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对鸡汤的需求从未断绝过,只是口味从甜变作了辣。
一. 现实题材何以共鸣?
近年来,国产电影愈发注重对现实题材的探索,《鹦鹉杀》《孤注一掷》《消失的她》《我本是高山》等电影频频登上热搜。但奇怪的是,同为现实题材,为什么上述电影无法像《我不是药神》那样受欢迎?除开影迷圈确实存在的一部分国产黑粉的原因,单就电影而论,一个原因在于现实题材、当下社会问题不仅具有引发网友共鸣的好处,还存在会被网友称为“蹭热度”的嫌疑,大部分创作者只关注到此类题材的优势,却忽略了它们的风险。
其次,电影在风格形式上的差异也会带给观众迥然不同的观赏体验。
举例而言,2017年《银翼杀手2049》在国内上映后,不仅票房惨淡,口碑也不尽人意。业内人士分析这一现象时抛出一个问题“文艺片也很无聊,为什么文艺片没人吐槽闷呢?”,然后又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解答:当观众知道自己看的是文艺片时,就做好了看一部闷片的心理准备,电影闷是情理之中,电影不闷那就是意外惊喜。而《银翼杀手》光是这个酷炫的标题就容易让人误以为是一部爆米花爽片,宣传时又极力将电影中为数不多的打斗画面都塞进预告片,给观众信息误导,当观众带着看商业片的愉快心情走进电影院,一看是个闷片,立刻就大失所望。《地球最后的夜晚》也是相同情况。
《孤注一掷》《消失的她》《我本是高山》等作品虽然也获得了一部分掌声,但也不乏批评和贬低。这些电影都是以严肃的风格去呈现现实,观众自然就以高标准的心态去检测该影片是否合格。看过之后,一旦电影对现实的呈现方式与观众对现实的理解有所差异,便又会引发争议。甚至有的观众还没看正片,光听剧情简介心里可能就在“呵呵,又是个蹭热度的”。譬如《我本是高山》仅仅只是给一个跑龙套的性转,给主角加了点思念亡夫的戏份,就足够骂上热搜。
相比之下,《年会不能停!》也好,《我不是药神》也罢,两部电影最初都是以喜剧形式进行宣传,影片的表现风格也多为轻松愉快。尤其是《年会不能停!》,片名起得就毫无B格,全然是一个大众喜剧的常见标题,还带个感叹号,带给观众的预期印象就是轻松搞笑,观众不会对此类电影有太高要求,只要能解闷就足以。因此本片中光速升职、年会唱骂人歌等不切实际的情节如果放在一部风格严肃的电影里必定被喷,但因为是喜剧的定位,非但不会引发反感,反而提升了娱乐性。《年会不能停!》在讲好故事,带给观众欢声笑语的基础上高屋建瓴,时不时抛出个讽刺现实的笑点,这又间接升华了影片的格调,使电影不再是一部单纯通过搞笑取悦观众的爆米花,而是有着批判意义的艺术品。
如今不少网友都有这么一个癖好:在看似平常的剧情里寻找深沉的解读方式。典型的例子就是《葫芦兄弟》,每次在抖音上刷到这部动画片,视频解说或评论区总会带有“小时候没发觉,原来这部动画里暗藏着那么深刻的隐喻”。
此外,还有像《西虹市首富》这部电影,沈腾的业余球队和艾伦的专业球队打比赛,艾伦队放出豪言要进两位数,而沈腾队自知实力不如专业球队,便要坚守底线,不让艾伦队进两位数。最终沈腾队经过一番努力,虽然总分不如艾伦队,但起码没让人家进两位数。于是沈腾队因为实现了目标而兴高采烈,艾伦队则哭丧着脸。电影明显是在表达虽败犹荣的道理,顺带通过二者的反差体现幽默。然而看到此情形时,弹幕上依然有人解读成“这是在讽刺国足破罐破摔,输了也无所谓”。
为何观众会频频出现“想太多”的情况?除了跟节奏外,还有一个原因是这样的解读方式会显得自己很有才,从而使内心充满优越感。《年会不能停!》这部电影就满足了观众这种心理需求,以讽刺现实为笑点,这就比许多喜剧通过卖傻降智的方式逗人笑要高级。当观众从笑点中感受到卖傻降智时,会觉得尬;当观众从笑点中感受到讽刺手法时,会觉得B格好高。
如果把电影比作紫藤花,那么喜剧就是它的花藤,而现实题材则是支撑花藤的架子。导演能够分清主次,少一点严肃和说教,先把故事讲好,先让观众沉浸于娱乐,至于说教仅仅只是在高潮或低谷时作为调味品,点到即止。
二. 青年导演的风格特征
当人人都喜欢怀旧,那么怀旧就成为了潮流。电影《年会不能停!》以上世纪的大工厂为开头,不由得让人想起2021年的《你好,李焕英》、2015年的《夏洛特烦恼》等片,俱是以上世纪为背景,调动人们的情怀,呈现出怀旧的审美风格。不仅电影,如今许多餐厅都有怀旧主题的装潢和菜肴,影楼的怀旧复古风也受到市场的广泛追求,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也都有着怀旧主题的音乐、短视频,当怀旧党形成一定基数,酿造出一股怀旧的热潮时,使用怀旧元素拍电影便不再是为了怀旧,其本质是时尚,是赶潮流,是为抓住当下人群的喜好。
本片的主创董润年、大鹏都是新生代编导中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新生代导演往往有这么两大特点,其一是关注都市边缘人的生活,将网络热梗和当下社会现象相互结合。如韩延导演,倪大红主演的影片《我爱你!》,以老年人的黄昏恋为背景,取材上结合社会实际,而在表现手法上大量运用网络热梗、流行语来为电影增色添彩。
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接地气,适应年轻观众的口味,同时也是由于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年代特色不好考究,只能做个大概,也就是打造年轻人以为的老年生活,或者说就像烤肉味的薯片不是烤肉,制片方虽然推出的是个老年味的电影,但其受众依然是年轻群体。当然,过度使用流行元素肯定不符合老人家的习惯,于是电影《我爱你!》当中,每当老演员要说出网络流行语时,都会先来一句“就像网上说的”“就像年轻人常说的”,讲完这些后再把流行语说出来。可现实中,谁会在说流行语之前还来这么些个前缀呢?
《年会不能停!》这部电影与大部分新生代青年导演的作品一样,聚焦于小人物在大城市的生活,再通过个体的际遇反映当下的社会环境。由于本片主要的时间背景设置在疫情前,人物则为大型企业的年轻上班族,因而大量的网络热梗如“解决不了问题,那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分析特殊案例,就是把案例中的特殊性分析出来”“年轻人整顿职场”等都能直接了当,自然而来地融入进来。可以对都市边缘人的心境、所处的环境能起到充分的渲染效果,突出主题,还不必在每次玩梗前都特地来一句“就像网上说的”。
新生代青年导演的第二个特点是注重音乐——尤其是摇滚乐——的使用。记得十年前,《小时代》上映后,虽然电影争议不断,但它的歌曲却大受欢迎,很少被黑。印象中,《年会不能停!》的主演大鹏对音乐就有着极高的热情,2015年大鹏自导自演的处女作《煎饼侠》高潮低谷便运用了大量音乐,而在2017年《缝纫机乐队》这部电影中,音乐更是贯穿了始末。到了2023年的《保你平安》《热烈》等片,音乐仍是与剧情息息相关。在《年会不能停!》这部电影里,如《super star》等许多经典音乐,不仅调动了特定年代的观众的情怀,起到怀旧的审美效果,同时还借助歌词表现人物的内心情绪。到了影片第三幕,如若想向董事长告状,现实中直接拿话筒控诉就行,谁会又唱又跳?但电影安排演员以唱跳的形式,抒发对企业的不满,控诉管理层的种种陋习,不仅在艺术层面上起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显得有趣、不直白,更是进一步体现出一群平时谨言慎行的员工,此刻已经“不顾形象”“豁出去了”“不管结果如何,只想展现真实自我”的心态。2006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剧本奖的《阳光小美女》结尾也是登上舞台只管尽情唱跳,展现自我,不在乎后果如何,二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电影《年会不能停!》作为一部职场喜剧,不仅取材于职场,在表现形式上亦有职场风格。如许多新角色登场时,会伴随一张名片卡,对该角色进行介绍;再如主角胡建林每次升职,电影都会给出一个金字塔的背景,再将胡建林的头像挪到上一阶层。表现形式颇有职工拿着PPT介绍项目的味道。
此外,金字塔这个形象又有着阶级的隐喻,不仅形容一个角色在企业的职位,更是表达上层阶级对基层的压迫。片中的胡建林因流程错误而被调到一个高级岗位上,但因为众人都误以为他是董事长的亲戚,从而将胡建林与金字塔顶端的董事长拴上线,员工们潜意识里便会有一种讨好胡建林,便是讨好董事长的错觉。(顺带一提,这位董事长可真是典型的又老套又招人喜欢的工具人)
这不由得让笔者想起自己大学刚毕业时,去市某局看望表伯。原本只是一次顺路探亲,但有趣的事情发生了:中午表伯留我在单位食堂用餐。他是局长,比较忙,把我带到食堂后他就回办公室去了。食堂的工作人员们倒是很殷勤地招待我,像迎接皇子一样,时不时给我端来小菜、水果,即便是吃完饭后我准备把盘子端到洗碗池,食堂阿姨们都抢着叫我把盘子给她们,不让我亲自端去洗碗池。我自然知道,这是通过讨好我来拍我伯伯的马屁。
电影中胡建林在什么都不会的情况下还能不断升职,颇有爽文男主逆天改命、光速升级的味道,从创作手法上,我们可以看出董润年娴熟地掌握了网络爽文、短剧之所以吸引人的点;从故事内容上,又能感受到中国式的人情世故。
此外,影片在主线故事结束后,又花了少量时间交代年会过后各个角色获得何种待遇,这点又与《奇迹:笨小孩》等新生代影片很像。本片不是什么系列IP,却依然在结尾留下彩蛋,也是考虑到许多年轻观众的爱好(譬如我女朋友,每次看彩蛋比看正片更有兴趣)。
怀旧、音乐、都市边缘人、彩蛋、爽文……一个看似土气的题材,却呈现出时尚的艺术风格。
三. 情绪价值
2022年,笔者参加一场网络作协与传统作协的交流会。会上一位网文作家分享了他的经验:“写网络小说,一定要有仇必报,千万不要出现圣母,那会很招读者反感。”
在生活中我们提倡相互体谅,喜欢和宽宏大度的人交朋友,但在网络上,网友总是以发泄戾气为精神常态。许多网络平台,网友分享自己把谁痛骂了一顿的事情时往往显得很酷很自豪;某些年轻人投诉单位领导的新闻也总是充满褒赞,网友们常常留下“期盼00后整顿职场”的言语;而那些教人学习职场礼仪、人情世故的视频往往会遭到网友的口诛笔伐。“领导夹菜我转桌,领导拿麦我切歌”原本是调侃一个人没情商的梗,反而成了许多网友的内心憧憬。
“不服就干”是许多网友在网上所倡导的主张,每每有人在网上寻求帮助,哭诉生活中遇到不好相处的人的刁难时,网友的建议基本都是劝人家去怼、去撕,不服就干,生死看淡。
不过,网友们会在网上这么教人,现实中他们就未必这么头铁了,求助者的困难放到网友头上,网友也一样会为了顾全人情世故而压抑本性。网友们之所以在网上教别人睚眦必报,与其说是为了帮助对方,倒不如说是是把自己内心渴望却又不敢实施的理想寄托给他人。毕竟自己“不服就干”前还得顾虑后果,而教别人这么干时,压根不会在乎他们的生死后果。
虽然“心灵鸡汤”早几年就成了贬义词,但网友对鸡汤的需求从来没断绝过,只是把口味从甜换做了辣。
解压、解气,这是许多网友期盼的情绪价值。《年会不能停!》通过一场尽情放肆的晚会,通过在大庭广众上怒斥领导、宣泄不满的方式,给观众带来极大的情绪共鸣,解了观众的压,解了观众的气,使观众感到无比痛快。而这种痛快恰恰是电影所带来的娱乐性之一,也是电影与观众建立的桥梁,能够迅速拉近观众与创作者的距离,对影片产生好的体验感。
共鸣性加强了体验感,讽刺手法又加强了格调立意,当二者结合时,便会给电影带来极高的人气。
四. 温馨提示
电影只是电影。
看完了,解气了,爽够了,第二天还是要老老实实回公司上班。你可以像电影里的主角们那样又唱又跳的讽刺领导,但得先考虑一下自己有没有他们这么好的运气,可以在骂完人后获得升职加薪的好结局。
——完——
4612字
妥帖的白客,悬浮的庄达菲
风蚀蘑菇 评论 年会不能停! 2024-01-24 00:55:14 已编辑 云南
我可能是世上最晚才看《年会不能停》的人了。关于它的优点和缺憾都早有耳闻,看下来也确实很喜欢。
前半部是《百万英镑》,错位带来的一系列笑料。后半部是三打工人掀桌大闹公司,夹带职场斗争、社畜笑料、恰到好处的鸡汤与鸡血。写得很工整,但在此地喜剧市场属于难得的接地气、讲真心话。
大鹏和白客都极贴合角色,大鹏是经典的淳朴憨厚小人物,一本正经干傻事,“拙”得又蠢又好笑,最后显现正义本色上价值,前辈范伟、黄渤都是这个路数。
白客太妙了,谄媚的笑容、背锅时的任劳任怨、偷偷与董事长合影、掀桌了还不忘在签到板上签名、问能不能等年会抽完奖再告、表演时拿手机看歌词……鸡贼、窝囊、靠谱的完美融合。看完理解为什么大家都在发白客疯了,这就是天选beta啊!恰到好处的性缩力让人心动!
副组长的“副”字非常妙,混到这个岁数了才k8,刚好够到k8-k10中层休息区。手中有一点点小权,在外看也是个风光的中层小领导,但宫斗大战起来又屁都不是的背锅大王。
尽管整天唯唯诺诺,但本色是善良的,看到潘妮被大老板性骚扰了会下意识去帮解围,自己不会喝酒也帮挡酒。胡师傅是市井的、有小人物智慧的,反应很快借着训斥让潘妮赶紧走,比起马杰的“愣”更有多年底层里摸爬滚打的圆滑。
真正三次元走进打工人心里的,绝不是什么为了引起你注意反复让你改汇报的霸总,而是大老板责问下来时帮部门顶住压力的总监,发生冲突时护着自己下属的组长,搞不定工作头秃时总能帮你抗住解决问题的同事……即使是普通人也会在某个瞬间闪耀着帅气的光芒。
在自己职权范围内尽可能善良正直,大家都不容易时还愿意拉别人一把,再加上工作靠谱情绪稳定,马杰之于白客,就像高桥一生凭借《民王》里的配角小秘书爆火一样,是全球通用的社畜高光模板了。
白客未必在戏里表现出了那么多,但他从《报告老板》就开始的社畜属性,一直强化到《年会》爆发。马杰整齐的西装、细边框眼镜、一丝不苟的深蓝色工牌,仿佛世界毁灭了还忐忑请示“请问今天漏打卡了需要补卡申请吗?”光站在那里就足够贴合人设,让人笑中带泪代入了。
与大鹏、白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庄达菲。在一部主旨是“打工人掀桌反抗不公”的片子里,顶级资源咖“三里屯三姐妹”庄姐出演,这件事本身就很讽刺了。
初识庄姐是在《我们民谣2022》,那个号称民谣版乐夏的综艺上。在一众咖位和实力都堪称神仙打架的民谣圈大咖里,突兀地出现一个没有代表作、观众不认识、歌唱得也一般般的庄女士,赖场似的赖了好几期,问就是有灵气有天赋,前辈们人见人爱:)观众疑惑与讨厌程度堪比《披哥3》前期里皇族骑脸的马伯骞。
后面得知了“三里屯三姐妹”的背景,被她的好姐妹李庚希在《雪中悍刀行》《隐秘的角落》狠狠伤害过,看到《年会》里这个近乎量身打造的人设,差点笑出声:
不会演戏?咱们人设就是怼天怼地、理想主义,木楞点也没关系!没有高光无法吸粉?年会段落特地来段吉他solo,片尾曲个人弹唱直拍,是爱音乐的才女小姐姐一枚呀~
为了避免有人说我爱男厌女、踩一捧一,我先说明,我针对的只是演技差还硬塞进来的玩票富二代,而非女演员们。
《年会》这个本子里,三人组人设拆解下来分别是:工人-接地气小人物,组长-窝囊社畜,外包-能力强吐槽役。除了高级钳工需要是男性外,组长、外包都是可男可女的(感谢现代生产力)。如果要翻拍的话,改个纺织厂背景拍个全女版,或者把庄姐换成全男版也完全没问题。
从剧作角度说,工人、组长已经是“怪人与直人”了,外包这个角色删掉也不影响。潘妮的出现就很像某个甲方说“我们需要加入一个年轻美女才能吸引观众”,某个资本说“我需要塞个自己人进来才投资”,某个高层说“需要有个输出正能量鸡汤的过审工具人”,于是编剧就大手一挥,加了这么个“可以但没必要”的角色。
如果硬是要有一个外包来代表公司百态,那个人也不该是庄姐呈现的那样,潘妮出场时的旁白一句“理想主义”把观众带跑偏了。
实际上作为一个工作了五六年一直转不了正的底层外包,更有可能是此前一直是背地里吐槽役,后来发现大裁员将至彻底转正无望,于是破罐子破摔不装了。“我能力强有恃无恐,就拿着你们这点钱,去哪儿不是干,有本事你开除我。”
要说理想主义,本片谁又不是呢?胡师傅最后为了厂里的兄弟姐妹放弃了年薪百万,马杰背了两次“仰天大笑出门去”,肯定在心里演练过无数次辞职爽文但最终没有勇气只是想想。
重点是要理解到,潘妮敢怼天怼地是“能力强但一直转不了正所以怨气大”,而不是“我理想主义所以你们都要让着我”,后者可太遭观众讨厌了。
就像赫蕾说的,“演员要二度创作,可以有烂戏,但烂不到你你才是好演员。”王迅演的庄正直,人设够差吧?而调工作是为了孩子上学的设定是王迅自己想的,庄正直人品烂但动机是非常现实的,观众也能理解到这个人物的复杂性。
白客的细节也在开头说过,马上要去年会砸锅了,也要跑到签到板上签个名;董事长来了,悄悄自拍合影一张;拍年会戏跳舞累到吸氧,就想到用上台看手机歌词这招,避开跳舞也贴合了角色。很多东西是剧本上没有的,有脑子、有生活的演员会自己观察思考,自己增加小动作、小细节使角色鲜活起来。
庄姐作为没吃过苦的二代,不理解人性,对角色的统合能力也差,再木着脸直给,太要命了。观众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多年外包没被生活蹉跎还理想主义,为什么好不容易转正又说辞就辞,胡师傅开头就在铺垫爱唱歌,潘妮完全没铺垫就去参加唱歌比赛了。全片所有人的动机都很真实,到庄姐这里就骤然悬浮起来。
脑补下,假如换演员拍《年会》全女版,贾玲演啥也不懂但亲和善良的纺织厂工人,周雨彤演处处受气的中层组长(《爱情而已》里的社畜女主非常到位,周姐是真有上过班的“班味”),史策或者钟楚曦演能力大脾气也大的底层外包,整个故事也完全成立。
假如拍个全男版呢?大鹏白客不用动,外包同样可以从《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里找,一个能力强的无情吐槽役,不用很帅只要看着像上过班、有喜感,选择范围还是很大的。
平行世界里换人的《年会》有多好,想想就觉得可惜。但也能理解,任何一个项目,都是无数妥协与权衡利弊的结果。大公司都避免不了“董事长是好的,大家一起包饺砸”,又何况一部小小的喜剧电影呢。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