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 艾曼纽·阿尔桑 / 奥黛丽·迪万 / 丽贝卡·兹罗托斯基
主演: 诺米·梅兰特 / 福田知盛 / 杰米·坎贝尔·鲍尔 / 黄恰恰 / 黄秋生 / 更多...
类型: 剧情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美国
语言: 法语 / 英语 / 粤语
上映日期: 2024-09-20(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 / 2024-09-25(法国)
片长: 107分钟
又名: 艾曼纽2024(台)
故事简介:
圣塞巴斯安电影节参展影片,1974年大热电影的翻拍版本。电影讲述艾曼纽远趁香港担任豪华酒店评估师,在酒店里经历了与他人的三人行、与应召女郎的交流等多样的性接触,却始终未寻得满足。与此同时她对神秘客人基的追求也遭遇麻烦不断,甚至还卷入了酒店内部纠葛之中。
观者吐槽中:
导演奥黛丽·迪万在22年凭借《正发生》获威尼斯金狮奖,此次翻拍《艾曼纽》旨在从女权主义视角重塑情色题材,展现现代女性的性解放与欲望追求。然而与之前《燃烧女子的肖像》相比,后者细腻地刻画了女性之间情感与欲望的微妙交织,从眼神、肢体语言到情感的暗流涌动,都展现出女性情感世界的丰富层次与深度。而本片虽将女主角置于豪华酒店这一充满诱惑与欲望流动的空间,却未能深挖其内心的欲望根源与挣扎。她在各种性接触中的游离与冷漠,使观者难以感受到其对性解放的真正追求,更多像是一场形式上的表演,主题在表面的喧嚣中迷失了方向,未能像74年版本那样对女性身体自主权的探讨产生强烈的社会共鸣与深度思考。
在叙事风格上电影拖沓且缺乏连贯性,让观者在观影过程中渐生疲惫与困惑,难以沉浸于故事之中。例如,艾曼纽与酒店经理玛戈之间的职场纠葛,本可作为丰富故事层次的支线,却在冗长的铺垫后毫无高潮与转折地草草收场,沦为叙事的冗余部分。
令人失望的是,福田知盛和杰米·坎贝尔·鲍尔等演员也未能在有限的角色空间中出彩,角色形象扁平,台词念白生硬,无法让观者感受到角色的生命力与复杂性,与《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中演员们通过精彩的表演塑造出的奇幻魔法世界中的鲜活人物形成鲜明对比,在表演的深度与感染力上存在较大差距。
或许只有那些对电影艺术的多元尝试抱有宽容态度,愿意从失败案例中分析电影创作要素的电影专业研究者或爱好者,能从这部电影中找到一些可供剖析与反思的价值。
今天的东京电影节,是本片的亚洲首映。映后导演奥黛丽·迪万与日本作家汤山玲子举行了对谈。
官方YOUTUBE账号上传了视频,日英即时翻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u_qcDUVF8k&list=PLIgCE9eB-bqGmkdirKxv3jNJ_cAYPbQ7v&index=6
下面是对谈中导演说到她自己的几个理解,供大家观影时参考。
1.男主KEI,根据导演的理解,他其实是女主幻想出来的一个形象,并不真实存在,女主通过跟他的对话交流,到最后放开了直面自己的欲望。
2.对于为何选择高档酒店作为故事背景,导演表示她想表现新殖民主义的现在,它今时今日依然通过在当地开店,雇佣当地人为殖民者服务而继续存在,片中女二(当地人)在酒店内做皮肉生意,明明不被酒店规章允许但却被所有人默认存在,也是为了表达当地人用身体来给有钱人取乐的事实。
3.导演表示当下个人主义强势,男女之间爱和做的机会都变少了,但通过这个电影她还是想鼓励人们多与他人交流,连结。
=============================================
新殖民主义那个还是挺有感的,比如片中台风天,高档酒店地下进水,下一幕就是成群结队的当地维修工人进入现场维修排水,其中虽然有工人之间表示难办束手无策的对话(粤语),但并没有配任何的字幕(=不懂粤语的话,看的时候观众根本不知道他们在说啥),而只有酒店管理人不断地用英文催促“赶紧给我修好!”。另外片中的粤语对白,虽然出现的不太多,但都是没有配字幕的。
结合新殖民主义来看,应该是想表达当地人说的话根本不重要吧。而且把故事地点设定在香港,这样说来,气质也是非常符合了。
关于导演想表达个人主义下多与他人连结交流这点,再理一遍的话, (我觉得) 大概是片中女主开始是DIY(=现下流行的个人主义),同时被KEI吸引探寻着他(=她的幻想),到最后她为了找KEI而离开了高档酒店(=她一直以来的舒适区),结尾KEI和她来到一个新的地方,最后她与一个真实的男性(而不是KEI=幻想)结合。

片中台风天酒店停电那天,女主看到KEI要走,挽留他说这么大雨根本打不到车的。
但KEI说“不,我要离开这里。你也早点离开这里吧。”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