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ovieTalkie.net
我第一次作为交换学生去美国的时候,就正好经历了那一年的10月31日:万圣节。也是在那个时候第一次听说了Jack- o’-lantern,南瓜灯,和Trick ‘r Treat的传统,不过当时的我并没有对此节日的来源和习俗有多少了解。而前两天看的10月初上映的恐怖片 Trick ‘r Treat,算是用一种另类的方式给我上了一课。
先简单看看万圣节的来源吧:万圣夜起源于不列颠凯尔特人的传统节日,在10月的最后一天,他们相信这是夏天的终结,冬天的开始,这一天是一年的重要标志,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被称为“死人之日”,或者“鬼节”。这一天各种恶鬼出没,死去人们的灵魂也会离开身体,在世间游走,这一天的晚上也就格外危险。为了吓走邪恶的鬼魂,凯尔特人会戴上面具。传说当天主教传教士登陆不列颠诸岛的时候,传教士们为了压制这种被他们视为异端的德鲁伊传统,就把这一天之后的11月第一天定为万圣节,纪念天主教的圣人们,希望以此打压这些鬼怪观念。万圣节的主题往往会很多哥特式小说或恐怖电影的常见元素有关系:鬼魂,僵尸,巫婆,吸血鬼,狼人等等。
那Jack-o’-lantern,也就是南瓜灯是怎么来的呢?爱尔兰的民间传说。据说有一个名叫吝啬的 Jack 的酒鬼,曾经设计将魔鬼骗上树,并在树干上刻了一个十字架,让魔鬼不敢下来,结果魔鬼和他达成协议,保证从此不再前来骚扰,才得以脱身。Jack 在死后,天堂和地狱都拒绝他进入。魔鬼给了他一小块灰烬,让他寻找一个适当的地方来休息,他便将这小块灰烬放在一个打了许多洞的白罗卜当中,好让它烧久一点。后来苏格兰人便模仿他,挖空大头菜,放入蜡烛。爱尔兰人则是用马铃薯或是大头菜;英格兰则用甜菜。后来移民到了美国发现一个更好用的材料─南瓜。因此现在的杰克灯大都用南瓜做了。
Trick ‘r Treat又是怎么回事?这习俗源自公元九世纪的欧洲基督教会。那时的11月2日,被基督徒们称为 “ALL SOULS DAY”(万灵之日)。在这一天,信徒们跋涉于僻壤乡间,挨村挨户乞讨用面粉及葡萄干制成的“灵魂之饼”。据说捐赠糕饼的人家都相信教会僧人的祈祷,期待由此得到上帝的佑护,让死去的亲人早日进入天堂。这种挨家乞讨的传统传至当今竟演变成了孩子们提着南瓜灯笼挨家讨糖吃的游戏。
总而言之,南瓜灯,给“信徒”们——也就是小孩们糖果,这都是万圣节的传统。但是从来没有人想过这些传统如果被打破了会怎么样。这就是 Trick ‘r Treat 这部电影所讲述的故事。同之前的万圣节恐怖片(典型的如Halloween系列)不一样的是,本片的讲述的故事完全围绕万圣节的核心内容,而不是某个恰好在万圣节大开杀戒的变态杀人狂或魔鬼。电影通过四个发生在万圣节晚上并交织在一块的四个故事,把与万圣节相关的的鬼怪们,即僵尸,吸血鬼,狼人等非常巧妙地,略带一些黑色幽默地带进了一个现代社会的小镇当中,而更可贵的是,作为一部B级恐怖片,悬念被令人吃惊的,当然也是非常好的设置在故事当中,你绝对不会一开场就知道这个故事的结局,因为电影不是线性的讲述一个故事,也不是传统地围绕某一个杀人魔或幸存者,故事展现的是一幅大的拼图一样的情节,拼图由导演以一个紧凑的节奏为观众拼接而成,最后也没有一个传统的结局,而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尾,但绝不是会让观众摸不着头脑的那种,而是留给观众意犹未尽的感觉。除了鬼怪之外,人性的丑恶在电影里也得到了一定的展现,恶作剧的小孩,道貌岸然的变态杀人狂,他们同恶魔一起构成了电影的主角,塑造了似乎处在人间和地狱之间的一个非常邪恶,另类,黑色的小镇。
电影中另一个出彩之处,是许多儿童演员的表演。我一直没弄明白这些小孩在出演这些R级恐怖片的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但对于观众而言,出现在恐怖片中的孩子,往往是一个很重要的恐怖因素。不过作为一部恐怖片,本片必须拍摄的一些追逐、打杀片段,则仍然没有多大新意,这可能算是当今恐怖片的一个硬伤,但绝对不影响你欣赏这部电影。为了不剧透,我就不多说了,乐趣留给大家。
Trick ’r Treat 可以是一部B级小成本制作,但绝对不是一部得分为B的影片。影片本来去年万圣节期间就已拍摄完毕并准备上映,但华纳出于某种原因推迟了上映,外界猜测可能是为了躲避与Saw V的竞争。在我开来,这部片子就内容本身,要打败Saw系列毫无悬念。一部恐怖片在大众口味已经被调教的无比挑剔和麻木的今天,已不再能够靠咋咋呼呼的吓人和恶心的效果取胜(我个人也不推荐日本式的恐怖片,实在是折磨自己),应该像其他优秀影片一样,更加注重故事的讲述手法和情节的创新,以及演员的表演等等,而不仅仅是为了制造恐怖的气氛或是吓唬人,Trick ‘r Treat 则是一个很好的恐怖片转型尝试。
我的评分:9/10
我第一次作为交换学生去美国的时候,就正好经历了那一年的10月31日:万圣节。也是在那个时候第一次听说了Jack- o’-lantern,南瓜灯,和Trick ‘r Treat的传统,不过当时的我并没有对此节日的来源和习俗有多少了解。而前两天看的10月初上映的恐怖片 Trick ‘r Treat,算是用一种另类的方式给我上了一课。
先简单看看万圣节的来源吧:万圣夜起源于不列颠凯尔特人的传统节日,在10月的最后一天,他们相信这是夏天的终结,冬天的开始,这一天是一年的重要标志,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被称为“死人之日”,或者“鬼节”。这一天各种恶鬼出没,死去人们的灵魂也会离开身体,在世间游走,这一天的晚上也就格外危险。为了吓走邪恶的鬼魂,凯尔特人会戴上面具。传说当天主教传教士登陆不列颠诸岛的时候,传教士们为了压制这种被他们视为异端的德鲁伊传统,就把这一天之后的11月第一天定为万圣节,纪念天主教的圣人们,希望以此打压这些鬼怪观念。万圣节的主题往往会很多哥特式小说或恐怖电影的常见元素有关系:鬼魂,僵尸,巫婆,吸血鬼,狼人等等。
那Jack-o’-lantern,也就是南瓜灯是怎么来的呢?爱尔兰的民间传说。据说有一个名叫吝啬的 Jack 的酒鬼,曾经设计将魔鬼骗上树,并在树干上刻了一个十字架,让魔鬼不敢下来,结果魔鬼和他达成协议,保证从此不再前来骚扰,才得以脱身。Jack 在死后,天堂和地狱都拒绝他进入。魔鬼给了他一小块灰烬,让他寻找一个适当的地方来休息,他便将这小块灰烬放在一个打了许多洞的白罗卜当中,好让它烧久一点。后来苏格兰人便模仿他,挖空大头菜,放入蜡烛。爱尔兰人则是用马铃薯或是大头菜;英格兰则用甜菜。后来移民到了美国发现一个更好用的材料─南瓜。因此现在的杰克灯大都用南瓜做了。
Trick ‘r Treat又是怎么回事?这习俗源自公元九世纪的欧洲基督教会。那时的11月2日,被基督徒们称为 “ALL SOULS DAY”(万灵之日)。在这一天,信徒们跋涉于僻壤乡间,挨村挨户乞讨用面粉及葡萄干制成的“灵魂之饼”。据说捐赠糕饼的人家都相信教会僧人的祈祷,期待由此得到上帝的佑护,让死去的亲人早日进入天堂。这种挨家乞讨的传统传至当今竟演变成了孩子们提着南瓜灯笼挨家讨糖吃的游戏。
总而言之,南瓜灯,给“信徒”们——也就是小孩们糖果,这都是万圣节的传统。但是从来没有人想过这些传统如果被打破了会怎么样。这就是 Trick ‘r Treat 这部电影所讲述的故事。同之前的万圣节恐怖片(典型的如Halloween系列)不一样的是,本片的讲述的故事完全围绕万圣节的核心内容,而不是某个恰好在万圣节大开杀戒的变态杀人狂或魔鬼。电影通过四个发生在万圣节晚上并交织在一块的四个故事,把与万圣节相关的的鬼怪们,即僵尸,吸血鬼,狼人等非常巧妙地,略带一些黑色幽默地带进了一个现代社会的小镇当中,而更可贵的是,作为一部B级恐怖片,悬念被令人吃惊的,当然也是非常好的设置在故事当中,你绝对不会一开场就知道这个故事的结局,因为电影不是线性的讲述一个故事,也不是传统地围绕某一个杀人魔或幸存者,故事展现的是一幅大的拼图一样的情节,拼图由导演以一个紧凑的节奏为观众拼接而成,最后也没有一个传统的结局,而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尾,但绝不是会让观众摸不着头脑的那种,而是留给观众意犹未尽的感觉。除了鬼怪之外,人性的丑恶在电影里也得到了一定的展现,恶作剧的小孩,道貌岸然的变态杀人狂,他们同恶魔一起构成了电影的主角,塑造了似乎处在人间和地狱之间的一个非常邪恶,另类,黑色的小镇。
电影中另一个出彩之处,是许多儿童演员的表演。我一直没弄明白这些小孩在出演这些R级恐怖片的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但对于观众而言,出现在恐怖片中的孩子,往往是一个很重要的恐怖因素。不过作为一部恐怖片,本片必须拍摄的一些追逐、打杀片段,则仍然没有多大新意,这可能算是当今恐怖片的一个硬伤,但绝对不影响你欣赏这部电影。为了不剧透,我就不多说了,乐趣留给大家。
Trick ’r Treat 可以是一部B级小成本制作,但绝对不是一部得分为B的影片。影片本来去年万圣节期间就已拍摄完毕并准备上映,但华纳出于某种原因推迟了上映,外界猜测可能是为了躲避与Saw V的竞争。在我开来,这部片子就内容本身,要打败Saw系列毫无悬念。一部恐怖片在大众口味已经被调教的无比挑剔和麻木的今天,已不再能够靠咋咋呼呼的吓人和恶心的效果取胜(我个人也不推荐日本式的恐怖片,实在是折磨自己),应该像其他优秀影片一样,更加注重故事的讲述手法和情节的创新,以及演员的表演等等,而不仅仅是为了制造恐怖的气氛或是吓唬人,Trick ‘r Treat 则是一个很好的恐怖片转型尝试。
我的评分:9/10
评论
发表评论