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件暴露年龄的事。90年代那会儿,各地电视台引进了很多国外的剧集和电影,《霹雳游侠》、《机械战警》、《霹雳五号》、《忍者小英雄》等,全是我那个时候在电视上看的。本片的前作《龙威小子》也是那个时候引进到国内的:讲述一位日本老年武术师傅,带着美国小男孩训练武术,最终在擂台上凭武术打败反派获得胜利。现在回头看,那是一部画质糊、配音土、表演生硬、剧情简单的作品,但在当年,东西方结合的题材足够新鲜,让人眼前一亮。可时隔三十年,《融合之道》却仍旧披着电视电影的壳子回来,不是“复古”,而是“落伍”。
本片的整体质感,夸张点说是“粗制滥造”都不为过:场景没布光、镜头没设计、表情僵、台词硬。你几乎能听见导演在片场喊一句“卡!这样就行了!”在今天这个就连网大都开始追求长镜头、无人机运镜、精致光效的时代,《融合之道》的视觉语言仿佛停留在上世纪。
剧情更是一眼望穿的模板:标准少年成长故事,剧情里只有“武术学生训练老拳击手回归拳台”这一设定还有点意思,却很快被剧情拉回套路轨道。我甚至感觉可以提前猜到每个角色接下来会说什么、做什么。人物全员脸谱化,从一出场就知道他们是谁:功成身退的老师父,是男主的精神支柱;严厉但终究心软的男主母亲,是亲情担当;工具人好兄弟,是男主的搭档;邻家女孩型女主,负责青少年爱情元素;壮汉女主爸爸,负责衬托男主的能力;女主的前男友,负责扮演愤怒没脑子的反派;回归的前作男主,负责充当怀旧功能。剧本不打算给他们更丰富的剧情,导演也没想多打磨演员们的表演,于是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片中成龙的出场,他的动作戏少得几乎可以忽略,基本只是个文化象征。片方请他回归,不是为了让他真正在剧情或动作上发力,而是给这部中美合拍的功夫片盖一个“国际认证”的章。毕竟在很多外国观众心中,成龙仍是“东方动作片”的代言人。电影上映前我问过几个国外朋友,他们对本片最期待的也是“成龙终于回来了”,哪怕他们根本不知道成龙这些年都拍了些什么、票房口碑如何。可惜的是,在国内,成龙早已不再是票房保障,近年来的主演作品一部比一部冷。上一部有印象的片子还是2017年的《英伦对决》,也是合拍片,再早的作品就得追溯到2015年的《天降雄狮》了。
说到底,《融合之道》真正想打动的,是那些还愿意在异国影院里看到成龙招式就说一句“他还是那个成龙”的海外观众,而不是我们。
这部电影剧情讲的是“武术与空手道的融合”,但其实它更像一套太极拳,慢、轻、空,拳拳不到肉,甚至不到皮。它试图打复古牌,结果只有廉价;试图打情怀牌,国内早已不吃这一套;试图打文化牌,却连招式都没使出来。至于“融合”,我看是一拳打空。
5分给还算完整的故事架构,1分留给成龙情怀。满分10分,我给6分。看完之后,我只想说:不如看一遍1984年的《龙威小子》,起码不花钱。
功夫梦融合之道:炒冷饭也要认真点啊喂!
万靖游 评论 功夫梦:融合之道 2025-06-26 21:38:21 已编辑 上海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今天我去电影院看了《功夫梦融合之道》,首先给出结论:除非你是1984版《龙威小子》的粉丝,否则你就不用去电影院看这部电影了。
你甚至在流媒体上也不用完整地看完,就看男主在小巷里那段2分钟左右的打斗就行了。那段打斗,我感觉像成龙团队设计的,还挺有成龙当年那种风格。
至于其他的场面,甚至成龙自己参演的部分,你完全不需要花时间去看,因为太平庸了,你还不如去看之前2013版的《功夫梦》。
首先,看这部电影,你需要知道1984年那部《龙威小子》和《功夫梦》之间的关系。但由于我不推荐这部电影,所以也懒得费口舌去解释它们到底有什么样的渊源。
《龙威小子》在美国,就如同老西游记在中国大陆的地位
我出电影院时非常惊讶。虽然我是看了一个下午1:40的场次,但我出电影院的时候才发现已经是3点多了,整个电影大概就一个半小时。你可能会觉得,一个半小时对于动作片来说已经足够了,但事实上,它的打戏也不多。
作为动作片,它的打戏太少了;而作为剧情片,它的故事又太少。可以说,打戏少,剧情少,整体的内容非常空洞。虽然有些场外消息说导演和制片方索尼有不合,所以删了大约30分钟的内容。不过,我觉得加30分钟也未必能拯救这部电影,但是我姑且因为这些“场外因素”暂时不喷导演对剧情糟糕的把控了。
最让我失望的是,这部电影完全没有结合1984版《龙威小子》甚至《功夫梦》的任何优点。反而是取其糟粕,一点好的都没有吸收,简直就是“要啥没啥”。
你要硬说它有点看头,除了我提到的那两分钟打戏算是勉强能看,还有一点比较有意思的是,这次男主变成了教老外功夫。以往男主一般是学生角色,这次转为老师,稍微有点新意,但剩下的部分简直就是老土,很难想象都2025年还和40年前玩同一套东西。
成龙的部分其实没有太多值得讨论的。他并不是制片人,来演戏也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因为这个剧本本身也没什么深度,所以他也没什么发挥空间,相比之下,十多年的《功夫梦》还有一些表演上的亮点。
我只去电影院看过一次《功夫梦》,但我至今仍然对韩师父砸车的一段表演有印象
我对这部电影最大的失望是,它号称融合功夫和空手道,但全程对于两者的表现,你换成任何武术元素都可以。功夫的特色是什么?空手道的特色是什么?男主为什么需要融入空手道技术才能打败对手?编剧没有任何解答,可见其对武术的理解的粗浅。
韩师傅你这个学校竟然教这种东西,你这拆尼斯功夫不正宗啊
甚至说男主的“飞龙踢”,其实根本既不是功夫也不是空手道,它更像是跆拳道的特技(tricking),就是那种花里胡哨的空中转圈动作。先做个垫步,再做个毽子,然后做一个720度的旋转踢。这些动作都是舞台表演技术,和真正的功夫一点关系都没有。
作为一个练空手道的人,我觉得能吐槽的点简直是一抓一大把。比方说初代《龙威小子》中的拉尔夫·马基奥,他做的后屈立万字受也是做得相当走形,这让我很怀疑他是否真正练过空手道。反正这部电影就很难评价,感觉我在浪费宝贵时间去吐槽它。
总之这次的《功夫梦融合之道》,对功夫的探讨就是非常表面化,作为同类型题材,远不如《雄狮少年2》。
此外,贾德·史密斯的功夫比王威高三四层楼的水平。王威做一些稍微复杂的动作都只能用替身。如果他做不出来这些花里胡哨的动作,那为什么要设计这些动作呢?而且这些动作又不是传统武术,所以这片从设计理念上就很怪。
总之从各个层面上来看,这部电影是个灾难。
易拼凑 难相容
梦里诗书 评论 功夫梦:融合之道 2025-06-09 10:41:34 已编辑 湖北
文/梦里诗书
好莱坞功夫片的老带新之作,《功夫梦:融合之道》虽然请来了成龙和拉尔夫·马基奥,但却并没能在这部电影里带出新的青年演员王班,其所做的更像是一个有钱人家请了名师来陪自己的孩子玩,从乏善可陈的故事,到对功夫肤浅刻板的印象,好莱坞流水线上生产的套路摸板剧情,只是将功夫变成了一场过家家般游戏。
看《融合之道》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尴尬,电影内核所想做的是去打破偏见,但这部电影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偏见本偏。影片开场以中国少年李峰移居纽约的生活片段展开,试图营造东西方文化冲突的张力,但这些所谓的文化冲突都是电影自己臆想出来的,它没有源于生活的细节,更没有塑造出真正打动人心的角色,这种所谓的融合就仿若将将唐人街红灯笼与自由女神像的粗暴并置在一起,看似做出了融合,实则还是在各说各话。
在这种刻板印象之外,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既不是成龙,也不是拉尔夫·马基奥,电影浪费了过半的时间在李峰披萨店的铺垫中,但这些剧情在这部电影里其实显得格格不入,情节推进缓慢且缺乏戏剧张力,导致观众在冗长的铺垫中逐渐失去耐心。而进入训练阶段后,影片又急于收尾,成龙饰演的韩师傅与拉尔夫・马基奥饰演的丹尼尔,两人的老师戏份聊胜于无。
由此李峰从 “被霸凌者” 到 “武术冠军” 的转变,仅通过几场跳跃式的训练场景完成,缺乏心理层面的细腻刻画,更难谈什么成长可言。而其他的人物在这部仅有90分钟的电影里,更都只是工具人般的存在,这种类型片流水线式的生产方式,使得本应承载文化对话的核心人物,最终沦为符号化的代言人。
另一面影片对 IP 情怀的过度消费,反而暴露了重启作品的创新困境。从《龙威小子》到《功夫梦》,系列始终沿用 “主角被看扁 — 刻苦训练 — 逆袭夺冠” 的叙事模板,缺乏对当代社会议题的回应。在全球化语境下,这种 “文化冲突到融合” 的老套叙事已难以满足观众对深度内容的期待。而影片对成龙个人形象的过度依赖 。无论是标志性的 “成式喜剧” 还是韩师傅的造型设计 ;更凸显了创作上的力不从心。
《功夫梦:融合之道》的困境,本质上折射出好莱坞对东方文化的理解仍停留在表层。其只能完成武术招式的拼凑,却无法真正完成文化对话的融合,当电影呈现出的只有刻板印象的碰撞,影片便失去了探讨跨文化议题的意义。
《功夫梦:融合之道》影评
虫虫小少爷 评论 功夫梦:融合之道 2025-06-08 14:58:18 已编辑 湖北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大部分人都在吐槽,我个人认为主要原因是因为国内《龙威小子》粉太少了。这其实是一部粉丝向作品,系列粉能看的很爽!首先就是居然能在国内大荧幕上面看到龙威小子,电影开头就是一整段龙威小子2的片段,宫城师傅向丹尼尔解释祖先是怎么将空手道带到琉球的,片段放完之后就是一段水墨画画风的动画,来解释成龙饰演的韩先生与宫城师傅的过往,直接将功夫梦的世界观与龙威小子的世界观融为了一起,并且还填了龙威小子中的坑(原片只说宫城师傅漂流到中国被一个中国武术家救了,但没说这位中国武术家是谁,这里面就解释说是成龙救的)
另外看过龙威小子的观众应该都知道,龙威小子有很多致敬洛奇的剧情,这一部就选择了直接致敬洛奇。这一部设定中女主家是意大利人,在纽约开意大利披萨店,女主父亲就是一个颓废的意大利拳王,决定重新去参加比赛,并让男主和他一起训练。意大利拳王……重新崛起……这还能再明显点吗?!
还有更多致敬的小细节,比如女主父亲管男主叫“中国蜘蛛侠”,这是龙威小子第一部中丹尼尔对宫城先生的外号(不过原版是叫“亚洲蜘蛛侠”)这致敬的小细节我在电影院里看到的时候差点直接叫出声了!
后面韩先生还拿出了年轻时与宫城先生的合影(不过是p的)系列粉看着简直泪目!后面丹尼尔与男主和成龙一起战斗并训练的时候,虽然打戏质量一般般,但简直情怀拉满!真正的粉丝向作品就是这样的!
最后的话,我来说说这一部为什么国内那么多人吐槽并且票房低吧,我觉得主要是因为国内龙威小子粉太少了,看不懂其中的致敬,也没有情怀所以就感觉整部电影质量一般。国外票房高,原因就在于国外龙威小子粉很多,很多中老年人是从小看到大,年轻人也可能在父辈的带领下看过,而且龙威小子的衍生剧《眼镜蛇道场》在国外热度也很高。作为一部高热度的全龄向作品,突然推出这么一部绝对粉丝向并情怀拉满的电影绝对会有很多粉丝来支持,国外能爆火的原因多半就是因为这个了。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