啪啪啪,我反复啪啪啪,我各种啪啪啪,我左边啪啪啪,我右边啪啪啪.......... !!! 
  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 
   
  最后,看完电影,我已经无欲无求了,我TM只想去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了......!!! 
   
  !!!!!!!!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这种电影就算二次元来看也觉得二吧?《最佳伙伴 》

更新描述或海报 导演 :  胡鹤译  /  李慧娴 主演 :  朱主爱  /  Aloysius Pang  /  权怡凤  /  葛米星  /  程旭辉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新加坡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6-05-26(新加坡) 片长:   107分钟 又名:  Young & Fabulous IMDb链接:   tt5617274 根本国产片谐音片名基本是烂片的定律,这部新加坡的华语片也属于该定律范畴。 想不到新加坡会拍出一部很中二的二次元文化电影,我以为除了日本,大概就只有大陆的傻蠢编剧导演会拍这些尴尬电影。COSPLAY这个在电影里真很有点幼稚。《闪光少女》还能接受点。剧情主线接受不能,笑点?原谅我GET不到。比看国产青春片还要坐立不安。 男主像胡夏。女主很漂亮,原来是马来西亚新一代女神朱主爱,来中国发展吧,一定大红大紫。 都什么年代了,还用父母门第阶层来营造爱情的障碍。不时听来一段英文怪怪的,毕竟我们的语境不一样。 一部描写三个青少年朋友景天,紫甯和郝仁的成长故事,叙述他们如何通过重重挑战和难关,披荆斩棘追逐梦想。过程中,他们认识了自己,体会到友谊的真谛,了解到如何处理与父母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鼓起勇气,捍卫自己一直坚持的信念。通过角色扮演这个长辈看来非常无聊的活动,三个朋友互相辅助学习,在彼此的帮助下,克服了各自的障碍。     郝仁教景天如何善用口才与供应商讨价还价来节省服装制作的成本,鼓励他勇敢表达。紫宁则把自拍绝招传授给景天,提拔他的自信心。间接的,景天克服了自己口吃的障碍,变得更有自信。紫甯和郝仁也在景天的影响下,在生活和学业上,更尽责和努力。     现今社会竞争尤其激烈,年轻的一代将如何在这个重视现实胜过创意思维的大环境下逆流而上,一路怀抱着梦想与希望寻找勇气和自信,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美妙的女性向粉紅電影《娼年》

更新描述或海报 导演 :  三浦大辅 编剧 :  三浦大辅  /  石田衣良 主演 :  松坂桃李  /  真飞圣  /  富手麻妙  /  猪塚健太  /  樱井由纪  /  更多... 类型:   爱情  /  情色 官方网站:   shonen-movie.com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语言:  日语 上映日期:   2018-04-06(日本) 片长:   119分钟 又名:  Call Boy IMDb链接:   tt7529650 原文在medium: https://medium.com/%E7%94%B0%E4%B8%AD%E5%B0%8F%E5%B1%8B/%E5%A8%BC%E5%B9%B4-2018-%E7%BE%8E%E5%A6%99%E7%9A%84%E5%A5%B3%E6%80%A7%E5%90%91%E7%B2%89%E7%B4%85%E9%9B%BB%E5%BD%B1-6cad25ffbc97 《娼年》 其實是一場 「安全的」 性冒險、性成長的故事,這份安全感顯得原著普通,但這樣的安全感在電影,卻是與觀眾建立一種極少數的類型電影-- 女性向軟調色情(softcore pornography) --默契的開始。 女性向色情作品並不是沒有需求,這是個長遠的抑制和誤解的同謀,而近期,網站平台中的女性向推廣計劃在歐美或日本雖不乏關注,但在商業電影之中卻難得有這樣的作品,何況是這麼「好看」的作品,在電影攝製上帶有過去 粉紅電影(ピンク映画) 的榮光--尤其最終「高潮」戲十分諧趣美妙,成功地著墨出這部性成長電影的點睛之筆,靈肉結合,由性見心,敞亮的「讓我看你的性愛」就是「讓我看你的心」。啟用的演員也是頗受女性青睞的一線男星 松坂桃李 ,非常適合成為觀眾各自、私自愉悅的盤中肉(guilty pleasure)。 故事關於 桃李 飾演的男大學生成為娼夫後的見識和體悟。 石田衣良 這個作者擅長的就是把危險的因子、邊緣的樣貌收攏入他結構安穩的小宇宙,晶格銜接晶格一般讓故事世界繼續成長下去,在《娼年》之中就是性群像的疊加,是一些可以料想的微小奇觀,像扭蛋一般的分門別類精巧的固著,然而,畢竟是性事,透過再現性很強的媒介--那些特寫、耳語、室內光的影像--讓這部由男性下至女性情慾之海,在螢幕上個體過分

《颐和园》怎样理解娄烨导演的电影《颐和园》的结局?

《颐和园》 (英文: Summer Palace )是一部2006年中国大陆电影,由 娄烨 执导, 郭晓冬 、 郝蕾 、 胡伶 和 张献民 主演。影片讲述了两名青年男女跨越十几年的的感情纠纷,其中穿插着 六四事件 等社会背景。本片也是中国大陆首部男女主角正面全裸出镜的电影 [2] ,而早期电影如《 小武 》(1998) [3] 、《 蓝宇 》(2001) [4] 、《 绿帽子 》(2003) [5] 、《 星星相吸惜 》(2004) [6] 等有男性正面全裸的镜头。 本片于2004年9月开机,2005年5月关机,拍摄时长九个月。取景地点包括 北京 、 重庆 、 武汉 、 柏林 、 北戴河 、 图们 。《颐和园》于2006年5月18日在 戛纳电影节 首映。电影中的政治色彩与大量的性爱场景在中国大陆受到关注 [7] ,因未经中国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批准而擅自参加 戛纳电影节 ,本片在中国大陆被封禁,导演与制片人受到了处罚。 1987年,中朝边境 图们 。邮递员晓军去邮局拿信件,之后来到余红父亲开的杂货铺。余红打开信件,发现自己被北京的“北清大学”录取。余红在一个篮球场与晓军见面,晓军与几个打篮球的人发生争执,被打得鼻青脸肿。晚上在草丛中,余红与晓军发生了性行为。 余红乘火车来到了北清大学,开始了大学生活。一天,余红结识了隔壁宿舍的女生李缇,聊天中她告诉余红她男朋友若古在柏林留学。李缇和余红与回国后的若古见面,并与在同一大学的周伟结识。余红逐渐与周伟走近并与其发生性关系。两人在 颐和园 昆明湖 泛舟,在夕阳下相依。 余红去周伟宿舍,发现他正与一个女生一起吃饭,余红见状离开。周伟去台球厅找余红,余想挣脱周伟的怀抱,但最后顺从。在一次欢愉后,余红要周伟去结扎,并称那样就不疼了。周询问缘由,余说是心理学老师告诉她的,并且她和他上过床。北清大学的学生开始去天安门,余红几人也一同跟随。李缇与周伟在宿舍进行性行为时,被学校人员发现。余红见到了周伟的一名舍友,他告诉她教务处已经知道了周李的事情,让她不要再去见周伟。 余红遇到了来北京探望她的晓军,两人和衣而卧,半夜晓军悄然离去。余红发现晓军不见,急忙到操场寻找。在操场示威过程中枪声响起,学生们开始四散。余红的舍友冬冬找到周伟,告诉她余红不见了。周伟急忙带领冬冬寻找余红,但未果而返。冬冬再次找到周伟,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