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日本《朝日新闻》采访组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出品方: 后浪原作名: 負動産時代:マイナス価格となる家と土地
译者:
郎旭冉出版年: 2021-4
页数: 264
定价: 42.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18083008
文/墨花
1、
提起房子,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会两眼放光。
简简单单的两个字,背后承载着太多东西,它是一家人的居所,更是财富的象征,除了可以让我们抵抗通胀,还是实现财富快速增值甚至翻倍的资产。以及房子所在的地段和学区,意味着能享受到怎么样的医疗条件和教育资源。
同样是房子,在日本人的眼中,完全不同。甚至很多日本人视房子为“烫手山芋”,恨不得丢掉它。当我从《负动产时代》这本书中读到这一幕时,颇为惊讶,太不可想象了,日本人的烦恼真高级。
先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是日本《朝日新闻》采访组跑遍日本,采访众多日本国民,记录下的日本人与房子的真实状况。
房子本是不动产,可是在日本却是负动产,因为日本的老龄化严重,人口逐年减少,导致房价不但不升值,还贬值,而且贬值地厉害。贬值也就算了,日本的房子是私有财产,房子买下之后就属于日本国民所有了,但是得每年缴纳物业费和固定资产税。房价年年跌,物业费和固定资产税的费用却必须年年都交,还不是一笔小数目,导致日本国民持有的房产最终成了负动产。
这一点跟中国差别很大,在中国买房,一次性付清或者按揭贷款买房,房子的产权为70年,除了买房的钱,此后只需每年缴纳物业费,并不需要缴房产税。所以,过去十几年,中国的房价一路走高,投资买房的人绝大多数人稳赚不赔,资产翻倍甚至翻几倍。
2、
当然,日本楼市也曾有过辉煌,甚至比今天中国的楼市更加辉煌。
1985年,日本签订了广场协议,此后短短三年,日元快速升值,从250元兑换1美元升值到122日元兑换1美元。
日元的大幅升值,导致日本出口受阻,于是日本政府降低银行利率,大力发展内需,在这期间,日本房价迅速飙升,看到房价猛涨,日本国民纷纷跑去贷款买房,除了普通的住宅,还有别墅、公寓、土地等,都成为抢手货。
到了1990年,日本房价接近顶点,当时,日本六个大城市的房产市值,就能买下整个美国。在当时的日本,房子被认为是土地神话,是会永远涨下去的不动产。
但危险已经悄悄埋下,从来就不存在不会降价的物品,何况是一样全民追捧的物品。房价的一路飙涨,导致日本经济偏离实体,因此经济发展出现隐患。面对巨大的房地产泡沫,日本政府开始反思,迅速收紧信贷,上调利率。信贷可谓房地产的命根子,这样一来,房地产的热度一下子下降了。房价也随之下跌,日本国民的买房热情才降了温。
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因为在房价飙涨的那几年,许多日本国民已经倾其所有,还举债买下高房价的房子,在房地产下行期,要转手卖出就变得十分困难。
3、
房子卖不出去,物业费和固定资产税却要年年交。在日本,固定资产税的计算方法是房子估值的1.4%-2.1%。举个例子,一套估值1000万日元的房子,以1.4%为基础税费,那么每年至少需要交纳10.4万日元的固定资产税,十年就是104万日元。再加上每年的物业费,以及房屋修缮费等,房子就成为了日本国民的负担。
而且,日本社会还是个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多,前面说到过,日本的土地是私有的,买下房子之后就是私人财产了,那么房屋所有者去世之后,房屋是归属于继承者的。日本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老人去世,子女不想办理房屋继承手续,因为继承就意味着接手了一个烫手山芋,得每年支出费用。
但如果子女都不办理基础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就会导致这套房子的法定继承者越来越多,《负动产时代》这本书中写到,大公区是个繁华的地段,有一对老人姐弟住在破烂不堪的房子里,记者去走访时感到很纳闷,为何在繁华的地段,老人生活地如此拮据。
但老人不想多说,记者通过多方打听了解到,老人住所附近还有一处年代久远的房子,被空置了,而这对姐弟正是那处房产的继承者,但是却无法住进那个房子。原因是,这所房子的所有者在去世之后,子女一直没有办理继承手续,此后从子女到孙辈再到曾孙辈,继承者越来越多,甚至多达几十个。
这时候要解决房子给谁住,卖掉还是拆掉,就会比较麻烦了,因为需要同时经过这几十位继承者的同意。这也是这对姐弟未能入住的原因。
而另一方面,这处房子年代久远,房屋外墙已经有破损,而且处于市中心,阻挡了人行道。但因为没有办法让这么多人达成关于房子如何处置的统一意见,政府也拿这处老房子没办法。为了避免房子的瓦片随时都掉下来砸到过往的行人,日本政府还花了100万日元,用围栏将房屋拦了起来。
你看,这就是日本房地产的现状,看起来非常糟糕。年轻人不愿意继承房子,时间久了导致房子的法定继承者增加,内部无法达成一致意见,而政府也无法处置。甚至政府也不愿意处置,因为政府牵头处置就涉及到政府要纳税人的钱来处置,而政府的税收和开支十分有限。
4、
在日本,因为房子成了负动产,年轻人不愿意继承房产,对于老年人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心理负担。许多老人的晚年愿望就是赶紧处理掉房子,不想把这个麻烦留给自己的子女。因为这个需求十分庞大,就出现了中介公司,专门低价购入老人想转手的房子和土地。
《不动产时代》中讲到这样一个案例,一位老人在1991年买下了位于静冈县的一块约300平方米的别墅用地。当初买下这块土地是因为从这里可以望见富士山。年轻时的他是首都圈的工薪族,当时他身边有好多人一到假期就去郊外的别墅度假,这让他十分羡慕,于是买下地,渴望借此过上那样的生活,仿佛这是成功人士的身份象征。
不幸的是,他买房子时正处房价最顶峰时期,他花了1300万日元买的这块别墅用地,在此后一路下跌。到了2017年,这位老人终于卖掉了这块土地,售价仅为10万元,是当初买入价的1/130。因为他是通过中介公司才卖掉的这块土地,他还得向中介公司支付约21万的手续费和广告费。
这样一算,这位老人卖掉这块土地一分本金都没有收回,甚至还倒贴11万。尽管如此,但这位老人还是感觉松了一口气。因为他终于不再担心自己手上的这个负资产了,可以轻松享受晚年了。而如果他继续持有这块土地,不仅价格贬值,而且每年还需要缴纳4.6万日元的别墅用地管理费和7000元的固定资产税。
《负动产时代》中还有许多类似的案例,让人看了十分惊讶,又十分同情。
日本房地产从土地神话到负动产时代,整个过程也不过三四十年,前后的巨大落差,以及国民为此付出的惨痛代价,值得我们深思。
墨花:用读书精进人生,喜欢的记得关注我。
今天的日本就是明天的中国
破晓 评论 负动产时代 2023-01-27 21:31:42 山东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本书看似是在写日本的房地产灰暗的现实。但在一个中国大陆公民的严重,这本书很明显的在影射中国的现实。尽管作者在写作这本书的时候,可能根本就没有考虑过中国大陆的情况。
概括一下书的大体内容。
第1章 被抛弃的房屋和土地
(1)因为无法负担土地的物业费、管理费、固定资产税(欠缴的这些费用甚至比土地本身的价格还要高),还有55%的遗产继承税,大量土地和房产无人认领,无人继承。
(2)因为长期无人继承,随着直系继承人一代又一代的死去,一些房产的合法继承人的数量变得越来越多,让他们达成共识决定如何继承这处房产,是很困难的,但是拖得越久,候选继承人的数量变得越来越多,这些继承人达成共识就变得更加困难了。这样陷入了又一个死循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房子越来越难被人继承。更不要说,继承房子需要补交房子在未被继承这段时间欠下的物业费、管理费等费用。以至于有些土地,继承遗产不仅什么好处拿不到,还得倒贴钱。
第2章 度假公寓启示录
日本在泡沫经济时期(80-93年之间),滑雪成为了中产阶级身份的象征。大家争相前往滑雪度假圣地去旅游消费。伴随着这种社会需求,滑雪度假区附近兴建了大量度假屋。
(1)但是随着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经济不景气,人们前往滑雪景区消费的力度降低了很多。于是出现,度假屋闲置,租不出去的现象。租不出去,自然无法带来现金流
(2)滑雪不是一个日常需求,只有在假期,才有游客过来游玩。这意味着,在非假日期间,没有租客,无法获得租金收入
(3)度假屋因为位于景区,自然配套设备回比一般居民区奢华一些。比如会在公寓的公共空间配备,游泳池、健身房、娱乐设备,这些设施的维护成本较高。因此度假屋的物业费也比普通公寓高出很多。我们设想,度假屋租不出去,没有租金收入的情况下,还要付出高昂的物业费和房产税,如果你还是贷款买的房子,每个月还要还房贷。这样的度假屋,纯纯是个负资产啊。那价格能不跌吗?
第3章 长租陷阱
日本和中国一样,有许多租房族,那自然有很多的长租公寓。
(1)日本在减税等政策鼓励下,大面积的兴建长租公寓。但是随着青壮年人口减少,城市的租客变少,有13%(可能记错了)的房子被闲置,无法获得租金收入。
(2)在不动产中介向你推销长租公寓的时候,他们会承诺未来10年或几年,我保证你可以出租出去,和你签合同。很多人因此上当。公寓刚落成的时候,房子修葺一新,自然很多人愿意搬来住。但是随着房龄越来越大,房子老化的问题,租户倾向于去租赁新落成的房屋。那么你这个长租公寓可能很难租出去。此时地产公司为了兑现承诺,还得租出去,但是租金要下调60%,虽然还是租出去了,但是你收回来的租金就少了很多。下调后的租金都很难支付你房子每个月的贷款。
(3)基于上面两点,不动产的价格必然下跌。如果你是贷款买的房子,持有个七八年以后,你将长租公寓出手拿到的售款都不够还剩余贷款的。
日本人和中国人一样坑蒙拐骗,一样不少,就像是在描述今天的中国。这些地产中介和建筑商。这些地产商几乎清一色的都在搞骗术。
(大东建设)中国的企业销售部门也搞鸡汤式洗脑教育、压迫员工加班
——问:既然加固定资产税这样不好,那样不好,为什么日本政府不下调地产税,对于山林天野为啥不免征固定资产税务呢?反正这些土地也没人愿意继承,都是收不上税,为啥不直接免了,还能刺激人们投资土地
——答:其实作者后面解释了。和中国的税收制度类似,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税种,都是国税,一律上交给中央政府的。地方政府是拿不到这笔钱的。那地方政府靠什么养活自己,一是出售土地盖新的房子(日本土地私有,政府持有的土地有限,不像中国土地全部国有,政府可以依赖卖地获得巨额收入)。那该买、能卖的地都卖完了,去哪找收入呢?只能对先有的土地和房子收房产税和固定资产税。地方政府的正常运营,极度依赖固定资产税,如果降低房产税,地方政府的财政窟窿谁来填?这里要特别提示那些,地方政府,冗官冗员、贪污腐败、裙带关系特别严重的地区。你们的政府运行的成本更高,那这一部分成本转移到哪里去呢?当地人口流出,青壮年人口减少的地区,购房的需求没有那么强劲,那么政府想把地卖出去也没有地产商来开发,高额的卖地收入不见踪影。除非上级政府可以持续提供转移支付,否则必然是在当地征收较高的固定资产税来填这个窟窿。
下面说一下对于这本书的一些负面看法:
比较水,不是一本值得反复读的书。很多车轱辘话反复说,颠来倒去还是那几句。提供的细节信息很丰富,是一本值得来查阅的字典型书籍。书中的观点和逻辑非常简单,几句话就能说清楚。一篇公众号长文的量的东西,作者硬是拖成了一本十万字的小册子。从细节来说,非常详实。
这本书不适合买纸质版回家,因为你读过第一遍以后,写一遍浓缩精华的小短文以后,文中大多数观点和逻辑就已经能够被你抓住了,实在没有必要买回家。在微信读书上翻一遍,划划线就足够了。
读这本书的过程里,我想到了关于读书方法的一些思考:
如果读完一本书,没有留下自己的书评或者写一篇自己的文章。这本书算是白读了。那纯粹是成了看热闹。读书是写作的诱因,读书是为了寻找写作的灵感和素材,进而把本来就深藏内心的情绪、观点以一种更自然的方式引诱出来。如果你读完一本书,发现自己没有任何想法,没有任何感受,不想摘点自己认同的东西出来,不想攻击和反驳一下作者的观点,那么读这本书就没有起到学习的效用,而仅仅起到了娱乐的效用。
我觉得写读书笔记或者书评应该包括两部分
(1)需要概括、浓缩出书中几个自己喜欢的章节的段落大意。这样日后我不比翻整本书,直接来看这篇笔记就可以知道本书有什么精华东西可以引用。提高我日后检索和搜集论据的效率。换句话说,如果读过的书连谈资都变不成,那你读书还读个什么劲?
建议是阅读的过程中,随手记几个字,不要写完整的句子,否则影响于阅读的连贯性,破坏阅读体验,很气人的。读完一个章节或者一个部分以后,再写总结性的东西。如果你看完好几章再去做概括浓缩的话,前几节的内容可能已经忘了,做出来的笔记会遗漏很多重要的东西。
(2)从作者所讨论的这个问题延伸到和我息息相关的东西上去。比如这本书讲的是日本的房地产领域的现状。日本出现的这些情况的原因比如老龄化、少子化、青壮年人口数量锐减等等现象中国现在和未来是不是也会有?因为这些原因导致的投资房产无法回本、房价下跌的这一逻辑,从日本搬到中国是不是也成立?这里你都应该画个问号并进行讨论、猜想和梳理。因为只有书中的内容可以用来分析、解释甚至推论、猜想我们的生活,真本书读完才真正切实的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活。只有你从这本书看到了这些新鲜事、“热闹”、“八卦”,奇妙的“脑回路”开始和我们的生活建立起来了联系,你才切实感受到读这本书带来的价值,因为它可以解决你生活中问题。此时你才会爱上阅读,同时也更有动力继续花时间在阅读上
(3)将书中那些让人看了十分震惊、抓人眼球、眼前一亮、的一些细节、数据、例子、案例,记录一下。方便你日后写小论文时候,想不到一个恰好的例子的时候,你就直接来这篇笔记里面来查。但是我建议,这种笔记要慎重。如果你大惊小怪的,什么细节都记,真的很败兴,很增加阅读负担。尽量把这种例子在微信读书上划线标出即可。
同时写笔记的过程也是锻炼写作的重要途径。
最佳的记笔记的方式是,一边读,另一边在电脑上写自己灵光一现的想法
上面写的这三个记笔记的组成部分,适用于精读。并且是那种,你带着问题,抱着解答几个问题的目的去有筛选的阅读。而不是被书牵着鼻子走,跟着作者表达的顺序去阅读。是以搜集信息,撰写答案为导向的阅读。
我觉得90%以上的阅读属于泛读。泛读的话,我觉得应该这样做
(1)感兴趣的东西划线:随便看。有喜欢的细节和逻辑表述就微信读书上划线。以后希望找个这个东西就再回来看。
(2)有想法,忘了也没关系:有什么想法,如果特别冲动、有充沛的情绪想表达,不吐不快,可以写到豆瓣上。没有的特别强的冲动的话,就让这个想法过。如果以后写书评笔记的时候想的起来,那最好,想不起来,就算了。
(3)罗列想讲出的词语就是一篇书评:读完整本书,把想表达的词语堆上,不用写成完整的句子。情绪得到发泄(表达欲)了即可。留下一堆词汇来表达感受我觉得足够了。
(4)只要有特别冲动想表达什么东西的时候,才去学东西放进书评,否则别写。就算是内容的总结,我没有写冲动也别写。
跟房产泡沫关系不大,却可以教人买房避坑
小蓟·夏静好 评论 负动产时代 2023-01-26 10:59:14 上海如果想看房产泡沫破裂,炒房客破产的精神鸦片,这本书不是适合的书。确切地说,这本书是一本日本“内参”型的书,讲的是日本特色房地产市场特有的故事,建言日本政府,如何改善老人去世后房产无人继承导致的浪费。
这是一本关于日本那些没人要的房子的故事,但却并不是那种很多人梦想中的,满大街都是房子从而没人要,也不是说所有的房子都没人要,而是因为地段原因、各种政策原因和老龄化后老人对后事没有规划的原因,导致一些房子没有价值甚至变成资不抵债的资产,人人躲着。算起来,与中国的情况,其实没啥可比性。但读这本书还是有一定收获的,那就是,即将同样面临老龄化的中国,买房要注意避坑:旅游地产、荒山都不要买,偏远的地方不要碰,不熟悉的地方不要买,买房看邻居,邻居如果很多老人,尤其是独居老人的话,得小心。
总的来讲,我觉得这本书仍然讲的是那些不值钱的房子,而不是,房子都不值钱了,要注意“都”字。
比如说,要用这本书说明房子不值钱没人继承吧,里面其实每个具体个案都有原因:有的是地段太差确实没啥价值了;有的是老人有银行贷款,导致房子处理之后资不抵债,无人敢继承;有的是因为继承人太多,摆不平……这里面还有个关键是,这种老房子,拖的时间越长,房子便越老旧,欠缴的物业费税费也越多,最后的最后就只能资不抵债,在那里放着了。而政府只能对危房动手,如果房子有一屁股债,也没法用纳税人的钱去处理这些事情,就有了很多无人问津、被抛弃的房子。
这类的情况,其实仔细想想,在中国也不太容易发生,因为我们只有70年产权,70年之后,只要愿意,国家随时收回;另外,这一代即将成为老人的80后90后中丁克还不很多,而且都是独生子女,也不大会出现很多侄子侄女争产的情况,不太会出现继承人太多导致每个人价值太少,大家都懒得动的情况。
所以,总体上,感觉这本书只是在讲,大量孤寡老人在临死前没有处理好自己房子,导致各方都无法介入,陷入僵局的问题,并不能特别的说明日本的房子没人要了,白送的话,肯定一大把人想要的呀,而且,这本书之外,这些闲置房子的背后,是不是还有人无房可住,还有未被满足的居住需求?日本的人均住房面积是多少?这些情况,并没有讲清楚。
但总体上,这本书对于中国的意义,是提供了一份不错的避坑指南:
1,旅游地产不要碰;
2,原野荒山不要碰;
上面两条总结起来就是,不熟悉的地方的房子不要碰。
3,文中提到:“一些公寓的老年业主比较多,可能他们更希望维持现状”——真的是解释清楚了老年人对于物业费、房屋维修会比较敏感的原因。想起我从前在的一个小区,曾经很想物业费涨1块钱请某知名物业公司入驻,而且有很多先例,换个物业房价每平米能增加5000-10000块,但很多本地老人对涨这个1块钱物业费非常不满,完全说不通。当时觉得很不能理解,哪怕100平的房子,一个月多花100,一年多花1200,房价可是一下子涨了至少50万呀,够接近500年的物业费赠额了。然而,从老人的角度想想,他们的收入是固定的退休金,无法贷款,也就几乎不太会换房,房子住到死之后,如果没有子女,收益也与他们无关,只要目前物业的不便程度,不至于完全不能接受,那就可以将就,省钱,省下来的是自己的,而房产增值是别人的,跟自己无关。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买房看邻居,尽量买对年轻人有点吸引力的房子,确实很重要。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