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比预想的要好看,但是豆瓣上的评价则比预想的低。
作为一部悬疑影片,本片确实不够出色,剧情没什么波折,结局也没有什么惊人的逆转。
个人觉得这部电影与其说是悬疑电影,不如说是推理电影更贴切些,具体点说是‘社会派’推理电影。
作为‘社会派’推理,首先就要反映社会问题。这点上,这部电影做的很不错,抛开主题的‘人肉搜索’不提,但是一些周边问题,就很值得我们深思。
沉溺网游,网友聚会,网络上异性之间的惺惺相惜,QQ上的调情。相信每个现代人,或多或少都有过一些类似的经历。
这部电影里出现了一名死者——林燕,因为很喜欢看推理小说的缘故,所以一路看下来,也一直在琢磨凶手到底是谁,从主人公,到死者丈夫,再到维护正义的网友,一路辗转猜测了很多人,结果最后的真相却让我大跌眼镜,倒不是因为多么的意外,而是太平淡了,平淡到让人想不到。
作为一部电影,这样的真相似乎戏剧性不足,不够吸引观众。但仔细思考,这样的真相其实更加能够反映出电影的主题——“杀人于无形”,我想也是导演早就计划好的,甚至可以说是整个影片的核心,就是——‘到底是谁杀死了林燕?’,看完整个影片,这个答案早就在每个观众心中呼之欲出了。
当影片尾声时,记者们向女警询问“到底是谁杀了林燕?”时,我以为会出现“是你们所有人!”这样的回答。但是却没有如我所愿,而是以另外一种更讽刺的发展做了收尾,也再次间接的讽刺了‘人肉搜索’的力量。
这部电影明显是低成本的小制作,也没什么明星,票房相比也不会太好,但是影片背后所承载的东西却比很多大片要沉重许多。”
“你是干什么的?”
“我代表全国的网民给他道德上的审判!”
“谁给的你们权利?”
“网民就可以随便把别人的资料公布到网上吗?”
很多类似的对白让人难以忘怀。‘人肉搜索’以及其所引申出的‘网络舆论压力’确实在对社会的监管等方面做了不少好事,但是也毁掉了很多人,害了很多人——这其中大部分是坏人,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好人或则说无辜的人。
经常有人说,大学生或则说愤青是最容易被煽动的,现在看来,网民更是有过之无不及。我自己也是如此,很多时候在看到一些让人愤慨的新闻时确实感到义愤填膺,恨不得要动用私刑去执行黑暗的公正,但是很多时候却往往忽略了那些‘让人愤慨的事件’背后的故事,是否真的如我们所知的那样真实。而且即便是真实,我们又是否有那给别人进行道德审判的权利。这些都是看完这部影片后值得我们反思的东西。
刚看完《无形杀》,有点想法。
一、偷情
偷情之事自古有之。古代中国对待偷情的一般都是浸猪笼,而古代欧洲则相反,曾经有一段时间偷情甚至是公开的。当然,从法律上说,古代中国的做法显然是违法犯罪的,而古代欧洲则于某些道德相违背。在我看来偷情并不是什么大事,至少于法律无关。电影里的网站编辑也说了,这件事闹的这么大,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的推动。偷情,很明显源头还是在于各自的家庭和环境。女主角一个人在家,孤单寂寞,男主角妻子怀孕,无法享受正常夫妻生活。这样干柴烈火在酒精的作用下一触即燃。我之所以强调客观原因是因为偷情在人性的某些层面上是可以理解的。虽然它会照成不良后果,也与人类社会的道德准则不相符。我想强调的是,如果你身边的人有偷情的,更多的还是应该从自身的来找原因,然后再解决问题,而不要一股脑的把责任全部推倒别人的头上,更不应该像一个怨妇怨夫一样歇斯底里,这样做并不能解决问题。
二、隐私
现在的网络及其普及,而在网络上几乎是没有什么秘密可言的。所以,当我们上网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隐私。这种保护不是想当然的。取个假名,设个秘密,这只是最基本的。同样如同电影里所说的,黑客虽不能无所不能,但是通过一些手段想找到某些东西还是很简单的。同时还有你周围的朋友、熟人,并不能保证他们不会爆出你的料。可以说,人肉搜索之所以能把一个人的资料查到那么的详尽,绝对是有熟人在其中使坏的。另外,重要的个人信息最好还是不要存储在电脑中。电影里的视频肯定是存储在电脑上然后被黑客们找到才得以流传出去。
三、暴力
女主角是怎么死的,这是影片最后记者追问警官的问题。警官没有回答,其实看了影片的人都知道,女主角为什么会死去。这也是在兴起人肉搜索后出现的一个话题——网络暴力。女主角的死还只是电影,现实中并非没有出现过因为网络暴力而死亡失踪的例子。网民们在宣泄自己因为各种原因积累起来的愤怒时(这个在人性层面上同样是可以理解的),往往会有意无意的忽略自己的这种愤怒会给更多的无辜的人带来的伤害。
四、政治
电影里的网民之所以会对偷情事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源自于某些幕后黑手的推动。在电影中还只是一个民事,我们假设一下那一年的动乱,如果在当时有网络的话,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很显然网络的即时性、无序性和易于引导(煽动)性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什么样的隐患。那么就政治层面来说,国家会对网络控制的更加严格,而这种严格又带来一个新的矛盾,就是网民对信息透明的要求与国家控制。
五、理性
以上种种,如果我们以更加理性的态度去看待,很多都是可以避免的。无论是偷情、隐私、暴力抑或是政治。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我们的网民并不成熟。当然,这对于经历社会急速变化的中国人来说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并没有做好如何面对这么大量的真假难辨,是非难分的信息的准备。
补充:这里我说了几个可以理解的。之所以说是可以理解,其实很多事情我们只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想想,自然就会有不同的答案,自然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愤怒。
作为一部悬疑影片,本片确实不够出色,剧情没什么波折,结局也没有什么惊人的逆转。
个人觉得这部电影与其说是悬疑电影,不如说是推理电影更贴切些,具体点说是‘社会派’推理电影。
作为‘社会派’推理,首先就要反映社会问题。这点上,这部电影做的很不错,抛开主题的‘人肉搜索’不提,但是一些周边问题,就很值得我们深思。
沉溺网游,网友聚会,网络上异性之间的惺惺相惜,QQ上的调情。相信每个现代人,或多或少都有过一些类似的经历。
这部电影里出现了一名死者——林燕,因为很喜欢看推理小说的缘故,所以一路看下来,也一直在琢磨凶手到底是谁,从主人公,到死者丈夫,再到维护正义的网友,一路辗转猜测了很多人,结果最后的真相却让我大跌眼镜,倒不是因为多么的意外,而是太平淡了,平淡到让人想不到。
作为一部电影,这样的真相似乎戏剧性不足,不够吸引观众。但仔细思考,这样的真相其实更加能够反映出电影的主题——“杀人于无形”,我想也是导演早就计划好的,甚至可以说是整个影片的核心,就是——‘到底是谁杀死了林燕?’,看完整个影片,这个答案早就在每个观众心中呼之欲出了。
当影片尾声时,记者们向女警询问“到底是谁杀了林燕?”时,我以为会出现“是你们所有人!”这样的回答。但是却没有如我所愿,而是以另外一种更讽刺的发展做了收尾,也再次间接的讽刺了‘人肉搜索’的力量。
这部电影明显是低成本的小制作,也没什么明星,票房相比也不会太好,但是影片背后所承载的东西却比很多大片要沉重许多。”
“你是干什么的?”
“我代表全国的网民给他道德上的审判!”
“谁给的你们权利?”
“网民就可以随便把别人的资料公布到网上吗?”
很多类似的对白让人难以忘怀。‘人肉搜索’以及其所引申出的‘网络舆论压力’确实在对社会的监管等方面做了不少好事,但是也毁掉了很多人,害了很多人——这其中大部分是坏人,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好人或则说无辜的人。
经常有人说,大学生或则说愤青是最容易被煽动的,现在看来,网民更是有过之无不及。我自己也是如此,很多时候在看到一些让人愤慨的新闻时确实感到义愤填膺,恨不得要动用私刑去执行黑暗的公正,但是很多时候却往往忽略了那些‘让人愤慨的事件’背后的故事,是否真的如我们所知的那样真实。而且即便是真实,我们又是否有那给别人进行道德审判的权利。这些都是看完这部影片后值得我们反思的东西。
刚看完《无形杀》,有点想法。
一、偷情
偷情之事自古有之。古代中国对待偷情的一般都是浸猪笼,而古代欧洲则相反,曾经有一段时间偷情甚至是公开的。当然,从法律上说,古代中国的做法显然是违法犯罪的,而古代欧洲则于某些道德相违背。在我看来偷情并不是什么大事,至少于法律无关。电影里的网站编辑也说了,这件事闹的这么大,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的推动。偷情,很明显源头还是在于各自的家庭和环境。女主角一个人在家,孤单寂寞,男主角妻子怀孕,无法享受正常夫妻生活。这样干柴烈火在酒精的作用下一触即燃。我之所以强调客观原因是因为偷情在人性的某些层面上是可以理解的。虽然它会照成不良后果,也与人类社会的道德准则不相符。我想强调的是,如果你身边的人有偷情的,更多的还是应该从自身的来找原因,然后再解决问题,而不要一股脑的把责任全部推倒别人的头上,更不应该像一个怨妇怨夫一样歇斯底里,这样做并不能解决问题。
二、隐私
现在的网络及其普及,而在网络上几乎是没有什么秘密可言的。所以,当我们上网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隐私。这种保护不是想当然的。取个假名,设个秘密,这只是最基本的。同样如同电影里所说的,黑客虽不能无所不能,但是通过一些手段想找到某些东西还是很简单的。同时还有你周围的朋友、熟人,并不能保证他们不会爆出你的料。可以说,人肉搜索之所以能把一个人的资料查到那么的详尽,绝对是有熟人在其中使坏的。另外,重要的个人信息最好还是不要存储在电脑中。电影里的视频肯定是存储在电脑上然后被黑客们找到才得以流传出去。
三、暴力
女主角是怎么死的,这是影片最后记者追问警官的问题。警官没有回答,其实看了影片的人都知道,女主角为什么会死去。这也是在兴起人肉搜索后出现的一个话题——网络暴力。女主角的死还只是电影,现实中并非没有出现过因为网络暴力而死亡失踪的例子。网民们在宣泄自己因为各种原因积累起来的愤怒时(这个在人性层面上同样是可以理解的),往往会有意无意的忽略自己的这种愤怒会给更多的无辜的人带来的伤害。
四、政治
电影里的网民之所以会对偷情事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源自于某些幕后黑手的推动。在电影中还只是一个民事,我们假设一下那一年的动乱,如果在当时有网络的话,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很显然网络的即时性、无序性和易于引导(煽动)性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什么样的隐患。那么就政治层面来说,国家会对网络控制的更加严格,而这种严格又带来一个新的矛盾,就是网民对信息透明的要求与国家控制。
五、理性
以上种种,如果我们以更加理性的态度去看待,很多都是可以避免的。无论是偷情、隐私、暴力抑或是政治。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我们的网民并不成熟。当然,这对于经历社会急速变化的中国人来说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并没有做好如何面对这么大量的真假难辨,是非难分的信息的准备。
补充:这里我说了几个可以理解的。之所以说是可以理解,其实很多事情我们只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想想,自然就会有不同的答案,自然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愤怒。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