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杜汶泽
编剧: 杜汶泽 / 李敏
主演: 邓丽欣 / 杜汶泽 / 仓田保昭 / 欧锦棠 / 陈静 / 更多...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香港
语言: 粤语
上映日期: 2017-11-01(香港亚洲电影节)
片长: 90分钟
又名: The Empty Hands
IMDb链接: tt7599050
编剧: 杜汶泽 / 李敏
主演: 邓丽欣 / 杜汶泽 / 仓田保昭 / 欧锦棠 / 陈静 / 更多...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香港
语言: 粤语
上映日期: 2017-11-01(香港亚洲电影节)
片长: 90分钟
又名: The Empty Hands
IMDb链接: tt7599050
最早接触杜汶泽还是从早期彭浩翔的喜剧电影里的配角谐星,后来演绎了无间道中的傻强后开始关注他,直到看了当年他的《伊莎贝拉》,当时还是颇感意外,没想到印象里的“傻强”所呈现的故事竟然这么文艺并且有一众老戏骨捧场。
后来就是沸沸扬扬的政治倾向问题,中间记得杜为了拍豪情瘦身成功,练的一个好身材后还蛮让人惊讶。
观看本片一个是因为对杜的艺术创造还是蛮有好感,总感觉不正经的黑色幽默后是他严肃恭敬地态度与显著的香港制作属性。另一个是发现豆瓣评论有一群无脑黑,让我颇为尴尬。
我个人觉得,艺术和政治是两码事,当然基于一些原因,他们可以产生交互,但如今的时代,从独立制作的文学创作角度,我认为凭借创作者的个人问题抹杀其艺术作品,这么做是很没意思的。
我对他的政治倾向不做评论,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而我和他的关联,仅在于我对他艺术作品的欣赏。
一个国家的民智是进步的基础,而正确的独立看待两者,才是我们“体面”的起步。
所以,我们还是说回电影。
不管是基于资金限制,还是野心问题,杜汶泽都刻意选择了创作上的“小”,这种小虽然颇为小巧精致,但同时也放弃了一些完全可以延展的空间,比如既然已经有了低配版《百元之恋》的框架,何不索性把训练和比赛制作的再丰满一点,不一定就非要走屌丝逆袭,运动励志的题材,但加深对这部分的表现,我个人觉得在气质上还是提气得。当然,目前呈现出来的,虽然意犹未尽,但总体可以接受。
本片故事虽然很简单,但出色的摄影,美术,配乐和表演都完善了一部分缺点。
我很喜欢的几处,一个是开始父女两的吃饭镜头,机器就架在那,一个人的默默的吃着,因为一通电话人匆匆离开,此时父亲入画,孤单独食,镜头慢慢拉远,一下子那种孤独感和父女两的隔阂感也随之蔓延。
另外就是多场的吃饭戏,每一次都很好的延展出角色的内心状态以及情境。我记得看过一个纪录片,说到香港电影对吃饭镜头的喜欢,努力拼搏的香港人,到头来不过就是为了一碗热饭。
片子从一个人一碗面开始,又同样停留在这样一场戏。(你别不开心啊,我给你下碗面吃啊~哈哈,香港人真的很爱吃面啊~)这个设计不惊喜,但我很喜欢,从一个人吃面,到一群人吃面,角色的成长不需多言,几个镜头便表达清楚。
再就是片中一段酒吧格斗戏,不知道杜是不是也中了雷弗恩的毒,慢镜头配合大红大蓝的夜店霓虹灯,给人一种过爆的视觉美感。(雷弗恩粉勿喷,真觉得有些相似)
最后就是开头的致敬《姿三四郎》的仓田保昭草地习武慢镜以及有些模仿《百元之恋》安藤樱比赛时走入拳场的长镜,而杜的镜头因为从破败不堪的香港老楼走入后豁然开朗的新式拳场的设计,我认为更增添了一丝港人电影情怀的东西。
在配乐上本片是优秀的,那种柔美又有力的空手道气质配合一些节奏轻松或欢快或典雅的西洋乐器,柔和的很抢耳,不过,因为太出彩,也有些抢风头的嫌疑。
杜汶泽应该是很尊重日本文化以及空手道的,这从本片大量的甚至有些过多的慢镜来可见一斑。
其实我个人还是蛮喜欢本片的美术指导的,通篇充斥的日式格局做的很细,杂乱不堪的卧室与一丝不苟的道场一下就表达出了人物的性格及个中状态。
最后是演员的表现,杜汶泽和仓田保昭以及陈静都默默地贡献了合格的演出,甘当绿叶,
收获表扬的肯定是邓丽欣,印象里肯为一部电影疯狂健身甚至学门功夫的,国内的印象最深的还是国际章的《一代宗师》,可是看了片子呈现出来的效果,总觉得这个习武的过程差口气,空手道姿势是有板有眼,俯卧撑也有模有样,但比赛时肉肉的白嫩的身体以及套路感太重的对打,都缺少了真正习武后角色独特的气质。当然,情节上这一部分并不是必须做到的,也不是故事重点呈现的。可也就是这点,这种可做可不做的事,就是我说的那口气。
虽然说邓的演技有明显的加分,但惊艳或脱胎换骨还是有些夸张,更多的我认为是仰仗于角色的魅力。
而我最喜欢的,应该是老演员欧锦棠饰演的哑狗,无声胜有声,出彩不夺人,把一个善良执着的师兄演绎的格外精彩。
其实本片在资金横行,制作为上的目前华语市场绝对不能算是“大片”,特别是后半段颇为空乏的鸡汤励志体,让人有种故事不满镜头凑的尴尬,显得立场不足,这应该是本片非常致命的缺点,可能还是有讲故事能力和资金限制的问题吧。
但同时正因为刻意回避内地而浓缩的港片小气质,反而让我有了更爱它的理由。
“不是所有人都能那么幸运找到自己的舞台”,比赛可以输,但绝不能不敢面对,
这是陈强对真理说的,也是杜汶泽对邓丽欣对所有演员说的,也是导演对观众说的,又或者说,是对香港电影说的吧~
就凭这种“打不死”的精神,我对香港电影依然充满爱,而杜汶泽也再次用作品证明了自己不只是那个嘻嘻哈哈的搞笑谐星,
而那些揪着小辫子不放的黑粉们,很遗憾你们永远会错过更多的美好~
(劇透)杜汶澤一向予人的印象都是充滿挑釁性的,雖然他執導的《空手道》顯出比較沉著和文藝的一面,但他那種不服輸的心態依然可見,正好與戲中的信息形成有趣的張力。《空手道》是一個關於「如何失敗」而非「怎樣取勝」的故事。雖然戲中藉著空手道師父(倉田保昭 飾)之口表達「空手道的精神是見義勇為,而不是自我證明」,這齣戲終歸是有關「面對自我」的,而那和跟俠義精神其實可以並行不悖。
《空手道》劇情其實頗為單薄。杜汶澤飾演的陳強很年輕時便取得黑帶,幫忙訓練師父的女兒平川真理(鄧麗欣 飾),後來卻因為常常打架生事而被逐出師門。後來他坐過牢,又當上「有勢力人士」的保鑣,卻遇上了一次「見義勇為」的機會,倒戈而戰。當陳強再次出獄時,得悉師父已離逝,卻把道館的大部份業權留給他,其實是再次讓他代為訓練女兒。遺傳著一身空手道細胞的真理,小時候曾天天嚷著要練習,卻在一次比賽失敗之後斷然放棄,並歸究父親迫她習武。當她得知父親把道館的大部份業權交給陳強後,深深不岔卻也無可奈何。陳強要她重新鍛鍊,並打一場擂台戰,以此為換取道館業權的條件。
這題材的電影通常是拍成熱血勵志的風格,但《空手道》大部份篇幅都是慢版的抒情節奏,視覺風格尋求簡約、優美。影像重於敍事的程度,使某些段落猶如攝影機廣告。杜汶澤聰明地運用了大量慢鏡頭,既有充撐時間之效,亦在配上古典音樂之後營造出詩情畫意之感,與他為觀眾所熟悉的低俗鬧劇形象形成極大對比。雖然他說這齣是「技擊片」,但動作場面不多,亦不算悅目,毋寧說其實這是一齣以武術為題材的文藝片。
說這是言志之作,便須了解一下創作背景。杜汶澤近年因為常常公開議論時政,招致市場及同行杯葛冷待,失去了很多演出機會,便在空手道上抒發其鬱結。所以《空手道》有半自傳的色彩,可見他把自身的挫敗、修練的武藝、熱愛的攝影和真實世界的空手道師父都放進戲裡。透過平川真理的成長經歷,他要在一個追求勝利的競爭社會講一個「如何成為失敗者」的故事。真理的盲點是「輸唔起」,失敗的心理壓力使她扭曲了回憶,騙自已從來都不喜歡空手道,把責任卸到父親身上。陳強傳授予她的其實不只是空手道,還有面對失敗的心態。「面對失敗」有兩種:一是以成功為目標奮鬥,但事實上必然會遭受挫折,人要學習怎樣克服挫折而繼續前進;第二種,是明知有些事情必然會招致挫敗,卻選擇一頭栽進去,頭破血流也是求仁得仁。電影結局有一場想像的拳賽,真理被狠狠打敗,倒在血泊中,卻露出滿意的笑容,而擂台邊的陳強也滿足地淡出了,因為她已「學滿師」,終於懂得接納失敗,而非逃避。
然而更能體現出第二種「面對失敗」的其實是陳強。他要為「有勢力人士」當保鑣,因為他已坐過牢,很難找到體面的工作。後來到他決定要與老闆為敵,並與其他保鑣搏鬥之時,便等如選擇成為一個更徹底的失敗者,因為他將會再次坐牢並且連「撈偏門」的機會也失去了。這是杜汶澤本人的自況,他知道公開批評政府會影響其演藝事業,卻堅執如此,因為他認為那是「見義勇為」。陳強知道背叛老闆的下場,卻為了保護弱者而戰鬥,只因為記起了師父的教誨:「空手道精神是見義勇為而不是證明自己」。只可惜這角色戲份不多,描寫不夠深刻。
其實《空手道》講的是回憶:勿忘初衷,然而有些事情比勝利更重要。從自欺欺人到忠於自我,是成長的一步;為了比自我更重要的東西而自我犧牲,則是更進一步的理想了。
原載於《時代論壇》2017年11月26日
平川真理想憑藉荒廢已久的空手道證明自己並非他人口中的「廢人」;初執導筒的杜汶澤拍《空手道》也是源於一顆同樣不服輸的內心。電影在攝影、燈光、配樂、色調搭配、場景構圖等技術層面不可謂不講究,想在香港地完全還原東瀛風情很難,導演惟有盡力去做好:空手道訓練的道場、平川真理那堆滿雜物與垃圾的臥室、三位角色日常吃飯流連之地(一蘭、居酒屋),某些場景雖仍不免令人有尷尬和出戲的感覺,但與當下充斥香港影壇的大多數粗製濫造的作品相比,《空手道》有一種難能可貴的執著,而且作為老香港象徵的陳舊唐樓與漂洋過海,卻依然堅持傳統、專心一致的空手道精神之間似乎有著說不出口的默契,共同見證這片土生土長的彈丸之地在歷史的巨輪裡跌宕浮沉。
如果說早年遠渡香港的平川彰仍未褪去大和民族的嚴謹作風,那麼港日混血的平川真理則早已經入鄉隨俗,變成不折不扣的港女,以至於在和擔當電台DJ的情人因工作偶遇時她不得不重申自己的國籍,因為在被當地風俗民情同化的真理身上,觀眾已經找不到太多與她原初身分相吻合的表述。少女時代曾酷愛習武的她因為一場比賽的失敗放棄空手道,而空手道對於平川家的意義之重大決不僅僅只是一門強身健體的武術或運動,其中更寄託了平川家成員對故鄉的思念,以及不忘自己為日本人的身分符號。父女兩代人的隔閡,並由此引發真理對於半個「異鄉人」身分的焦慮(存在意義)及其如何與當前氣氛凝重的中港矛盾或早已移居外國的香港人形成對話和思考的空間。
然而,《空手道》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導演風格與敘事的極度不統一,杜汶澤在富有美感的畫面上表露無遺的「匠氣」搭載的劇本薄弱無力到令人咋舌,最後將近三十分鐘竟無話可談,卻反覆對「只要擊倒內心的敵人,你就不再需要另一個陳強」的心理活動作意識流的抒情表達,抽離劇情之後的畫面純粹淪為導演陶醉自溺的場所。從小欠缺母愛的平川真理和父親的心結、與啞狗、陳強亦師亦友的關係皆缺乏更深入的刻畫,Stephy、歐錦棠,甚至阿澤自己都很賣力,想演出那份生活的艱苦無奈、個人的反抗;與此同時,故作沉吟的流浪漢、守身如玉的按摩小妹,戲中不時出現的黑色幽默也是導演對活在香港每天要經歷的荒謬光景進行的二次創作,但失去沉穩的敘事與情感鋪墊,人物變成一個個只會空談勵志語錄的無魂軀殼,很難在觀眾心中產生共鳴。精心設計的場景與故事和角色的割裂令我長時間有種在看由一張張風景優美的照片拼貼成章的MV影像,但導演的本意卻是想好好講類似《百円之戀》式的敗犬復活記。
杜汶澤對空手道始終保留一份尊敬,在《空手道》裡以大量慢鏡和特寫,配合莊重的西洋古典音樂,一招一式極富美感。電影開頭日本演員同樣也是著名武師的倉田保昭於雜草叢生的荒郊耍拳,盡顯功架,黑白構圖頗有《姿三四郎》結尾迎風決鬥的影子。導演想拍出空手道的崇高質感,但使用過多慢鏡頭的直接後果就是令電影的動作場面徹底喪失行雲流水的表現力,變幻莫測的招式被死死定格在有限的圖畫之內,變得遲緩不前,對武術進行文藝式處理並不一定意味著要全部以慢動作的形式來表現,快慢結合,張弛有度方能完美最大限度展現空手道的力與美。
儘管《空手道》缺點不少,但有兩三個鏡頭我很欣賞,除了上面說到的倉田老師傅,還有導演以簡單的打邊爐橋段表現平川真理和父親關係不和,固定鏡頭處於與飯桌齊平的位置,獨自一人的真理突然接到情人的來電,飯還沒吃完,隨便應付父親幾句就匆忙出門,女兒離開後年邁的父親才踏著略為沉重的步伐坐在桌前準備吃飯,此時鏡頭慢慢往後拉,得不到排解的憂鬱和父親的孤獨感不脛而走。後段打贏比賽,回歸正常生活之後的真理第一次真正瞭解到父親生前的寂寞,同樣的機位擺設,只是這次真理不再坐在父親的對立面,看似日常的吃飯也成為父女倆人遲來的和解的標誌。
還有一場挺有意思的長鏡頭戲,真理為了奪回道場的擁有權,便和陳強以拳擊比賽作為約定,到了決勝之日,導演用不間斷的主觀鏡頭讓觀眾跟隨主角一行人登上拳館。歷經滄桑歲月的舊式大廈,樓下是老少咸宜的康樂文娛中心,但穿越狹窄昏暗的後樓梯,映入眼簾的是設施齊全的新天地,臥虎藏龍,訓練有素的拳手眼裡盡是對勝利的慾望,真理將要挑戰的並非什麼備受世人矚目的殿堂之戰,她要戰勝的只是過去反覆逃避的失敗回憶,既然是在比賽倒下,就得通過比賽再一次爬起來。雖然沒有翹首以盼的觀眾,沒有金光閃爍的榮譽,生命的意義卻因為如此處理變得格外珍貴。
「在艱彌厲,戰鬥到底」不僅是一句口號,更是一種永不言敗的信念,對平川真理、對空手道、對香港電影而言皆是如此,《空手道》可以有很多創作上的缺點,但永遠不能失掉那一口「氣」,姿三四郎憑藉那一口氣,得以清晨的初荷悟禪,明白柔道的真諦不在於贏,而是以仁義之心待人;平川真理亦因為內心那道不願服輸的氣,最終學會堅強地面對殘酷的人生。如何在面對預算、票房、口碑等艱苦的條件之下仍能秉持初心,嘗試表現出屬於自己的風格,這部電影給了我答案。
Stephy在《空手道》脱胎换骨般的自然演绎,除了可望在来年的金像影后五强占一席位之余,更让演员邓丽欣重新找回了“自己”的价值。
把房间打扫干净,把房门推开让阳光照进来,也释放自己的“心锁”,摔一跤没有什么了不起,关键是要再爬起来。
正如女主平井真理与仓田保昭那一场生死两茫茫的对话,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当你找到了,就不要轻言放弃。
《空手道》里,还有很多令港片迷会心一笑的小细节:厕所里的读物是卓韵芝的《谁有下次,谁没有下次》,公园里念诗的叔父是梁柏坚,还有电台里的靓声“音乐王子家俊”柳俊江……李端娴出手的风格化配乐更是出神入化,为电影加分。
我们一定会遇到比自己强大好多倍的对手,不要害怕,拿出勇气来面对吧。这样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有多厉害,而是有更多机会可以帮助别人,同时拯救自己。就像“在艰弥厉,战斗到底”的空手道,摊开掌心看似什么都没有,又什么都有了。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